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22280U - 一种逆变器防护结构及逆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逆变器防护结构及逆变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322280U CN219322280U CN202223520351.4U CN202223520351U CN219322280U CN 219322280 U CN219322280 U CN 219322280U CN 202223520351 U CN202223520351 U CN 202223520351U CN 219322280 U CN219322280 U CN 2193222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verter
- protection structure
- screw
- casing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逆变器防护结构及逆变器,属于逆变器安装技术领域。该逆变器防护结构,包括基座和导热组件。所述基座包括壳体、安装板和伸缩杆,所述导热组件包括盖板和吸气盒,操作人员对外部逆变器规格进行选取,随后将逆变器安装在相邻夹板上,外部空气穿过进气槽进入壳体内部,夹板底部设置的散热槽可以让外部空气有效抵达逆变器底部,使得逆变器区域产生的热量空气可以被外部空气有效带走,吸气盒的设置可以对排出的热量空气进行吸取,便于对热量空气进行迅速引导排出,避免热量空气大量堆积在逆变器顶部,便于保持逆变器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逆变器安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逆变器防护结构及逆变器。
背景技术
光伏逆变器可以将光伏太阳能板产生的可变直流电压转换为市电频率交流电的逆变器,它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其中逆变器广泛适用于空调、家庭影院、电动砂轮、电动工具、缝纫机、DVD、VCD、电脑、电视、洗衣机、抽油烟机、冰箱,录像机、按摩器、风扇、照明等;汽车的普及率较高外出工作或外出旅游即可用逆变器连接蓄电池带动电器及各种工具工作,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一个外壳或是密封盒对逆变器进行保护安装,公开号CN216087321U中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用光伏逆变器的防护结构,该方案中通过外力转动转把时转轴转动带动齿轮进行转动,通过控制转动的方向可以带动齿条向靠近和远离逆变器主体的方向移动,使夹持板向逆变器主体移动,对逆变器进行夹紧固定,使逆变器在外壳中保持稳定,通过外壳对逆变器起到保护的作用,逆变器在使用时会产生热量,该方案中逆变器底部设置有散热扇,但逆变器安装区域未设置有散热导流结构,使得外部送入的降温空气难以有效抵达逆变器底部,同时该方案中逆变器安装区域的顶部缺少热量空气的引导结构,导致被散热扇输送的热量空气难以迅速排出,使得热量空气大量堆积在逆变器顶部,影响逆变器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逆变器防护结构及逆变器,旨在改善上述出现的问题。
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逆变器防护结构,包括基座和导热组件。
所述基座包括壳体、安装板和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设置于所述壳体一侧,所述壳体底部为开口设置,所述壳体底部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表面设置有进气槽,所述进气槽底部设置有进气扇,所述安装板滑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安装板顶部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底部设置有散热槽,所述导热组件包括盖板和吸气盒,所述盖板一侧与所述伸缩杆输出端固定,所述吸气盒安装于所述盖板底部,所述吸气盒插入所述壳体内部。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壳体顶部也为开口设置,所述壳体底部安装有支架,所述进气扇安装于所述支架表面,所述支架底部安装有底座。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壳体顶部也为开口设置,所述壳体底部安装有支架,所述进气扇安装于所述支架表面,所述支架底部安装有底座,通过设置的底座,方便对壳体底部进行支撑,同时设置的进气扇,可以将外部新鲜空气注入壳体内部。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壳体内壁两侧分别安装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置为若干组,相邻所述定位板之间安装有第一螺杆。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壳体内壁两侧分别安装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置为若干组,相邻所述定位板之间安装有第一螺杆,通过设置的定位板,可以对第一螺杆进行依次安装,同时便于对第一电机进行安装。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安装板螺纹套接于所述第一螺杆表面,所述定位板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螺杆一端固定。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安装板螺纹套接于所述第一螺杆表面,所述定位板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螺杆一端固定,通过设置的第一电机可以带动第一螺杆进行转动,同时便于带动安装板在相邻定位板之间往复移动。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安装板顶部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两侧安装有限位杆,所述第二螺杆表面螺纹套接有传动块,所述传动块滑动套接于所述限位杆表面。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安装板顶部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两侧安装有限位杆,所述第二螺杆表面螺纹套接有传动块,所述传动块滑动套接于所述限位杆表面,通过设置的第一凹槽,方便对第二螺杆和限位杆进行收纳安装。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凹槽内部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螺杆一端固定。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第二凹槽内部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螺杆一端固定,通过设置的第二电机,方便对带动第二螺杆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传动块进行往复移动。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安装板表面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间隔设置为若干个,所述支撑板顶部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顶部设置有支撑槽。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安装板表面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间隔设置为若干个,所述支撑板顶部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顶部设置有支撑槽,通过设置的散热孔,可以让进气扇抽入的空气顺利通过散热孔抵达逆变器主体区域。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盖板顶部设置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与所述吸气盒通过导管连通。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盖板顶部设置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与所述吸气盒通过导管连通,通过设置的抽风机,方便配合吸气盒对壳体内部进行热量空气引导吸取。
第二方面,本申请另提供逆变器,包括上述的一种逆变器防护结构及逆变器以及逆变器主体,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在相邻夹板之间。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在相邻夹板之间,通过夹板底部设置的散热槽,可以让外部空气顺利抵达逆变器底部,从而让逆变器区域产生的热量空气被顺利排出。
该一种逆变器防护结构及逆变器的有益效果:所述伸缩杆设置于所述壳体一侧,所述壳体底部为开口设置,所述壳体底部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表面设置有进气槽,所述进气槽底部设置有进气扇,所述安装板滑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安装板顶部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底部设置有散热槽,所述导热组件包括盖板和吸气盒,所述盖板一侧与所述伸缩杆输出端固定,所述吸气盒安装于所述盖板底部,所述吸气盒插入所述壳体内部,使用时,操作人员对外部逆变器规格进行选取,随后将逆变器安装在相邻夹板上,外部空气穿过进气槽进入壳体内部,夹板底部设置的散热槽可以让外部空气有效抵达逆变器底部,使得逆变器区域产生的热量空气可以被外部空气有效带走,吸气盒的设置可以对排出的热量空气进行吸取,便于对热量空气进行迅速引导排出,避免热量空气大量堆积在逆变器顶部,便于保持逆变器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逆变器防护结构及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安装板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撑块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进气扇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传动块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夹板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基座;110-壳体;111-支撑板;1111-进气槽;112-支架;1121-进气扇;113-定位板;1131-第一螺杆;1132-第一电机;120-支撑块;121-支撑槽;130-安装板;131-第一凹槽;1311-第二螺杆;1312-限位杆;1313-传动块;132-第二凹槽;1321-第二电机;133-夹板;1331-散热槽;134-散热孔;140-伸缩杆;150-底座;200-导热组件;210-盖板;220-吸气盒;230-抽风机;300-逆变器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为使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申请提供一种逆变器防护结构,包括基座100和导热组件200,公开号CN216087321U中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用光伏逆变器的防护结构,该方案中通过外力转动转把时转轴转动带动齿轮进行转动,通过控制转动的方向可以带动齿条向靠近和远离逆变器的方向移动,使夹持板向逆变器移动,对逆变器进行夹紧固定,使逆变器在外壳中保持稳定,通过外壳对逆变器起到保护的作用,逆变器在使用时会产生热量,该方案中逆变器底部设置有散热扇,但逆变器安装区域未设置有散热导流结构,使得外部送入的降温空气难以有效抵达逆变器底部,同时该方案中逆变器安装区域的顶部缺少热量空气的引导结构,导致被散热扇输送的热量空气难以迅速排出,使得热量空气大量堆积在逆变器顶部,影响逆变器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6,基座100包括壳体110、安装板130和伸缩杆140,伸缩杆140设置于壳体110一侧,壳体110底部为开口设置,壳体110底部安装有支撑板111,支撑板111表面设置有进气槽1111,进气槽1111底部设置有进气扇1121,安装板130滑动安装于壳体110内部,安装板130顶部设置有夹板133,夹板133底部设置有散热槽1331,其中伸缩杆140可设置为电动推杆。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壳体110顶部也为开口设置,壳体110底部安装有支架112,进气扇1121安装于支架112表面,支架112底部安装有底座150,通过设置的底座150,方便对壳体110底部进行支撑,同时设置的进气扇1121,可以将外部新鲜空气注入壳体110内部。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壳体110内壁两侧分别安装有定位板113,定位板113设置为若干组,相邻定位板113之间安装有第一螺杆1131,通过设置的定位板113,可以对第一螺杆1131进行依次安装,同时便于对第一电机1132进行安装。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安装板130螺纹套接于第一螺杆1131表面,定位板113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1132,第一电机1132输出端与第一螺杆1131一端固定,通过设置的第一电机1132可以带动第一螺杆1131进行转动,同时便于带动安装板130在相邻定位板113之间往复移动。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安装板130顶部设置有第一凹槽131和第二凹槽132,第一凹槽131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二螺杆1311,第二螺杆1311两侧安装有限位杆1312,第二螺杆1311表面螺纹套接有传动块1313,传动块1313滑动套接于限位杆1312表面,通过设置的第一凹槽131,方便对第二螺杆1311和限位杆1312进行收纳安装。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第二凹槽132内部安装有第二电机1321,第二电机1321输出端与第二螺杆1311一端固定,通过设置的第二电机1321,方便对带动第二螺杆1311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传动块1313进行往复移动,其中第二螺杆1311设置为双向螺杆。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安装板130表面设置有散热孔134,散热孔134间隔设置为若干个,支撑板111顶部设置有支撑块120,支撑块120顶部设置有支撑槽121,通过设置的散热孔134,可以让进气扇1121抽入的空气顺利通过散热孔134抵达逆变器主体300区域。
请参阅图1-6,导热组件200包括盖板210和吸气盒220,盖板210一侧与伸缩杆140输出端固定,吸气盒220安装于盖板210底部,吸气盒220插入壳体110内部。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盖板210顶部设置有抽风机230,抽风机230与吸气盒220通过导管连通,通过设置的抽风机230,方便配合吸气盒220对壳体110内部进行热量空气引导吸取。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另提供逆变器,包括上述的一种逆变器防护结构及逆变器以及逆变器主体300,逆变器主体300安装在相邻夹板133之间,通过夹板133底部设置的散热槽1331,可以让外部空气顺利抵达逆变器主体300底部,从而让逆变器主体300区域产生的热量空气被顺利排出。
该一种逆变器防护结构及逆变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时,操作人员对外部逆变器主体300规格进行选取,随后将逆变器主体300安装在相邻夹板133上,外部空气在进气扇1121的作用下穿过进气槽1111进入壳体110内部,夹板133底部设置的散热槽1331可以让外部空气有效抵达逆变器主体300底部,使得逆变器主体300区域产生的热量空气可以被外部空气有效带走,吸气盒220和抽风机230的设置可以对排出的热量空气进行吸取,便于对热量空气进行迅速引导排出,避免热量空气大量堆积在逆变器顶部,便于保持逆变器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10、进气扇1121、第一螺杆1131、第一电机1132、第二螺杆1311、第二电机1321、伸缩杆140、抽风机2305和逆变器主体300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进气扇1121、第一电机1132、第二电机1321、伸缩杆140、抽风机230和逆变器主体300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0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
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5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逆变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00),所述基座(100)包括壳体(110)、安装板(130)和伸缩杆(140),所述伸缩杆(140)设置于所述壳体(110)一侧,所述壳体(110)底部为开口设置,所述壳体(110)底部安装有支撑板(111),所述支撑板(111)表面设置有进气槽(1111),所述进气槽(1111)底部设置有进气扇(1121),所述安装板(130)滑动安装于所述壳体(110)内部,所述安装板(130)顶部设置有夹板(133),所述夹板(133)底部设置有散热槽(1331);
导热组件(200),所述导热组件(200)包括盖板(210)和吸气盒(220),所述盖板(210)一侧与所述伸缩杆(140)输出端固定,所述吸气盒(220)安装于所述盖板(210)底部,所述吸气盒(220)插入所述壳体(110)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变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顶部也为开口设置,所述壳体(110)底部安装有支架(112),所述进气扇(1121)安装于所述支架(112)表面,所述支架(112)底部安装有底座(1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逆变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内壁两侧分别安装有定位板(113),所述定位板(113)设置为若干组,相邻所述定位板(113)之间安装有第一螺杆(11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逆变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30)螺纹套接于所述第一螺杆(1131)表面,所述定位板(113)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1132),所述第一电机(1132)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螺杆(1131)一端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逆变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30)顶部设置有第一凹槽(131)和第二凹槽(132),所述第一凹槽(131)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二螺杆(1311),所述第二螺杆(1311)两侧安装有限位杆(1312),所述第二螺杆(1311)表面螺纹套接有传动块(1313),所述传动块(1313)滑动套接于所述限位杆(1312)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逆变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132)内部安装有第二电机(1321),所述第二电机(1321)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螺杆(1311)一端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逆变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30)表面设置有散热孔(134),所述散热孔(134)间隔设置为若干个,所述支撑板(111)顶部设置有支撑块(120),所述支撑块(120)顶部设置有支撑槽(1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逆变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10)顶部设置有抽风机(230),所述抽风机(230)与所述吸气盒(220)通过导管连通。
9.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逆变器防护结构;以及逆变器主体(300),所述逆变器主体(300)安装在相邻夹板(133)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20351.4U CN219322280U (zh) | 2022-12-29 | 2022-12-29 | 一种逆变器防护结构及逆变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20351.4U CN219322280U (zh) | 2022-12-29 | 2022-12-29 | 一种逆变器防护结构及逆变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322280U true CN219322280U (zh) | 2023-07-07 |
Family
ID=87034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520351.4U Active CN219322280U (zh) | 2022-12-29 | 2022-12-29 | 一种逆变器防护结构及逆变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322280U (zh) |
-
2022
- 2022-12-29 CN CN202223520351.4U patent/CN21932228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143074U (zh) | 一种细纱机变频器散热装置 | |
CN210490719U (zh) | 一种高效散热变频控制柜 | |
CN109256709B (zh) | 一种散热的高压电气柜 | |
CN212389500U (zh) | 一种具有润滑结构的便于散热型空压机 | |
CN112886758A (zh) | 一种水冷式永磁同步无刷直流电机 | |
CN219322280U (zh) | 一种逆变器防护结构及逆变器 | |
CN220822773U (zh) | 一种电机用散热箱 | |
CN220793899U (zh) | 一种艾逊石墨化炉 | |
CN213485494U (zh) | 一种双电源智能控制器 | |
CN211150271U (zh) | 一种用于干式电力变压器的高效散热装置 | |
CN212116029U (zh) | 一种持久性电器控制散热系统机构 | |
CN211457800U (zh) | 一种新型桩机冷却系统用散热装置 | |
CN209053684U (zh) | 一种发电机组热量排风装置 | |
CN212413673U (zh) | 一种高性能应用型变频器散热系统 | |
CN221228127U (zh) |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低压变频控制柜 | |
CN216253636U (zh) | 一种耐高温效果好的电源适配器 | |
CN221220699U (zh) | 一种风力发电机状态监测装置 | |
CN222213327U (zh) | 一种服务器散热结构 | |
CN116546774A (zh) | 一种逆变器的水冷散热构件 | |
CN220604455U (zh) | 一种具有循环散热结构的配电变压器 | |
CN221009624U (zh) | 储能电力柜散热结构 | |
CN215292963U (zh) | 一种暖通风机 | |
CN221381533U (zh) | 一种逆变器的水冷散热构件 | |
CN216529990U (zh) | 一种模组式静止无功发生器 | |
CN217236496U (zh) | 一种aod炉烟气余热发电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