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85012U - 中冷器打压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中冷器打压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85012U
CN215985012U CN202122081596.0U CN202122081596U CN215985012U CN 215985012 U CN215985012 U CN 215985012U CN 202122081596 U CN202122081596 U CN 202122081596U CN 215985012 U CN215985012 U CN 2159850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hose
intercooler
push rod
suppres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8159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国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Jingshengda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Jingshengda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Jingshengda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Jingshengda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8159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850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850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850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中冷器打压工装,包括工作台与中冷器,所述中冷器的侧部连通有第一通风管与第二通风管,所述第一密封管上密封插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密封管上连通有压力表与阀门,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通过第一管卡固定安装在第一通风管上,所述第二软管的一端通过第一管卡固定安装在第二通风管上;通过软管、第一管卡、第一密封管与压力表的设置,通过温度温度传感器、压力表与阀门进行配合,从而可对中冷器进行检测,进而降低打压设备的制造与使用成本,通过软管、第一管卡、第一密封管与压力表的设置,则可在对中冷器进行检测时,降低打压工装的制造与使用成本的同时,可便于对打压工装进行维护。

Description

中冷器打压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冷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中冷器打压工装。
背景技术
中冷器是一种热交换器,就是能使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流体不直接接触,但是热量或者能量却发生了相互传递的设备。中冷器按照冷却介质的不同,可分为空对空中冷器和水对空中冷器。空对空中冷器是以冷风为介质与高温空气进行热交换的设备,而水对空中冷器则是以冷水为冷却介质与高温空气进行热交换的设备。
在中冷器生产后,需要对中冷器使用过程中的密封性进行检测,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打压工装在对中冷器进行密封性检测的过程中,其安装结构较为复杂,导致其制造与使用成本较高的同时,由于其结构较复杂在对其维护时,不便于对其进行维护,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中冷器打压工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中冷器打压工装,可在对中冷器进行检测时,降低打压工装的制造与使用成本的同时,可便于对打压工装进行维护,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中冷器打压工装,包括工作台与中冷器,所述工作台的顶部焊接有固定架,所述中冷器插接在固定架内部,所述中冷器的侧部连通有第一通风管与第二通风管,所述第一通风管的端部套接有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插接有第一密封管,所述第一密封管上密封插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密封管上连通有压力表与阀门;
所述第二通风管的端部套接有第二软管,所述第二软管的一端插接有第二密封管,所述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上设置有第一管卡与第二管卡,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通过第一管卡固定安装在第一通风管上,所述第一软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卡固定安装在第一密封管上,所述第二软管的一端通过第一管卡固定安装在第二通风管上,所述第二软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卡固定安装在第二密封管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推杆、凹槽与推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固定安装在固定架的一侧,所述凹槽开设在固定架的一侧内壁上,所述凹槽与固定架的内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推板设置在凹槽内,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伸缩杆与推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侧部开设有两组避让槽,所述第一通风管与第二通风管设置在避让槽内。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伸缩杆固定安装有支撑板。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顶部焊接有第一限位架与第二限位架,所述第一限位架设置在第一密封管的下方,所述第二限位架设置在第二密封管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架与第二限位架的侧部均铰接有固定盖,所述固定盖内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放置槽、推杆、复位弹簧与夹持板。
优选的,所述放置槽开设在固定盖的内部,所述放置槽内活动插接有推杆,所述复位弹簧套接在推杆上,所述推杆上焊接有固定环。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放置槽的底部贴合,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环贴合,所述推杆的端部焊接有夹持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软管、第一管卡、第一密封管与压力表的设置,通过第一通风管、第二通风管、第一软管、第二软管、第一密封管、第二密封管、第一管卡与第二管卡进行配合,从而可对中冷器进行密封,进而可便于对中冷器的密封性进行检测,其结构简单,便于对打压设备进行维护,通过温度温度传感器、压力表与阀门进行配合,从而可对中冷器进行检测,进而降低打压设备的制造与使用成本,通过软管、第一管卡、第一密封管与压力表的设置,则可在对中冷器进行检测时,降低打压工装的制造与使用成本的同时,可便于对打压工装进行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区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固定架;3、中冷器;4、第一通风管;5、第二通风管;6、第一软管;7、第一管卡;8、第二管卡;9、第一密封管;10、第二密封管;11、温度传感器;12、压力表;13、阀门;14、第一电动推杆;15、凹槽;16、推板;17、第二电动推杆;18、支撑板;19、第一限位架;20、第二限位架;21、第二软管;22、避让槽;23、固定盖;24、放置槽;25、推杆;26、复位弹簧;27、夹持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不同附图中以相同标号来标示相同或类似组件;另外请了解文中诸如“第一”、“第二”、“第三”、“上”、“下”、“前”、“后”、“内”、“外”、“端”、“部”、“段”、“宽度”、“厚度”、“区”等等及类似用语仅便于看图者参考图中构造以及仅用于帮助描述本实用新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中冷器打压工装,包括工作台1与中冷器3,工作台1的顶部焊接有固定架2,中冷器3插接在固定架2内部,中冷器3的侧部连通有第一通风管4与第二通风管5,第一通风管4的端部套接有第一软管6,第一软管6的一端插接有第一密封管9,第一密封管9上密封插接有温度传感器11,第一密封管9上连通有压力表12与阀门13;
通过阀门13的设置,阀门13通过管道与外接气压源进行配合使用,通过打开阀门13,使外界外接气压源的气压通过管道与阀门13后进入到中冷器3的内部,通过压力表12来观察中冷器3内部的密封性,通过温度传感器11可观察中冷器3内部温度,温度传感器11设置为pt100温度传感器;
第二通风管5的端部套接有第二软管21,第二软管21的一端插接有第二密封管10,第一软管6与第二软管21上设置有第一管卡7与第二管卡8,第一软管6的一端通过第一管卡7固定安装在第一通风管4上,第一软管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卡8固定安装在第一密封管9上,第二软管21的一端通过第一管卡7固定安装在第二通风管5上,第二软管2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卡8固定安装在第二密封管10上;
通过第一密封管9的设置,第一通风管4、第一软管6、第一密封管9、第二通风管5、第二软管21与第二密封管10进行配合,从而可使中冷器3进行密封;
固定架2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推杆14、凹槽15与推板16,第一电动推杆14固定安装在固定架2的一侧,凹槽15开设在固定架2的一侧内壁上,凹槽15与固定架2的内部连通,推板16设置在凹槽15内,第一电动推杆14的伸缩杆与推板16固定连接,固定架2的侧部开设有两组避让槽22,第一通风管4与第二通风管5设置在避让槽22内;
通过第一电动推杆14的设置,第一电动推杆14与推板16进行配合,从而可对中冷器3进行固定;
工作台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17,第二电动推杆17的伸缩杆固定安装有支撑板18,支撑板18的顶部焊接有第一限位架19与第二限位架20,第一限位架19设置在第一密封管9的下方,第二限位架20设置在第二密封管10的下方,第一限位架19与第二限位架20的侧部均铰接有固定盖23,固定盖23内设置有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放置槽24、推杆25、复位弹簧26与夹持板27,放置槽24开设在固定盖23的内部,放置槽24内活动插接有推杆25,复位弹簧26套接在推杆25上,推杆25上焊接有固定环,复位弹簧26的一端与放置槽24的底部贴合,复位弹簧26的另一端与固定环贴合,推杆25的端部焊接有夹持板27;
通过第二电动推杆17的设置,第二电动推杆17、支撑板18进行配合,从而可对第一限位架19与第二限位架20进行推动,从而使第一限位架19对第一通风管4、第一软管6与第一密封管9进行支撑,第二限位架20对第二通风管5、第二软管21与第二密封管10进行支撑,第一限位架19与第二限位架20通过固定盖23与固定螺纹进行配合,从而对第一通风管4、第一软管6、第一密封管9与第二通风管5、第二软管21、第二密封管10进行固定,通过推杆25、复位弹簧26与夹持板27进行配合,从而可对第一通风管4、第一软管6、第一密封管9与第二通风管5、第二软管21、第二密封管10压紧固定;
在具体的使用的过程中,首先将中冷器3放置在固定架2内,通过第一电动推杆14与推板16进行配合,从而可对中冷器3进行固定,在将中冷器3固定后,将第一软管6的一端套接在第一密封管9、第二软管21的一端套接在第二密封管10上,通过第二管卡8其进行固定,在通过第二管卡8其固定后,将第一软管6的另一端套接在第一通风管4、第二软管21的另一端套接在第二通风管5上,通过第一管卡7对其进行固定;
在将第一软管6与第二软管21固定后,第二电动推杆17进行工作,第二电动推杆17的伸缩杆对支撑板18进行推动,从而使第一通风管4、第一软管6与第一密封管9贴合在第一限位架19内,第二通风管5、第二软管21与第二密封管10贴合在第二限位架20内,通过第一限位架19可对第一通风管4、第一软管6与第一密封管9进行支撑,第二限位架20可对第二通风管5、第二软管21与第二密封管10进行支撑,第一限位架19与第二限位架20通过固定盖23与固定螺纹进行配合,从而对第一通风管4、第一软管6、第一密封管9与第二通风管5、第二软管21、第二密封管10进行固定时,通过推杆25、复位弹簧26与夹持板27进行配合,从而可对第一通风管4、第一软管6、第一密封管9与第二通风管5、第二软管21、第二密封管10压紧固定;
在对第一通风管4、第一软管6、第一密封管9与第二通风管5、第二软管21、第二密封管10压紧固定后,通过打开阀门13,使外界外接气压源的气压通过管道与阀门13后进入到中冷器3的内部,通过压力表12来观察中冷器3内部的密封性,通过温度传感器11可观察中冷器3内部温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中冷器打压工装,包括工作台(1)与中冷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焊接有固定架(2),所述中冷器(3)插接在固定架(2)内部,所述中冷器(3)的侧部连通有第一通风管(4)与第二通风管(5),所述第一通风管(4)的端部套接有第一软管(6),所述第一软管(6)的一端插接有第一密封管(9),所述第一密封管(9)上密封插接有温度传感器(11),所述第一密封管(9)上连通有压力表(12)与阀门(13);
所述第二通风管(5)的端部套接有第二软管(21),所述第二软管(21)的一端插接有第二密封管(10),所述第一软管(6)与第二软管(21)上设置有第一管卡(7)与第二管卡(8),所述第一软管(6)的一端通过第一管卡(7)固定安装在第一通风管(4)上,所述第一软管(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卡(8)固定安装在第一密封管(9)上,所述第二软管(21)的一端通过第一管卡(7)固定安装在第二通风管(5)上,所述第二软管(2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卡(8)固定安装在第二密封管(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打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推杆(14)、凹槽(15)与推板(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冷器打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4)固定安装在固定架(2)的一侧,所述凹槽(15)开设在固定架(2)的一侧内壁上,所述凹槽(15)与固定架(2)的内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冷器打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16)设置在凹槽(15)内,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4)的伸缩杆与推板(16)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打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的侧部开设有两组避让槽(22),所述第一通风管(4)与第二通风管(5)设置在避让槽(22)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打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17),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7)的伸缩杆固定安装有支撑板(1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冷器打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8)的顶部焊接有第一限位架(19)与第二限位架(20),所述第一限位架(19)设置在第一密封管(9)的下方,所述第二限位架(20)设置在第二密封管(10)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冷器打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架(19)与第二限位架(20)的侧部均铰接有固定盖(23),所述固定盖(23)内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放置槽(24)、推杆(25)、复位弹簧(26)与夹持板(2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冷器打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24)开设在固定盖(23)的内部,所述放置槽(24)内活动插接有推杆(25),所述复位弹簧(26)套接在推杆(25)上,所述推杆(25)上焊接有固定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冷器打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26)的一端与放置槽(24)的底部贴合,所述复位弹簧(26)的另一端与固定环贴合,所述推杆(25)的端部焊接有夹持板(27)。
CN202122081596.0U 2021-08-31 2021-08-31 中冷器打压工装 Active CN2159850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81596.0U CN215985012U (zh) 2021-08-31 2021-08-31 中冷器打压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81596.0U CN215985012U (zh) 2021-08-31 2021-08-31 中冷器打压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85012U true CN215985012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21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81596.0U Active CN215985012U (zh) 2021-08-31 2021-08-31 中冷器打压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850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985012U (zh) 中冷器打压工装
CN112213045A (zh) 换热器单管氦检漏充氦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17179861U (zh) 一种保温管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08999021U (zh) 一种机械密封检测装置
CN207850604U (zh) 压壳测漏工装
CN217059221U (zh) 一种空调分歧管加工用泄漏检测装置
CN213121030U (zh) 一种锅炉压力容器泄漏检测装置
CN209803972U (zh) 一种带有固定装置的可燃气体报警器
CN209706435U (zh) 一种带有真空夹层的插拔式杜瓦结构
CN208420276U (zh) 一种大型制冷设备用检漏维护装置
CN109084940B (zh) 一种便携式阀门检漏装置
CN208847362U (zh) 热电偶工装及测温组件
CN216695465U (zh) 一种具有高气密性功能的膨胀节结构
CN107192515B (zh) 换热器换热管密封检测装置
CN219453683U (zh) 一种输气管道的泄漏检测装置
CN207007440U (zh) 一种换热管氦检装置
CN214200545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的漏气检测装置
CN212989218U (zh) 一种高导热光伏新能源零部件导热率检测设备
CN211085960U (zh) 一种金属垫片抗高温性能监测装置
CN220018953U (zh) 一种飞机集气室测试装置
CN213455685U (zh) 一种防泄漏的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
CN220556363U (zh) 一种利用热成像技术检查铝箔封口严密性装置
CN202748199U (zh) 承压太阳能集热器试压装置
CN212645481U (zh) 便于检测焊接管板漏点的双管板换热器
CN210173360U (zh) 夹子漏件工装报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