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71410U - 一种汽车防泡水避险应急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防泡水避险应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71410U
CN215971410U CN202121771893.1U CN202121771893U CN215971410U CN 215971410 U CN215971410 U CN 215971410U CN 202121771893 U CN202121771893 U CN 202121771893U CN 215971410 U CN215971410 U CN 215971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omobile
cavity
enclosure
gas generator
fixedly arran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7189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平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aishu Guangyi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aishu Guangyi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aishu Guangyi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aishu Guangyi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7189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71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71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714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防泡水避险应急设备,包括护围、浮垫、锁紧带、气体发生器、充气阀、充气泵;所有护围都设置一条导线与主驾气囊控制器连接,在受猛烈撞击时同时充气弹出缓冲保护,另一条导线与设置于驾驶室内的控制器连接,可以手动控制充气弹出缓冲保护或将车浮在水面;并配备若干个底盘浮垫和车载充气泵,底盘浮垫可以根据车型和车重进行选择配备;车载充气泵可以给所有的护围和浮垫充气;所有的护围和浮垫都可以通过锁紧带锁紧形成一个将汽车底部和四周包起的整体;再通过固定索将汽车固定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水涨车高或牵引的效果;达到便捷高效、灵活多用、安全可靠、科学实用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防泡水避险应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应急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防泡水避险应急设备。
背景技术
城市内涝、道路积水、车库进水浸泡汽车的事故每年都会在全国各地发生,泡水对汽车造成损坏,造成经济损失。
汽车落水事故也时常在新闻中看到,汽车从落水到完全沉入水中有几分钟的自救和救援时间,但现实中往往没有救援设备而只能眼睁睁看着汽车沉入水底。在汽车浸水损坏的同时还很可能造成司乘人员的伤亡悲剧。
上述诸多在日常生活中时而发生的客观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科学设计一种汽车防泡水避险应急设备,通过巧妙设计在汽车底盘四周下沿分别固定装置一个前护围、左右各一个侧护围和一个后护围,所有护围都设置一条导线与主驾气囊控制器连接,在受猛烈撞击时同时充气弹出缓冲保护,另一条导线与设置于驾驶室内的控制器连接,可以手动控制充气弹出缓冲保护或将车浮在水面;并配备若干个底盘浮垫和车载充气泵,底盘浮垫可以根据车型和车重进行选择配备;车载充气泵可以给所有的护围和浮垫充气;所有的护围和浮垫都可以通过锁紧带锁紧形成一个将汽车底部和四周包起的整体;再通过固定索将汽车固定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水涨车高或牵引的效果;达到便捷高效、灵活多用、安全可靠、科学实用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防泡水避险应急设备,包括护围、浮垫、锁紧带、气体发生器、充气阀、充气泵;
所述护围采用防水防火阻燃耐磨的软布料,设置为一个直角“C”字形充气前护围,一个直角“C”字形充气后护围,左右各一个完全相同的“一”字形充气侧护围;每个所述护围的底部中间位置都固定设置一个气阀环,每个所述护围的底部和外侧都固定设置若干个带扣;每个所述护围都分别收纳在与各自形状同的包装盒内,所述前护围的前包装盒固定安装在汽车底盘的前部下沿处,并通过若干个固定带与所述汽车底盘前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侧护围的两个侧包装盒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汽车底盘的左右侧下沿处,并通过若干个所述固定带分别与所述汽车底盘两侧部固定连接;所述后护围的后包装盒固定安装在所述汽车底盘的后部下沿处,并通过若干个所述固定带与所述汽车底盘后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包装盒的向汽车外侧的盒壁都设置成比其它侧面盒壁薄,确保每个所述护围充气膨胀后都向外侧弹出;
所述浮垫采用防水防火阻燃耐磨的软布料,设置成与所述汽车底盘形状、大小都相同,预留有四个车轮位置缺口的“王”字形充气垫;所述浮垫的底面“井”字形固定设置若干个所述带扣,在每个所述浮垫的一侧面中部位置固定设置一个所述气阀环;
所述气阀环设置为一个扁平的通透圆环,内环壁固定设置若干螺纹,外环体与所述护围及所述浮垫的单层面料密封连接,形成所述护围和所述浮垫的所述气阀环;
所述锁紧带设置为完全相同的若干根,每根所述锁紧带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一对锁扣的两头,形成一个调节锁紧、分离的锁紧带环;
所述气体发生器整体外壳设置为圆钟形状,在所述气体发生器的下部外圆周壁固定设置若干螺纹,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内部分别对称设置左右两个空腔,在所述左右两个空腔的底部固定设置一个小空腔,将所述左右两个空腔的底部连通,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顶部中央向下设置一个通透孔与所述小空腔连通;分别在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所述左空腔内填充气体发生料A,在所述右空腔内填充气体发生料B,在所述小空腔内填满点火料C,将所述气体发生料A和所述气体发生料B完全隔离,并在所述点火料C中埋设电引线穿透所述气体发生器的下端与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分别串联;所述第一导线与汽车驾驶室内方向盘上的主驾气囊控制器连接工作,所述第二导线与固定设置于所述汽车驾驶室内的手动控制器连接工作,所述手动控制器通过第一电源线与汽车电源连接工作;
所述充气阀整体设置为宽基座圆钟形状,在所述充气阀的中部外圆周固定设置若干螺纹,所述充气阀的内部设置一个下圆上平的空腔,在所述空腔内下部活动设置一个弹性橡塑圆球,在所述弹性橡塑圆球上端与所述空腔的上部平底之间压缩设置一个圆柱弹簧,将所述弹性橡塑圆球向下牢牢顶住密封所述充气阀的所述宽基座中央位置固定设置的一个通透充气孔;在所述充气阀的顶部中央位置向所述空腔内固定设置一个透气孔;
所述气体发生器外圆周壁设置的所述螺纹和所述充气阀外圆周壁设置的所述螺纹,都与所述气阀环内壁设置的所述螺纹配套螺旋密闭与分离;每个所述护围的所述气体发生器与所述充气阀可以相互替换。
所述充气泵由充气头通过软管与充气泵机连通,所述充气泵机通过第二电源线与点烟器插头连接,所述点烟器插头插入汽车的点烟器给所述充气泵供电工作;
实施方法一
根据上述每个所述护围的每个所述包装盒都固定安装在所述汽车底盘下沿的对应位置,每人所述护围都分别通过若干个所述固定带与所述汽车底盘对应位置固定连接;
当所述汽车在落水时,所述汽车驾乘人员可以立即按下固定设置于所述汽车驾驶室内的所述手动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电引线启动所述气体发生器内所述小空腔内填充的点火料C燃烧形成空间,同时燃烧诱发分别处在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所述左空腔内填充的气体发生料A,和处在所述右空腔内填充的气体发生料B相遇进行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气体从所述通透孔充入每个所述护围;每个所述护围冲破各自的所述包装盒的薄侧壁从所述汽车底盘下沿向所述汽车外侧膨胀弹出,每个所述护围受若干所述固定带限定将所述汽车的前、后、左、右包围保护住,达到撞击时缓减冲击的有益效果。
实施方法二
当所述汽车在发生猛烈撞击时,所述主驾气囊的所述控制器会在启动方向盘上气囊的同时通过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电引线启动所述气体发生器内所述小空腔内填充点火料C燃烧形成空间,同时诱发分别处在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所述左空腔内填充的气体发生料A,和处在所述右空腔内填充的气体发生料B相遇进行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气体从所述通透孔充入每个所述护围;每个所述护围冲破各自的所述包装盒从所述汽车底盘下沿向所述汽车外侧膨胀弹出,每个所述护围受若干所述固定带限定将所述汽车的前、后、左、右包围保护住,达到撞击时缓减冲击的有益效果。
实施方法三
当发生城市内涝、道路积水、车库进水、山洪、决堤等水灾险情时,根据所述汽车的规格、轮距、轴距、质量选择适宜的若干个所述浮垫;将所述浮垫铺在地上,所述汽车开上去,或穿过所述汽车底部将所述浮垫铺设在所述汽车底部,使所述浮垫留的四个车轮位置的缺口与四个车轮对应,发动所述汽车通过所述充气泵插入所述充气阀,给所述浮垫充气,达到使所述汽车在积水中水涨车高的防泡水有益效果;
把使用过没有破损的每个所述护围的所述气体发生器用所述充气阀替换,发动所述汽车通过所述充气泵插入所述充气阀,给每个所述护围充气,并通过若干个所述锁紧带分别穿过所述浮垫和每个所述护围上固定设置的所述带扣,将所述浮垫和每个所述护围紧紧锁住在所述汽车的底部和四周,保护所述汽车不被泡水和防撞刮擦的有益效果;
再通过固定索将所述汽车的轮毂拴住,把所述汽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达到使所述汽车不被洪水冲走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防泡水避险应急设备,通过巧妙设计在汽车底盘四周下沿分别固定装置一个前护围、左右各一个侧护围和一个后护围,所有护围都设置一条导线与主驾气囊控制器连接,在受猛烈撞击时同时充气弹出缓冲保护,另一条导线与设置于驾驶室内的控制器连接,可以手动控制充气弹出缓冲保护或将车浮在水面;并配备若干个底盘浮垫和车载充气泵,底盘浮垫可以根据车型和车重进行选择配备;车载充气泵可以给所有的护围和浮垫充气;所有的护围和浮垫都可以通过锁紧带锁紧形成一个将汽车底部和四周包起的整体;再通过固定索将汽车固定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水涨车高或牵引的效果;达到便捷高效、灵活多用、安全可靠、科学实用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时的整体效果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护围包装盒安装在汽车底盘上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护围在汽车底盘上使用状态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浮垫、护围、锁紧带相互组合使用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浮垫、护围、锁紧带相互组合使用时的仰视平面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浮垫、护围、锁紧带相互组合使用时的仰视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发生器与阀门环配套密闭时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阀与阀门环配套密闭时及与充气泵组合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下面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仅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具体实施例一: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一种汽车防泡水避险应急设备,包括护围(1、3、5)、浮垫10、锁紧带2、气体发生器6、充气阀8、充气泵;
所述护围(1、3、5)采用防水防火阻燃耐磨的软布料,设置为一个直角“C”字形充气前护围1,一个直角“C”字形充气后护围5,左右各一个完全相同的“一”字形充气侧护围3;每个所述护围(1、3、5)的底部中间位置都固定设置一个气阀环15,每个所述护围(1、3、5)的底部和外侧都固定设置若干个带扣9;每个所述护围(1、3、5)都分别收纳在与各自形状同的包装盒(1a、3a、5a)内,所述前护围1的前包装盒1a固定安装在汽车底盘4a的前部下沿处,并通过若干个固定带7与所述汽车底盘4a前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侧护围3的两个侧包装盒3a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汽车底盘4a的左右侧下沿处,并通过若干个所述固定带7分别与所述汽车底盘4a两侧部固定连接;所述后护围5的后包装盒5a固定安装在所述汽车底盘4a的后部下沿处,并通过若干个所述固定带7与所述汽车底盘4a后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包装盒(1a、3a、5a)的向汽车4外侧的盒壁都设置成比其它侧面盒壁薄,确保每个所述护围(1、3、5)充气膨胀后都向外侧弹出。
所述浮垫10采用防水防火阻燃耐磨的软布料,设置成与所述汽车底盘4a形状、大小都相同,预留有四个车轮11位置缺口14的“王”字形充气垫;所述浮垫10的底面“井”字形固定设置若干个所述带扣9,在每个所述浮垫10的一侧面中部位置固定设置一个所述气阀环15;
所述气阀环15设置为一个扁平的通透圆环,内环壁固定设置若干螺纹,外环体与所述护围(1、3、5)及所述浮垫10的单层面料密封连接,形成所述护围(1、3、5)和所述浮垫10的所述气阀环15;
所述锁紧带2设置为完全相同的若干根,每根所述锁紧带2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一对锁扣13的两头,形成一个可以调节锁紧、分离的锁紧带2环;
所述气体发生器6整体外壳61设置为圆钟形状,在所述气体发生器6的下部外圆周壁固定设置若干螺纹,所述气体发生器6的内部分别对称设置左右两个空腔(63、64),在所述左右两个空腔(63、64)的底部固定设置一个小空腔65,将所述左右两个空腔(63、64)的底部连通,从所述气体发生器6的顶部中央向下设置一个通透孔62与所述小空腔65连通;分别在所述气体发生器6的所述左空腔63内填充气体发生料A,在所述右空腔64内填充气体发生料B,在所述小空腔65内填满点火料C,将所述气体发生料A和所述气体发生料B完全隔离,并在所述点火料C中埋设电引线16穿透所述气体发生器6的下端与第一导线17和第二导线18分别串联;所述第一导线17与汽车4驾驶室内方向盘上的主驾气囊控制器连接工作,所述第二导线18与固定设置于所述汽车4驾驶室内的手动控制器19连接工作,所述手动控制器19通过第一电源线20与汽车4电源连接工作;
所述充气阀8整体设置为宽基座21圆钟形状,在所述充气阀8的中部外圆周固定设置若干螺纹,所述充气阀8的内部设置一个下圆上平的空腔83,在所述空腔83内下部活动设置一个弹性橡塑圆球85,在所述弹性橡塑圆球85上端与所述空腔83的上部平底82之间压缩设置一个圆柱弹簧84,将所述弹性橡塑圆球85向下牢牢顶住密封所述充气阀8的所述宽基座21中央位置固定设置的一个通透充气孔86;在所述充气阀8的顶部中央位置向所述空腔83内固定设置一个透气孔81;
所述气体发生器6外圆周壁设置的所述螺纹和所述充气阀8外圆周壁设置的所述螺纹,都与所述气阀环15内壁设置的所述螺纹配套螺旋密闭与分离;每个所述护围(1、3、5)的所述气体发生器6与所述充气阀8可以相互替换。
所述充气泵由充气头22通过软管23与充气泵机24连通,所述充气泵机24通过第二电源线25与点烟器插头26连接,所述点烟器插头26插入汽车4的点烟器给所述充气泵供电工作;
根据上述每个所述护围(1、3、5)的每个所述包装盒(1a、3a、5a)都固定安装在所述汽车底盘4a下沿的对应位置,每人所述护围(1、3、5)都分别通过若干个所述固定带7与所述汽车底盘4a对应位置固定连接;
当所述汽车4在落水时,所述汽车4驾乘人员可以立即按下固定设置于所述汽车4驾驶室内的所述手动控制器19,通过所述第二导线18和所述电引线16启动所述气体发生器6内所述小空腔65内填充的点火料C燃烧形成空间,同时燃烧诱发分别处在所述气体发生器6的所述左空腔63内填充的气体发生料A,和处在所述右空腔64内填充的气体发生料B相遇进行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气体从所述通透孔62充入每个所述护围(1、3、5);每个所述护围(1、3、5)冲破各自的所述包装盒(1a、3a、5a)的薄侧壁从所述汽车底盘4a下沿向所述汽车4外侧膨胀弹出,每个所述护围(1、3、5)受若干所述固定带7限定将所述汽车4的前、后、左、右包围保护住,达到撞击时缓减冲击的有益效果。
具体实施例二: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7所示,当所述汽车4在发生猛烈撞击时,所述汽车4的主驾气囊的所述控制器会在启动方向盘上气囊的同时通过所述第一导线17和所述电引线16启动所述气体发生器6内所述小空腔65内填充的点火料C燃烧形成空间,同时燃烧诱发分别处在所述气体发生器6的所述左空腔63内填充的气体发生料A,和处在所述右空腔64内填充的气体发生料B相遇进行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气体从所述通透孔62充入每个所述护围(1、3、5);每个所述护围(1、3、5)冲破各自的所述包装盒(1a、3a、5a)的薄侧壁从所述汽车底盘4a下沿向所述汽车4外侧膨胀弹出,每个所述护围(1、3、5)受若干所述固定带7限定将所述汽车4的前、后、左、右包围保护住,达到撞击时缓减冲击的有益效果。
具体实施例三: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当发生城市内涝、道路积水、车库进水、山洪、决堤等水灾险情时,根据所述汽车4的规格、轮距、轴距、质量选择适宜的若干个所述浮垫10;将所述浮垫10铺在地上,所述汽车4开上去,或穿过所述汽车4底部将所述浮垫10铺设在所述汽车4底部,使所述浮垫10留的所述四个车轮11位置的所述缺口14与所述四个车轮11对应,发动所述汽车4通过所述充气泵插入所述充气阀8,给所述浮垫10充气,达到使所述汽车4在积水中水涨车高的防泡水有益效果;
把使用过没有破损的每个所述护围(1、3、5)的所述气体发生器6用所述充气阀8替换,发动所述汽车4通过所述充气泵插入所述充气阀8,给每个所述护围(1、3、5)充气,并通过若干个所述锁紧带2分别穿过所述浮垫10和每个所述护围(1、3、5)上固定设置的所述带扣9,将所述浮垫10和每个所述护围(1、3、5)紧紧锁住在所述汽车4的底部和四周,保护所述汽车4不被泡水和防撞刮擦的有益效果;
再通过固定索12将所述汽车4的轮毂拴住,把所述汽车4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达到使所述汽车4不被洪水冲走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防泡水避险应急设备,通过巧妙设计在汽车底盘四周下沿分别固定装置一个前护围、左右各一个侧护围和一个后护围,所有护围都设置一条导线与主驾气囊控制器连接,在受猛烈撞击时同时充气弹出缓冲保护,另一条导线与设置于驾驶室内的控制器连接,可以手动控制充气弹出缓冲保护或将车浮在水面;并配备若干个底盘浮垫和车载充气泵,底盘浮垫可以根据车型和车重进行选择配备;车载充气泵可以给所有的护围和浮垫充气;所有的护围和浮垫都可以通过锁紧带锁紧形成一个将汽车底部和四周包起的整体;再通过固定索将汽车固定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水涨车高或牵引的效果;达到便捷高效、灵活多用、安全可靠、科学实用的有益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全例。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2)

1.一种汽车防泡水避险应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围、浮垫、锁紧带、气体发生器、充气阀、充气泵;
所述护围采用防水防火阻燃耐磨的软布料,设置为一个直角“C”字形充气前护围,一个直角“C”字形充气后护围,左右各一个完全相同的“一”字形充气侧护围;每个所述护围的底部中间位置都固定设置一个气阀环,每个所述护围的底部和外侧都固定设置若干个带扣;每个所述护围都分别收纳在与各自形状同的包装盒内,所述前护围的前包装盒固定安装在汽车底盘的前部下沿处,并通过若干个固定带与所述汽车底盘前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侧护围的两个侧包装盒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汽车底盘的左右侧下沿处,并通过若干个所述固定带分别与所述汽车底盘两侧部固定连接;所述后护围的后包装盒固定安装在所述汽车底盘的后部下沿处,并通过若干个所述固定带与所述汽车底盘后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包装盒的向汽车外侧的盒壁都设置成比其它侧面盒壁薄,确保每个所述护围充气膨胀后都向外侧弹出;
所述浮垫采用防水防火阻燃耐磨的软布料,设置成与所述汽车底盘形状、大小都相同,预留有四个车轮位置缺口的“王”字形充气垫;所述浮垫的底面“井”字形固定设置若干个所述带扣,在每个所述浮垫的一侧面中部位置固定设置一个所述气阀环;
所述气阀环设置为一个扁平的通透圆环,内环壁固定设置若干螺纹,外环体与所述护围及所述浮垫的单层面料密封连接,形成所述护围和所述浮垫的所述气阀环;
所述锁紧带设置为完全相同的若干根,每根所述锁紧带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一对锁扣的两头,形成一个调节锁紧、分离的锁紧带环;
所述气体发生器整体外壳设置为圆钟形状,在所述气体发生器的下部外圆周壁固定设置若干螺纹,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内部分别对称设置左右两个空腔,在所述左右两个空腔的底部固定设置一个小空腔,将所述左右两个空腔的底部连通,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顶部中央向下设置一个通透孔与所述小空腔连通;分别在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所述左空腔内填充气体发生料A,在所述右空腔内填充气体发生料B,在所述小空腔内填满点火料C,将所述气体发生料A和所述气体发生料B完全隔离,并在所述点火料C中埋设电引线穿透所述气体发生器的下端与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分别串联;所述第一导线与汽车驾驶室内方向盘上的主驾气囊控制器连接工作,所述第二导线与固定设置于所述汽车驾驶室内的手动控制器连接工作,所述手动控制器通过第一电源线与汽车电源连接工作;
所述充气阀整体设置为宽基座圆钟形状,在所述充气阀的中部外圆周固定设置若干螺纹,所述充气阀的内部设置一个下圆上平的空腔,在所述空腔内下部活动设置一个弹性橡塑圆球,在所述弹性橡塑圆球上端与所述空腔的上部平底之间压缩设置一个圆柱弹簧,将所述弹性橡塑圆球向下牢牢顶住密封所述充气阀的所述宽基座中央位置固定设置的一个通透充气孔;在所述充气阀的顶部中央位置向所述空腔内固定设置一个透气孔;
所述充气泵由充气头通过软管与充气泵机连通,所述充气泵机通过第二电源线与点烟器插头连接,所述点烟器插头插入汽车的点烟器给所述充气泵供电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泡水避险应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外圆周壁设置的所述螺纹和所述充气阀外圆周壁设置的所述螺纹,都与所述气阀环内壁设置的所述螺纹配套螺旋密闭与分离;每个所述护围的所述气体发生器与所述充气阀可以相互替换。
CN202121771893.1U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汽车防泡水避险应急设备 Active CN215971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1893.1U CN215971410U (zh)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汽车防泡水避险应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1893.1U CN215971410U (zh)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汽车防泡水避险应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71410U true CN215971410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15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71893.1U Active CN215971410U (zh)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汽车防泡水避险应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714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70930A (zh) * 2021-08-02 2021-09-10 宁波市海曙光音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防泡水避险应急设备及其实施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70930A (zh) * 2021-08-02 2021-09-10 宁波市海曙光音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防泡水避险应急设备及其实施方法
CN113370930B (zh) * 2021-08-02 2024-04-30 宁波市海曙光音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防泡水避险应急设备的实施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12424A1 (zh) 一种新型全自动汽车涉水救助系统
US6966576B1 (en) Airbag restraint system
US20090111341A1 (en) Floating air bag
US3706462A (en) Inflatable safety device
KR101781380B1 (ko) 자동차의 운전석 에어백
US20050098994A1 (en) Airbag cushion with angled recess
CN215971410U (zh) 一种汽车防泡水避险应急设备
EP3428017A1 (en) Pedestrian airbag cushion assembly with one-way check valves
CN106114431A (zh) 一种汽车落水防护装置
US3799576A (en) Safety device for vehicle occupants
US11628791B2 (en) Driver airbag
US6854759B2 (en) Apparatus including an inflatable knee bag
EP2145803B1 (en) Low volume driver airbag
CN113370930A (zh) 一种汽车防泡水避险应急设备及其实施方法
CN207045289U (zh) 多功能充气浮垫
CN205930610U (zh) 一种汽车落水防护装置
GB2429681A (en) Inflatable device with reduced compressed inflation gas requirement
WO2010131787A1 (ko) 에어백
JP2011207414A (ja) 運転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10466466A (zh) 汽车救生衣
CN105292043A (zh) 具多层缓冲作用的安全气囊
CN215361869U (zh) 一种民航飞机客舱简易防冲击安全气囊
CN1865046A (zh) 安全防护气囊
JPH01314646A (ja)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2294985B (zh) 汽车司乘人员安全保险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