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54966U - 一种高比能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比能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54966U
CN216054966U CN202120897845.0U CN202120897845U CN216054966U CN 216054966 U CN216054966 U CN 216054966U CN 202120897845 U CN202120897845 U CN 202120897845U CN 216054966 U CN216054966 U CN 2160549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ox body
battery p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9784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超
崔洪磊
曹爽
李新澎
帅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shen Qingdao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shen Qingdao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shen Qingdao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shen Qingdao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9784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549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54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549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比能电池包,包括主箱体;主箱体内,安装有多个并列设置的电池模组;主箱体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上箱盖;每个电池模组与主箱体底部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导热硅胶垫;每个电池模组的每个侧面,与主箱体侧壁的接触面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导热硅胶垫;每个电池模组,包括电池模组主体;电池模组主体的前后两边,分别垂直设置有一个外盖板;电池模组主体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上盖板和下盖板;上盖板和下盖板分别在与电池模组主体之间设置有盖板绝缘片;电池模组主体的左右两边,分别垂直设置有一个加热片;每个加热片与电池模组主体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导热硅胶片。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保证箱体强度的情况下,提升箱体整体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高比能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比能电池包。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汽车行业,对电池包能量密度的提升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设计,大多数都是寻找轻便的原材料,来实现电池包整体重量的降低,进而实现整体能量密度的提升。
然而,在减重、选用新型材料的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多起因为箱体强度不足而导致的安全事故。而在箱体强度及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有效地利用箱体内空间,成为现在研究的一个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高比能电池包。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比能电池包,其包括顶部开口的、中空的主箱体;
主箱体内,安装有多个并列设置的电池模组;
主箱体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一个上箱盖;
每个电池模组与主箱体底部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胶垫;
其中,每个电池模组,包括电池模组主体;
电池模组主体包括四个电芯组合,每个电芯组合包括多个上下堆叠在一起的电芯;
每个电芯的外表面缠绕PI膜;
任意相邻的两个电芯间,放置有PC片;
其中,位于前方的两个电芯组合,电芯的极耳设置面位于电芯组合的前侧;位于后方的两个电芯组合,电芯的极耳设置面位于电芯组合的后侧;
其中,电池模组主体的前后两边,分别垂直设置有一个外盖板;
其中,电池模组主体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上盖板和下盖板;
上盖板和下盖板,分别在与电池模组主体之间,设置有一个盖板绝缘片;
其中,电池模组主体的左右两边,分别垂直设置有一个加热片;
每个加热片与电池模组主体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导热硅胶片;
对于每个电池模组,其中的加热片两端,分别具有一个垂直贯通的模组长螺杆孔位;
每个模组长螺杆孔位,通过一个长螺杆,与主箱体底部内侧固定设置的支撑梁相螺纹固定连接。
优选地,电池模组主体的前后两侧,与每个外盖板之间的位置,还设置有内隔板;
每个内隔板,与相邻的外盖板之间的位置,还分别设置有电芯成组汇流排;
位于前方的电芯成组汇流排,还与PCB采集板相连接;
PCB采集板的线束,嵌入到内隔板上设置的导线槽中。
优选地,对于每个电池模组,上盖板的上方,间隔设置有两个塑料盖板;
每个塑料盖板的下方,设置有一个跨接铝排;
跨接铝排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电芯成组汇流排相连接。
优选地,跨接铝排的形状为“凵”字形。
优选地,跨接铝排的下方,还设置有底部塑料隔板;
跨接铝排,通过穿过底部塑料隔板的第一固定螺钉,与上盖板相螺纹固定连接。
优选地,外盖板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第二紧固螺钉,与上盖板和下盖板的相邻端相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多个箱体压梁;
位于同一横向直线上的多个长螺杆,均贯穿同一个箱体压梁上预留的通孔。
优选地,加热片为PTC加热片;
任意相邻的两个电芯间,放置有不背胶的PC片。
优选地,电池包还包括一个LMU采集板,LMU采集板通过线束,分别与每个电池模组上的PCB采集板以及主箱体上的通讯口相连接。
优选地,主箱体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多个吊耳。
由以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比能电池包,其结构设计科学,能够在保证箱体强度的情况下,提升箱体整体空间利用率,有利于提高电池生产厂家产品的市场应用前景,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经过检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包,箱体整体结构强度高,密封防水性能好,能满足IP67以上级别要求,同时,紧凑的框架式模组设计,提升了箱体整体空间利用率,且标准模块化的模组设计,更具备互换性及防呆效果,是真正的一款安全、可靠的高比能电池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比能电池包中,任意一个电池模组的电芯布置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比能电池包中,任意一个电池模组的成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比能电池包中,任意一个电池模组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比能电池包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比能电池包中,电池模组交互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比能电池包中,电池模组在箱内散热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比能电池包中,电池模组汇流排的安装及数据采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比能电池包中,电池模组箱内固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更容易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申请,而非对该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安装,也可以是可拆卸安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比能电池包,包括顶部开口的、中空的主箱体1;
主箱体1内,安装有多个并列设置的电池模组2;
主箱体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一个上箱盖3。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每个电池模组2与主箱体1底部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胶垫101。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参见图3所示,每个电池模组2,包括电池模组主体;
电池模组主体包括四个电芯组合,每个电芯组合包括多个上下堆叠在一起的电芯20;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位于前方的两个电芯组合,电芯的极耳设置面位于电芯组合的前侧;位于后方的两个电芯组合,电芯的极耳设置面位于电芯组合的后侧;
其中,电池模组主体的前后两边,分别垂直设置有一个外盖板21;
其中,电池模组主体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上盖板251和下盖板252;
上盖板251和下盖板252,分别在与电池模组主体之间,设置有一个盖板绝缘片26;
其中,电池模组主体的左右两边,分别垂直设置有一个加热片27(例如PTC加热片);
每个加热片27与电池模组主体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导热硅胶片28;
具体实现上,电池模组主体的前后两侧,与每个外盖板21之间的位置,还设置有内隔板22;
每个内隔板22,与相邻的外盖板21之间的位置,还分别设置有电芯成组汇流排23;
具体实现上,位于前方的电芯成组汇流排23,还与PCB采集板24相连接;
具体实现上,PCB采集板24的线束240,嵌入到内隔板22上设置的导线槽220中。
需要说明的是,电芯成组汇流排23,用于与电芯20上的极耳相激光焊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PCB采集板24,用于电池模组中单体电芯信息采集, PCB采集板24上面引出的多根采集线束,与电芯成组汇流排23连接。
具体实现上,对于每个电池模组,上盖板251的上方,间隔设置有两个塑料盖板29;
每个塑料盖板29的下方,设置有一个跨接铝排30;
跨接铝排30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电芯成组汇流排23相连接。
具体实现上,跨接铝排30的形状为“凵”字形。
具体实现上,跨接铝排30的下方,还设置有底部塑料隔板31;
跨接铝排30,通过穿过底部塑料隔板31的第一固定螺钉321,与上盖板251相螺纹固定连接(第一固定螺钉321,垂直穿过底部塑料隔板31上预留的开孔)。
具体实现上,位于电池模组主体后侧的电芯成组汇流排23,与总正负栓接柱33(共计两个)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总正负栓接柱33,对于单个电池模组来说,作为电池模组的总正、总负输出端,安装于主箱体1中,通过多个模组间汇流排102实现电池模组间的串联,以及电池包内的动力连接。
具体实现上,外盖板21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第二紧固螺钉322,与上盖板251和下盖板252的相邻端相连接。
具体实现上,上盖板251和下盖板252,均为铝型材端板。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对于每个电池模组2,其中的加热片27 两端,分别具有一个垂直贯通的模组长螺杆孔位270;
每个模组长螺杆孔位270,通过一个长螺杆103,与主箱体1底部内侧固定设置的支撑梁11相螺纹固定连接。
具体实现上,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还包括多个箱体压梁104;
位于同一横向直线上的多个长螺杆103,均贯穿同一个箱体压梁104上预留的通孔;因此,通过箱体压梁104和长螺杆103,来对主箱体1内的多个电池模组,进行横向和垂直方向的压紧和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对于电池模组,汇流排组件(即电芯成组汇流排23)通过激光焊接,模组的总正负排为铜铝复合,总正负栓接柱表面为铜;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对于电池模组,汇流排组件通过热熔柱热熔固定于内隔板上,再整体安装在电芯上部,通过激光焊汇流连接电芯;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内隔板设计有滑槽,以便模组的PCB 采集板的安装,内隔板22上也设有凸台,外盖板21相应部位开口,通过自攻螺钉连接外盖板21和内隔板22;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对于电池模组,PTC加热片,是通过导热硅胶片28与电芯进行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对于LMU(本地电池监控单元)采集板17,其壳体为铝材质,用于轻量化,提升整体箱体的能量密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汇流排材质都为铜母排,不仅降低成本,而且具有比较优良的导电性,减少大倍率充放电过程中的温升;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所述上箱盖3为铝制箱盖,轻量化,提升整个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主箱体1,开有一个模组固定的空穴,同时,其底部布置焊接螺母的支撑梁11(欧米伽梁),以起到加固箱体及安装模组的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箱体压梁104,为固定电池模组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主箱体1左右两侧固定设置的吊耳19 (即挂耳),为电池包包装及装车过程中吊装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每个电芯20的外表面缠绕PI膜;
任意相邻的两个电芯20间,放置有不背胶的PC(聚碳酸酯)片。
为了进行电池模组的固定,电池模组通过长螺杆与支撑梁11(欧米伽梁) 上的焊接螺母栓接,把模组栓接于主箱体的底部,箱体压梁104把模组串联紧固于箱体侧面。
为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如图1、图2所示,每个电芯20的外表面缠绕PI膜(聚酰亚胺薄膜),保证绝缘良好,然后按照图1所示外置排布,电芯间使用绝缘PC膜进行绝缘,在工装上对排布好的电芯进行挤压定位,并安装上盖板251和下盖板252、加热片27,从而组成框架,电池模组初步成型;
如图7所示,电池模组的内隔板22与电芯成组汇流排23及PCB采集板24的线束的组合,先将PCB采集板24的线束240通过超声焊与电芯成组汇流排23进行超声焊接,然后把焊接后的组件再与内隔板22进行组装,组装中的线束240通过内隔板22上的走线槽(即导线槽220)来进行铺展、固定,电芯成组汇流排23(具体为铝排)通过内隔板22上的热熔柱221进行热熔固定。
如图3所示,在图1、图2、图7组装后,把内隔板22、电芯成组汇流排23及PCB采集板24的线束的组合,安装于电池模组的电芯极耳面,并用第二固定螺钉322把内隔板22固定于电池模组的上盖板251和下盖板252 上,然后,进入电芯成组汇流排23(具体采用铝排)与电芯极耳的激光焊焊接工艺,在焊接完成后,安装塑料盖板29、外盖板21,并用螺钉进行紧固,这样就完成一个电池模组的组装;
如图4所示,在组装电池包时,依次安装箱体前部的正负极输出端子盒 (即动力端子盒)12、熔断器13、维修开关(MSD)14、通讯口16、加热口15、总正负连接排、总正负输出排防护塑料架18以及吊耳19,如图5,安装模组;如图7,用长螺杆固定电池模组;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电池包还包括多个模组间汇流排102,其两端分别用于连接相邻电池模组2的一个总正负栓接柱33,从而实现电池包内六个电池模组间的串联,保证电池包内的电连接通路。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电池包箱体内部前部安装总正负输出排防护塑料架18,通过与熔断器13安装座上的螺纹孔进行栓接,电池包箱体内部前部总正负输出排防护塑料架18能够对总正负连接排起到绝缘防护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电池包还包括一个LMU采集板(含线束)17,LMU采集板17通过线束,分别与每个电池模组上的PCB采集板 24以及主箱体1上的通讯口16相连接,从而通过外部设备访问所述通讯口 16,来实现电池包内电池电压、温度、SOC等信息的监测。
如图7所示,用长螺杆103固定电池模组2于主箱体1底部的支撑梁11 (例如欧米茄材质梁)上,如图4所示,然后,安装模组间汇流排102、LMU 采集板(含线束)17;
如图5所示,每排相邻的电池模组2间为交互排列,极大的利用了箱内的有效空间;
如图6所示,电池模组2与主箱体1底部的接触面,电池模组与PTC 加热片(加热片27)的接触面,都有导热硅胶结构(具体包括导热硅胶垫 101和导热硅胶片28)作为导热媒介,极大提高电池模组的散热速率;
具体实现上,所使用导热硅胶垫需保证压缩量在50%左右,可使导热率为最大;
具体实现上,内隔板22上面设计有走线槽(即导线槽),用于PCB采集板的采样线束的防护及规划;
具体实现上,电池模组上下两侧的上盖板和下盖板上,设有绑线开槽,供箱内采集线束的捆绑;
具体实现上,电池包内侧靠前部,设计有总正负输出排防护塑料架18 进行绝缘防护。
具体实现上,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电芯,优选为小型磷酸铁锂电芯,本实用新型开发出一种电池模组结构,结合模组在箱体内安装整体空间的利用,同时又结合模组特有的导热设计,从而形成了一款高比能且具备较好散热效果的电池包。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对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比能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箱体组件、LMU采集板、汇流排、线束、高低压插件;电池模组包括电芯、内隔板、外盖板、汇流排组件、绝缘片、上下端板及PTC 加热片、导热硅胶片、采集PCB组件等,电芯外部缠绕PI膜,电芯间放不背胶PC片,通过PTC加热片及上下端板组成的框架进行固定,PTC加热片与电芯间粘贴导热硅胶垫,电芯与电芯间通过汇流排激光焊相连接,外面装配塑料盖板;模组与箱体底部通过长螺栓固定,并通过箱体压梁加固;电池模组中的单体电芯信息采集及检测通过箱内线束,连接于每个模组的PCB采集板,最后汇总于LMU采集板;整个电池包安装后,能够满足IP67以上的防护等级。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比能电池包,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电池模组框架式的组装方式,成组可靠,同时,标准化的模组方式,便于维护及安装过程中的防呆;
2、模组框架式结构,且模组固定点位非对称式设计,在模组入箱时,相邻竖列模组间可以交互安装,增加箱体的空间利用率;
3、模组四个大面,都可以通过导热硅胶垫与铝制PTC及上下端板接触,整体散热效果好,有利于电池寿命的延长;
4、汇流排通过热熔柱,热熔固定在内隔板上,采集线束通过走线槽固定于内隔板上,再整体装配在模组上端,进行激光焊接固定;
5、模组与箱体底部通过长螺栓固定,并通过箱体压梁加固。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比能电池包,其结构设计科学,能够在保证箱体强度的情况下,提升箱体整体空间利用率,有利于提高电池生产厂家产品的市场应用前景,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经过检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包,箱体整体结构强度高,密封防水性能好,能满足IP67以上级别要求,同时,紧凑的框架式模组设计,提升了箱体整体空间利用率,且标准模块化的模组设计,更具备互换性及防呆效果,是真正的一款安全、可靠的高比能电池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高比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开口的、中空的主箱体(1);
主箱体(1)内,安装有多个并列设置的电池模组(2);
主箱体(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一个上箱盖(3);
每个电池模组(2)与主箱体(1)底部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胶垫(101);
其中,每个电池模组(2),包括电池模组主体;
电池模组主体包括四个电芯组合,每个电芯组合包括多个上下堆叠在一起的电芯(20);
每个电芯(20)的外表面缠绕PI膜;
任意相邻的两个电芯(20)间,放置有PC片;
其中,位于前方的两个电芯组合,电芯的极耳设置面位于电芯组合的前侧;位于后方的两个电芯组合,电芯的极耳设置面位于电芯组合的后侧;
其中,电池模组主体的前后两边,分别垂直设置有一个外盖板(21);
其中,电池模组主体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上盖板(251)和下盖板(252);
上盖板(251)和下盖板(252),分别在与电池模组主体之间,设置有一个盖板绝缘片(26);
其中,电池模组主体的左右两边,分别垂直设置有一个加热片(27);
每个加热片(27)与电池模组主体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导热硅胶片(28);
对于每个电池模组(2),其中的加热片(27)两端,分别具有一个垂直贯通的模组长螺杆孔位(270);
每个模组长螺杆孔位(270),通过一个长螺杆(103),与主箱体(1)底部内侧固定设置的支撑梁(11)相螺纹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比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电池模组主体的前后两侧,与每个外盖板(21)之间的位置,还设置有内隔板(22);
每个内隔板(22),与相邻的外盖板(21)之间的位置,还分别设置有电芯成组汇流排(23);
位于前方的电芯成组汇流排(23),还与PCB采集板(24)相连接;
PCB采集板(24)的线束(240),嵌入到内隔板(22)上设置的导线槽(220)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比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电池模组,上盖板(251)的上方,间隔设置有两个塑料盖板(29);
每个塑料盖板(29)的下方,设置有一个跨接铝排(30);
跨接铝排(30)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电芯成组汇流排(23)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比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跨接铝排(30)的形状为“凵”字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比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跨接铝排(30)的下方,还设置有底部塑料隔板(31);
跨接铝排(30),通过穿过底部塑料隔板(31)的第一固定螺钉(321),与上盖板(251)相螺纹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比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外盖板(21)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第二紧固螺钉(322),与上盖板(251)和下盖板(252)的相邻端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比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箱体压梁(104);
位于同一横向直线上的多个长螺杆(103),均贯穿同一个箱体压梁(104)上预留的通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比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加热片(27)为PTC加热片;
任意相邻的两个电芯(20)间,放置有不背胶的PC片。
9.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高比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电池包还包括一个LMU采集板(17),LMU采集板(17)通过线束,分别与每个电池模组上的PCB采集板(24)以及主箱体(1)上的通讯口(16)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比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主箱体(1)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多个吊耳(19)。
CN202120897845.0U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高比能电池包 Active CN2160549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97845.0U CN216054966U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高比能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97845.0U CN216054966U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高比能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54966U true CN216054966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14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97845.0U Active CN216054966U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高比能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5496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24435A (zh) * 2021-04-28 2021-08-06 力神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高比能电池包
CN113224435B (zh) * 2021-04-28 2024-06-11 力神(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高比能电池包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24435A (zh) * 2021-04-28 2021-08-06 力神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高比能电池包
CN113224435B (zh) * 2021-04-28 2024-06-11 力神(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高比能电池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58112B (zh) 一种圆柱型电池模组
CN210349920U (zh) 一种软包锂电池模组结构
KR20120081402A (ko) 전지 셀의 효율적 직 병렬 연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지모듈 조립
CN211017194U (zh) 一种大容量动力电池模组
WO2024008195A1 (zh) 电池包及其ccs组件
CN216850227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06058106A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12695263U (zh) 一种电池模组结构
CN111952499A (zh) 电池模组及汽车动力电池
CN210956825U (zh) 一种户用储能装置
CN214043892U (zh) 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池
CN216054966U (zh) 一种高比能电池包
CN211295218U (zh) 电池pack模组
CN218677310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113224435A (zh) 一种高比能电池包
CN113224435B (zh) 一种高比能电池包
CN110911610A (zh) 储能电源设备及其组装方法
CN112490575B (zh) 一种电池模块成组结构
CN214280152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储能装置
CN114583373A (zh) 一种圆柱电池模组及圆柱电池包
CN113889708A (zh) 车辆及其电池包
WO2024032641A1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6250964U (zh) 一种电池pack模组
CN210429944U (zh) 一种软包电池的模块结构
CN220692263U (zh) 高效成组的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