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39552U - 气体脱硫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气体脱硫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39552U
CN215939552U CN202122390523.XU CN202122390523U CN215939552U CN 215939552 U CN215939552 U CN 215939552U CN 202122390523 U CN202122390523 U CN 202122390523U CN 215939552 U CN215939552 U CN 215939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ption tower
flue gas
absorption
pipe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9052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云福
李达
王颖
鲍志伟
董跃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Jintao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Jintao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Jintao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Jintao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9052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395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39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395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气体脱硫处理系统,包括:吸收塔,所述吸收塔内形成有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并将所述吸收塔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吸收空间,每个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每个所述吸收空间内均设置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雾化喷嘴,所述雾化喷嘴用于喷洒吸收药剂;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吸收塔的侧壁连接并与所述吸收塔内部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用于与烟气来源连通;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吸收塔的顶端连接并与所述吸收塔内部连通,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用于排出处理后的气体。

Description

气体脱硫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气体脱硫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矿山冶炼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需要对二氧化硫去除才能进行排放。
目前针对矿山冶炼产生的二氧化硫的处理方式,成本较高,处理效果不理想,容易出现结垢堵塞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脱硫处理系统,能够有效的提高吸收接触面积,提高吸收效率,不会产生结块和堵塞的问题,处理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气体脱硫处理系统,包括:
吸收塔,所述吸收塔内形成有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并将所述吸收塔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吸收空间,每个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每个所述吸收空间内均设置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雾化喷嘴,所述雾化喷嘴用于喷洒吸收药剂;
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吸收塔的侧壁连接并与所述吸收塔内部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用于与烟气来源连通;
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吸收塔的顶端连接并与所述吸收塔内部连通,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用于排出处理后的气体。
可选地,所述气体脱硫处理系统还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用于收集所述吸收药剂,所述沉淀池连接于所述吸收塔的底端,所述沉淀池的顶端与所述吸收塔的底端连通,以使所述吸收塔内的所述吸收药剂自然掉落沉积在所述沉淀池内。
可选地,靠近所述吸收塔底端的一个所述隔板位于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吸收塔连接的一端的中部,以使经所述进气管进入到所述吸收塔内的烟气一部分向上移动进入所述吸收空间,另一部分向下移动与所述沉淀池内的吸收药剂接触。
可选地,所述气体脱硫处理系统还包括回流组件;
所述回流组件包括循环泵、抽吸管和输液管,所述抽吸管的一端与所述沉淀池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循环泵的抽吸端连通,所述输液管的一端与所述循环泵的出液端连通,另一端分别与多个所述雾化喷嘴连通。
可选地,每个所述隔板上均放置有填料,所述填料用于增加烟气与所述吸收药剂的接触面积。
可选地,所述气体脱硫处理系统还包括烟气输送管,所述进气管远离所述吸收塔的一端与所述烟气输送管连通,所述烟气输送管与所述进气管连接处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连通或截断所述烟气输送管的阻隔器。
可选地,所述阻隔器为挡板,所述挡板用于封闭所述烟气输送管,所述挡板转动连接在所述烟气输送管内,通过转动所述挡板以连通或截断所述烟气输送管。
可选地,所述挡板的一面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延伸出所述挡板,且所述转轴的两端转动穿过所述烟气输送管。
可选地,所述吸收塔内靠近所述排气管的顶端连接有除雾器,所述除雾器用于吸收水分和小颗粒杂质。
可选地,所述气体脱硫处理系统还包括风机和排气帽,所述风机的输入端与所述排气管远离所述吸收塔的一端连接,所述风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排气帽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吸收塔形成纵向吸收空间,由雾化喷嘴喷洒的吸收药剂与烟气进行逆向接触,能够有效的提高吸收接触面积,提高吸收效率。通过设置的多个隔板分成多个吸收空间,能够形成多次逆向接触吸收,保证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完全吸收,避免出现二氧化硫残留的问题。吸收药剂通过雾化喷嘴喷洒成雾状,再与烟气接触后,不会产生结块的问题,也就不会出现堵塞的情况。通过雾化喷嘴等间距设置在每个吸收空间中,能够保证每个吸收空间中均充分弥漫吸收药剂,保证烟气与吸收药剂的接触效果。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气体脱硫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阻隔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吸收塔;2、隔板;3、通孔;4、雾化喷嘴;5、填料;6、除雾器;7、输液管;8、循环泵;9、沉淀池;10、抽吸管;11、进气管;12、烟气输送管;13、阻隔器;14、排气管;15、风机;16、排气帽;17、转轴;18、挡板;19、锁定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附图的图面的方向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关零部件的内、外。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气体脱硫处理系统,包括:吸收塔1、进气管11和排气管14。
吸收塔1内形成有多个隔板2,多个隔板2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并将吸收塔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吸收空间,每个隔板2上开设有若干通孔3,每个吸收空间内均设置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雾化喷嘴4,雾化喷嘴4用于喷洒吸收药剂。进气管11的一端与吸收塔1的侧壁连接并与吸收塔1内部连通,进气管11的另一端用于与烟气来源连通。排气管14的一端与吸收塔1的顶端连接并与吸收塔1内部连通,排气管14的另一端用于排出处理后的气体。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吸收塔1为竖直设置,烟气进入到吸收塔1后,在吸收塔1内从下往上移动,与雾化喷嘴4喷洒出来的吸收药剂实现逆向接触,从而吸收药剂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吸收。雾化喷嘴4用于将吸收药剂成锥形桩喷洒而出,并形成雾状,能够提高与烟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对二氧化硫吸收。多个隔板2与吸收塔1的内壁一体成型,多个隔板2上的通孔3用于烟气流通。进气管11用于导引冶炼产生的烟气进入到吸收塔1,而排气管14用于排出处理后的气体。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的吸收塔1形成纵向吸收空间,由雾化喷嘴4喷洒的吸收药剂与烟气进行逆向接触,能够有效的提高吸收接触面积,提高吸收效率。通过设置的多个隔板2分成多个吸收空间,能够形成多次逆向接触吸收,保证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完全吸收,避免出现二氧化硫残留的问题。吸收药剂通过雾化喷嘴4喷洒成雾状,再与烟气接触后,不会产生结块的问题,也就不会出现堵塞的情况。通过雾化喷嘴4等间距设置在每个吸收空间中,能够保证每个吸收空间中均充分弥漫吸收药剂,保证烟气与吸收药剂的接触效果。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气体脱硫处理系统还包括沉淀池9,沉淀池9用于收集吸收药剂,沉淀池9连接于吸收塔1的底端,沉淀池9的顶端与吸收塔1的底端连通,以使吸收塔1内的吸收药剂自然掉落沉积在沉淀池9内。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经雾化喷嘴4喷洒出的吸收药剂在吸收空间中弥漫后与烟气接触后,吸收药剂在重力作用下会缓慢向下沉积,经隔板2上的通孔3逐渐向下方滴落,最后掉入到沉淀池9中沉积。沉淀池9用具有吸收了二氧化硫的药剂也具有未吸收二氧化硫的药剂,可以进行循环使用。具体地,沉淀池9为方形箱体,沉淀池9的顶端与吸收塔1的底端固定连接,沉淀池9的尺寸大于与吸收塔1的尺寸,通过沉淀池9还能保证吸收塔1的稳定性。沉淀池9的顶端设置开口,而吸收塔1的底端敞口,使得吸收塔1的底端敞口与沉淀池9的顶端开口直接连通,即可将吸收药剂全部沉积在沉淀池9内。优选地,沉淀池9的底端侧壁上还可设置有排液阀,能将沉淀池9中多余吸收药剂排出。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靠近吸收塔1底端的一个隔板2位于进气管11与吸收塔1连接的一端的中部,以使经进气管11进入到吸收塔1内的烟气一部分向上移动进入吸收空间,另一部分向下移动与沉淀池9内的吸收药剂接触。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靠近吸收塔1底端的一个隔板2将进气管11与吸收塔1连接的一端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输送来的烟气能够直接向上移动进入吸收空间,与喷洒出来的雾化吸收药剂逆向接触被处理。而下部分输送来的烟气可以进入到吸收塔1的底端,并进入到沉淀池9中,与沉淀池9中的吸收药剂的液面接触,同样可以实现对二氧化硫的吸收处理,随后下部分输送来的烟气再进行上升与喷洒出来的雾化吸收药剂逆向接触被处理,能够提高处理效果。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气体脱硫处理系统还包括回流组件;
回流组件包括循环泵8、抽吸管10和输液管7,抽吸管10的一端与沉淀池9连通,另一端与循环泵8的抽吸端连通,输液管7的一端与循环泵8的出液端连通,另一端分别与多个雾化喷嘴4连通。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回流组件能够将沉淀池9中回收的吸收药剂重新输送到雾化喷嘴4,经雾化喷嘴4喷出,能够节约对吸收药剂的使用。循环泵8用于产生抽吸力,使得沉淀池9内的吸收药剂被抽吸管10抽取,再经输液管7输送到雾化喷嘴4。具体地,输液管7包括主管道和多个副管,主管道与循环泵8的出液端连通,多个副管的一端与输液管7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每个吸收空间中的多个雾化喷嘴4连通。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个隔板2上均放置有填料5,填料5用于增加烟气与吸收药剂的接触面积。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填料5直接堆放在隔板2上,当烟气穿过隔板2上的通孔3后,由于填料5的阻挡作用,烟气再填料5的缝隙间缓慢流动,而雾化喷嘴4喷出的吸收药剂部分沉积在填料5上,能够使得烟气与吸收药剂接触被处理。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填料5的堆叠高度为20-30cm,为球形。能够有效增加吸收药剂与二氧化硫的接触面积,提供处理时间。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气体脱硫处理系统还包括烟气输送管12,进气管11远离吸收塔1的一端与烟气输送管12连通,烟气输送管12与进气管11连接处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连通或截断烟气输送管12的阻隔器13。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烟气输送管12用于输送废气,而烟气输送管12可与多个冶炼炉的排气端进行连通,从而烟气能够集中在烟气输送管12中,通过吸收塔1处理后排出。阻隔器13能够连通或截断烟气输送管12,能够控制是否将烟气导入到进气管11,进入到吸收塔1中。另外阻隔器13还具有能够调节烟气的进气量,以及防止出现烟气倒灌的效果。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进气管11与烟气输送管12的连接处位于两个阻隔器13之间,当烟气输送管12的一端有烟气输送来时,可打开靠近烟气输送管12该一端的阻隔器13,使得烟气进入到进气管11,将远离烟气输送管12该一端的阻隔器13关闭,能够避免烟气流动到烟气输送管12的另一端,避免出现烟气倒灌的问题。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阻隔器13为挡板18,挡板18用于封闭烟气输送管12,挡板18转动连接在烟气输送管12内,通过转动挡板18以连通或截断烟气输送管12。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挡板18的形状与烟气输送管12的横截面形状一直,通过挡板18能够完全封闭烟气输送管12。具体地,烟气输送管12为圆管,挡板18为圆形板。通过挡板18在烟气输送管12内的转动,能够方便连通或截断烟气输送管12。当需要截断烟气输送管12时,将挡板18转动到其边缘与烟气输送管12的内壁接触,反之则将烟气输送管12连通。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挡板18的一面上设置有转轴17,转轴17的两端延伸出挡板18,且转轴17的两端转动穿过烟气输送管12。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转轴17与挡板18的一面贴合且固定连接,转轴17与挡板18平行,使得挡板18能够跟随转轴17转动,转轴17能够相对烟气输送管12转动。具体地,烟气输送管12上设置有轴承,转轴17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穿过烟气输送管12。需要说明的是,转轴17与轴承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圈,能够保证密封性。可选地,转轴17可位于挡板18的中部位置,相对应的,转轴17与烟气输送管12的连接位置处于烟气输送管12的中部。转轴17也可以位于挡板18靠近边部的位置,相对应的,转轴17与烟气输送管12的连接位置同样处于边部。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转轴17转出烟气输送管12的两端具有螺纹,并螺纹连接有锁定螺母19,通过旋转锁定螺母19与烟气输送管12的外壁接触,能够将转轴17锁定,避免转轴17随意转动。
可选地,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挡板18的两侧均设置有转轴17,两侧的转轴17以挡板18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两个转轴17分别转动穿过烟气输送管12。
可选地,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阻隔器13为球阀或蝶阀,球阀或蝶阀通过法兰与烟气输送管12连接,通过球阀或蝶阀能够方便连通或截断烟气输送管12。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吸收塔1内靠近排气管14的顶端连接有除雾器6,除雾器6用于吸收水分和小颗粒杂质。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除雾器6安装在吸收塔1的顶端,烟气经过多层吸收空间的处理后,穿过除雾器6进入到排气管14中。除雾器6能够将烟气中水分和小颗粒杂质滤除。其中除雾器6为两个,两个上下并列设置,处理效果更好。具体地,除雾器6通过螺钉连接在吸收塔1的内侧壁上。除雾器6为现有技术,可采用旋流板式旋风除雾器6,能够确保除雾效果。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气体脱硫处理系统还包括风机15和排气帽16,风机15的输入端与排气管14远离吸收塔1的一端连接,风机15的输出端与排气帽16连接。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风机15用于产生抽吸力,能够带动吸收塔1内的气体流动,使得吸收塔1内的烟气向排气管14移动,增加处理效率。另外,可以根据烟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调节风机15的功率,当二氧化硫含量较低时,可提高风机15的功率,使得烟气流动加快,当二氧化硫含量较高时,可降低风机15的功率,使得烟气流动减慢,增加接触时间。排气帽16用于进行气体排放,同时排气帽16用于防雨水进入到吸收塔1中,影响吸收药剂的浓度。通过风机15带动烟气移动,能够使得气液两相相互冲击,提高接触几率,提高脱硫率。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隔板2为三个,三个隔板2将吸收塔1内部分隔成四个吸收空间。具体地,雾化喷嘴4包括第一雾化喷嘴4和第二雾化喷嘴4,第一雾化喷嘴4位于最上方的吸收空间内,第一雾化喷嘴4连接在除雾器6的底端。第二雾化喷嘴4位于下方的三个吸收空间内,并分别与对应的三个隔板2的底端连接。具体地,雾化喷嘴4朝向下方喷洒出锥形喷洒面,利于与烟气接触。雾化喷嘴4为现有技术,雾化喷嘴4可采用涡流喷嘴,且由碳化硅制成,能够防腐防磨。通过涡流喷嘴雾化程度好,雾化粒径小,使得吸收药剂的比表面积大,在吸收空间内形成无漏洞、重叠少的吸收雾化区,提高了烟气与吸收药剂的接触机会,同时吸收药剂的用量可大幅减少,由此带来烟气温降小。当烟气温度高、气液接触面积大时,SO2与吸收药剂之间反应剧烈、反应速度快,使得脱硫效率高。
本气体脱硫处理系统的原理是采用单碱法脱硫工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吸收药剂为氢氧化钠溶液。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能够产生水和Na2SO3,具体反应式如下:
2NaOH+SO2—Na2SO3+H2O
由于氢氧化钠溶解度高,从而不会出现结垢和堵塞等问题,通过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能够使得二氧化硫脱除率达95%以上。通过本申请中雾化喷嘴4将氢氧化钠溶液雾化喷出,能够减小氢氧化钠的使用量,节约成本。具体地,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10。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气体脱硫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收塔(1),所述吸收塔(1)内形成有多个隔板(2),多个所述隔板(2)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并将所述吸收塔(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吸收空间,每个所述隔板(2)上开设有若干通孔(3),每个所述吸收空间内均设置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雾化喷嘴(4),所述雾化喷嘴(4)用于喷洒吸收药剂;
进气管(11),所述进气管(11)的一端与所述吸收塔(1)的侧壁连接并与所述吸收塔(1)内部连通,所述进气管(11)的另一端用于与烟气来源连通;
排气管(14),所述排气管(14)的一端与所述吸收塔(1)的顶端连接并与所述吸收塔(1)内部连通,所述排气管(14)的另一端用于排出处理后的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脱硫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脱硫处理系统还包括沉淀池(9),所述沉淀池(9)用于收集所述吸收药剂,所述沉淀池(9)连接于所述吸收塔(1)的底端,所述沉淀池(9)的顶端与所述吸收塔(1)的底端连通,以使所述吸收塔(1)内的所述吸收药剂自然掉落沉积在所述沉淀池(9)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脱硫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吸收塔(1)底端的一个所述隔板(2)位于所述进气管(11)与所述吸收塔(1)连接的一端的中部,以使经所述进气管(11)进入到所述吸收塔(1)内的烟气一部分向上移动进入所述吸收空间,另一部分向下移动与所述沉淀池(9)内的吸收药剂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脱硫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脱硫处理系统还包括回流组件;
所述回流组件包括循环泵(8)、抽吸管(10)和输液管(7),所述抽吸管(10)的一端与所述沉淀池(9)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循环泵(8)的抽吸端连通,所述输液管(7)的一端与所述循环泵(8)的出液端连通,另一端分别与多个所述雾化喷嘴(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脱硫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隔板(2)上均放置有填料(5),所述填料(5)用于增加烟气与所述吸收药剂的接触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脱硫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脱硫处理系统还包括烟气输送管(12),所述进气管(11)远离所述吸收塔(1)的一端与所述烟气输送管(12)连通,所述烟气输送管(12)与所述进气管(11)连接处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连通或截断所述烟气输送管(12)的阻隔器(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脱硫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器(13)为挡板(18),所述挡板(18)用于封闭所述烟气输送管(12),所述挡板(18)转动连接在所述烟气输送管(12)内,通过转动所述挡板(18)以连通或截断所述烟气输送管(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脱硫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8)的一面上设置有转轴(17),所述转轴(17)的两端延伸出所述挡板(18),且所述转轴(17)的两端转动穿过所述烟气输送管(12)。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气体脱硫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1)内靠近所述排气管(14)的顶端连接有除雾器(6),所述除雾器(6)用于吸收水分和小颗粒杂质。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气体脱硫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脱硫处理系统还包括风机(15)和排气帽(16),所述风机(15)的输入端与所述排气管(14)远离所述吸收塔(1)的一端连接,所述风机(15)的输出端与所述排气帽(16)连接。
CN202122390523.XU 2021-09-29 2021-09-29 气体脱硫处理系统 Active CN215939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90523.XU CN215939552U (zh) 2021-09-29 2021-09-29 气体脱硫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90523.XU CN215939552U (zh) 2021-09-29 2021-09-29 气体脱硫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39552U true CN215939552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424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90523.XU Active CN215939552U (zh) 2021-09-29 2021-09-29 气体脱硫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395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57216B1 (ko) 배기가스 처리 시스템
CN108479368A (zh) 一种微旋流深度脱硫除尘吸收塔装置及工艺
CN203123767U (zh) 一种复合式除尘器
CN202052466U (zh) 一种气体过滤装置
CN103203147B (zh) 喷雾贮水冲击式内循环除尘器及其除尘方法
CN207169316U (zh) 一种燃气式锅炉除尘设备
KR101981066B1 (ko) 부식 방지 기능을 가진 배기가스 처리 시스템
JP2000107540A (ja) 排気ガス処理システム
CN205435424U (zh) 一种同步脱硫脱硝脱汞系统
CN215939552U (zh) 气体脱硫处理系统
CN219333763U (zh) 一种脱硝系统氨气逃逸吸收装置
CN113634078A (zh) 一种气体除尘方法、应用及旋风除尘洗涤塔
CN113769561A (zh) 气体脱硫处理系统
CN202263505U (zh) 一种湿式气体净化装置
CN109173667B (zh) 一种全自动三级脱硫除尘装置
CN209752502U (zh) 一种新型旋流塔高效漆雾处理装置
CN112023677A (zh) 涡轮增压式负压吸水脱硫脱硝设备
CN206613311U (zh) 一种漆雾处理装置
CN210448716U (zh) 一种高效烟气气动乳化除尘、脱硫装置
CN108744826A (zh) 一种循环式多级沉淀光固化的喷漆气雾处理装置
CN215842317U (zh) 一种旋风除尘洗涤塔
CN101172209A (zh) 尘雾分离器
CN215610320U (zh) 一种尾气旋流喷淋处理装置
CN220572581U (zh) 一种烟气除尘装置及高倍数泡沫烟气发生装置
CN108636076A (zh) 一种脱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