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09621U - 一种果蔬双联合烘干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果蔬双联合烘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09621U
CN215909621U CN202122269771.9U CN202122269771U CN215909621U CN 215909621 U CN215909621 U CN 215909621U CN 202122269771 U CN202122269771 U CN 202122269771U CN 215909621 U CN215909621 U CN 2159096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uit
vegetable
drying device
drying
conveying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6977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达
林礼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ming City Hongda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ming City Hongda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ming City Hongda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ming City Hongda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6977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096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096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096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80Food processing, e.g.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 or variable speed drives in handling, conveying or stacking
    • Y02P60/85Food storage or conservation, e.g. cooling or drying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果蔬双联合烘干机,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底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底座顶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烘干装置、第二烘干装置,所述第一烘干装置、第二烘干装置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外设置有玻璃密封罩,所述第一烘干装置上方设置有杀菌装置,所述杀菌装置顶端设置有果蔬入口,所述杀菌装置底端设置有果蔬出口,所述果蔬出口上方设置有隔板,所述杀菌装置内壁设置有紫外灯,所述第一烘干装置内设置有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烘干装置包括第一加热室、第二加热室。本实用新型中,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人工劳作成本,高效杀菌,烘干彻底,热效率高,烘干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果蔬双联合烘干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果蔬双联合烘干机。
背景技术
果蔬烘干技术对于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一般用箱式烘干机,用托盘将待烘干产品放入后,关闭箱门,进行烘干,此种防止烘制出来的产品干燥不均匀,容易出现过干或过湿的现象,烘干效率低,烘干过程中操作繁琐,热源利用率低,自动化程度低。
申请人在申请本发明时,经过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果蔬双联合烘干机”,其申请号为“201621179395.7”,该专利主要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为矩形,所述箱体的对角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风门和第二进风门,所述第一进风门前端设置有第一热源,所述第一进风门和第一热源之间的箱体上设置有第一百叶窗,所述第一热源侧面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热源前端侧面设置有第一高速风机组,所述第二进风门前端设置有第二热源,所述第二进风门和第二热源之间的箱体上设置有第二百叶窗,所述第二热源侧面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热源前端侧面设置有第二高速风机组,所述箱体侧壁上设置有控制系统,所述第一进风门、第一热源、第二进风门和第二热源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但是此装置烘干过程中操作繁琐,容易出现过干或过湿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果蔬双联合烘干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果蔬双联合烘干机,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底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底座顶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烘干装置、第二烘干装置,所述第一烘干装置、第二烘干装置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外设置有玻璃密封罩;所述第一烘干装置上方设置有杀菌装置,所述杀菌装置顶端设置有果蔬入口,所述杀菌装置底端设置有果蔬出口,所述果蔬出口上方设置有隔板,所述杀菌装置内壁设置有紫外灯,所述杀菌装置外壁底端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齿条、下齿条,所述上齿条、下齿条上设置有与第一齿轮相匹配的齿轮条,所述上齿条、下齿条之间分别设置有多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上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另一端设置有翻板,所述翻板外设置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一侧设置有与第二转轴相匹配的轴承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烘干装置内设置有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烘干装置包括第一加热室、第二加热室。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加热室内设置有第一加热片,所述第一加热室内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上设置有第一风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加热室内设置有第二加热片,所述第二加热室内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上设置有第二风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输送带一侧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输送带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滚筒,所述第一滚筒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支撑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输送带下方设置有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一侧设置有第二滚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滚筒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支撑柱,所述第二输送带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烘干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果蔬双联合烘干机可以在烘干前对果蔬进行杀菌,可以提前杀死高温无法杀死的一些细菌。
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果蔬双联合烘干机可以进行两次烘干,烘干彻底,烘干效果好。
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果蔬双联合烘干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少人工劳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果蔬双联合烘干机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果蔬双联合烘干机第一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果蔬双联合烘干机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果蔬双联合烘干机杀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果蔬双联合烘干机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底座;101、第一支撑柱;2、杀菌装置;201、果蔬入口;202、紫外灯;203、第一驱动电机;204、第一转轴;205、隔板;2051、安装框;2052、翻板;2053、轴承座;206、果蔬出口;207、上齿条;208、下齿条;209、齿轮条;210、第二转轴;211、第一齿轮;212、第二齿轮;3、第一烘干装置;301、第一加热室;3011、第一加热片;3012、第一驱动装置;3013、第一风扇;302、第二加热室;3021、第二加热片;3022、第二驱动装置;3023、第二风扇;303、第二驱动电机;3031、第三转轴;4、第二烘干装置;5、玻璃密封罩;6、输送装置;601、第一输送带;6011、第一滚筒;6012、第二支撑柱;602、第二输送带;6021、第二滚筒;6022、第三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果蔬双联合烘干机,包括第一底座1,第一底座1底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柱101,第一底座1顶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烘干装置3、第二烘干装置4,第一烘干装置3、第二烘干装置4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6,输送装置6外设置有玻璃密封罩5。可以通过玻璃密封罩5实时观察烘干情况,双烘干装置的设计可以使得烘干更彻底,烘干效果更好。
第一烘干装置3上方设置有杀菌装置2,杀菌装置2顶端设置有果蔬入口201,杀菌装置2底端设置有果蔬出口206,果蔬出口206上方设置有隔板205,杀菌装置2内壁设置有紫外灯202,杀菌装置2外壁底端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203,第一驱动电机203的电机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204,第一转轴204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211,第一齿轮211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齿条207、下齿条208,上齿条207、下齿条208上设置有与第一齿轮211相匹配的齿轮条209,上齿条207、下齿条208之间分别设置有多组第二齿轮212,第二齿轮212上设置有第二转轴210,第二转轴210另一端设置有翻板2052,翻板2052外设置有安装框2051,安装框2051一侧设置有与第二转轴210相匹配的轴承座2053。将果蔬通过果蔬入口201放入杀菌装置2内,启动紫外灯202对果蔬进行杀菌,杀菌完成后,启动第一驱动电机203,第一驱动电机203转动带动第一齿轮211转动,从而带动上齿条207、下齿条208横向移动,上齿条207、下齿条208的横向移动带动上齿条207、下齿条208之间的多组第二齿轮212转动,从而带动翻板2052翻转,此时果蔬可以通过翻板2052之间的缝隙通过果蔬出口206进入第一烘干装置3中。
第一烘干装置3内设置有第一输送带601,第一烘干装置3包括第一加热室301、第二加热室302。第一加热室301内设置有第一加热片3011,第一加热室301内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3012,第一驱动装置3012上设置有第一风扇3013。第二加热室302内设置有第二加热片3021,第二加热室302内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3022,第二驱动装置3022上设置有第二风扇3023。通过第一加热室301、第二加热室302内的第一加热片3011、第二加热片3021加热空气,分别启动第一驱动装置3012、第二驱动装置3022,分别带动第一风扇3013、第二风扇3023对第一输送带601上的果蔬进行烘干。
第一输送带601一侧设置有第三转轴3031,第三转轴303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303。第一输送带601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滚筒6011,第一滚筒601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支撑柱6012。第一输送带601下方设置有第二输送带602,第二输送带602一侧设置有第二滚筒6021。第二滚筒602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支撑柱6022,第二输送带602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烘干装置4。启动第二驱动电机303,带动第三转轴303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输送带601开始运转,将果蔬输送到第一输送带601尾端时,由于第二输送带602位于第一输送带601下方,果蔬在运输过程中可以进行翻面,提高烘干效果,第二输送带602将果蔬输送到第二烘干装置4内,第二烘干装置4内部结构与第一烘干装置3内部结构相同。
工作原理:将果蔬通过果蔬入口201放入杀菌装置2内,启动紫外灯202对果蔬进行杀菌,杀菌完成后,启动第一驱动电机203,第一驱动电机203转动带动第一齿轮211转动,从而带动上齿条207、下齿条208横向移动,上齿条207、下齿条208的横向移动带动上齿条207、下齿条208之间的多组第二齿轮212转动,从而带动翻板2052翻转,此时果蔬可以通过翻板2052之间的缝隙通过果蔬出口206进入第一烘干装置3中,通过第一加热室301、第二加热室302内的第一加热片3011、第二加热片3021加热空气,分别启动第一驱动装置3012、第二驱动装置3022,分别带动第一风扇3013、第二风扇3023对第一输送带601上的果蔬进行烘干,启动第二驱动电机303,带动第三转轴303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输送带601开始运转,将果蔬输送到第一输送带601尾端时,由于第二输送带602位于第一输送带601下方,果蔬在运输过程中可以进行翻面,提高烘干效果,第二输送带602将果蔬输送到第二烘干装置4内,第二烘干装置4内部结构与第一烘干装置3内部结构相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果蔬双联合烘干机,包括第一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底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柱(101),所述第一底座(1)顶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烘干装置(3)、第二烘干装置(4),所述第一烘干装置(3)、第二烘干装置(4)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6),所述输送装置(6)外设置有玻璃密封罩(5);
所述第一烘干装置(3)上方设置有杀菌装置(2),所述杀菌装置(2)顶端设置有果蔬入口(201),所述杀菌装置(2)底端设置有果蔬出口(206),所述果蔬出口(206)上方设置有隔板(205),所述杀菌装置(2)内壁设置有紫外灯(202),所述杀菌装置(2)外壁底端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203),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03)的电机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204),所述第一转轴(204)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211),所述第一齿轮(211)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齿条(207)、下齿条(208),所述上齿条(207)、下齿条(208)上设置有与第一齿轮(211)相匹配的齿轮条(209),所述上齿条(207)、下齿条(208)之间分别设置有多组第二齿轮(212),所述第二齿轮(212)上设置有第二转轴(210),所述第二转轴(210)另一端设置有翻板(2052),所述翻板(2052)外设置有安装框(2051),所述安装框(2051)一侧设置有与第二转轴(210)相匹配的轴承座(20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蔬双联合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烘干装置(3)内设置有第一输送带(601),所述第一烘干装置(3)包括第一加热室(301)、第二加热室(3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果蔬双联合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室(301)内设置有第一加热片(3011),所述第一加热室(301)内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3012),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012)上设置有第一风扇(30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果蔬双联合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室(302)内设置有第二加热片(3021),所述第二加热室(302)内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3022),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022)上设置有第二风扇(302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果蔬双联合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601)一侧设置有第三转轴(3031),所述第三转轴(303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3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果蔬双联合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601)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滚筒(6011),所述第一滚筒(601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支撑柱(60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果蔬双联合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601)下方设置有第二输送带(602),所述第二输送带(602)一侧设置有第二滚筒(60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果蔬双联合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滚筒(602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支撑柱(6022),所述第二输送带(602)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烘干装置(4)。
CN202122269771.9U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果蔬双联合烘干机 Active CN2159096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69771.9U CN215909621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果蔬双联合烘干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69771.9U CN215909621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果蔬双联合烘干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09621U true CN215909621U (zh) 2022-02-25

Family

ID=80309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69771.9U Active CN215909621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果蔬双联合烘干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096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00801U (zh) 一种食品加工烘干装置
KR20120070389A (ko) 건조기
CN215909621U (zh) 一种果蔬双联合烘干机
CN211084729U (zh) 用于陶瓷真空管施釉线上的烘干装置
CN216869064U (zh) 一种可避免湿气聚集的真空冷冻干燥箱
CN216080836U (zh) 集装箱板材加工用烘干装置
CN214039424U (zh) 一种金银花微波烘干机的杀菌杀毒一体装置
CN210901308U (zh) 一种果干加工用清洗干燥装置
CN113647545A (zh) 一种无菌低温烘干装置
CN210625265U (zh) 一种蒸汽空气能微波一体化微波烘干杀青装置
KR100603183B1 (ko) 고추건조기 및 그를 이용한 건조방법
CN109222158B (zh) 一种核桃仁烘干设备
CN220624758U (zh) 热风循环隧道式灭菌烘箱
KR20170017490A (ko) 농축수산물 건조장치
CN218645938U (zh) 一种合成新戊二醛的干燥装置
CN212368271U (zh) 一种立式微波灭菌机
CN219244152U (zh) 一种生物制药行业用的热风循环风干装置
CN219934530U (zh) 一种牦牛肉制作烘干装置
CN220103668U (zh) 一种果类食品加工用的微波烘烤设备
CN216011491U (zh) 一种无花果高效烘干装置
CN219662335U (zh) 一种药材加工用干燥灭菌机
CN220507598U (zh) 一种恒温恒湿链板式茶叶烘干机构
CN215983600U (zh) 一种枸杞加工用的热泵并联除湿烘干设备
CN216018971U (zh) 一种食用鲜花加工的杀菌装置
CN213785295U (zh) 一种蔬菜专用食品脱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