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17554U - 一种高效稳定的内循环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稳定的内循环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17554U
CN216017554U CN202122176685.3U CN202122176685U CN216017554U CN 216017554 U CN216017554 U CN 216017554U CN 202122176685 U CN202122176685 U CN 202122176685U CN 216017554 U CN216017554 U CN 2160175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organism
fixedly connected
plate
cool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7668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Jinyuan Ozone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Jinyuan Ozon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Jinyuan Ozone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Jinyuan Ozon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7668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175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175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175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稳定的内循环冷却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一侧设置有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包括冷却板,所述冷却板的一侧贯穿机体且延伸至机体的内部,所述冷却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冷却板的内部设置有冷却管,所述机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壳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稳定的内循环冷却装置具有冷却板,冷却板内的冷却管均匀的分布在板体内部,可以让冷却板更加快速高效均匀的降温,冷却板降温后可以辅助水箱内的冷却水降温,让冷却水的温度保持在较低的状态,因为机体长时间工作后水箱内的冷却水会因为机体内部温度逐渐升高降低效率,需要自然冷却才能继续工作,冷却板能帮助机体重新提高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稳定的内循环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循环冷却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稳定的内循环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内循环冷却机又名小型冷水机,冷却循环机也是通过压缩机进行制冷,再与水进行热交换,使水的温度降低,通过循环泵送出。同时使用温度控制器进行温度控制,具备恒温、恒流、恒压的三种功能。其广泛应用于科学仪器配套使用,冷却机在压缩机产生的机械能的作用下,在制冷系统内循环流动,并重复工作在气态、液态。在这过程中,制冷剂通过板式换热器不断地吸收冷却水的热量,并通过冷凝器将热量排出。通过设定温控板的温度,控制压缩机的工作,达到设定的水温温度。
由于现有的大多数内冷却循环机都是单一铁制柜体,在长时间使用后由于自身机体内的温度升高或循环时间过长会导致冷却水的温度逐渐升高,冷却水的温度升高后会影响机体整体的制冷,这时就需要停止机器等待自然冷却再重新使用,费时费力影响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稳定的内循环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内循环冷却装置长时间运转冷却水温度升高,装置制冷效率变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稳定的内循环冷却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一侧设置有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包括冷却板,所述冷却板的一侧贯穿机体且延伸至机体的内部,所述冷却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冷却板的内部设置有冷却管,所述机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壳体。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制冷机,所述制冷机的进气口固定连通有进气管。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一侧贯穿壳体且延伸至壳体的外部,所述制冷机的出气口固定连通有制冷管,所述制冷管的一侧贯穿冷却板且延伸至冷却板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机体的背面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风扇盒,所述风扇盒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扇,所述风扇盒的顶部贯穿有防尘网。
优选的,所述防尘网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衔接块,所述衔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贯穿有旋钮,所述防尘网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机体一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旋转柱,所述旋转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片,所述活动片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块。
优选的,所述机体正面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台,所述机体正面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机门,所述机体底部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滚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高效稳定的内循环冷却装置合理,具有以下优点:
(1)机体上设置有通过制冷机控制变冷的冷却板,冷却板内的冷却管均匀的分布在板体内部,可以让冷却板更加快速高效均匀的降温,冷却板降温后可以辅助水箱内的冷却水降温,让冷却水的温度保持在较低的状态,这样机体在工作时就可以保持一个较为高效的工作状态,因为机体长时间工作后水箱内的冷却水会因为机体内部温度原因逐渐升高,这样冷却水循环带走的热量就会降低影响机体的制冷效率,冷却板可以很好的帮助机体重新提高效率;
(2)机体的背面设置有散热扇,散热扇处于风扇盒内,可以有效的帮助机体进行散热,因为机体是较为密闭的铁质柜体如果长时间进行运作除了水箱之外的区域也会逐渐升温,如果不进行即时的散热降温处理就会导致机体内部的一些精密电子元器件发生损坏影响机器运作,严重可以造成机器损坏停止运行,而散热扇可以加快机体内部空气流通帮助散热使机体内部温度降低让装置运转的更加稳定;
(3)机体的背面还设置有防尘网,防尘网为可拆卸式,只需要通过旋转旋钮就可以控制松紧,防尘网可以有效的阻挡住灰尘等赃物吸附在散热扇上,防止散热扇沾染的灰尘较多增加重量影响散热扇旋转速度影响对集体的散热,防尘网灰尘多了以后可以通过抽拉出去,清洗干净后再重新安装回去,操作简单便捷,机体的侧面设置有可以活动的活动片,使用者可以通过改变活动片的朝向来改变冷风的风向,增加装置的可调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机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机体外部结构示意后视图;
图4为图3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机体外部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中:1、控制台;2、机门;3、机体;4、滚轮;5、冷却结构;501、制冷管;502、冷却板;503、进气管;504、制冷机;505、冷却管;506、壳体;507、水箱;6、散热结构;601、把手;602、防尘网;603、散热扇;604、风扇盒;605、固定块;606、衔接块;607、旋钮;7、活动片;8、推块;9、旋转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高效稳定的内循环冷却装置,包括机体3,机体3的一侧设置有冷却结构5,冷却结构5包括冷却板502,冷却板502的一侧贯穿机体3且延伸至机体3的内部,冷却板5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箱507,冷却板502的内部设置有冷却管505,机体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壳体506;
壳体506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制冷机504,制冷机504的进气口固定连通有进气管503;
进气管503的一侧贯穿壳体506且延伸至壳体506的外部,制冷机504的出气口固定连通有制冷管501,制冷管501的一侧贯穿冷却板502且延伸至冷却板502的内部;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冷却板502内的冷却管505均匀的分布在板体内部,可以让冷却板502更加快速高效均匀的降温,冷却板502降温后可以辅助水箱507内的冷却水降温,让冷却水的温度保持在较低的状态,这样机体3在工作时就可以保持一个较为高效的工作状态。
机体3的背面设置有散热结构6,散热结构6包括风扇盒604,风扇盒604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扇603,风扇盒604的顶部贯穿有防尘网602;
防尘网60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衔接块606,衔接块6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05,固定块605的一侧贯穿有旋钮607,防尘网6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601;
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散热扇603可以加快机体3内部空气流通帮助散热使机体3内部温度降低让装置运转的更加稳定,防尘网602为可拆卸式,只需要通过旋转旋钮607就可以控制松紧,防尘网602可以有效的阻挡住灰尘等赃物吸附在散热扇603上,防止散热扇603沾染的灰尘较多增加重量影响散热扇603旋转速度影响对集体3的散热。
机体3一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旋转柱9,旋转柱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片7,活动片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块8;
机体3正面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台1,机体3正面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机门2,机体3底部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滚轮4;
具体的,如图5所示,使用者可以通过改变活动片7的朝向来改变冷风的风向,增加装置的可调性,活动片7与活动片7之间设置有联动杆,控制一个活动片7转动其余的活动片7也会随之旋转。
工作原理:在使用机体3进行工作时,首先将机门2打开,打开后将机体运转所需的冷却水倒入到水箱507内,导入进去后关闭机门2启动机体3正常运转工作,当机器长时间工作导致冷却水温度升高工作效率变低,出冷风的效率变差后使用者可以将制冷机504打开,制冷机504打开后会通过制冷管501将冷却管505降温,冷却管505均匀分布在冷却板502内所以会使冷却板502也会随之温度降低,低温的冷却板502紧贴在水箱507的一侧给水箱507内的冷却水进行降温,让温度升高的冷却水降温让机体3可以更加高效的运转工作;
其次,当机体3长时间运转后机体3内部温度会持续上升,不及时降温的话会导致一些精密电子元器件发生损坏,这时使用者就可以启动散热扇603,散热扇603启动后可以加速机体3内部空气流通,有效的散热防止机体3内部温度过高,散热扇603的后面设置有防尘网602,防尘网602可以防止灰尘沾染在散热扇603上影响散热扇603工作;
最后,如果防尘网602上沾染较多的灰尘需要清理时,使用者旋转防尘网602两侧的旋钮607,将旋钮607拧松后握住把手601将防尘网602从风扇盒604内滑动提拉出来,提拉出来后用水清洗干净晾干后在放回原位拧紧旋钮607将其重新固定即可,机体3侧面的出风口设置了活动片7,使用者需要改变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时只需要用手推动推块8即可控制活动片7转动方向。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7)

1.一种高效稳定的内循环冷却装置,包括机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3)的一侧设置有冷却结构(5),所述冷却结构(5)包括冷却板(502),所述冷却板(502)的一侧贯穿机体(3)且延伸至机体(3)的内部,所述冷却板(5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箱(507),所述冷却板(502)的内部设置有冷却管(505),所述机体(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壳体(5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稳定的内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506)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制冷机(504),所述制冷机(504)的进气口固定连通有进气管(5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稳定的内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503)的一侧贯穿壳体(506)且延伸至壳体(506)的外部,所述制冷机(504)的出气口固定连通有制冷管(501),所述制冷管(501)的一侧贯穿冷却板(502)且延伸至冷却板(502)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稳定的内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3)的背面设置有散热结构(6),所述散热结构(6)包括风扇盒(604),所述风扇盒(604)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扇(603),所述风扇盒(604)的顶部贯穿有防尘网(6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稳定的内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网(60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衔接块(606),所述衔接块(6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05),所述固定块(605)的一侧贯穿有旋钮(607),所述防尘网(6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6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稳定的内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3)一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旋转柱(9),所述旋转柱(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片(7),所述活动片(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块(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稳定的内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3)正面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台(1),所述机体(3)正面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机门(2),所述机体(3)底部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滚轮(4)。
CN202122176685.3U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高效稳定的内循环冷却装置 Active CN2160175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76685.3U CN216017554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高效稳定的内循环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76685.3U CN216017554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高效稳定的内循环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17554U true CN216017554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92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76685.3U Active CN216017554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高效稳定的内循环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175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55560U (zh) 一种风冷冰柜杀菌除异味装置
CN216017554U (zh) 一种高效稳定的内循环冷却装置
CN205606759U (zh) 一种蒸发式空调机组风冷装置
CN205921887U (zh) 一种逆变器的冷却系统
CN108418350A (zh) 一种用于混合步进电机的高效散热装置
CN209546207U (zh) 一种散热电器柜
CN207834528U (zh) 电动车用电池散热装置
CN213028968U (zh) 一种电气柜散热系统
CN214478593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散热效果好的高低压配电柜
CN209747972U (zh) 一种配电箱安装结构
CN104697083A (zh) 一种基于热管原理的空气调节装置
CN210292522U (zh) 一种黏胶剂加工用低温冷却装置
CN206339922U (zh) 一种打水马达及散热器
CN221010590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制热控制器
CN212324554U (zh) 一种散热快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CN218451003U (zh) 一种逆变柜的封闭式散热装置
CN219322280U (zh) 一种逆变器防护结构及逆变器
CN216699267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低压进线柜
CN215216938U (zh) 一种具有表面散热机构的电热鼓风干燥箱
CN110095010A (zh) 一种带温度控制的冷水塔风机控制装置
CN217715251U (zh) 一种节水型水冷柜机
CN216278044U (zh) 一种蒸汽轮机散热保护用冷却装置
CN207831524U (zh) 一种环保型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CN221081869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率调节功能的数据机柜
CN217209619U (zh) 多功能冷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