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74716U - 一种桥梁支座、桥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桥梁支座、桥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74716U
CN216074716U CN202122315433.4U CN202122315433U CN216074716U CN 216074716 U CN216074716 U CN 216074716U CN 202122315433 U CN202122315433 U CN 202122315433U CN 216074716 U CN216074716 U CN 2160747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amping
plate
vibration reduction
b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154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洪江
周云华
王晓明
李正华
高利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3154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747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747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747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桥梁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桥梁支座、桥梁结构,其中,桥梁支座包括:第一支座、中间件、第二支座;中间件位于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之间;第一支座朝向中间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钢板;钢板和中间件之间设置有第一减振板,第一减振板嵌入中间件的第一凹槽中,第一减振板包括第一滑板层和第一减振层,第一减振层与第一凹槽表面接触,第一滑板层和第一减振层一体成型;第二支座和中间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减振板,第二减振板嵌入第二支座的第二凹槽中,第二减振板包括第二滑板层和第二减振层,第二减振层与第二凹槽表面接触,第二滑板层和第二减振层一体成型。本结构实现桥梁支座竖向减震,提高行车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桥梁支座、桥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桥梁支座、桥梁结构。
背景技术
桥梁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重要结构部件,位于桥梁和垫石之间,它能将桥梁上部结构承受的荷载和变形(位移和转角)可靠的传递给桥梁下部结构,是桥梁的重要传力装置。
现有技术中,大多数桥梁支座仅具备水平方向的减振功能,在竖直方向没有设置减振结构,来减小桥梁支座竖直方向的受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桥梁支座、桥梁结构,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桥梁支座,包括:第一支座、中间件、第二支;
所述中间件位于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之间;所述第一支座朝向所述中间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钢板;
所述钢板和所述中间件之间设置有第一减振板,所述第一减振板嵌入所述中间件的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一减振板包括第一滑板层和第一减振层,所述第一减振层与所述第一凹槽表面接触,所述第一滑板层和所述第一减振层一体成型;
所述第二支座和所述中间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减振板,所述第二减振板嵌入所述第二支座的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二减振板包括第二滑板层和第二减振层,所述第二减振层与所述第二凹槽表面接触,所述第二滑板层和所述第二减振层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板层和所述第二滑板层的材料为四氟,所述第一减振层和所述第二减振层的材料为橡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板层和所述第一减振层硫化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滑板层和所述第二减振层硫化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板层和所述第一减振层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二滑板层和所述第二减振层的形状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沿竖直方向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减振层的厚度,所述第二凹槽沿竖直方向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减振层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振板的表面为平面或球面、所述第二减振板的表面为球面或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振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所述第二减振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振层和/或所述第二减振层中可设置测力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桥梁结构,包括上述的桥梁支座。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桥梁支座中设置减振板,减振板设置为两层,滑板层和减振层,当桥梁支座受到竖直方向的力时,减振板可以通过其中的减振层提供竖向减振力,使得桥梁支座对桥梁的支撑更稳定,降低桥梁竖向震动,提高行车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桥梁支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减振件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减振件示意图。
10-第一支座;11-钢板;20-第一减振板;21-第一滑板层;22-第一减振层;30-中间件;31-第一凹槽;40-第二支座;41-第二凹槽;50-第二减振板;51-第二滑板层;52-第二减振层;60-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下的说明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是例子,用来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特征。以下特定例子所描述的元件和排列方式,仅用来精简的表达本实用新型,其仅作为例子,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桥梁支座,包括:第一支座10、中间件30、第二支座40;
所述中间件30位于所述第一支座10和所述第二支座40之间;所述第一支座10朝向所述中间件3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钢板11;
所述钢板11和所述中间件30之间设置有第一减振板20,所述第一减振板20嵌入所述中间件30的第一凹槽31中,所述第一减振板20包括第一滑板层21和第一减振层22,所述第一减振层22与所述第一凹槽31表面接触,所述第一滑板层21和所述第一减振层22一体成型;
所述第二支座40和所述中间件30之间设置有第二减振板50,所述第二减振板50嵌入所述第二支座40的第二凹槽41中,所述第二减振板50包括第二滑板层51和第二减振层52,所述第二减振层52与所述第二凹槽41表面接触,所述第二滑板层51和所述第二减振层52一体成型。
上述方案中,所述钢板11安装于所述第一支座10的下表面,所述钢板11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与所述第一支座10的下表面上,除此之外,钢板11还可以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胶粘的方式等,固定与所述第一支座10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一支座10的上表面指的是远离中间件30的表面;下表面指的是靠近中间件30的表面。
所述第一减振板20的第一滑板层21与所述钢板11接触产生滑动摩擦;所述中间件30上设置有第一凹槽31,所述第一减振板20嵌入所述第一凹槽31中,可以在第一凹槽31中滑动,产生滑动摩擦副;所述第二支座40上设置有第二凹槽41中,所述第二减振板50嵌入所述第二凹槽41中,可以在第二凹槽41中滑动,产生滑动摩擦副。
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存在一种变形方案,在所述第一凹槽31中嵌入第一减振板20,在所述第二凹槽41中嵌入不具有减振层的滑板;或者在所述第一凹槽31中嵌入不具有减振层的滑板,在所述第二凹槽41中嵌入第二减振板50。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桥梁支座中设置减振板,减振板设置为两层,滑板层和减振层,当桥梁支座受到竖直方向的力时,减震板可以通过其中的减振层提供竖向减振力,使得桥梁支座对桥梁的支撑更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板层21和所述第二滑板层51的材料为四氟,所述第一减振层22和所述第二减振层52的材料为橡胶。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减振层22和所述第二减振层52的材料优选为橡胶,橡胶可以消除机械振动的特性达到的减振、消音、减少冲击所造成的危害,如,丁苯橡胶、氯丁橡胶、硅橡胶、聚氨酯橡胶、乙丙橡胶、天然橡胶和顺丁橡胶。橡胶的种类在此不做限制,是要可以实现对桥梁支座的减振均可,同时其他减振类材料亦可,如聚氨酯材料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板层21和所述第一减振层22硫化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滑板层51和所述第二减振层52硫化一体成型。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滑板层21和所述第一减振层22硫化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滑板层51和所述第二减振层52硫化一体成型,除硫化方式外,紧固、粘接等其他方式也可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板层21和所述第一减振层22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二滑板层51和所述第二减振层52的形状相同。
上述方案中,当所述第一滑板层21的形状为长方体时,所述第一减振层22的形状也是长方体,第一凹槽31的形状也是长方形,三者之间的形状一致;当所述第二滑板层51的形状为长方体时,所述第二减振层52的形状也是长方体,第二凹槽41的形状也是长方形,三者之间的形状一致;这样设置使得第一减振板20可以与所述第一凹槽31实现有效配合,第二减振板50可以与所述第一凹槽41实现有效配合,当桥梁支座受到外力时,在竖直方向的减振效果明显。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31沿竖直方向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减振层22的厚度,所述第二凹槽41沿竖直方向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减振层52的厚度。
上述方案中,将第一凹槽31沿竖直方向的高度设置大于所述第一减振层22的厚度,所述第二凹槽41沿竖直方向的高度设置大于所述第二减振层52的厚度,使得第一减振板20和第二减振板50可以保持一直嵌入在凹槽中,而不会当桥梁支座受到外力,第一减振层22和第二减振层的橡胶在抵抗竖直方向上的力时从凹槽中弹出,提高桥梁支座在竖直方向上的减振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振板20的表面为平面或球面、所述第二减振板50的表面为球面或平面。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减振板20的形状取决于所述第一减振板20与中间件30接触的面的形状,当接触的中间件30的表面是平面时,所述第一减振板20的形状也方形,表面为平面,当接触的中间件30的表面是球面时,所述第一减振板20的表面为球形,这样使得第一减振板20可以更好的嵌入中间件30的第一凹槽31中;同理,所述第二减振板50的形状取决于所述第二减振板50与中间件30接触面的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振板20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31的长度,所述第二减振板50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凹槽41的长度。
上述方案中,所述长度指的是中间件的轴向方向。
将第一减振板20的长度设置小于所述第一凹槽31的长度,第二减振板50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凹槽41的长度,这样可以避免减振板的长度超过凹槽的长度,减振板不能很好的嵌入凹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振层22和/或所述第二减振层52中可设置测力传感器60。
上述方案中,分别在第一减振层22和第二减振层52分别中设置测力传感器,可以及时获得桥梁支座所承受的竖直方向上的力,便于研究人员对桥梁支座竖直方向上力研究,同时,也可以只在第一减振层22和第二减振层52中任意一个设置一个测力传感器即可,只要能够实现对桥梁支座竖直方向力的测量即可,对于测力传感器的数量在此不做限制。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桥梁结构,包括上述的桥梁支座。
上述方案中,桥梁结构还包括桥面、桥墩,所述桥梁支座安装于所述桥面和桥墩之间,用于承载桥面对桥墩的压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桥梁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座(10)、中间件(30)、第二支座(40);
所述中间件(30)位于所述第一支座(10)和所述第二支座(40)之间;所述第一支座(10)朝向所述中间件(3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钢板(11);
所述钢板(11)和所述中间件(30)之间设置有第一减振板(20),所述第一减振板(20)嵌入所述中间件(30)的第一凹槽(31)中,所述第一减振板(20)包括第一滑板层(21)和第一减振层(22),所述第一减振层(22)与所述第一凹槽(31)表面接触,所述第一滑板层(21)和所述第一减振层(22)一体成型;
所述第二支座(40)和所述中间件(30)之间设置有第二减振板(50),所述第二减振板(50)嵌入所述第二支座(40)的第二凹槽(41)中,所述第二减振板(50)包括第二滑板层(51)和第二减振层(52),所述第二减振层(52)与所述第二凹槽(41)表面接触,所述第二滑板层(51)和所述第二减振层(52)一体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板层(21)和所述第二滑板层(51)的材料为四氟,所述第一减振层(22)和所述第二减振层(52)的材料为橡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桥梁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板层(21)和所述第一减振层(22)硫化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滑板层(51)和所述第二减振层(52)硫化一体成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板层(21)和所述第一减振层(22)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二滑板层(51)和所述第二减振层(52)的形状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31)沿竖直方向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减振层(22)的厚度,所述第二凹槽(41)沿竖直方向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减振层(52)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板(20)的表面为平面或球面、所述第二减振板(50)的表面为球面或平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板(20)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31)的长度,所述第二减振板(50)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凹槽(41)的长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层(22)和/或所述第二减振层(52)中可设置测力传感器(60)。
9.一种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桥梁支座。
CN202122315433.4U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桥梁支座、桥梁结构 Active CN2160747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15433.4U CN216074716U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桥梁支座、桥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15433.4U CN216074716U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桥梁支座、桥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74716U true CN216074716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78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15433.4U Active CN216074716U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桥梁支座、桥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747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001373A1 (en) Segmented elastomeric vibration mount with edge control
HU200624B (en) Spring
EP2891817A1 (en) Automobile suspension frame auxiliary rubber spring
CN111663373B (zh) 减隔震浮置板轨道
US8926180B2 (en) Disc and spring isolation bearing
US5261599A (en) Rail pads
CN216074716U (zh) 一种桥梁支座、桥梁结构
JP2001140977A (ja) 免震支承体
CN112112003A (zh) 宽频减振浮置板轨道
CN214089251U (zh) 宽频减振浮置板轨道
JPS6131331B2 (zh)
US20050098648A1 (en) Rail pad & method for strain attenuation
JPH11141180A (ja) 積層ゴム型免震装置
CN207673765U (zh) 一种列车车厢减震胶垫
JP3039846B2 (ja) 積層ゴム支承体
JPH06272217A (ja) 橋梁用支承体
CN216919986U (zh) 一种竖向弹性结构及竖向弹性支座
JP3323792B2 (ja) 免震装置
CN218814481U (zh) 一种金属复合摩擦消能器
CN217871113U (zh) 一种具有多级耗能特征的阻尼器
JP2000320183A (ja) 免震装置の取付構造および免震装置付き建築物
CN218205009U (zh) 一种可用于震振双控的三维隔震橡胶支座
CN217205675U (zh) 一种隔震支座
CN207973375U (zh) 新型电梯承重梁减震装置
CN217923058U (zh) 一种桥梁伸缩缝用弹性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