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09268U - 一种除湿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除湿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09268U
CN215909268U CN202120972398.0U CN202120972398U CN215909268U CN 215909268 U CN215909268 U CN 215909268U CN 202120972398 U CN202120972398 U CN 202120972398U CN 215909268 U CN215909268 U CN 215909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evaporator
refrigerant
dehumidification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7239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勇
高福学
佘凯
杜建洲
亓英杰
尚锋
杜锡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Longerte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Longerte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Longerte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Longerte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7239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09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09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09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湿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除湿模块,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内流通冷媒,壳体上设置与蒸发器连通的冷媒入口与冷媒出口,所述壳体内还设置冷凝水收集装置,所述蒸发器部分设置在冷凝水收集装置的收集腔内。本实用新型的除湿模块中,蒸发器中流通的冷媒可与壳体内的空气进行换热,降低空气的温度,进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为冷凝水,降低空气的湿度。凝结得到的冷凝水汇集于冷凝水收集装置中,使得蒸发器部分浸入冷凝水中,可通过冷凝水与冷媒进行热交换,对冷媒进行降温,通过降低冷媒的温度可以提高冷媒与空气的换热效率,进而增强除湿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除湿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湿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除湿模块。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除湿装置的工作原理一般为通过热交换对空气进行降温处理,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凝结为冷凝水,从而将水蒸气从空气中除去,以达到降低空气湿度的效果。采用上述除湿方式时,空气的除湿效率受降温效率的影响,而降温效率直接决定于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的介质的温度。
目前除湿装置常用的降温方式有以下两种。一种是设置水盘管,在水盘管中持续流通温度较低的冷水,在热空气经过水盘管时可实现对空气的降温处理。但由于需要持续通入水流,一定程度上存在水资源的浪费,且冷水与空气之间的温度差有限,换热效率可能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另一种方式是采用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中的蒸发器,蒸发器中流通温度较低的冷媒,可以与外部空气进行换热,冷媒可在换热过程中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转变为气态,可吸收的热量更多。换热之后的冷媒再经过冷凝器与压缩机后重新转变为液态,循环回到蒸发器中,进行新一轮的换热。但在上述方案中,气化后的冷媒靠自然空气冷却,当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时,也会影响进入蒸发器中的冷媒的温度,进而降低除湿效率。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除湿模块,将蒸发器部分设置在冷凝水收集装置内部,使得蒸发器内流通的冷媒可以与温度较低的冷凝水进行热交换,降低冷媒的温度,从而提高与空气的换热效率,增强除湿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除湿模块,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内流通冷媒,壳体上设置与蒸发器连通的冷媒入口与冷媒出口,所述壳体内还设置冷凝水收集装置,所述蒸发器部分设置在冷凝水收集装置的收集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为设置在蒸发器下方的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包括底壁与侧壁,所述底壁与侧壁围成上侧敞口的收集腔;所述蒸发器的底面低于所述侧壁的上边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的底面与所述接水盘的底壁贴合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包括连通的除湿部和水过冷部,蒸发器内的冷媒由水过冷部向除湿部流动;所述水过冷部设置在接水盘的收集腔内,除湿部位于水过冷部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还包括与水过冷部连通的风过冷部,蒸发器内的冷媒依次流经风过冷部、水过冷部和除湿部;所述风过冷部和除湿部均设置于水过冷部上方,空气在所述壳体内流动,依次经过除湿部和风过冷部。
进一步地,所述风过冷部与除湿部间隔设置,风过冷部位于风机的进气口与除湿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包括一体的冷媒流通管,冷媒流通管的两端分别与壳体上的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连通;所述冷媒流通管形成除湿部的总长度大于其形成风过冷部的总长度,还大于其形成水过冷部的总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中安装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具有进风风道与出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的进口与出风风道的出口位于壳体外部,进风风道的出口与出风风道的进口分别与壳体内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部被分隔为蒸发器所在的第一腔室,以及风机所在的第二腔室,所述风机将空气从第一腔室抽吸至第二腔室;所述进风风道的出口与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出风风道的进口与第二腔室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冷凝水收集装置连通,排水管的进水端高于蒸发器的底面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除湿模块中,蒸发器中流通的冷媒可与壳体内的空气进行换热,降低空气的温度,进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为冷凝水,以降低空气的湿度。凝结得到的冷凝水汇集于冷凝水收集装置中,使得蒸发器部分浸入冷凝水中,可通过冷凝水与冷媒进行热交换,对冷媒进行降温,通过降低冷媒的温度可以提高冷媒与空气的换热效率,进而增强除湿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除湿模块中,蒸发器的底面与接水盘的底壁贴合设置,使蒸发器浸入冷凝水的体积最大化,进而可以对冷媒实现最大程度上的降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除湿模块中,蒸发器还包括设置在除湿部后方的风过冷部,经过除湿部的空气温度大幅度降低,再经过风过冷部时,可与风过冷部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对冷媒进行降温。蒸发器中的冷媒依次经过风过冷部和水过冷部,通过两次热交换后温度可以降至更低的水平,进而在进入除湿部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其与温度较高的空气之间的换热效率,提高对空气的降温效率,从而进一步增强除湿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除湿模块中,换热器使进入壳体的热空气与经降温除湿后排出壳体的冷空气之间进行一次热交换,实现对空气的预冷,预冷后的空气更接近饱和状态,可以进一步提高蒸发器对空气的除湿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风机;20、蒸发器;21、除湿部;22、水过冷部;23、风过冷部;30、排水管;40、换热器;41、热空气进口;42、热空气出口;43、冷空气进口;44、冷空气出口;50、接水盘;51、底壁;52、侧壁;60、壳体;61、第一腔室;62、第二腔室。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除湿模块,包括壳体60,以及设置在壳体60内的风机10和蒸发器20,蒸发器20内流通用于换热的冷媒,壳体60上设置与蒸发器20连通的冷媒入口与冷媒出口(图中未示出)。壳体60内还设置冷凝水收集装置,蒸发器20部分设置在冷凝水收集装置的收集腔内。
本实施例中的风机10为后倾式离心风机10,风机10启动后将壳体10外部温度及湿度较高的空气吸入壳体60内部。蒸发器20内流通温度较低的冷媒,使蒸发器20表面温度较低,高温高湿的空气经过蒸发器20时与其中的冷媒发生热交换,温度降低,使其中的水蒸气凝结与空气分离,进而再将空气排出壳体,达到对空气除湿的效果。
水蒸气凝结得到的冷凝水汇集于冷凝水收集装置中,使蒸发器20位于冷凝水收集装置中的部分被浸入冷凝水中,蒸发器20中的冷媒可以与温度较低的冷凝水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冷媒的温度,进而增大冷媒与空气的温差,提高冷媒与空气的换热效率,达到提高除湿效率的效果。
具体地,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为设置在蒸发器20下方的接水盘50,接水盘50包括底壁51与侧壁52,底壁51与侧壁52围成上侧敞口的收集腔。蒸发器20的底面低于侧壁52的上边沿设置。
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蒸发器20的底面与接水盘50的底壁51贴合设置。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蒸发器20的底面低于接水盘50侧壁52的上边沿,使得蒸发器20部分位于收集腔内,可进入收集到的冷凝水中。蒸发器20的底面与接水盘50的底壁51贴合设置,使蒸发器20浸入冷凝水的体积最大化,进而可以对冷媒实现最大程度上的降温效果。另一方面,接水盘50内只要有少量冷凝水,即可与蒸发器20接触进行换热,避免了冷凝水收集量较少导致蒸发器20无法进入冷凝水中的情况。
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中,蒸发器20包括连通的除湿部21和水过冷部22,蒸发器20内的冷媒由水过冷部22向除湿部21流动。水过冷部22设置在接水盘50的收集腔内,除湿部21位于水过冷部22上方。
蒸发器20中的冷媒先经过水过冷部22,与冷凝水换热降温,然后再进入除湿部21。壳体60内高温高湿空气经过除湿部21,除湿部21中降温后的冷媒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对高温高湿空气进行降温除湿处理,可增强除湿效果。
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中,蒸发器20还包括与水过冷部22连通的风过冷部23,蒸发器20内的冷媒依次流经风过冷部23、水过冷部22和除湿部21。风过冷部23和除湿部21均设置于水过冷部22上方,空气在壳体60内流动,依次经过除湿部21和风过冷部23。
具体地,风过冷部23与除湿部21间隔设置,风过冷部23位于风机10的进气口与除湿部21之间。
在上述方案中,高温高湿空气经过除湿部21后被大幅度降温,从而在壳体60内除湿部21的右侧形成环境温度较低的区域,一般情况下,这一区域的温度在整个壳体60内部时是最低的。在除湿部21右侧间隔设置风过冷部23,可通过降温后的空气与风过冷部23内的冷媒进行热交换,降低冷媒的温度,使进入除湿部21的冷媒温度更低,对空气的降温除湿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蒸发器20中的冷媒依次经过风过冷部23和水过冷部22,分别与低温空气和冷凝水进行两次换热,使其进入除湿部21前经过两次降温处理,降低了除湿部21中冷媒的温度,提高了空气与除湿部21中冷媒的温度差,从而进一步增强了除湿模块的除湿效果。
具体地,蒸发器20包括一体的冷媒流通管,冷媒流通管的两端分别与壳体60上的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连通。所述冷媒流通管形成除湿部21的总长度大于其形成风过冷部23的总长度,还大于其形成水过冷部22的总长度。
在上述方案中,冷媒流通管前后往复呈S型排布,由上至下延伸形成单层结构的风过冷部23,然后再前后往复呈S型排布,由右至左延伸形成单层结构的水过冷部22,最后在水过冷部22上方往复延伸形成多层结构的除湿部21。蒸发器20的主要作用是对高温高湿空气进行降温除湿,通过增加属于除湿部21的冷媒流通管的长度,也即相当于增加了除湿部21的表面积,除湿部2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可以实现更高的换热效率,增强除湿效果。
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中,壳体60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中安装换热器40,换热器40具有进风风道与出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具有热空气进口41和热空气出口42,所述出风风道具有冷空气进口43和冷空气出口44。热空气进口41与冷空气出口44位于壳体60外部,热空气出口42与冷空气进口43分别与壳体60内部连通。
优选地,壳体60内部被分隔为蒸发器20所在的第一腔室61,以及风机10所在的第二腔室62,风机10将空气从第一腔室61抽吸至第二腔室62。所述进风风道的出口,也即热空气出口42与第一腔室61连通。所述出风风道的进口,也即冷空气进口43与第二腔室62连通。
具体地,换热器40为设置在壳体60顶部的板式换热器40。
在上述方案中,空气的流动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具体地,在风机10的抽吸作用下,壳体60外部的高温高湿空气从热空气进口41进入,再由热空气出口42进入第二腔室62内。第二腔室62内的高温高湿空气在风机10作用下经过蒸发器20的除湿部21,与低温冷媒进行热交换,降温产生冷凝水,转化为低温低湿空气,再经过风过冷部23,与其中的冷媒换热,对冷媒进行降温后进入第一腔室61。第一腔室61内的低温低湿空气依次经过换热器40的冷空气进口43和冷空气出口44排出壳体60。经过换热器40排出的低温低湿空气还与换热器40内即将进入壳体60的高温高湿空气进行换热,实现对高温高湿空气的预冷,预冷后的空气更接近饱和状态,更容易通过降温实现水蒸气与空气的分离,从而可以提高蒸发器20的除湿部21对空气的除湿效果。
在壳体60上仅设置唯一的开口,并将板式换热器40安装于开口处,由换热器40自身具有的互不连通的进风风道与出风风道实现壳体60的进风与出风,而无需在壳体60上设置分别设置进风口与出风口,使除湿模块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减小体积,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本实施例中,壳体60上还设置排水管30,排水管30与冷凝水收集装置,也即接水盘50连通,排水管30的进水端高于蒸发器20的底面设置。
除湿模块工作过程中,冷凝水不断在接水盘50中汇集,当接水盘50中冷凝水液面的高度达到排水管30进水端所在高度时,可直接经排水管30排出。排水管30的进水端不高于接水盘50侧壁52的上边沿,避免冷凝水与接水盘50中溢出。排水管30的进水端高于蒸发器20的底面设置,确保接水盘50中存有足够浸没蒸发器20底部水过冷部22的冷凝水。
本实施例的除湿模块需配合冷凝器与压缩机组成的主机共同使用,将壳体60上的冷媒入口与冷媒出口分别连接在主机上,使主机内的冷凝器、压缩机和壳体60内的蒸发器20共同形成供冷媒循环流动的回路。除湿部21内与空气换热后气化的冷媒由冷媒出口流出,经过冷凝器与压缩机降温压缩后重新转变为液态,再由冷媒入口进入风过冷部23。冷媒在风过冷部23中与低温空气进行一次换热降温,再进入水过冷部22中,与冷凝水进行第二次换热降温,经过两次换热进一步降低了冷媒的温度,提高了除湿部21中冷媒与空气的换热效率,增强了除湿效果。除湿部21中的冷媒气化后由冷媒出口流出,完成一次循环。
本实施例的除湿模块与传统的采用蒸发器的除湿装置相比,在蒸发器20上增加了风过冷部23和水过冷部22,其中风过冷部23与降温除湿后的低温空气进行热交换,水过冷部22浸入收集的冷凝水中,与冷凝水进行热交换。通过风冷与水冷两种方式对进入蒸发器20中的冷媒进行两次冷却,进一步降低了除湿部21中冷媒的温度,提高了除湿部21与空气的换热效率,增强了除湿效果。壳体60顶部设置的换热器40使进入除湿模块的高温高湿空气先与排出壳体60的低温低湿空气进行一次热交换,使高温高湿空气预冷,然后再经过蒸发器20的除湿部21进行降温除湿,进一步提高了除湿效率。
本实施例中,除湿模块充分利用了降温除湿后的低温空气,以及凝结得到的低温冷凝水中的冷量,对高温空气进行预冷,以及对冷媒进行进一步降温,从而达到提高除湿效率的效果,而无需提高压缩机等的工作功率。在不产生过多额外能源消耗的情况下,对与高温高湿空气进行换热的冷媒预先通过风冷和水冷两种方式进行降温,最大程度的提高了除湿模块的除湿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除湿模块,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内流通冷媒,壳体上设置与蒸发器连通的冷媒入口与冷媒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置冷凝水收集装置,所述蒸发器部分设置在冷凝水收集装置的收集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为设置在蒸发器下方的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包括底壁与侧壁,所述底壁与侧壁围成上侧敞口的收集腔;所述蒸发器的底面低于所述侧壁的上边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的底面与所述接水盘的底壁贴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包括连通的除湿部和水过冷部,蒸发器内的冷媒由水过冷部向除湿部流动;所述水过冷部设置在接水盘的收集腔内,除湿部位于水过冷部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还包括与水过冷部连通的风过冷部,蒸发器内的冷媒依次流经风过冷部、水过冷部和除湿部;所述风过冷部和除湿部均设置于水过冷部上方,空气在所述壳体内流动,依次经过除湿部和风过冷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过冷部与除湿部间隔设置,风过冷部位于风机的进气口与除湿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包括一体的冷媒流通管,冷媒流通管的两端分别与壳体上的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连通;所述冷媒流通管形成除湿部的总长度大于其形成风过冷部的总长度,还大于其形成水过冷部的总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除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中安装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具有进风风道与出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的进口与出风风道的出口位于壳体外部,进风风道的出口与出风风道的进口分别与壳体内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被分隔为蒸发器所在的第一腔室,以及风机所在的第二腔室,所述风机将空气从第一腔室抽吸至第二腔室;所述进风风道的出口与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出风风道的进口与第二腔室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除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冷凝水收集装置连通,排水管的进水端高于蒸发器的底面设置。
CN202120972398.0U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除湿模块 Active CN215909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72398.0U CN215909268U (zh)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除湿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72398.0U CN215909268U (zh)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除湿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09268U true CN215909268U (zh) 2022-02-25

Family

ID=80286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72398.0U Active CN215909268U (zh)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除湿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092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87617B (zh) 热泵空调和冰箱的复合系统
CN213454401U (zh) 具有水预冷功能的制冰系统
CN111140949A (zh)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装置及方法
CN112323341A (zh) 烘干系统及包括该系统的衣物处理设备
CN101676641A (zh) 水冷式除湿机
CN220731664U (zh) 一种储能柜冷凝排水除湿装置
CN215909268U (zh) 一种除湿模块
CN210861487U (zh) 用循环水冷却分体式空调
CN209744563U (zh) 一种移动式空调机组
CN213514101U (zh) 风管机
CN113124605B (zh) 一种具有减霜模块的冷柜及其控制方法
CN2566172Y (zh) 无排水节能型单元空调机组冷凝器
CN213454004U (zh) 双重制冷的新型冷风机
CN220355701U (zh) 空调器降温系统
CN215951584U (zh) 空调器
CN209622960U (zh) 便携式空调
CN216203850U (zh) 一种厨房空调器
CN213681404U (zh) 一种干衣机用空气控制机构及干衣机
CN218672777U (zh) 一种冷柜
CN219222656U (zh) 室内机及空调
CN220601659U (zh) 一种除湿机
CN212299555U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蒸发式冷凝器
CN212560842U (zh) 具有短回路干衣机的空气控制机构及干衣机
CN219141422U (zh) 烘干机组风道结构
CN220818045U (zh) 一种空调排水结构及移动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