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95150U - 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95150U
CN215895150U CN202120696179.4U CN202120696179U CN215895150U CN 215895150 U CN215895150 U CN 215895150U CN 202120696179 U CN202120696179 U CN 202120696179U CN 215895150 U CN215895150 U CN 2158951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esin lens
composite oxide
light
silic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9617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昱勇
汤峰
吴仲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Wanxin Op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Wanxin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Wanxin Op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Wanxin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9617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951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951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951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包括:树脂镜片基片、加硬层、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膜层以及防水层;其中,所述基片、加硬层以及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层依次排列,所述加硬层位于树脂镜片基片表面,所述减反射层位于所述加硬层表面;且所述减反射层由高折射率材料钛铌复合氧化物以及低折射率材料硅铝复合氧化物组成。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膜层结构以及恰当的工艺,获得了具有视觉清澈效果的超低反镜片并且极大地提高了树脂镜片耐高温性能和抗环境性能,具有良好市场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树脂镜片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光学树脂镜片在国内外眼镜市场上需求越来越大,树脂镜片与玻璃镜片相比,具有质量轻、染色性能好、易于加工等优点,中高折射率光学树脂镜片更以高透光率、防紫外、超薄等特有的优势获得使用者的青睐。
通常在镜片行业中,镜片折射率达到1.60以上为高折射率,折射率达到1.56为中折射率,折射率在1.56以下为低折射率。为满足树脂镜片光学性能的要求,一般会在树脂镜片表面镀膜,以减少光的反射并增强光的透射,即为光学减反射膜。
蓝光分为有害蓝光和有益蓝光。现代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各种电子产品,接触蓝光的机会随之急剧增加,手机屏幕、LED灯、电脑屏幕都会产生大量的蓝光,这样会给人们的眼睛与皮肤带来危害,会激发褐色色素,让皮肤产生黄斑、雀斑,会加深眼睛近视程度,产生视觉疲劳感,同时也不利于正常睡眠。较强的波长较短的蓝光对人体有着潜在的伤害的,波长较长的蓝光能够使镜片更加美观,提高镜片的清透感,并提高人们工作的兴奋性。新的防蓝光国家标准也区分对待有害蓝光和有益蓝光。为满足消费者在新的电子环境下的新要求,亟需我们提供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耐高温耐久的树脂镜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满足新的消费需求,本实用新型旨在于提供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耐高温的树脂镜片及其制备方法,实现超低反的同时满足防蓝光标准,并通过降低应力来提升树脂镜片的耐高温性和耐久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包括:树脂镜片基片、加硬层以及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膜层;其中,所述树脂镜片基片、加硬层以及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膜层依次排列,所述加硬层位于所述树脂镜片基片表面,所述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膜层位于所述加硬层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还包括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位于所述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膜层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树脂镜片基片UV截止波长为405~407nm;
进一步的,所述加硬层的材料主要成分为有机硅;
进一步的,所述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层包括硅铝复合氧化物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以及掺锡氧化铟(即ITO)层;更进一步的,所述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层包括四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三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以及一层掺锡氧化铟(即ITO)层;
进一步的,所述硅铝复合氧化物层由SiO2和Al2O3复合材料组成,且其中SiO2占所述复合材料的摩尔分数为70%~95%;进一步优选的,其中SiO2占所述复合材料摩尔分数的92%;
进一步的,所述钛铌复合氧化物层由TiO2和Nb2O5复合材料组成,其中TiO2占所述复合材料摩尔分数的10%~90%;优选的,其中TiO2占所述复合材料摩尔分数的80%;
进一步的,所述加硬层的厚度为1~5μm;
进一步的,所述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膜层的厚度为200~600nm;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4~20nm;
进一步的,所述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的平均反射率≤0.5%;
进一步的,所述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在可见光波段400~700nm处的峰值反射率≤3.5%;
更进一步的,所述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的反射光色坐标H值为260~280、且C值为12~30;
更进一步的,所述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的黄色指数≤5.5%;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耐高温镜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加硬层:在树脂镜片基片表面形成加硬层,即获得含加硬层的树脂镜片;
S2制备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膜层:在S1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形成所述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膜层,即获得含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膜层的树脂镜片,具体包括:
S21:在步骤S1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依次交替分别形成硅铝复合氧化物层和钛铌复合氧化物层,即获得包括三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和三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的树脂镜片;
S22:在步骤S21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形成含一层ITO层的树脂镜片;
S23:在步骤S22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再形成一层含硅铝复合氧化物层的树脂镜片;
S3制备防水层:在步骤S2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形成防水层。
有益效果
1.获得超低反射效果:膜层材料采用铌钛复合氧化物材料,使减反射的带宽更宽,反射率更低,并有效控制了可见光平均波段的峰值反射率和峰值反射率,显著提升树脂镜片光透射性,获得超低反射效果;
2.具有良好防蓝光效果和视觉效果:选用特定的树脂基片、结合膜系结构,实现了有效阻隔有害蓝光并透过有益蓝光;同时使得产品的黄色指数≤5.5%,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3.显著提升镜片的耐高温性和耐久性:首先,采用铌钛复合氧化物材料可以有效规避TiO2膜层易结晶的特性,也可以有效规避致密的Nb2O5膜层在树脂镜片上易裂的缺陷,在树脂眼镜镀膜低离子源能量的情况下,保证膜层处于无定形态,防止膜层因为结晶崩裂,从而提升膜层和镜片的耐高温和耐高湿性能,进而提高产品的耐久性;其次,硅铝复合氧化物材料层,有效避免了SiO2容易形成长柱状结果导致膜层高应力,保持膜层的玻璃态结构,提高膜层的耐高温性能;
4.改善产品的重复性和可量产性:采用铌钛复合氧化物材料制备膜层,有效降低了TiO2对于IAD辅助工艺中O2流量的敏感性,降低了工艺难度并有效改善产品的重复性和可量产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各层示意图;树脂镜片基片1、加硬层2、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膜层3、防水层4;其中,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膜层3包括: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1、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2、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3、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4、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5、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6、ITO层3-7以及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8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膜层包括四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三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以及一层掺锡氧化铟(即ITO)层,其中,所述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膜层中,所述三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和三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交替依次排列,且所述第一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位于所述加硬层表面、且所述第七层ITO层位于所述第六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表面、且所述第八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位于所述第七层ITO层表面;
更进一步的,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膜层各层厚度为:
所述第一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的厚度为0~180nm,优选5~30nm;
所述第二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的厚度为10~40nm,优选12~30nm;
所述第三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的厚度为15~80nm,优选20~50nm;
所述第四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的厚度为20~90nm,优选30~60nm;
所述第五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的厚度为5~60nm,优选5~30nm;
所述第六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的厚度为20~80nm,优选25~60nm;所述第七层ITO层的厚度为2~10nm,优选5nm;
所述第八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的厚度为60~130nm,优选70~100nm;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S1制备加硬层的步骤包括:将超声波清洗干净的树脂镜片基片浸入质量百分含量25~30%的加硬液水溶液中,浸渍温度10~20℃,浸渍5秒后以1.0~3.0mm/s的速度提拉出溶液,再将其于70~90℃烘干3小时后将上述基片取出并送至烘干箱内干燥固化,固化温度100~150℃,固化时间120~180min,即得含加硬层的树脂镜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2制备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膜层的工艺包括:
在真空镀膜机内、采用真空镀膜工艺,将硅铝复合氧化物层、钛铌复合氧化物以及ITO固态膜层材料蒸发后经过气相传输,在S1步骤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沉积成薄膜,形成减反射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在步骤S1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交替分别形成硅铝复合氧化物层和钛铌复合氧化物层,即获得包括硅铝复合氧化物层和钛铌复合氧化物层的树脂镜片,具体包括:
S211:在S1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在本底真空度≤3×10-3Pa、且镀膜舱内温度为50~70℃、有离子源辅助工艺的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所述硅铝复合氧化物,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061
将蒸发后的硅铝复合氧化物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获得含第一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的树脂镜片;
S212:在S211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在本底真空度≤3×10-3Pa、且镀膜舱内的温度为50~70℃、有离子源辅助工艺的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所述钛铌复合氧化物,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062
将蒸发后的钛铌复合氧化物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获得含第二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的树脂镜片;
S213:重复S211和S212步骤,分别交替形成第三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和第四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以及第五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和第六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即形成包括第三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第四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第五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以及第六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的树脂镜片;
S22:在S21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在本底真空度≤3×10-3Pa、且镀膜舱内的温度为50~70℃、并有离子源辅助工艺的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ITO,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071
将蒸发后的ITO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获得含ITO层的树脂镜片;
S23:在S22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继续采用真空镀膜工艺,重复S211的工艺步骤,再形成一层含硅铝复合氧化物层的树脂镜片;
在S21~S23步骤中,所述离子源辅助沉积工艺参数为:离子源为霍尔源,阳极电压:90~140V,阳极电流:2.5~5A,辅助气为O2,流量为10~30sccm;优选的,所述离子源辅助沉积工艺参数为:离子源为霍尔源,阳极电压:110V,阳极电流:3A,辅助气为O2,流量为15sccm;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在S2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形成防水层包括以下步骤:在S23步骤获得的镜片表面,继续采用真空镀膜工艺,在本底真空度≤3×10- 3Pa、且镀膜舱内的温度为50~70℃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材料,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072
将蒸发后的含氟防水材料(优选含有C12F27N的防水材料)以纳米级分子形式进行沉积,获得含防水层的树脂镜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硅铝复合氧化物我们委托常州市瞻驰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并生产,所述硅铝复合氧化物层由SiO2和Al2O3复合材料组成,且其中SiO2占所述复合材料的摩尔分数为70%~95%,具体型号参见实施例和对比例;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钛铌复合氧化物我们委托常州市瞻驰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并生产,钛铌复合氧化物由TiO2和Nb2O5组成,其中TiO2的摩尔分数为10%~90%,具体型号参见实施例和对比例;
本实用新型选择的树脂镜片基片为本领域常规镜片调整其UV粉的含量以UV截止波长在405~407nm即可,UV截止波长的定义参照光学树脂镜片标准QB/T 2506-2017的5.4.2.4.4;
例如,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购买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的型号为MR-8(折射率1.60)或者MR-7(折射率1.67)、且其UV截止波长为405~407nm的树脂镜片基片,以下简称“MR-8-UV405”或“MR-7-UV405”;或者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购买江苏视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并生产的折射率为1.56、其UV值截止波长为405~407nm的树脂镜片基片,以下简称“SK1.56-UV405”,该树脂镜片基片具体制备方法参见视客光学公司的专利:CN201410245692.6。
本实用新型选择常规加硬液体即可,例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选取伊藤光学工业株式会社的型号Z117或Z118(以下简称为“Z117”或“Z118”)加硬液;或者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选取度恩光学(常熟)有限公司型号为VH56(以下简称为“VH56”)的加硬液,选择上述加硬液制备本实用新型所述镜片,极大地提高了膜层之间的致密衔接性。
(一)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依次排列包括:树脂镜片基片1(MR-8-UV405);加硬层2(Z117)/2.6~3μm;减反射层3包括: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1(其中SiO2和Al2O3摩尔量百分比:92%SiO2:8%Al2O3;委托常州市瞻驰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并生产,材料型号为SA56)/24.6nm、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2(其中TiO2和Nb2O5摩尔量百分比为:80%TiO2:20%Nb2O5;委托常州市瞻驰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并生产,材料型号为PTN28)/18.8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3/31.34nm(材料同3-1)、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4(材料同3-2)/51.32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5/10.41nm(材料同3-1)、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6(材料同3-2)/34.38nm、ITO层3-7/5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8/92.63nm(材料同3-1);防水层4(采用含有C12F27N的防水材料/10nm);
所述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加硬层:将超声波清洗干净的树脂镜片基片浸入质量百分含量27%、型号为Z117的加硬液水溶液中,浸渍温度15℃,浸渍5秒后以2.0mm/s的速度提拉出溶液;80℃烘干3小时后将上述基片取出并送至烘干箱内干燥固化,固化温度120℃,固化时间150min,即得含加硬层的树脂镜片;
S2制备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层:在真空镀膜机内、采用真空镀膜工艺,将固态膜层材料蒸发后经过气相传输,在S1步骤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沉积成薄膜,形成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包括以下步骤:
S211:在S1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在本底真空度≤3×10-3Pa、且镀膜舱内温度为60℃、有离子源辅助工艺的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硅铝复合氧化物,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091
将蒸发后的硅铝复合氧化物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获得含第一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的树脂镜片;
S212:在S211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在本底真空度≤3×10-3Pa、且镀膜舱内的温度为60℃、有离子源辅助工艺的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钛铌复合氧化物,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101
将蒸发后的钛铌复合氧化物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获得含第二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的树脂镜片;
S213:重复S211和S212步骤,分别交替形成第三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和第四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以及第五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和第六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即形成包括第三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第四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第五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以及第六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的树脂镜片;
S22:在S21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在本底真空度≤3×10-3Pa、且镀膜舱内的温度为60℃、并有离子源辅助工艺的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ITO,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102
将蒸发后的ITO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获得含第七层ITO层的树脂镜片;
S23:在S22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继续采用真空镀膜工艺,重复S211的工艺步骤,再形成含第八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的树脂镜片;
S3制备防水层:在S23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形成防水层:在S2步骤获得的镜片表面,继续采用真空镀膜工艺,在本底真空度≤3×10-3Pa、且镀膜舱内的温度为60℃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材料,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103
将蒸发后的含有C12F27N的防水材料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于S24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即得。
实施例2
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依次排列包括:树脂镜片基片1(SK1.56-UV405);加硬层2(VH56)/2.6~3μm;减反射层3包括: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1(材料型号为SA56)/24.6nm、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2(材料型号为PTN28)/17.62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3/32.39nm(材料同3-1)、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4(材料同3-2)/50.9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5/10.04nm(材料同3-1)、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6(材料同3-2)/34.72nm、ITO层3-7/5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8/92.49nm(材料同3-1);防水层4(采用含有C12F27N的防水材料/10nm);
所述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所述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加硬层:将超声波清洗干净的树脂镜片基片浸入质量百分含量30%、型号为Z118的加硬液水溶液中,浸渍温度15℃,浸渍5秒后以2.0mm/s的速度提拉出溶液;80℃烘干3小时后将上述基片取出并送至烘干箱内干燥固化,固化温度120℃,固化时间150min,即得含加硬层的树脂镜片;
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依次排列包括:树脂镜片基片1(MR-7-UV405);加硬层2(Z118)/2.6~3μm;减反射层3包括: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1(材料型号为SA56)/24.6nm、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2(材料型号为PTN28)/20.95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3/29.21nm(材料同3-1)、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4(材料同3-2)/53.23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5/10.08nm(材料同3-1)、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6(材料同3-2)/34.11nm、ITO层3-7/5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8/92.54nm(材料同3-1);防水层4(采用含有C12F27N的防水材料/10nm);
所述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加硬层:将超声波清洗干净的树脂镜片基片浸入质量百分含量27%、型号为Z118的加硬液水溶液中,浸渍温度15℃,浸渍5秒后以2.0mm/s的速度提拉出溶液;80℃烘干3小时后将上述基片取出并送至烘干箱内干燥固化,固化温度120℃,固化时间150min,即得含加硬层的树脂镜片;
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依次排列包括:树脂镜片基片1(MR-8-UV405);加硬层2(Z117)/1~2.6μm;减反射层3包括: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1(材料型号为SA56)/25.6nm、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2(其中TiO2和Nb2O5摩尔量百分比为:50%TiO2:50%Nb2O5;委托常州市瞻驰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并生产,材料型号为PTN55)/18.88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3/31.34nm(材料同3-1)、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4(材料同3-2)/51.63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5/10.41nm(材料同3-1)、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6(材料同3-2)/34.59nm、ITO层3-7/5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8/92.63nm(材料同3-1);防水层4(采用含C12F27N的防水材料/10nm);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依次排列包括:树脂镜片基片1(MR-8-UV405);加硬层2(Z117)/3~5μm;减反射层3包括: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1(材料型号为SA56)/25.8nm、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2(其中TiO2和Nb2O5摩尔量百分比为:20%TiO2:80%Nb2O5;委托常州市瞻驰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并生产,材料型号为PTN57)/18.98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3/31.95nm(材料同3-1)、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4(材料同3-2)/51.84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5/9.82nm(材料同3-1)、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6(材料同3-2)/36.82nm、ITO层3-7/5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8/93.2nm(材料同3-1);防水层4(采用含有C12F27N的防水材料/15nm);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依次排列包括:树脂镜片基片1(MR-8-UV405);加硬层2(Z117)/2.6~3μm;减反射层3包括: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1(其中SiO2和Al2O3摩尔量百分比:80%SiO2:20%Al2O3;委托常州市瞻驰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并生产,材料型号为SA86)/27.6nm、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2(材料型号为PTN28)/18.8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3/31.34nm(材料同3-1)、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4(材料同3-2)/51.32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5/10.41nm(材料同3-1)、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6(材料同3-2)/34.38nm、ITO层3-7/5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8/92.63nm(材料同3-1);防水层4(采用含有C12F27N的防水材料/10nm);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二)对比例
对比例1
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依次排列包括:树脂镜片基片1(MR-8-UV400,UV=1%的截止值在400nm,在日本三井公司MR-8基础上调整UV染色剂得到);加硬层2(Z117)/2.6~3μm;减反射层3包括: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1(材料型号为SA56)/24.6nm、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2(材料型号为PTN28)/18.8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3/31.34nm(材料同3-1)、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4(材料同3-2)/51.32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5/10.41nm(材料同3-1)、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6(材料同3-2)/34.38nm、ITO层3-7/5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8/92.63nm(材料同3-1);防水层4(采用含有C12F27N的防水材料/10nm);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比例2
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依次排列包括:树脂镜片基片1(MR-8-UV410,UV=1%的截止值在410nm,在日本三井公司MR-8基础上调整UV染色剂得到);加硬层2(Z117)/2.6~3μm;减反射层3包括: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1(材料型号为SA56)/24.6nm、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2(材料型号为PTN28)/18.8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3/31.34nm(材料同3-1)、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4(材料同3-2)/51.32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5/10.41nm(材料同3-1)、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6(材料同3-2)/34.38nm、ITO层3-7/5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8/92.63nm(材料同3-1);防水层4(采用含有C12F27N的防水材料/10nm);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比例3
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依次排列包括:树脂镜片基片1(MR-8-UV405);加硬层2(Z117)/2.6~3μm;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层3包括:SiO2层3-1/25.6nm、ZrO2层3-2/21.9nm、SiO2层3-3/41.55nm、ZrO2层3-4/49.18nm、SiO2层3-5/10.11nm、ZrO2层3-6/55.73nm、ITO层3-7/5nm;SiO2层3-8/89.26nm;防水层4(采用含有C12F27N的防水材料/10nm);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加硬层:将超声波清洗干净的树脂镜片基片浸入质量百分含量27%、型号为Z117的加硬液水溶液中,浸渍温度15℃,浸渍5秒后以2.0mm/s的速度提拉出溶液;80℃烘干3小时后将上述基片取出并送至烘干箱内干燥固化,固化温度120℃,固化时间150min,即得含加硬层的树脂镜片;
S2制备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层:在真空镀膜机内、采用真空镀膜工艺,将固态膜层材料蒸发后经过气相传输,在S1步骤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沉积成薄膜,形成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包括以下步骤:
S211:在S1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在本底真空度≤3×10-3Pa、且镀膜舱内温度为60℃、无离子源辅助工艺的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SiO2,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151
将蒸发后的SiO2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获得含第一层SiO2层的树脂镜片;
S212:在S211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在本底真空度≤3×10-3Pa、且镀膜舱内的温度为60℃、无离子源辅助工艺的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ZrO2,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153
将蒸发后的ZrO2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获得含第二层ZrO2层的树脂镜片;
S213:重复两次S211和S212步骤,分别交替形成第三层SiO2,第四层ZrO2层,第五层SiO2和第六层ZrO2层,即形成包括第三层SiO2层、第四层ZrO2层、第五层SiO2和第六层ZrO2层的树脂镜片;
S22:在S21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在本底真空度≤3×10-3Pa、且镀膜舱内的温度为60℃、并有离子源辅助工艺的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ITO,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152
将蒸发后的ITO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获得含第七层ITO层的树脂镜片;
S23:在S22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继续采用真空镀膜工艺,重复S211的工艺步骤,再形成含第八层SiO2层的树脂镜片;
S3制备防水层:在S23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形成防水层:在S2步骤获得的镜片表面,继续采用真空镀膜工艺,在本底真空度≤3×10-3Pa、且镀膜舱内的温度为60℃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材料,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154
将蒸发后的防水材料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于S23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即得。
对比例4
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依次排列包括:树脂镜片基片1(MR-8-UV405);加硬层2(Z117)/2.6~3μm;减反射层3包括: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1(材料型号为SA56)/36.3nm、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2(材料型号为PTN28)/18.11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3/166nm(材料同3-1)、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4/93.44nm(材料同3-2)、ITO层3-5/5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6/75.8nm(材料同3-1);防水层4(采用含有C12F27N的防水材料/10nm);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加硬层:将超声波清洗干净的树脂镜片基片浸入质量百分含量27%、型号为Z117的加硬液水溶液中,浸渍温度15℃,浸渍5秒后以2.0mm/s的速度提拉出溶液;80℃烘干3小时后将上述基片取出并送至烘干箱内干燥固化,固化温度120℃,固化时间150min,即得含加硬层的树脂镜片;
S2制备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层:在真空镀膜机内、采用真空镀膜工艺,将固态膜层材料蒸发后经过气相传输,在S1步骤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沉积成薄膜,形成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包括以下步骤:
S211:在S1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在本底真空度≤3×10-3Pa、且镀膜舱内温度为60℃、有离子源辅助工艺的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硅铝复合氧化物,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161
将蒸发后的硅铝复合氧化物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获得含第一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的树脂镜片;
S212:在S211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在本底真空度≤3×10-3Pa、且镀膜舱内的温度为60℃、有离子源辅助工艺的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钛铌复合氧化物,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162
将蒸发后的钛铌复合氧化物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获得含第二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的树脂镜片;
S213:重复S211和S212步骤,分别交替形成第三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和第四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即形成包括第三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和第四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的树脂镜片;
S22:在S21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在本底真空度≤3×10-3Pa、且镀膜舱内的温度为60℃、并有离子源辅助工艺的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ITO,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171
将蒸发后的ITO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获得含第五层ITO层的树脂镜片;
S23:在S22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继续采用真空镀膜工艺,重复S211的工艺步骤,再形成含第六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的树脂镜片;
S3制备防水层:在S23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形成防水层:在S2步骤获得的镜片表面,继续采用真空镀膜工艺,在本底真空度≤3×10-3Pa、且镀膜舱内的温度为60℃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材料,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172
将蒸发后的防水材料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于S23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即得。
对比例5
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依次排列包括:树脂镜片基片1(MR-8-UV405);加硬层2(Z117)/2.6~3μm;减反射层3包括: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1(材料型号为SA56)/24.6nm、TiO2层3-2/18.8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3/31.34nm(材料同3-1)、TiO2层3-4/51.32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5/10.41nm(材料同3-1)、TiO2层3-6/34.38nm、ITO层3-7/5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8/92.63nm(材料同3-1);防水层4(采用含C12F27N的防水材料/10nm);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加硬层:将超声波清洗干净的树脂镜片基片浸入质量百分含量27%、型号为Z117的加硬液水溶液中,浸渍温度15℃,浸渍5秒后以2.0mm/s的速度提拉出溶液;80℃烘干3小时后将上述基片取出并送至烘干箱内干燥固化,固化温度120℃,固化时间150min,即得含加硬层的树脂镜片;
S2制备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层:在真空镀膜机内、采用真空镀膜工艺,将固态膜层材料蒸发后经过气相传输,在S1步骤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沉积成薄膜,形成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包括以下步骤:
S211:在S1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在本底真空度≤3×10-3Pa、且镀膜舱内温度为60℃、有离子源辅助工艺的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硅铝复合氧化物,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181
将蒸发后的硅铝复合氧化物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获得含第一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的树脂镜片;
S212:在S211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在本底真空度≤3×10-3Pa、且镀膜舱内的温度为60℃、有离子源辅助工艺的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TiO2,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182
将蒸发后的TiO2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获得含第二层TiO2层的树脂镜片;
S213:重复S211和S212步骤,分别交替形成第三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和第四层TiO2层以及第五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和第六层TiO2层,即形成包括第三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第四层TiO2层、第五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以及第六层TiO2层的树脂镜片;
S22:在S21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在本底真空度≤3×10-3Pa、且镀膜舱内的温度为60℃、并有离子源辅助工艺的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ITO,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183
将蒸发后的ITO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获得含第七层ITO层的树脂镜片;
S23:在S22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继续采用真空镀膜工艺,重复S211的工艺步骤,再形成含第八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的树脂镜片;
S3制备防水层:在S23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形成防水层:在S2步骤获得的镜片表面,继续采用真空镀膜工艺,在本底真空度≤3×10-3Pa、且镀膜舱内的温度为60℃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材料,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191
将蒸发后的防水材料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于S23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即得。
对比例6
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依次排列包括:树脂镜片基片1(MR-8-UV405);加硬层2(Z117)/2.6~3μm;减反射层3包括:SiO2层3-1/24.6nm、TiO2层3-2/18.8nm、SiO2层3-3/31.34nm、TiO2层3-4/51.32nm、SiO2层3-5/10.41nm、TiO2层3-6/34.38nm、ITO层3-7/5nm;SiO2层3-8/92.63nm;防水层4(采用含C12F27N的防水材料/10nm);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加硬层:将超声波清洗干净的树脂镜片基片浸入质量百分含量27%、型号为Z117的加硬液水溶液中,浸渍温度15℃,浸渍5秒后以2.0mm/s的速度提拉出溶液;80℃烘干3小时后将上述基片取出并送至烘干箱内干燥固化,固化温度120℃,固化时间150min,即得含加硬层的树脂镜片;
S2制备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层:在真空镀膜机内、采用真空镀膜工艺,将固态膜层材料蒸发后经过气相传输,在S1步骤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沉积成薄膜,形成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包括以下步骤:
S211:在S1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在本底真空度≤3×10-3Pa、且镀膜舱内温度为60℃、有离子源辅助工艺的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SiO2,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192
将蒸发后的SiO2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获得含第一层SiO2层的树脂镜片;
S212:在S211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在本底真空度≤3×10-3Pa、且镀膜舱内的温度为60℃、有离子源辅助工艺的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TiO2,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201
将蒸发后的TiO2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获得含第二层TiO2层的树脂镜片;
S213:重复S211和S212步骤,分别交替形成第三层SiO2层和第四层TiO2层以及第五层SiO2层和第六层TiO2层,即形成包括第三层SiO2层、第四层TiO2层、第五层SiO2层以及第六层TiO2层的树脂镜片;
S22:在S21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在本底真空度≤3×10-3Pa、且镀膜舱内的温度为60℃、并有离子源辅助工艺的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ITO,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202
将蒸发后的ITO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获得含第七层ITO层的树脂镜片;
S23:在S22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继续采用真空镀膜工艺,重复S211的工艺步骤,再形成含第八层SiO2层的树脂镜片;
S3制备防水层:在S23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形成防水层:在S2步骤获得的镜片表面,继续采用真空镀膜工艺,在本底真空度≤3×10-3Pa、且镀膜舱内的温度为60℃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材料,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203
将蒸发后的防水材料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于S24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即得。
对比例7
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依次排列包括:树脂镜片基片1(MR-8-UV405);加硬层2(Z117)/2.6~3μm;减反射层3包括:SiO2层3-1/24.6nm、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2(材料型号为PTN28)/18.8nm、SiO2层3-3/31.34nm、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4(材料同3-2)/51.32nm、SiO2层3-5/10.41nm、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6(材料同3-2)/34.38nm、ITO层3-7/5nm;SiO2层3-8/92.63nm;防水层4(采用含C12F27N的防水材料/10nm);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加硬层:将超声波清洗干净的树脂镜片基片浸入质量百分含量27%、型号为Z117的加硬液水溶液中,浸渍温度15℃,浸渍5秒后以2.0mm/s的速度提拉出溶液;80℃烘干3小时后将上述基片取出并送至烘干箱内干燥固化,固化温度120℃,固化时间150min,即得含加硬层的树脂镜片;
S2制备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层:在真空镀膜机内、采用真空镀膜工艺,将固态膜层材料蒸发后经过气相传输,在S1步骤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沉积成薄膜,形成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包括以下步骤:
S211:在S1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在本底真空度≤3×10-3Pa、且镀膜舱内温度为60℃、有离子源辅助工艺的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SiO2,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211
将蒸发后的SiO2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获得含第一层SiO2层的树脂镜片;
S212:在S211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在本底真空度≤3×10-3Pa、且镀膜舱内的温度为60℃、有离子源辅助工艺的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钛铌复合氧化物,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212
将蒸发后的钛铌复合氧化物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获得含第二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的树脂镜片;
S213:重复S211和S212步骤,分别交替形成第三层SiO2层和第四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以及第五层SiO2层和第六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即形成包括第三层SiO2层、第四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第五层SiO2层以及第六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的树脂镜片;
S22:在S21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在本底真空度≤3×10-3Pa、且镀膜舱内的温度为60℃、并有离子源辅助工艺的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ITO,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213
将蒸发后的ITO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获得含第七层ITO层的树脂镜片;
S23:在S22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继续采用真空镀膜工艺,重复S211的工艺步骤,再形成含第八层SiO2层的树脂镜片;
S3制备防水层:在S23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形成防水层:在S2步骤获得的镜片表面,继续采用真空镀膜工艺,在本底真空度≤3×10-3Pa、且镀膜舱内的温度为60℃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材料,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221
将蒸发后的防水材料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于S23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即得。
对比例8
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依次排列包括:树脂镜片基片1(MR-8-UV405);加硬层2(Z117)/3~5μm;减反射层3包括: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1(材料型号为SA56)/24.8nm;Nb2O5层3-2/18.98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3/31.95nm(材料同3-1)、Nb2O5层3-4/51.84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5/9.82nm(材料同3-1)、Nb2O5层3-6/32.86nm、ITO层3-7/5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8/93.2nm(材料同3-1);防水层4(采用含C12F27N的防水材料/15nm);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加硬层:将超声波清洗干净的树脂镜片基片浸入质量百分含量27%、型号为Z117的加硬液水溶液中,浸渍温度15℃,浸渍5秒后以2.0mm/s的速度提拉出溶液;80℃烘干3小时后将上述基片取出并送至烘干箱内干燥固化,固化温度120℃,固化时间150min,即得含加硬层的树脂镜片;
S2制备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层:在真空镀膜机内、采用真空镀膜工艺,将固态膜层材料蒸发后经过气相传输,在S1步骤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沉积成薄膜,形成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包括以下步骤:
S211:在S1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在本底真空度≤3×10-3Pa、且镀膜舱内温度为60℃、有离子源辅助工艺的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硅铝复合氧化物,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231
将蒸发后的硅铝复合氧化物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获得含第一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的树脂镜片;
S212:在S211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在本底真空度≤3×10-3Pa、且镀膜舱内的温度为60℃、有离子源辅助工艺的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Nb2O5,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232
将蒸发后的Nb2O5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获得含第二层Nb2O5层的树脂镜片;
S213:重复S211和S212步骤,分别交替形成第三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和第四层Nb2O5层以及第五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和第六层Nb2O5层,即形成包括第三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第四层Nb2O5层、第五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以及第六层Nb2O5层的树脂镜片;
S22:在S21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在本底真空度≤3×10-3Pa、且镀膜舱内的温度为60℃、并有离子源辅助工艺的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ITO,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233
将蒸发后的ITO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获得含第七层ITO层的树脂镜片;
S23:在S22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继续采用真空镀膜工艺,重复S211的工艺步骤,再形成含第八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的树脂镜片;
S3制备防水层:在S23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形成防水层:在S2步骤获得的镜片表面,继续采用真空镀膜工艺,在本底真空度≤3×10-3Pa、且镀膜舱内的温度为60℃条件下,采用高能电子束加热材料,以速率为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234
将蒸发后的防水材料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于S23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即得。
对比例9
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依次排列包括:树脂镜片基片1(MR-8-UV405);加硬层2(Z117)/2.6~3μm;减反射层3包括: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1(其中SiO2和Al2O3摩尔量百分比:60%SiO2:40%Al2O3;委托常州市瞻驰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并生产,材料型号为SA66)/24.6nm、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2(材料型号为PTN28)/15.31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3/38.85nm(材料同3-1)、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4(材料同3-2)/43.19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5/9.79nm(材料同3-1)、钛铌复合氧化物层3-6(材料同3-2)/42.12nm、ITO层3-7/5nm;硅铝复合氧化物层3-8/87.46nm(材料同3-1);防水层4(采用含C12F27N的防水材料/10nm);所述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二、实验例
1.实施例1~6和对比例1~9的膜系结构如下表1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241
2.测定镜片的平均反射率、防蓝光和黄色指数等光学效果
(1)预实验:我们对实施例以及对比例选用材料的折射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251
由此可见,为了满足镜片达到目标需求并保持与TiO2同样的光学性能,选择与TiO2折射率接近的钛铌复合氧化物材料。
表3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252
由此可见,为了满足镜片达到目标需求并保持与SiO2同样的光学性能,选择与SiO2折射率接近的硅铝复合氧化物材料。
(2)测定实施例1~6和对比例1~9平均反射率和峰值反射率
对实施例1~6以及对比例1~9制备获得的镜片,测定其平均反射率(平均反射率:是指在C光(CIE中定义的色温6774K的光源)照明下的视觉平均反射率,在这里指单面的反射率),及可见光峰值反射率(指单面在400~700nm的最高反射率),测量结果记录在下表4中。
(3)测定实施例1~6和对比例1~9防蓝光国标和黄色指数
对实施例1~6以及对比例1~9制备获得的镜片,参照新的防蓝光国家标准QBT-38120-2019中蓝光防护膜的要求,测定其主要有害蓝光(415~445nm)和有益蓝光(445~475nm)的算术平均透过率,并测定其透射黄色指数(国标要求有害蓝光415~445nm平均透过率≤80%,有益蓝光445~475nm平均透过率>80%,黄色指数<5.0),测量结果记录在下表4中。
2.耐高温、耐久性和高温附着力实验
(1)耐高温实验:
完成样品(实施例1~6以及对比例1~9)后,存放一周后测试了样品的耐温性能。耐高温性能的测试方法是参照国家树脂镜片耐温标准(GB 10810.4-2012)中的第5.8条款:通过55℃30分钟的烘烤测试。通过后同样的方法每次增加5℃烘烤30分钟测试,直到镜片出现膜裂或橘皮等失效现象,并记录合格的最高温度,结果记录在如下表4中。
(2)耐久性实验:
光伏行业和光通讯行业用高温高湿来评估产品的耐久性。参照光伏行业测试标准(GB/T 18911-2002,IEC61646:1996的第10.13条)和光通讯行业(Ballcore Test,GR-1221-Core第6.2.5条)的测试方法,定义树脂镜片耐高温高湿测试调试为:85℃、85%湿度下的存储12小时,查看制备镜片是否存在膜裂或橘皮等明显失效现象;每次高温高湿测试放入不同位置的3片树脂镜片。实施例1~6以及对比例1~9的测试结果记录在如下表4中。
(3)高温附着力实验:
附着力测试指参照国标GB10810.4~2012中第5.9条的膜层附着力测试。高温膜层附着力测试是指万新公司参照国标GB10810.4~2012中第5.9条,将水煮条件改成90±2℃60分钟,其他测试方法都一样。附着力和高温附着力测试结果:等级A指的是不脱膜或脱膜面积小于5%,等级B指脱膜面积在5%~15%之间,等级C(不合格)指脱膜面积明显大于15%。为验证产品附着力分布,从镀膜室中5个不同位置做了高温附着力测试。实施例1~6以及对比例1~9的测试结果记录在如下表4中。
表4
Figure BDA0003008858290000271
3.结论:
(1)超低反效果:实施例1~6均具有较低的可见光平均反射率0.25%~0.35%,以及较低的峰值反射率2.8~3.5%;而对比例3、4、8和9达不到上述技术效果,即达不到超低反射的效果。
(2)实施例1~6均能够有效的截止有害蓝光,高透有益蓝光,在符合国家防蓝光标准的同时,黄色指数较低以实现镜片清透效果;而对比例1有害蓝光截止不符合国家防蓝光标准,对比例2和对比例4黄色指数较高,达不到镜片清透的视觉效果。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镜片高折射率材料采用钛铌复合氧化物的耐高温性能、高温附着力、耐久性比其他常规材料更好;低折射率材料采用硅铝复合氧化物的耐高温性能、高温附着力、耐久性比其他常规材料更好;我们采用这两种特定配比材料制备膜系及其恰当的工艺以保证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产品的耐高温性和耐久性。

Claims (13)

1.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树脂镜片基片、加硬层以及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膜层;其中,所述树脂镜片基片、加硬层以及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膜层依次排列,所述加硬层位于所述树脂镜片基片表面,所述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膜层位于所述加硬层表面;其中,所述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膜层包括四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三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以及一层掺锡氧化铟层,所述三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和三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交替依次排列,且所述第一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位于所述加硬层表面、且所述第七层ITO层位于所述第六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表面、且所述第八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位于所述第七层ITO层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还包括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位于所述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膜层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4~2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硬层的材料主要成分为有机硅,且所述加硬层的厚度为1~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膜层的厚度为200~6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的厚度为0~180nm。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的厚度为10~40nm。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的厚度为15~80nm。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的厚度为20~90nm。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的厚度为5~60nm。
11.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层钛铌复合氧化物层的厚度为20~80nm。
12.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层ITO层的厚度为2~10nm。
13.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的厚度为60~130nm。
CN202120696179.4U 2021-04-07 2021-04-07 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 Active CN2158951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96179.4U CN215895150U (zh) 2021-04-07 2021-04-07 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96179.4U CN215895150U (zh) 2021-04-07 2021-04-07 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95150U true CN215895150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340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96179.4U Active CN215895150U (zh) 2021-04-07 2021-04-07 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9515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9591A (zh) * 2022-05-16 2022-08-30 厦门美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片真空染色方法及染色基片和眼镜
WO2022213763A1 (zh) * 2021-04-07 2022-10-13 江苏万新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13763A1 (zh) * 2021-04-07 2022-10-13 江苏万新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59591A (zh) * 2022-05-16 2022-08-30 厦门美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片真空染色方法及染色基片和眼镜
CN114959591B (zh) * 2022-05-16 2024-02-06 厦门美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片真空染色方法及染色基片和眼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09713A (zh) 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EP2589992B1 (en) Optical product and plastic eyeglass lens
US5147125A (en) Multilayer anti-reflection coating using zinc oxide to provide ultraviolet blocking
CN103329013B (zh) 包括在紫外区和可见光区中具有低反射的抗反射涂层的光学制品
EP0772572B1 (en) Light-absorbing and anti-reflective coating for sunglasses
CN109073785A (zh) 包括在近红外区(nir)中具有高反射的减反射涂层的光学制品
CN109844573A (zh) 在近红外区和蓝光区具有高反射的光学制品
US20170227681A1 (en) Ophthalmic Lens Comprising a Thin Antireflective Coating with a Very Low Reflection in the Visible Region
CN215895150U (zh) 一种超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
CN106461965A (zh) 包括在可见和紫外区内具有极低反射的减反射涂层的光学制品
CN107636495A (zh) 包括在可见光区域内针对低照度条件的减反射涂层的光学制品
JP2007505369A (ja) 超低残留反射及び低応力レンズコーティング
CN112415639A (zh) 一种低反射防红外耐高温树脂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81299A (zh) 一种低反射色中性低应力树脂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98860A (zh) 一种弱吸收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16797A (zh) 一种清底色防蓝光防红外树脂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JP3779174B2 (ja) 蒸着組成物、それを利用した反射防止膜の形成方法及び光学部材
CN114879380A (zh) 一种淡橙色超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09896B (zh) 一种减反射防宽红外耐高温树脂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WO2024138917A1 (zh) 一种弱吸收日夜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CN219435152U (zh) 一种弱吸收低反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
CN217787531U (zh) 一种淡橙色超清底色防蓝光树脂镜片
JP3068252B2 (ja) 反射防止膜を有する光学部材
JP3012712B2 (ja) 反射防止膜を有する光学部材
JPH04191801A (ja) 光学部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