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10754U -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10754U
CN215910754U CN202121237315.XU CN202121237315U CN215910754U CN 215910754 U CN215910754 U CN 215910754U CN 202121237315 U CN202121237315 U CN 202121237315U CN 215910754 U CN215910754 U CN 2159107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liquid crystal
crystal display
display module
middl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3731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孝刚
朱广耀
涂益明
揭晓冬
张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3731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107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107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107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显示装置包括壳体和液晶显示模组,壳体包括后壳,壳体组装在液晶显示模组上,其中,后壳与液晶显示模组磁性连接。该显示装置的后壳与液晶显示模组之间通过磁性连接,无需在液晶显示模组和壳体设计其他结构连接液晶显示模组和壳体,使得液晶显示模组可以与壳体紧密接触,即液晶显示模组和壳体之间的不用预留设计连接结构的空间,从而降低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实现显示装置的超薄化,增加产品竞争力和用户体验。同时,液晶显示模组与后壳磁性连接,方便液晶显示模组与后壳的拆卸。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由于具有机身薄、省电、低辐射等特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液晶显示器的高速发展,消费者越来越追求液晶显示器的超薄化。液晶显示器一般包括:液晶显示模组、中框和后壳,且液晶显示模组安装于后壳,但是,液晶显示模组、中框和后壳组装后的整体厚度仍然比较厚,无法实现液晶显示器的超薄化,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模组与后壳之间通过磁性连接,减少了显示装置的厚度,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超薄化,从而增加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后壳;
液晶显示模组,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
其中,所述后壳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磁性连接。
本方案中,后壳与液晶显示模组磁性连接,无需在后壳和液晶显示模组设计卡接结构连接后壳和液晶显示模组,后壳和液晶显示模组之间的不用预留设计卡接结构的空间,从而降低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实现显示装置的超薄化。后壳和液晶显示模组磁性连接能够减少对后壳和液晶显示模组结构的改变,从而保持液晶显示模组的完整性,提高液晶显示模组的强度。同时,后壳和液晶显示模组磁性连接能够减少后壳和液晶显示模组的变形,降低显示装置漏光的风险,并且磁性连接方便通过增加磁性配合的面积提高磁性连接的可靠性,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拆卸的优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后壳设有磁性件,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包括背板,所述背板的至少部分为磁性配合件;所述磁性件与所述磁性配合件能够磁性吸合。
本方案中,背板的至少部分为磁性配合件,因此不需要在背板上设置磁性配合件,减少了液晶显示模组的厚度,实现显示装置的超薄化。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后壳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磁性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
本方案中,磁性件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安装槽中,减小了磁性件凸出于第一安装槽的尺寸,或者可以避免磁性件凸出于第一安装槽的表面,能够减小磁性件与后壳配合后的厚度,从而降低显示装置的厚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后壳沿周向具有多个第一外边缘,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外边缘设置有所述磁性件。
本方案中,后壳至少一个第一外边缘设置有磁性件,从而使得后壳的至少一个第一外边缘与背板之间磁性连接,从而增大后壳与背板磁性连接的面积,提高二者的连接可靠性。同时,磁性件设置于后壳的第一外边缘时,能够减小磁性件占据后壳内部的空间,从而便于后壳与显示装置的其他部件配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后壳还包括第一安装部,所述背板包括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
本方案中,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使后壳与背板紧固连接,即后壳与背板之间除了磁性连接之外,还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进一步提高后壳与液晶显示模组的连接可靠性,且该第一紧固件能够限制后壳与液晶显示模组之间的相对转动,提高组装精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所述后壳的中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位于所述背板的中部。
本方案中,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分别位于后壳和背板的中部,使后壳和背板连接后受力更均匀,减少后壳与背板连接后产生应力集中的情况,延长后壳与背板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后壳的中部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用于容纳所述磁性件。
本方案中,后壳包括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且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均设置有磁性件,使得后壳与背板不仅在外边缘处磁性连接,在中部也磁性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二者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壳体还包括中框,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和所述中框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后壳连接。
本方案中,中框位于液晶显示模组和后壳之间,液晶显示模组与中框的至少一者与后壳连接,便于灵活选择显示装置的组装方式,以扩大显示装置的适用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中框与所述背板通过胶材连接。
本方案中,背板与中框通过胶材连接,减少了对背板和中框结构的改变,有利于提高背板和中框的强度,且连接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背板沿周向具有多个第二外边缘,部分所述第二外边缘与所述中框通过所述胶材连接,部分所述第二外边缘与所述中框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
本方案中,部分第二外边缘与中框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二外边缘和中框,可以起到预定位的作用,从而提高背板和中框的安装精确性,提高作业效率;背板的部分第二外边缘与中框通过胶材连接,减少了紧固件的使用,并保持了背板和中框的完整性,有利于提高背板和中框的强度。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后壳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中框卡接配合。
本方案中,设置于后壳的连接件设有凸起和/或卡槽,中框设有卡槽和/或凸起,凸起与卡槽配合,从而使连接件与中框卡接配合,进而使得后壳与中框卡接配合,通过在连接件设置凸起和/或卡槽,能够避免在后壳设置凸起和/或卡槽,能够保证后壳的完整性,且仅需加工连接件即可,无需改变后壳的结构,降低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另外,当后壳设置有连接件的一侧与中框卡接时,使得后壳在设置连接件的第一外边缘通过与中框的卡接实现与液晶显示模组连接,因此在该第一外边缘不用设置第一安装槽来安装磁性件,即减少了后壳开设第一安装槽的数量,从而减少了后壳开孔的面积,有利于提高后壳的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垂直于所述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所在的平面,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中框卡接。
本方案中,凸起与卡槽分别设于连接件和中框沿厚度方向的侧壁,当凸起与卡槽卡接配合时,不会增加显示装置厚度方向的尺寸,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超薄化。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后壳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柱热熔固定。
本方案中,凸起与卡槽分别设于连接件和中框沿厚度方向的侧壁,当凸起与卡槽卡接配合时,不会增加显示装置厚度方向的尺寸,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超薄化。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壳体还包括中框,所述中框设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用于避让所述磁性件。
本方案中,沿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液晶显示模组与后壳位于中框的两端,后壳与液晶显示模组的背板磁性连接时,磁性件穿过避让部与磁性配合件配合,位于液晶显示模组和后壳之间的中框能够被磁性件限位固定,可以减少后壳与中框的进一步连接,从而能够简化显示装置的连接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显示元件和背光膜材,沿所述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所述背光膜材位于所述背板与所述显示元件之间。
本方案中,背板的至少部分为磁性配合件,因此不需要在背板上设置磁性配合件,减少了液晶显示模组的厚度,实现显示装置的超薄化。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以上所述的显示装置。
本方案中,由于显示装置的后壳与液晶显示模组之间通过磁性连接,减少了显示装置的厚度,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超薄化,减小电子设备的整体体积,从而增加用户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电子设备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子设备的后视图;
图3为图1中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图4为液晶显示模组的爆炸图;
图5为后壳的爆炸图;
图6为后壳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7为实施例一中液晶显示模组与中框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一中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二中液晶显示模组与中框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二中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中框的爆炸图;
图12为实施例三中后壳的爆炸图;
图13为实施例三中液晶显示模组与中框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三中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壳体;
11-后壳;
111-第一外边缘;
111a-第一安装槽;
112-第一安装部;
113-第二安装槽;
114-连接柱;
115-转轴;
12-中框;
121-避让部;
122-卡槽;
2-液晶显示模组;
21-背板;
211-第二安装部;
212-第二外边缘;
212a-顶侧;
212b-左侧;
212c-右侧;
212d-底侧;
22-显示元件;
221-PCBA;
23-背光膜材;
24-保护罩;
25-胶框;
251-卡扣;
26-LED灯条;
3-磁性件;
4-胶材;
5-连接件;
51-连接孔;
52-凸起。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一般包括液晶显示模组、中框和后壳,中框与液晶显示模组的背板通过螺钉锁附固定,后壳与中框之间通过卡扣和卡位卡接配合,或者显示装置不包括中框,后壳和液晶显示模组之间设置内置转接件,液晶显示模组与内置转接件通过螺钉紧固锁附连接,并通过内置转接件与后壳卡接,由于卡扣和卡位配合位置边缘较厚,导致显示装置边缘较厚无法做到超薄设计。或者后壳与液晶显示模组直接粘接,但是粘接不便于拆卸,且拆卸后容易导致后壳变形而报废,增加维修成本。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笔记本电脑、车载电脑、可折叠显示设备、可折叠显示屏、可穿戴设备等任何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可以为上述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电子设备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以下为了方便说明,以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器为例进行说明,下面以具体实施例介绍本申请的显示装置。
如图1-3所示,显示装置包括壳体1和液晶显示模组2,壳体1包括后壳11,壳体1安装于液晶显示模组2,其中,后壳11与液晶显示模组2磁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后壳11与液晶显示模组2磁性连接,无需在后壳11与液晶显示模组2设计卡接结构连接后壳11与液晶显示模组2,后壳11与液晶显示模组2之间无需预留卡接结构的空间,从而降低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实现显示装置的超薄化。同时,后壳11与液晶显示模组2磁性连接能够减少对后壳11与液晶显示模组2结构的改变,从而保持液晶显示模组2的完整性,提高液晶显示模组2的强度。另外,后壳11与液晶显示模组2磁性连接能够减少后壳11与液晶显示模组2的变形,降低显示装置漏光的风险,并且磁性连接方便通过增加磁性配合的面积提高磁性连接的可靠性,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拆卸的优点。
其中,如图4所示,液晶显示模组2还包括显示元件22和背光膜材23,沿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背光膜材23位于背板21与显示元件22之间。
本实施例中,显示元件22为透明材料,本身并不发光,液晶显示模组2还包括发光元件,比如发光元件可以为LED灯条26,LED灯条26用于为显示元件22提供光源,背光膜材23用于辅助显示元件22发光,背板21一般为金属材料,用于对发光元件散热,且背板21与显示元件22之间具有胶框25,胶框25通过卡扣251固定于背板21的外周侧,胶框25用于支撑并固定显示元件22。
其中,如图4所示,显示元件22下端还包括PCB线路板,液晶显示模组2还包括保护罩24,保护罩24罩在PCBA 221(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上,用于保护PCBA 221,且保护罩24通过第一紧固件与背板21连接。
具体地,如图4、图5所示,后壳11设有磁性件3,液晶显示模组2包括背板21,背板21的至少部分为磁性配合件,磁性件3与磁性配合件能够磁性吸合,以连接后壳11和液晶显示模组2。
本实施例中,背板21的至少部分为磁性配合件,因此不需要在背板21上设置磁性配合件,减少了液晶显示模组2的厚度,实现显示装置的超薄化。
其中,背板21至少部分为磁性配合件,可以只在与磁性件3配合的地方设置成磁性配合件,以节约成本。或者可以背板21整体均设置成磁性配合件,即背板21可以采用磁性材料制成,简化背板21的制作工艺,实际应用时,背板21可以采用铁磁性材料,比如SGCC,铁磁性材料具有自发磁化的现象,即材料一旦被磁化在外部磁场消失后仍能够保持磁性,因此能够提高背板21与磁性件3之间的配合稳定性。
更具体地,如图6所示,后壳11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11a,磁性件3安装于第一安装槽111a。
本实施例中,磁性件3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安装槽111a中,减小了磁性件3凸出于第一安装槽111a的尺寸,或者可以避免磁性件3凸出于第一安装槽111a的表面,能够减小磁性件3与后壳11配合后的厚度,从而降低显示装置的厚度。
其中,磁性件3通过点胶或背胶的方式固定于第一安装槽111a,降低磁性件3与第一安装槽111a脱离的风险。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后壳11沿周向具有多个第一外边缘111,至少一个第一外边缘111设置有磁性件3。
本实施例中,后壳11至少一个第一外边缘111设置有磁性件3,从而使得后壳11的至少一个第一外边缘111与背板21之间磁性连接,从而增大后壳11与背板21磁性连接的面积,提高二者的连接可靠性。同时,磁性件3设置于后壳11的第一外边缘111时,能够减小磁性件3占据后壳11内部的空间,从而便于后壳11与显示装置的其他部件配合。
其中,如图6所示,后壳11可以为矩形结构,即具有四个第一外边缘111,且四个第一外边缘111可以均设有磁性件3,且每个第一外边缘111间隔设置有多个磁性件3,磁性件3与液晶显示模组2的磁性配合件配合,进一步增加了磁性件3与磁性配合件的磁性配合的面积,因此能够提高后壳11与液晶显示模组2的连接可靠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背板21包括第二安装部211,如图8所示,后壳11还包括第一安装部112,第一安装部112与第二安装部211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部112和第二安装部211,使后壳11与背板21紧固连接,即后壳11与背板21之间除了磁性连接之外,还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进一步提高后壳11与液晶显示模组2的连接可靠性,且该第一紧固件能够限制后壳11与液晶显示模组2之间的相对转动,提高组装精确性。
更具体地,如图7所示,第二安装部211位于背板21的中部,如图8所示,第一安装部112位于后壳11的中部。
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12和第二安装部211分别位于后壳11和背板21的中部,使后壳11和背板21连接后受力更均匀,减少后壳11与背板21连接后产生应力集中的情况,延长后壳11与背板21的使用寿命。
如图7、图8所示,第一安装部112和第二安装部211设有多个,且围绕转轴115设置,当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器时,转轴115用于安装支架,当显示装置为手机、平板电脑等其他电子设备时,可以不包括转轴115,第一安装部112和第二安装部211设于显示装置的中部。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后壳11中部设有第二安装槽113,第二安装槽113用于容纳磁性件3。
本实施例中,后壳11包括第一安装槽111a和第二安装槽113,且第一安装槽111a和第二安装槽113内均设置有磁性件3,使得后壳11与背板21不仅在外边缘处磁性连接,在中部也磁性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二者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其中,如图10所示,第二安装槽113可以设有多个,且第二安装槽113围绕转轴115的外周设置,磁性件3通过点胶的方式固定于第二安装槽113,降低磁性件3与第二安装槽113脱离的风险。
具体地,如图11所示,壳体1还包括中框12,且沿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液晶显示模组2与后壳11位于中框12的两端,且液晶显示模组2和中框12中的至少一者与后壳11连接。
本实施例中,中框12位于液晶显示模组2和后壳11之间,液晶显示模组2与中框12的至少一者与后壳11连接,便于灵活选择显示装置的组装方式,以扩大显示装置的适用范围。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2、图13所示,后壳11设置有连接件5,连接件5与中框12卡接配合。
本实施例中,设置于后壳11的连接件5设有凸起52和/或卡槽(未示出),中框12设有卡槽122和/或凸起(未示出),连接件5的凸起52与中框12的卡槽122配合,从而使连接件5与中框12卡接配合,进而使得后壳11与中框12卡接配合,通过在连接件5设置凸起52和/或卡槽,能够避免在后壳11设置凸起52和/或卡槽,能够保证后壳11的完整性,且仅需加工连接件5即可,无需改变后壳11的结构,降低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另外,当后壳11设置有连接件5的一侧与中框12卡接时,使得后壳11在设置连接件5的第一外边缘111通过与中框12的卡接实现与液晶显示模组2连接,因此在该第一外边缘111不用设置第一安装槽111a来安装磁性件3,即减少了后壳11开设第一安装槽111a的数量,从而减少了后壳11开孔的面积,有利于提高后壳11的强度。
具体地,如图12-14所示,沿垂直于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所在的平面,连接件5与中框12卡接。
本实施例中,凸起52与卡槽122分别设于连接件5和中框12沿厚度方向的侧壁,当凸起52与卡槽122卡接配合时,不会增加显示装置厚度方向的尺寸,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超薄化。
更具体地,如图12所示,后壳11包括连接柱114,连接件5与连接柱114热熔固定。
本实施例中,后壳11设有连接柱114,连接件5设有连接孔51,连接孔51套设于连接柱114,使得连接件5与后壳11连接,且连接柱114为热熔柱,热熔柱受热膨胀使得连接孔51与连接柱114的之间形成过盈配合,降低连接件5与后壳11脱离的风险,当连接件5与中框12卡接时,能够提高后壳11与中框1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以上各实施例中,如图7、9、11、13所示,中框12设有避让部121,避让部121用于避让磁性件3。
如图7、9、11、13所示,沿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液晶显示模组2与后壳11位于中框12的两端,后壳11与液晶显示模组2的背板21磁性连接时,磁性件3穿过避让部121与磁性配合件配合,位于液晶显示模组2和后壳11之间的中框12能够被磁性件3限位固定,可以减少中框12与后壳11的进一步连接,从而能够简化显示装置的连接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各实施例中,如图4、图11所示,中框12与背板21可以通过胶材4连接。
本实施例中,背板21与中框12通过胶材4连接,减少了对背板21和中框12结构的改变,有利于提高背板21和中框12的强度,且连接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其中,胶材4可以为双面胶条。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9、11、13所示,背板21沿周向具有多个第二外边缘212,部分第二外边缘212与中框12通过胶材4连接,部分第二外边缘212与中框12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
本实施例中,部分第二外边缘212与中框12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二外边缘212和中框12,可以起到预定位的作用,从而提高背板21和中框12的安装精确性,提高作业效率;背板21的部分第二外边缘212与中框12通过胶材4连接,减少了紧固件的使用,并保持了背板21和中框12的完整性,有利于提高背板21和中框12的强度。
其中,如图7、9、11、13所示,当背板21为矩形结构时,其各第二外边缘212中,顶侧212a、左侧212b和右侧212c与中框12通过胶材4连接,背板21的底侧212d与中框12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胶材4可以为双面胶条。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背板21沿周向具有多个第二外边缘212,且各第二外边缘212均与中框12通过胶材4连接。
本实施例中,背板21的各第二外边缘212均与中框12通过胶材4连接时,连接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其中,当背板21为矩形结构时,其各第二外边缘212中,顶侧212a、左侧212b、右侧212c和底侧212d均与中框12通过胶材4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采用以上所述的显示装置。
本实施例中,由于显示装置的后壳11与液晶显示模组2之间通过磁性连接,减少了显示装置的厚度,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超薄化,减小电子设备的整体体积,从而增加用户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本专利申请文件的一部分包含受著作权保护的内容。除了对专利局的专利文件或记录的专利文档内容制作副本以外,著作权人保留著作权。

Claims (16)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后壳;
液晶显示模组,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液晶显示器模组;
其中,所述后壳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磁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设有磁性件,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包括背板,所述背板的至少部分为磁性配合件;
所述磁性件与所述磁性配合件能够磁性吸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磁性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沿周向具有多个第一外边缘,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外边缘设置有所述磁性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还包括第一安装部,所述背板包括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所述后壳的中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位于所述背板的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的中部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用于容纳所述磁性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中框,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和所述中框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后壳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包括背板,所述中框与所述背板通过胶材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沿周向具有多个第二外边缘,部分所述第二外边缘与所述中框通过所述胶材连接,部分所述第二外边缘与所述中框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中框卡接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所在的平面,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中框卡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柱热熔固定。
14.根据权利要求2-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中框,所述中框设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用于避让所述磁性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显示元件和背光膜材,沿所述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所述背光膜材位于所述背板与所述显示元件之间。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2121237315.XU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59107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37315.XU CN215910754U (zh)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37315.XU CN215910754U (zh)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10754U true CN215910754U (zh) 2022-02-25

Family

ID=80287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37315.XU Active CN215910754U (zh)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107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7713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device
WO2021023043A1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15910754U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2183693A1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7463027B (zh) 一种侧入式显示设备
KR100796536B1 (ko) Lcd 모듈
CN216901206U (zh) 显示装置
JP4642332B2 (ja) 表示装置
CN103363387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EP3845960A1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14265225A (zh) 拼接显示屏
CN107664863B (zh) 液晶显示装置
JP2002366053A (ja) 表示装置
JP2002031813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0673377A (zh) 一种液晶显示幕的组装方法
CN216052510U (zh) 显示装置
CN212966852U (zh) 显示装置及终端
CN214037711U (zh) 电子标识牌和壁挂装置
CN215954027U (zh) 一种透明显示设备
CN216626316U (zh) 宽屏有框液晶显示器外壳
CN218826086U (zh) 一种电子桌签
CN217008090U (zh) 笔记本电脑
CN218004016U (zh) 显示组件以及电子终端
JP356599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220509242U (zh) 一种耐腐蚀lcd显示屏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