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09221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09221U
CN215909221U CN202121045945.7U CN202121045945U CN215909221U CN 215909221 U CN215909221 U CN 215909221U CN 202121045945 U CN202121045945 U CN 202121045945U CN 215909221 U CN215909221 U CN 2159092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conditioner
cover
guide body
air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4594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建雄
毛先友
闫长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4594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092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092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092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机壳,机壳内设有风道,机壳设有与风道连通的出风口;旋转导风组件,旋转导风组件设于机壳,旋转导风组件包括导风本体和第一导风板,导风本体绕导风本体的中心轴线转动,导风本体限定出与出风口至少部分对应的导风空间,第一导风板设于导风空间内以将导风空间分隔为多个导风口。由此,通过在机壳内设置旋转导风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旋转导风组件可以增大空调器的出风角度,可以提高空调器的吹风范围,空调器可以使不同位置的用户均获得良好的吹风体验,从而可以提高空调器的产品品质,也可以减少用户抱怨。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现有的空调器的吹风方向可调范围小,会造成空调器的吹风范围小,当空调器朝用户吹风时,空调器向位于空调器左右两侧的用户提供的风量小,用户的体验感差,而且,现有空调器的出风方向朝向出风口的上方或者朝向出风口的下方调整的角度较小,会造成空调器在制冷时直吹用户,导致空调器的制冷效果差,空调器在制热时向下调整导风方向的角度小,会降低空调器吹热风时的舒适性,从而容易引起客户抱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的出风角度和吹风范围更大,可以使不同位置的用户均获得良好的吹风体验,从而可以提高空调器的产品品质,也可以减少用户抱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有风道,所述机壳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出风口;旋转导风组件,所述旋转导风组件设于所述机壳,所述旋转导风组件包括导风本体和第一导风板,所述导风本体绕所述导风本体的中心轴线转动,所述导风本体限定出与所述出风口至少部分对应的导风空间,所述第一导风板设于所述导风空间内以将所述导风空间分隔为多个导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通过在机壳内设置旋转导风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旋转导风组件可以增大空调器的出风角度,可以提高空调器的吹风范围,空调器可以使不同位置的用户均获得良好的吹风体验,从而可以提高空调器的产品品质,也可以减少用户抱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旋转导风组件还包括:驱动件和传动轮,所述传动轮连接在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导风本体之间,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传动轮驱动所述导风本体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传动轮的周向侧壁设有第一啮合齿,所述导风本体的周向侧壁外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啮合齿啮合的第二啮合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旋转导风组件还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导风本体设在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之间,所述导风本体相对所述第一盖体可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导风本体具有与所述第一盖体相对的第一表面,所述导风本体具有与所述第二盖体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设有限位柱,所述第一盖体和/或所述第二盖体设有环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柱的自由端安装于所述限位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限位柱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柱在所述导风本体的周向方向间隔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设有滚动轴,所述滚动轴相对所述导风本体可转动,所述滚动轴的至少部分结构安装于所述限位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滚动轴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导风本体的中心轴线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滚动轴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导风本体的中心轴线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滚动轴为多个,多个所述滚动轴在所述导风本体周向间隔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所述限位柱,且所述限位柱的自由端伸出所述安装槽,所述限位柱的自由端安装于所述限位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安装槽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安装槽均在所述导风本体的周向延伸,至少相邻的两个所述安装槽间设有所述滚动轴,所述滚动轴伸入所述限位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盖体设有第一安装耳,所述第二盖体设有第二安装耳,所述第一安装耳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耳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安装耳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安装耳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定位柱和定位孔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定位部为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定位孔中的另一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盖体设有第三盖体,所述第二盖体设有与所述第三盖体连接的第四盖体,所述第三盖体和所述第四盖体限定出安装空间,所述驱动件和所述传动轮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出风口设有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适于绕所述出风口的横向轴线摆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空调器还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与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所述加热件在所述出风口的横向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在所述空调器的出风方向,所述导风空间的投影位于所述出风口的投影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出风口设有出风格栅,在所述空调器的出风方向,所述导风空间的投影与所述出风格栅的投影不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正视图;
图4是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C处的放大图;
图6是图3中B-B处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导风组件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导风组件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导风组件的正视图;
图11是图10中D-D处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中E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
机壳1;风道11;出风口12;第二导风板13;机壳进风口14;前机壳15;中间壳16;后机壳17;顶壳18;
旋转导风组件2;导风本体21;第一导风板22;导风空间23;导风口24;驱动件25;传动轮26;第一啮合齿27;第二啮合齿28;第一盖体29;第二盖体210;限位柱211;限位槽212;滚动轴213;第一安装耳214;第二安装耳215;第一安装孔216;第二安装孔217;第一定位部218;第二定位部219;第三盖体220;第四盖体221;第一表面222;第二表面223;驱动件装配槽224;驱动件定位槽225;安装槽226;第三安装孔227;第四安装孔228;
加热件3;送风件4;蒸发器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空调器100可以为立柜式空调器。
如图1-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包括:机壳1和旋转导风组件2。风道11设置在机壳1内,机壳1还设置有出风口12,出风口12与风道11连通,空调器100内的风可以从出风口12吹出。旋转导风组件2设于机壳1,优选地,机壳1内设置有旋转导风组件2,旋转导风组件2包括第一导风板22和导风本体21,导风本体21绕导风本体21的中心轴线转动,导风空间23由导风本体21限定出,导风空间23与出风口12至少部分结构对应,导风空间23内设置有第一导风板22,导风空间23通过第一导风板22分隔后形成多个导风口24。
其中,机壳1可以在空调器100的高度方向上延伸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器100的高度方向可以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机壳1可以由前机壳15、中间壳16、后机壳17和顶壳18组成,中间壳16可以夹设在前机壳15与后机壳17之间,且前机壳15与后机壳17间隔开设置。前机壳15可以包括上前机壳和下前机壳,在空调器100的高度方向上,上前机壳可以设置在下前机壳的上侧。出风口12可以设置在前机壳15上,且出风口12可以靠近空调器100的上端设置,机壳1内可以设置有送风件4,送风件4可以靠近机壳1的下端设置,并且送风件4可以与风道11连通。
机壳1的侧壁可以设置有机壳进风口14,如图1所示,机壳1的侧壁可以指图1中机壳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优选地,前机壳15的侧壁可以设置有机壳进风口14,机壳进风口14可以为进气格栅,进气格栅可以在空调器100的高度方向上延伸设置,机壳进风口14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进风效率。机壳进风口14可以与送风件4的进风口连通,送风件4可以通过机壳进风口14吸入空气,再将压缩后的空气送入风道11中,具体地,送风件4的上端可以设置有出风接口,风道11的下端可以设置有进风接口,出风接口可以与进风接口配合,气流在送风件4内完成压缩后可以通过进风接口排出到风道中,风道11内的气流可以从出风口12吹出,吹风口可以朝向用户,如图1所示,气体可以从出风口12朝向空调器100的前侧吹出。
并且,在风道11内的气流朝向出风口12流动的过程中,气流可以经过旋转导风组件2,气流在导风本体21限定出的导风口24内可以改变流向,具体的,导风本体21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导风板22的导风方向之间设置有夹角,也就是说,第一导风板22的导风方向与导风本体21的中心轴线不平行,通过在导风本体21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导风板22的导风方向之间设置夹角,当气流吹过第一导风板22的表面时,第一导风板22可以使吹风方向偏离导风本体21的中心轴线,且风可以从不同的导风口24中吹出,导风本体21可以控制第一导风板22与导风本体2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以使第一导风板22的导风方向可调。例如,当第一导风板22引导风朝向靠近旋转导风组件2的左侧或者右侧吹出时,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可以朝向出风口12的左侧或者右侧偏转,旋转导风组件2可以提升出风口12的左侧或者出风口12的右侧的风量,也可以增大空调器100吹风方向向左或者向右的调整角度,从而可以提高空调器100左侧和右侧用户的体验感。
进一步地,当第一导风板22引导风朝向靠近旋转导风组件2的下侧的吹出时,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可以朝向出风口12的下方偏转,旋转导风组件2可以增大空调器100吹风方向向下的调整角度,当空调器100吹出暖风时,旋转导风组件2可以使空调器100朝向地面吹风,热风可以贴近地面流动,空调器100在制热模式下可以向用户提供更舒适的体验。
进一步地,当第一导风板22引导风朝向靠近旋转导风组件2的上侧吹出时,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可以朝向出风口12的上方偏转,旋转导风组件2可以增大空调器100吹风方向向上的调整角度,当空调器100吹出冷风时,旋转导风组件2可以避免冷风直吹用户,空调器100在制冷模式下可以向用户提供更舒适的体验。
由此,通过在机壳1内设置旋转导风组件2,与现有技术相比,旋转导风组件2可以增大空调器100的出风角度,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吹风范围,空调器100可以使不同位置的用户均获得良好的吹风体验,从而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产品品质,也可以减少用户抱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图5、图7-图11所示,旋转导风组件2还可以包括:传动轮26和驱动件25,导风本体21和驱动件25之间可以连接有传动轮26,驱动件25可以与传动轮26传动连接,驱动件25通过驱动传动轮26可以驱动导风本体21转动。其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驱动件25可以为电机,传动轮26可以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的轴线与传动轮26的轴线处于同一轴线上,传动轮26可以通过安装孔套设在电机的电机轴上,当电机轴转动时,驱动件25可以带动传动轮26同轴转动。
并且,传动轮26可以设置在导风本体21的周向边缘,也就是说,驱动件25可以设置在导风本体21的周向边缘,如此设置可以避免传动轮26和驱动件25对导风空间23内的气流造成阻碍,当驱动件25驱动传动轮26转动时,通过导风本体21与传动轮26配合,传动轮26可以带动导风本体21旋转,第一导风板22的导风方向可以随着导风本体21的旋转而改变,以实现旋转导风组件2向不同方向导风的技术效果。优选地,驱动件25可以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位置精度高,运动的重复性好,当步进电机驱动导风本体21转动时,导风本体21的转动的角度更精准,也就是说,旋转导风组件2的导风方向更精准,从而可以使空调器100送风方向更适宜,进而可以使用户对空调器100的满意度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图5、图7-图11所示,第一啮合齿27可以设置在传动轮26的周向侧壁上,第二啮合齿28可以设置在导风本体21的周向侧壁外表面,第二啮合齿28可以与第一啮合齿27啮合连接。其中,第一啮合齿27的齿面适于与第二啮合齿28的齿面止抵,当驱动件25驱动传动轮26转动时,第一啮合齿27可以推动第二啮合齿28相对第一啮合齿27移动,以使导风本体21转动,通过控制传动轮26的转动方向,可以使空调器100的吹风方向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从而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吹风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传动轮26上还可以设置有减重孔和加强筋,减重孔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减重孔可以降低传动轮26的重量。加强筋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加强筋可以提高传动轮26的强度,从而可以避免传动轮26弯折断裂,进而可以提高传动轮26的工作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图5、图7-图11所示,旋转导风组件2还可以包括:第二盖体210和第一盖体29,第一盖体29和第二盖体210之间可以设置有导风本体21,导风本体21可以相对第一盖体29转动,同时,导风本体21也可以相对第二盖体210转动。其中,在空调器100的前后方向上,第一盖体29和第二盖体210可以分别设置在导风本体21的前侧和导风本体21的后侧,导风本体21可以夹设在第一盖体29和第二盖体210之间,通过第一盖体29、第二盖体210和导风本体21配合,第一盖体29和第二盖体210可以使旋转导风组件2在机壳1中的位置固定,也可以避免旋转导风组件2与机壳1发生干涉,导风本体21可以相对第一盖体29转动,导风本体21也可以相对第二盖体210转动,第一盖体29和第二盖体210之间的位置固定,导风本体21可以带动第一导风板22转动,随着第一导风板22转动,第一导风板22的导风方向可以改变,即第一导风板22可以向出风口12的上方导风、向出风口12的下方导风、向出风口12的左方导风或者向出风口12的右方导风,从而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吹风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图5、图7-图11所示,导风本体21可以具有第一表面222,第一表面222可以与第一盖体29相对,导风本体21可以具有第二表面223,第二表面223可以与第二盖体210相对,第二表面223和/或第一表面222可以设置有限位柱211,第二盖体210和/或第一盖体29可以设置有限位槽212,限位槽212可以为环形结构,限位槽212内可以安装有限位柱211的自由端。其中,如图8所示,当第一盖体29设置在导风本体21的前侧时,导风本体21的第一表面222可以指导风本体21的前端外表面,当第二盖体210设置在导风本体21的后侧时,导风本体21的第二表面223可以指导风本体21的后端外表面。
并且,限位柱211可以设置在第二表面223和/或第一表面222,也就是说,限位柱211可以设置在第一表面222上,限位柱211也可以设置在第二表面223上,限位柱211还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一表面222和第二表面223上,优选地,限位柱211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一表面222和第二表面223上。限位柱211可以在旋转导风组件2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旋转导风组件2的前后方向可以指图8中的前后方向,限位柱211可以伸入限位槽212内,限位柱211适于与限位槽212的底壁和/或侧壁止抵,并且限位柱211可以限定导风本体21与第一盖体29、导风本体21与第二盖体210之间的间隔距离,另外,限位槽212还可以对导风本体21起到导向作用,具体地,在导风本体21转动的过程中,限位柱211可以沿着限位槽212移动,限位槽212可以避免导风本体21的运动轨迹偏离,从而可以使导风本体21运动更顺畅。
同时,当限位柱211设置在第一表面222上时,通过限位柱211与限位槽212配合,可以降低导风本体21相对第一盖体29转动时的摩擦力。当限位柱211设置在第二表面223上时,通过限位柱211与限位槽212配合,可以降低导风本体21相对第二盖体210转动时的摩擦力,从而可以减少导风本体21转动时产生的噪声,也可以提高旋转导风组件2的工作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图5、图7-图11所示,限位柱211可以设置有多个,在导风本体21的周向方向上,多个限位柱211可以间隔开设置。其中,多个限位柱211中的一部分可以设置在第一表面222上,多个限位柱211中的另一部分可以设置在第二表面223上,设置在第一表面222上的多个限位柱211可以在第一表面222的周向方向间隔开设置,且设置在第一表面222上的多个限位柱211均可以与第一盖体29上的限位槽212配合,可以降低第一盖体29与导风本体21之间的摩擦力。设置在第二表面223上的多个限位柱211可以在第二表面223的周向方向间隔开设置,且设置在第二表面223上的多个限位柱211均可以与第二盖体210上的限位槽212配合,可以降低第二盖体210与导风本体21之间的摩擦力。通过将限位柱211设置为多个,可以进一步地减少导风本体21转动时产生的噪声,也可以提高旋转导风组件2的工作稳定性,进而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使用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11所示,第二表面223和/或第一表面222可以设置有滚动轴213,滚动轴213可以相对导风本体21转动,限位槽212内可以安装有滚动轴213的至少部分结构。其中,滚动轴213可以设置在第一表面222,滚动轴213也可以设置在第二表面223,滚动轴213还可以设置在第一表面222和第二表面223,优选地,滚动轴213可以设置在第二表面223或第一表面22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风板22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一导风板22可以平行且间隔开设置。滚动轴213可以是柱状塑料轴套,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滚动轴213也可以设置为轴承,滚动轴213的周向外壁可以与导风本体21止抵,导风本体21转动时,导风本体21可以驱动滚动轴213转动,滚动轴213的周向外壁可以与限位槽212的槽壁止抵,滚动轴213可以沿着限位槽212运动,通过在限位槽212和导风本体21之间设置滚动轴213,可以使滚动轴213与第一盖体29之间、滚动轴213与第二盖体210之间的摩擦力为滚动摩擦力,从而可以使滚动轴213与第一盖体29之间、滚动轴213与第二盖体210之间的摩擦力更低,进而可以避免导风本体21转动时卡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导风本体21的中心轴线可以与滚动轴213的转动轴线垂直设置。其中,滚动轴213的转动轴线可以在导风本体21的径向方向上延伸设置,滚动轴213的转动轴线可以与导风本体21的中心轴线相交,且导风本体21的中心轴线可以与滚动轴213的转动轴线垂直设置,可以理解为,此时,滚动轴213的侧壁可以与限位槽212的底壁止抵,滚动轴213的侧壁也可以与第一盖体29和/或第二盖体210止抵,以起到降低导风本体21与第一盖体29之间、导风本体21与第二盖体210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导风本体21的中心轴线可以与滚动轴213的转动轴线平行设置。其中,滚动轴213的转动轴线可以与导风本体21的中心轴线不相交,且导风本体21的中心轴线可以与滚动轴213的转动轴线平行设置。滚动轴213的侧壁可以与限位槽212的侧壁止抵,滚动轴213的侧壁也可以与限位槽212的底壁止抵,以起到降低导风本体21与第一盖体29之间、导风本体21与第二盖体210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上述两种实施方式均可以使滚动轴213降低第一盖体29、导风本体21和第二盖体210之间的摩擦力,能够避免导风本体21转动时卡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11所示,滚动轴213可以设置为多个,在导风本体21周向方向上,多个滚动轴213可以间隔开设置。优选地,在导风本体21上可以设置有四个滚动轴213,四个滚动轴213可以在导风本体21的周向方向上均匀地间隔开设置,如此设置可以提高导风本体21转动时的平衡性,也可以降低导风本体21的重量不均匀造成的第一啮合齿27与第二啮合齿28磨损。四个滚动轴213的转动轴线均可以在导风本体21的径向方向上延伸设置,四个滚动轴213的转动轴线也均可以与导风本体21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11所示,安装槽226可以设置在第二表面223和/或第一表面222,限位柱211可以设置在安装槽226内,且使限位柱211的自由端从安装槽226的敞开端伸出,限位槽212内可以安装有限位柱211的自由端。优选地,安装槽226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二表面223和第一表面222,通过在第二表面223和第一表面222设置安装槽226,安装槽226可以降低导风本体21的重量,驱动件25更容易通过传动轮26带动导风本体21转动,安装槽226也可以提高导风本体21的强度,可以避免导风本体21弯折断裂。
并且,在导风本体21的轴向方向上,安装槽226可以从导风本体21的外侧朝向导风本体21的内部延伸设置,限位柱211可以设置在安装槽226的底壁,并且限位柱211可以在导风本体21的轴向方向上延伸设置,限位柱211的一部分结构可以设置在安装槽226内,限位柱211的另一部分结构可以设置为限位柱211的自由端,限位柱211的自由端可以设置在安装槽226的外侧,且限位柱211的自由端可以用于与限位槽212止抵,限位柱211可以降低第二盖体210与导风本体21之间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如图7-图11所示,安装槽226可以设置为多个,且多个安装槽226均在导风本体21的周向延伸设置,至少相邻的两个安装槽226间设有滚动轴213,滚动轴213可以伸入限位槽212内。其中,多个安装槽226均构造为弧形结构,当导风本体21设置有四个滚动轴213时,第一表面222和第二表面223均可以设置有四个安装槽226,第一表面222的四个安装槽226与第二表面223的四个安装槽226可以一一相对设置。在同一个表面上任意一个安装槽226与相邻的安装槽226之间可以限定出安装间隙,滚动轴213可以安装在安装间隙中。安装间隙中设置有安装柱,滚动轴213可以安装在安装柱上,滚动轴213可以绕着安装柱转动,安装柱可以防止安装间隙内的滚动轴213脱落,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旋转导风组件2的工作稳定性。滚动轴213伸入限位槽212内可以降低第一盖体29、导风本体21和第二盖体210之间的摩擦力,能够避免导风本体21转动时卡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11所示,第一安装耳214可以设置在第一盖体29上,第二安装耳215可以设置在第二盖体210上,第一安装耳214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16,第二安装耳215可以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17,第二安装孔217可以与第一安装孔216对应设置。其中,第一安装耳214可以与第一盖体29的周向边缘连接,第二安装耳215可以与第二盖体210的周向边缘连接。当驱动件25和传动轮26靠近导风本体21的上端设置时,第一盖体29上可以设置有三个第一安装耳214,三个第一安装耳214可以分别靠近第一盖体29的左端、第一盖体29的右端和第一盖体29的下端设置。也就是说,第二盖体210上可以设置有三个第二安装耳215,三个第二安装耳215可以分别靠近第二盖体210的左端、第二盖体210的右端和第二盖体210的下端设置。通过三个第一安装耳214与三个第二安装耳215配合连接,紧固件可以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216、第二安装孔217后将导风本体21安装在第一盖体29和第二盖体210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安装耳215的一部分结构可以朝向靠近第一安装耳214的方向翻折设置,第二安装耳215的朝向靠近第一安装耳214的方向翻折的部分结构可以与第一安装耳214止抵,并且第二安装耳215的朝向靠近第一安装耳214的方向翻折的部分结构上可以设置有第四安装孔228,第一安装耳214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三安装孔227,第三安装孔227可以与第四安装孔228对应设置。螺钉或螺栓可以依次穿过第三安装孔227、第四安装孔228后将旋转导风组件2固定在机壳1上。
进一步地,如图7-图11所示,第一安装耳214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一定位部218,第二安装耳215还可以设置有第二定位部219,第二定位部219可以与第一定位部218定位配合。其中,第一定位部218可以设置在第一安装孔216和第一盖体29之间,第二定位部219可以设置在第二安装孔217和第二盖体210之间,在旋转导风组件2装配到机壳1的过程中,可以先通过第一定位部218与第二定位部219配合定位,将导风本体21安装在第一盖体29与第二盖体210之间,然后再将旋转导风组件2的第一安装耳214和/或第二安装耳215安装到机壳1上。通过第一定位部218与第二定位部219配合连接,可以使第一安装孔216和第二安装孔217的位置对齐,从而可以便于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孔216和第二安装孔217,也可以避免第一盖体29的中心轴线与第二盖体210的中心轴线不处于同一直线上,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旋转导风组件2的装配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11所示,第二定位部219可以设置为定位孔和定位柱中的一个,第一定位部218可以设置为定位孔和定位柱中的另一个。优选地,第二定位部219可以设置为定位孔,而第一定位部218可以设置为定位柱,定位柱可以在旋转导风组件2的轴向方向上延伸设置,定位柱可以伸入定位孔内与定位孔定位,定位孔的内壁可以与定位柱止抵,第二定位部219和第一定位部218配合后可以对第一盖体29和第二盖体210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可以提高旋转导风组件2的装配精度,也可以降低第一盖体29与第二盖体210之间的安装误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图5、图7-图11所示,第三盖体220可以设置在第一盖体29上,第四盖体221可以设置在第二盖体210上,第四盖体221可以与第三盖体220连接,第四盖体221和第三盖体220可以共同限定出安装空间,安装空间内可以设置有驱动件25和传动轮26。其中,第三盖体220可以连接在第一盖体29的周向边缘,第四盖体221可以连接在第二盖体210的周向边缘,当驱动件25和传动轮26靠近旋转导风组件2的上端设置时,第三盖体220可以靠近第一盖体29的上端设置,第四盖体221可以靠近第二盖体210的上端设置。第三盖体220与第四盖体221中的一个可以设置有卡扣,第三盖体220与第四盖体221中的另一个可以设置有卡爪,例如,如图8所示,第三盖体220可以设置有卡扣,卡扣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卡扣可以在第三盖体220的周向边缘间隔开设置,第四盖体221可以设置有卡爪,卡爪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卡爪可以在第四盖体221的周向边缘间隔开设置,通过卡扣与卡爪配合,第三盖体220与第四盖体221可以连接在一起。
并且,第三盖体220可以包括驱动件装配槽224和驱动件定位槽225,驱动件装配槽224可以与驱动件定位槽225连通,驱动件25的部分结构可以设置在驱动件装配槽224和驱动件定位槽225内,驱动件定位槽225可以定位驱动件25,可以避免驱动件25在运行时发生转动。进一步地,为了避免驱动件25在运行时发生转动,驱动件25可以通过紧固件安装在第三盖体220上,可以使驱动件25在旋转导风组件2上的位置固定。当驱动件25为步进电机时,驱动件25和传动轮26均可以设置在安装空间内,安装空间可以避免驱动件25和传动轮26从旋转导风组件2中脱落出来,安装空间能够提高旋转导风组件2的工作稳定性。第四盖体221上可以设置有电机轴孔,步进电机的电机轴穿过传动轮26后可以伸入电机轴孔内,电机轴孔可以使驱动件25运行时更稳定,从而可以降低旋转导风组件2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旋转导风组件2运行时更顺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第二导风板13可以设置在出风口12上,第二导风板13适于绕出风口12的横向轴线摆动。其中,出风口12的横向轴线在图1中左右方向延伸布置,第二导风板13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二导风板13可以在空调器100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开设置,并且多个第二导风板13均可以在空调器100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设置,空调器100的宽度方向指图1中左右方向。出风口12的横向轴线可以对应第二导风板13设置为多个,多个出风口12的横向轴线均可以在空调器100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设置,第二导风板13适于绕出风口12的横向轴线在空调器100的上下方向摆动。
并且,当第二导风板13绕出风口12的横向轴线向上摆动时,风道11内的风经过第二导风板13导流以后,第二导风板13可以调整气流的流动方向,当风从出风口12吹出时,空调器100可以向上吹风。当第二导风板13绕出风口12的横向轴线向下摆动时,风道11内的风经过第二导风板13导流以后,第二导风板13可以调整气流的流动方向,当风从出风口12吹出时,空调器100可以向下吹风。通过第二导风板13与第一导风板22配合,第二导风板13的导风方向与第一导风板22的导风方向叠加在一起,可以使空调器100的吹风调整角度更大,从而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吹风范围。
在空调器100的使用过程中,当空调器100工作在制热模式时,旋转导风组件2可以控制第一导风板22向下导风,第二导风板13可以向下摆动,风道11内的气流通过第一导风板22和第二导风板13导流后可以朝向出风口12的下方吹出,热风可以贴近地面流动,空调器100在制热模式下可以向用户提供更舒适的体验。
进一步地,当空调器100工作在制冷模式时,旋转导风组件2可以控制第一导风板22向上导风,第二导风板13可以向上摆动,风道11内的气流通过第一导风板22和第二导风板13导流后可以朝向出风口12的上方吹出,空调器100不会向用户直吹冷风,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空调器100的使用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图6所示,空调器100还可以包括:加热件3,出风口12可以与加热件3对应设置,加热件3可以在出风口12的横向方向上延伸设置,出风口12的横向方向可以指图1中的左右方向。其中,通过在空调器100内设置加热件3,当加热件3启动,且风道11内的气流经过加热件3时,加热件3可以加热风道11内的气流,从而可以使空调器100吹出暖风。加热件3可以固定在空调器100的蒸发器5上,具体地,蒸发器5可以在空调器100的高度方向上倾斜设置,加热件3可以固定在蒸发器5的与出风口12相对的表面,且加热件3在蒸发器5上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加热件3在蒸发器5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开设置,蒸发器5的高度方向可以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蒸发器5内可以通入冷媒,当风道11内的气流经过蒸发器5时,蒸发器5内的冷媒可以发生气化,在冷媒气化的过程中,冷媒可以将气流中的热量吸收,从而可以使空调器100吹出冷风。通过将加热件3固定在空调器100的蒸发器5上,空调器100在暖风模式或者冷风模式下工作时,蒸发器5与加热件3之间不产生影响。
通过使出风口12与加热件3对应设置,且加热件3在出风口12的横向方向上延伸设置,有利于改善出风口12的出风温度极差。需要说明的是,出风口12的出风温度极差是指出风口12的上端与出风口12的下端之间的出风温度差值,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可以使气流平缓地经过加热件3,从而可以使气流的温度更均匀,当空调器100向用户送暖风时,用户的体验感更好。
进一步地,当空调器100在暖风模式下工作时,加热件3可以将风道11内的气流加热,由于加热件3与出风口12在空调器100的前后方向间隔开设置,气流在加热件3上完成换热后,气流从加热件3流动到出风口12的过程中,气流中的热量容易散发到外界环境中,造成出风口12的出风温度降低。为了减少风道11内的气流发生热量损耗,加热件3与出风口12之间可以设置有保温件,保温件可以避免风道11内的气流与外界环境发生热量交换,从而可以提高出风口12的出风温度。
并且,当空调器100在冷风模式下工作时,由于蒸发器5与出风口12在空调器100的前后方向间隔开设置,气流在蒸发器5上完成换热后,气流从蒸发器5流动到出风口12的过程中,气流容易与外界环境换热后升温,通过设置保温件,保温件可以避免风道11内的气流与外界环境发生热量交换,从而可以降低出风口12的出风温度,进而可以使空调器100更快地降低室内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空间23在空调器100的出风方向上的投影可以位于出风口12的投影范围内。其中,空调器100的出风方向可以指图1中的前方向,导风空间23的部分投影可以位于出风口12的投影范围内,或者导风空间23的全部投影可以位于出风口12的投影范围内,在空调器100的出风方向上,风道11内的一部分气流可以从导风空间23内流出吹向出风口12,风道11内的另一部分气流可以不从导风空间23内流出,而是直接从出风口12吹出,从导风口24中吹出的气流与不从导风口24中吹出的气流之间可以相互扰动,从而可以使空调器100吹出的风更柔和,进而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使用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格栅可以设置在出风口12,导风空间23的投影在空调器100的出风方向上与出风格栅的投影不重合。其中。通过在出风口12设置出风格栅,出风格栅可以遮蔽出风口12,从而可以避免用户直视机壳1内的各部件,进而可以满足用户对空调器100的审美需求。出风格栅也可以防止灰尘落入机壳1内,能够保持空调器100的内部清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内设有风道,所述机壳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出风口;
旋转导风组件,所述旋转导风组件设于所述机壳,所述旋转导风组件包括导风本体和第一导风板,所述导风本体绕所述导风本体的中心轴线转动,所述导风本体限定出与所述出风口至少部分对应的导风空间,所述第一导风板设于所述导风空间内以将所述导风空间分隔为多个导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导风组件还包括:驱动件和传动轮,所述传动轮连接在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导风本体之间,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传动轮驱动所述导风本体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轮的周向侧壁设有第一啮合齿,所述导风本体的周向侧壁外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啮合齿啮合的第二啮合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导风组件还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导风本体设在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之间,所述导风本体相对所述第一盖体可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本体具有与所述第一盖体相对的第一表面,所述导风本体具有与所述第二盖体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设有限位柱,所述第一盖体和/或所述第二盖体设有环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柱的自由端安装于所述限位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柱在所述导风本体的周向方向间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设有滚动轴,所述滚动轴相对所述导风本体可转动,所述滚动轴的至少部分结构安装于所述限位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轴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导风本体的中心轴线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轴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导风本体的中心轴线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轴为多个,多个所述滚动轴在所述导风本体周向间隔开。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所述限位柱,且所述限位柱的自由端伸出所述安装槽,所述限位柱的自由端安装于所述限位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安装槽均在所述导风本体的周向延伸,至少相邻的两个所述安装槽间设有所述滚动轴,所述滚动轴伸入所述限位槽内。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设有第一安装耳,所述第二盖体设有第二安装耳,所述第一安装耳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耳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耳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安装耳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定位柱和定位孔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定位部为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定位孔中的另一个。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设有第三盖体,所述第二盖体设有与所述第三盖体连接的第四盖体,所述第三盖体和所述第四盖体限定出安装空间,所述驱动件和所述传动轮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有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适于绕所述出风口的横向轴线摆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与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所述加热件在所述出风口的横向方向延伸。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器的出风方向,所述导风空间的投影位于所述出风口的投影范围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有出风格栅,在所述空调器的出风方向,所述导风空间的投影与所述出风格栅的投影不重合。
CN202121045945.7U 2021-05-14 2021-05-14 空调器 Active CN2159092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45945.7U CN215909221U (zh) 2021-05-14 2021-05-14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45945.7U CN215909221U (zh) 2021-05-14 2021-05-14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09221U true CN215909221U (zh) 2022-02-25

Family

ID=80287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45945.7U Active CN215909221U (zh) 2021-05-14 2021-05-14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092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2618B (zh) 立式空调
CN109812869B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JP5703002B2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CN111140916A (zh) 空调室内机
KR102412025B1 (ko) 차량용 에어 벤트
KR20200089362A (ko) 에어컨
CN108626783B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909221U (zh) 空调器
CN210832260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11884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118845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5342431A (zh) 空调器
WO2020172940A1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15909371U (zh) 扫风机构、出风部件以及空调室内机
KR20200089360A (ko) 에어컨
CN21089191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65047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688646U (zh) 导风部件和空调室内机
CN210688677U (zh) 天花机的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天花机
CN113587416A (zh) 扫风机构、出风部件以及空调室内机
CN209763293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688479U (zh) 空调器
CN221403218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118846U (zh) 空调室内机
KR20110019218A (ko) 공기조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