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79679U - 照明灯具 - Google Patents

照明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79679U
CN216079679U CN202122342187.1U CN202122342187U CN216079679U CN 216079679 U CN216079679 U CN 216079679U CN 202122342187 U CN202122342187 U CN 202122342187U CN 216079679 U CN216079679 U CN 2160796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plate
light source
wire
frame
lighting fix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4218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卓
张同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4218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796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796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796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照明灯具,该照明灯具包括:边框组件,所述边框组件包括边框以及连接相邻所述边框的角码;光学模组,所述光学模组收容在所述边框组件内,所述光学模组包括背板组件和光源组件,所述背板组件包括背板以及收容在所述背板内的光学结构;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板和线材,所述光源板位于所述背板的侧壁的内侧,所述光源板通过所述线材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出光区域更大且出线简单可靠,提高了整灯的模组化,实现了整灯的无缝拼接以及整灯在视觉上看起来更窄的效果。

Description

照明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照明灯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一般采用以下方案:目前面板灯边框宽度在10mm以上,发光面小,市场上大多数吸顶安装采用吸顶架安装,安装比较繁琐,吸顶架尺寸过大,无法做到超薄吸顶面板灯。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照明灯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灯具,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出光区域更大且出线简单可靠,实现了整灯的无缝拼接以及整灯在视觉上看起来更窄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照明灯具,该照明灯具包括边框组件和光学模组,所述边框组件包括边框以及连接相邻所述边框的角码。所述光学模组收容在所述边框组件内,所述光学模组包括背板组件和光源组件,所述背板组件包括背板以及收容在所述背板内的光学结构。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板和线材,所述光源板位于所述背板的侧壁的内侧,所述光源板通过所述线材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角码包括避位槽和第一过线槽,所述避位槽由所述角码的内侧壁的拐角处向内部凹陷形成,所述第一过线槽设在所述角码与所述线材对应的位置上,以供所述线材穿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边框的侧壁的下端部向内弯折形成具有平滑倒角的第一凸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边框包括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所述第一边框在与所述线材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第二过线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压线组件,所述压线组件包括第一竖直部、贴合部、第二竖直部以及连接部,所述贴合部与所述第二竖直部、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一竖直部依次首尾相连,所述第一竖直部开设有穿线槽,所述线材穿过所述压线槽与所述光源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竖直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竖直部之间围设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线材上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限位件的宽度大于所述穿线槽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背板在与所述线材靠近所述限位件的一端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供所述线材穿过的第三过线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竖直部的侧壁向所述第二竖直部的方向延伸形成遮光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学结构包括依次连接所述背板的缓冲件、反射件、导光板以及扩散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背板的侧壁向所述光学结构的一侧延伸形成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位于所述背板的中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位于所述背板的直角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背板组件和光源组件整合形成光学模组,实现了照明灯具的模组化,提高照明灯具的组装效率。其次,通过设置具有平滑倒角的第一凸台,使得整灯在视觉效果上看起来更窄。再者,通过设置避位槽,避免了相邻边框拼接产生的直角与角码的干涉造成的拼接缝隙较大的问题,以降低照明灯具边框的宽度,提高照明灯具的出光区域。然后,通过在角码上设置第一过线槽,将出线位置与边框结合,使得整灯的出线简单可靠。另外,通过设置第二弯折部和遮光部,能够有效地挡光。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出光区域更大且出线简单可靠,提高了整灯的模组化,实现了整灯的无缝拼接以及整灯在视觉上看起来更窄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图。
图3是图1中圆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圆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第一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边框的右视图。
图8是边框组件与光源模组的位置关系图。
图9是角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背板组件与光源板的位置关系图。
图11是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背板组件压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背板与光源组件的位置关系图。
图14是线材、限位件以及压线组件的位置关系图。
图15是图14中圆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6是压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垂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
请参阅图1-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照明灯具100,该照明灯具100包括边框组件1和光学模组2,边框组件1包括边框11以及连接相邻边框11的角码12。光学模组2收容在边框组件1内,光学模组2包括背板组件21和光源组件22,背板组件21包括背板211以及收容在背板211内的光学结构212。光源组件22包括光源板221和线材222,光源板221位于背板211的侧壁的内侧,光源板221通过线材222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出光区域更大,提高了整灯的模组化,实现了整灯的无缝拼接以及整灯在视觉上看起来更窄的效果。
具体地,请参阅图1-8所示,边框组件1包括边框11,优选地,边框11的数量为4个,4个边框11依次首尾连接。边框11包括平台部,平台部垂直于边框11的侧壁,并将边框11的侧壁分隔成为上侧壁和下侧壁,边框11的上侧壁的内侧设有突出部111,边框11的上侧壁用于插入外部龙骨架的凹槽内。突出部111上设有斜导结构,该斜导结构可以很好地引导突出部111的卡入,使得突出部111的卡入更加便捷。突出部111的设置,能够保证上侧壁在卡入龙骨架的凹槽内后,有效防止上侧壁的脱出,进而提高了整灯的安全性。本申请中,突出部111的形状和数量仅是示例性的,不应以此为限,突出部111的形状和数量以能够确保上侧壁成功卡入外部龙骨架的凹槽内且不脱出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边框11的下侧壁的端部向内弯折形成具有直角结构的第一凸台112,第一凸台112与平台部围设形成收容腔,该收容腔用于收容背板组件21。在另一实施例中,边框11的下侧壁的端部向内弯折形成具有平滑倒角的第一凸台112,第一凸台112与平台部围设形成收容腔,该收容腔用于收容背板组件21。本申请的第一凸台112采用平滑倒角过渡,使得整灯在视觉上看起来会更窄。优选地,第一凸台112为内弧形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凸台112也可以为外弧形结构。
进一步地,部分平台部向上延伸形成对立设置的第二凸台113和第三凸台114,第二凸台113和第三凸台114均为“7”字型直角结构,第二凸台113和第三凸台114围设形成角码槽,角码12位于角码槽内,以无缝拼接相邻边框11。可以知道的是,第二凸台113和第三凸台114之间设有一定空隙,以便于利用紧固件穿过该空隙将角码12固定在边框11上。
请结合图2、图6和图8所示,边框11包括第一边框11a和第二边框,第一边框11a在与线材222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第二过线槽115,以供线材222穿过。可选地,第二边框的结构不同于第一边框11a,第二边框未开设有第二过线槽115。本申请中,开设有第二过线槽115的第一边框11a的数量与光源板221的数量一致。当然,为了便于组装、更换,第二边框与第一边框11a的结构也可以一致,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定,本申请对此不予限定。
可以知道的是,拼接型材的方式更容易实现窄边框的效果,边框11越窄,整灯的发光面积就越大,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品质以及提高产品的竞争优势。在本申请中,边框11的正面宽度仅为7mm,比传统的侧发光平板灯边框11的宽度缩小了一半多,进而使得整灯的出光区域更大。优选地,本申请的边框11采用铝合金型材边框,边框11为整体冲压成型的一体式结构。
请结合图1-9所示,角码12位于角码槽内,用于连接相邻边框11。进一步地,角码12采用“L”型角码,角码12包括避位槽121、第一过线槽122以及数个固定孔123。具体地,避位槽121由角码12的内侧壁的拐角处向内部凹陷形成,如此设计,能够有效防止相邻边框11拼接产生的直角与“L”型角码干涉造成的拼接缝隙较大的问题。在其他实施例中,角码12也可以无避位槽121设计,本申请不予限定。第一过线槽122用于供线材222穿过,固定孔123设置在角码12与第二凸台113和第三凸台114之间的空隙相对应的位置上,利用螺钉等紧固件通过该空隙穿过固定孔123,将角码12固定在边框11的角码槽内,以实现相邻边框11的无缝拼接。优选地,第一过线槽122的数量为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过线槽122的数量为1个。可以知道的是,角码12的数量与边框11的数量相对应,而设有第一过线槽122的角码12可以为1个,最多4个,当然,具体可以根据光源板221的实际数量或者实际使用需求设定,本申请不做进一步限定。
请结合图10-12所示,背板组件21包括背板211以及收容在背板211内的光学结构212,背板组件21收容在第一凸台112的内侧。其中,背板211包括底板和围设在底板周部的侧壁,光学结构212收容在背板211的侧壁围设形成的腔体内。背板211的底板设有第三过线槽2111,以供线材222穿过。
在一实施例中,背板211的侧壁向光学结构212的一侧延伸形成第一弯折部2112,第一弯折部2112位于背板211的中部,当光学结构212位于背板211的腔体内时,压合第一弯折部2112,以将光学结构212和背板211形成一个整体,实现了背板211和光学结构212的模组化,便于整灯的安装,提高了安装效率,省时省力。可选地,第一弯折部2112和背板211一体成型,第一弯折部2112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2112的数量为多个,使得光学结构212的固定更加可靠。在一较佳实施例中,除设置第一弯折部2112外,背板211的侧壁向光学结构212的一侧还延伸形成有第二弯折部2113,第二弯折部2113位于背板211的直角处,如此设置,能够有效地防止边框11正面的拼缝处出现漏光问题。可选地,第二弯折部2113和背板211一体成型。
光学结构212包括依次连接背板211的缓冲件2121、反射件2122、导光板2123以及扩散板2124。可选地,缓冲件2121为EVA缓冲棉,反射件2122为反射纸或反射板,扩散板2124为普通扩散板2124。如果客户有UGR需求,可以直接将普通扩散板2124更换为棱晶板,也可以更换不同材质和厚度的导光板2123,提高产品的参数变更的灵活性,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其中,缓冲件2121可以弥补更换不同厚度的光学元件而引起的间隙,使背光组件更稳固,不易晃动。
进一步地,扩散板2124采用特殊的抗油污处理,可选地,可以在扩散板2124上贴附一层去污保护膜,或者在扩散板2124本身经特殊处理引入抗油污特性,使用抗油污扩散板2124的灯具可以应用于厨卫场所,便于擦拭清洁,提高了维护和清洁的便捷性,省时省力,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同时延长了灯具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产品的性价比。
请参阅图2并结合图13所示,光源组件22包括光源板221、线材222和压线组件223,光源板221位于背板211的侧壁的内侧,光源板221通过线材222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优选地,光源板221上设有一个连接端,连接端设于光源板221的端部,线材222与连接端连接。在一实施例中,连接端与线材222采用插接方式,当需要更换光源板221时,可以实现线材222的快速插拔,提高更换/装配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线材222与光源板221采用焊接方式,因而可以省略连接端的结构。光源组件22与背板组件21组装形成光学模组2,光源板221位于背板211的侧壁的内侧,并非传统的将光源板221贴于边框11上,形成了背板组件21和光源组件22的模组化,如此设计,实现了光源组件22与背板组件21的模组化,进一步提高了整灯的模组化,使得整灯的组装更方便。优选地,光源板221的数量为1个。
请结合图3、图9和图14-16所示,压线组件223用于固定线材222,防止线材222的松动。压线组件223包括第一竖直部2231、贴合部2232、第二竖直部2233以及连接部2234,贴合部2232与第二竖直部2233、连接部2234以及第一竖直部2231依次首尾相连。其中,贴合部2232贴合第二凸台113和第三凸台114的上表面,贴合部2232设有安装孔,利用紧固件依次通过该安装孔、第二凸台113和第三凸台114间的空隙以及角码12上的固定孔123,实现压线组件223与边框11的固定。第一竖直部2231开设有穿线槽2235,线材222穿过穿线槽2235与光源板221连接。第二竖直部2233、连接部2234与第一竖直部2231之间围设形成第一容纳腔,线材222上设有限位件224,限位件224位于第一容纳腔内,可选地,限位件224的宽度大于所述穿线槽2235的宽度,从而实现线材222的固定防拉效果,简单可靠。进一步地,第一竖直部2231的侧壁向第二竖直部2233的方向延伸形成遮光部2236,遮光部2236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减少灯具漏光。可选地,压线组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综上,可以知道的是,角码12、第一边框11a与背板211上的第一过线槽122、第二过线槽115和第三过线槽2111分别设置在与线材222靠近限位件224的一端相对应的位置上,以供线材222依次穿过,实现了整灯出线简单可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照明灯具100,其组装过程如下:
S1:组装光源板221。将焊接线材222的光源板221通过双面胶贴于背板211的侧壁的内侧,线材222通过背板211的第三过线槽2111置于背板211的远离光学结构212的一侧。
S2:组装光学结构212。依次放入EVA缓冲棉、反射纸、导光板2123和扩散板2124。
S3:压合背板211。将背板211的第一弯折部2112和第二弯折部2113压合,使光学结构212和背板211形成一个模组。
S4:拼接边框11。将4个角码12插入边框11内进行边框11的围合拼接,角码12的第一过线槽122与第一边框11a的第二过线槽115以及背板211的第三过线槽2111位置一一对应。
S5:固定角码12和压线组件223。将压线组件223置于出线位置的角码12之上,用螺钉锁紧,并在其余3个角码12上锁紧螺钉,从而完成边框11的拼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照明灯具100将整灯分为多个主要组件,不限制各组件的组成部分及组装方式,之后再将各组件进行组装。可以根据客户具体需求进行散件出货或整灯出售。对于终端客户而言,可以根据步骤将各组件依次组装,组装工作不需要寻求专业人士,操作简单快捷。同时,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结构件而可以实现产品的参数变更,获得不同参数类型的整灯产品,减少不同参数的库存堆积,市场灵活性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背板组件21和光源组件22整合形成光学模组2,实现了照明灯具100的模组化,提高照明灯具100的组装效率。其次,通过设置具有平滑倒角的第一凸台112,使得整灯在视觉效果上看起来更窄。再者,通过设置避位槽121,避免了相邻边框11拼接产生的直角与角码12的干涉造成的拼接缝隙较大的问题,以降低照明灯具100的边框11的宽度,提高照明灯具100的出光区域。然后,通过在角码12上设置第一过线槽122,将出线位置与边框11结合,使得整灯的出线简单可靠。另外,通过设置第二弯折部2113和遮光部2236,能够有效地挡光。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出光区域更大且出线简单可靠,提高了整灯的模组化,实现了整灯的无缝拼接以及整灯在视觉上看起来更窄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照明灯具100可以是应用在厨房的厨卫灯,也可以是应用在其他场景的面板灯、平板灯或其他灯型。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边框组件,包括边框以及连接相邻所述边框的角码;
光学模组,所述光学模组收容在所述边框组件内,所述光学模组包括背板组件和光源组件,所述背板组件包括背板以及收容在所述背板内的光学结构;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板和线材,所述光源板位于所述背板的侧壁的内侧,所述光源板通过所述线材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码包括避位槽和第一过线槽,所述避位槽由所述角码的内侧壁的拐角处向内部凹陷形成,所述第一过线槽设在所述角码与所述线材对应的位置上,以供所述线材穿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的侧壁的下端部向内弯折形成具有平滑倒角的第一凸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包括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所述第一边框在与所述线材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第二过线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压线组件,所述压线组件包括第一竖直部、贴合部、第二竖直部以及连接部,所述贴合部与所述第二竖直部、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一竖直部依次首尾相连,所述第一竖直部开设有穿线槽,所述线材穿过所述穿线槽与所述光源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竖直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竖直部之间围设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线材上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限位件的宽度大于所述穿线槽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在与所述线材靠近所述限位件的一端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供所述线材穿过的第三过线槽。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部的侧壁向所述第二竖直部的方向延伸形成遮光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结构包括依次连接所述背板的缓冲件、反射件、导光板以及扩散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侧壁向所述光学结构的一侧延伸形成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位于所述背板的中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位于所述背板的直角处。
CN202122342187.1U 2021-09-27 2021-09-27 照明灯具 Active CN2160796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42187.1U CN216079679U (zh) 2021-09-27 2021-09-27 照明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42187.1U CN216079679U (zh) 2021-09-27 2021-09-27 照明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79679U true CN216079679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36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42187.1U Active CN216079679U (zh) 2021-09-27 2021-09-27 照明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796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71635Y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575584B1 (ko) 측광을 이용한 엣지 평판형 엘이디 등기구
KR101347575B1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US8462291B2 (en) Backlight module with film positioning function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17515135A (ja) 表示モジュール構造及びその取り付け方法
JP551975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8828819B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11742549U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8485677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amp installation device thereof
KR102018796B1 (ko) 보강된 프레임 연결부를 갖는 평판형 엣지 조명등
US8891029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216079679U (zh) 照明灯具
CN212647206U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211574682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9040635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KR20100011875A (ko) 백라이트 모듈과 액정표시장치
RU2691138C2 (ru) Модуль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с таким модулем
US20160124268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WO2019057207A1 (zh) 背光模组、其制作方法以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和照明装置
CN215341766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0073224U (zh) 一种多功能led广告框接口灯
WO2021081916A1 (zh) 显示装置
CN217008537U (zh) 一种方便拼接的长条发光成像装置
CN217422991U (zh) 一种大尺寸窄边侧发光面板灯
CN219903900U (zh) 灯光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