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42011U - 一种动力电池包的水冷装置及换电站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电池包的水冷装置及换电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42011U
CN220042011U CN202322736141.7U CN202322736141U CN220042011U CN 220042011 U CN220042011 U CN 220042011U CN 202322736141 U CN202322736141 U CN 202322736141U CN 220042011 U CN220042011 U CN 2200420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lle
exhaust
cooling device
fixed
water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361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益路
袁海兵
金若愚
温治雄
李海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C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C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C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3614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420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420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420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的水冷装置及换电站系统,动力电池包具有液冷板,在动力电池包发热的场景下,利用水冷装置与液冷板连接,实现动力电池包的液冷散热。水冷装置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风扇带走,风扇的出风口处设置可切换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的排气格栅,气流通过开启状态下的排气格栅产生较小的风压,排气阻力较小,且排气噪声也较小。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电池包的水冷装置及换电站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换电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包的水冷装置及换电站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纯电动汽车补能方式主要有交流慢充、直流快充和换电方式,常规的交流慢充充电时间为5-10小时,直流快充充电时间为1-2小时,而换电只需要1-2分钟。为缓解纯电动汽车里程焦虑和充电等待时间,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开始布局换电方案,通过极速换电提升产品竞争力,提高用户满意度。
电池在进行充电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目前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主要采用液冷方案对电池进行冷却。在换电站中,水冷机为电池包提供稳定流量、合适温度的冷却水,确保电池处于合适的温度区间。水冷机产生的热气通过风机排出换电站外,通过在换电站墙体上安装透气格栅,确保水冷机产生的热气能全部排至换电站外。透气格栅不仅需要具有透气功能,还需要具有防雨功能。
目前的主流的透气格栅为了兼顾防雨功能,将格栅叶片设计成较复杂的形状,安装时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如图1和图8所示。水冷机排出的气流流经格栅时会产生较大的风压,排气阻力较大,须选用高功率风机才能将热气排出换电站外。由于风机转速较高,排气噪声也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的水冷装置及换电站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的透气格栅在流过水冷机排出的气流时,会产生较大的风压,排气阻力较大,且排气噪声也很大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包的水冷装置,动力电池包,包括电芯和液冷板;
水冷装置包括用于与液冷板连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水冷装置还包括风扇和排气格栅;水冷装置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风扇带走,并在风扇的出风口处设置排气格栅;
排气格栅在水冷装置工作时切换为开启状态,在水冷装置不工作时切换为关闭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中,动力电池包具有液冷板,在动力电池包发热的场景下,利用水冷装置与液冷板连接,实现动力电池包的液冷散热。水冷装置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风扇带走,风扇的出风口处设置可切换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的排气格栅,气流通过开启状态下的排气格栅产生较小的风压,排气阻力较小,且排气噪声也较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排气格栅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格栅叶片,每一格栅叶片绕其长度方向的中心轴旋转;
当多个格栅叶片旋转为多个格栅叶片所在平面为同一平面时,排气格栅切换为关闭状态;
当多个格栅叶片旋转为多个格栅叶片所在平面相互平行且不在同一平面时,排气格栅切换为开启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中,排气格栅设计方案有以下几个优点:
高效的空气流动:当格栅叶片旋转为相互平行且不在同一平面时,可以打开排气格栅,使空气能够顺畅地流动,从而有效地排放气体。
空间利用率高:这种设计允许在相同的空间内插入更多的格栅叶片,增加了排气格栅的通风面积,同时也减小了格栅叶片之间的间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气体排放的阻力。
易于清洁:由于格栅叶片是绕其长度方向的中心轴旋转,因此可以方便地将附着在格栅叶片上的尘埃和其它杂质清扫下来,保持排气格栅的清洁。
可靠的开关状态切换:这种设计通过多个格栅叶片的旋转实现了排气格栅开关状态的切换,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能可靠。
可调的排放角度:每个格栅叶片可以绕其长度方向的中心轴旋转,因此可以调节每个格栅叶片的角度,以改变排放的方向和角度,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
总的来说,这种排气格栅设计方案具有高效的空气流动、空间利用率高、易于清洁、可靠的开关状态切换以及可调的排放角度等优点。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排气格栅还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活动支架和第二活动支架,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
第一活动支架和第一固定支架设置于多个格栅叶片长度方向的一端,第二活动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设置于多个格栅叶片长度方向的另一端;
第一活动支架与每一格栅叶片的宽度方向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一固定支架与每一格栅叶片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活动连接;
第二活动支架与每一格栅叶片的宽度方向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固定支架与每一格栅叶片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活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原有方案基础上增加第一活动支架、第二活动支架、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后,排气格栅的构造更加稳固,同时也增强了排气格栅对格栅叶片的支撑与控制,具体包括以下优点:
结构稳定性增强:通过设置两个活动支架和两个固定支架,增加了排气格栅的结构强度,使其在承受气体排放压力或其他外部力的影响时更加稳定。
支撑性能提升:每一格栅叶片的两端都分别与第一活动支架和第二活动支架以及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活动连接,这为格栅叶片提供了更好的支撑,防止叶片在受到外力时发生弯曲或变形。
便于维护与清洁:通过活动支架与固定支架的设置,可以在不拆卸整个排气格栅的情况下,方便地对格栅叶片进行单独的清洁和维护,提高了维护效率。
适应性增强:通过改变第一活动支架、第二活动支架、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相对于格栅叶片的位置,可以适应不同场合或不同设备的排气需求,增加了排气格栅的应用范围。
灵活的排放控制:每个格栅叶片可以单独地调整其角度,这样就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排放的方向和角度,增加了排气格栅的灵活性。
总的来说,增加第一活动支架、第二活动支架、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后,排气格栅的结构稳定性、支撑性能、维护便利性、适应性和灵活性都得到了提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格栅叶片包括四个固定轴,第一活动支架、第二活动支架、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上均设置有多个轴孔;
四个固定轴分别与第一活动支架、第二活动支架、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的轴孔可转动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格栅叶片的侧面设置轴孔,在第一活动支架、第二活动支架、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上设置固定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排气格栅还包括第一导轨底座和第二导轨底座;第一导轨底座和第二导轨底座上均设置有滑轨;
第一活动支架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轴,第二活动支架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固定轴;
第一固定轴在第一导轨底座的滑轨上滑动,第二固定轴在第二导轨底座的滑轨上滑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原有方案基础上增加第一导轨底座和第二导轨底座,以及在第一活动支架和第二活动支架上设置第一固定轴和第二固定轴,滑轨在第一导轨底座和第二导轨底座上,第一固定轴和第二固定轴分别在滑轨上滑动,有以下优点:
导向精确:通过导轨和固定轴的设计,可以使第一活动支架和第二活动支架在移动时更加精确,避免支架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或摇晃。
降低摩擦:导轨和固定轴的设计可以使活动支架在移动过程中降低摩擦力,提高支架移动的顺畅性,同时也能降低能耗。
方便安装与调整:通过设置第一导轨底座和第二导轨底座,可以将排气格栅快速而精确地安装到设备上。同时,通过滑轨的滑动,可以方便地对第一活动支架和第二活动支架的位置进行调整,使排气格栅能够适应不同设备或不同使用环境的需求。
增强稳定性:导轨和固定轴的设计增强了排气格栅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使其在承受气体排放压力或其他外部力的影响时更加稳定。
提高寿命:导轨和固定轴的设计可以使活动支架的移动不会对整个排气格栅的结构稳定性产生影响,这样可以提高排气格栅的使用寿命。
总的来说,增加第一导轨底座、第二导轨底座,以及在第一活动支架、第二活动支架上设置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轴的设计,可以使排气格栅的导向更精确、摩擦更小、安装与调整更方便、稳定性更高且使用寿命更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排气格栅还包括:连接支架、牵引绳和电机;
连接支架连接第一活动支架和第二活动支架;连接支架的中间位置连接牵引绳的一端,牵引绳的另一端连接电机;
电机通过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对牵引绳进行拉紧或释放。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原有方案基础上增加连接支架、牵引绳和电机后,排气格栅具备了以下优点:
自动化控制:通过电机的控制,可以实现对牵引绳的拉紧或释放,进而控制排气格栅的开启或关闭。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排气格栅具备自动化控制的能力,提高其使用便利性。
操作简便:通过电机的控制,可以远程实现对排气格栅的开启或关闭,无需手动操作,进一步提高了操作简便性和安全性。
远程控制:电机的控制不仅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还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的方式,实现对排气格栅的开启或关闭。这样的设计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适当的位置和距离内,实现对排气格栅的控制。
维护方便:连接支架将第一活动支架和第二活动支架连接起来,使得整个排气格栅的结构更加稳定,同时也方便了对排气格栅的维护和保养。
总的来说,增加连接支架、牵引绳和电机后,排气格栅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操作简便、远程控制以及维护方便等优点。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机连接水冷装置,在水冷装置工作时,通过拉紧或释放牵引绳,使排气格栅处于开启状态;在水冷装置不工作时,通过拉紧或释放牵引绳,使排气格栅处于关闭状态。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换热组件、水箱和水泵;
水泵从水箱中抽取冷却液,通过出水管输送至液冷板;液冷板的出水口连接进水管的一端,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换热组件的入水口,换热组件的出水口连接水箱。
上述技术方案中,换热组件、水箱、水泵和液冷板形成冷却液循环。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换热组件包括:板式换热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风扇和排气格栅设置于冷凝器的位置;
板式换热器将冷媒液体蒸发为冷媒气体带走冷却液的热量,并通过压缩机将冷媒气体送至冷凝器;冷凝器将冷媒气体液化为冷媒液体,并通过膨胀阀将冷媒液体送至板式换热器。
上述技术方案中,板式换热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形成冷媒循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电站系统,包括充电装置以及如以上任一项的水冷装置;
充电装置用于对车辆换下的动力电池包进行充电,水冷装置用于对正在充电的动力电池包进行散热。
上述技术方案中,换电站系统包括充电装置和水冷装置,在利用充电装置对动力电池包进行充电的同时,利用水冷装置对正在充电的动力电池包进行散热,此时控制水冷装置中的排气格栅处于开启状态。在充电装置不工作时,水冷装置也不工作,此时控制水冷装置中的排气格栅处于关闭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方案透气格栅的立体图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包的水冷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格栅处于开启状态的立体图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格栅处于关闭状态的立体图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格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排气格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格栅调节判断逻辑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方案透气格栅的侧视图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格栅处于开启状态的侧视图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格栅处于关闭状态的侧视图示意图。
图标:A1-第一导轨底座,A2-第二导轨底座,B1-第一活动支架,B2-第二活动支架,C1-第一固定支架,C2-第二固定支架,D-连接支架,E-牵引绳,F-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请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包的水冷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动力电池包,包括电芯和液冷板;
水冷装置包括用于与液冷板连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水冷装置还包括风扇和排气格栅;水冷装置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风扇带走,并在风扇的出风口处设置排气格栅;排气格栅在水冷装置工作时切换为开启状态,在水冷装置不工作时切换为关闭状态。
其中,用于实现排气格栅切换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的方式有多种,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
电动驱动:电动驱动是最常见的排气格栅开启和关闭方式之一。它使用电动机和连杆机构来操作格栅的开启和关闭。当需要打开或关闭格栅时,控制系统会通过电路发送信号,使电动机转动,并带动连杆机构运动,进而实现格栅的开启或关闭。
液压驱动:液压驱动是一种通过液压系统来操作排气格栅的开启和关闭的方式。它使用液压缸和连杆机构来操作格栅的开启和关闭。当需要打开或关闭格栅时,控制系统会通过液压系统发送信号,使液压缸中的液压油产生压力,推动连杆机构运动,进而实现格栅的开启或关闭。
气压驱动:气压驱动是一种通过气压系统来操作排气格栅的开启和关闭的方式。它使用气压缸和连杆机构来操作格栅的开启和关闭。当需要打开或关闭格栅时,控制系统会通过气压系统发送信号,使气压缸中的气压升高或降低,推动连杆机构运动,进而实现格栅的开启或关闭。
手动操作: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排气格栅的开启和关闭也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中,动力电池包具有液冷板,在动力电池包发热的场景下,利用水冷装置与液冷板连接,实现动力电池包的液冷散热。水冷装置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风扇带走,风扇的出风口处设置可切换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的排气格栅,气流通过开启状态下的排气格栅产生较小的风压,排气阻力较小,且排气噪声也较小。在排气格栅处于关闭状态下,起到防尘、防雨的作用。
排气格栅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格栅叶片,每一格栅叶片绕其长度方向的中心轴旋转。
图4和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格栅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图,当多个格栅叶片旋转为多个格栅叶片所在平面为同一平面时,排气格栅切换为关闭状态。
图3和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格栅处于开启状态的示意图,当多个格栅叶片旋转为多个格栅叶片所在平面相互平行且不在同一平面时,排气格栅切换为开启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排气格栅设计方案有以下几个优点:
高效的空气流动:当格栅叶片旋转为相互平行且不在同一平面时,可以打开排气格栅,使空气能够顺畅地流动,从而有效地排放气体。
空间利用率高:这种设计允许在相同的空间内插入更多的格栅叶片,增加了排气格栅的通风面积,同时也减小了格栅叶片之间的间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气体排放的阻力。
易于清洁:由于格栅叶片是绕其长度方向的中心轴旋转,因此可以方便地将附着在格栅叶片上的尘埃和其它杂质清扫下来,保持排气格栅的清洁。
可靠的开关状态切换:这种设计通过多个格栅叶片的旋转实现了排气格栅开关状态的切换,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能可靠。
可调的排放角度:每个格栅叶片可以绕其长度方向的中心轴旋转,因此可以调节每个格栅叶片的角度,以改变排放的方向和角度,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
总的来说,这种排气格栅设计方案具有高效的空气流动、空间利用率高、易于清洁、可靠的开关状态切换以及可调的排放角度等优点。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格栅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排气格栅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活动支架B1和第二活动支架B2,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支架C1和第二固定支架C2;第一活动支架B1和第一固定支架C1设置于多个格栅叶片长度方向的一端,第二活动支架B2和第二固定支架C2设置于多个格栅叶片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第一活动支架B1与每一格栅叶片的宽度方向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一固定支架C1与每一格栅叶片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活动连接;第二活动支架B2与每一格栅叶片的宽度方向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固定支架C2与每一格栅叶片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活动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原有方案基础上增加第一活动支架B1、第二活动支架B2、第一固定支架C1和第二固定支架C2后,排气格栅的构造更加稳固,同时也增强了排气格栅对格栅叶片的支撑与控制,具体包括以下优点:
结构稳定性增强:通过设置两个活动支架和两个固定支架,增加了排气格栅的结构强度,使其在承受气体排放压力或其他外部力的影响时更加稳定。
支撑性能提升:每一格栅叶片的两端都分别与第一活动支架B1和第二活动支架B2以及第一固定支架C1和第二固定支架C2活动连接,这为格栅叶片提供了更好的支撑,防止叶片在受到外力时发生弯曲或变形。
便于维护与清洁:通过活动支架与固定支架的设置,可以在不拆卸整个排气格栅的情况下,方便地对格栅叶片进行单独的清洁和维护,提高了维护效率。
适应性增强:通过改变第一活动支架B1、第二活动支架B2、第一固定支架C1和第二固定支架C2相对于格栅叶片的位置,可以适应不同场合或不同设备的排气需求,增加了排气格栅的应用范围。
灵活的排放控制:每个格栅叶片可以单独地调整其角度,这样就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排放的方向和角度,增加了排气格栅的灵活性。
总的来说,增加第一活动支架B1、第二活动支架B2、第一固定支架C1和第二固定支架C2后,排气格栅的结构稳定性、支撑性能、维护便利性、适应性和灵活性都得到了提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格栅叶片包括四个固定轴,第一活动支架B1、第二活动支架B2、第一固定支架C1和第二固定支架C2上均设置有多个轴孔;
四个固定轴分别与第一活动支架B1、第二活动支架B2、第一固定支架C1和第二固定支架C2的轴孔可转动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格栅叶片的侧面设置轴孔,在第一活动支架B1、第二活动支架B2、第一固定支架C1和第二固定支架C2上设置固定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排气格栅还包括第一导轨底座A1和第二导轨底座A2;第一导轨底座A1和第二导轨底座A2上均设置有滑轨;
第一活动支架B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轴,第二活动支架B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固定轴;
第一固定轴在第一导轨底座A1的滑轨上滑动,第二固定轴在第二导轨底座A2的滑轨上滑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原有方案基础上增加第一导轨底座A1和第二导轨底座A2,以及在第一活动支架B1和第二活动支架B2上设置第一固定轴和第二固定轴,滑轨在第一导轨底座A1和第二导轨底座A2上,第一固定轴和第二固定轴分别在滑轨上滑动,有以下优点:
导向精确:通过导轨和固定轴的设计,可以使第一活动支架B1和第二活动支架B2在移动时更加精确,避免支架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或摇晃。
降低摩擦:导轨和固定轴的设计可以使活动支架在移动过程中降低摩擦力,提高支架移动的顺畅性,同时也能降低能耗。
方便安装与调整:通过设置第一导轨底座A1和第二导轨底座A2,可以将排气格栅快速而精确地安装到设备上。同时,通过滑轨的滑动,可以方便地对第一活动支架B1和第二活动支架B2的位置进行调整,使排气格栅能够适应不同设备或不同使用环境的需求。
增强稳定性:导轨和固定轴的设计增强了排气格栅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使其在承受气体排放压力或其他外部力的影响时更加稳定。
提高寿命:导轨和固定轴的设计可以使活动支架的移动不会对整个排气格栅的结构稳定性产生影响,这样可以提高排气格栅的使用寿命。
总的来说,增加第一导轨底座A1、第二导轨底座A2,以及在第一活动支架B1、第二活动支架B2上设置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轴的设计,可以使排气格栅的导向更精确、摩擦更小、安装与调整更方便、稳定性更高且使用寿命更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排气格栅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排气格栅还包括:连接支架D、牵引绳E和电机F;连接支架D连接第一活动支架B1和第二活动支架B2;连接支架D的中间位置连接牵引绳E的一端,牵引绳E的另一端连接电机F;电机F通过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对牵引绳E进行拉紧或释放。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原有方案基础上增加连接支架D、牵引绳E和电机F后,排气格栅具备了以下优点:
自动化控制:通过电机F的控制,可以实现对牵引绳E的拉紧或释放,进而控制排气格栅的开启或关闭。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排气格栅具备自动化控制的能力,提高其使用便利性。
操作简便:通过电机F的控制,可以远程实现对排气格栅的开启或关闭,无需手动操作,进一步提高了操作简便性和安全性。
远程控制:电机F的控制不仅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还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的方式,实现对排气格栅的开启或关闭。这样的设计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适当的位置和距离内,实现对排气格栅的控制。
维护方便:连接支架D将第一活动支架B1和第二活动支架B2连接起来,使得整个排气格栅的结构更加稳定,同时也方便了对排气格栅的维护和保养。
总的来说,增加连接支架D、牵引绳E和电机F后,排气格栅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操作简便、远程控制以及维护方便等优点。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机F连接水冷装置,在水冷装置工作时,通过拉紧或释放牵引绳E,使排气格栅处于开启状态;在水冷装置不工作时,通过拉紧或释放牵引绳E,使排气格栅处于关闭状态。
具体地,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请参照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格栅调节判断逻辑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水冷装置制冷循环开闭时,水冷装置将制冷循环开闭信号发送给站控系统,站控系统收到信号后向电机F发出正转信号及持续时间或反转信号及持续时间,电机F通过执行正反转及持续时间对牵引绳E的长度进行控制,从而控制连接支架D在竖直方向的位移,进而控制格栅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达到排气格栅开启和关闭的作用。
当水冷装置排气时,假设排气格栅进风侧平均风速为2m/s时,本方案的进风侧与排风侧的压损为0.9Pa,而传统的不可切换开关状态的透气格栅的进风侧与排风侧的压损为37Pa,因此,改善效果十分明显,可以选用较低转速的风机降低成本,并能降低排气噪声改善用户体验。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换热组件、水箱和水泵;
水泵从水箱中抽取冷却液,通过出水管输送至液冷板;液冷板的出水口连接进水管的一端,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换热组件的入水口,换热组件的出水口连接水箱。
本申请实施例中,换热组件、水箱、水泵和液冷板形成冷却液循环。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换热组件包括:板式换热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风扇和排气格栅设置于冷凝器的位置;
板式换热器将冷媒液体蒸发为冷媒气体带走冷却液的热量,并通过压缩机将冷媒气体送至冷凝器;冷凝器将冷媒气体液化为冷媒液体,并通过膨胀阀将冷媒液体送至板式换热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板式换热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形成冷媒循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电站系统,包括充电装置以及如以上任一项的水冷装置;
充电装置用于对车辆换下的动力电池包进行充电,水冷装置用于对正在充电的动力电池包进行散热。
本申请实施例中,换电站系统包括充电装置和水冷装置,在利用充电装置对动力电池包进行充电的同时,利用水冷装置对正在充电的动力电池包进行散热,此时控制水冷装置中的排气格栅处于开启状态。在充电装置不工作时,水冷装置也不工作,此时控制水冷装置中的排气格栅处于关闭状态。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再者,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动力电池包的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包括电芯和液冷板;
所述水冷装置包括用于与所述液冷板连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水冷装置还包括风扇和排气格栅;所述水冷装置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风扇带走,并在所述风扇的出风口处设置所述排气格栅;
所述排气格栅在所述水冷装置工作时切换为开启状态,在所述水冷装置不工作时切换为关闭状态;
所述排气格栅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格栅叶片,每一所述格栅叶片绕其长度方向的中心轴旋转;
当多个所述格栅叶片旋转为多个所述格栅叶片所在平面为同一平面时,所述排气格栅切换为关闭状态;
当多个所述格栅叶片旋转为多个所述格栅叶片所在平面相互平行且不在同一平面时,所述排气格栅切换为开启状态;
所述排气格栅还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活动支架和第二活动支架,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
所述第一活动支架和第一固定支架设置于多个所述格栅叶片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二活动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设置于多个所述格栅叶片长度方向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活动支架与每一所述格栅叶片的宽度方向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与每一所述格栅叶片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活动连接;
所述第二活动支架与每一所述格栅叶片的宽度方向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与每一所述格栅叶片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活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叶片包括四个固定轴,所述第一活动支架、第二活动支架、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上均设置有多个轴孔;
所述四个固定轴分别与第一活动支架、第二活动支架、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的轴孔可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格栅还包括第一导轨底座和第二导轨底座;所述第一导轨底座和第二导轨底座上均设置有滑轨;
所述第一活动支架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二活动支架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固定轴;
所述第一固定轴在所述第一导轨底座的滑轨上滑动,所述第二固定轴在所述第二导轨底座的滑轨上滑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格栅还包括:连接支架、牵引绳和电机;
所述连接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支架和第二活动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中间位置连接所述牵引绳的一端,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机;
所述电机通过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对所述牵引绳进行拉紧或释放。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水冷装置,在所述水冷装置工作时,通过拉紧或释放所述牵引绳,使所述排气格栅处于开启状态;在所述水冷装置不工作时,通过拉紧或释放所述牵引绳,使所述排气格栅处于关闭状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组件、水箱和水泵;
所述水泵从所述水箱中抽取冷却液,通过所述出水管输送至所述液冷板;所述液冷板的出水口连接所述进水管的一端,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换热组件的入水口,所述换热组件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水箱。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板式换热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所述风扇和排气格栅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位置;
所述板式换热器将冷媒液体蒸发为冷媒气体带走冷却液的热量,并通过所述压缩机将冷媒气体送至所述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将冷媒气体液化为冷媒液体,并通过膨胀阀将冷媒液体送至所述板式换热器。
8.一种换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装置以及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水冷装置;
所述充电装置用于对车辆换下的动力电池包进行充电,所述水冷装置用于对正在充电的所述动力电池包进行散热。
CN202322736141.7U 2023-10-12 2023-10-12 一种动力电池包的水冷装置及换电站系统 Active CN2200420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36141.7U CN220042011U (zh) 2023-10-12 2023-10-12 一种动力电池包的水冷装置及换电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36141.7U CN220042011U (zh) 2023-10-12 2023-10-12 一种动力电池包的水冷装置及换电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42011U true CN220042011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39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36141.7U Active CN220042011U (zh) 2023-10-12 2023-10-12 一种动力电池包的水冷装置及换电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420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18639A (zh) 一种基于热胀冷缩原理调节散热孔大小的配电盘
CN114665651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散热架
CN114567116A (zh)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风扇电机及其降温方法
CN220042011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的水冷装置及换电站系统
CN101504173A (zh) 窗式空调器风扇的齿轮传动结构
CN116093493B (zh) 动力电池的冷却组件
CN201251324Y (zh) 空调室外机换热器
CN103697551A (zh) 一种室内半导体降温除湿装置
CN109237616A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143942U (zh) 一种风门组件,空气处理装置及新风系统
CN201359345Y (zh) 一种换热式空气调节装置
CN2797958Y (zh) 空气调节器用热交换器
CN103822314A (zh) 热泵型分体空调器室外机及包括该室外机的分体空调器
CN113746013A (zh) 箱式变电站用冷却设备及箱式变电站
CN208419057U (zh) 一种冰蓄冷空调蓄冰设备
CN111864576A (zh) 一种用于电力工程施工的水冷风冷一体式散热型配电柜
CN201918886U (zh) 一种用于变频器的散热装置
CN204730693U (zh) 一种新型横流式风机无电机冷却塔
CN218102889U (zh) 一种阀门驱动装置用耐高温电机一体式主轴
CN108674159A (zh) 一种纯电动客车的电机保护装置
CN219197733U (zh) 一种装配式的风机
CN203687234U (zh) 热泵型分体空调器室外机及包括该室外机的分体空调器
CN212777636U (zh) 一种新型风机盘管
CN219710801U (zh) 建筑设计屋面隔热结构
CN211316431U (zh) 间接蒸发冷却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