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0539U - 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80539U
CN219180539U CN202223421668.2U CN202223421668U CN219180539U CN 219180539 U CN219180539 U CN 219180539U CN 202223421668 U CN202223421668 U CN 202223421668U CN 219180539 U CN219180539 U CN 2191805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ckness
pole piece
layer
tab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2166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琳涵
易朋
王涛
盛东辉
何欣健
谢继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2166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805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805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805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其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片,包括:复合集流体和涂覆层,所述复合集流体包括主体部和至少一个极耳部,所述极耳部包括第一段,所述第一段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沿第一方向的一端,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段的厚度向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涂覆层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至少一面。本实用新型在保障复合集流体良好的电子流通性的前提下,解决极耳焊接的位置过厚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在发生电化学反应时,正负极集流体收集并导出电流。为了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与能量密度,出现了一种中间为高分子绝缘基体、两侧为导电层复合集流体,复合集流体的自重小,能量密度高,而且可以防止锂离子电池在遇到碰撞、挤压、穿刺等异常情况时因内短路而发生起火、爆炸等事故,因而被用于替换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纯金属集流体。
在复合集流体中,由于两侧的金属导电层被绝缘基体隔开,使得两侧导电层的电流导通受阻,相关技术中,采用双面焊接极耳的方式,实现两侧导电层的电流导通,但是双面焊接极耳的方式会造成极耳焊接的位置过厚,不便于大容量卷芯的后续电芯焊接和组装。
因此,亟需对极片的结构进行改进,在保障复合集流体良好的电子流通性的前提下,解决极耳焊接的位置过厚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在保障复合集流体良好的电子流通性的前提下,解决极耳焊接的位置过厚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片,包括:
复合集流体,所述复合集流体包括主体部和至少一个极耳部,所述极耳部包括第一段,所述第一段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沿第一方向的一端,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段的厚度向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逐渐减小;
涂覆层,所述涂覆层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至少一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极片,由于第一段的厚度向远离主体部的一端逐渐减小,第一段的厚度呈渐变状,将多个极片层叠设置之后,各极片的极耳部通过焊接连接便可实现极片两面导通,在将外接极耳焊接于极耳部时,能够减小外接极耳焊接的位置的厚度,从而方便大容量卷芯的后续电芯焊接和组装。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段的长度占所述极耳部的长度的10%~100%。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极耳部还包括第二段,所述第二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段的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且所述第二段的厚度和所述第一段的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的厚度保持一致。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基体层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基体层的正反两面的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段包括第二基体层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基体层的正反两面的第二导电层;
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导电层连接,且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一致;
所述第二基体层与所述第一基体层连接,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基体层的厚度向远离所述第一基体层的一端逐渐减小。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沿所述第一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一基体层的一端,所述第二基体层的厚度方向的两面均逐渐向所述第一基体层的厚度的中心面靠近;或
沿所述第一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一基体层的一端,所述第二基体层的厚度方向的两面其中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一基体层的厚度的中心面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二基体层的厚度方向的两面其中的第二面逐渐向所述第二基体层的厚度方向的两面其中的第一面靠近。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二基体层的厚度为所述第一基体层的厚度的1%~99%;
所述第二基体层的厚度为T1,其中,1μm≤T1≤20μm。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二段包括第三基体层和设置在所述第三基体层的正反两面的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三导电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一致,所述第三基体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基体层的远离所述第一基体层一端的厚度一致。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极耳部的长度为L1,其中,3mm≤L1≤20mm;和/或
所述第一基体层的厚度为T2,其中,1μm≤T2≤20μm;和/或
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为T3,其中,1μm≤T3≤20μm。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至少一面,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保护层位于所述涂覆层的两侧。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保护层与所述第一段之间的距离H1≥0。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芯,包括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交替层叠设置,或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交替层叠并卷绕设置;
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其中的至少一者为上述的极片,所述第一极片的极耳部排列成一排,所述第二极片的极耳部排列成一排。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还包括外接极耳,所述外接极耳包括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各所述第一极片的极耳部连接形成与所述第一极耳连接的多极耳叠片;各所述第二极片的极耳部连接形成与所述第二极耳连接的多极耳叠片。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极耳的厚度为T4,且5μm≤T4≤1000μm;和/或
所述第二极耳的厚度为T5,且5μm≤T5≤1000μ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的极片;或包括上述的电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极片,采用的是复合集流体10,可以有效降低自重,从而有利于降低加工成的电池重量,还可以提升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段的厚度向远离主体部的一端逐渐减小的结构,可以代替双面焊接导电箔材的结构,减少了箔材的用量,节约成本,还可以避免极耳部较厚导致的虚焊问题,增强焊接强度,导通两面的导电层,降低焊接内阻,此外,还可以减轻电芯的重量,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采用第一段的厚度向远离主体部的一端逐渐减小的结构,无需在复合集流体内开设通孔,也无需在通孔内填充导体介质,简化了生产工艺,实现了良好的导电稳定性,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有利于极片的推广应用。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的极片在模切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相关技术中的极片层叠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相关技术中的极片层叠并卷绕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片层叠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芯中的极耳部连接形成多极耳叠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片层叠并卷绕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电芯中的极耳部连接形成多极耳叠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复合集流体;
101-高分子绝缘层;
102-金属层;
11-主体部;
111-第一基体层;
112-第一导电层;
20-极耳部;
21-第一段;
211-第二基体层;
212-第二导电层;
22-第二段;
221-第三基体层;
222-第三导电层;
30-涂覆层;
40-保护层;
50-第一极片;
60-第二极片;
70-外接极耳;
71-第一极耳;
72-第二极耳;
73-极耳胶;
80-多极耳叠片;
81-焊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复合集流体具有重量轻,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的优势,通常,参考图1和图2所示,复合集流体10包括高分子绝缘层101位于高分子绝缘层101两面的金属层102,位于高分子绝缘层101层两侧的金属层102,在复合集流体10卷绕或叠片之前,经过模切工序,形成多个极耳部20。由于高分子绝缘层101的隔离作用,使得位于高分子绝缘层101层两侧的金属层102的电流导通受阻。
相关技术中,有两种方案可以解决高分子绝缘层101层两侧的金属层102的电流导通问题,一种是将高分子绝缘层101层两侧的金属层102都与固定于电极端子的导电箔材焊接,从而将高分子绝缘层101层两侧的金属层102的电流汇集到电极端子,实现复合集流体10双侧金属层102电流的导通,参考图3和图4所示,但是双面焊接的方式会导致焊接的位置比较厚,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容量卷芯的后续电芯焊接和组装带来困难,容易导致极耳虚焊,还会造成浪费箔材,加重了电池的重量。还有一种是,在复合集流体10内开设通孔,通孔内填充导体介质,使高分子绝缘层101在通孔处形成电流通道,通过导体介质连通高分子绝缘层101层两侧的金属层102。但是通孔内填充导体介质制造困难,不利于推广应用。
鉴于上述背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片、电芯及电池,由于极耳部的第一段的厚度向远离主体部的一端逐渐减小,即第一段的厚度呈渐变状,在将外接极耳焊接于极耳部时,能够减小外接极耳焊接的位置的厚度,从而方便大容量卷芯的后续电芯焊接和组装,并且这样的结构,在加工成电芯时,无需双侧焊接,也无需开孔,可以实现两侧导电层导通。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双面焊接导电箔材的结构,可以避免极耳焊接位置较厚以及极耳虚焊的问题,从而减小电池的重量,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本实用新型,也无需在复合集流体内开设通孔,无需在通孔内填充导体介质,简化了生产工艺,利于推广应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片、电芯及电池。
参考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片,包括:复合集流体10和涂覆层30,复合集流体10包括主体部11和至少一个极耳部20,极耳部20包括第一段21,第一段21连接于主体部11沿第一方向的一端,且沿第一方向,第一段21的厚度向远离主体部11的一端逐渐减小;涂覆层30设置在主体部11的至少一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极片,由于第一段21的厚度向远离主体部11的一端逐渐减小,第一段21的厚度呈渐变状,将多个极片层叠设置之后,各极片的极耳部20通过焊接连接便可实现极片两面导通,在将外接极耳70焊接于极耳部20时,能够减小外接极耳70焊接的位置的厚度,从而方便大容量卷芯的后续电芯焊接和组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极片,采用的是复合集流体10,可以有效降低自重,从而有利于降低加工成的电池重量,还可以提升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方向,参照图5和图6中的箭头X指示的方向。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涂覆层30设置在主体部11的两面。涂覆层30是在复合集流体10的主体部11表面涂布活性材料而制成。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极耳部20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相互间隔排布的两个或多个,此处不具体限定极耳部20的个数,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灵活选择。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照图5和图6所示,沿第一方向,第一段21的长度占极耳部20的长度的10%~100%。这样的结构,可以避免第一段21的长度过短造成第一段21的厚度突变,从而确保第一段21与主体部11的连接强度,也方便在极耳部20焊接外接极耳70。此外,也避免第一段21的长度过长造成的厚度渐变效果不明显,影响外接极耳70焊接位置的厚度。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照图5和图6所示,主体部11包括第一基体层111和设置在第一基体层111的正反两面的第一导电层112,第一段21包括第二基体层211和设置在第二基体层211的正反两面的第二导电层14;其中,第二导电层14与第一导电层112连接,且第二导电层14与第一导电层112的厚度一致;第二基体层211与第一基体层111连接,且沿第一方向,第二基体层211的厚度向远离第一基体层111的一端逐渐减小。这样的结构,使得沿第一方向,第一段21的厚度向远离主体部11的一端逐渐减小。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沿第一方向向远离第一基体层111的一端,第二基体层211的厚度方向的两面均逐渐向第一基体层111的厚度的中心面靠近,以实现沿第一方向,第一段21的厚度向远离主体部11的一端逐渐减小。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沿第一方向向远离第一基体层111的一端,第二基体层211的厚度方向的两面其中的第一面与第一基体层111的厚度的中心面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二基体层211的厚度方向的两面其中的第二面逐渐向第二基体层211的厚度方向的两面其中的第一面靠近。以实现沿第一方向,第一段21的厚度向远离主体部11的一端逐渐减小。其中,第二面和第一面为第二基体层211的厚度方向相对的两面。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第二基体层211与第一基体层111可以是一体连接,第二基体层211与第一基体层111的聚合物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具有绝缘性。在电池遭受剧烈撞击或穿刺等破坏后,第一基体层111可以起到减小正负极短接的隐患,提高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第二基体层211可以是通过被挤压溢出形成厚度渐变的结构,而在挤压的过程中,第二导电层14保持不变。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第一导电层112以及第二导电层212可以是金属镀层。
由于第二基体层211的厚度向远离第一基体层111的一端逐渐减小,因而在沿第一方向的不同位置,第二基体层211的厚度不同。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照图5和图6所示,第二基体层211的厚度为第一基体层111的厚度的1%~99%。例如,在与第一基体层111连接的一端,第二基体层211的厚度为第一基体层111的厚度的99%;而在远离第一基体层111的一端,第二基体层211的厚度可以为第一基体层111的厚度的1%、10%、20%、30%或50%等。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第二基体层211的厚度为T1,其中,1μm≤T1≤20μm。例如,在与第一基体层111连接的一端,第二基体层211的厚度可以为20μm、18μm或15μm等;而在远离第一基体层111的一端,第二基体层211的厚度可以为1μm、5μm或10μm、等。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极耳部20还包括第二段22,第二段22连接于第一段21的远离主体部11的一端,且第二段22的厚度和第一段21的远离主体部11的一端的厚度保持一致。通过设置第二段22,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极耳部20的长度得到了延长,且第二段22的厚度较薄,有利于焊接外接极耳70。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第二段22包括第三基体层221和设置在第三基体层221的正反两面的第三导电层222,第三导电层222的厚度与第一导电层112的厚度一致,第三基体层221的厚度与第二基体层211的远离第一基体层111一端的厚度一致。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片,第一导电层112、第二导电层212和第三导电层222的材料相同,包括但不限于是铜或铝镀层。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片为正极片时,第一导电层112、第二导电层212和第三导电层222可以是铝层。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片为负极片时,第一导电层112、第二导电层212和第三导电层222可以是铜层。
制成第一基体层111、第二基体层211和第三基体层221的材料相同,其聚合物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具有绝缘性。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照图5和图6所示,沿第一方向,极耳部20的长度为L1,其中,3mm≤L1≤20mm。例如,极耳部20的长度L1可以为3mm、5mm、10mm、15mm或20mm。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第一基体层111的厚度为T2,其中,1μm≤T2≤20μm。例如,第一基体层111的厚度T2可以为1μm、5μm、10μm、15μm或20μm。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第一导电层112的厚度为T3,其中,1μm≤T3≤20μm。例如,第一导电层112的厚度T3可以为1μm、5μm、10μm、15μm或20μm。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极片,还包括保护层40,保护层40设置在主体部11的至少一面,且沿第一方向,保护层40位于涂覆层30的两侧。保护层40可以是陶瓷胶层。保护层40用于保护涂覆层30,防止极片在模切后,极片边缘的涂覆层30脱落,也防止极片边缘的毛刺引起短路。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沿第一方向,保护层40与第一段21之间的距离H1≥0。这样的结构,是考虑到本实施例提供的极片在加工成电池的过程中,极耳部20需要弯折,通过保护层40与第一段21之间的距离H1≥0,可以防止保护层40受弯折应力脱落,从而避免影响保护层40防毛刺的效果。
参考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芯,包括第一极片50和第二极片60,第一极片50和第二极片60交替层叠设置,参考图9和图10所示,第一极片50和第二极片60交替层叠并卷绕设置;第一极片50和第二极片60其中的至少一者为上述的极片,第一极片50的极耳部20排列成一排,第二极片60的极耳部20排列成一排。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芯,因极片中采用的是复合集流体10,具有韧性好的优势,能够有效的缓解电芯循环过程中膨胀/收缩产生的应力,有助于提高电芯的循环寿命。
第一极片50和第二极片60交替层叠设置时,各极片的侧边对齐。
第一极片50的极耳部20采用同一规格,第二极片60的极耳部20采用同一规格,在对极耳部20弯折处理时,可以简化工艺,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第一极片50和第二极片60其中的一者为正极片,另一者为负极片,例如,第一极片50为正极片,第一极片50的涂覆层30为正极活性材料涂层,第二极片60为负极片,第二极片60的涂覆层30为负极活性材料涂层。
在第一极片50和第二极片60之间设置有相隔膜,隔膜用于将第一极片50和第二极片60隔开。隔膜具有微孔结构,可以让离子(例如锂离子)自由通过,而电子不能通过。隔膜包括但不限于树脂纤维、聚乙烯等材质构成的无纺布等。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第一极片50的极耳部20和第二极片60的极耳部20分别在电芯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应用的电池的正负极输出端分别在电池的两端。极耳部20的位置可以在极片边缘的正中间。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第一极片50的极耳部20和第二极片60的极耳部20在电芯沿第一方向的同一端,且相互间隔,极耳部20的位置可以不在极片边缘的正中间,应用的电池是正负极输出端设在电池的同一侧。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11和图12所示,电芯还包括外接极耳70,外接极耳70包括第一极耳71和第二极耳72;各第一极片50的极耳部20连接形成与第一极耳71连接的多极耳叠片80;各第二极片60的极耳部20连接形成与第二极耳72连接的多极耳叠片80。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在第一极片50为正极片时,第一极耳71为正极耳,正极耳可以采用铝箔。在第二极片60为负极片时,第二极耳72为负极耳,负极耳可以采用镍或铜镀镍材质。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第一极耳71的厚度为T4,且5μm≤T4≤1000μm。例如,第一极耳71的厚度T4可以是5μm、500μm、800μm或1000μm。
第二极耳72的厚度为T5,且5μm≤T5≤1000μm。例如,第二极耳72的厚度T5可以是5μm、500μm、800μm或1000μm。
在将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极片加工成电芯时,对多个极片的极耳部20进行预焊接,可以实现第一基体层111正反两面的第一导电层112的导通。
在将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极片加工成电芯时,首先,对多个极片的极耳部20沿着同一方向进行弯折,使得多个极片的极耳部20依次层叠,并通过预焊连接成多极耳叠片80;其中,该预焊为超声焊接,采用的模式为能量模式,预焊形成的焊印81高度为1mm~6mm,热压加热温度为50℃~80℃,压力≥300±100/kg.f,焊接的能量为5J~55J,焊接振幅为10μm~50μm,焊接压力为5PSI~35PSI。
然后再通过将多极耳叠片80与外接极耳70进行二次焊接连接,各极片的极耳部20正反两面的第二导电层212和第三导电层222均与外接极耳70电连接,形成电流回路。外接极耳70采用硬质金属材质,至少部分外接极耳70外包裹有极耳胶73,极耳胶73可以是PP胶。
二次焊接的位置为多极耳叠片80除了预焊形成的焊印81之外的部分位置,二次焊接为超声焊接,二次焊接采用的模式为能量模式,对于正极片,二次焊接的焊接能量10J~65J,焊接振幅为15μm~55μm,焊接压力为10PSI~45PSI;对于负极片,二次焊接的焊接能量20J~70J,焊接振幅为30μm~70μm,焊接压力为10PSI~45PSI。
参考图6和图7所示,在上下层叠设置的电芯中,由于极片的极耳部20上下相邻,因而各第二基体层211背面的第二导电层212与下方另一第二基体层211正面的第二导电层212接触,以此类推,使所有的极片极耳部20都能正反两面导通电流。
通过焊接使各极耳部20彼此连接更牢固,确保复合集流体10导通的稳定性,工艺简单,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的极片;或包括上述的电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还包括外壳,电芯位于外壳内,且在外壳内注入电解液,使得电芯被浸在电解液内。
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段21的厚度向远离主体部11的一端逐渐减小的结构,可以代替双面焊接导电箔材的结构,减少了箔材的用量,节约成本,还可以避免极耳部较厚导致的虚焊问题,增强焊接强度,导通两面的导电层,降低焊接内阻,此外,还可以减轻电芯的重量,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采用第一段21的厚度向远离主体部11的一端逐渐减小的结构,无需在复合集流体10内开设通孔,也无需在通孔内填充导体介质,简化了生产工艺,实现了良好的导电稳定性,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有利于极片的推广应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涉及的数值和数值范围为近似值,受制造工艺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一定范围的误差,这部分误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忽略不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所使用的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顶端”、“底端”、“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者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复合集流体(10),所述复合集流体(10)包括主体部(11)和至少一个极耳部(20),所述极耳部(20)包括第一段(21),所述第一段(21)连接于所述主体部(11)沿第一方向的一端,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段(21)的厚度向远离所述主体部(11)的一端逐渐减小;
涂覆层(30),所述涂覆层(30)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1)的至少一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段(21)的长度占所述极耳部(20)的长度的10%~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部(20)还包括第二段(22),所述第二段(22)连接于所述第一段(21)的远离所述主体部(11)的一端,且所述第二段(22)的厚度和所述第一段(21)的远离所述主体部(11)的一端的厚度保持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1)包括第一基体层(11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基体层(111)的正反两面的第一导电层(112),所述第一段(21)包括第二基体层(21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基体层(211)的正反两面的第二导电层(212);
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层(212)与所述第一导电层(112)连接,且所述第二导电层(212)与所述第一导电层(112)的厚度一致;
所述第二基体层(211)与所述第一基体层(111)连接,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基体层(211)的厚度向远离所述第一基体层(111)的一端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一基体层(111)的一端,所述第二基体层(211)的厚度方向的两面均逐渐向所述第一基体层(111)的厚度的中心面靠近;或,
沿所述第一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一基体层(111)的一端,所述第二基体层(211)的厚度方向的两面其中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一基体层(111)的厚度的中心面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二基体层(211)的厚度方向的两面其中的第二面逐渐向所述第二基体层(211)的厚度方向的两面其中的第一面靠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体层(211)的厚度为所述第一基体层(111)的厚度的1%~99%;
所述第二基体层(211)的厚度为T1,其中,1μm≤T1≤20μ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22)包括第三基体层(221)和设置在所述第三基体层(221)的正反两面的第三导电层(222),所述第三导电层(222)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导电层(112)的厚度一致,所述第三基体层(221)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基体层(211)的远离所述第一基体层(111)一端的厚度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极耳部(20)的长度为L1,其中,3mm≤L1≤20mm;和/或
所述第一基体层(111)的厚度为T2,其中,1μm≤T2≤20μm;和/或
所述第一导电层(112)的厚度为T3,其中,1μm≤T3≤2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层(40),所述保护层(40)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1)的至少一面,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保护层(40)位于所述涂覆层(30)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保护层(40)与所述第一段(21)之间的距离H1≥0。
1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极片(50)和第二极片(60),所述第一极片(50)和所述第二极片(60)交替层叠设置,或所述第一极片(50)和所述第二极片(60)交替层叠并卷绕设置;
所述第一极片(50)和所述第二极片(60)其中的至少一者为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极片,所述第一极片(50)的极耳部(20)排列成一排,所述第二极片(60)的极耳部(20)排列成一排。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接极耳(70),所述外接极耳(70)包括第一极耳(71)和第二极耳(72);
各所述第一极片(50)的极耳部(20)连接形成与所述第一极耳(71)连接的多极耳叠片(80);
各所述第二极片(60)的极耳部(20)连接形成与所述第二极耳(72)连接的多极耳叠片(8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极耳(71)的厚度为T4,且5μm≤T4≤1000μm;
所述第二极耳(72)的厚度为T5,且5μm≤T5≤1000μm。
14.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极片;或
包括权利要求11-13任一所述的电芯。
CN202223421668.2U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 Active CN2191805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1668.2U CN219180539U (zh)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1668.2U CN219180539U (zh)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80539U true CN219180539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9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21668.2U Active CN219180539U (zh)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805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39144A (zh) * 2023-11-15 2023-12-15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体、极片和电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39144A (zh) * 2023-11-15 2023-12-15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体、极片和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10458B2 (ja) 電池
US20230378477A1 (en) Composite current collector, preparation method, and lithium ion battery
CN212659570U (zh) 一种双极性集流体、极片及电芯
CN112864534B (zh) 电芯组件、电芯模组、电池及使用电池的装置
CN219180539U (zh) 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
CN115064781B (zh) 一种用于电芯的复合芯包、电芯和电池模组
CN214625305U (zh) 电芯组件、电芯模组、电池及使用电池的装置
CN212659568U (zh) 一种双极性集流体、极片、电芯和二次电池
CN112490596A (zh) 一种电芯及其制备方法、单电池
CN218448361U (zh) 卷绕式电芯、电池、电池组件及用电装置
CN218160737U (zh) 一种全极耳电芯结构与锂离子电池
CN217788491U (zh) 一种复合集流体电芯及锂电池
CN216698666U (zh) 一种电池电芯和锂离子电池
CN114361661B (zh) 一种方壳电芯及电池模组
CN213546361U (zh) 一种集流体组件及电池、物体
CN114223077A (zh) 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5548464A (zh) 一种电池极芯、电池其电池极芯的制造方法
CN219534818U (zh) 电芯及电池
CN217485585U (zh) 用于电芯的盖板、电池单体及电池模组
CN219419082U (zh) 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
CN219534817U (zh) 电芯及电池
CN220821857U (zh) 一种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y型极耳
CN219696675U (zh) 一种改善短路失效的电芯和锂电池
CN219286612U (zh) 复合集流体与极耳的直接焊接结构
CN219716896U (zh) 一种集流体外接极耳复合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