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93214U - 一种窑炉双排式排气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窑炉双排式排气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93214U CN215893214U CN202122366253.9U CN202122366253U CN215893214U CN 215893214 U CN215893214 U CN 215893214U CN 202122366253 U CN202122366253 U CN 202122366253U CN 215893214 U CN215893214 U CN 2158932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xhaust
- kiln
- support
- heat dissipation
- communic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窑炉双排式排气结构,涉及窑炉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排气管道的温度过高导致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该窑炉双排式排气结构,包括窑炉和安装窑炉两侧的排气结构,排气结构与一侧的排气支管连通;所述排气结构包括排气主体和支撑件,支撑件上设有用于对排气支管散热的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支撑组件、散热组件和移动组件,支撑组件活动设置在支撑件上,散热组件滑动安装在支撑组件上,移动组件固定安装在支撑组件上。通过设置散热组件能对排气支管进行水冷散热,有效降低了排气支管在使用过程中的温度,同时移动组件在使用时能够带动散热组件在排气支管上往复运动,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窑炉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窑炉双排式排气结构。
背景技术
锂电池材料的烧成,都是采用辊道窑炉进行高温加热烧成,辊道窑炉在工作时,炉膛内气温度比较高,产品在窑中的主要工艺流程为预热—烧成—降温。其中,窑炉的排气能力也是检验窑炉的重要指标之一,当窑炉的排气能力强时能够快速降低窑炉内的温度。
目前窑炉的排气大多通过设置排气烟囱和排气管道实现,排气烟囱将窑炉内的气体转移到排气管道中,再通过排气管道转移到外界,这种排气结构简单,且在使用过程中排气管道一直处于高温的状态,严重影响了排气管道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窑炉双排式排气结构,以解决现有排气管道的温度过高导致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窑炉双排式排气结构,包括窑炉和安装窑炉两侧的排气结构,排气结构与一侧的排气支管连通,排气支管的两端垂直固定有排气总管,且所述排气支管与所述排气总管连通;
所述排气结构包括排气主体和支撑件,支撑件上设有用于对排气支管散热的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支撑组件、散热组件和移动组件,支撑组件活动设置在支撑件上,散热组件滑动安装在支撑组件上,移动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组件上。
通过设置散热组件能对排气支管进行水冷散热,有效降低了排气支管在使用过程中的温度,同时移动组件在使用时能够带动散热组件在排气支管上往复运动,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支撑件上的滑移套管,滑移套管上固定有螺纹杆,螺纹杆上连接有支撑套管,支撑套管的一端连接有固定板;螺纹杆上还连接有螺纹套管。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集水箱,集水箱通过连接轴与固定板上的限位板连接;固定板上还开设有用于连接轴移动的滑移槽。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固定在固定板上的支撑座,支撑座上连接半齿轮,半齿轮与连接在支撑座上的驱动轴连接,驱动轴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电机放置在支撑座上;半齿轮与焊接固定在限位板上的齿条啮合。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固定在固定板上的限位固定块,限位固定块与限位板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在限位固定块和限位板上的挂钩连接。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第一支撑管的一端与第二支撑管的一端连接,且第一支撑管与第二支撑管垂直设置,第一支撑管的另一端与窑炉连接。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排气主体包括排气烟囱,排气烟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气导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导管连通,第一排气导管通过固定在所述窑炉上,且与所述窑炉连通,第二排气导管与排气支管连通。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排气烟囱和第二排气导管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之间固定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申请通过设置散热组件能对排气支管进行水冷散热,有效降低了排气支管在使用过程中的温度,同时移动组件在使用时能够带动散热组件在排气支管上往复运动,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
2、本申请通过支撑组件能够对散热组件和移动组件进行支撑,同时能够在支撑件上滑动,便于调节散热组件和移动组件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B区域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移动组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注释:1-窑炉、2-排气结构、3-排气支管、4-排气总管、5-散热装置、6-翻板阀、21-排气烟囱、22-第一排气导管、23-第二排气导管、24-第一连接板、25-第二连接板、26-支撑件、261-第一支撑管、262-第二支撑管、51-滑移套管、52-螺纹杆、53-螺纹套管、54-支撑套管、55-固定板、56-集水箱、57-移动组件、571-支撑座、572-半齿轮、573-驱动轴、574-电机、575-限位板、576-齿条、577-弹簧、578-限位固定块、579-滑移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窑炉双排式排气结构,包括窑炉1和安装窑炉1两侧的排气结构2,通过排气结构2能够将窑炉1中的气体排出,而将排气结构2设置在窑炉1的两侧,提高了排气效果;所述排气结构2与一侧的排气支管3连通,进而将窑炉1中的气体转移到排气支管3中,而所述排气支管3的两端垂直固定有排气总管4,且所述排气支管3与所述排气总管4连通,气体进入排气支管3后,然后汇总到排气总管4处,所述排气总管4与排风机连通,进而将气体排出;所述排气结构2包括排气主体和支撑件26,其中所述支撑件26的数量为多个,相邻两个支撑件26之间与排气支管3的内壁焊接固定,进而将排气支管3稳定地安装在所述支撑件26之间,同时排气支管3的数量为也多个,且相邻排气支管3之间相互连通,进而提高了对窑炉1的排气效果;此外,所述支撑件26上还设有用于对排气支管3散热的散热装置5,通过散热装置5能够实现对排气支管3进行散热,进而提高了排气支管3的使用寿命,防止排气支管3一直处于高温的状态;所述散热装置5包括支撑组件、散热组件和移动组件57,其中,所述支撑组件活动设置在支撑件26上,方便调节支撑组件的位置,而所述散热组件滑动安装在支撑组件上,当散热组件在移动时能够对排气支管3的不同位置进行散热,进一步提高了散热能力,而所述移动组件57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组件上,用于驱动散热组件在排气支管3的长度方向上移动,提高了散热组件与排气支管3的解除面积,进一步提高了排气支管3的散热效果。
在安装过程中,先将支撑件26固定安装在窑炉1上,然后将排气支管3焊接在支撑件26上,再将排气主体安装在窑炉1两侧并与排气支管3连通,然后将排气总管4安装在排气支管3的两侧,并将排气总管4与排气支管3连通,最后将排气总管4与排风机连通。
请参阅图2,所述支撑件26包括第一支撑管261和第二支撑管262,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管261与第二支撑管262焊接固定,且第一支撑管261与第二支撑管262垂直设置,而所述第一支撑管261焊接固定在窑炉1上,使得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而所述排气支管3焊接固定在第一支撑管261之间,使得排气支管3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此外,所述排气支管3内壁上开设有凹槽,便于与所述第一支撑管261焊接,同时也不会影响到排气支管3之间的连通。
请参阅图2,所述排气主体包括排气烟囱21,排气烟囱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气导管2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导管23连通,而所述第一排气导管22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窑炉1上,且与所述窑炉1连通,窑炉1内的气体通过第一排气导管22进入到排气烟囱21中,然后通过排气烟囱21进入到第二排气导管23中,同时所述第二排气导管23与排气支管3连通,进而将气体转移到排气支管3中。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烟囱21和第二排气导管23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板25和第一连接板24,所述第二连接板25和第一连接板24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进而将排气烟囱21和第二排气导管23连通在一起,此时方便气体的流通,而通过螺栓的连接能够将第二排气导管23稳定地安装在排气烟囱21上,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且方便排气烟囱21与第二排气导管23之间的安装和拆卸。
请参阅图2,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支撑件26上的滑移套管51,滑移套管51上焊接固定有螺纹杆52,即螺纹杆52稳定地固定在滑移套管51上,当滑移套管51移动时能够带动螺纹杆52也进行移动,螺纹杆52上滑动连接有支撑套管54,支撑套管54的一端焊接固定有固定板55,当支撑套管54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时能够带动固定板55也在竖直方向上,进而调节固定板55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螺纹杆52上还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管53,当旋转螺纹套管53时,螺纹套管53在螺纹杆52的长度方向上移动,起到对支撑套管54的支撑作用,同时当螺纹套管53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时,能够调节支撑套管54的高度,能够在不同位置进行支撑。
请参阅图2-图4,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集水箱56,集水箱56通过连接轴与固定板55上的限位板575固定连接,通过限位板575起到对集水箱56的连接作用,提高了集水箱56的稳定性,同时当限位板575移动时能够带动集水箱56也移动,进而调节散热的位置,有效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固定板55上还开设有用于连接轴移动的滑移槽579,进而实现集水箱56的移动,当限位板575移动时能够带动连接轴在滑移槽579内移动,从而带动集水箱56也进行移动;此外,所述集水箱56上设有用于冷却液进入的进料口和用于冷却液流出的排料口,从而方便冷却液的进入和排出。
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移动组件57包括固定在固定板55上的支撑座571,支撑座571上转动设有半齿轮572,半齿轮572与转动连接在支撑座571上的驱动轴573固定连接,当驱动轴573旋转时能够带动半齿轮572也及逆行旋转,驱动轴573与电机57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电机574放置在支撑座571上,当电机574工作时能够带动半齿轮572旋转;所述半齿轮572与焊接固定在限位板575上的齿条576啮合,当半齿轮572旋转时能够带动限位板575在水平发现上移动,进而带动集水箱56在水平发现上移动,有效提高了散热效果。
请参阅图5,所述排气支管3和排气总管4的一端均设有翻板阀6,通过安装翻板阀6能够防止外部风的进入,提高了气体的排出效率。
实施例2
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移动组件57还包括固定在固定板55上的限位固定块578,所述限位固定块578与限位板575之间通过弹簧577连接,弹簧577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在限位固定块578和限位板575上的挂钩连接,进而将弹簧577连接在限位固定块578和限位板575之间,当限位板575移动时能够压缩和拉伸弹簧577,既提高了限位板575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又实现了限位板575的往复运动,当半齿轮572与齿条576之间的啮合状态消失时,限位板575恢复到原先的位置,进而实现了固定板55在排气支管3上往复运动,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排气结构2将窑炉1内的气体转移到排气支管3中,然后转移到排气总管4中,最后通过抽风机转移到外界;当需要对排气支管3散热时,向集水箱56内部通入冷却液,然后通过移动组件57带动集水箱56在排气支管3上移动来对排气支管3进行散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窑炉双排式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窑炉(1)和安装窑炉(1)两侧的排气结构(2),排气结构(2)与一侧的排气支管(3)连通,排气支管(3)的两端垂直固定有排气总管(4),且所述排气支管(3)与所述排气总管(4)连通;
所述排气结构(2)包括排气主体和支撑件(26),支撑件(26)上设有用于对排气支管(3)散热的散热装置(5),散热装置(5)包括支撑组件、散热组件和移动组件(57),支撑组件活动设置在支撑件(26)上,散热组件滑动安装在支撑组件上,移动组件(57)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组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炉双排式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支撑件(26)上的滑移套管(51),滑移套管(51)上固定有螺纹杆(52),螺纹杆(52)上连接有支撑套管(54),支撑套管(54)的一端连接有固定板(55);螺纹杆(52)上连接有螺纹套管(5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炉双排式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集水箱(56),集水箱(56)通过连接轴与固定板(55)上的限位板(575)连接;固定板(55)上还开设有用于连接轴移动的滑移槽(57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炉双排式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57)包括固定在固定板(55)上的支撑座(571),支撑座(571)上连接半齿轮(572),半齿轮(572)与连接在支撑座(571)上的驱动轴(573)连接,驱动轴(573)与电机(574)的输出端连接,电机(574)放置在支撑座(571)上;半齿轮(572)与固定在限位板(575)上的齿条(576)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窑炉双排式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57)还包括固定在固定板(55)上的限位固定块(578),限位固定块(578)与限位板(575)之间通过弹簧(577)连接,弹簧(577)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在限位固定块(578)和限位板(575)上的挂钩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炉双排式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6)包括第一支撑管(261)和第二支撑管(262),第一支撑管(261)的一端与第二支撑管(262)的一端连接,且第一支撑管(261)与第二支撑管(262)垂直设置,第一支撑管(261)的另一端与窑炉(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炉双排式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主体包括排气烟囱(21),排气烟囱(21)的一端与第一排气导管(22)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排气导管(23)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导管(22)通过固定在所述窑炉(1)上,且与所述窑炉(1)连通,所述第二排气导管(23)与排气支管(3)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窑炉双排式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烟囱(21)和第二排气导管(23)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板(25)和第一连接板(24),第二连接板(25)和第一连接板(24)之间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66253.9U CN215893214U (zh) | 2021-09-28 | 2021-09-28 | 一种窑炉双排式排气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66253.9U CN215893214U (zh) | 2021-09-28 | 2021-09-28 | 一种窑炉双排式排气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93214U true CN215893214U (zh) | 2022-02-22 |
Family
ID=80348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366253.9U Active CN215893214U (zh) | 2021-09-28 | 2021-09-28 | 一种窑炉双排式排气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93214U (zh) |
-
2021
- 2021-09-28 CN CN202122366253.9U patent/CN21589321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01370B (zh) | 一种氢能源汽车的分布式散热器 | |
CN114665651B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散热架 | |
CN215893214U (zh) | 一种窑炉双排式排气结构 | |
CN114784412A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设备 | |
CN221517882U (zh) | 一种防爆机器人用水冷散热机构及防爆机器人 | |
CN114115391A (zh) | 一种嵌入式机柜循环温控系统及使用方法 | |
CN116093493B (zh) | 动力电池的冷却组件 | |
CN201533218U (zh) | 电机冷却装置 | |
CN110755990A (zh) | 一种节能炉用烟气净化装置 | |
CN110614931A (zh) | 一种基于液冷技术的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 | |
CN217330310U (zh) | 环保型汽车空调冷凝器 | |
CN210346431U (zh) | 一种热交换装置 | |
CN212985491U (zh) | 一种空压机用冷却器 | |
CN115143514A (zh) | 一种高效安全的工业余热回收供暖装置 | |
CN212057606U (zh) | 自然冷源介质换热制冷系统 | |
CN212148461U (zh) | 一种基于液冷技术的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 | |
CN109944678B (zh) | 一种新型汽车散热器的散热组件 | |
WO2021134480A1 (zh) | 一种冷却装置 | |
CN210345678U (zh) | 一种热管导风换热结构 | |
CN220042011U (zh) | 一种动力电池包的水冷装置及换电站系统 | |
CN220793899U (zh) | 一种艾逊石墨化炉 | |
CN210292926U (zh) | 一种发动机烟气换热器 | |
CN218296361U (zh) | 一种车载车间制冷机 | |
CN221827969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锂电池组 | |
CN220015419U (zh) | 一种用于大型空气压缩机的换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215000 No. 18, Fuli Road, Xinzhuang Town, Changshu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Botao Intelligent Thermal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No. 18, Fuli Road extension, Xinzhuang Town, Changshu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BOTAO EQUIPMENT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