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79657U - 新型汽车油泵上盖结构组件 - Google Patents

新型汽车油泵上盖结构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79657U
CN215979657U CN202121602218.6U CN202121602218U CN215979657U CN 215979657 U CN215979657 U CN 215979657U CN 202121602218 U CN202121602218 U CN 202121602218U CN 215979657 U CN215979657 U CN 2159796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over valve
valve
flange
rollover
oil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0221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长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Benteng Auto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Benteng Auto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Benteng Auto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Benteng Auto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0221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796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796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796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新型汽车油泵上盖结构组件,包括法兰、以及设置在所述法兰上的安装架和翻车阀,翻车阀内设有阀芯和膜片;所述法兰上设有凹槽,所述安装架嵌入所述凹槽内,且安装架与凹槽过盈配合;同时,翻车阀通过多个紧固件装配至法兰上。翻车阀装配至法兰上,使翻车阀的上端与凹槽构成密闭的腔室。法兰上还设有与该腔室相连通的燃油油嘴和多个通气油嘴。翻车阀与法兰通过紧固件进行组装,取代焊接工艺,该组装方法降低了生产难度,提高了品质探测度,产品组装后的强度同时得到了有力保证。

Description

新型汽车油泵上盖结构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油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新型汽车油泵上盖结构组件。
背景技术
燃油泵是汽车发动机电子汽油喷射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基本功用就是向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提供具有一定压力的燃油。
现有市场同类产品采用超声波焊接工艺,将翻车阀焊接在法兰上,该工艺复杂,焊接后焊接强度低,品质探测难度大;同时,通过超声波焊接达到密封工艺的难度大,生产良品率低。
另外,市场产品设计无防呆,只能通过工装防呆设计防止产品错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新型汽车油泵上盖结构组件,该上盖结构组件上的翻车阀与法兰通过紧固件进行组装,取代焊接工艺,该组装方法降低了生产难度,提高了品质探测度,产品组装后的强度同时得到了有力保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新型汽车油泵上盖结构组件,包括法兰、以及设置在所述法兰上的安装架和翻车阀,翻车阀内设有阀芯和膜片;所述法兰上设有凹槽,所述安装架嵌入所述凹槽内,且安装架与凹槽过盈配合;同时,翻车阀通过多个紧固件装配至法兰上。
翻车阀与法兰通过紧固件进行组装,取代焊接工艺,该组装方法降低了生产难度,提高了品质探测度,产品组装后的强度同时得到了有力保证。
其次,安装架与法兰过盈密封配合,可以防止安装架出现振动脱落风险,同时,采用过盈密封,亦降低了产品自身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法兰上围绕所述凹槽部位固定有多个紧固件基座,紧固件穿过翻车阀并与紧固件基座螺纹连接,进而将翻车阀装配至法兰上。
作为优选,所述翻车阀上对应所述紧固件基座部位固定有多个支脚,所述支脚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紧固件基座嵌入所述定位孔内,紧固件与紧固件基座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多个紧固件基座的连线呈不规则多边形。
作为优选,所述法兰上围绕所述凹槽设有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槽内嵌有密封圈,所述翻车阀的上端嵌入第一环形槽内并与密封圈相抵。
作为优选,所述翻车阀还包括翻车阀外壳和翻车阀下盖,所述翻车阀外壳的外壁上固定有多个卡凸,所述翻车阀下盖上对应所述卡凸部位开设有卡接孔,翻车阀外壳上的卡凸嵌入翻车阀下盖上的卡接孔内,进而使翻车阀下盖卡接在翻车阀外壳上。
作为优选,所述翻车阀外壳的下端开设有第二环形槽,第二环形槽内嵌有O形圈;在翻车阀下盖卡接在翻车阀外壳上时,翻车阀下盖的上端与O形圈相抵。
作为优选,所述翻车阀外壳的内壁上还延伸有多个压紧板部;在翻车阀装配至法兰上时,所述压紧板部与安装架相抵。
作为优选,所述翻车阀下盖上延伸有环形内伸板部,所述环形内伸板部伸入翻车阀外壳的内部,并与翻车阀外壳过盈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阀芯包括进油阀芯和通气阀芯,进油阀芯和通气阀芯上分别安装有膜片,所述翻车阀外壳上对应进油阀芯部位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翻车阀外壳上对应通气阀芯部位开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的内径大于第一通孔的内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上盖结构组件上的翻车阀与法兰通过紧固件进行组装,取代焊接工艺,该组装方法降低了生产难度,提高了品质探测度,产品组装后的强度同时得到了有力保证;
2、该上盖结构组件上的安装架与法兰过盈密封配合,可以防止安装架出啊先振动脱落风险,同时,采用过盈密封,已降低了产品自身成本;
3、该上盖结构组件采用防呆设计,以避免产品错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法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法兰与安装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截面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8为翻车阀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翻车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法兰;2、安装架;3、翻车阀;4、弹簧;5、膜片;6、凹槽;7、自攻螺丝;8、燃油油嘴;9、通气油嘴;10、紧固件基座;11、支脚;12、密封圈;13、翻车阀外壳;14、翻车阀下盖;15、O形圈;16、压紧板部;17、环形内伸板部;18、进油阀芯;19、通气阀芯;20、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卡凸。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新型汽车油泵上盖结构组件,如图1~10所示,包括法兰1、以及设置在法兰1上的安装架2和翻车阀3,翻车阀3内设有弹簧4、阀芯和膜片5;法兰1上设有凹槽6,安装架2嵌入凹槽6内,且安装架2与凹槽6过盈配合;同时,翻车阀3通过多个紧固件装配至法兰1上;其中,紧固件为自攻螺丝7、螺钉或者螺栓。翻车阀3装配至法兰1上,使翻车阀3的上端与凹槽6构成密闭的腔室。法兰1上还设有与该腔室相连通的燃油油嘴8和多个通气油嘴9。翻车阀3与法兰1通过紧固件进行组装,取代焊接工艺,该组装方法降低了生产难度,提高了品质探测度,产品组装后的强度同时得到了有力保证。其次,安装架2与法兰1过盈密封配合,可以防止安装架2出现振动脱落风险,同时,采用过盈密封,亦降低了产品自身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法兰1上围绕凹槽6部位固定有多个紧固件基座10,紧固件穿过翻车阀3外壳并与紧固件基座10螺纹连接,进而将翻车阀3装配至法兰1上。作为优选,翻车阀3上对应紧固件基座10部位固定有多个支脚11,支脚11上开设有定位孔,紧固件基座10嵌入定位孔内,紧固件与紧固件基座10螺纹连接。紧固件基座10嵌入定位孔内,进而将翻车阀3预固定在法兰1上,如此便于紧固件的装配。进一步的,多个紧固件基座10的连线呈不规则多边形;如此,采用防呆设计,以避免产品错装。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翻车阀3通过三个紧固件装配至法兰1上,相应的,法兰1上设有三个紧固件基座10,三个紧固件基座10的连线呈不规则的三角形。
作为优选,法兰1上围绕凹槽6设有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槽内嵌有密封圈12,翻车阀3的上端嵌入第一环形槽内并与密封圈12相抵。如此,增加密封圈12密封,密封性能得到有力的保证。
其中,翻车阀3还包括翻车阀外壳13和翻车阀下盖14,翻车阀外壳13的外壁上固定有多个卡凸,翻车阀下盖14上对应卡凸部位开设有卡接孔,翻车阀外壳13上的卡凸嵌入翻车阀下盖14上的卡接孔内,进而使翻车阀下盖14卡接在翻车阀外壳13上。作为优选,翻车阀外壳13的下端开设有第二环形槽,第二环形槽内嵌有O形圈15;在翻车阀下盖14卡接在翻车阀外壳13上时,翻车阀下盖14的上端与O形圈15相抵。翻车阀下盖14与翻车阀外壳13采用O型圏密封,卡扣防脱设计,相比焊接工艺,该装配对工艺要求低,品质更易监控,产品稳定性能高。进一步的,翻车阀外壳13的内壁上还延伸有多个压紧板部16;在翻车阀3装配至法兰1上时,压紧板部16与安装架2相抵。如此,使得安装架2的装配更牢固。翻车阀下盖14上延伸有环形内伸板部17,环形内伸板部17伸入翻车阀外壳13的内部,并与翻车阀外壳13过盈配合。如此,使得翻车阀外壳13和翻车阀下盖14的装配更加牢固,同时可以增加翻车阀外壳13与翻车阀下盖14之间的密封性。
另外,阀芯包括进油阀芯18和通气阀芯19,进油阀芯18和通气阀芯19上分别安装有膜片5,翻车阀3外壳上对应进油阀芯18部位开设有第一通孔20,翻车阀3外壳上对应通气阀芯19部位开设有第二通孔21,且第二通孔21的内径大于第一通孔20的内径。第二通孔21的内径大于第一通孔20的内径,可以满足车辆加油、进气、车辆倾斜时通孔封闭功能,双阀芯结构相同,起到产品防呆设计也减少物料品类。
其中,安装架2上设有与燃油油嘴8相连通的进油通道,燃油油嘴8通过进油通道与腔室连通;安装架2上设有与通气油嘴9相连通的气体通道,通气油嘴9通过气体通道与腔室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具体实施例中的指定方向仅仅是为了便于表述各部件之间位置关系以及相互配合的关系。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新型汽车油泵上盖结构组件,包括法兰(1)、以及设置在所述法兰(1)上的安装架(2)和翻车阀(3),翻车阀(3)内设有阀芯和膜片(5);其特征是:所述法兰(1)上设有凹槽(6),所述安装架(2)嵌入所述凹槽(6)内,且安装架(2)与凹槽(6)过盈配合;同时,翻车阀(3)通过多个紧固件装配至法兰(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油泵上盖结构组件,其特征是:所述法兰(1)上围绕所述凹槽(6)部位固定有多个紧固件基座(10),紧固件穿过翻车阀(3)并与紧固件基座(10)螺纹连接,进而将翻车阀(3)装配至法兰(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汽车油泵上盖结构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翻车阀(3)上对应所述紧固件基座(10)部位固定有多个支脚(11),所述支脚(11)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紧固件基座(10)嵌入所述定位孔内,紧固件与紧固件基座(10)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汽车油泵上盖结构组件,其特征是:多个紧固件基座(10)的连线呈不规则多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油泵上盖结构组件,其特征是:所述法兰(1)上围绕所述凹槽(6)设有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槽内嵌有密封圈(12),所述翻车阀(3)的上端嵌入第一环形槽内并与密封圈(12)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油泵上盖结构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翻车阀(3)还包括翻车阀外壳(13)和翻车阀下盖(14),所述翻车阀外壳(13)的外壁上固定有多个卡凸(22),所述翻车阀下盖(14)上对应所述卡凸(22)部位开设有卡接孔,翻车阀外壳(13)上的卡凸(22)嵌入翻车阀下盖(14)上的卡接孔内,进而使翻车阀下盖(14)卡接在翻车阀外壳(1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汽车油泵上盖结构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翻车阀外壳(13)的下端开设有第二环形槽,第二环形槽内嵌有O形圈(15);在翻车阀下盖(14)卡接在翻车阀外壳(13)上时,翻车阀下盖(14)的上端与O形圈(15)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汽车油泵上盖结构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翻车阀外壳(13)的内壁上还延伸有多个压紧板部(16);在翻车阀(3)装配至法兰(1)上时,所述压紧板部(16)与安装架(2)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汽车油泵上盖结构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翻车阀下盖(14)上延伸有环形内伸板部(17),所述环形内伸板部(17)伸入翻车阀外壳(13)的内部,并与翻车阀外壳(13)过盈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汽车油泵上盖结构组件,其特征是:所述阀芯包括进油阀芯(18)和通气阀芯(19),进油阀芯(18)和通气阀芯(19)上分别安装有膜片(5),所述翻车阀外壳(13)上对应进油阀芯(18)部位开设有第一通孔(20),所述翻车阀外壳(13)上对应通气阀芯(19)部位开设有第二通孔(21),且第二通孔(21)的内径大于第一通孔(20)的内径。
CN202121602218.6U 2021-07-14 2021-07-14 新型汽车油泵上盖结构组件 Active CN2159796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02218.6U CN215979657U (zh) 2021-07-14 2021-07-14 新型汽车油泵上盖结构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02218.6U CN215979657U (zh) 2021-07-14 2021-07-14 新型汽车油泵上盖结构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79657U true CN215979657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77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02218.6U Active CN215979657U (zh) 2021-07-14 2021-07-14 新型汽车油泵上盖结构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796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79292B2 (en) Tank fitting structure for fuel pump
CN215979657U (zh) 新型汽车油泵上盖结构组件
US7336162B2 (en) Double mold shot pull to seat universal TPMS sensor
US3993416A (en) Fuel tank assembly and a method of constructing same
US20050087485A1 (en) Fuel pump module
CN111365150A (zh) 一种摩托车电喷进气歧管
CN112259844A (zh) 电池顶盖及电池
CN210900072U (zh) 摩托车电喷系统ecu总成
CN217233778U (zh) 隔膜泵的活塞安装结构及隔膜泵
CN218101496U (zh) 转接装置、电池包和交通工具
CN216617895U (zh) 智能多效冷凝机组
CN217583311U (zh) 车用减压阀的阀芯装配结构
CN211648339U (zh) 油管连接结构、发动机及摩托车
CN211500855U (zh) 一种喷油器密封结构
CN220424745U (zh) 一种滤芯与法兰盘之间的密封结构
CN219761650U (zh) 塑料盖板与金属壳体连接结构
CN218266142U (zh) 一种发动机
CN217602804U (zh) 进气歧管结构和车辆
CN214698022U (zh) 尿素泵安装结构及油箱结构
CN219081988U (zh) 一种液压站电机和泵组装配的密封结构
CN220470742U (zh) 一种透气阀
CN219587673U (zh) 一种空滤器
CN213870266U (zh) 一种三螺杆泵泵体
CN110939539A (zh) 一种喷油器密封结构
CN219826998U (zh) 一种空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