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96537U - 便于下料的益生菌每日坚果拌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于下料的益生菌每日坚果拌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96537U
CN215996537U CN202121658643.7U CN202121658643U CN215996537U CN 215996537 U CN215996537 U CN 215996537U CN 202121658643 U CN202121658643 U CN 202121658643U CN 215996537 U CN215996537 U CN 2159965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top surface
plate
blanking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5864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小苗
杜环
王凌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Shanliren Leisure Foo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Shanliren Food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Shanliren Food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Shanliren Food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5864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965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965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965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es For Bulk Treatment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And Apparatuses For Preparing Feeds (AREA)

Abstract

便于下料的益生菌每日坚果拌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一端设置有倾斜式卸料的拌料机构,所述拌料机构的卸料侧对应设置有下料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拌料机构的卸料侧对应设置的下料机构,可以利用下料机构的进料斗接收从拌料机构内下落的物料,再由支撑圆筒内旋转的分流板将物料抛撒入各个下料导管内,并滑落至与下料导管绑扎连接的食品级蓝色遮光塑料袋内;整个下料操作过程方便、快捷,工作效率较高,可以实现标准化工业生产。

Description

便于下料的益生菌每日坚果拌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下料的益生菌每日坚果拌料装置。
背景技术
每日坚果是一款由坚果仁、风味果干为主要原材料的混合型休闲食品;益生菌是指一类在摄入适当数量后会对宿主机体产生益处的活体微生物,具有调整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异麦芽酮糖醇具有低热量、护齿和刺激肠道双歧杆菌增值的作用;将益生菌与每日坚果相结合,既能补充坚果仁和水果干营养,也可以补充益生菌提高身体免疫力,保护身体健康。
益生菌每日坚果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多次使用到采用倾斜式卸料方式的拌料装置,这种拌料装置在拌料时具有方便添加调料的优点,其拌料也比较均匀;现有技术中,使用这种拌料装置在卸料时,需要将一个开口较大的不锈钢接料桶与之对接接料,然后,再将不锈钢接料桶内的拌好的物料分装倒入多个食品级蓝色遮光塑料袋内储存备用;采用这种下料方式,操作过程较为繁琐,工作效率较低,无法实现标准化工业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便于下料的益生菌每日坚果拌料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便于下料的益生菌每日坚果拌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一端设置有倾斜式卸料的拌料机构,所述拌料机构的卸料侧对应设置有下料机构;
所述下料机构包括进料斗和支撑圆筒,所述进料斗与所述拌料机构的卸料侧相对应,所述进料斗竖直设置于所述支撑圆筒的顶面,且所述进料斗的出料口与所述支撑圆筒相连通,所述支撑圆筒的上部外周壁上均匀连通设置有至少四个以上的下料导管,所述支撑圆筒的内壁轴向连接有与之相适配的支撑圆板,所述支撑圆板的顶面与所述下料导管的管口底沿相齐平,所述支撑圆板的正上方设置有锥形结构的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的外锥面上周向均匀设置有至少四个以上的直凸棱,所述分流板的底缘与所述支撑圆筒的内壁间隙设置,所述分流板通过设置于所述支撑圆板下方的旋转组件周向驱动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竖直穿设于所述支撑圆板中部的转杆,所述转杆的上部通过第一轴承与所述支撑圆板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顶端与所述分流板的内锥面固定连接,所述转杆的底端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支撑圆筒的底面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圆筒的底面竖直设置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动力端轴向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轴向设置于所述转杆中部的从动齿轮齿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板的正下方设置有挡料斜套,所述挡料斜套轴向穿设于所述转杆外侧,并与所述支撑圆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料斜套的倾斜面朝上设置,且所述挡料斜套的底沿直径与所述支撑圆板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斗的底部出料口处径向设置有蝶阀。
进一步地,所述拌料机构包括安装台,所述安装台竖直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面上,所述安装台的顶面上竖直设置有U形结构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铰接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安装台背离所述下料机构的一侧面竖直靠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尾端铰接设置,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竖直端可转动地连接有径向面呈正八角形结构的拌料桶,所述拌料桶的卸料口与所述进料斗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台的顶面靠近所述气缸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支撑组件;
所述缓冲支撑组件包括竖直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台顶面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顶端垂直连接有托板,所述导向杆的底端垂直连接有挡板;所述导向杆的上部轴向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与所述托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底端与所述安装台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置于所述安装台内;
所述气缸分为收缩状态和伸长状态,在收缩状态时,所述拌料桶倾斜向上设置,所述驱动电机的尾部与所述托板弹性接触;在伸长状态时,所述拌料桶倾斜向下设置,所述驱动电机的尾部与所述托板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拌料机构的卸料侧对应设置的下料机构,可以利用下料机构的进料斗接收从拌料机构内下落的物料,再由支撑圆筒内旋转的分流板将物料抛撒入各个下料导管内,并滑落至与下料导管绑扎连接的食品级蓝色遮光塑料袋内;整个下料操作过程方便、快捷,工作效率较高,可以实现标准化工业生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在拌料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A部位的结构放大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旋转组件与分流板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分流板与挡料斜套的位置关系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在卸料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底座;2、拌料机构;21、安装台;22、支撑架;23、驱动电机;24、气缸;25、拌料桶;26、缓冲支撑组件;261、导向杆;262、弹簧;263、托板;264、挡板;3、下料机构;31、进料斗;32、支撑圆筒;33、下料导管;34、支撑圆板;35、分流板;351、直凸棱;36、旋转组件;361、转杆;362、第一轴承;363、第二轴承;364、从动齿轮;365、减速电机;366、主动齿轮;37、蝶阀;38、挡料斜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3所示,便于下料的益生菌每日坚果拌料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面一端设置有倾斜式卸料的拌料机构2,所述拌料机构2的卸料侧对应设置有下料机构3;
所述下料机构3包括进料斗31和支撑圆筒32,所述进料斗31与所述拌料机构2的卸料侧相对应,所述进料斗31竖直设置于所述支撑圆筒32的顶面,且所述进料斗31的出料口与所述支撑圆筒32相连通,所述支撑圆筒32的上部外周壁上均匀连通设置有至少四个以上的下料导管33,所述支撑圆筒32的内壁轴向连接有与之相适配的支撑圆板34,所述支撑圆板34的顶面与所述下料导管33的管口底沿相齐平,所述支撑圆板34的正上方设置有锥形结构的分流板35,所述分流板35的外锥面上周向均匀设置有至少四个以上的直凸棱351,所述分流板35的底缘与所述支撑圆筒32的内壁间隙设置,所述分流板35通过设置于所述支撑圆板34下方的旋转组件36周向驱动旋转。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拌料机构2的卸料侧对应设置的下料机构3,可以利用下料机构3的进料斗31接收从拌料机构2内下落的物料,再由支撑圆筒32内旋转的分流板35将物料抛撒入各个下料导管33内,并滑落至与下料导管33绑扎连接的食品级蓝色遮光塑料袋内;整个下料操作过程方便、快捷,工作效率较高,可以实现标准化工业生产。
如图4所示,所述旋转组件36包括竖直穿设于所述支撑圆板34中部的转杆361,所述转杆361的上部通过第一轴承362与所述支撑圆板34转动连接,所述转杆361的顶端与所述分流板35的内锥面固定连接,所述转杆361的底端通过第二轴承363与所述支撑圆筒32的底面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圆筒32的底面竖直设置有减速电机365,所述减速电机365的动力端轴向连接有主动齿轮366,所述主动齿轮366与轴向设置于所述转杆361中部的从动齿轮364齿合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齿轮传动的旋转组件36可以保持分流板35平稳地转动。
如图3和5所示,所述分流板35的正下方设置有挡料斜套38,所述挡料斜套38轴向穿设于所述转杆361外侧,并与所述支撑圆板34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料斜套38的倾斜面朝上设置,且所述挡料斜套38的底沿直径与所述支撑圆板34的直径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挡料斜套38,不仅可以防止部分物料落入到分流板35下方,而且也能方便物料落入下料导管33内。
如图3所示,所述进料斗31的底部出料口处径向设置有蝶阀37。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蝶阀37可以合理地调节控制进料斗31底部出料口的开口大小。
如图1和6所示,所述拌料机构2包括安装台21,所述安装台21竖直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顶面上,所述安装台21的顶面上竖直设置有U形结构的支撑架22,所述支撑架22上铰接设置有驱动电机23,所述安装台21背离所述下料机构3的一侧面竖直靠接有气缸24,所述气缸24的伸缩端与所述驱动电机23的尾端铰接设置,所述驱动电机23的动力竖直端可转动地连接有径向面呈正八角形结构的拌料桶25,所述拌料桶25的卸料口与所述进料斗31相对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径向面呈正八角形结构的拌料桶25拌料更加均匀。
如图1、2和6所示,所述安装台21的顶面靠近所述气缸24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支撑组件26;
所述缓冲支撑组件26包括竖直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台21顶面的导向杆261,所述导向杆261的顶端垂直连接有托板263,所述导向杆261的底端垂直连接有挡板264;所述导向杆261的上部轴向套设有弹簧262,所述弹簧262的顶端与所述托板263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262的底端与所述安装台21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板264置于所述安装台21内;
所述气缸24分为收缩状态和伸长状态,在收缩状态时,所述拌料桶25倾斜向上设置,所述驱动电机23的尾部与所述托板263弹性接触;在伸长状态时,所述拌料桶25倾斜向下设置,所述驱动电机23的尾部与所述托板263分离。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缓冲支撑组件26,可以在拌料桶25倾斜向上设置,对物料进行拌和工作时,托板263对驱动电机23的尾部进行弹性接触支撑,可以分摊气缸24的伸缩端对驱动电机23的支撑力,有效延长气缸24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首先,将各个下料导管33绑扎连接食品级蓝色遮光塑料袋,然后,启动气缸24伸长推动拌料桶25倾斜向下设置,从而将物料倒入进料斗31内,再由支撑圆筒32内旋转的分流板35将物料抛撒入各个下料导管33内,并滑落至与下料导管33绑扎连接的食品级蓝色遮光塑料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便于下料的益生菌每日坚果拌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面一端设置有倾斜式卸料的拌料机构(2),所述拌料机构(2)的卸料侧对应设置有下料机构(3);
所述下料机构(3)包括进料斗(31)和支撑圆筒(32),所述进料斗(31)与所述拌料机构(2)的卸料侧相对应,所述进料斗(31)竖直设置于所述支撑圆筒(32)的顶面,且所述进料斗(31)的出料口与所述支撑圆筒(32)相连通,所述支撑圆筒(32)的上部外周壁上均匀连通设置有至少四个以上的下料导管(33),所述支撑圆筒(32)的内壁轴向连接有与之相适配的支撑圆板(34),所述支撑圆板(34)的顶面与所述下料导管(33)的管口底沿相齐平,所述支撑圆板(34)的正上方设置有锥形结构的分流板(35),所述分流板(35)的外锥面上周向均匀设置有至少四个以上的直凸棱(351),所述分流板(35)的底缘与所述支撑圆筒(32)的内壁间隙设置,所述分流板(35)通过设置于所述支撑圆板(34)下方的旋转组件(36)周向驱动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下料的益生菌每日坚果拌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36)包括竖直穿设于所述支撑圆板(34)中部的转杆(361),所述转杆(361)的上部通过第一轴承(362)与所述支撑圆板(34)转动连接,所述转杆(361)的顶端与所述分流板(35)的内锥面固定连接,所述转杆(361)的底端通过第二轴承(363)与所述支撑圆筒(32)的底面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圆筒(32)的底面竖直设置有减速电机(365),所述减速电机(365)的动力端轴向连接有主动齿轮(366),所述主动齿轮(366)与轴向设置于所述转杆(361)中部的从动齿轮(364)齿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下料的益生菌每日坚果拌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35)的正下方设置有挡料斜套(38),所述挡料斜套(38)轴向穿设于所述转杆(361)外侧,并与所述支撑圆板(34)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料斜套(38)的倾斜面朝上设置,且所述挡料斜套(38)的底沿直径与所述支撑圆板(34)的直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下料的益生菌每日坚果拌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31)的底部出料口处径向设置有蝶阀(3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下料的益生菌每日坚果拌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拌料机构(2)包括安装台(21),所述安装台(21)竖直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顶面上,所述安装台(21)的顶面上竖直设置有U形结构的支撑架(22),所述支撑架(22)上铰接设置有驱动电机(23),所述安装台(21)背离所述下料机构(3)的一侧面竖直靠接有气缸(24),所述气缸(24)的伸缩端与所述驱动电机(23)的尾端铰接设置,所述驱动电机(23)的动力竖直端可转动地连接有径向面呈正八角形结构的拌料桶(25),所述拌料桶(25)的卸料口与所述进料斗(31)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下料的益生菌每日坚果拌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21)的顶面靠近所述气缸(24)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支撑组件(26);
所述缓冲支撑组件(26)包括竖直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台(21)顶面的导向杆(261),所述导向杆(261)的顶端垂直连接有托板(263),所述导向杆(261)的底端垂直连接有挡板(264);所述导向杆(261)的上部轴向套设有弹簧(262),所述弹簧(262)的顶端与所述托板(263)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262)的底端与所述安装台(21)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板(264)置于所述安装台(21)内;
所述气缸(24)分为收缩状态和伸长状态,在收缩状态时,所述拌料桶(25)倾斜向上设置,所述驱动电机(23)的尾部与所述托板(263)弹性接触;在伸长状态时,所述拌料桶(25)倾斜向下设置,所述驱动电机(23)的尾部与所述托板(263)分离。
CN202121658643.7U 2021-07-20 2021-07-20 便于下料的益生菌每日坚果拌料装置 Active CN2159965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58643.7U CN215996537U (zh) 2021-07-20 2021-07-20 便于下料的益生菌每日坚果拌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58643.7U CN215996537U (zh) 2021-07-20 2021-07-20 便于下料的益生菌每日坚果拌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96537U true CN215996537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29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58643.7U Active CN215996537U (zh) 2021-07-20 2021-07-20 便于下料的益生菌每日坚果拌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965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87709A (zh) * 2022-09-15 2022-12-20 四川制药制剂有限公司 一种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制备方法及其混合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87709A (zh) * 2022-09-15 2022-12-20 四川制药制剂有限公司 一种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制备方法及其混合装置
CN115487709B (zh) * 2022-09-15 2024-03-26 四川制药制剂有限公司 一种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制备方法及其混合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00782B (zh) 一种水产饲料自动投喂装置
CN215996537U (zh) 便于下料的益生菌每日坚果拌料装置
CN212944111U (zh) 差速离心筛选饲料设备
CN115646253A (zh) 一种牦牛犏牛育肥期全混合饲料的生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2967607U (zh) 螺旋输送给料机
CN211246188U (zh) 一种谷物平衡餐多种原料混合装置
CN210247923U (zh) 一种养牛场用便于投料的配料装置
CN107242179A (zh) 饲料搅拌投喂装置
CN112191152A (zh) 一种养殖用饲料快速混合装置
CN206933025U (zh) 一种水上饲料搅拌投喂装置
CN115070950A (zh) 一种预拌砂浆混合设备
CN211997478U (zh) 物料混合双向螺旋输送设备
CN212189286U (zh) 一种能改善养殖环境的微生物制剂生产装置
CN211274318U (zh) 一种泥浆搅拌罐
CN211492178U (zh) 一种特种砂浆生产搅拌设备
CN210730100U (zh) 一种餐厨垃圾分选装置
CN210275487U (zh) 猪养殖均匀供给式半流体饲料饲喂装置
CN218931099U (zh) 多原料混料螺旋输送机
CN215223867U (zh) 仔猪定量饲喂装置
CN215958043U (zh) 一种用于生产华夫饼的颗粒式果仁投入机
CN220047866U (zh) 一种白菜饲料加工用混合装置
CN206238047U (zh) 设置有搅拌结构的喂料槽
CN220115276U (zh) 耐火材料储料仓系统
CN220026900U (zh) 一种饲料生产用配料仓
CN213643794U (zh) 一种用于建材加工的颗粒搅拌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215

Address after: 242000 No. 99, Waihuan East Road, Heli Park, Ninggu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uancheng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Shanliren Leisure Food Co.,Ltd.

Address before: 242300 No.99, Waihuan East Road, heli Park, Ningguo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uancheng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NHUI SHANLIREN FOOD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