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43002U - 一种机器人外壳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器人外壳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943002U CN215943002U CN202122639229.8U CN202122639229U CN215943002U CN 215943002 U CN215943002 U CN 215943002U CN 202122639229 U CN202122639229 U CN 202122639229U CN 215943002 U CN215943002 U CN 2159430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shell
- casing
- heat dissipation
- clamping groov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外壳的连接结构,包括外壳本体,外壳本体由环绕设置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第三壳体组成,还包括卡接机构、定位机构以及散热机构,卡接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第三壳体的连接处,定位机构位于外壳本体的上端周部,散热机构位于外壳本体的上端且位于定位机构内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有卡接机构,可对具有曲面的外壳进行快速拆装,降低工作强度,各个曲面外壳之间相互配合简单,提高了各个曲面外壳之间的配合精度,从而提升了各个曲面外壳之间的连贯性、整体性以及整体强度,设有定位机构,可对各个曲面外壳之间的位置进行有效限制,设有散热机构,可提升外壳整体的散热性能,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外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器人外壳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拥有外壳的机器人有清扫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等,大多数机器人外壳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为了便于产品的制造加工和生产组装,会将一个特殊曲面产品的外壳进行拆分制造、组装,而如果各个曲面壳体之间单独用紧固件固定,不仅提高了工作的强度,还增加了成本,不利于企业生产,而且机器人外壳之间以及外壳与内部框架之间的连接大部分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虽然螺钉连接具有较大的紧固力,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一般螺钉连接处的外壳为通孔或者为螺纹孔,考虑到外壳在加工或开模时的变形量,会适当放大通孔的尺寸,这就造成在装配时外壳拼接处有缝隙,且缝隙大小不均匀,严重影响机器人的美观;其次当机器人出现故障需要拆开进行故障排除时,需要依次进行螺钉的拆卸,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若有漏拆的螺钉,还会造成外壳的损坏,并且在机器人使用现场,不能保证有合适的工具进行螺钉的拆卸,更会大大影响外壳的拆卸效率。
申请号为:201921675843.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外壳连接结构及机器人,机器人外壳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和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分别相对设置至少一组燕尾槽和燕尾,相对设置的一组燕尾槽与燕尾相对配合滑动由第一相对位置至第二相对位置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相对设置的一组燕尾槽与燕尾相对配合滑动由第二相对位置至第一相对位置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离;所述第一壳体上和第二壳体上还分别设置至少一组相匹配的第一卡槽和第一凸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时,所述第一凸台插入与其相匹配的第一卡槽。然而,该种机器人外壳连接结构的结构较为复杂,各个曲面外壳单独组装生产的过程较为繁琐,无法对曲面外壳进行快速拆装,无法对各个曲面外壳之间的位置进行有效限制,无法提升外壳整体的散热性能,实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器人外壳的连接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机器人外壳的连接结构,包括外壳本体,外壳本体由环绕设置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第三壳体组成,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第三壳体的卡接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第三壳体的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以及用于对外壳本体内部进行散热的散热机构,卡接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第三壳体的连接处,定位机构位于外壳本体的上端周部,散热机构位于外壳本体的上端且位于定位机构内侧。
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第三壳体均为两侧呈弧形设置的曲面壳体结构,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第三壳体的两侧朝向内侧弯折呈现弧形状态。
卡接机构包括上开口卡槽以及下开口卡槽,所述上开口卡槽有三组,每组所述上开口卡槽由并列间隔设置在壳体上部以及下部的上开口卡槽组成,其中两组所述上开口卡槽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两侧且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其余一组所述上开口卡槽设置所述第三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三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下开口卡槽对应三组所述上开口卡槽有三组,每组所述下开口卡槽由并列间隔设置在壳体上部以及下部的下开口卡槽组成,其中两组所述下开口卡槽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两侧且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其余一组所述下开口卡槽设置在所述第三壳体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三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上开口卡槽以及所述下开口卡槽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第三壳体组成的外壳本体内侧,所述上开口卡槽朝向对应壳体边部的曲面延伸方向设置,所述下开口卡槽对应所述上开口卡槽朝向对应壳体边部的曲面垂直方向设置。
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凸台以及定位环箍,所述定位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第三壳体组成的外壳本体上端且与外壳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环箍设置在所述定位凸台上部,所述定位环箍底部对应所述定位凸台设有凹槽,所述定位环箍通过凹槽与所述定位凸台卡接。
散热机构包括散热罩、散热窗以及散热压板,所述散热罩设置在定位环箍内侧且与所述定位环箍嵌入连接,所述散热罩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散热窗环设在所述散热罩内侧且与所述散热罩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压板设置在所述散热窗内侧且与所述散热窗固定连接。
所述散热压板中部设有开口,所述散热压板中部设置的开口将外壳本体的内部与外部连通。
还包括急停机构,急停机构包括急停安装板以及急停按钮,所述急停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三壳体连接处的上部且与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第三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急停按钮设置在所述急停安装板外侧且与所述急停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急停按钮通过所述急停安装板设置在外壳本体上。
还包括推拉把手,所述推拉把手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三壳体连接处的外侧且所述推拉把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第三壳体固定连接。
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侧上部且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结构简单,减少了各个曲面外壳单独组装生产的繁琐过程,设有卡接机构,可对具有曲面的外壳进行快速拆装,降低工作强度,各个曲面外壳之间相互配合简单,提高了各个曲面外壳之间的配合精度,从而提升了各个曲面外壳之间的连贯性、整体性以及整体强度,通过卡槽连接降低了生产过程中因为配合不当,导致间隙过大的现象,也减少了日常使用中因为某个螺丝松动导致整个外壳强度降低的风险,加强壳体之间的配合连接,降低了壳体靠外界零部件连接的的依赖性,从而使整个壳体及外部机构更加简单,设有定位机构,可对各个曲面外壳之间的位置进行有效限制,设有散热机构,可提升外壳整体的散热性能,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定位机构与外壳本体配合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散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第三壳体;4、上开口卡槽;5、下开口卡槽;6、定位凸台;7、定位环箍;8、散热罩;9、散热窗;10、散热压板;11、急停安装板;12、急停按钮;13、推拉把手;14、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机器人外壳的连接结构,包括外壳本体,外壳本体由环绕设置的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以及第三壳体3组成,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以及第三壳体3的卡接机构、用于对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以及第三壳体3的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以及用于对外壳本体内部进行散热的散热机构,卡接机构设置在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以及第三壳体3的连接处,定位机构位于外壳本体的上端周部,散热机构位于外壳本体的上端且位于定位机构内侧,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以及第三壳体3均为两侧呈弧形设置的曲面壳体结构,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以及第三壳体3的两侧朝向内侧弯折呈现弧形状态,其中,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以及第三壳体3两两相邻设置,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以及第三壳体3组成完整的外壳本体,各个壳体连接处为曲面且曲面的中部设有开口。
卡接机构包括上开口卡槽4以及下开口卡槽5,上开口卡槽4有三组,每组上开口卡槽4由并列间隔设置在壳体上部以及下部的三个上开口卡槽4组成,其中两组上开口卡槽4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1的两侧且与第一壳体1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第一壳体1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余一组上开口卡槽4设置第三壳体3靠近第二壳体2的一侧且与第三壳体3固定连接,下开口卡槽5对应三组上开口卡槽4有三组,每组下开口卡槽5由并列间隔设置在壳体上部以及下部的三个下开口卡槽5组成,其中两组下开口卡槽5分别设置在第二壳体2的两侧且与第二壳体2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第二壳体2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余一组下开口卡槽5设置在第三壳体3靠近第一壳体1的一侧且与第三壳体3固定连接,卡接机构通过上开口卡槽4以及下开口卡槽5配合,将各个壳体进行连接,其中,上开口卡槽4与下开口卡槽5配合将相邻的两个壳体进行卡接,本实用新型第三壳体3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
上开口卡槽4以及下开口卡槽5均位于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以及第三壳体3组成的外壳本体内侧,上开口卡槽4朝向对应壳体边部的曲面延伸方向设置,下开口卡槽5对应上开口卡槽4朝向对应壳体边部的曲面垂直方向设置,其中,配合状态下的一组上开口卡槽4与下开口卡槽5保持相互垂直状态,此种状态可保证通过上开口卡槽4以及下开口卡槽5连接的两个壳体之间不会出现晃动与缝隙,保证配合精度。
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凸台6以及定位环箍7,定位凸台6设置在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以及第三壳体3组成的外壳本体上端且与外壳本体固定连接,定位环箍7设置在定位凸台6上部,定位环箍7底部对应定位凸台6设有凹槽,定位环箍7通过凹槽与定位凸台6卡接,定位机构通过定位凸台6以及定位环箍7配合,对各个壳体的位置进行限定,提升壳体之间的配合精度,其中,定位凸台6用于为定位环箍7提供安装支撑,定位环箍7用于将各个壳体的位置进行限定,本实用新型定位机构与外壳本体配合局部剖视图如图5所示。
散热机构包括散热罩8、散热窗9以及散热压板10,散热罩8设置在定位环箍7内侧且与定位环箍7嵌入连接,散热罩8内部为中空结构,散热窗9环设在散热罩8内侧且与散热罩8固定连接,散热压板10设置在散热窗9内侧且与散热窗9固定连接,散热机构通过散热罩8、散热窗9以及散热压板10配合,对外壳本体内部进行散热,其中,散热罩8用于为散热窗9提供安装支撑,散热窗9用于对外壳本体内部进行散热,散热压板10用于增加外壳本体的整体强度,本实用新型散热机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
散热压板10中部设有开口,散热压板10中部设置的开口将外壳本体的内部与外部连通,其中,可通过散热压板10中部开口处对外壳本体内部的零部件进行拆装维修。
还包括急停机构,急停机构包括急停安装板11以及急停按钮12,急停安装板11设置在第二壳体2与第三壳体3连接处的上部且与第二壳体2以及第三壳体3可拆卸连接,急停按钮12设置在急停安装板11外侧且与急停安装板11固定连接,急停按钮12通过急停安装板11设置在外壳本体上,急停机构通过急停安装板11以及急停按钮12配合,根据使用需求对机器人进行急停操作,其中,急停安装板11用于为急停按钮12提供安装支撑,急停按钮12用于根据使用需求对机器人进行急停操作。
还包括推拉把手13,推拉把手13设置在第二壳体2与第三壳体3连接处的外侧且推拉把手1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壳体2以及第三壳体3固定连接,其中,可通过推拉把手13对设备整体进行推拉。
还包括显示屏14,显示屏14设置在第一壳体1外侧上部且与第一壳体1固定连接,其中,显示屏14用于显示设备信息。
其中,定位环箍7内侧的尺寸和形状与散热罩8外侧的尺寸和形状相互匹配,散热压板10的作用不仅可增加外壳本体的整体强度,防止外壳本体变形,同时还通过散热压板10的压力作用,使外壳本体上卡槽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防止外壳本体蹿动。
其中,外壳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更改。
工作原理:
第一壳体1两侧均为上开口卡槽4,分别与第二壳体2以及第三壳体3的下开口卡槽5配合连接,第二壳体2的两侧均为下开口卡槽5,分别与第一壳体1以及第三壳体3的上开口卡槽4配合连接,第三壳体3的两侧分别为上开口卡槽4以及下开口卡槽5,其中,第三壳体3一侧的上开口卡槽4与第二壳体2靠近第三壳体3一侧的下开口卡槽5配合连接,第三壳体3一侧的下开口卡槽5与第一壳体1靠近第三壳体3一侧的上开口卡槽4配合连接,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以及第三壳体3通过卡接机构连接,可以保证各个壳体曲面连接处的配合精度,三个壳体通过卡接机构配合连接组成外壳本体之后,将定位环箍7套设在外壳本体上端的定位凸台6上,并将定位环箍7底部设置的凹槽与外壳本体上端的定位凸台6配合紧密,保证各个壳体之间的位置保持固定,安装完定位环箍7之后,将散热机构按压入定位环箍7内侧,并通过散热压板10上的螺丝孔将压板和外壳本体与外部结构进行固定,完成机器人外壳的组装与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减少了各个曲面外壳单独组装生产的繁琐过程,设有卡接机构,可对具有曲面的外壳进行快速拆装,降低工作强度,各个曲面外壳之间相互配合简单,提高了各个曲面外壳之间的配合精度,从而提升了各个曲面外壳之间的连贯性、整体性以及整体强度,通过卡槽连接降低了生产过程中因为配合不当,导致间隙过大的现象,也减少了日常使用中因为某个螺丝松动导致整个外壳强度降低的风险,加强壳体之间的配合连接,降低了壳体靠外界零部件连接的的依赖性,从而使整个壳体及外部机构更加简单,设有定位机构,可对各个曲面外壳之间的位置进行有效限制,设有散热机构,可提升外壳整体的散热性能,实用性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机器人外壳的连接结构,包括外壳本体,外壳本体由环绕设置的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以及第三壳体(3)组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所述第二壳体(2)以及所述第三壳体(3)的卡接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一壳体(1)、所述第二壳体(2)以及所述第三壳体(3)的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以及用于对外壳本体内部进行散热的散热机构,卡接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所述第二壳体(2)以及所述第三壳体(3)的连接处,定位机构位于外壳本体的上端周部,散热机构位于外壳本体的上端且位于定位机构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外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所述第二壳体(2)以及所述第三壳体(3)均为两侧呈弧形设置的曲面壳体结构,所述第一壳体(1)、所述第二壳体(2)以及所述第三壳体(3)的两侧朝向内侧弯折呈现弧形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外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卡接机构包括上开口卡槽(4)以及下开口卡槽(5),所述上开口卡槽(4)有三组,每组所述上开口卡槽(4)由并列间隔设置在壳体上部以及下部的上开口卡槽(4)组成,其中两组所述上开口卡槽(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的两侧且与所述第一壳体(1)固定连接,其余一组所述上开口卡槽(4)设置所述第三壳体(3)靠近所述第二壳体(2)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三壳体(3)固定连接,所述下开口卡槽(5)对应三组所述上开口卡槽(4)有三组,每组所述下开口卡槽(5)由并列间隔设置在壳体上部以及下部的下开口卡槽(5)组成,其中两组所述下开口卡槽(5)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2)的两侧且与所述第二壳体(2)固定连接,其余一组所述下开口卡槽(5)设置在所述第三壳体(3)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三壳体(3)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外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开口卡槽(4)以及所述下开口卡槽(5)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所述第二壳体(2)以及所述第三壳体(3)组成的外壳本体内侧,所述上开口卡槽(4)朝向对应壳体边部的曲面延伸方向设置,所述下开口卡槽(5)对应所述上开口卡槽(4)朝向对应壳体边部的曲面垂直方向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外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凸台(6)以及定位环箍(7),所述定位凸台(6)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所述第二壳体(2)以及所述第三壳体(3)组成的外壳本体上端且与外壳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环箍(7)设置在所述定位凸台(6)上部,所述定位环箍(7)底部对应所述定位凸台(6)设有凹槽,所述定位环箍(7)通过凹槽与所述定位凸台(6)卡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外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散热机构包括散热罩(8)、散热窗(9)以及散热压板(10),所述散热罩(8)设置在定位环箍(7)内侧且与所述定位环箍(7)嵌入连接,所述散热罩(8)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散热窗(9)环设在所述散热罩(8)内侧且与所述散热罩(8)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压板(10)设置在所述散热窗(9)内侧且与所述散热窗(9)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外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压板(10)中部设有开口,所述散热压板(10)中部设置的开口将外壳本体的内部与外部连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外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急停机构,急停机构包括急停安装板(11)以及急停按钮(12),所述急停安装板(11)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2)与所述第三壳体(3)连接处的上部且与所述第二壳体(2)以及所述第三壳体(3)可拆卸连接,所述急停按钮(12)设置在所述急停安装板(11)外侧且与所述急停安装板(11)固定连接,所述急停按钮(12)通过所述急停安装板(11)设置在外壳本体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外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拉把手(13),所述推拉把手(13)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2)与所述第三壳体(3)连接处的外侧且所述推拉把手(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壳体(2)以及所述第三壳体(3)固定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外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屏(14),所述显示屏(14)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外侧上部且与所述第一壳体(1)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639229.8U CN215943002U (zh) | 2021-10-29 | 2021-10-29 | 一种机器人外壳的连接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639229.8U CN215943002U (zh) | 2021-10-29 | 2021-10-29 | 一种机器人外壳的连接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943002U true CN215943002U (zh) | 2022-03-04 |
Family
ID=80411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639229.8U Active CN215943002U (zh) | 2021-10-29 | 2021-10-29 | 一种机器人外壳的连接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943002U (zh) |
-
2021
- 2021-10-29 CN CN202122639229.8U patent/CN21594300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194300U (zh) | 一种分体式多单元体拼接机构及led显示屏 | |
CN215943002U (zh) | 一种机器人外壳的连接结构 | |
CN209765951U (zh) | 一种轻薄前后维护led显示屏 | |
CN210093001U (zh) | 一种便于拆装的电机端盖 | |
CN110716629A (zh) | 一种计算机专业用显卡散热机构 | |
CN107750108B (zh) | 一种新型高压电源专用机箱外壳及组装方法 | |
CN215494434U (zh) | 一种显示器框架结构和显示器 | |
CN210606413U (zh) | Oled曲面屏拼接结构 | |
CN219622942U (zh) | 一种可拼接固定的散热风扇 | |
CN207825377U (zh) | 一种汽车车灯热半模 | |
CN212381609U (zh) | 一种内置于plc控制柜体的散热装置 | |
CN214799890U (zh) | 一种侧压贴布治具结构 | |
CN220929876U (zh) | 一种快速连接件 | |
CN211321727U (zh) | 一种易于拆装的高比强度热塑性塑料机壳结构 | |
CN210518449U (zh) | 一种复合材料5g手机电池盖 | |
CN212772993U (zh) | 一种便于拼接组装和稳定安装结构的装配式结构墙板 | |
CN216527003U (zh) | 一种壁挂式工控机连接机构 | |
CN214238009U (zh) | 拆框工装 | |
CN216682282U (zh) | 一种智能机器人外壳 | |
CN210958147U (zh) | 一种航空dc-dc变流装置 | |
CN217813152U (zh) | 一种便于更换的组装门 | |
CN220436313U (zh) | 一种多功能汽车灯座 | |
CN218599668U (zh) | 一种组合灯具的电源结构 | |
CN209545730U (zh) | 红外触控一体机面框 | |
CN221237748U (zh) | 一种直径可调的组合式地埋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