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82058U - 一种用于轮胎姿态调整和施加载荷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轮胎姿态调整和施加载荷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82058U
CN216082058U CN202122782077.7U CN202122782077U CN216082058U CN 216082058 U CN216082058 U CN 216082058U CN 202122782077 U CN202122782077 U CN 202122782077U CN 216082058 U CN216082058 U CN 2160820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tire
moving assembly
rotat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8207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士超
曾令琴
冯小磊
程军涛
曹正言
李振海
杨武
赵伟刚
王守平
张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TIC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TIC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TIC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TIC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8207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820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820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820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轮胎姿态调整和施加载荷的装置,涉及轮胎检测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轮胎姿态调整装置结构复杂,调整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包括移动组件、回转组件、控制系统和承载组件,移动组件设置在回转组件上,回转组件设置在承载组件上,且能带动移动组件转动;移动组件的底端穿过回转组件和承载组件并与轮架连接座相连,移动组件用于轮胎升降、侧倾和横向位移;移动组件和回转组件均与控制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组件、回转组件、承载组件和控制系统相互配合,不但能够实现轮胎姿态的调整和垂直方向载荷的施加,而且轮胎动作精准,效果显著,同时整体结构简单紧凑,调整操作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轮胎姿态调整和施加载荷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轮胎姿态调整和施加载荷的装置。
背景技术
轮胎在制造后序中需要在轮胎测试台上进行轮胎性能参数的测试,目前测试台有固定式和移动式,而测试台上轮胎调整加载机构是很关键的部分。在测试中需要对轮胎进行不同姿态的调整,比如轮胎的侧倾、轮胎的旋转,同时还要对轮胎施加不同大小的载荷,目前现有结构设计中,采用了多个致动器来实现轮胎的侧倾和加载,通过齿轮传动来实现轮胎的旋转,其不但结构复杂繁琐,而且检测精度较差,同时轮胎在移动测试中因缺少横移的调整,会出现S形轨迹,轮胎姿态调整不全面,从而影响了轮胎的测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轮胎姿态调整和施加载荷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轮胎姿态调整装置结构复杂,调整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移动组件包括两个第一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第一伸缩机构、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相互配合形成连杆机构,能够实现轮胎升降和侧倾,第二伸缩机构水平推动轮架连接座,能够实现轮胎横向位移,轮胎姿态调整全面;移动组件包括滑动机构,具有限位和导向的作用,有效保证轮胎升降和侧倾动作的精准性和稳定性;轮架连接座设置有滑轨,下连接件设置有滑座,二者滑动配合,轮胎水平位移精准;移动组件包括缓冲机构,缓冲效果显著;回转组件包括支撑机构、回转支撑和环形电机,支撑机构和回转支撑主要起支撑安装作用,环形电机用于提供和传递回转动力;支撑机构包括上支撑座组件和下支撑座组件,上支撑座组件和下支撑座组件分别设置有容置腔和导向腔,分别用于滑动机构的安装容置和导向;承载组件包括承载构件和安装构件,承载构件作为整个装置的承载件,承载效果显著,安装构件用于回转组件的安装;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和轮胎姿态感应装置,主控制器用于装置的控制,轮胎姿态感应装置能适时感测轮胎动作过程中的各参数并反馈至控制器,轮胎姿态调整精准,效果显著等);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轮胎姿态调整和施加载荷的装置,包括移动组件、回转组件、控制系统和承载组件,其中:所述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回转组件上,所述回转组件设置在所述承载组件上,所述回转组件能带动所述移动组件转动,以调节轮胎转角;所述移动组件的底端穿过所述回转组件和所述承载组件并与轮架连接座相连,所述轮架连接座用于轮胎的安装,所述移动组件用于轮胎升降、侧倾和横向位移;所述移动组件和所述回转组件均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所述回转组件和所述移动组件的控制。
优选地,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上支撑件和下连接件,其中:所述上支撑件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一伸缩机构,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机构的伸缩端分别与所述下连接件的两端可转动连接,以带动所述下连接件升降或者侧倾;所述轮架连接座相对于所述下连接件滑动设置,所述第二伸缩机构能带动所述轮架连接座相对于所述下连接件横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动件和导向件,其中:所述导向件竖直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机构之间;所述滑动件与所述下连接件可转动相连,所述滑动件能沿所述导向件移动。
优选地,所述轮架连接座上设置有滑轨,所述下连接件设置有滑座,所述滑座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上。
优选地,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支撑件和所述回转组件相连。
优选地,所述回转组件包括支撑机构和环形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上,所述移动组件的底端依次穿过所述支撑机构和所述环形驱动装置;所述环形驱动装置包括环形电机,所述环形电机包括环形电机固定件和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环形电机固定件上的环形电机旋转件,所述环形电机旋转件与所述支撑机构传动相连且能带动所述支撑机构转动。
优选地,所述环形驱动装置包括回转支撑,所述回转支撑包括回转支撑固定件和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回转支撑固定件上的回转支撑旋转件,其中:所述回转支撑固定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组件上;所述支撑机构设置在所述回转支撑旋转件上。
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上支撑座组件和下支撑座组件,其中:所述上支撑座组件设置在所述下支撑座组件上,所述上支撑座组件上设置有容置腔;所述下支撑座组件与所述环形电机旋转件传动相连,所述下支撑座组件上贯穿设置有导向腔;所述容置腔和所述导向腔对应且连通。
优选地,所述承载组件包括承载构件和设置在所述承载构件上的安装构件,其中:所述回转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构件上;所述承载构件设置有第一通槽,所述安装构件设置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与所述第一通槽相对应,所述轮架连接座设置在所述承载构件下方,所述移动组件的底端穿过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二通槽与所述轮架连接座相连。
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和轮胎姿态感应装置,其中:所述轮胎姿态感应装置包括转角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所述转角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倾角传感器均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轮胎姿态调整和施加载荷的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用于轮胎姿态调整和施加载荷的装置包括移动组件、回转组件、控制系统和承载组件,移动组件和回转组件相互配合,用于轮胎姿态的调整和载荷的施加,控制系统用于移动组件和回转组件的控制,承载组件用于其他装置及轮胎的支撑。
所述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回转组件上,所述回转组件设置在所述承载组件上,所述回转组件能带动所述移动组件转动,移动组件和回转组件同步转动,移动组件能够调整轮胎升降、侧倾和横向位移,回转组件能够调整轮胎转角,轮胎姿态全面,动作精准。
所述移动组件的底端穿过所述回转组件和所述承载组件,并与轮架连接座相连,所述移动组件和所述回转组件均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轮架连接座用于轮胎的安装,移动组件、回转组件和承载组件相互配合,不但整体结构简单紧凑,而且轮胎姿态调整和载荷施加操作便捷,同时调整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移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滑动机构及轮胎姿态感应装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上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轮架连接座和下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回转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第一上部支撑机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部支撑机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支撑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环形电机和回转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支撑底座和环形驱动装置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A部放大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承载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承载组件结构侧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控制系统结构框体;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移动组件及轮胎姿态感应装置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B部放大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上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回转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第二上部支撑机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承载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承载组件结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移动组件;11、第一伸缩机构;12、第二伸缩机构;13、上支撑件;131、第二安装座;132、第四安装座;14、下连接件;141、第一安装座;142、第三安装座;143、滑座;144、滑轨;15、滑动机构;151、滑柱;152、滑套;16、缓冲机构;2、回转组件;21、支撑机构;211、上支撑座组件;2111、第一上部支撑;21111、插槽;21112、第五安装座;2112、中部支撑;2113、容置腔;2114、第二上部支撑;21141、第六安装座;212、下支撑座组件;2121、支撑底座;2122、导向腔;213、致动器上容置槽;214、致动器下容置槽;22、环形电机;221、环形电机旋转件;222、环形电机固定件;23、回转支撑;231、回转支撑旋转件;232、回转支撑固定件;24、滚动件;3、承载组件;31、承载构件;311、第一通槽;312、连接孔;313、定位孔;32、安装构件;321、第一安装台;322、第二安装台;323、第二通槽;324、第一安装孔;4、控制系统;41、转角传感器;42、位移传感器;43、压力传感器;44、倾角传感器;5、轮架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轮胎姿态调整和施加载荷的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用于轮胎姿态调整和施加载荷的装置包括移动组件1、回转组件2、控制系统4和承载组件3,移动组件1设置在回转组件2上,回转组件2设置在承载组件3上,回转组件2和移动组件1同步转动,以调节轮胎转角;移动组件1的底端穿过回转组件2和承载组件3,并与轮架连接座5相连,轮架连接座5用于轮胎的安装,移动组件1用于轮胎升降、侧倾和横向位移;移动组件1和回转组件2均与控制系统4连接,控制系统4用于回转组件2和移动组件1的控制。
调节轮胎倾角时,控制系统4通过移动组件1控制轮架连接座5使其发生倾斜,直至倾斜至指定角度,从而实现轮胎的侧倾。
调节轮胎横向位移时,控制系统4通过移动组件1控制轮架连接座5相对于移动组件1发生横向位移,轮胎随之同步移动至指定位置,轮胎横向位移调节完成。
调节轮胎转角时,控制系统4控制回转组件2转动,移动组件1和轮架连接座5随之同步转动,直至转动至指定角度,轮胎转角调节完成。
对轮胎施加载荷时,控制系统4通过移动组件1控制轮胎向下运动,使轮胎与地面接触,从而实现轮胎垂直方向载荷的施加。
调节轮胎高度时,控制系统4通过移动组件1控制轮架连接座5升降,直至轮胎移动至指定高度,轮胎高度调节完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组件1、回转组件2、承载组件3和控制系统4相互配合,不但能够实现轮胎姿态的调整和垂直方向轮胎载荷的施加,而且轮胎动作精准,效果显著,同时整体结构简单紧凑,调整操作方便快捷。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移动组件1包括第一伸缩机构11、第二伸缩机构12、上支撑件13和下连接件14,第一伸缩机构11和第二伸缩机构12均设置为致动器。
如图2至图5所示,上支撑件13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二安装座131,第二安装座131包括两个耳板,两个所述耳板贯穿设置有连接孔,第一伸缩机构11的固定端铰接设置在第二安装座131上,下连接件14的两端设置有第三安装座142,第一伸缩机构11的伸缩端铰接设置在第三安装座142上,实施例1的第三安装座142的结构与第二安装座131的结构类似。
上支撑件13、下连接件14以及两个第一伸缩机构11相互配合形成连杆机构,轮架连接座5相对于下连接件14滑动设置,第二伸缩机构12与下连接件14相连,且能带动轮架连接座5相对于下连接件14横向移动。
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控制轮架连接座5动作,进而能够实现轮胎的升降、侧倾和横向位移。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移动组件1包括滑动机构15,滑动机构15包括滑动件和导向件,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滑动件设置为滑柱151,所述导向件设置为滑套152。
滑套152竖直设置在上支撑件13下侧,且与上支撑件13一体设置,滑套152位于两个第一伸缩机构11之间;滑套152与滑柱151相适配,滑柱151的顶端滑动插设在滑套152内,滑柱151的底端与下连接件14可转动相连。
如图5所示,下连接件14的顶面中部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安装座141,第一安装座141的结构与第二安装座131的结构类似,滑柱151的底端铰接设置在第一安装座141上。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轮架连接座5上设置有滑轨144,下连接件14设置有滑座143,滑座143与滑轨144滑动配合。
滑轨144和滑座143的数量均设置为两个,两个滑轨144平行设置在轮架连接座5的顶部,下连接件14的底部对应滑轨144的位置设置有滑座143。
下连接件14设置为块状,其下方位于两个滑轨144之间设置有安装腔室,第二伸缩机构12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室内。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移动组件1包括缓冲机构16。
上支撑件13上设置有第四安装座132,缓冲机构16的两端分别与第四安装座132和回转组件2相连,在轮胎姿态调整的过程中,通过缓冲机构16,移动组件1能相对于回转组件2上下移动,缓冲效果显著;可选地,缓冲机构16设置为缓冲气缸。
第四安装座132设置在上支撑件13的顶部,缓冲机构16竖直设置,其位于上侧的安装端设置在回转组件2上,其位于下侧的缓冲端与第四安装座132相连,第四安装座132的结构与第一安装座141的结构类似。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图10-图12所示,所述回转组件包括支撑机构21和环形驱动装置,所述环形驱动装置包括环形电机22,环形电机22包括环形电机固定件222和可转动设置在环形电机固定件222上的环形电机旋转件221,环形电机旋转件221与支撑机构21传动相连且能带动支撑机构21转动,环形电机固定件222固定设置在承载组件3上;轮胎转动时,环形电机旋转件221转动,支撑机构21随之转动,此时移动组件1和轮胎同步转动,直至轮胎转动至指定角度。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环形驱动装置包括回转支撑23,回转支撑23包括回转支撑固定件232和回转支撑旋转件231,回转支撑固定件232可转动套设在回转支撑旋转件231上。
回转支撑固定件232固定设置在承载组件3上。
支撑机构21设置在回转支撑旋转件231上,回转支撑旋转件231套设于环形电机22外侧。
回转支撑23作为回转组件2的主要承载件,能够有效减小环形电机22的承重,结构牢固的同时,保证设备使用周期。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图6-图9所示,支撑机构21包括上支撑座组件211和下支撑座组件212。
上支撑座组件211设置在下支撑座组件212上,上支撑座组件211上设置有容置腔2113;下支撑座组件212上贯穿设置有导向腔2122;容置腔2113与导向腔2122对应且连通;容置腔2113与滑套152相适配,一方面具有容置作用,用于滑套152的容纳,另一方面具有导向作用,配合缓冲机构16,用于移动组件1上下移动时的导向;导向腔2122与滑柱151相适配,用于滑柱151的导向。
容置腔2113的内壁设置有若干滚动件24,导向腔2122的内壁设置有若干滚动件24;滚动件24包括安装块和均匀设置在所述安装块上的滚柱,所述滚柱与滑柱151或者滑套152滚动配合,所述滚柱设置有耐磨层。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9所示,下支撑座组件212包括支撑底座2121,支撑底座2121通过螺纹紧固件设置在环形电机旋转件221和回转支撑旋转件231上;导向腔2122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在支撑底座2121上。
支撑底座2121设置为圆柱状,其顶部平行设置有两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孔位,用于上支撑座组件211的安装。
支撑底座2121的内部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下侧设置有若干支撑筋板,支撑底座2121沿其中心线设置有套筒,两个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套筒的两侧,且相对于所述套筒对称设置,所述支撑筋板连接所述套筒的外壁和支撑底座2121的内壁,所述套筒的内部形成导向腔2122。
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所述套筒外壁以及支撑底座2121的内壁围成致动器下容置槽214。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7和图8所示,上支撑座组件211包括第一上部支撑2111和中部支撑2112,第一上部支撑2111可拆卸设置在中部支撑2112上,容置腔2113设置在中部支撑2112上;中部支撑2112可拆卸设置在支撑底座2121上。
第一上部支撑2111包括竖直设置的两个纵向板和横跨设置在两个所述纵向板顶部的横向板,两个所述纵向板和所述横向板围成两侧贯穿的夹腔。
中部支撑2112设置为块状,其两侧设置有沟槽,所述沟槽形成致动器上容置槽213,致动器上容置槽213和致动器下容置槽214用于第一伸缩机构11的容纳,中部支撑2112上下贯穿设置,其内腔形成容置腔2113。
第一上部支撑2111的顶部设置有插槽21111,插槽21111、所述夹腔和容置腔2113依次连通;第一上部支撑2111的顶部设置有第五安装座21112,第五安装座21112的结构与第二安装座131结构类似,上支撑件13设置在所述夹腔内,其顶部的缓冲机构16穿过插槽21111,并铰接设置在第五安装座21112上。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承载组件3包括承载构件31和设置在承载构件31上的安装构件32。
承载构件31设置有第一通槽311,安装构件32设置有第二通槽323,第二通槽323与第一通槽311相对应,下连接件14设置在承载构件31下方,第一伸缩机构11依次穿过致动器上容置槽213、致动器下容置槽214、第二通槽323和第一通槽311后,与下连接件14相连;滑柱151穿过导向腔2122、第二通槽323和第一通槽311后,与下连接件14相连。
承载构件31设置为底端开口的箱体结构,其顶部板件的两端设置有凸檐,其侧部板件贯穿开设有通槽,在保证结构牢固的前提下具有减重的作用,可选地,如图13所示,所述通槽为梯形槽。
安装构件32设置为第一安装台321,第一安装台321与承载构件31一体设置;第一安装台321环形排列设置有若干第一安装孔324,第一安装孔324沿从内到外方向包括内环安装孔和外环安装孔,所述内环安装孔用于环形电机固定件222的安装,所述外环安装孔用于回转支撑固定件232的安装。
第一安装台321包括两端贯穿的盘体部,所述盘体部的内腔与第一通槽311相对应,所述盘体部的内腔形成第二通槽323。
如图14所示,承载构件31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孔312和定位孔313,连接孔312包括螺纹孔,定位孔313包括销孔;在车载台架系统中,连接孔312和定位孔313用于连接承载组件3两侧的车体,其位置和规格与实际车体相适配。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控制系统4包括主控制器和轮胎姿态感应装置,所述主控制器采用运动控制型可编程控制器(PLC),所述轮胎姿态感应装置包括转角传感器41、位移传感器42、压力传感器43和倾角传感器44。
如图6所示,转角传感器41设置在回转支撑23上,转角传感器41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其能通过检测轮架连接座5相对于承载组件3的转角,进而获取轮胎的转角。
如图3所示,位移传感器42设置在轮架连接座5的顶部,位移传感器42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其能通过检测轮架连接座5相对于下连接件14的相对位置,进而获取轮胎的横向位移。
如图3所示,压力传感器43设置在下连接件14上,且位于第一伸缩机构11伸缩端的位置,压力传感器43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其能检测轮第一伸缩机构11伸缩端的压力信息,进而获取轮胎垂直方向的承载力。
如图3所示,倾角传感器44设置在下连接件14上,且位于滑柱151的底部,倾角传感器44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其能通过检测下连接件14相对于滑柱151的夹角,进而获取轮胎的倾角。
第一伸缩机构11、第二伸缩机构12、缓冲机构16和环形电机22均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控制系统4包括伺服控制系统和运动控制驱动器,伺服控制系统包括伺服控制器、第一伺服驱动器和第二伺服驱动器,第一伸缩机构11作为第一执行器与所述第一伺服驱动器连接,第二伸缩机构12作为第二执行器与所述第二伺服驱动器连接,回转组件2作为回转执行装置,其环形电机22与所述运动控制驱动器连接,考虑到轮胎转动过程中需承受较大的摩擦阻力,因此选用大扭矩输出变频器作为所述运动控制驱动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人机交互装置,所述人机交互装置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所述人机交互装置采用工业计算机作为人机交互界面,通过工业以太网连接所述主控制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控制系统4包括无线通信装置和远程控制终端,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远程控制终端讯号连接。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控制系统4包括电源装置,用于供电,所述电源装置包括电池。
通过控制系统4能够适时感测轮胎动作过程中的倾角、垂直载荷、转角和横向位移等数据,不但轮胎动作精准,而且整个控制系统具有优越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同时控制方式多样,操作便捷。
实施例2:
实施例2和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如图16-图19所示,缓冲机构16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其对称设置在上支撑件13的两侧。
上支撑件13上下贯穿设置,其两侧对称设置有第四安装座132,缓冲机构16的缓冲端铰接设置在第四安装座132上。
上支撑座组件211设置为第二上部支撑2114,第二上部支撑2114设置为块状,中空结构,上下贯穿,其内部形成容置腔2113,第二上部支撑2114可拆卸设置在支撑底座2121上,上支撑件13位于第二上部支撑2114上方,第二上部支撑2114相对的两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第六安装座21141,第六安装座21141的结构与第二安装座131的结构类似,缓冲机构16的安装端铰接设置在第六安装座21141上。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8所示,下连接件14设置为倒T形,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板块和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板块底部的第二板块;其第一安装座141包括凹槽和通孔,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板块的顶部,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凹槽的槽壁上,滑柱151的底端铰接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其第三安装座142设置为单耳板,其上贯穿设置有孔,第一伸缩机构11的伸缩端通过连接座铰接设置在所述单耳板上;其滑座143设置在所述第二板块底部的两侧。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安装构件32设置为第二安装台322,第二安装台322与承载构件31可拆卸连接,回转支撑23设置在第二安装台322上。
第二安装台322包括两端贯穿的筒体部,所述筒体部的内腔与第一通槽311相对应,所述筒体部的内腔形成第二通槽323,第一安装孔324设置在所述筒体部的顶部。
所述筒体部的顶端外缘向外延伸并形成上环形凸缘部;所述筒体部的底端外缘向外延伸并形成下环形凸缘部,所述上环形凸缘部、所述下环形凸缘部和所述筒体部一体设置。
所述上环形凸缘部和所述下环形凸缘部之间连接设置有板筋;所有所述板筋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筒体部的外壁上,结构牢固。
所述下环形凸缘部上位于相邻所述板筋之间的区段均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承载构件31上对应所述第一固定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固定孔,螺纹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以使第二安装台322牢固安装在承载构件31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轮胎姿态调整和施加载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组件、回转组件、控制系统和承载组件,其中:
所述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回转组件上,所述回转组件设置在所述承载组件上,所述回转组件能带动所述移动组件转动,以调节轮胎转角;
所述移动组件的底端穿过所述回转组件和所述承载组件,并与轮架连接座相连,所述轮架连接座用于轮胎的安装,所述移动组件用于轮胎升降、侧倾和横向位移;
所述移动组件和所述回转组件均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所述回转组件和所述移动组件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轮胎姿态调整和施加载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上支撑件和下连接件,其中:
所述上支撑件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一伸缩机构,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机构的伸缩端分别与所述下连接件的两端可转动连接,以带动所述下连接件升降或者侧倾;
所述轮架连接座相对于所述下连接件滑动设置,所述第二伸缩机构能带动所述轮架连接座相对于所述下连接件横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轮胎姿态调整和施加载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动件和导向件,其中:
所述导向件竖直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机构之间;
所述滑动件与所述下连接件可转动相连,所述滑动件能沿所述导向件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轮胎姿态调整和施加载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架连接座上设置有滑轨,所述下连接件设置有滑座,所述滑座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轮胎姿态调整和施加载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支撑件和所述回转组件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轮胎姿态调整和施加载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组件包括支撑机构和环形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上,所述移动组件的底端依次穿过所述支撑机构和所述环形驱动装置;
所述环形驱动装置包括环形电机,所述环形电机包括环形电机固定件和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环形电机固定件上的环形电机旋转件,所述环形电机旋转件与所述支撑机构传动相连且能带动所述支撑机构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轮胎姿态调整和施加载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驱动装置包括回转支撑,所述回转支撑包括回转支撑固定件和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回转支撑固定件上的回转支撑旋转件,其中:
所述回转支撑固定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组件上;
所述支撑机构设置在所述回转支撑旋转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轮胎姿态调整和施加载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上支撑座组件和下支撑座组件,其中:
所述上支撑座组件设置在所述下支撑座组件上,所述上支撑座组件上设置有容置腔;
所述下支撑座组件与所述环形电机旋转件传动相连,所述下支撑座组件上贯穿设置有导向腔;
所述容置腔和所述导向腔对应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轮胎姿态调整和施加载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组件包括承载构件和设置在所述承载构件上的安装构件,其中:
所述回转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构件上;
所述承载构件设置有第一通槽,所述安装构件设置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与所述第一通槽相对应,所述轮架连接座设置在所述承载构件下方,所述移动组件的底端穿过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二通槽与所述轮架连接座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轮胎姿态调整和施加载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和轮胎姿态感应装置,其中:
所述轮胎姿态感应装置包括转角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所述转角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倾角传感器均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
CN202122782077.7U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用于轮胎姿态调整和施加载荷的装置 Active CN2160820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82077.7U CN216082058U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用于轮胎姿态调整和施加载荷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82077.7U CN216082058U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用于轮胎姿态调整和施加载荷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82058U true CN216082058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61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82077.7U Active CN216082058U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用于轮胎姿态调整和施加载荷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820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082058U (zh) 一种用于轮胎姿态调整和施加载荷的装置
CN113984415A (zh) 一种用于轮胎姿态调整和施加载荷的装置
CN104724633B (zh) 用于支承车轮的设备
CN109573828A (zh) 宽度可调的全方位移动式龙门架
CN112027921B (zh) 一种起重机用防摇摆装置
CN211139497U (zh) 一种汽车输送装配线
CN209367670U (zh) 宽度可调的全方位移动式龙门架
CN217398264U (zh) 水平移动式起重架
CN210680512U (zh) 移动电池箱支撑固定装置及车厢和应急电源车
CN110186618B (zh) 一种汽车质心测试定位装置
CN110015626B (zh) 轮胎起升装置
CN216139766U (zh) 一种轮胎安装辅助装置
CN108748214B (zh) 一种恒应力多功能机械手
CN208378317U (zh) 一种移动式举升机
CN202023390U (zh) 移动升降式免避让上层停车台
CN110091294B (zh) 一种车轮装配辅助工装
CN216328175U (zh) 一种回转组件
CN205294713U (zh) 全向移动式电动千斤顶
CN216014041U (zh) 一种控制系统
CN221047726U (zh) 一种起落架缓冲支柱装配设备
CN219075692U (zh) 一种六向运动机械臂
CN219775382U (zh) 一种检测台
CN219314405U (zh) 一种具有角度改变的塔机驾驶舱
CN108383017B (zh) 可多角度施工的悬挂式桩架及其使用方法
CN115435208B (zh) 一种地质勘探rtk设备固定基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