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79618U - 进气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进气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79618U
CN215979618U CN202122369004.5U CN202122369004U CN215979618U CN 215979618 U CN215979618 U CN 215979618U CN 202122369004 U CN202122369004 U CN 202122369004U CN 215979618 U CN215979618 U CN 2159796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direction
control device
coupling hole
valve
intake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6900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芳贺达也
笹井雄亮
山口智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stem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stem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stem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796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796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气控制装置。该进气控制装置廉价且具备防篡改结构。进气控制装置(1)具备:阀芯(5),其受主体(3)支承并位于进气通路(2)内;燃料喷射阀(6),其用于向进气通路(2)内喷射燃料;固定部件(7),其用于将燃料喷射阀(6)固定于主体(3);以及外螺纹部(12),其限定阀芯(5)的全闭位置。外螺纹部(12)具备:第一连结孔(16),其通过工具施加旋转力并在与该旋转轴线(A1)平行的第一螺合轴方向(d1)上具有深度。从第一螺合轴方向(d1)观察,第一连结孔(16)与其近前侧的燃料喷射阀(6)和固定部件(7)重叠。

Description

进气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搭载在车辆上的内燃机的进气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进气控制装置,其具备:主体,其在内部具备与搭载在车辆上的内燃机的燃烧室连通的进气通路;阀轴,其被配置为由主体支承,并横穿进气通路内部;阀芯,其固定于阀轴并配置在进气通路内;以及调整螺栓,其用于调整阀芯的全闭位置(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的进气控制装置中,调整螺栓被密封材料密封,该密封材料以覆盖包括调整螺栓头部的贯通孔和凹槽的方式设置。该密封材料构成在车辆市场中或使用场景下防止用户轻易地操作调整螺栓的所谓的防篡改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857936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的进气控制装置,由于为了形成该防篡改结构而使用密封材料,因此需要用于涂布密封材料的设备、工序。将这样的专用的设备、工序用于防篡改结构的形成,会妨碍提供廉价的进气控制装置。
鉴于该现有技术的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廉价地提供一种具备防篡改结构的进气控制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进气控制装置具备:
主体,其在内部具备与搭载在车辆上的内燃机的燃烧室连通的进气通路;阀轴,其被配置为可旋转地支承于该主体,并横穿所述进气通路内部;阀芯,其固定于该阀轴并配置在所述进气通路内;燃料喷射阀,其用于向所述进气通路内喷射燃料;以及固定部件,其用于将该燃料喷射阀固定于所述主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轴具备:杆部,其配置在所述进气通路的外部且与所述阀芯一起旋转,
所述主体具备旋转限制部,该旋转限制部具有:内螺纹部,其与该主体一体地设置;以及外螺纹部,其与该内螺纹部螺合,通过其抵接端部与所述杆部抵接来限定所述阀芯的全闭位置,
所述外螺纹部具备:第一连结孔,其通过工具向该外螺纹部的所述抵接端部的相反侧施加旋转力,
所述第一连结孔在与所述外螺纹部螺合于所述内螺纹部时的旋转轴线平行的第一螺合轴方向上具有深度,
当沿所述第一螺合轴方向观察时,该第一连结孔配置为与位于该开口部的近前侧的所述燃料喷射阀或所述固定部件中的至少任一个重叠。
根据本实用新型,当沿第一螺合轴方向观察时,外螺纹部的第一连结孔与燃料喷射阀或固定部件中的一个或两者重叠。因此,要将工具插入第一连结孔以操作外螺纹部,则需要卸下燃料喷射阀或固定部件,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
即,外螺纹部与燃料喷射阀或固定部件实现了防止用户轻易地操作外螺纹部的防篡改结构。而且,为了实现该目的,不需要专用的部件、工序。因此,能够廉价地提供一种具备防篡改结构的进气控制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是,还具备:
紧固部件,其通过与所述主体螺合而将所述固定部件固定于该主体,
所述紧固部件具备:第二连结孔,其通过工具向与所述主体螺合的一侧的相反侧施加旋转力,
所述第二连结孔在与所述紧固部件螺合于所述主体时的旋转轴线平行的第二螺合轴方向上具有深度,
所述第一螺合轴方向与所述第二螺合轴方向具有规定的角度。
在该情况下,要改变阀芯的全闭位置,需要以下的两个工序。即,在第一工序中,将工具从第二螺合轴方向插入紧固部件的第二连结孔中以操作紧固部件,卸下燃料喷射阀或其固定部件。在接下来的第二工序中,将工具从第一螺合轴方向插入外螺纹部的第一连结孔中以操作外螺纹部,改变阀芯的全闭位置。
因此,除了由上述的外螺纹部和燃料喷射阀或固定部件构成的防篡改结构以外,还能够通过使第一工序中的工具从第二螺合轴方向的进入以及第二工序中的工具从第一螺合轴方向的进入中的一个或两者变得困难来使防篡改结构更加牢固。
在这一点上,通常,进气控制装置配置在由安装有该进气控制装置的内燃机的主体、配置于内燃机的周围的辅助设备类、内燃机的罩等包围的狭窄的区域内。因此,工具进入进气控制装置仅能够从极其有限的方向进行。
因此,如上所述,通过选择进气控制装置的配置位置、姿势,能够容易地实现使从第二螺合轴方向的进入以及从第一螺合轴方向的进入中的一个或两者变得困难。在该情况下,由于进气控制装置的配置位置、姿势的选择项变多,因此第一螺合轴方向与第二螺合轴方向具有规定的角度有助于容易地实现防篡改结构的强化。
例如,在内燃机中,即使在进气控制装置被配置为在第一工序中能够通过工具进入燃料喷射阀的紧固部件中的情况下,也容易选择在第二工序中无法进入第一连结孔那样的配置。在该情况下,即使在第一工序中将紧固部件、固定部件、燃料喷射阀全部拆下,也无法进行第二工序中的外螺纹部的操作,因此可靠地阻止阀芯的全闭位置的改变,强化后的防篡改结构适当地发挥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进气控制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进气控制装置中的外螺纹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从其他方向观察图1的进气控制装置的情况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进气控制装置;2:进气通路;3:主体;4:阀轴;5:阀芯;6:燃料喷射阀;7:固定部件;8:杆部;9:复位弹簧;10:步进电机;11:旋转限制部;12:内螺纹部;13:抵接端部;14:外螺纹部;15:锁紧螺母;16:第一连结孔;17:紧固部件;18:第二连结孔;A1,A2:旋转轴线;d1:第一螺合轴方向;d2:第二螺合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进气控制装置。如图1所示,该进气控制装置1具备:主体3,其在内部具备与内燃机的燃烧室连通的进气通路2;阀轴4,其被配置为可旋转地支承于主体3,并横穿进气通路2内部;阀芯5,其固定于阀轴4并配置在进气通路2内;燃料喷射阀6,其用于向进气通路2内喷射燃料;以及固定部件7,其用于将燃料喷射阀6固定于主体3。
阀轴4具备:杆部8,其配置在进气通路2外部且与阀芯5一起旋转。通过复位弹簧9对杆部8施加阀芯5关闭的关闭方向的作用力。杆部8通过收纳于主体3的步进电机10克服复位弹簧9的作用力而旋转。即,通过步进电机10和复位弹簧9来控制阀芯5的开闭位置。
主体3具备限定阀芯5的全闭位置的旋转限制部11。旋转限制部11具有:内螺纹部12,其与主体3一体地设置;以及外螺纹部14,其与内螺纹部12螺合,通过其抵接端部13与杆部8抵接来限定阀芯5的全闭位置。在外螺纹部14上螺合有锁紧螺母15,其用于固定相对于内螺纹部12的螺合位置。
图2表示外螺纹部14。如该图所示,外螺纹部14具备:第一连结孔16,其通过六角扳手向外螺纹部14的抵接端部13的相反侧施加旋转力。第一连结孔16在与外螺纹部14螺合于内螺纹部12时的旋转轴线A1平行的第一螺合轴方向d1上具有深度。虽未图示,但在外螺纹部14的外周设置有与内螺纹部12和锁紧螺母15螺合的外螺纹。
图3表示在第一螺合轴方向d1上观察进气控制装置1时的情况。如该图所示,当沿第一螺合轴方向d1观察时,第一连结孔16配置为与位于该开口部的近前侧的燃料喷射阀6或固定部件7中的至少任一个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结孔16与燃料喷射阀6和固定部件7这两者重叠。
固定部件7通过与主体3螺合的紧固部件17固定于主体3。紧固部件17具备:第二连结孔18,其通过十字螺丝刀向与主体3螺合的一侧的相反侧施加旋转力。第二连结孔18在与紧固部件17螺合于主体3时的旋转轴线A2平行的第二螺合轴方向d2上具有深度。
外螺纹部14与内螺纹部12螺合的状态下的第一螺合轴方向d1以及紧固部件17与主体3螺合的状态下的第二螺合轴方向d2具有规定的角度。本实施方式中,该规定的角度为68°左右,但按照兼顾后述的进气控制装置1的设置位置、设置姿势等设置状况,选择适于强化防篡改结构的角度。
外螺纹部14的旋转轴线A1与紧固部件17的旋转轴线A2也可以处于相互扭转的位置关系。在该情况下,除了上述规定的角度以外,通过兼顾进气控制装置1的设置位置、设置姿势等设置状况,旋转轴线A1、A2相互间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有助于上述防篡改结构的强化。
在该结构中,要操作外螺纹部14来改变阀芯5的全闭位置,需要将作为工具的六角扳手沿着第一螺合方向d1插入第一连结孔16,使外螺纹部14旋转。
然而,如图1和图2所示,从第一连结孔16的开口侧沿第一螺合轴方向d1观察时,第一连结孔16被配置为与配置在该开口的近前侧的燃料喷射阀6和固定部件7重叠。另外,在第一连结孔16与燃料喷射阀6和固定部件7之间也不存在用于进行将六角扳手插入第一连结孔16的操作的空间。
因此,为了改变全闭位置,需要利用作为其他工具的十字螺丝刀对紧固部件17进行操作,将固定部件7和燃料喷射阀6拆下后,松开锁紧螺母15之后将六角扳手插入第一连结孔16中。在该情况下,与利用六角扳手直接对外螺纹部14进行操作而进行改变的情况相比,改变全闭位置需要与操作紧固部件17而将固定部件7和燃料喷射阀6拆下的操作相应的时间。
因此,上述那样的第一连结孔16与燃料喷射阀6和固定部件7重叠的这些配置形成了防止全闭位置被用户不恰当地改变的防篡改结构。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进气控制装置1中,与紧固部件17的旋转轴线A2平行的第二螺合轴方向d2和与外螺纹部14的旋转轴线A1平行的第一螺合轴方向d1具有规定的角度。
在该情况下,要改变阀芯5的全闭位置,需要以下的两个工序。即,在第一工序中,将十字螺丝刀从第二螺合轴方向d2插入紧固部件17的第二连结孔18中以操作紧固部件17,卸下燃料喷射阀或其固定部件。在接下来的第二工序中,将六角扳手从第一螺合轴方向d1插入外螺纹部14的第一连结孔16中以操作外螺纹部14,改变阀芯5的全闭位置。
因此,除了由上述的外螺纹部14和燃料喷射阀6或固定部件7构成的防篡改结构以外,还能够通过使上述第一工序中的十字螺丝刀从第二螺合轴方向d2的进入以及第二工序中的六角扳手从第一螺合轴方向d1的进入中的一个或两者变得困难来使防篡改结构更加牢固。
在此,通常,进气控制装置配置在由安装有该进气控制装置的内燃机的主体、配置于内燃机的周围的辅助设备类、内燃机的罩等包围的狭窄的区域内。因此,工具进入进气控制装置仅能够从极其有限的方向进行。
鉴于这一点,如上所述,通过选择进气控制装置1的配置位置、姿势,能够容易地实现使从第二螺合轴方向d2的进入以及从第一螺合轴方向d1的进入中的一个或两者变得困难。在该情况下,由于进气控制装置1的配置位置、姿势的选择项相应地变多,因此第一螺合轴方向d1与第二螺合轴方向d2具有规定的角度有助于容易地实现防篡改结构的强化。
例如,即使在进气控制装置1以在上述第一工序中可以利用十字螺丝刀沿着第二螺合轴方向d2操作固定部件7的状态配置的情况下,也容易选择在第二工序中无法进入第一连结孔16那样的配置。
在该情况下,即使在第一工序中将紧固部件17、固定部件7、燃料喷射阀6全部拆下,也无法进行第二工序中的外螺纹部14的操作,因此可靠地阻止阀芯5的全闭位置的改变。即,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强化后的防篡改结构也能适当地发挥功能。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当从外螺纹部14的第一连结孔16的开口侧沿第一螺合轴方向d1观察时,第一连结孔16与燃料喷射阀6和固定部件7重叠,因此不需要专用的工序、结构就能够构建防篡改结构。因此,能够廉价地提供一种具有防篡改结构的进气控制装置1。
另外,由于外螺纹部14的第一螺合轴方向d1和紧固部件17的第二螺合轴方向d2具有规定的角度,因此,根据与进气控制装置1的配置状态的关系,能够进一步容易地强化防篡改结构。
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例如,由于第一螺合轴方向d1和第二螺合轴方向d2近似,因此外螺纹部14的第一螺合轴方向d1与紧固部件17的第二螺合轴方向d2所成的规定的角度只要是能够从大致相同的方向对外螺纹部14和紧固部件17进行操作那样的角度以外的角度即可。

Claims (2)

1.一种进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其在内部具备与搭载在车辆上的内燃机的燃烧室连通的进气通路;阀轴,其被配置为可旋转地支承于该主体,并横穿所述进气通路内部;阀芯,其固定于该阀轴并配置在所述进气通路内;燃料喷射阀,其用于向所述进气通路内喷射燃料;以及固定部件,其用于将该燃料喷射阀固定于所述主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轴具备:杆部,其配置在所述进气通路的外部且与所述阀芯一起旋转,
所述主体具备旋转限制部,该旋转限制部具有:内螺纹部,其与该主体一体地设置;以及外螺纹部,其与该内螺纹部螺合,通过其抵接端部与所述杆部抵接来限定所述阀芯的全闭位置,
所述外螺纹部具备:第一连结孔,其通过工具向该外螺纹部的所述抵接端部的相反侧施加旋转力,
所述第一连结孔在与所述外螺纹部螺合于所述内螺纹部时的旋转轴线平行的第一螺合轴方向上具有深度,
当沿所述第一螺合轴方向观察时,该第一连结孔配置为与位于开口部的近前侧的所述燃料喷射阀或所述固定部件中的至少任一个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紧固部件,其通过与所述主体螺合而将所述固定部件固定于该主体,
所述紧固部件具备:第二连结孔,其通过工具向与所述主体螺合的一侧的相反侧施加旋转力,
所述第二连结孔在与所述紧固部件螺合于所述主体时的旋转轴线平行的第二螺合轴方向上具有深度,
所述第一螺合轴方向与所述第二螺合轴方向具有规定的角度。
CN202122369004.5U 2020-09-30 2021-09-28 进气控制装置 Active CN21597961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65050 2020-09-30
JP2020165050A JP7432477B2 (ja) 2020-09-30 2020-09-30 吸気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79618U true CN215979618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71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69004.5U Active CN215979618U (zh) 2020-09-30 2021-09-28 进气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432477B2 (zh)
CN (1) CN215979618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40592A (ja) 2007-03-27 2008-10-09 Honda Motor Co Ltd スロットル弁装置
JP5266145B2 (ja) 2009-06-09 2013-08-21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エンジンの吸気制御装置
JP2012159052A (ja) 2011-02-02 2012-08-23 Mikuni Corp 吸気制御装置
CN204941706U (zh) 2015-07-04 2016-01-06 温州东联机车部件有限公司 电喷节气门体总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57011A (ja) 2022-04-11
JP7432477B2 (ja) 2024-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44168B2 (en) Door handle device for vehicles
US7028979B2 (en) Servo assisted butterfly valve provided with a flat leaf spring and a spiral spring to establish the limp-home position
US20060005809A1 (en) Intake air control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6647960B2 (en) Torsion spring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throttle
CN104981596B (zh) 包括调节单元的涡轮增压器
US6997438B2 (e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butterfly valve provided with a flat leaf spring and a spiral spring to establish the limp-home position
CN215979618U (zh) 进气控制装置
US20230323978A1 (en) Spring return valve handle
DE4209586A1 (de) Drosseleinrichtung
CN112567195B (zh) 发动机的电子控制节流装置
US20110232091A1 (en) Coupling actuating element of valve to connection element of actuator
US7559528B2 (en) Manual lock pin with lanyard
US20100116246A1 (en) Throttle body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DE102012220695A1 (de) Drehverschlussanordnung zum Verschließen einer Öffnung in einem Gehäuseteil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und Verfahren zum Verschließen bzw. Öffnen einer solchen Öffnung
US4317784A (en) Adjust screw device for carburetor
GB2353577A (en) Twist-lock adjustable door buffer
JP6446380B2 (ja) 絞り弁制御装置
US9982798B2 (en) Adjustable locking mechanism for a valve
US7273034B2 (en) Throttle control apparatus
EP1808626B1 (en) Valve with locking mechanism
JP4760568B2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流動制御弁
US6530362B1 (en) Tandem valve type throttle body
EP3904662A1 (en) Throttle device
US6708720B2 (en) Valve accessory
US5924401A (en) Security device that prevents unauthorized access to a fuel suppl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