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73609U - 一种张紧结构组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张紧结构组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73609U
CN215973609U CN202121474186.6U CN202121474186U CN215973609U CN 215973609 U CN215973609 U CN 215973609U CN 202121474186 U CN202121474186 U CN 202121474186U CN 215973609 U CN215973609 U CN 215973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rusion
expansion
tensioning
gland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7418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诚
王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Tonlo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Tonlo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Tonlo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Tonlo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7418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73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73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736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张紧结构组合装置,属于张紧结构领域,一种张紧结构组合装置,包括挤压底座,压盖在嵌入挤压件过程的同时,压环柱的外端与扩张块的外端相贴合,最后将螺纹杆贯穿挤压件和压盖与挤压底座之间进行螺纹连接,但此时整个张紧结构的整体依旧保障松动的状态,当通过螺纹杆的固定不会出现散落的现象,张紧结构整体嵌入放置在当电动辊筒的一端,再进一步的拧紧螺纹杆,螺纹杆再拧紧过程中出现下压的现象,从而带动压盖进行下压,压盖的下压配合压环柱,带动扩张块向外围扩张,扩张的扩张块将带动挤压件向外围进行扩张与电动辊筒之间紧密贴合,可以实现便于张紧组件进行安装,提高张紧组件的张紧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张紧结构组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张紧结构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张紧结构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辊筒,是一种将电机和减速器共同置于滚筒体内部的新型驱动装置。它主要应用于固定式和移动式带式输送机、替代传统的电动机,减速器在驱动滚筒之外的分离式驱动装置,电动滚筒具有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噪声低、使用寿命长,运转平稳、工作可靠、密封性好、占据空间小、安装方便等诸多优点,并且适合在各种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
当电动辊筒需要进行连接驱动的过程中,需要在电动滚筒的一端安装张紧组件,在通过电机带动张紧组件转动,从而带动电动辊筒进行转动,而传统的张紧组件安装繁琐,且张紧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张紧结构组合装置,可以实现便于张紧组件进行安装,提高安装效率,提高张紧组件的张紧效果。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张紧结构组合装置,包括挤压底座,所述挤压底座的外侧设置有挤压件,所述挤压件的外侧设置有压盖,所述压盖的外侧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贯穿压盖和与挤压件挤压底座之间构成螺纹连接,所述挤压底座的外端固定安装有四个扩张块,所述挤压底座的内壁开设有螺纹槽,所述挤压件的内部开设有四个扩张通槽,四个所述扩张通槽之间相连通,所述扩张通槽的内壁与扩张块的外侧壁之间相贴合,所述压盖的外端固定安装有压环柱,所述压环柱的外圆周面开设有四个扩张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内壁与扩张块的内侧壁之间相贴合,在使用的过程中,将挤压件通过扩张块嵌入在挤压底座的一侧,再将压盖嵌入在挤压件的一侧,压盖在嵌入挤压件过程的同时,压环柱的外端与扩张块的外端相贴合,最后将螺纹杆贯穿挤压件和压盖与挤压底座之间进行螺纹连接,但此时整个张紧结构的整体依旧保障松动的状态,当通过螺纹杆的固定不会出现散落的现象,张紧结构整体嵌入放置在当电动辊筒的一端,再进一步的拧紧螺纹杆,螺纹杆再拧紧过程中出现下压的现象,从而带动压盖进行下压,压盖的下压配合压环柱,带动扩张块向外围扩张,扩张的扩张块将带动挤压件向外围进行扩张与电动辊筒之间紧密贴合,可以实现便于张紧组件进行安装,提高安装效率,提高张紧组件的张紧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扩张块呈一种倾斜状结构,所述扩张块与扩张通槽之间相匹配,倾斜状结构的扩张块能够配合压环柱的下压从而进行扩张,扩张块的扩张通过扩张通槽能够实时带动挤压件进行扩张,提高张紧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压环柱呈一种梯台状结构,所述压环柱的外端与扩张块的外端相贴合,梯台状结构的压环柱,再下压的过程中,能够对扩张块进行挤压扩张,保障张紧组件的张紧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件的两侧壁体粘合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采用氟橡胶材质制成的构件,通过挤压块能够对挤压件进行缓冲防护,防止挤压块因压盖和挤压底座的挤压出现开裂的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件采用一种塑胶材质制成的构件,塑胶材质具有较强的韧性,能够保障挤压件扩张效果的同时,提高挤压件与电动辊筒内壁贴合的紧密性。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在使用的过程中,将挤压件通过扩张块嵌入在挤压底座的一侧,再将压盖嵌入在挤压件的一侧,压盖在嵌入挤压件过程的同时,压环柱的外端与扩张块的外端相贴合,最后将螺纹杆贯穿挤压件和压盖与挤压底座之间进行螺纹连接,但此时整个张紧结构的整体依旧保障松动的状态,当通过螺纹杆的固定不会出现散落的现象,张紧结构整体嵌入放置在当电动辊筒的一端,再进一步的拧紧螺纹杆,螺纹杆再拧紧过程中出现下压的现象,从而带动压盖进行下压,压盖的下压配合压环柱,带动扩张块向外围扩张,扩张的扩张块将带动挤压件向外围进行扩张与电动辊筒之间紧密贴合,可以实现便于张紧组件进行安装,提高安装效率,提高张紧组件的张紧效果。
(2)扩张块呈一种倾斜状结构,扩张块与扩张通槽之间相匹配,倾斜状结构的扩张块能够配合压环柱的下压从而进行扩张,扩张块的扩张通过扩张通槽能够实时带动挤压件进行扩张,提高张紧效果。
(3)压环柱呈一种梯台状结构,压环柱的外端与扩张块的外端相贴合,梯台状结构的压环柱,再下压的过程中,能够对扩张块进行挤压扩张,保障张紧组件的张紧效果。
(4)挤压件的两侧壁体粘合有挤压块,挤压块采用氟橡胶材质制成的构件,通过挤压块能够对挤压件进行缓冲防护,防止挤压块因压盖和挤压底座的挤压出现开裂的现象。
(5)挤压件采用一种塑胶材质制成的构件,塑胶材质具有较强的韧性,能够保障挤压件扩张效果的同时,提高挤压件与电动辊筒内壁贴合的紧密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盖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盖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挤压底座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挤压底座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挤压件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挤压底座、1挤压件、2挤压块、201压盖、3螺纹杆、4扩张块、5螺纹槽、6扩张通槽、7压环柱、8导向槽、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7,一种张紧结构组合装置,包括挤压底座1,挤压底座的外侧设置有挤压件2,挤压件2的外侧设置有压盖3,压盖3的外侧设置有螺纹杆4,螺纹杆4的一端贯穿压盖3和与挤压件2挤压底座1之间构成螺纹连接,挤压底座1的外端固定安装有四个扩张块5,挤压底座1的内壁开设有螺纹槽6,挤压件2的内部开设有四个扩张通槽7,四个扩张通槽7之间相连通,扩张通槽7的内壁与扩张块5的外侧壁之间相贴合,压盖3的外端固定安装有压环柱8,压环柱8的外圆周面开设有四个扩张导向槽9,导向槽9的内壁与扩张块5的内侧壁之间相贴合,在使用的过程中,将挤压件2通过扩张块5嵌入在挤压底座1的一侧,再将压盖3嵌入在挤压件2的一侧,压盖3在嵌入挤压件2过程的同时,压环柱8的外端与扩张块5的外端相贴合,最后将螺纹杆4贯穿挤压件2和压盖3与挤压底座1之间进行螺纹连接,但此时整个张紧结构的整体依旧保障松动的状态,当通过螺纹杆4的固定不会出现散落的现象,张紧结构整体嵌入放置在当电动辊筒的一端,再进一步的拧紧螺纹杆4,螺纹杆4再拧紧过程中出现下压的现象,从而带动压盖3进行下压,压盖3的下压配合压环柱8,带动扩张块5向外围扩张,扩张的扩张块5将带动挤压件2向外围进行扩张与电动辊筒之间紧密贴合,可以实现便于张紧组件进行安装,提高安装效率,提高张紧组件的张紧效果。
请参阅图4和6,扩张块5呈一种倾斜状结构,扩张块5与扩张通槽7之间相匹配,倾斜状结构的扩张块5能够配合压环柱8的下压从而进行扩张,扩张块5的扩张通过扩张通槽7能够实时带动挤压件2进行扩张,提高张紧效果,压环柱8呈一种梯台状结构,压环柱8的外端与扩张块5的外端相贴合,梯台状结构的压环柱8,再下压的过程中,能够对扩张块5进行挤压扩张,保障张紧组件的张紧效果。
请参阅图1和7,挤压件2的两侧壁体粘合有挤压块201,挤压块201采用氟橡胶材质制成的构件,通过挤压块201能够对挤压件2进行缓冲防护,防止挤压块201因压盖3和挤压底座1的挤压出现开裂的现象,挤压件2采用一种塑胶材质制成的构件,塑胶材质具有较强的韧性,能够保障挤压件2扩张效果的同时,提高挤压件2与电动辊筒内壁贴合的紧密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相关内的技术人员在使用该装置时,在使用的过程中,将挤压件2通过扩张块5嵌入在挤压底座1的一侧,再将压盖3嵌入在挤压件2的一侧,压盖3在嵌入挤压件2过程的同时,压环柱8的外端与扩张块5的外端相贴合,最后将螺纹杆4贯穿挤压件2和压盖3与挤压底座1之间进行螺纹连接,但此时整个张紧结构的整体依旧保障松动的状态,当通过螺纹杆4的固定不会出现散落的现象,张紧结构整体嵌入放置在当电动辊筒的一端,再进一步的拧紧螺纹杆4,螺纹杆4再拧紧过程中出现下压的现象,从而带动压盖3进行下压,压盖3的下压配合压环柱8,带动扩张块5向外围扩张,扩张的扩张块5将带动挤压件2向外围进行扩张与电动辊筒之间紧密贴合,可以实现便于张紧组件进行安装,提高安装效率,提高张紧组件的张紧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张紧结构组合装置,包括挤压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底座的外侧设置有挤压件(2),所述挤压件(2)的外侧设置有压盖(3),所述压盖(3)的外侧设置有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的一端贯穿压盖(3)和与挤压件(2)挤压底座(1)之间构成螺纹连接,所述挤压底座(1)的外端固定安装有四个扩张块(5),所述挤压底座(1)的内壁开设有螺纹槽(6),所述挤压件(2)的内部开设有四个扩张通槽(7),四个所述扩张通槽(7)之间相连通,所述扩张通槽(7)的内壁与扩张块(5)的外侧壁之间相贴合,所述压盖(3)的外端固定安装有压环柱(8),所述压环柱(8)的外圆周面开设有四个扩张导向槽(9),所述导向槽(9)的内壁与扩张块(5)的内侧壁之间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张紧结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块(5)呈一种倾斜状结构,所述扩张块(5)与扩张通槽(7)之间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张紧结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柱(8)呈一种梯台状结构,所述压环柱(8)的外端与扩张块(5)的外端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张紧结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件(2)的两侧壁体粘合有挤压块(201),所述挤压块(201)采用氟橡胶材质制成的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张紧结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件(2)采用一种塑胶材质制成的构件。
CN202121474186.6U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张紧结构组合装置 Active CN215973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74186.6U CN215973609U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张紧结构组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74186.6U CN215973609U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张紧结构组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73609U true CN215973609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17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74186.6U Active CN215973609U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张紧结构组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736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973609U (zh) 一种张紧结构组合装置
CN211336683U (zh) 一种螺丝包装机用封口装置
CN210321986U (zh) 一种输电线路耐张线夹超声波检测换能器
CN206302376U (zh) 太阳能电池板的固定结构
CN216884421U (zh) 一种先进家具装配自动流水线
CN216056185U (zh) 一种适用于施工现场不同线缆尺寸的密封模块装置
CN211202383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低功率电子水泵
CN2912903Y (zh) 电火花成型机床油槽与工作台的柔性密封装置
CN210218302U (zh) 一种具备减压缓冲的液压油缸
CN213983048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led灯
CN212144561U (zh) 一种环保的建筑材料打孔装置
CN211370477U (zh) 一种煤矿井下开采用的多通道瓦斯快速抽取装置
CN215445015U (zh) 一种摆线减速机机油冷却循环装置
CN21957031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液压柱塞
CN219755023U (zh) 压缩机高强度紧固件
CN219041309U (zh) 一种新型油浸泵接线盒密封结构
CN209562305U (zh) 电机线密封装置
CN216162336U (zh) 电缆穿越器
CN217453751U (zh) 一种锻造预绞式间隔棒线夹胶垫挤入装置
CN212203097U (zh) 空调风机箱体边框条衬套密封结构
CN220060427U (zh) 一种消音齿轮
CN215748855U (zh) 玻璃面板固定装置及装饰玻璃面板总成
CN218991860U (zh) 盘根压帽拧紧装置、压裂泵和作业机械
CN217624259U (zh) 一种应用高效的奶粉盖合盖装置
CN219106436U (zh) 一种可限位的电池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