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92793U - 燃气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燃气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92793U
CN215892793U CN202121732262.9U CN202121732262U CN215892793U CN 215892793 U CN215892793 U CN 215892793U CN 202121732262 U CN202121732262 U CN 202121732262U CN 215892793 U CN215892793 U CN 2158927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water outlet
cold water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3226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宇凡
孙颖楷
顾玉强
鲁信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3226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927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927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927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包括主机、相变储热模块、水泵与控制器。主机包括主换热器、冷水接头管、第一冷水进水管、第二冷水进水管、回水管路、第一热水出水管与热水接头管。当用户设置的热水出水温度较低时,冷水接头管将冷水输送到第二冷水进水管中,由第二冷水进水管输送到第一热水出水管,流经第一热水出水管上设置的相变储热模块,相变储热模块将进入的冷水加热到预设温度,即通过相变储热模块实现低温温升,并将低温温升的热水通过热水接头管提供给用户,此时冷水不需要流经主换热器,无需开启燃烧器,该加热模式下依靠相变储热模块所存储的热能进行水温加热,实现了无声加热,消除了燃烧噪音,提升了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燃气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气热水器。
背景技术
燃气热水器因其即开即热、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等特点,拥有较多的用户群体。一般地,燃气热水器安装于阳台或厨房之中,用于提供生活热水。然而,尤其是在夏季,当燃气热水器的进水温度偏高时,即使在燃气热水器的最小火力下,燃气热水器的出口的热水温度仍有可能达到40℃左右,使人体感觉水温偏高。此外,若为了减小燃气热水器的出口水温,采用强行压低燃气热水器的最小功率的方式,则容易引发熄火、离焰等不正常燃烧现象。如何实现降低最小温升并保持燃烧稳定是燃气热水器领域的一个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燃气热水器,其能有效地实现较小的温升,提升用户用水的舒适性,将出口的水温控制在预设范围。
上述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燃气热水器,所述燃气热水器包括:主机,所述主机包括主换热器、冷水接头管、第一冷水进水管、第二冷水进水管、回水管路、第一热水出水管与热水接头管,所述冷水接头管与所述第一冷水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冷水进水管与所述主换热器的进水端相连,所述主换热器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热水出水管的进水端相连,所述第一热水出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热水接头管相连,所述回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热水出水管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回水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冷水接头管相连,所述第二冷水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热水出水管的进水端相连,所述第二冷水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冷水接头管相连;相变储热模块,所述相变储热模块串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热水出水管上;水泵与控制器,所述水泵串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冷水进水管或回水管路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水泵、所述主机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气热水器,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上述的燃气热水器,当用户设置的热水出水温度较低时,例如为32℃、35℃等等,冷水接头管将冷水输送到第二冷水进水管中,由第二冷水进水管输送到第一热水出水管,流经第一热水出水管上设置的相变储热模块,相变储热模块将进入的冷水加热到所需要的温度,即通过相变储热模块实现低温温升,并将低温温升的热水通过热水接头管外排提供给用户,此时冷水不需要流经主换热器,无需开启燃烧器,该加热模式下依靠相变储热模块所存储的热能进行水温加热,实现了无声加热,消除了燃烧噪音,提升了使用体验;当用户设置的热水出水温度较高时,例如为42℃、45℃等等,冷水接头管将冷水输送给第一冷水进水管,由第一冷水进水管输送到主换热器,主换热器能实现将冷水快速地升高到预设高温后向外输出,通过热水接头管外排提供给用户。如此,其能有效地实现较小的温升,将出口的水温控制在预设范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气热水器还包括第一二位三通阀;所述第一二位三通阀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二位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冷水接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二位三通阀的第二端口分别与所述回水管的回水端、所述第二冷水进水管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一二位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一冷水进水管的进水端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水管路包括第一回水管与第二回水管;所述第一回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热水出水管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回水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冷水进水管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回水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回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二位三通阀的第二端口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水流方向为第一热水出水管的出水端流向所述第二回水管;所述第二冷水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水流方向为第二冷水进水管与第二回水管相连的一端流向所述第一热水出水管的进水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气热水器还包括第二热水出水管,所述第二热水出水管与所述第一热水出水管并联设置于所述主换热器的出水端与所述热水接头管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气热水器还包括第二二位三通阀,所述第二二位三通阀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二位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主换热器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二二位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热水出水管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二二位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二热水出水管的进水端相连通。如此,当控制器控制第二二位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相连通,第三端口截止时,主换热器的出水端的热水便可以进入到相变储热模块中;当控制器控制第二二位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相连通,第二端口截止时,主换热器的出水端的热水便可以进入到第二热水出水管,由第二热水出水管通过热水接头管供应给用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气热水器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冷水接头管上,用于获取所述冷水接头管上的第一水温信息;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主换热器的出水端,用于获取所述主换热器的出水端的第二水温信息;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相变储热模块的出水端,用于获取所述相变储热模块的出水端的第三水温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相变储热模块包括:壳体组件、换热组件与相变材料;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管、进水接驳管与出水接驳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接驳管、所述出水接驳管相连,所述换热管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的内部,所述进水接驳管与所述出水接驳管均贯穿所述壳体组件伸出到所述壳体组件的外部,所述进水接驳管与所述出水接驳管串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热水出水管上;所述相变材料填充于所述壳体组件的内部以及位于所述换热管的外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内壳体、外壳体与保温材料;所述内壳体套设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所述相变材料填充于所述内壳体的内部;所述保温材料填充于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的空间区域;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储水罐,所述储水罐串联地设置于所述出水接驳管与所述换热管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机还包括风机与燃烧器;所述风机与所述燃烧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燃气热水器还包括机壳与位于所述机壳上的操控面板,所述主机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内部,所述操控面板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燃气热水器工作于相变储热模块加热升温模式的状态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燃气热水器工作于燃烧器加热升温模式的状态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燃气热水器工作于相变储热模块储能或防冻模式的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燃气热水器工作于相变储热模块加热升温模式的状态图;
图7为图5所示的燃气热水器工作于燃烧器加热升温模式的状态图;
图8为图5所示的燃气热水器工作于相变储热模块储能或防冻模式的状态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的相变储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主机;11、主换热器;12、冷水接头管;13、第一冷水进水管;14、第二冷水进水管;15、回水管路;151、第一回水管;152、第二回水管;16、第一热水出水管;17、热水接头管;18、第二热水出水管;191、风机;192、燃烧器;193、燃气接头管;20、相变储热模块;21、壳体组件;211、内壳体;212、外壳体;213、保温材料;22、换热组件;221、换热管;222、进水接驳管;223、出水接驳管;224、储水罐;23、相变材料;30、水泵;40、第一二位三通阀;a、第一端口;b、第二端口;c、第三端口;Z1、第一单向阀;Z2、第二单向阀;Z3、第三单向阀;50、第二二位三通阀;d、第一端口;e、第二端口;f、第三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或图5,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相对于图1而言增加有第二热水出水管18与第二二位三通阀50。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气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包括主机10、相变储热模块20、水泵30与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主机10包括主换热器11、冷水接头管12、第一冷水进水管13、第二冷水进水管14、回水管路15、第一热水出水管16与热水接头管17。冷水接头管12与第一冷水进水管13相连通,第一冷水进水管13与主换热器11的进水端相连,主换热器11的出水端与第一热水出水管16的进水端相连,第一热水出水管16的出水端与热水接头管17相连。回水管路15的一端与第一热水出水管16的出水端相连通,回水管路15的另一端与冷水接头管12相连。第二冷水进水管14的一端与第一热水出水管16的进水端相连,第二冷水进水管14的另一端与冷水接头管12相连。相变储热模块20串联地设置于第一热水出水管16上。水泵30串联地设置于第一冷水进水管13或回水管路15上,控制器分别与水泵30、主机10电性连接。
上述的燃气热水器,请参阅图2或图6,图2与图6均示意出了工作于相变储热模块20加热升温模式的水流流向图。当用户设置的热水出水温度较低时,例如为32℃、35℃等等,冷水接头管12将冷水输送到第二冷水进水管14中,由第二冷水进水管14输送到第一热水出水管16,流经第一热水出水管16上设置的相变储热模块20,相变储热模块20将进入的冷水加热到所需要的温度,即通过相变储热模块20实现低温温升,并将低温温升的热水通过热水接头管17外排提供给用户,此时冷水不需要流经主换热器11,无需开启燃烧器192,该加热模式下依靠相变储热模块20所存储的热能进行水温加热,实现了无声加热,消除了燃烧噪音,提升了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3或图7,图3与图7均示意出了工作于燃烧器192加热升温模式的水流流向图。当用户设置的热水出水温度较高时,例如为42℃、45℃等等,冷水接头管12将冷水输送给第一冷水进水管13,由第一冷水进水管13输送到主换热器11,主换热器11能实现将冷水快速地升高到预设温度后向外输出,通过热水接头管17外排提供给用户。如此,其能有效地实现较小的温升,将水温控制在预设范围。
请参阅图4或图8,图4与图8均示意出了工作于相变储热模块20储能或防冻模式的水流流向图。作为一个示例,获取相变储热模块20的相变材料23的实际温度,当判断相变材料23的实际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器控制水泵30工作,以及控制燃烧器192工作,在水泵30动力作用下,使得相变储热模块20内的水通过回水管、第一冷水进水管13进入到主换热器11内,主换热器11进行加热升温,加热升温的热水进入到相变储热模块20内部,相变储热模块20的相变材料23便能吸收热水中的热量进行储存热能。此外,在该模式下由于热水在相变储热模块20、回水管、第一冷水进水管13与主换热器11进行循环流动,对相变储热模块20起到储能的同时还能起到防冻作用。
请参阅图4或图8,作为一个示例,在环境温度较低,例如处于严冷的冬天,需要开启防冻模式时,当判断相变材料23的温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时,表明相变储热模块20内的热量充足,完全可以依靠相变材料23的加热能力将循环水加热到设定的防冻温度,即通过控制器控制水泵30工作,在水泵30的动力作用下,使得相变储热模块20内的水在相变储热模块20、回水管、第一冷水进水管13与主换热器11进行循环流动,利用相变储热模块20内存储的热量将循环水加热到第三预设温度。在该防冻模式下,水泵30可以以较低的功率运行,减小循环水的流量,循环水的流量不足以启动燃气加热模块的燃烧器192,从而能降低燃烧噪音。当然,当判断相变材料23的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时,表明相变储热模块20内的热量不充足,即通过控制器控制水泵30与燃烧器192工作,在水泵30动力作用下,使得相变储热模块20内的水通过回水管、第一冷水进水管13进入到主换热器11内,主换热器11进行加热升温,加热升温的热水起到防冻作用,另一方面进入到相变储热模块20内部,相变储热模块20的相变材料23便能吸收热水中的热量进行储存热能。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预设温度与上述的第一预设温度可以相同,也可以允许存在1℃至5℃的偏差,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外,第三预设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
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燃气热水器还包括第一二位三通阀40。第一二位三通阀40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一二位三通阀40的第一端口a与冷水接头管12相连通,第一二位三通阀40的第二端口b分别与回水管的回水端、第二冷水进水管14的进水端相连通,第一二位三通阀40的第三端口c与第一冷水进水管13的进水端相连通。如此,控制器控制第一二位三通阀40进行工作,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以实现第一二位三通阀40的第一端口a与第三端口c连通,第二端口b截止,此时冷水接头管12与第一冷水进水管13相连通,便能将冷水通过冷水接头管12与第一冷水进水管13送入到主换热器11中,同时避免冷水进入到回水管路15与第二冷水进水管14中;也可以实现第一二位三通阀40的第一端口a与第二端口b连通,第三端口c截止,此时冷水接头管12与第二冷水进水管14相连通,便能将冷水通过冷水接头管12与第二冷水进水管14送入到相变储热模块20中,经相变储热模块20加热后给用户提供热水,同时避免冷水进入到第一冷水进水管13中;还可以实现第一二位三通阀40的第二端口b与第三端口c连通,第一端口a截止,此时冷水接头管12的冷水既不会进入到第一冷水进水管13,又不会进入到第二冷水进水管14,在水泵30的驱动下,相变储热模块20的冷水、以及热水接头管17连接的管路的部分水一起通过回水管路15进入到第一冷水进水管13与主换热器11,又通过主换热器11排出到相变储热模块20。如此可见,在控制器对第一二位三通阀40的控制下,能实现各个工作模式顺利展开进行。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燃气热水器也可以不设置第一二位三通阀40,第一二位三通阀40通过第一电控阀、第二电控阀与第三电控阀取代,并例如将第一电控阀设置于冷水接头管12上,用于控制冷水接头管12流通或者阻断水源,以及例如将第二电控阀设置于回水管的回水端、第二冷水进水管14的进水端的并联后的管道上,用于控制回水管的回水端、第二冷水进水管14的进水端是否与冷水接头管12连通,以及例如将第三电控阀设置于第一冷水进水管13上,用于控制第一冷水进水管13流通或者阻断水源。
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回水管路15包括第一回水管151与第二回水管152。第一回水管151的一端与第一热水出水管16的出水端相连通,第一回水管151的另一端、第二冷水进水管14的另一端均与第二回水管152的一端相连通,第二回水管152的另一端与第一二位三通阀40的第二端口b相连通。如此可见,第二冷水进水管14的另一端无需直接与第一二位三通阀40的第二端口b相连通,而是通过第二回水管152与第一二位三通阀40的第二端口b相连通,即也可以间接地与第一二位三通阀40的第二端口b相连通。当然,第二冷水进水管14的另一端也可以直接地与第一二位三通阀40的第二端口b相连通,在此不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回水管151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Z1,第一单向阀Z1的水流方向为第一热水出水管16的出水端流向第二回水管152。第二冷水进水管14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Z2,第二单向阀Z2的水流方向为第二冷水进水管14与第二回水管152相连的一端流向第一热水出水管16的进水端。如此,在采用相变储热模块20给用户提供热水的模式中,冷水接头管12与第二回水管152相连通后,第二回水管152的冷水通过第二冷水进水管14进入到相变储热模块20中,在第一单向阀Z1的阻止水流下,能避免第二回水管152的冷水通过第一回水管151流向热水接头管17;此外,在防冻模式或者给相变储热模块20储能模式中,第二回水管152与第一冷水进水管13相连通后,相变储热模块20的水能通过第一回水管151、第二回水管152流向第一冷水进水管13进入到主换热器11中,在第二单向阀Z2的作用下,主换热器11中的水不会通过第二冷水进水管14流向第二回水管152。
请参阅图5,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主换热器11的出水端设置有第三单向阀Z3。第三单向阀Z3的水流方向为主换热器11的出水端流向热水接头管17。如此,在第三单向阀Z3的作用下,能避免水逆流通过主换热器11的出水端倒灌进入到主换热器11的内部。当然,第三单向阀Z3也可以省略掉,在此不进行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第一回水管151上的第一单向阀Z1可以例如通过第四电控阀替代,控制器能控制第四电控阀开启或者闭合。同样地,第二回水管152上的第二单向阀Z2可以例如通过第五电控阀替代,控制器能控制第五电控阀开启或者闭合。
请参阅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燃气热水器还包括第二热水出水管18。第二热水出水管18与第一热水出水管16并联设置于主换热器11的出水端与热水接头管17之间。
请参阅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燃气热水器还包括第二二位三通阀50。第二二位三通阀50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二二位三通阀50的第一端口d与主换热器11的出水端相连通,第二二位三通阀50的第二端口e与第一热水出水管16的进水端相连通,第二二位三通阀50的第三端口f与第二热水出水管18的进水端相连通。如此,当控制器控制第二二位三通阀50的第一端口d与第二端口e相连通,第三端口f截止时,主换热器11的出水端的热水便可以进入到相变储热模块20中;当控制器控制第二二位三通阀50的第一端口d与第三端口f相连通,第二端口e截止时,主换热器11的出水端的热水便可以进入到第二热水出水管18,由第二热水出水管18通过热水接头管17供应给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类似于第一二位三通阀40,第二二位三通阀50也是不进行设置,而是通过第六电控阀与第七电控阀取代,并例如将第六电控阀设置于第一热水出水管16上,以及将第七电控阀设置于第二热水出水管18上,当需要将主换热器11的热水通入到第一热水出水管16时,将第六电控阀打开,第七电控阀关闭;当需要将主换热器11的热水通入到第二热水出水管18时,将第六电控阀关闭,第七电控阀打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燃气热水器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第二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与第三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三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冷水接头管12上,用于获取冷水接头管12上的第一水温信息。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主换热器11的出水端,用于获取主换热器11的出水端的第二水温信息。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相变储热模块20的出水端,用于获取相变储热模块20的出水端的第三水温信息。
参阅图9,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的相变储热模块20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相变储热模块20包括壳体组件21、换热组件22与相变材料23。换热组件22包括换热管221、进水接驳管222与出水接驳管223。换热管221的两端分别与进水接驳管222、出水接驳管223相连,换热管221设置于壳体组件21的内部,进水接驳管222与出水接驳管223均贯穿壳体组件21伸出到壳体组件21的外部,进水接驳管222与出水接驳管223串联地设置于第一热水出水管16上。相变材料23填充于壳体组件21的内部以及位于换热管221的外部。
请参阅图9,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组件21包括内壳体211、外壳体212与保温材料213。内壳体211套设于外壳体212的内部,相变材料23填充于内壳体211的内部;保温材料213填充于内壳体211与外壳体212之间的空间区域。换热组件22还包括储水罐224。储水罐224串联地设置于出水接驳管223与换热管221之间。
请参阅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主机10还包括风机191与燃烧器192。风机191与燃烧器192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燃烧器192通过连接管与燃气接头管193相连,燃气接头管193用于与燃气源相连通。燃气源通过燃气接头管193与连接管将燃气供应给燃烧器192,燃烧器192工作时将通过高温烟气给主换热器11加热,升高进入到主换热器11内的水,将水温升高到预设范围。此外,风机191工作时,能将烟气向外抽出外排。
进一步地,燃气热水器还包括机壳(图中未示出)与位于机壳上的操控面板(图中未示出),主机10设置于机壳的内部,操控面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如此,通过操控面板,便于用户设置热水出水温度,此外还可以进行开机、关机、选择工作模式等等操作。
进一步地,保温材料213为发泡材料。保温材料213包裹于内壳体211的外部。如此,生产制造过程中,将内壳体211设置于外壳体212内后,通过向内壳体211与外壳体212之间的区域填充发泡剂,发泡剂例如为环戊烷、聚氨酯等等,发泡剂注入一段时间后会固化形成发泡材料,发泡材料起到保温作用的同时还能增强内壳体211与外壳体212之间的结合稳固性。此外,当保温材料213包裹于内壳体211的外部时,对内壳体211的保温效果较好。
需要说明的是,该“进水接驳管222、出水接驳管223”可以为“换热管221的一部分”,即“进水接驳管222、出水接驳管223”与“换热管221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换热管221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进水接驳管222、出水接驳管223”可以独立制造,再与“换热管221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换热管221为S形管,换热管221的外壁上设有换热翅片。如此,S形管能使得能充分利用内壳体211的空间,尽可能地延长换热路径,使得冷水经过换热管221过程中受热时间延长,能保证换热效果。此外,换热翅片能提高换热管221与相变材料23之间的换热效果。
请参阅图1或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采用了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参阅图2或图6,当用户设置的热水出水温度不高于相变储热模块20的相变温度点,且相变储热模块20的相变材料23的实际温度不低于第一设定温度时,进入到相变储热模块20对冷水加热升温的模式,具体而言,第一二位三通阀40的第一端口a与第二端口b相连通,第三端口c截止,冷水接头管12的冷水通过第一二位三通阀40的第一端口a与第二端口b、第二冷水进水管14进入到第一热水出水管16中,进入到相变储热模块20中,通过相变储热模块20对冷水加热升温后通过热水接头管17向外排放供应给用水点。
需要说明的是,相变储热模块20的相变材料23的相变温度点例如为40℃、45℃、50℃、55℃、60℃、65℃等等,在此不进行限定。相变储热模块20的相变材料23的温度小于相变温度点时为固态,温度高于相变温度点时变为液态。
参阅图3或图7,当用户设置的热水出水温度高于相变储热模块20的相变温度点,或者相变储热模块20的相变材料23的实际温度低于第一设定温度时,进入到燃烧器192对冷水加热升温的模式,具体而言,第一二位三通阀40的第一端口a与第三端口c相连通,第二端口b截止,使得冷水接头管12的冷水通过第一冷水进水管13进入到主换热器11中,同时开启燃烧器192,通过主换热器11对冷水加热升温后通过热水接头管17向外排放供应给用水点。其中,参阅图3,主换热器11的出水端的热水通过第一热水出水管16进入到热水接头管17,并向外排放供给用户。参阅图7,主换热器11的出水端的热水既可以通过第一热水出水管16进入到热水接头管17,并向外排放供给用户,又可以通过第二热水出水管18进入到热水接头管17,并向外排放供给用户,具体如何流动可以根据第二二位三通阀50来确定。
上述的燃气热水器的工作方法,通过相变储热模块20实现低温温升,并将低温温升的热水通过热水接头管17外排提供给用户,此时冷水不需要流经主换热器11,无需开启燃烧器192,该加热模式下依靠相变储热模块20所存储的热能进行水温加热,实现了无声加热,消除了燃烧噪音,提升了使用体验;其能有效地实现较小的温升,将出口的水温控制在预设范围。
进一步地,燃气热水器的工作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参阅图4或图8,当相变储热模块20的相变材料23的实际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进入到相变储热模块20储能的工作模式,具体而言,第一二位三通阀40的第二端口b与第三端口c相连通,第一端口a截止,控制水泵30工作,以及控制燃烧器192工作,在水泵30动力作用下,使得相变储热模块20内的水通过回水管、第一冷水进水管13进入到主换热器11内,主换热器11进行加热升温,加热升温的热水进入到相变储热模块20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相变储热模块20的相变材料23的实际温度例如通过温度传感器直接测试得到,当然也可以根据相变储热模块20的进水端的水温,以及相变储热模块20的出水端的水温进行计算得到,在此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燃气热水器的工作方法还包括防冻工作模式,进入到防冻工作模式时,判断相变材料23的温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时,具体而言,第一二位三通阀40的第二端口b与第三端口c相连通,第一端口a截止,控制水泵30工作,在水泵30动力作用下,使得相变储热模块20内的水通过回水管、第一冷水进水管13进入到主换热器11内,主换热器11进行加热升温,加热升温的热水进入到相变储热模块20内部,在水泵30的动力作用下,使得相变储热模块20内的水在相变储热模块20、回水管、第一冷水进水管13与主换热器11进行循环流动,利用相变储热模块20内存储的热量将循环水加热到第三预设温度。
当判断相变材料23的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时,具体而言,第一二位三通阀40的第二端口b与第三端口c相连通,第一端口a截止,控制水泵30工作,以及控制燃烧器192工作,在水泵30动力作用下,使得相变储热模块20内的水通过回水管、第一冷水进水管13进入到主换热器11内,主换热器11进行加热升温,加热升温的热水起到防冻作用,另一方面进入到相变储热模块20内部,相变储热模块20的相变材料23便能吸收热水中的热量进行储存热能。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描述的其中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连,以及其中一个元件装设于另一个元件上,可以理解的是,该两个元件的连接方式具体例如可以采用螺栓、螺钉、销钉、铆钉等等安装件连接,或者采用卡接、焊接或一体成型方式固定相连。其中,一体成型方式可采用挤压、铸造、压装、注塑等工艺。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热水器包括:
主机(10),所述主机(10)包括主换热器(11)、冷水接头管(12)、第一冷水进水管(13)、第二冷水进水管(14)、回水管路(15)、第一热水出水管(16)与热水接头管(17),所述冷水接头管(12)与所述第一冷水进水管(13)相连通,所述第一冷水进水管(13)与所述主换热器(11)的进水端相连,所述主换热器(11)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热水出水管(16)的进水端相连,所述第一热水出水管(16)的出水端与所述热水接头管(17)相连,所述回水管路(1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热水出水管(16)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回水管路(15)的另一端与所述冷水接头管(12)相连,所述第二冷水进水管(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热水出水管(16)的进水端相连,所述第二冷水进水管(14)的另一端与所述冷水接头管(12)相连;
相变储热模块(20),所述相变储热模块(20)串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热水出水管(16)上;
水泵(30)与控制器,所述水泵(30)串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冷水进水管(13)或回水管路(15)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水泵(30)、所述主机(10)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热水器还包括第一二位三通阀(40);所述第一二位三通阀(40)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二位三通阀(40)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冷水接头管(12)相连通,所述第一二位三通阀(40)的第二端口分别与所述回水管的回水端、所述第二冷水进水管(14)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一二位三通阀(40)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一冷水进水管(13)的进水端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路(15)包括第一回水管(151)与第二回水管(152);所述第一回水管(15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热水出水管(16)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回水管(15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冷水进水管(14)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回水管(152)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回水管(15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二位三通阀(40)的第二端口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水管(151)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Z1),所述第一单向阀(Z1)的水流方向为第一热水出水管(16)的出水端流向所述第二回水管(152);所述第二冷水进水管(14)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Z2),所述第二单向阀(Z2)的水流方向为第二冷水进水管(14)与第二回水管(152)相连的一端流向所述第一热水出水管(16)的进水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热水器还包括第二热水出水管(18),所述第二热水出水管(18)与所述第一热水出水管(16)并联设置于所述主换热器(11)的出水端与所述热水接头管(17)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热水器还包括第二二位三通阀(50),所述第二二位三通阀(50)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二位三通阀(50)的第一端口与所述主换热器(11)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二二位三通阀(50)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热水出水管(16)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二二位三通阀(50)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二热水出水管(18)的进水端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热水器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冷水接头管(12)上,用于获取所述冷水接头管(12)上的第一水温信息;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主换热器(11)的出水端,用于获取所述主换热器(11)的出水端的第二水温信息;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相变储热模块(20)的出水端,用于获取所述相变储热模块(20)的出水端的第三水温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储热模块(20)包括:壳体组件(21)、换热组件(22)与相变材料(23);所述换热组件(22)包括换热管(221)、进水接驳管(222)与出水接驳管(223),所述换热管(2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接驳管(222)、所述出水接驳管(223)相连,所述换热管(221)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21)的内部,所述进水接驳管(222)与所述出水接驳管(223)均贯穿所述壳体组件(21)伸出到所述壳体组件(21)的外部,所述进水接驳管(222)与所述出水接驳管(223)串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热水出水管(16)上;所述相变材料(23)填充于所述壳体组件(21)的内部以及位于所述换热管(221)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21)包括内壳体(211)、外壳体(212)与保温材料(213);所述内壳体(211)套设于所述外壳体(212)的内部,所述相变材料(23)填充于所述内壳体(211)的内部;所述保温材料(213)填充于所述内壳体(211)与所述外壳体(212)之间的空间区域;所述换热组件(22)还包括储水罐(224),所述储水罐(224)串联地设置于所述出水接驳管(223)与所述换热管(221)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10)还包括风机(191)与燃烧器(192);所述风机(191)与所述燃烧器(192)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燃气热水器还包括机壳与位于所述机壳上的操控面板,所述主机(10)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内部,所述操控面板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CN202121732262.9U 2021-07-28 2021-07-28 燃气热水器 Active CN2158927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32262.9U CN215892793U (zh) 2021-07-28 2021-07-28 燃气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32262.9U CN215892793U (zh) 2021-07-28 2021-07-28 燃气热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92793U true CN215892793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501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32262.9U Active CN215892793U (zh) 2021-07-28 2021-07-28 燃气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927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65187A (zh) 燃气热水器及其工作方法
JP4979669B2 (ja) 貯湯式給湯システム
JP2007255775A (ja) ハイブリッド型給湯装置
JP5981880B2 (ja)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CN203785226U (zh) 一种能够恒温出水的燃气热水器
JP4267601B2 (ja) 給湯装置
JP4482282B2 (ja) 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エンジン発電機起動方法
CN215892793U (zh) 燃气热水器
JP6183637B2 (ja) 熱源機
JP5660363B2 (ja) コージェネシステム
JP6410251B2 (ja) 熱融通ユニット
CN208296452U (zh) 一种四季用水垫
JP5148640B2 (ja) 給湯器
CN108151318B (zh)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热水循环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3757773B (zh) 采暖炉及其控制方法
JP4488884B2 (ja) 給湯システム
CN113432300A (zh) 相变储热式燃气热水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11457579B (zh) 热水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20170042486A (ko) 난방 장치
CN215892788U (zh) 燃气热水器
CN215892768U (zh) 相变储热式燃气热水器
CN103776156A (zh) 一种能够恒温出水的燃气热水器
JP7441727B2 (ja) 貯湯システム
JP5899344B2 (ja)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CN217541077U (zh) 一种防冻结构及其燃气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