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33349U - 一种作业簿本自动平缝制作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作业簿本自动平缝制作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33349U
CN216033349U CN202121790767.0U CN202121790767U CN216033349U CN 216033349 U CN216033349 U CN 216033349U CN 202121790767 U CN202121790767 U CN 202121790767U CN 216033349 U CN216033349 U CN 2160333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workbook
upstream
downstream
convey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9076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茂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wu Linkag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wu Linkag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wu Linkag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wu Linkag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9076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333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333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333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作业簿本自动平缝制作生产线,包括输送装置和控制单元,输送装置用于将作业簿本从生产线的上游输送至生产线的下游,生产线还包括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设置的检测单元、缝制单元、切线单元以及折合单元;其中,当检测单元检测到输送装置上游的作业簿本纸页流动至缝制单元工位时,控制单元控制缝制单元的缝纫机启动并对作业簿本纸页进行连续平缝成册,缝制成册的作业簿本顺着输送装置流动至切线单元工位,以使切线单元对两套作业簿本之间的平缝线进行切割断开,当作业簿本被输送装置运送至折合单元工位时,以使折合单元以作业簿本上的平缝线为对称轴线将作业簿本纸页进行折叠,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作业簿本自动平缝制作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作业簿本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作业簿本自动平缝制作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现较多的有三种作业簿本,第一种是作业簿本的封面与里面的内页用书钉装订成册,第二种是作业簿本的封面与里面的内页用粘接剂粘接成册,第三种是作业簿本的封面与里面的内页用线平缝成册,对于书页的长和宽较大的图画作业簿本来说,一般都是采用连接较为牢靠的平缝成册的生产工艺进行制作。
现有技术中,平缝成册的作业簿本的生产制作过程通常都是人工配合缝纫机对作业簿本进行平缝成册,市面上基本都是半自动化平缝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较低,生产效率较低,人工成本较高,因此,急需研发一种全自动化的作业簿本平缝制作生产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业簿本自动平缝制作生产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作业簿本自动平缝制作生产线,包括:
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用于将作业簿本从所述生产线的上游输送至所述生产线的下游;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生产线运行进行制作作业簿本;
其中,所述生产线还包括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设置的检测单元、缝制单元、切线单元以及折合单元;
其中,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输送装置上游的作业簿本纸页流动至缝制单元工位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缝制单元的缝纫机启动并对作业簿本纸页进行连续平缝成册,缝制成册的作业簿本顺着所述输送装置流动至所述切线单元工位,以使所述切线单元对两套作业簿本之间的平缝线进行切割断开,当作业簿本被所述输送装置运送至所述折合单元工位时,以使所述折合单元以作业簿本上的平缝线为对称轴线将作业簿本纸页进行折叠。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切线单元的切线刀片与所述缝纫机的机针沿所述生产线的流向对应地设置,且,所述切线单元的切线刀片被配置为围绕旋转轴线进行转动并对两套作业簿本之间的平缝线进行切割断开,所述旋转轴线与所述生产线的流向垂直地设置,且,所述切线刀片的旋转轨迹的最低点切线旋转方向与所述生产线的流向相同。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切线单元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输送装置的机架组件上,且,所述支架包括架体、连接件和顶靠件,所述连接件的中部铰接在架体上,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抵靠在所述顶靠件的下方;
轮毂,所述轮毂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
多个切线刀片,所述多个切线刀片沿所述轮毂的周向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输送装置上开设有第二镂空区域,所述切线刀片与所述第二镂空区域上下对应地设置,以避让所述切线刀片旋转切割两套作业簿本之间的平缝线。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产线还包括位于所述检测单元的上游的数页单元,所述数页单元包括暂存区域和数页控制模块,所述暂存区域的下游界线设置有暂存止挡部,所述暂存止挡部为可动的,以通过所述暂存止挡部拦截或流放所述暂存区域内叠放的多页作业簿本纸张,所述暂存区域的上游界线设置有上坡部,以通过所述上坡部将所述输送装置上游流来的单页作业簿本纸张存放到所述暂存区域内,并通过所述数页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暂存区域内叠放的多页作业簿本纸张达到预定页数后,以使所述暂存止挡部运动流放所述暂存区域内预定页数的作业簿本纸张。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产线还包括位于所述数页单元的上游的放卷单元、印刷单元和裁切单元,
其中,所述放卷单元包括两个对应设置的伸缩头和放卷绕料辊组,以使两个所述伸缩头分别插入作业簿本原纸料卷的两端并通过放卷绕料辊组紧绕料卷的原纸进行滚动放料至所述印刷单元工位的上游;
其中,所述印刷单元包括印刷辊组和印刷绕料辊组,所述印刷辊组的外圆周表面设置有印刷图案,以使所述印刷绕料辊组紧绕原纸并绕经印刷辊组进行滚动印刷;
其中,所述裁切单元包括绕料牵引辊组、裁切区域、滚切组件和止挡轴,所述止挡轴设置于所述裁切区域的下游界线处,所述滚切组件设置于所述裁切区域的上游界线处,且,所述止挡轴与所述滚切组件均被配置为围绕垂直于所述输送装置的流向的旋转轴线进行转动,所述滚切组件的滚刀沿所述滚切组件的旋转轴的轴向延伸,所述止挡轴的外表面设置有突出部,以使所述绕料牵引辊组将印刷后的原纸的末端从所述裁切区域的上游界线牵引至所述裁切区域的下游界线,以通过所述止挡轴转动至所述突出部限制原纸继续向下游流动,并通过所述滚切组件的滚刀滚动裁切原纸为预定尺寸的作业簿本纸张。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产线还包括封面上料单元,所述封面上料单元位于所述裁切单元的下游和所述缝制单元的上游,所述封面上料单元包括搬料组件和上料输送层,所述上料输送层间隔设置于所述输送装置的上方,且,所述上料输送层的流向与所述输送装置的流向相同,所述上料输送层的下游侧设置有下坡区段,以使所述上料输送层上的封面沿所述下坡区段输送至所述输送装置上预定页数的作业簿本纸张的上面,所述搬料组件用于将放料区域内的封面搬运至所述上料输送层的预定位置。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折合单元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折合滚轴、顶伸机构和折合止挡部,其中,两个所述折合滚轴之间具有预定间隙,所述顶伸机构的顶伸板与所述预定间隙对应地设置,且,所述折合滚轴的纵向轴线与所述输送装置的流向垂直地设置,所述折合止挡部位于所述折合滚轴的下游,且,所述折合止挡部为可动的,以通过所述折合止挡部运动至限制作业簿本从所述折合单元工位流出,以使所述顶伸机构的顶伸板顶靠作业簿本上的平缝线并从两个所述折合滚轴之间的预定间隙中向上顶升作业簿本,并通过两个所述折合滚轴以作业簿本上的平缝线为对称轴线对作业簿本进行滚压折合。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产线还包括位于所述折合单元的下游的压合单元,所述压合单元包括直压组件和滚压组件,
其中,所述直压组件包括线压件和直压驱动机构,所述线压件与所述输送装置的流向垂直地设置,且,所述直压驱动机构与所述线压件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以使所述直压驱动机构通过弹性件驱动所述线压件进行上升或下降并对所述折合单元折合后的作业簿本的平缝线进行直推式压合;
其中,所述滚压组件包括两层间隔设置的压合滚轴组和滚压驱动机构,所述压合滚轴组的纵向轴线与所述输送装置的流向垂直地设置,所述滚压驱动机构与所述压合滚轴组驱动连接,以通过所述滚压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压合滚轴组进行滚动并对从两层所述压合滚轴组之间穿过的作业簿本进行滚动压合。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产线还包括位于所述压合单元的下游的分切单元,所述分切单元包括分切刀片、分切驱动机构和分切止挡部,所述分切刀片与所述输送装置的流向平行地设置,所述分切驱动机构与所述分切刀片驱动连接,所述分切止挡部位于所述分切刀片的下游,且,所述分切止挡部为可动的,以使所述分切止挡部运动至限制作业簿本从所述分切单元工位流出,并通过所述分切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分切刀片进行上升或下降并对每套作业簿本进行分切为单本作业簿本。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产线还包括转向单元,所述转向单元位于所述生产线的转角处,所述转向单元包括上游区段和下游区段,
其中,所述上游区段包括上游滚轮、上游摆动轴、上游驱动机构和上游止挡部,所述上游滚轮设置于所述上游摆动轴上,且,所述上游滚轮的旋转轴线与所述上游区段的流向垂直地设置,所述上游驱动机构与所述上游摆动轴驱动连接,所述上游止挡部位于所述上游区段邻近所述下游区段的一端;
其中,所述下游区段包括下游滚轮、下游摆动轴和下游驱动机构,所述下游滚轮设置于所述下游摆动轴上,且,所述下游滚轮的旋转轴线与所述下游区段的流向垂直地设置,所述下游驱动机构与所述下游摆动轴驱动连接;
其中,作业簿本在所述上游区段的上游滚轮与输送装置之间进行流动,当作业簿本流动至所述上游区段的上游止挡部处时,以使所述上游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游摆动轴向上摆动所述上游滚轮,从而增大所述上游滚轮与所述输送装置之间的间距,以使所述下游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下游摆动轴向下摆动所述下游滚轮,从而减小所述下游滚轮与所述输送装置之间的间距,并通过所述下游滚轮对所述输送装置上的作业簿本进行紧密滚压,进而使所述上游区段的作业簿本流入所述下游区段。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的作业簿本自动平缝制作生产线,包括输送装置和控制单元,输送装置用于将作业簿本从生产线的上游输送至生产线的下游,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生产线运行进行制作作业簿本,其中,生产线还包括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设置的检测单元、缝制单元、切线单元以及折合单元;其中,当检测单元检测到输送装置上游的作业簿本纸页流动至缝制单元工位时,控制单元控制缝制单元的缝纫机启动并对作业簿本纸页进行连续平缝成册,缝制成册的作业簿本顺着输送装置流动至切线单元工位,以使切线单元对两套作业簿本之间的平缝线进行切割断开,当作业簿本被输送装置运送至折合单元工位时,以使折合单元以作业簿本上的平缝线为对称轴线将作业簿本纸页进行折叠,这样,便可以实现全自动生产制作作业簿本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自动化程度较高,提高了作业簿本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使本实用新型构思和其他目的、优点、特征及作用能更清楚易懂,将在下文具体实施方式中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出详细展开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作业簿本自动平缝制作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放卷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放卷单元的伸缩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印刷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裁切单元和数页单元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图5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裁切单元和数页单元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图7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扉页上料单元和封面上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搬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输送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纸页收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缝制单元和切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图14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图14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图14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缝纫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线刀片的旋转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作业簿本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合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直压组件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直压组件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滚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滚压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切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放卷单元;110、放卷绕料辊组;120、放卷枢轴;130、悬臂梁;131、伸缩头;1311、周向定位键;132、液压缸;140、伸缩调节组件;141、开口槽;142、调节座;143、手摇转轴;144、调节齿轮;145、调节齿条;
150、印刷单元;151、印刷绕料辊组;152、印刷辊组;
200、裁切单元;210、裁切区域;220、裁切区域的上游界线;221、滚切组件;2211、滚刀;230、裁切区域的下游界线;231、止挡轴;2311、突出部;240、绕料牵引辊组;241、凸缘环;
250、数页单元;251、暂存区域;252、暂存区域的上游界线;2521、上坡部;253、暂存区域的下游界线;2531、暂存止挡部;2532、数页滚轮;2533、突出板;2534、数页转轴;
300、扉页上料单元;
350、封面上料单元;310、上料输送层;311、纵向送料轮;312、定位块;313、下坡区段;320、搬料组件;321、放料区域;322、X向直线模组;323、Z向直线模组;324、吸附头;325、横向送料轮;
400、转向单元;410、上游区段;411、上游摆动轴;412、上游滚轮;413、上游止挡部;420、下游区段;421、下游摆动轴;422、下游滚轮;
450、纸页收集单元;
500、缝制单元;510、检测单元;511、光电传感器;512、第一镂空区域;513、缝制止挡部;520、缝纫机;521、机针;522、从动带轮;523、主动带轮;530、切线单元;531、连接件;532、轮毂;533、切线刀片;534、第二镂空区域;540、下压组件;541、支撑件;542、容纳孔;543、球体;544、止挡板;
550、折合单元;551、折合滚轴;552、折合止挡部;
600、压合单元;610、直压组件;611、直压驱动机构;6111、一对啮合齿轮;6112、第一凸轮;6113、第一滚子;6114、承载板;6115、弹性件;612、线压件;620、滚压组件;621、压合滚轴;622、升降块;623、弹簧;624、导杆;625、导向槽;626、传动齿轮;
650、分切单元;651、分切刀片;652、分切驱动机构;6521、滑座;6522、升降杆;6523、横杆;653、分切止挡部;
700、输送装置;710、机架组件;711、第一侧壁;7111、固定座;7112、调节孔;7113、连接杆;712、第二侧壁;720、输送带;730、输送辊轴;740、输送带轮;
800、控制单元;
900、平缝线;
1000、作业簿本。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作业簿本1000自动平缝制作生产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在输送装置700的上游至下游依次设置检测单元510、缝制单元500、切线单元530以及折合单元550,从而对作业簿本1000纸页依次进行缝制、切线和折合,以实现自动生产制作作业簿本1000的目的,从而提高了作业簿本1000的生产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总体技术改进思路如下:
通过将叠放的预定页数的作业簿本1000纸页沿着输送装置700的流水线的流向,从上游朝向下游输送,途中经过检测单元510工位、缝制单元500工位、切线单元530工位以及折合单元550工位,这样,当检测单元510检测到从输送装置700上游流来的作业簿本1000纸页到达缝制单元500工位时,检测单元510将检测到的信号发送至控制单元800,由控制单元800控制缝制单元500的缝纫机520启动并对作业簿本1000纸页进行连续平缝成册,缝制成册的作业簿本1000顺着输送装置700流动至切线单元530工位,以使切线单元530对两套作业簿本1000之间的平缝线900进行切割断开,当作业簿本1000被输送装置700运送至折合单元550工位时,以使折合单元550以作业簿本1000上的平缝线900为对称轴线将作业簿本1000纸页进行折叠,制作好的作业簿本1000继续顺着输送装置700的流向朝向下游进行流动,进而实现了全自动化的作业簿本1000生产制作流水线,从而有效提高了作业簿本1000的生产效率。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作业簿本1000自动平缝制作生产线,包括:输送装置700,输送装置700用于将作业簿本1000从生产线的上游输送至生产线的下游;控制单元800,控制单元800用于控制生产线运行进行制作作业簿本1000;其中,生产线还包括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设置的检测单元510、缝制单元500、切线单元530以及折合单元550;其中,当检测单元510检测到输送装置700上游的作业簿本1000纸页流动至缝制单元500工位时,控制单元800控制缝制单元500的缝纫机520启动并对作业簿本1000纸页进行连续平缝成册,缝制成册的作业簿本1000顺着输送装置700流动至切线单元530工位,以使切线单元530对两套作业簿本1000之间的平缝线900进行切割断开,当作业簿本1000被输送装置700运送至折合单元550工位时,以使折合单元550以作业簿本1000上的平缝线900为对称轴线将作业簿本1000纸页进行折叠,从而将成套的作业簿本1000制作完成。
本实施例中的作业簿本1000自动平缝制作生产线,包括输送装置700和控制单元800,输送装置700用于将作业簿本1000从生产线的上游输送至生产线的下游,控制单元800用于控制生产线运行进行制作作业簿本1000,其中,生产线还包括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设置的检测单元510、缝制单元500、切线单元530以及折合单元550;其中,当检测单元510检测到输送装置700上游的作业簿本1000纸页流动至缝制单元500工位时,控制单元800控制缝制单元500的缝纫机520启动并对作业簿本1000纸页进行连续平缝成册,缝制成册的作业簿本1000顺着输送装置700流动至切线单元530工位,以使切线单元530对两套作业簿本1000之间的平缝线900进行切割断开,当作业簿本1000被输送装置700运送至折合单元550工位时,以使折合单元550以作业簿本1000上的平缝线900为对称轴线将作业簿本1000纸页进行折叠,这样,便可以实现全自动生产制作作业簿本1000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自动化程度较高,提高了作业簿本1000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26所示,输送装置700包括:机架组件710;输送带720,输送带720从生产线的上游朝向下游的流向延伸设置;以及输送驱动组件,输送驱动组件与输送带720驱动连接,以驱动输送带720将作业簿本1000纸页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输送至各个工位进行加工制作。
为了实现作业簿本1000在机架组件710的工作台面上自动进行输送,本实施例通过在工作台面的上游和下游分别安装多个可转动的输送辊轴730和多个可转动的输送带轮740,输送带720的一端绕经输送辊轴730,输送带720的另一端绕经输送带轮740,输送带720的至少部分位于机架组件710的工作台面的上方,这样便可以通过输送驱动组件驱动输送辊轴730和输送带轮740转动而带动输送带720转动,工作台面上的作业簿本1000与至少部分输送带720接触,进而带动作业簿本1000从工作台面的上游朝向下游依次进行流动,输送辊轴730和输送带轮74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将输送带720绷紧能正常运转为准,避免输送带720松弛而导致作业簿本1000与输送带720接触不够紧密,进而造成作业簿本1000与输送带720之间的摩擦力较小而无法带动作业簿本1000朝向下游进行移动。
其中,如图14和图26所示,机架组件710由多个矩阵分布的支撑板型材、侧板型材以及工作台面板等搭建而成,工作台面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镂空区域,以避让开输送带720,从而避免了工作台面板干扰输送带720正常运转,输送驱动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主动链轮,机架组件710上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安装座和轴承横向安装在机架组件710上,转动轴上设置有多个传动链轮,工作台面的下方设置有若干个可转动的传动链轮,输送辊轴730上设置有从动链轮,通过多条链条分别绕经主动链轮、传动链轮和从动链轮,这样,便可以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主动链轮转带动链条转动而带动传动链轮转动,再带动从动链轮和输送辊轴730转动,进而带动输送辊轴730和输送带轮740上绕经的输送带720转动,从而实现输送作业簿本1000纸页从上游朝向下游进行流动。
具体地,输送带720的数量为多条,且,多条输送带720沿横向间隔设置,多条输送带720分别与打开的作业簿本1000的两扇纸页接触,以预留出多条输送带720之间的间隔空间给缝制单元500的缝纫机520对作业簿本1000纸页中间进行穿线缝制,避免了缝纫机520将输送带720和作业簿本1000穿线缝制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检测单元510与缝纫机520的机针521纵向对应地设置,检测单元510为光电传感器511,且,工作台面开设有第一镂空区域512,第一镂空区域512与光电传感器511上下对应地设置,其中,光电传感器511通过机架组件710安装在工作台面的上方。
为了实现检测单元510能够检测到工作台面上是否具有作业簿本1000纸页,本实施例通过在缝纫机520工位安装光电传感器511与工作台面的第一镂空区域512上下对应地设置,光电传感器511朝向第一镂空区域512发射光线,当缝制单元500的工作台面上有作业簿本1000纸页时,作业簿本1000纸页遮挡住第一镂空区域512,光电传感器511发射的光线只能照射在作业簿本1000上,而无法照射在第一镂空区域512中,这样,光电传感器511便可以检测出缝制单元500的工作台面上具有作业簿本1000,随后,控制器接收检测单元510检测工作台面上具有作业簿本1000纸页的信号并控制缝纫机520启动依次对成套的作业簿本1000进行平缝成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缝制单元500的工作台面具有第一侧壁711和第二侧壁712,第一侧壁711和第二侧壁712均沿着输送装置700的流向纵向延伸,且,第一侧壁711和第二侧壁712之间的间距沿横向可调节地设置,其中,缝制单元500工位的输送装置700的输送带720位于第一侧壁711和第二侧壁712之间,第一侧壁711和第二侧壁712用于对作业簿本1000叠放的多页纸张进行侧方定位,缝制单元500工位的上游设置有缝制止挡部513,缝制单元500的工作台面开设有镂空区域,缝制止挡部513位于镂空区域内,且,缝制止挡部513为可动的,以通过缝制驱动组件驱动缝制止挡部513从镂空区域内伸出并对作业簿本1000纸页进行横向定位,缝制驱动组件可采用伸缩气缸或其他直线运动机构,从而避免作业簿本1000纸页在缝制之前叠放错乱不堪,提高了作业簿本1000的产品质量。
具体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缝制单元500的工作台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座7111,固定座7111横向开设有光孔,光孔中穿插有连接杆7113,工作台面两侧的连接杆7113末端分别与第一侧壁711和第二侧壁712连接,固定座7111竖直开设有调节孔7112,调节孔7112内设置有内螺纹,调节孔7112与光孔连通,通过销钉拧入调节孔7112中,销钉的末端顶靠在连接杆7113上进行固定,当需要调节第一侧壁711和第二侧壁712之间的间距时,只需拧动销钉,将连接杆7113沿着通孔移动,便可以调节第一侧壁711和第二侧壁712之间的间距,第一侧壁711和第二侧壁712用于定位作业簿本1000叠放的多页纸张,避免了作业簿本1000穿线缝制纸张叠放歪斜,而且,第一侧壁711和第二侧壁712之间的间距可调节,提高了制作不同尺寸的作业簿本1000的适用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图17和图19所示,切线单元530的切线刀片533与缝纫机520的机针521沿生产线的流向对应地设置,且,切线单元530的切线刀片533被配置为围绕旋转轴线进行转动并对两套作业簿本1000之间的平缝线900进行切割断开,旋转轴线与生产线的流向垂直地设置,且,切线刀片533的旋转轨迹的最低点切线旋转方向与生产线的流向相同。
如图19和图20所示,为了实现连续缝制的每两套作业簿本1000之间的平缝线900能自动切断,本实施例通过在缝纫机520的下游设置切线单元530,切线单元530对缝纫机520连续缝制的每两套作业簿本1000之间的平缝线900进行切割,以使缝制的连续多套作业簿本1000能分割为独立的单套作业簿本1000。
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切线单元530为升降式切刀,这种升降式的切线方式在切割两套作业簿本1000之间的平缝线900时,升降切刀伸入两套作业簿本1000之间很容易阻挡上游的作业簿本1000顺着输送装置700的输送带720继续进行移动,导致上游的作业簿本1000在输送带720上堆积错乱,或是待切线的上游的两套作业簿本1000之间的间距很小,切刀无法伸入两套作业簿本1000之间而对两套作业簿本1000之间的平缝线900进行切断,进而影响后续的作业簿本1000进行切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旋转式的切线方式能很好的避免在切线过程中而阻挡上游的作业簿本1000顺着输送装置700的输送带720继续进行移动,旋转式的切线刀片533在伸入两套作业簿本1000之间切割平缝线900时,旋转式的切线刀片533沿着切线单元530工位的输送装置700的流向进行旋转,以防止上游的作业簿本1000顺着输送装置700而被切线刀片533阻挡继续向下游流动,降低了切线工序的故障率,避免出现错切或漏切作业簿本1000的平缝线900的情况。
具体地,如图14和图17所示,切线单元530包括:支架,支架设置于输送装置700的机架组件710上,且,支架包括架体、连接件531和顶靠件,连接件531的中部铰接在架体上,连接件531的一端抵靠在顶靠件的下方;轮毂532,轮毂532可旋转地安装在连接件531的另一端;多个切线刀片533,多个切线刀片533沿轮毂532的周向间隔设置;其中,输送装置700上开设有第二镂空区域534,切线刀片533与第二镂空区域534上下对应地设置,以避让切线刀片533旋转切割两套作业簿本1000之间的平缝线900。
其中,轮毂532为方体形结构,切线刀片533的一端设置于轮毂532的侧面,切线刀片533的另一端开设有刀刃,且,切线刀片533沿轮毂532的侧面所在平面进行延伸,多个切线刀片533呈中心对称分布,整体呈刀片叶轮结构,连接件531的自由端较为靠近连接件531与架体的铰接点,连接件531的轮毂532刀片所在端较为远离连接件531与架体的铰接点,当多套连续的作业簿本1000逐渐朝向下游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套作业簿本1000的侧边顶靠在轮毂532的第一个切线刀片533的侧面而推动切线刀片533和轮毂532进行转动,当转动至第二个切线刀片533末端接触到第一套作业簿本1000的中部时,连接件531逆时针摆动,连接件531的轮毂532切线刀片533所在端上升,轮毂532的两个切线刀片533支撑在第一套作业簿本1000的中部而使得轮毂532停止转动,当第一套作业簿本1000和第二套作业簿本1000之间的连接平缝线900移动至与第二个切线刀片533的刀刃接触时,平缝线900无法支撑轮毂532和切线刀片533的重量,连接件531顺时针摆动,第二个切线刀片533将继续转动对平缝线900进行切断,从而依次将连续的多套作业簿本1000的每两套作业簿本1000之间的平缝线900切断,以实现连续缝制的每两套作业簿本1000之间的平缝线900能自动切断,并通过流动的作业簿本1000推动切线刀片533进行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7所示,在切线单元530工位的上游和缝制单元500的下游还设置有下压组件540,下压组件540包括:支撑件541,支撑件541设置于机架组件710的上方上,且,支撑件541沿输送装置700的流向延伸,支撑件541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容纳孔542;以及球体543,球体543放置于容纳孔542中,且,球体543的直径大于容纳孔542的直径,以使球体543对输送装置700的工作台面上的作业簿本1000进行下压压合,球体543的上方设置有止挡板544,以防止作业簿本1000将球体543从容纳孔542中顶出,支撑件541分为两组,两组支撑件541上的球体543分别对打开的作业簿本1000的正面纸页和背面纸页进行下压压合,其中,支撑件541的横截面为L形,且,支撑件541较为靠近缝纫机520的一端部分地沿偏离输送装置700的工作台面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进而增大了支撑件541与工作台面之间的间距,以便于作业簿本1000在移动过程中更顺利的进入到支撑件541与工作台面之间。
举例而言,当作业簿本1000被输送装置700在工作台面上进行输送移动时,球体543凭借自身的重力对作业簿本1000的多页纸张进行下压压合,避免了作业簿本1000的纸张打开而移动受损被破坏,以提升平缝制作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当作业簿本1000的纸张较多较厚时,球体543被作业簿本1000从容纳孔542中顶升起来,在止挡板544的限位作用下,防止了球体543从容纳孔542中脱落离开,这样,便可以通过下压组件540的下压作用使得作业簿本1000紧密贴在输送装置700的输送带720上朝向下游进行流动,以避免在作业簿本1000推动切线刀片533进行旋转时因作业簿本1000与输送带720之间的接触摩擦力较小而被切线刀片533阻挡发生偏移,从而提升输送带720输送作业簿本1000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生产线还包括位于检测单元510的上游的数页单元250,数页单元250包括暂存区域251和数页控制模块,暂存区域251的下游界线253设置有暂存止挡部2531,暂存止挡部2531为可动的,以通过暂存止挡部2531拦截或流放暂存区域251内叠放的多页作业簿本1000纸张,暂存区域251的上游界线252设置有上坡部2521,以通过上坡部2521将输送装置700上游流来的单页作业簿本1000纸张存放到暂存区域251内,并通过数页控制模块控制暂存区域251内叠放的多页作业簿本1000纸张达到预定页数后,以使暂存止挡部2531运动流放暂存区域251内预定页数的作业簿本1000纸张。
具体地,如图8所示,上坡部2521为多个具有斜面的凸起块,且,多个凸起块沿暂存区域251的上游界线252间隔设置,位于暂存区域251的下游界线253的暂存止挡部2531包括驱动电机、数页转轴2534和数页滚轮2532,数页转轴2534横向可转动地设置于下游界线的上方,驱动电机与数页转轴2534驱动连接,数页滚轮2532为多个,多个数页滚轮2532间隔设置在数页转轴2534上,且,数页滚轮2532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突出板2533,突出板2533沿数页滚轮2532的径向延伸,以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数页转轴2534转动带动数页滚轮2532的突出板2533抵靠在暂存区域251的下游界线253处,从而阻挡作业簿本1000纸页继续向下游流动。
进一步地,如图14和图17所示,作业簿本1000纸页从暂存区域251的上游界线252沿着凸起块的斜面流入暂存区域251内,通过暂存止挡部2531阻挡作业簿本1000纸页继续向下游流动,从而暂存在暂存区域251内,在暂存区域251的上游界线252处设置数页检测元件检测记录流过暂存区域251的上游界线252进入暂存区域251内的作业簿本1000纸页有多少张,待暂存区域251内存放的作业簿本1000纸页达到预定页数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数页转轴2534转动带动数页滚轮2532的突出板2533流放暂存区域251内叠放的多页作业簿本1000纸页向下游继续进行流动,从而实现作业簿本1000自动数页的效果,无需人工进行数页,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生产线还包括位于数页单元250的上游的放卷单元100、印刷单元150和裁切单元200,其中,放卷单元100包括两个对应设置的伸缩头131和放卷绕料辊组110,以使两个伸缩头131分别插入作业簿本1000原纸料卷的两端并通过放卷绕料辊组110紧绕料卷的原纸进行滚动放料至印刷单元150工位的上游;其中,印刷单元150包括印刷辊组152和印刷绕料辊组151,印刷辊组152的外圆周表面设置有印刷图案,以使印刷绕料辊组151紧绕原纸并绕经印刷辊组152进行滚动印刷;其中,裁切单元200包括绕料牵引辊组240、裁切区域210、滚切组件221和止挡轴231,止挡轴231设置于裁切区域210的下游界线230处,滚切组件221设置于裁切区域210的上游界线220处,且,止挡轴231与滚切组件221均被配置为围绕垂直于输送装置700的流向的旋转轴线进行转动,滚切组件221的滚刀2211沿滚切组件221的旋转轴的轴向延伸,止挡轴231的外表面设置有突出部2311,以使绕料牵引辊组240将印刷后的原纸的末端从裁切区域210的上游界线220牵引至裁切区域210的下游界线230,以通过止挡轴231转动至突出部2311限制原纸继续向下游流动,并通过滚切组件221的滚刀2211滚动裁切原纸为预定尺寸的作业簿本1000纸张。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放卷单元100还包括放卷枢轴120、两个悬臂梁130、液压缸132和伸缩调节组件140,放卷枢轴120横向设置于机架组件710上,两个悬臂梁130间隔可转动的设置于放卷枢轴120上,液压缸132设置于机架组件710上,且,液压缸132的输出轴与悬臂梁130支撑连接,以通过液压缸132调节悬臂梁130末端的伸缩头131的高度,便于在伸缩头131上安装原纸料卷,伸缩调节组件140设置于悬臂梁130的末端,以通过伸缩调节组件140调节伸缩头131进行伸长和收缩,伸缩调节组件140包括手摇转轴143、调节齿轮144和调节齿条145,悬臂梁130的末端设置有开口槽141,开口槽141内设置有调节座142,手摇转轴143可转动地设置于调节座142内,调节齿轮144设置于手摇转轴143的下端,调节齿条145轴向设置于伸缩头131的外表面,且,调节齿轮144与调节齿条145啮合连接,通过驱动手摇转轴143转动带动调节齿轮144转动,进而带动调节齿条145和伸缩头131移动,从而调节两个伸缩头131之间的间距,以使两个伸缩头131能分别插入原纸料卷的两端,而且,伸缩头131的外表面设置有周向定位键1311,以通过周向定位键1311使伸缩头131与原纸料卷紧密插接。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印刷单元150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印刷设备,在此不再对其进行过多赘述,如图5和图6所示,裁切单元200的绕料牵引辊组240的外周设置有多个间隔的凸缘环241,以通过裁切驱动组件驱动绕料牵引辊组240转动而带动凸缘环241转动滚压输送装置700上的作业簿本1000进而通过滚动摩擦力牵引作业簿本1000原纸顺着输送装置700流动至裁切区域210的下游界线230,在通过裁切驱动组件驱动止挡轴231的突出部2311转动至阻挡原纸继续顺着输送装置700向下游继续流动,从而定位裁切区域210的下游界线230的原纸末端到裁切区域210的上游界线220处的距离为作业簿本1000的预定尺寸,进而通过滚切组件221的滚刀2211转动而对裁切区域210的上游界线220处的原纸进行裁切,裁切后的作业簿本1000纸页被止挡轴231的突出部2311转动流放继续顺着输送装置700继续向下游进行流动,从而实现作业簿本1000原纸进行自动裁切的目的,无需人工手动进行裁切,进一步提高了作业簿本1000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至图11所示,生产线还包括封面上料单元350,封面上料单元350位于裁切单元200的下游和缝制单元500的上游,封面上料单元350包括搬料组件320和上料输送层310,上料输送层310间隔设置于输送装置700的上方,且,上料输送层310的流向与输送装置700的流向相同,上料输送层310的下游侧设置有下坡区段313,以使上料输送层310上的封面沿下坡区段313输送至输送装置700上预定页数的作业簿本1000纸张的上面,搬料组件320用于将放料区域321内的封面搬运至上料输送层310的预定位置。
具体地,如图10所示,搬料组件320包括X向直线模组322、Z向直线模组323和吸附头324,X向直线模组322安装在机架组件710的上方,Z向直线模组323安装在X向直线模组322上,吸附头324安装在Z向直线模组323的下端,吸附头324为真空吸附封面,X向直线模组322可采用丝杆螺母,Z向直线模组323可采用滑台气缸或伸缩气缸,吸附头324位于封面放料区域321的上方,由Z向直线模组323驱动吸附头324下降至吸附放料区域321内的封面后,再驱动吸附头324上升,通过X向直线模组322驱动吸附头324移动至上料输送层310的一侧,上料输送层310的一侧设置有横向送料轮325,上料输送层310的另一侧设置有定位块312,上料输送层310的上方设置有纵向送料轮311,横向送料轮325将上料输送层310一侧的封面输送至上料输送层310的定位块312处,再由纵向送料轮311驱动封面沿上料输送层310的下坡区段313输送至输送装置700上预定页数的作业簿本1000纸张的上面,从而通过上下两层输送的方式将封面输送到位于下层的输送装置700上的作业簿本1000纸页的上面,以实现自动添加作业簿本1000封面的目的,从而提高作业簿本1000的生产效率。
另外,如图9至图11所示,生产线还包括扉页上料单元300,扉页上料单元300位于数页单元250的下游和封面上料单元350的上游,扉页上料单元300用于将扉页输送至输送装置700上的作业簿本1000纸页上面,扉页上料单元300包括搬料组件320和上料输送层310,扉页上料单元300的组成和具体结构与封面上料单元350相同,可参考上述关于封面上料单元350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对扉页上料单元300进行过多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折合单元550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折合滚轴551、顶伸机构和折合止挡部552,其中,两个折合滚轴551之间具有预定间隙,顶伸机构的顶伸板与预定间隙对应地设置,且,折合滚轴551的纵向轴线与输送装置700的流向垂直地设置,折合止挡部552位于折合滚轴551的下游,且,折合止挡部552为可动的,以通过折合止挡部552运动至限制作业簿本1000从折合单元550工位流出,以使顶伸机构的顶伸板顶靠作业簿本1000上的平缝线900并从两个折合滚轴551之间的预定间隙中向上顶升作业簿本1000,并通过两个折合滚轴551以作业簿本1000上的平缝线900为对称轴线对作业簿本1000进行滚压折合,折合的作业簿本1000顺着输送装置700倾斜的输送带720被牵引至水平并继续向下游进行流动。
具体地,顶伸机构可采用伸缩气缸,机架组件710上设置有导向结构,以引导顶伸板沿竖直方向进行上升或下降,导向结构包括导轨和位于导轨上的滑块,导轨竖直设置于机架组件710上,滑块与顶伸板连接,以使顶伸机构驱动顶伸板沿着导轨进行上升或下降,折合止挡部552可通过伸缩气缸或其他机械驱动部件驱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2至图25所示,生产线还包括位于折合单元550的下游的压合单元600,压合单元600包括直压组件610和滚压组件620,其中,直压组件610包括线压件612和直压驱动机构611,线压件612与所述输送装置700的流向垂直地设置,且,直压驱动机构611与线压件612之间通过弹性件6115连接,以使直压驱动机构611通过弹性件6115驱动线压件612进行上升或下降并对折合单元550折合后的作业簿本1000的平缝线900进行直推式压合;其中,滚压组件620包括两层间隔设置的压合滚轴621组和滚压驱动机构,压合滚轴621组的纵向轴线与输送装置700的流向垂直地设置,滚压驱动机构与压合滚轴621组驱动连接,以通过滚压驱动机构驱动压合滚轴621组进行滚动并对从两层压合滚轴621组之间穿过的作业簿本1000进行滚动压合。
具体地,如图22至图23所示,直压驱动机构611包括驱动电机、一对啮合齿轮6111、直压转轴、第一凸轮6112、第一滚子6113、承载板6114和导向结构,直压转轴横向设置于机架组件710的下方,驱动电机通过一对啮合齿轮6111驱动直压转轴进行转动,第一凸轮6112设置于直压转轴上,第一滚子6113设置于承载板6114的下端,且,第一滚子6113沿第一凸轮6112的外周表面接触连接,导向结构包括竖直导轨和滑块,竖直导轨竖直设置于机架组件710上,滑块位于竖直导轨上,且,滑块与承载板6114的侧面连接,以引导承载板6114沿竖直方向进行上升或下降,弹性件611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弹性件6115间隔设置于承载板6114的上端并与线压件612连接,进而对作业簿本1000起到缓冲压合的作用,输送装置700上设置有条形镂空区域,线压件612位于条形镂空区域内,以通过滚压驱动机构驱动线压件612上升并对输送装置700上的作业簿本1000进行直推压合,以使制作的作业簿本1000能沿平缝线900处的折痕进行折合。
进一步地,如图24至图25所示,滚压组件620的两层压合滚轴621组均为多个并排设置的压合滚轴621,位于下层的压合滚轴621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组件710上,位于上层的压合滚轴621的两端分别通过弹性升降座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组件710上,机架组件710上竖直设置有导向槽625,导向槽625内设置有升降块622,升降块622与位于上层的压合滚轴621的端部转动连接,导向槽625的上侧壁设置有通孔,通孔内悬挂有导杆624,导杆624的下端与升降块622连接,且,导杆624上套装有弹簧623,以使作业簿本1000从两层压合滚轴621组之间穿过进行滚动压合时两层压合滚轴621组之间的间距弹性可变,适用于滚动压合不同厚度的作业簿本1000,适用范围较广,滚压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齿轮626,传动齿轮626设置于压合滚轴621的端部,且,位于同一层的压合滚轴621的传动齿轮626两两之间相互啮合连接,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传动齿轮626转动而带动压合滚轴621进行转动自动压合作业簿本100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6所示,生产线还包括位于压合单元600的下游的分切单元650,分切单元650包括分切刀片651、分切驱动机构652和分切止挡部653,分切刀片651与输送装置700的流向平行地设置,分切驱动机构652与分切刀片651驱动连接,分切止挡部653位于分切刀片651的下游,且,分切止挡部653为可动的,以使分切止挡部653运动至限制作业簿本1000从分切单元650工位流出,并通过分切驱动机构652驱动分切刀片651进行上升或下降并对每套作业簿本1000进行分切为单本作业簿本1000。
具体地,如图26所示,机架组件710的工作台面上设置有镂空区域,分切止挡部653位于镂空区域内,分切止挡部653可采用伸缩气缸或其他机械升降模组驱动进行上升或下降,分切止挡部653为多个横向间隔设置的挡板,分切驱动机构652包括升降驱动件、横杆6523、升降杆6522和滑座6521,分切刀片651为多个,多个分切刀片651沿横向间隔设置在横杆6523上,升降杆6522可滑动地设置于滑座6521上,滑座6521设置于机架组件710上,升降杆6522的上端与横杆6523的端部连接,升降杆6522的下端与升降驱动件连接,升降驱动件可采用伸缩气缸或其他机械升降模组,以通过升降驱动件驱动分切刀片651沿着升降杆6522进行下降,并对输送装置700上成套的作业簿本1000进行分切为单本作业簿本1000,分切好的单本作业簿本1000继续顺着输送装置700的输送带720向下游流动进行下料。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生产线还包括转向单元400,转向单元400位于生产线的转角处,转向单元400包括上游区段410和下游区段420,其中,上游区段410包括上游滚轮412、上游摆动轴411、上游驱动机构和上游止挡部413,上游滚轮412设置于上游摆动轴411上,且,上游滚轮412的旋转轴线与上游区段410的流向垂直地设置,上游驱动机构与上游摆动轴411驱动连接,上游止挡部413位于上游区段410邻近下游区段420的一端;其中,下游区段420包括下游滚轮422、下游摆动轴421和下游驱动机构,下游滚轮422设置于下游摆动轴421上,且,下游滚轮422的旋转轴线与下游区段420的流向垂直地设置,下游驱动机构与下游摆动轴421驱动连接;其中,作业簿本1000在上游区段410的上游滚轮412与输送装置700之间进行流动,当作业簿本1000流动至上游区段410的上游止挡部413处时,以使上游驱动机构驱动上游摆动轴411向上摆动上游滚轮412,从而增大上游滚轮412与输送装置700之间的间距,以使下游驱动机构驱动下游摆动轴421向下摆动下游滚轮422,从而减小下游滚轮422与输送装置700之间的间距,并通过下游滚轮422对输送装置700上的作业簿本1000进行紧密滚压,进而使上游区段410的作业簿本1000流入下游区段420。
具体地,上游驱动机构和下游驱动机构的组成结构相同,两者均包括驱动电机、凸轮滚子机构和摆动轴,驱动电机通过凸轮滚子机构驱动摆动轴摆动预定角度,滚轮通过悬臂杆设置在摆动轴上,上游滚轮412和下游滚轮422均与输送装置700的输送带720上下对应地设置,且,上游区段410与下游区段420成90度角垂直设置,当作业簿本1000输送至上游区段410与下游区段420之间时,上游滚轮412摆动至接触不到作业簿本1000的上表面,下游滚轮422摆动至滚压作业簿本1000的上表面,这时,作业簿本1000由于下游滚轮422紧密滚压作业簿本1000,使得作业簿本1000向下游区段420流动的驱动摩擦较大,从而带动作业簿本1000顺着输送装置700向下游区段420进行转向流动,以避免生产线的直线长度过长而导致厂房长度较短不足以容纳,从而有效地充分利用厂房的场地资源。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生产线具有四个缝制单元500,多通道同时作业,生产效率较高,或者预留一缝制通道,以备后续进行换线或故障维修,四个缝制单元500并排设置,且,四个缝制单元500工位的上游和下游均设置有转向单元400,以通过转向单元400将生产线的直线长度缩短,且,如图13所示,封面上料单元350的下游末端设置有纸页收集单元450,由于整条生产线在不停歇的运行,当缝制单元500的缝纫机520的线卷用完需要更换时,无法流进缝制单元500工位进行缝制成册的作业簿本1000纸页,可通过纸页收集单元450将作业簿本1000纸页流下进行收集起来,后续再从生产线的上游流入生产线进行制作作业簿本1000,纸页收集单元450上具有输送装置700的多条间隔设置的输送带720输送作业簿本1000纸页至存放区域进行收集,以保证生产线不停歇的正常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横向是指与输送装置700的流向垂直的方向,纵向是指与输送装置700的流向平行的方向,作业簿本1000可为书本、图画本、美术本、写字本、书刊以及杂志等,如图19所示,缝纫机520为现有的常规缝纫设备,本实施例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主动带轮523转动而带动传动带转动,进而带动从动带轮522转动,从而启动缝纫机520对作业簿本1000进行穿线缝制,而对于缝纫机520的具体结构不再过多赘述。
从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作业簿本1000自动平缝制作生产线,包括输送装置700和控制单元800,输送装置700用于将作业簿本1000从生产线的上游输送至生产线的下游,控制单元800用于控制生产线运行进行制作作业簿本1000,其中,生产线还包括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设置的检测单元510、缝制单元500、切线单元530以及折合单元550;其中,当检测单元510检测到输送装置700上游的作业簿本1000纸页流动至缝制单元500工位时,控制单元800控制缝制单元500的缝纫机520启动并对作业簿本1000纸页进行连续平缝成册,缝制成册的作业簿本1000顺着输送装置700流动至切线单元530工位,以使切线单元530对两套作业簿本1000之间的平缝线900进行切割断开,当作业簿本1000被输送装置700运送至折合单元550工位时,以使折合单元550以作业簿本1000上的平缝线900为对称轴线将作业簿本1000纸页进行折叠,这样,便可以实现全自动生产制作作业簿本1000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自动化程度较高,提高了作业簿本1000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相连、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抵触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纵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另外,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应了解到,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直接在该另一元件或直接连接到该另一元件,或者两者之间存在有插入的元件而进行的间接连接方式。相反地,当一个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直接连接到” 另一个元件时,两者之间不存在有插入的元件。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作业簿本自动平缝制作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用于将作业簿本从所述生产线的上游输送至所述生产线的下游;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生产线运行进行制作作业簿本;
其中,所述生产线还包括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设置的检测单元、缝制单元、切线单元以及折合单元;
其中,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输送装置上游的作业簿本纸页流动至缝制单元工位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缝制单元的缝纫机启动并对作业簿本纸页进行连续平缝成册,缝制成册的作业簿本顺着所述输送装置流动至所述切线单元工位,以使所述切线单元对两套作业簿本之间的平缝线进行切割断开,当作业簿本被所述输送装置运送至所述折合单元工位时,以使所述折合单元以作业簿本上的平缝线为对称轴线将作业簿本纸页进行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作业簿本自动平缝制作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线单元的切线刀片与所述缝纫机的机针沿所述生产线的流向对应地设置,且,所述切线单元的切线刀片被配置为围绕旋转轴线进行转动并对两套作业簿本之间的平缝线进行切割断开,所述旋转轴线与所述生产线的流向垂直地设置,且,所述切线刀片的旋转轨迹的最低点切线旋转方向与所述生产线的流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作业簿本自动平缝制作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线单元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输送装置的机架组件上,且,所述支架包括架体、连接件和顶靠件,所述连接件的中部铰接在架体上,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抵靠在所述顶靠件的下方;
轮毂,所述轮毂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
多个切线刀片,所述多个切线刀片沿所述轮毂的周向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输送装置上开设有第二镂空区域,所述切线刀片与所述第二镂空区域上下对应地设置,以避让所述切线刀片旋转切割两套作业簿本之间的平缝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一种作业簿本自动平缝制作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线还包括位于所述检测单元的上游的数页单元,所述数页单元包括暂存区域和数页控制模块,所述暂存区域的下游界线设置有暂存止挡部,所述暂存止挡部为可动的,以通过所述暂存止挡部拦截或流放所述暂存区域内叠放的多页作业簿本纸张,所述暂存区域的上游界线设置有上坡部,以通过所述上坡部将所述输送装置上游流来的单页作业簿本纸张存放到所述暂存区域内,并通过所述数页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暂存区域内叠放的多页作业簿本纸张达到预定页数后,以使所述暂存止挡部运动流放所述暂存区域内预定页数的作业簿本纸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作业簿本自动平缝制作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线还包括位于所述数页单元的上游的放卷单元、印刷单元和裁切单元,
其中,所述放卷单元包括两个对应设置的伸缩头和放卷绕料辊组,以使两个所述伸缩头分别插入作业簿本原纸料卷的两端并通过放卷绕料辊组紧绕料卷的原纸进行滚动放料至所述印刷单元工位的上游;
其中,所述印刷单元包括印刷辊组和印刷绕料辊组,所述印刷辊组的外圆周表面设置有印刷图案,以使所述印刷绕料辊组紧绕原纸并绕经印刷辊组进行滚动印刷;
其中,所述裁切单元包括绕料牵引辊组、裁切区域、滚切组件和止挡轴,所述止挡轴设置于所述裁切区域的下游界线处,所述滚切组件设置于所述裁切区域的上游界线处,且,所述止挡轴与所述滚切组件均被配置为围绕垂直于所述输送装置的流向的旋转轴线进行转动,所述滚切组件的滚刀沿所述滚切组件的旋转轴的轴向延伸,所述止挡轴的外表面设置有突出部,以使所述绕料牵引辊组将印刷后的原纸的末端从所述裁切区域的上游界线牵引至所述裁切区域的下游界线,以通过所述止挡轴转动至所述突出部限制原纸继续向下游流动,并通过所述滚切组件的滚刀滚动裁切原纸为预定尺寸的作业簿本纸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作业簿本自动平缝制作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线还包括封面上料单元,所述封面上料单元位于所述裁切单元的下游和所述缝制单元的上游,所述封面上料单元包括搬料组件和上料输送层,所述上料输送层间隔设置于所述输送装置的上方,且,所述上料输送层的流向与所述输送装置的流向相同,所述上料输送层的下游侧设置有下坡区段,以使所述上料输送层上的封面沿所述下坡区段输送至所述输送装置上预定页数的作业簿本纸张的上面,所述搬料组件用于将放料区域内的封面搬运至所述上料输送层的预定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一种作业簿本自动平缝制作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合单元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折合滚轴、顶伸机构和折合止挡部,其中,两个所述折合滚轴之间具有预定间隙,所述顶伸机构的顶伸板与所述预定间隙对应地设置,且,所述折合滚轴的纵向轴线与所述输送装置的流向垂直地设置,所述折合止挡部位于所述折合滚轴的下游,且,所述折合止挡部为可动的,以通过所述折合止挡部运动至限制作业簿本从所述折合单元工位流出,以使所述顶伸机构的顶伸板顶靠作业簿本上的平缝线并从两个所述折合滚轴之间的预定间隙中向上顶升作业簿本,并通过两个所述折合滚轴以作业簿本上的平缝线为对称轴线对作业簿本进行滚压折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作业簿本自动平缝制作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线还包括位于所述折合单元的下游的压合单元,所述压合单元包括直压组件和滚压组件,
其中,所述直压组件包括线压件和直压驱动机构,所述线压件与所述输送装置的流向垂直地设置,且,所述直压驱动机构与所述线压件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以使所述直压驱动机构通过弹性件驱动所述线压件进行上升或下降并对所述折合单元折合后的作业簿本的平缝线进行直推式压合;
其中,所述滚压组件包括两层间隔设置的压合滚轴组和滚压驱动机构,所述压合滚轴组的纵向轴线与所述输送装置的流向垂直地设置,所述滚压驱动机构与所述压合滚轴组驱动连接,以通过所述滚压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压合滚轴组进行滚动并对从两层所述压合滚轴组之间穿过的作业簿本进行滚动压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作业簿本自动平缝制作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线还包括位于所述压合单元的下游的分切单元,所述分切单元包括分切刀片、分切驱动机构和分切止挡部,所述分切刀片与所述输送装置的流向平行地设置,所述分切驱动机构与所述分切刀片驱动连接,所述分切止挡部位于所述分切刀片的下游,且,所述分切止挡部为可动的,以使所述分切止挡部运动至限制作业簿本从所述分切单元工位流出,并通过所述分切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分切刀片进行上升或下降并对每套作业簿本进行分切为单本作业簿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作业簿本自动平缝制作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线还包括转向单元,所述转向单元位于所述生产线的转角处,所述转向单元包括上游区段和下游区段,
其中,所述上游区段包括上游滚轮、上游摆动轴、上游驱动机构和上游止挡部,所述上游滚轮设置于所述上游摆动轴上,且,所述上游滚轮的旋转轴线与所述上游区段的流向垂直地设置,所述上游驱动机构与所述上游摆动轴驱动连接,所述上游止挡部位于所述上游区段邻近所述下游区段的一端;
其中,所述下游区段包括下游滚轮、下游摆动轴和下游驱动机构,所述下游滚轮设置于所述下游摆动轴上,且,所述下游滚轮的旋转轴线与所述下游区段的流向垂直地设置,所述下游驱动机构与所述下游摆动轴驱动连接;
其中,作业簿本在所述上游区段的上游滚轮与输送装置之间进行流动,当作业簿本流动至所述上游区段的上游止挡部处时,以使所述上游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游摆动轴向上摆动所述上游滚轮,从而增大所述上游滚轮与所述输送装置之间的间距,以使所述下游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下游摆动轴向下摆动所述下游滚轮,从而减小所述下游滚轮与所述输送装置之间的间距,并通过所述下游滚轮对所述输送装置上的作业簿本进行紧密滚压,进而使所述上游区段的作业簿本流入所述下游区段。
CN202121790767.0U 2021-08-03 2021-08-03 一种作业簿本自动平缝制作生产线 Active CN2160333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90767.0U CN216033349U (zh) 2021-08-03 2021-08-03 一种作业簿本自动平缝制作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90767.0U CN216033349U (zh) 2021-08-03 2021-08-03 一种作业簿本自动平缝制作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33349U true CN216033349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18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90767.0U Active CN216033349U (zh) 2021-08-03 2021-08-03 一种作业簿本自动平缝制作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333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58332B (zh) 具有叠板机构的全自动蓄电池极板包片机
US4830304A (en) Automatic device for treating unusable paper used in device for preparing rolls for web pasting
US4062532A (en) Apparatus for feeding and transporting paperboard blanks
US4871157A (en) Zigzag folding apparatus having web cutter means
CN113580804A (zh) 一种作业簿本自动连续平缝制作生产线
JP2003171056A (ja) スタッカ・バンドラ
EP2398726A2 (de) Antriebsmechanismus für eine vorrichtung zum legen einer fasermaterialbahn in eine leporellofaltung
CN216033349U (zh) 一种作业簿本自动平缝制作生产线
EP1334934B1 (en) Non-marking accumulator and related method
EP0773901B1 (en) High capacity stacker/separating device
CN114131333A (zh) 一种硅钢片自动切片设备
CN213618676U (zh) 一种元宝机
CN112978423A (zh) 一种上纸机
CN112938050A (zh) 交叉传送带式烟包分拣排列装置
JP2001122502A (ja) 用紙の搬送方法およびこの方法を実施する装置
CN216033350U (zh) 一种作业簿本半自动缝制生产线
CN206814041U (zh) 一种分页机
US4153242A (en) Sheet feed apparatus
JPH0620954B2 (ja) 折りたたみ製品の搬送装置
CN109895523A (zh) 本册打孔装订一体机
CN114380085A (zh) 一种自动送取纸机
CN216033322U (zh) 一种作业簿本自动平缝制作装置
CN218754048U (zh) 堆垛装置
CN219905926U (zh) 一种多垛纸板翻转机构
CN219823148U (zh) 一种瓦楞纸下料传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