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49944U - 混流风机及空调设备及家用电器 - Google Patents

混流风机及空调设备及家用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49944U
CN215949944U CN202122136734.0U CN202122136734U CN215949944U CN 215949944 U CN215949944 U CN 215949944U CN 202122136734 U CN202122136734 U CN 202122136734U CN 215949944 U CN215949944 U CN 2159499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fan
mixed flow
movable blade
air
air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3673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晓龙
张一帆
杨泽寰
李燕辉
张碧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213673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499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499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499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流风机及空调设备及家用电器。该混流风机包括动叶和与动叶相配合的集气罩。集气罩在动叶的进气侧形成有气流导向结构,气流导向结构用于将动叶与集气罩之间的间隙中的气流导向至朝向进气方向。在气流导向结构的作用下,可以将泄露气流导向至朝向进气方向。这样一来,该气流就不会与进气方向的气流发生干涉,有利于混流风机的正常引风,从而有助于提高混流风机的工作效率,也有助于降低混流风机的工作噪音。

Description

混流风机及空调设备及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流风机及空调设备及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无叶风扇、吸尘器等产品越来越受到用户认可和接受,作为核心部件的混流风机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家电行业各领中,其中也包括在空调产品上的应用。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混流风机结构,其中电机1安装在电机座2上,动叶3安装在电机1的输出轴上,与动叶3相配合的集气罩4通过固定座5进行固定。动叶3的出气侧与集气罩4之间存在间隙a,动叶3的进气侧与集气罩4之间存在间隙b。在混流风机工作的过程中,电机1带动动叶3转动,动叶3与集气罩4配合将气流从左吸入,再从右侧排出。动叶3的出气侧的气压高于动叶3的进气侧的气压,气体会从间隙a进入动叶3与集气罩4之间的间隙,再从间隙b吹出。
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动叶3的进气侧与集气罩4之间存在间隙b是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间隙b处的出气会与进气方向的进气发生干涉,进而容易在动叶3的进气侧产生涡流c,涡流c的存在会影响混流风机的正常气体来流,从而影响混流风机的整体工作效率。此外,涡流c还会导致气流在动叶表面更容易形成脱落涡,导致混流风机效率下降之外,还会进一步导致可能出现噪音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流风机及空调设备及家用电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混流风机存在的在进风口处容易形成涡流而影响工作效率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混流风机,包括动叶和与动叶相配合的集气罩,集气罩在动叶的进气侧形成有气流导向结构,气流导向结构用于将动叶与集气罩之间的间隙中的气流导向至朝向进气方向。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气流导向结构为具有开口的半包裹结构,开口朝向进气方向。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动叶的进气侧端部位于半包裹结构之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半包裹结构为U形结构或者圆弧形结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集气罩上还形成有与动叶的径向外侧的轮廓相适配的密封罩结构,密封罩结构与动叶的径向外侧间隙配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气流导向结构上形成有第一起伏齿结构,第一起伏齿结构朝向进气方向凸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混流风机还包括壳体和电机,电机安装在壳体上,动叶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位于壳体内,在动叶的出气侧的与壳体贴近的端部形成有第二起伏齿结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混流风机还包括电机座,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在壳体内,在动叶的出气侧的与电机座贴近的端部形成有第三起伏齿结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起伏齿结构和/或第二起伏齿结构和/或第三起伏齿结构为三角形凸齿结构、梯形凸齿结构或者方形凸齿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包括混流风机,混流风机为上述的混流风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家用电器,包括混流风机,混流风机为上述的混流风机。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混流风机工作的过程中,动叶作用于空气,使得空气沿进气方向形成气流。由于动叶的安装需要一定的间隙才可以保证动叶的正常转动,动叶的出气侧的高压气体就会顺着安装间隙到达动叶的进气侧与集气罩之间的间歇。当这部分气体从该间隙吹出时,在气流导向结构的作用下,可以将该气流导向至朝向进气方向。这样一来,该气流就不会与进气方向的气流发生干涉,有利于混流风机的正常引风,从而有助于提高混流风机的工作效率,也有助于降低混流风机的工作噪音。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中的混流风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及其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流风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及其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混流风机的集气罩的两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混流风机的动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混流风机的动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针对于图1的现有技术中容易在动叶3的进气侧产生涡流c的技术问题,在本实用新型的混流风机中包括一种气流导向结构,该气流导向结构可以将动叶与集气罩之间的间隙中的气流导向至朝向进气方向,避免在动叶的进气侧的间隙产生的气流与进气方向的气流发生干涉,从而避免涡流c的产生。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图2和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混流风机的实施方式,该混流风机包括动叶10和与动叶10相配合的集气罩20。集气罩20在动叶10的进气侧形成有气流导向结构21,气流导向结构21用于将动叶10与集气罩20之间的间隙中的气流导向至朝向进气方向。
在混流风机工作的过程中,动叶10作用于空气,使得空气沿进气方向形成气流。由于动叶10的安装需要一定的间隙才可以保证动叶10的正常转动,动叶10的出气侧的高压气体就会顺着安装间隙到达动叶10的进气侧与集气罩20之间的间歇。当这部分气体从该间隙吹出时,在气流导向结构21的作用下,可以将该气流导向至朝向进气方向。这样一来,该气流就不会与进气方向的气流发生干涉,有利于混流风机的正常引风,从而有助于提高混流风机的工作效率,也有助于降低混流风机的工作噪音。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气流导向结构21为具有开口的半包裹结构,开口朝向进气方向。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切进入该半包裹结构中的气流,只能从开口方向流出,开口朝向就决定了气流流出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半包裹结构为通过开口将动叶10的进气侧的端部包裹住的结构。
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动叶10的进气侧端部位于半包裹结构之内,动叶10的进气侧端部刚好可以和半包裹结构之间形成折返的气道,有助于气流朝向进气方向。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半包裹结构为U形结构。作为其他的可选的实施方式,半包裹结构还可以为圆弧形结构。在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与动叶的径向外侧的轮廓相适配的结构,使得动叶与集气罩之间的间隙过大,这部分间隙更容易导致气流从动叶的高压侧向低压侧泄漏。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集气罩20上还形成有与动叶10的径向外侧的轮廓相适配的密封罩结构22,密封罩结构22与动叶10的径向外侧间隙配合。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和现有技术的相比而言,在集气罩20上形成的密封罩结构22,与动叶10的径向外侧的轮廓相适配,可以减小集气罩20与动叶10之间的间隙,从而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气流从动叶10的高压侧向低压侧的泄漏,改善混流风机的气流泄漏情况,进而改善风机运行效率。此外,密封罩结构22有一定隔声效果,降低风机噪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相比传统技术方案,气流回流泄露更难,气流从动叶10的高压区需要绕过上述整个细长结构的间隙,又重新回流到动叶10里面,加大了气流泄露阻力。
需要说明的是,密封罩结构22与动叶10的径向外侧之间的间隙,在保证加工制造可行以及设备运行可靠前提下,越小越好。作为其他的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省去密封罩结构22。
在现有技术中,动叶与集气罩或者其他相邻结构之间的间隙粉尘油污容易沉积,严重的会导致混流风机运行异常。特别混流风机停止运转后,长期不开机,污染物固化很难清除,这样将导致混流风机存在开机异常或者混流风机运行异常,使得风叶动平衡品质下降,导致风叶运行产生振动,风机内流场改变,都有可能导致风机运行效率下降,产生振动,甚至产生噪音,音质差等问题,影响混流风机的正常运行。
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气流导向结构21上形成有第一起伏齿结构211,第一起伏齿结构211朝向进气方向凸出。在工作的过程中,第一起伏齿结构211能对涡流进行打散,使得动叶10运行噪声降低。此外,上述的动叶10的进气侧端部位于半包裹结构之内的嵌套结构,当风叶来流有夹杂很多粉尘,甚至环境中油污,粘附在集气罩20表面,来流是高速气体,最终会堆积在集气罩20边缘末端,集气罩20的边缘与动叶10的进气侧边缘是正对着,当混流风机停止运转时,油污会随着重力方向累积最下端,使得缝隙堵塞。气流导向结构21上形成的第一起伏齿结构211,可以在混流风机运行时,让污染物顺着气流导向结构21的壁面流到第一起伏齿结构211的末端,由于第一起伏齿结构211的末端粘附力较小,容易脱落,不易于累积在集气罩20上。即使混流风机停止运转时,残留些许的污染物由于第一起伏齿结构211的特殊构型,在重力作用下,也不易于聚集。
优选的,第一起伏齿结构211与动叶10之间存在间隙,保证风叶可以正常运转。
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混流风机还包括壳体30和电机40,电机40安装在壳体30上,动叶10安装在电机40的输出轴上并位于壳体30内,在动叶10的出气侧的与壳体30贴近的端部形成有第二起伏齿结构11。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壳体30还套在了在动叶10的出气侧外侧,在动叶10的出气侧的与壳体30贴近的部分也存在上述的容易残留聚集污染物的问题,因此在动叶10上形成的第二起伏齿结构11也可以有助于污染物脱落,避免污染物在在动叶10的出气侧的与壳体30贴近的部分聚集,减少污染物对于动叶10的出气侧的转动的影响。
更为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混流风机还包括电机座50,电机40通过电机座50安装在壳体30内,在动叶10的出气侧的与电机座50贴近的端部形成有第三起伏齿结构12。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相当于动叶10的出气侧有部分嵌套在了电机座50的外侧,在动叶10的出气侧的与电机座50贴近的部分也存在上述的容易残留聚集污染物的问题,因此在动叶10上形成的第三起伏齿结构12也可以有助于污染物脱落,避免污染物在在动叶10的出气侧的与电机座50贴近的部分聚集,减少污染物对于动叶10的出气侧的转动的影响。
在上述的两种实施方式中,由于动叶10本身是运转的,离心力作用使得残留污染物更少。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嵌套式结构虽然可以保证结构的紧凑以及减少气流泄露的效果,但嵌套式结构要留有足够的间隙,以保证动叶10正常的旋转。混流风机在运转时会产生较大风压,所以采用的结构更加紧凑,以防混流风机的风压泄露。在使用时,动叶10与周围结构特征配合的间隙较小,细小颗粒物在游走这些间隙中,容易产生堵塞,进而导致风机异常。特别当户使用环境存在很多油性物质,极易堵塞上述间隙,造成严重事件,导致混流风机不工作,或者产生混流风机运转不良情况。采用了上述的第一起伏齿结构211、第二起伏齿结构11和第三起伏齿结构12就可以有效的克服上述的问题,保证混流风机的正常运转和工作。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起伏齿结构211和第二起伏齿结构11和第三起伏齿结构12的结构均相同,且均为三角形凸齿结构。作为其他的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起伏齿结构211和第二起伏齿结构11和第三起伏齿结构12也可以为梯形凸齿结构或者方形凸齿结构。当然,作为其他的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起伏齿结构211和第二起伏齿结构11和第三起伏齿结构12的结构也可以各不相同或者部分相同。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凸齿结构的齿形、齿高度、相互齿形差异等可以需要根据风机运行噪声优化需求进行详细有针对性设计。需要说明的是,相互齿形差异的含义为各个齿相互之间的差异。
如图5所示,作为其他的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取消动叶10上的第二起伏齿结构11和第三起伏齿结构12,仅保留动叶10与壳体30和电机座50的嵌套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该空调设备包括上述的混流风机,采用上述的混流设备,可以使得空调设备的气流处理能力更好,进而提高空调设备的工作效率。
除了空调设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混流风机还可以应用在气体运输的风机中。实际上在旋转机械领域,类似结构也可以应用在水、油、气液混合体等运输上,上述的技术方案也可以解决这方面存在的通用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家用电器,包括混流风机,混流风机为上述的混流风机。家用电器可以包括除湿机、电风扇或者新风机等。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粉尘油污容易沉积的问题,保障风机正常运行,保证混流风机长期动平衡运转品质,还降低设备运行所需能耗。降低风机气流泄露,提高风机运行效率,压力和风量得到提升。此外,让混流风机泄露气流回流与进风方向保持一致,降低产生涡流风险,改善进气条件,一定程度降低噪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混流风机,包括动叶(10)和与所述动叶(10)相配合的集气罩(20),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罩(20)在所述动叶(10)的进气侧形成有气流导向结构(21),所述气流导向结构(21)用于将所述动叶(10)与所述集气罩(20)之间的间隙中的气流导向至朝向进气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向结构(21)为具有开口的半包裹结构,所述开口朝向所述进气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叶(10)的进气侧端部位于所述半包裹结构之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包裹结构为U形结构或者圆弧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罩(20)上还形成有与所述动叶(10)的径向外侧的轮廓相适配的密封罩结构(22),所述密封罩结构(22)与所述动叶(10)的径向外侧间隙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向结构(21)上形成有第一起伏齿结构(211),所述第一起伏齿结构(211)朝向所述进气方向凸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风机还包括壳体(30)和电机(40),所述电机(40)安装在所述壳体(30)上,所述动叶(10)安装在所述电机(40)的输出轴上并位于所述壳体(30)内,在所述动叶(10)的出气侧的与所述壳体(30)贴近的端部形成有第二起伏齿结构(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风机还包括电机座(50),所述电机(40)通过所述电机座(50)安装在所述壳体(30)内,在所述动叶(10)的出气侧的与所述电机座(50)贴近的端部形成有第三起伏齿结构(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起伏齿结构(211)和/或所述第二起伏齿结构(11)和/或所述第三起伏齿结构(12)为三角形凸齿结构、梯形凸齿结构或者方形凸齿结构。
10.一种空调设备,包括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风机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混流风机。
11.一种家用电器,包括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风机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混流风机。
CN202122136734.0U 2021-09-06 2021-09-06 混流风机及空调设备及家用电器 Active CN2159499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36734.0U CN215949944U (zh) 2021-09-06 2021-09-06 混流风机及空调设备及家用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36734.0U CN215949944U (zh) 2021-09-06 2021-09-06 混流风机及空调设备及家用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49944U true CN215949944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428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36734.0U Active CN215949944U (zh) 2021-09-06 2021-09-06 混流风机及空调设备及家用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499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81797B2 (ja) レンジフード
JP2001017358A (ja) 電気掃除機
US6561772B2 (en) Motor cooling fan housing with muffler
JP5048701B2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電動掃除機
JP2013032749A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電気掃除機
CN109322842B (zh) 带前盖板叶片及槽口的无蜗壳离心通风机及工作方法
JPH1119006A (ja) 電気掃除機
CN202833324U (zh) 高效能风机止漏装置
CN215949944U (zh) 混流风机及空调设备及家用电器
JP5024349B2 (ja) 送風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並びに空気清浄機
CN113685374A (zh) 混流风机及空调设备及家用电器
JP2007146746A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CN215949926U (zh) 混流风机及空调设备及家用电器
CN210033887U (zh) 吸风装置及油烟机
CN215672884U (zh) 混流风机及空调设备及家用电器
CN101344099B (zh) 电动送风机及装载它的电吸尘器
CN210801325U (zh) 一种顶吸式吸油烟机
JPWO2017085890A1 (ja)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CN114109869A (zh) 一种风机及使用该风机的家电
WO2024109123A1 (zh) 电风机和终端设备
CN215444472U (zh) 一种干湿风机以及清洁设备
CN213144874U (zh) 一种集成定叶轮叶片的机壳及电风机
WO2024109121A1 (zh) 电风机和终端设备
CN219654913U (zh) 一种圆形离心轴流式风机
CN220435042U (zh) 一种离心风机及厨房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