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89498U - 一种接地组件及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地组件及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989498U CN215989498U CN202122320233.8U CN202122320233U CN215989498U CN 215989498 U CN215989498 U CN 215989498U CN 202122320233 U CN202122320233 U CN 202122320233U CN 215989498 U CN215989498 U CN 2159894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unding
- piece
- fork
- central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地组件及电连接器,其属于数据传输技术领域,接地组件包括中心接地片和外接地片,中心接地片包括第一片体及固接于所述第一片体的卡勾,所述卡勾包括相互连接的插接部和夹紧部;所述外接地片包括第二片体及固接于所述第二片体的叉钩,所述叉钩插接于所述插接部,且所述夹紧部与所述第一片体夹紧所述第二片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地组件及电连接器无需采用激光镭射焊接中心接地片和外接地片,便于中心接地片与外接地片的装配连接,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还能够保证装配后的中心接地片与外接地片的相对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地组件及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USB TYPE-C电连接器因传输数据是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已被普遍应用在各种电子产品上。
现有技术中,USB TYPE-C电连接器的外接地片和中心接地片通过激光镭射焊接固定在一起,其中,外接地片和中心接地片均用于端子组中接地端子的接地。具体地,在连接外接地片和中心接地片时,先采用治具定位外接地片和中心接地片,然后采用激光镭射装置将外接地片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中心接地片的两侧。但是,现有技术中连接外接地片和中心接地片的方式无法保证两者组装后的相对位置,且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地组件及电连接器,便于中心接地片与外接地片的装配连接,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还能够保证装配后的中心接地片与外接地片的相对位置。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接地组件,包括:
中心接地片,包括第一片体及固接于所述第一片体的卡勾,所述卡勾包括相互连接的插接部和夹紧部;
外接地片,所述外接地片包括第二片体及固接于所述第二片体的叉钩,所述叉钩插接于所述插接部,且所述夹紧部与所述第一片体夹紧所述第二片体。
可选地,所述卡勾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卡勾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片体的两侧,所述第二片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叉钩,且两个所述叉钩各插接于一个所述插接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片体具有第一端,所述夹紧部与所述第一片体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一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片体具有第一端,所述夹紧部与所述第一片体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背向所述第一端;
所述第二片体的末端具有U型段,所述U型段包括两个延伸部,所述叉钩固接于一个所述延伸部,所述夹紧部与所述第一片体夹紧一个所述延伸部,两个所述延伸部夹紧所述夹紧部。
可选地,所述第二片体包括平直段及两个波浪段,两个所述波浪段与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平直段的两端,且两个所述波浪段位于所述平直段的同侧,所述叉钩固接于所述波浪段未连接所述平直段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叉钩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叉体,两个所述叉体相对的表面上分别具有导向斜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片体的第二端的两侧分别设有翼展部,所述翼展部上设有定位孔。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本体、端子组及如上所述的接地组件,所述接地组件的中心接地片及所述端子组分别固设于所述本体,且所述端子组中的接地端子电性连接于所述中心接地片和/或所述外接地片。
可选地,所述端子组包括上端子组和下端子组,所述上端子组包括上基部及穿设固定于所述上基部的若干个上排端子,所述下端子组包括下基部及穿设固定于所述下基部的若干个下排端子,所述上基部与所述中心接地片及所述叉钩分别接触,所述下基部与所述中心接地片及所述叉钩分别接触。
可选地,还包括分别嵌设于所述本体的上接地片和下接地片,所述上接地片与所述上基部和所述中心接地片分别接触,所述下接地片与所述下基部和所述中心接地片分别接触。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地组件,外接地片设置有叉钩,中心接地片设置有卡勾,且叉钩能够插接在卡勾的插接部上,实现了中心接地片与外接地片固定连接,且中心接地片和外接地片通过自身的结构特征装配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取消了激光镭射焊接的过程,便于中心接地片与外接地片的装配连接,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及产品的良率,且中心接地片上卡勾的位置固定,能够保证装配后的中心接地片与外接地片的相对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接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中心接地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所示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外接地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接地组件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接地组件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接地组件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未显示主体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中心接地片;11、第一片体;111、第一端;112、第二端;12、卡勾;121、插接部;122、夹紧部;1221、倾斜面;123、凹槽;13、翼展部;
2、外接地片;21、第二片体;211、U型段;2111、延伸部;212、平直段;213、波浪段;22、叉钩;221、叉体;2211、导向斜面;
10、本体;
20、端子组;201、上端子组;2011、上基部;2012、上排端子;202、下端子组;2021、下基部;2022、下排端子;
30、上接地片;40、下接地片;50、前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地组件,无需采用激光镭射焊接中心接地片1和外接地片2,便于中心接地片1与外接地片2的装配连接,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还能够保证装配后的中心接地片1与外接地片2的相对位置。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地组件应用于电连接器中,用于电连接器中接地端子的接地。可选地,电连接可以为常见的电连接器,如USB TYPE-C电连接器。
如图1所示,接地组件包括中心接地片1和外接地片2。其中,中心接地片1的面积较大,外接地片2的面积较小,且外接地片2绕设于中心接地片1的边缘设置。
具体地,请结合图1和图2,中心接地片1包括第一片体11及固接于第一片体11的卡勾12。第一片体11用于电连接接地端子,卡勾12用于与外接地片2连接。如图2所示,卡勾12呈弯折状,且卡勾12包括相互连接的插接部121和夹紧部122,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接部121与夹紧部122垂直连接,插接部12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片体11,另一端连接于夹紧部122。
请参见图4,外接地片2包括第二片体21及固接于第二片体21的叉钩22,叉钩22固接于第二片体21的端部或侧壁,优选地,叉钩22固接于第二片体21的末端。叉钩22插接于插接部121,以实现叉钩22与插接部121的固定连接,进而实现了外接地片2与中心接地片1的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叉钩22夹紧插接部121。并且,如图5和图6所示,夹紧部122与第一片体11能夹紧第二片体21,使得夹紧部122及第一片体11能够分别接触第二片体21,还能够提高中心接地片1与外接地片2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地组件,外接地片2设置有叉钩22,中心接地片1设置有卡勾12,且叉钩22能够插接在卡勾12的插接部121上,实现了中心接地片1与外接地片2固定连接,且中心接地片1和外接地片2通过自身的结构特征装配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取消了激光镭射焊接的过程,便于中心接地片1与外接地片2的装配连接,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及产品的良率,且中心接地片1上卡勾12的位置固定,使得中心接地片1和外接地片2连接后的相对位置也固定,也即是,能够保证装配后的中心接地片1与外接地片2的相对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片体11和卡勾12为一体式结构,使得中心接地片1具有较高的强度;第二片体21与叉钩22为一体式结构,使得外接地片2具有较高的强度。
可选地,如图2所示,卡勾12设有两个,两个卡勾12沿第一片体11的宽度方向分别设于第一片体11的两侧。第二片体21呈U型,且第二片体21的两端分别设有叉钩22,且两个叉钩22各插接于一个插接部121,也即是,两个叉钩22与两个插接部121一一对应,每个叉钩22插接于与其对应的插接部121上。通过设置两个卡勾12及两个叉钩22,能够提高外接地片2与中心接地片1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请继续参见图2,第一片体11具有在其长度方向相对的第一端111和第一端112。夹紧部122与第一片体11形成凹槽123,凹槽123的槽口朝向第一端111,在图5中,凹槽123的槽口朝下。安装外接地片2时,先对准中心接地片1及外接地片2,然后控制外接地片2沿第一端111指向第二端112的方向移动,移动一段距离后,叉钩22能够直接插接于插接部121,便于中心接地片1与外接地片2的装配连接。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二片体21包括平直段212及两个波浪段213。两个波浪段213分别垂直连接于平直段212的两端,且两个波浪段213位于平直段212的同侧,平直段21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片体11的长度方向,且平直段212与第一端111的端面贴合。波浪段213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片体11的长度方向。叉钩22固接于波浪段213未连接平直段212的一端,且叉钩2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波浪段213的延伸方向。波浪段213的设置使得外接地片2具有弹性,进而在对准中心接地片1和外接地片2时,外接地片2不容易发生损坏,使得外接地片2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叉钩22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叉体221,两个叉体22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片体11的长度方向。并且,为了便于两个叉体221与插接部121的插接,如图4所示,两个叉体221相对的表面上分别具有导向斜面2211,使得由两个叉体221形成插槽的槽口呈喇叭状,便于与插接部121的对位插接。相应地,如图3所示,夹紧部122的末端也具有用于导向的倾斜面1221,以便于第二片体21的插入。
请继续参见图5,第一片体11的第二端的两侧分别设有翼展部13,翼展部13用于与电连接器的上接地片30及下接地片40接触。可选地,为了便于翼展部13、上接地片30及下接地片40的对位,翼展部13上设有定位孔。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地组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凹槽123的朝向及第二片体21的具体结构有所不同。
具体地,如图7所示,第一片体1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夹紧部122与第一片体11形成凹槽123,凹槽123的槽口背向第一端111,在图7中,凹槽123的槽口朝上。
第二片体21的末端具有倒置的U型段211,U型段211包括两个延伸部2111及连接于两个延伸部2111之间的弧形部,叉钩22固接于一个延伸部2111的末端,且叉钩22的插槽朝向第一端111,夹紧部122与第一片体11夹紧一个延伸部2111,两个延伸部2111夹紧该夹紧部122,使得中心接地片1与外接地片2的连接更加牢固。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一种的相应结构相同且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再次不作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便于组装,如图8至图10所示,电连接器包括本体10、端子组20及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述的接地组件。其中,接地组件的中心接地片1及端子组20分别固设于本体10,且端子组20中的接地端子电性连接于中心接地片1和/或外接地片2,以实现接地。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端子组20包括上端子组201和下端子组202。其中,上端子组201包括上基部2011及穿设固定于上基部2011的若干个上排端子2012。下端子组202包括下基部2021及穿设固定于下基部2021的若干个下排端子2022。上基部2011与中心接地片1及叉钩22分别接触,下基部2021与中心接地片1及叉钩22分别接触,使得上排端子2012中的接地端子能够通过上基部2011接地,下排端子2022中的接地端子能够通过下基部2021接地。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9,电连接器还包括分别嵌设于本体10的上接地片30和下接地片40。具体地,上接地片30与上基部2011和中心接地片1分别接触,下接地片40与下基部2021和中心接地片1分别接触。进一步地,上接地片30及下接地片40分别与翼展部13接触。
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电连接器还可以包括前基部50,前基部50用于电连接器与插口的连接。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接地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心接地片(1),包括第一片体(11)及固接于所述第一片体(11)的卡勾(12),所述卡勾(12)包括相互连接的插接部(121)和夹紧部(122);
外接地片(2),包括第二片体(21)及固接于所述第二片体(21)的叉钩(22),所述叉钩(22)插接于所述插接部(121),且所述夹紧部(122)与所述第一片体(11)夹紧所述第二片体(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12)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卡勾(12)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片体(11)的两侧,所述第二片体(21)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叉钩(22),且两个所述叉钩(22)各插接于一个所述插接部(1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片体(11)具有第一端,所述夹紧部(122)与所述第一片体(11)形成凹槽(123),所述凹槽(123)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片体(11)具有第一端,所述夹紧部(122)与所述第一片体(11)形成凹槽(123),所述凹槽(123)的槽口背向所述第一端;
所述第二片体(21)的末端具有U型段(211),所述U型段(211)包括两个延伸部(2111),所述叉钩(22)固接于一个所述延伸部(2111),所述夹紧部(122)与所述第一片体(11)夹紧一个所述延伸部(2111),两个所述延伸部(2111)夹紧所述夹紧部(122)。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接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片体(21)包括平直段(212)及两个波浪段(213),两个所述波浪段(213)与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平直段(212)的两端,且两个所述波浪段(213)位于所述平直段(212)的同侧,所述叉钩(22)固接于所述波浪段(213)未连接所述平直段(212)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接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叉钩(22)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叉体(221),两个所述叉体(221)相对的表面上分别具有导向斜面(2211)。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接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片体(11)的第二端的两侧分别设有翼展部(13),所述翼展部(13)上设有定位孔。
8.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端子组(20)及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接地组件,所述接地组件的中心接地片(1)及所述端子组(20)分别固设于所述本体(10),且所述端子组(20)中的接地端子电性连接于所述中心接地片(1)和/或所述外接地片(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20)包括上端子组(201)和下端子组(202),所述上端子组(201)包括上基部(2011)及穿设固定于所述上基部(2011)的若干个上排端子(2012),所述下端子组(202)包括下基部(2021)及穿设固定于所述下基部(2021)的若干个下排端子(2022),所述上基部(2011)与所述中心接地片(1)及所述叉钩(22)分别接触,所述下基部(2021)与所述中心接地片(1)及所述叉钩(22)分别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嵌设于所述本体(10)的上接地片(30)和下接地片(40),所述上接地片(30)与所述上基部(2011)和所述中心接地片(1)分别接触,所述下接地片(40)与所述下基部(2021)和所述中心接地片(1)分别接触。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20233.8U CN215989498U (zh) | 2021-09-24 | 2021-09-24 | 一种接地组件及电连接器 |
TW110215196U TWM627697U (zh) | 2021-09-24 | 2021-12-21 | 一種接地組件及電連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20233.8U CN215989498U (zh) | 2021-09-24 | 2021-09-24 | 一种接地组件及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989498U true CN215989498U (zh) | 2022-03-08 |
Family
ID=80570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320233.8U Active CN215989498U (zh) | 2021-09-24 | 2021-09-24 | 一种接地组件及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989498U (zh) |
TW (1) | TWM627697U (zh) |
-
2021
- 2021-09-24 CN CN202122320233.8U patent/CN215989498U/zh active Active
- 2021-12-21 TW TW110215196U patent/TWM627697U/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27697U (zh) | 2022-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151157U (zh) | 电路板以及背板连接器组件 | |
US7789708B2 (en) | Connector with bifurcated contact arms | |
CA2234536C (en) | Improvements in multi-pin electrical connectors | |
CN109950727B (zh) | 一种插座连接器及其组件 | |
US7677919B1 (en) | Battery connector | |
US11848509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JP2004014507A (ja) | 電気コネクタ端子 | |
CN215989498U (zh) | 一种接地组件及电连接器 | |
CN211045824U (zh) | 一种垂直90度插接的电源连接器 | |
US6350131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effectively protecting and precisely positioning terminals therein | |
CN112563779A (zh) | 接触端子、电连接器及控制器组件 | |
CN111129830A (zh) | 电连接器 | |
CN219717326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8005410U (zh) | 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 | |
CN211507977U (zh) | 一种排针排母二合一连接器 | |
CN215681034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16720329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21552309U (zh) | 一种连接器导电端子、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CN218940049U (zh) | 导电端子 | |
CN220873872U (zh) | 一种立式电连接器及信号高频传输电路 | |
CN221305041U (zh) | 一种接触件及连接器 | |
CN216389771U (zh) | 一种无插卡免焊接的鱼眼针及安装该鱼眼针的组件 | |
CN221747105U (zh) | 抗振动的模块连接结构 | |
CN221041560U (zh) | 一种立式弹片导电夹及电子设备 | |
CN217114865U (zh) | 一种端子及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