CN216085239U - 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85239U
CN216085239U CN202121616059.5U CN202121616059U CN216085239U CN 216085239 U CN216085239 U CN 216085239U CN 202121616059 U CN202121616059 U CN 202121616059U CN 216085239 U CN216085239 U CN 2160852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lug
negative pole
negative
w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1605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晓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1605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852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852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852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壳体;第一电芯,安装于壳体内,第一电芯上设有第一正极连接耳和第一负极连接耳;第二电芯,安装于壳体内,第二电芯与第一电芯并列设置,第二电芯上设有第二正极连接耳与第二负极连接耳;正极转接板,安装于壳体内,正极转接板上设有与第一正极连接耳相连的第一连接臂和与第二正极连接耳相连的第二连接臂;以及,负极转接板,安装于壳体内,负极转接板上设有与第一负极连接耳相连的第三连接臂和与第二负极连接耳相连的第四连接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通过采用两种电芯的极耳在转接板上连接位置的位置错开,减少了占用厚度,能减小电池模组尺寸,提升电池模组空间利用率,提高电池模组能量密度。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卷绕电芯结构复杂,隔膜和极片存在平面和折弯面两种界面结构,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由于卷绕电芯的膨胀变形,导致卷绕电芯中隔膜和极片的张力不均匀,特别是在折弯面和平面的交界处易出现褶皱变形,致使正、负极片接触不充分,形成反应死区,造成电芯寿命下降问题,严重时发生“析锂”现象,引发安全问题。
方形叠片电芯相比卷绕电芯,极片少了折弯界面结构,极片膨胀时没有长度方向上的张力影响,界面均匀,循环寿命更长,且因为各极片上均设置有极耳,其具有比功率高、电流密度均匀一致、散热性能好、欧姆阻抗小等优点。但方形叠片电芯组成的电池模组中,方形叠片电芯的极耳逐层焊接在转接板上,占用电池模组顶部的空间,影响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在厚电池模组上尤为突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池模组中方形叠片电芯的极耳逐层焊接在转接板上,占用电池模组顶部的空间,影响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
壳体;
第一电芯,安装于壳体内,第一电芯上设有第一正极连接耳和第一负极连接耳;
第二电芯,安装于壳体内,第二电芯与第一电芯并列设置,第二电芯上设有第二正极连接耳与第二负极连接耳,第二正极连接耳与第一正极连接耳错开设置,第二负极连接耳与第一负极连接耳错开设置;
正极转接板,安装于壳体内,正极转接板上设有与第一正极连接耳相连的第一连接臂和与第二正极连接耳相连的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分别位于正极转接板宽度方向的两端;以及,
负极转接板,安装于壳体内,负极转接板上设有与第一负极连接耳相连的第三连接臂和与第二负极连接耳相连的第四连接臂,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分别位于负极转接板宽度方向的两端。
通过采用设置于正极转接板宽度方向两端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设置于负极转接板宽度方向两端的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错开设置的第二正极连接耳与第一正极连接耳,错开设置的第二负极连接耳与第一负极连接耳,能够使得第一正极连接耳与第二正极连接耳在正极转接板上的焊接位置错开,减少第一正极连接耳和第二正极连接耳焊接的厚度,第一负极连接耳与第二负极连接耳在负极转接板上的位置错开,减少第一负极连接耳和第二负极连接耳焊接占用的厚度;避免第一正极连接耳与第二正极连接耳层叠在正极转接板上,避免第一负极连接耳与第二负极连接耳层叠在负极转接板上,减少了占用电池模组顶部的空间;从而能够减小电池模组的尺寸,提升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而且,能够避免由于连接耳层叠焊接导致的虚焊,降低超声波焊接难度,有利于提高焊接的稳定性,保障焊接质量,提高电池模组的安全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芯包括第一层叠体和封装第一层叠体的第一封装壳,第一层叠体包括交替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一负极极片、多个第一隔膜和多个第一正极极片,第一正极极片上设有与第一正极连接耳相连的第一正极极耳,第一负极极片上设有与第一负极连接耳相连的第一负极极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增加第一电芯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正极连接耳包括与各第一正极极耳焊接相连的第一正极焊接板和与第一正极焊接板沿第一正极焊接板长度方向的中部相连的第一正极焊接片,第一正极焊接片与第一连接臂焊接相连;第一负极连接耳包括与各第一负极极耳焊接相连的第一负极焊接板和与第一负极焊接板沿第一负极焊接板长度方向的中部相连的第一负极焊接片,第一负极焊接片与第三连接臂焊接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第一正极极片和第一负极极片分别连接起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正极连接耳的中部弯曲呈弧形;第一负极连接耳的中部弯曲呈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增强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芯包括第二层叠体和封装第二层叠体的第二封装壳,第二层叠体包括交替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二负极极片、多个第二隔膜和多个第二正极极片,第二正极极片上设有与第二正极连接耳相连的第二正极极耳,第二负极极片上设有与第二负极连接耳相连的第二负极极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增加第二电芯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正极连接耳包括与各第二正极极耳焊接相连的第二正极焊接板和与第二正极焊接板沿第二正极焊接板长度方向的中部相连的第二正极焊接片,第二正极焊接片与第二连接臂焊接相连;第二负极连接耳包括与各第二负极极耳焊接相连的第二负极焊接板和与第二负极焊接板沿第二负极焊接板长度方向的中部相连的第二负极焊接片,第二负极焊接片与第四连接臂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第二正极极片和第二负极极片分别连接起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正极连接耳的中部弯曲呈弧形;第二负极连接耳的中部弯曲呈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增强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沿第一电芯宽度方向:第二正极连接耳和第一正极连接耳位于第一电芯的一端,第二负极连接耳和第一负极连接耳位于第一电芯的另一端;第二正极连接耳位于第一正极连接耳靠近或远离第一负极连接耳的一侧,第二负极连接耳位于第一负极连接耳靠近或远离第一正极连接耳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第二正极连接耳和第一正极连接耳的位置错开,将第二负极连接耳和第一负极连接耳的位置错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芯的数量为多个,第二电芯的数量为多个;正极转接板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臂和多个第二连接臂,多个第一连接臂沿正极转接板长度方向布局,多个第二连接臂沿正极转接板长度方向布局;负极转接板上设有多个第三连接臂和多个第四连接臂,多个第三连接臂沿负极转接板长度方向布局,多个第四连接臂沿负极转接板长度方向布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多个第一电芯与多个第二电芯的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上安装有与正极转接板相连的正极柱和与负极转接板相连的负极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便于电池模组与外部电路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正极柱的一端伸入壳体内,并设有与正极转接板焊接相连的第一基板;负极柱的一端伸入壳体内,并设有与负极转接板焊接相连的第二基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增强正极柱及负极柱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池模组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第一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第二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第一电芯的爆炸图;
图6为图2中第二电芯的爆炸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壳体;
20-第一电芯;200-第一层叠体;21-第一正极极片;211-第一正极极耳;22-第一负极极片;221-第一负极极耳;23-第一封装壳;24-第一正极连接耳;241-第一正极焊接板;242-第一正极焊接片;25-第一负极连接耳;251-第一负极焊接板;252-第一负极焊接片;
30-第二电芯;300-第二层叠体;31-第二正极极片;311-第二正极极耳;32-第二负极极片;321-第二负极极耳;33-第二封装壳;34-第二正极连接耳;341-第二正极焊接板;342-第二正极焊接片;35-第二负极连接耳;351-第二负极焊接板;352-第二负极焊接片;
40-正极转接板;41-第一连接臂;42-第二连接臂;
50-负极转接板;51-第三连接臂;52-第四连接臂;
60-正极柱;61-第一基板;
70-负极柱;71-第二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进行说明。电池模组包括壳体10、第一电芯20、第二电芯30、正极转接板40和负极转接板50,第一电芯20和第二电芯30安装于壳体10内,正极转接板40和负极转接板50安装于壳体10内;第一电芯20上设有第一正极连接耳24和第一负极连接耳25,第二电芯30上设有第二正极连接耳34和第二负极连接耳35;正极转接板40上设有第一连接臂41和第二连接臂42,第一连接臂41与第一正极连接耳24相连,第二连接臂42与第二正极连接耳34相连,第一连接臂41和第二连接臂42分别位于正极转接板40宽度方向的两端,第一正极连接耳24与第二正极连接耳34错开设置;负极转接板50上设有第三连接臂51和第四连接臂52,第三连接臂51与第一负极连接耳25相连,第四连接臂52与第二负极连接耳35相连,第三连接臂51和第四连接臂52分别位于负极转接板50宽度方向的两端,第一负极连接耳25与第二负极连接耳35错开设置。其中,正极转接板40的宽度方向、负极转接板50的宽度方向与第一电芯20的宽度方向、第二电芯30的宽度方向相同,第一电芯20的宽度方向为第一电芯20靠近第一正极极耳211的边长方向,第一电芯20的宽度方向与第一电芯20的厚度方向和第一电芯20的长度方向均垂直;第一正极连接耳24与第一负极连接耳25可以是位于第一电芯2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也可以是位于第一电芯20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二正极连接耳34位于第二电芯30上靠近第一正极连接耳24的一端,第二负极连接耳35位于第二电芯30上靠近第一负极连接耳25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设置于正极转接板40宽度方向两端的第一连接臂41和第二连接臂42,设置于负极转接板50宽度方向两端的第三连接臂51和第四连接臂52,能够使得第一正极连接耳24与第二正极连接耳34在正极转接板40上的焊接位置错开,减少第一正极连接耳24和第二正极连接耳34焊接的厚度,第一负极连接耳25与第二负极连接耳35在负极转接板50上的位置错开,减少第一负极连接耳25和第二负极连接耳35焊接占用的厚度;避免第一正极连接耳24与第二正极连接耳34层叠在正极转接板40上,减少了占用电池模组顶部的空间,避免第一负极连接耳25与第二负极连接耳35层叠在负极转接板50上,减少了占用电池模组顶部的空间;从而能够减小电池模组的尺寸,提升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而且,由于第一正极连接耳24与第二正极连接耳34的焊接位置错开,第一负极连接耳25与第二负极连接耳35的焊接位置错开,能够避免由于连接耳层叠焊接导致的虚焊,降低超声波焊接难度,有利于提高焊接的稳定性,保障焊接质量,提高电池模组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通过采用第一连接臂41与第一正极连接耳24连接,第二连接臂42与第二正极连接耳34连接,能够减小正极转接板40的面积,节约材料(正极转接板40通常为铜片),降低成本和重量;通过采用第三连接臂51与第一负极连接耳25连接,第四连接臂52与第二负极连接耳35连接,能够减小负极转接板50的面积,节约材料(负极转接板50通常为铜片),降低成本和重量。
可选地,请参阅图2至图4,第二负极连接耳35位于第一正极连接耳24与第二正极连接耳34之间,第一正极连接耳24位于第二正极连接耳34远离第一负极连接耳25的一侧,这样能够使得第一电芯20上第一正极连接耳24与第一负极连接耳25的距离与第二电芯30上第二正极连接耳34与第二负极连接耳35的距离保持一致,使得第一电芯20与第二电芯30的性能保持一致,提高电池模组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及图5,第一电芯20包括多个第一负极极片22、多个第一隔膜(图未示)、多个第一正极极片21和第一封装壳23,多个第一负极极片22、多个第一隔膜和多个第一正极极片21交替层叠设置,形成第一层叠体200,第一层叠体200封装于第一封装壳23内;第一正极极片21上设有与第一正极连接耳24焊接相连的第一正极极耳211,第一负极极片22上设有与第一负极连接耳25焊接相连的第一负极极耳221。第一正极连接耳24的一端伸入第一封装壳23,并与各第一正极极耳211焊接相连,第一负极连接耳25的一端伸入第一封装壳23,并与各第一负极极耳221焊接相连。这样通过多个第一正极极片21和多个第一负极极片22能够形成第一层叠体200,以使得第一电芯20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当然,第一电芯20中可以是Z型叠片电芯,第一隔膜交替叠置于第一正极极片与第一负极极片之间,以避免第一正极极片与第一负极极片之间短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及图3,第一正极连接耳24包括第一正极焊接板241和第一正极焊接片242,第一正极焊接板241与各第一正极极耳211焊接相连,第一正极焊接片242的一端与第一正极焊接板241沿第一正极焊接板241长度方向的中部相连,第一正极焊接片242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臂41焊接相连;第一负极连接耳25包括第一负极焊接板251和第一负极焊接片252,第一负极焊接板251与各第一负极极耳221焊接相连,第一负极焊接片252的一端与第一负极焊接板251沿第一负极焊接板251长度方向的中部相连,第一负极焊接片252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臂51焊接相连。这样通过第一正极焊接板241能够将第一电芯20中各第一正极极耳211连接起来,通过第一负极焊接板251能够将第一电芯20中的各第一负极极耳221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各第一正极极片21的并连及各第一负极极片22的并连,并使得第一正极焊接板241两端电流分布均衡,第一负极焊接板251两端电流分布均衡。其中,第一正极焊接板241的长度方向、第一负极焊接板251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正极极片21的厚度方向,第一正极极片21的厚度方向与第一电芯20的厚度方向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及图5,第一正极连接耳24的中部弯曲呈弧形,第一负极连接耳25的中部弯曲呈弧形。即,第一正极焊接片242的中部弯曲呈弧形,第一负极焊接片252的中部弯曲呈弧形。采用弧形结构一方面,改变第一正极焊接片242两端的方向和第一负极焊接片252两端的方向,便于第一正极焊接片242与第一连接臂41焊接,便于第一负极焊接片252与第三连接臂51焊接,能避免第一正极焊接片242和第一负极焊接片252折叠受损或断裂;另一方面,能够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为第一电芯20与正极转接板40和负极转接板50的连接预留一定的缓冲余地,防止第一正极焊接片242和第一负极焊接片252撕裂,提高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可选地,第一正极焊接片242中部的弯曲方向与第一负极焊接片252中部的弯曲方向相同,这样便于加工,且便于第一正极连接耳24和第一负极连接耳25的焊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4及图6,第二电芯30包括多个第二负极极片32、多个第二隔膜(图未示)和多个第二正极极片31和第二封装壳33,多个第二负极极片32、多个第二隔膜与多个第二正极极片31交替层叠设置,形成第二层叠体300,第二层叠体300封装于第二封装壳33内;第二正极极片31上设有与第二正极连接耳34焊接相连的第二正极极耳311,第二负极极片32上设有与第二负极连接耳35焊接相连的第二负极极耳321。第二正极连接耳34的一端伸入第二封装壳33,并与各第二正极极耳311焊接相连,第二负极连接耳35的一端伸入第二封装壳33,并与各第二负极极耳321焊接相连。这样通过多个第二正极极片31和多个第二负极极片32能够形成第二层叠体300,以使得第二电芯30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当然,第二电芯30可以是Z型叠片电芯,第二隔膜交替叠置于第二正极极片与第二负极极片之间,以避免第二正极极片与第二负极极片之间短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4及图6,第二正极连接耳34包括第二正极焊接板341和第二正极焊接片342,第二正极焊接板341与各第二正极极耳311焊接相连,第二正极焊接片342的一端与第二正极焊接板341沿第二正极焊接板341长度方向的中部相连,第二正极焊接片34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臂42焊接相连;第二负极连接耳35包括第二负极焊接板351和第二负极焊接片352,第二负极焊接板351与各第二负极极耳321焊接相连,第二负极焊接片352的一端与第二负极焊接板351沿第二负极焊接板351长度方向的中部相连,第二负极焊接片352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接臂52焊接相连。这样通过第二正极焊接板341能够将第二电芯30中各第二正极极耳311连接起来,通过第二负极焊接板351能够将第二电芯30中的各第二负极极耳321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各第二正极极片31的并连及各第二负极极片32的并连,并使得第二正极焊接板341两端电流分布均衡,第二负极焊接板351两端电流分布均衡。其中,第二正极焊接板341的长度方向、第二负极焊接板351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正极极片31的厚度方向,第二正极极片31的厚度方向与第二电芯30的厚度方向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4及图6,第二正极连接耳34的中部弯曲呈弧形,第二负极连接耳35的中部弯曲呈弧形。即,第二正极焊接片342的中部弯曲呈弧形,第二负极焊接片352的中部弯曲呈弧形。采用弧形结构一方面,改变第二正极焊接片342两端的方向和第二负极焊接片352两端的方向,便于第二正极焊接片342与第二连接臂42焊接,便于第二负极焊接片352与第四连接臂52焊接,能避免第二正极焊接片342和第二负极焊接片352折叠受损或断裂;另一方面,能够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为第二电芯30与正极转接板40和负极转接板50的连接预留一定的缓冲余地,防止第二正极焊接片342和第二负极焊接片352撕裂,提高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可选地,第二正极焊接片342中部的弯曲方向与第二负极焊接片352中部的弯曲方向相同,这样便于加工,且便于第二正极连接耳34和第二负极连接耳35的焊接。
可选地,第一正极焊接片242中部的弯曲方向与第二正极焊接片342中部的弯曲方向相反,这样能够使得第一正极焊接片242的另一端靠近第二正极焊接片342的另一端,便于减小第一连接臂41与第二连接臂42之间的距离和第三连接臂51与第四连接臂52之间的距离,且能够使得第一连接臂41和第二连接臂42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三连接臂51和第四连接臂52位于同一直线上,便于装配和焊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沿第一电芯20的宽度方向:第二正极连接耳34和第一正极连接耳24位于第一电芯20的一端,第二负极连接耳35和第一负极连接耳25位于第一电芯20的另一端;第二正极连接耳34位于第一正极连接耳24靠近第一负极连接耳25的一侧,第二负极连接耳35位于第一负极连接耳25远离第一正极连接耳24的一侧。第二正极连接耳34位于第二电芯30上对应第一正极连接耳24的一侧,第二负极连接耳35位于第二电芯30上对应第一负极连接耳25的一侧。这样能够使得第二正极连接耳34和第一正极连接耳24的位置相互错开,第二负极连接耳35和第一负极连接耳25的位置相互错开。当然,第二正极连接耳34也可以是位于第一正极连接耳24远离第一负极连接耳25的一侧,第二负极连接耳35也可以是位于第一负极连接耳25靠近第一正极连接耳24的一侧。
可选地,沿第一电芯20及第二电芯30宽度方向:第一正极极耳211和第二负极极耳321分别位于第一负极极耳221和第二正极极耳311的外侧,第一正极极耳211和第二负极极耳321分别位于第一电芯20的两端;第一正极极耳211与第二正极极耳311之间的间距为1mm-3mm;第一负极极耳221与第二负极极耳321之间的距离为1mm-3mm。可选地,第一正极极耳211与第二正极极耳311之间的间距为1mm-2mm;第一负极极耳221与第二负极极耳321之间的距离为1mm-2mm。这样能够使得第一正极极耳211与第二正极极耳311完全错开,第一负极极耳221与第二负极极耳321完全错开,避免焊接时第一正极连接耳24与第二正极连接耳34产生干扰,第一负极连接耳25与第二负极连接耳35产生干扰。第一正极极耳211与第二正极极耳311的结构可以相同,第一负极极耳221与第二负极极耳321的结构可以相同,这样便于加工和装配。
可选地,第一正极焊接板241与第一正极极耳211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第一负极焊接板251与第一负极极耳221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第二正极焊接板341与第二正极极耳311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第二负极焊接板351与第二负极极耳321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这样能够通过超声波实现焊接,保障焊接质量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第一电芯20的数量为多个,第二电芯30的数量为多个;正极转接板40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臂41和多个第二连接臂42,多个第一连接臂41沿正极转接板40长度方向布局,多个第一连接臂41与多个第一正极连接耳24一一对应,多个第二连接臂42沿正极转接板40长度方向布局,多个第二连接臂42与多个第二正极连接耳34一一对应。负极转接板50上设有多个第三连接臂51和多个第四连接臂52,多个第三连接臂51沿负极转接板50长度方向布局,多个第三连接臂51与多个第一负极连接耳25一一对应,多个第四连接臂52沿负极转接板50长度方向布局,多个第四连接臂52与多个第二负极连接耳35一一对应。这样通过一个正极转接板40能够将各第一电芯20的正极和各第二电芯30的正极连接在一起,通过一个负极转接板50能够将各第一电芯20的负极和各第二电芯30的负极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电池模组中多个第一电芯20和多个第二电芯30的并联。可选地,第一电芯20的数量为两个,第二电芯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电芯30并列设置于两个第一电芯20之间,正极转接板40和负极转接板50可以是呈“工”字型结构。这样能够组成四个电芯的电池模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2,壳体10上安装有正极柱60和负极柱70,正极柱60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正极柱60与正极转接板40相连,负极柱70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负极柱70与负极转接板50相连。通过正极柱60和负极柱70能够方便电池模组与外部电路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2,正极柱60的一端伸入壳体10,并设有第一基板61,第一基板61与正极转接板40焊接相连;负极柱70的一端伸入壳体10,并设有第二基板71,第二基板71与负极转接板50焊接相连。这样通过第一基板61与正极转接板40焊接,一方面,增大了正极柱60与正极转接板40的焊接面积,有利于增强焊接稳定性,保障电路稳定;另一方面,能够方便正极柱60的固定;通过第二基板71与负极转接板50焊接,一方面,增大了负极柱70与负极转接板50的焊接面积,有利于增强焊接稳定性,保障电路稳定;另一方面,能够方便负极柱70的固定。
可选地,正极柱60与正极转接板40通过激光焊接固定,负极柱70与负极转接板50通过激光焊接固定,这样使得正极柱60与正极转接板40连接稳定,负极柱70与负极转接板50连接稳定。
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中,以方形铝壳54174210电芯为例,将厚度为54mm的卷绕电芯优化为叠片电芯,其中:
第一正极极耳、第一负极极耳、第二正极极耳和第二负极极耳位于电池模组的同一端;第一电芯中还包括第一隔膜,第一正极极片、第一负极极片和第一隔膜呈“Z”型叠片;第二电芯中还包括第二隔膜,第二正极极片、第二负极极片和第二隔膜呈“Z”型叠片;
第一正极极片的尺寸为182.5mm*166.5mm,第一正极极片的倒角半径为3mm;第一正极极耳尺寸为25mm*25mm,第一正极极耳与第一正极极片相连的位置倒角半径为1.5mm;沿第一正极极片宽度方向:第一正极极耳与第一正极极片上的相邻近两侧边距离为10.5mm;
第二正极极片的尺寸为182.5mm*166.5mm,第二正极极片的倒角半径为3mm;第二正极极耳尺寸为25mm*25mm,第二正极极耳与第二正极极片相连的位置倒角半径为1.5mm;沿第二正极极片宽度方向:第二正极极耳与第二正极极片上的相邻近两侧边距离为36.5mm;
第一负极极片的尺寸为185.5mm*168.5mm,第一负极极片的倒角半径为3mm;第一负极极耳尺寸为25mm*23mm,第一负极极耳与第一负极极片相连的位置倒角半径为1.5mm;沿第一负极极片宽度方向:第一负极极耳与第一正极极片上的相邻两侧边距离为11.5mm;
第二负极极片的尺寸为185.5mm*168.5mm,第二负极极片的倒角半径为3mm;第二负极极耳尺寸为25mm*23mm,第二负极极耳与第二负极极片相连的位置倒角半径为1.5mm;沿第二负极极片宽度方向:第二负极极耳与第二负极极片上相邻近的两侧边距离为37.5mm;
第一负极极片的边缘位于第一正极极片边缘的外侧,沿第一负极极片边长方向(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第一负极极片的侧边与第一正极极片上相邻的侧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mm;第一隔膜的侧边位于第一电芯宽度方向的两侧,沿第一负极极片长度方向:第一隔膜的侧边与第一负极极片相邻的侧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mm;
第二负极极片的边缘位于第二正极极片边缘的外侧,沿第二负极极片边长方向(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第二负极极片的侧边与第二正极极片上相邻的侧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mm;第二隔膜的侧边位于第二电芯宽度方向的两侧,沿第二负极极片长度方向:第二隔膜的侧边与第二负极极片相邻的侧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mm;
正极转接板、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形成“工”形结构,“工”形结构沿第一电芯宽度方向的尺寸为62mm,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的宽度为14mm,相邻两个第一连接臂之间的距离大致为17.5mm,第一连接臂及第二连接臂的倒角半径为2mm;负极转接板的形状与正极转接板的形状相同;
第一正极焊接片与第一连接臂的焊接面积为20mm*4.5mm,第二正极焊接片与第二连接臂的焊接面积为20mm*4.5mm,第一负极焊接片与第三连接臂的焊接面积为20mm*4.5mm,第二负极焊接片与第四连接臂的焊接面积为20mm*4.5mm;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上焊接区域之间的距离为5mm-7mm,第三连接臂与第四连接臂上焊接区域之间的距离为5mm-7mm,第一连接臂上焊接区域到第一连接臂边缘的距离为2mm-3mm,第二连接臂上焊接区域到第二连接臂边缘的距离为2mm-3mm,第三连接臂上焊接区域到第三连接臂边缘的距离为2mm-3mm,第四连接臂上焊接区域到第四连接臂边缘的距离为2mm-3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第一电芯,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电芯上设有第一正极连接耳和第一负极连接耳;
第二电芯,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电芯与所述第一电芯并列设置,所述第二电芯上设有第二正极连接耳与第二负极连接耳,所述第二正极连接耳与所述第一正极连接耳错开设置,所述第二负极连接耳与所述第一负极连接耳错开设置;
正极转接板,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正极转接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正极连接耳相连的第一连接臂和与所述第二正极连接耳相连的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分别位于所述正极转接板宽度方向的两端;以及,
负极转接板,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负极转接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负极连接耳相连的第三连接臂和与所述第二负极连接耳相连的第四连接臂,所述第三连接臂和所述第四连接臂分别位于所述负极转接板宽度方向的两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包括第一层叠体和封装所述第一层叠体的第一封装壳,所述第一层叠体包括交替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一负极极片、多个第一隔膜和多个第一正极极片,所述第一正极极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正极连接耳相连的第一正极极耳,所述第一负极极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负极连接耳相连的第一负极极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连接耳包括与各所述第一正极极耳焊接相连的第一正极焊接板和与所述第一正极焊接板沿所述第一正极焊接板长度方向的中部相连的第一正极焊接片,所述第一正极焊接片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焊接相连;所述第一负极连接耳包括与各所述第一负极极耳焊接相连的第一负极焊接板和与所述第一负极焊接板沿所述第一负极焊接板长度方向的中部相连的第一负极焊接片,所述第一负极焊接片与所述第三连接臂焊接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芯包括第二层叠体和封装所述第二层叠体的第二封装壳,所述第二层叠体包括交替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二负极极片、多个第二隔膜和多个第二正极极片,所述第二正极极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正极连接耳相连的第二正极极耳,所述第二负极极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负极连接耳相连的第二负极极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正极连接耳包括与各所述第二正极极耳焊接相连的第二正极焊接板和与所述第二正极焊接板沿所述第二正极焊接板长度方向的中部相连的第二正极焊接片,所述第二正极焊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臂焊接相连;所述第二负极连接耳包括与各所述第二负极极耳焊接相连的第二负极焊接板和与所述第二负极焊接板沿所述第二负极焊接板长度方向的中部相连的第二负极焊接片,所述第二负极焊接片与所述第四连接臂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连接耳的中部弯曲呈弧形;所述第一负极连接耳的中部弯曲呈弧形;和/或,所述第二正极连接耳的中部弯曲呈弧形;所述第二负极连接耳的中部弯曲呈弧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电芯宽度方向:所述第二正极连接耳和所述第一正极连接耳位于所述第一电芯的一端,所述第二负极连接耳和所述第一负极连接耳位于所述第一电芯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正极连接耳位于所述第一正极连接耳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负极连接耳的一侧,所述第二负极连接耳位于所述第一负极连接耳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正极连接耳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电芯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正极转接板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一连接臂和多个所述第二连接臂,多个所述第一连接臂沿所述正极转接板长度方向布局,多个所述第二连接臂沿所述正极转接板长度方向布局;所述负极转接板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三连接臂和多个所述第四连接臂,多个所述第三连接臂沿所述负极转接板长度方向布局,多个所述第四连接臂沿所述负极转接板长度方向布局。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安装有与所述正极转接板相连的正极柱和与所述负极转接板相连的负极柱。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柱的一端伸入所述壳体内,并设有与所述正极转接板焊接相连的第一基板;所述负极柱的一端伸入所述壳体内,并设有与所述负极转接板焊接相连的第二基板。
CN202121616059.5U 2021-07-15 2021-07-15 电池模组 Active CN2160852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16059.5U CN216085239U (zh) 2021-07-15 2021-07-15 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16059.5U CN216085239U (zh) 2021-07-15 2021-07-15 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85239U true CN216085239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65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16059.5U Active CN216085239U (zh) 2021-07-15 2021-07-15 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852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5795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厦门新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组和用电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5795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厦门新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组和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16431B1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flexibility in design structure of module and medium to large size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EP2535962B1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enhanced welding reliability and medium or large battery pack including same
JP2006019284A (ja) 二次電池
WO2020151549A1 (zh) 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CN213150964U (zh) 电极组件、电芯及电池模组
CN216085239U (zh) 电池模组
CN110560879B (zh) 一种电芯极耳焊接方法和二次电池
CN214898777U (zh) 软包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9180539U (zh) 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
CN218160737U (zh) 一种全极耳电芯结构与锂离子电池
CN216529119U (zh) 电芯模组及电池包
CN216698663U (zh) 一种便于成组的锂离子电池
CN216145744U (zh) 一种锂电池极耳结构及锂电池
JP7463015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含む電池パック
CN114883756A (zh) 软包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9321571U (zh) 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CN221226506U (zh) 电池
CN220400856U (zh) 电芯及圆柱电池
CN220984801U (zh) 电芯组件
CN217719889U (zh) 一种电池
CN218788389U (zh) 电池
CN218939952U (zh) 一种软包电芯的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
CN219832942U (zh) 电芯焊接结构及电池
CN216354586U (zh) 一种二次电池和电池模组
CN220368101U (zh) 一种电芯极耳焊接结构和电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