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92788U - 燃气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燃气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92788U
CN215892788U CN202121730309.8U CN202121730309U CN215892788U CN 215892788 U CN215892788 U CN 215892788U CN 202121730309 U CN202121730309 U CN 202121730309U CN 215892788 U CN215892788 U CN 2158927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ater
valve
water outlet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3030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宇凡
孙颖楷
范永欣
鲁信辉
李新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3030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927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927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927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包括主机、相变储热模块、第一阀、水泵与控制器。主机包括主换热器、冷水接头管、冷水进水管、回水管路、热水出水管与热水接头管。冷水接头管与冷水进水管相连通,冷水进水管与主换热器的进水端相连通。工作于防冻工作模式时,控制器控制水泵工作,相变储热模块的热水经回水管路与第一阀进入到冷水接头管,由冷水接头管进入到冷水进水管,经过主换热器回流到相变储热模块。如此,通过相变储热模块的热能起到防冻作用,无需开启燃烧器,也无需采用电加热棒对管道进行加热,只需要开启水泵即可,水泵工作时噪音大大小于燃烧器,即能降低燃烧噪音,且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燃气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水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气热水器。
背景技术
燃气热水器因其即开即热、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等特点,拥有较多的用户群体。一般地,燃气热水器安装于阳台或厨房之中,用于提供生活热水。当外界环境温度偏低,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为了避免燃气热水器的管道结冰,通常需要频繁点火启动燃烧器,使得热水在燃气热水器内循环流动来加热管道,起到防止管道结冰破裂,然而燃烧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燃烧噪音。传统的燃气热水器配置有电加热棒通过频繁地使电加热棒对管道进行加热,然而耗能较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燃气热水器,其能有效地起到较好的防冻效果,同时噪音较小,成本较低。
上述放入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燃气热水器,所述燃气热水器包括:主机,所述主机包括主换热器、冷水接头管、冷水进水管、回水管路、热水出水管与热水接头管,所述冷水接头管与所述冷水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冷水进水管与所述主换热器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主换热器的出水端与所述热水出水管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热水出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热水接头管相连通,所述回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热水出水管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回水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冷水接头管相连通;相变储热模块,所述相变储热模块串联地设置于所述热水出水管上;第一阀、水泵与控制器,所述第一阀设置于所述回水管路上,所述水泵串联地设置于所述冷水进水管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水泵、所述主机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气热水器,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上述的燃气热水器,工作于防冻工作模式时,控制器控制水泵工作,相变储热模块的热水经回水管路与第一阀进入到冷水接头管,由冷水接头管进入到冷水进水管,经过主换热器回流到相变储热模块。如此,通过相变储热模块的热能起到防冻作用,无需开启燃烧器,也无需采用电加热棒对管道进行加热,只需要开启水泵即可,水泵工作时噪音大大小于燃烧器,即能降低燃烧噪音,且成本较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为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水流方向为所述回水管路与所述热水出水管相连的一端流向所述回水管路与所述冷水接头管相连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气热水器还包括旁通管、第二阀、第三阀与第四阀;所述回水管路包括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热水出水管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冷水接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还与所述旁通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旁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换热器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一阀串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所述第二阀串联地设置于所述热水出水管上,所述第三阀串联地设置于所述旁通管上,所述第四阀串联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所述第二阀、所述第三阀与所述第四阀均为控制开关阀,所述第一阀、所述第二阀、所述第三阀与所述第四阀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气热水器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三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冷水进水管上,用于获取所述冷水进水管的第一水温;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相变储热模块的进水端,用于获取所述相变储热模块的进水端的第二水温;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相变储热模块的出水端,用于获取所述相变储热模块的出水端的第三水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气热水器还包括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热水接头管上,用于获取所述热水接头管上的第四水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相变储热模块包括:壳体组件、换热组件与相变材料;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管、进水接驳管与出水接驳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接驳管、所述出水接驳管相连,所述换热管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的内部,所述进水接驳管与所述出水接驳管均贯穿所述壳体组件伸出到所述壳体组件的外部,所述进水接驳管与所述出水接驳管串联地设置于所述热水出水管上;所述相变材料填充于所述壳体组件的内部以及位于所述换热管的外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内壳体、外壳体与保温材料;所述内壳体套设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所述相变材料填充于所述内壳体的内部;所述保温材料填充于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的空间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材料为发泡材料;所述保温材料包裹于所述内壳体的外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为S形管,所述换热管的外壁上设有换热翅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相变储能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轴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的第一盖体、第二盖体、进水接驳管与出水接驳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的其中一个直管段外设置换热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主机;11、主换热器;12、冷水接头管;13、冷水进水管;14、回水管路;141、第一管道;142、第二管道;15、热水出水管;16、热水接头管;20、相变储热模块;21、内壳体;211、第一注射口;212、第一封堵件;213、连接管;214、第一密封垫;215、第一筒体;2151、第一开口;216、第一盖体;2161、第一引导管;2162、第二引导管;22、外壳体;221、第一避让孔;222、第二注射口;223、第二封堵件;224、第二筒体;2241、第二开口;225、第二盖体;2251、第二避让孔;2252、第三避让孔;226、第二密封垫;23、保温材料;24、换热组件;241、换热管;2411、直管段;2412、弯头管;2413、换热翅片;242、进水接驳管;243、出水接驳管;244、连接接头;25、相变材料; 30、第一阀;40、水泵;50、旁通管;60、第二阀;70、第三阀;80、第四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或图2,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相对于图1而言,增加了旁通管50、第二阀60、第三阀70与第四阀80。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气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包括主机10、相变储热模块 20、第一阀30、水泵40与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主机10包括主换热器11、冷水接头管12、冷水进水管13、回水管路14、热水出水管15与热水接头管16。冷水接头管12与冷水进水管13相连通,冷水进水管13与主换热器11的进水端相连通。主换热器11的出水端与热水出水管15的进水端相连通,热水出水管15的出水端与热水接头管16相连通。回水管路14的一端与热水出水管15 的出水端相连通,回水管路14的另一端与冷水接头管12相连通。相变储热模块20串联地设置于热水出水管15上。第一阀30设置于回水管路14上,水泵 40串联地设置于冷水进水管13上,控制器分别与水泵40、主机10电性连接。
上述的燃气热水器,工作于防冻工作模式时,控制器控制水泵40工作,相变储热模块20的热水经回水管路14与第一阀30进入到冷水接头管12,由冷水接头管12进入到冷水进水管13,经过主换热器11回流到相变储热模块20。如此,通过相变储热模块20的热能起到防冻作用,无需开启燃烧器,也无需采用电加热棒对管道进行加热,只需要开启水泵40即可,水泵40工作时噪音大大小于燃烧器,即能降低燃烧噪音,且成本较低。
请参阅图1,进一步地,第一阀30为单向阀,单向阀的水流方向为回水管路14与热水出水管15相连的一端流向回水管路14与冷水接头管12相连的一端。具体工作时,当工作于防冻模式时,主机10的燃烧器不工作,控制器控制水泵40工作,相变储热模块20的热水经回水管路14与单向阀进入到冷水接头管12,由冷水接头管12进入到冷水进水管13,经过主换热器11回流到相变储热模块20;当相变储热模块20所储存的热量不充足,工作于储能模式时,控制器控制水泵40工作,以及控制燃烧器工作,燃烧器给主换热器11加热升温,相变储热模块20的水经回水管路14与单向阀进入到冷水接头管12,由冷水接头管12进入到冷水进水管13,经过主换热器11加热后回流到相变储热模块20,热水进入到相变储热模块20时便将热量存储于相变储存模块内;在开机时,控制器控制水泵40工作,以及控制燃烧器工作,用水点至热水接头管16之间管路的冷水回抽到回水管路14,由回水管路14进入到冷水进水管13,然后进入到主换热器11中加热升温处理,再通过相变储热模块20向外排出,从而便能避免浪费热水接头管16到用水点之间的管路内的冷水;当工作于给用水点提供热水的模式时,判断相变储热模块20所储存的热能是否足够,若足够,则控制器只是控制水泵40工作即可;若不足够,则控制器控制水泵40工作还控制燃烧器进行加热升温工作,这样便能保证相变储热模块20向外排出的热水温度足够。
请参阅图2,燃气热水器还包括旁通管50、第二阀60、第三阀70与第四阀 80。回水管路14包括第一管道141与第二管道142。第一管道141的一端与热水出水管15的出水端相连通,第一管道141的另一端与第二管道142的一端相连通,第二管道142的另一端与冷水接头管12相连通。第一管道141的另一端还与旁通管50的一端相连通,旁通管50的另一端与主换热器11的出水端相连通。第一阀30串联地设置于第一管道141上,第二阀60串联地设置于热水出水管15上,第三阀70串联地设置于旁通管50上,第四阀80串联地设置于第二管道142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阀30、第二阀60、第三阀70与第四阀80均为控制开关阀,第一阀30、第二阀60、第三阀70与第四阀80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具体工作时,当工作于防冻模式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阀30、第二阀60与第四阀80均打开,控制第三阀70关闭,以及控制水泵40工作,若相变储热模块 20储存热能足够,则燃烧器无需工作,在水泵40的动力作用下,便实现相变储热模块20的热水在回水管路14、冷水进水管13、主换热器11与热水出水管15 之间循环流动,起到防冻作用,若相变储热模块20储存热能不足够,则燃烧器同步工作,燃烧器给主换热器11加热,主换热器11给循环流动的水流加热升温;当工作于单独相变储热模块20给用水点提供热水模式时,控制器控制水泵 40工作,燃烧器停止工作,控制第三阀70关闭,控制第二阀60开启,第一阀30与第四阀80两者可以同步打开,也可以同步关闭,冷水接头管12经过冷水进水管13、主换热器11进入到热水出水管15,由相变储热模块20加热升温后通过热水接头管16向外排出,其中在第一阀30与第四阀80两者同步打开时,可以将一部分热水通过回水管路14送入到冷水进水管13中,从而能提高冷水进水管13的水温,从而减少进出水温差,减少管壁产生的冷凝水,进而改善管道冷凝水腐蚀穿孔的问题;当工作于燃烧器给用水点提供热水模式时,控制器控制水泵40工作,燃烧器开启工作,控制第一阀30打开、第三阀70打开,控制第二阀60关闭,第四阀80可以打开也可以关闭,冷水接头管12的冷水通过冷水进水管13进入到主换热器11,经过主换热器11加热后,热水通过旁通管 50、第一回水管排出到热水接头管16,由热水接头管16输出到用水点,其中在第四阀80打开时,旁通管50的热水的一部分通过第二回水管进入到冷水进水管13,从而能提高冷水进水管13的水温,从而减少进出水温差,减少管壁产生的冷凝水,进而改善管道冷凝水腐蚀穿孔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该“冷水接头管12”可以为“冷水进水管13的一部分”,即“冷水接头管12”与“冷水进水管13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冷水进水管13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冷水接头管12”可以独立制造,再与“冷水进水管13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如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冷水接头管12”为“冷水进水管13”一体成型制造的一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该“热水接头管16”可以为“热水出水管15的一部分”,即“热水接头管16”与“热水出水管15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热水出水管15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热水接头管16”可以独立制造,再与“热水出水管15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如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热水接头管16”为“热水出水管15”一体成型制造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示例,冷水接头管12、冷水进水管13、回水管路14三者通过三通管相连。作为一个示例,热水接头管16、热水出水管15、回水管路14三者通过三通管相连。
在一个实施例中,燃气热水器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三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冷水进水管13上,用于获取冷水进水管 13的第一水温。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相变储热模块20的进水端,用于获取相变储热模块20的进水端的第二水温。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相变储热模块20 的出水端,用于获取相变储热模块20的出水端的第三水温。
在一个实施例中,燃气热水器还包括第四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第四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热水接头管16上,用于获取热水接头管16上的第四水温。
请参阅图3至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相变储热模块20包括:壳体组件(图中未示出)、换热组件24与相变材料25(如图5所示的25指示的位置为相变材料25,图中未示出实体结构)。换热组件24包括换热管241、进水接驳管242 与出水接驳管243,换热管241的两端分别与进水接驳管242、出水接驳管243 相连,换热管241设置于壳体组件的内部,进水接驳管242与出水接驳管243 均贯穿壳体组件伸出到壳体组件的外部,进水接驳管242与出水接驳管243串联地设置于热水出水管15上。相变材料25填充于壳体组件的内部以及位于换热管241的外部。如此,热水通过进水接驳管242进入到换热管241中以及由出水接驳管243向外排放,换热管241与相变材料25换热,将热量存储于相变材料25中。此外,相变材料25存储热能后,相变材料25自身的热量也可以向外释放传递给换热管241,换热管241加热升高冷水的温度到预设温度,从而能降低水温波动。
进一步地,壳体组件包括内壳体21、外壳体22与保温材料23(如图5所示的23指示的位置为保温材料23,图中未示出实体结构)。内壳体21套设于外壳体22的内部,相变材料25填充于内壳体21的内部。保温材料23填充于内壳体21与外壳体22之间的空间区域。如此,由于内壳体21的外部设置有外壳体22,以及位于内壳体21与外壳体22之间区域的保温材料23,保温材料23 包裹于内壳体21的外部,起到较好的保温作用,从而能大大减少内壳体21的热量向环境中传递损失,能有效地提高相变储能模块的蓄热能力,进而能延长保温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该“进水接驳管242、出水接驳管243”可以为“换热管241 的一部分”,即“进水接驳管242、出水接驳管243”与“换热管241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换热管241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进水接驳管242、出水接驳管243”可以独立制造,再与“换热管241 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
请参阅图3、图4与图6,图6示出了图4中的第一盖体216、第二盖体225、进水接驳管242与出水接驳管243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地,内壳体21设有第一注射口211,以及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一注射口211的第一封堵件212。如此,打开第一封堵件212时,便可以根据需求将液态状态的相变材料25注入到内壳体21内。
请参阅图3、图4与图6,进一步地,内壳体21上设有连接管213,第一注射口211的口壁与连接管213的一端相连。外壳体22上设有与连接管213位置相应的第一避让孔221,连接管213设置于第一避让孔221中。第一封堵件212 可拆卸地设置于连接管213的另一端,第一封堵件212位于外壳体22的外部。如此,在相变储能模块的组装生产阶段,可以通过第一注射口211将相变材料 25注入到内壳体21内,然后通过第一封堵件212封堵第一注射口211避免泄漏;此外,在相变储能模块处于使用阶段,若需要向内壳体21内添加相变材料25,则也可以通过拆掉第一封堵件212之后,然后通过第一注射口211将相变材料 25注入到内壳体21内。
请参阅图3、图4与图6,进一步地,第一封堵件212为第一螺栓,连接管 213另一端的内壁设有与第一螺栓相应的螺纹。第一螺栓外套设有第一密封垫 214,第一密封垫214抵触于第一螺栓的头部与连接管213另一端端面之间。如此,转动第一螺栓时,便能拆装第一封堵件212,操作较为方便。此外,第一密封垫214能保证第一螺栓与连接管213之间的密封性,避免相变材料25通过连接管213向外泄漏。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连接管213另一端与第一避让孔221孔壁之间的密封性,将连接管213另一端与第一避让孔221的孔壁处通过焊接连接。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封堵件212不限于是第一螺栓,还可以是例如卡接件、弹性塞等等,在此不进行限定。
参阅图3至图6,进一步地,保温材料23为发泡材料。保温材料23充满于内壳体21与外壳体22之间的区域。保温材料23包裹于内壳体21的外部。如此,生产制造过程中,将内壳体21设置于外壳体22内后,通过向内壳体21与外壳体22之间的区域填充发泡剂,发泡剂例如为环戊烷、聚氨酯等等,发泡剂注入一段时间后会固化形成发泡材料,发泡材料起到保温作用的同时还能增强内壳体21与外壳体22之间的结合稳固性。此外,当保温材料23包裹于内壳体21的外部时,对内壳体21的保温效果较好。
参阅图3至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体22设有第二注射口222,以及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二注射口222的第二封堵件223。如此,在相变储能模块组装生产过程中,打开第二封堵件223,将发泡剂注入到内壳体21与外壳体22之间的区域,然后通过第二封堵件223封住第二注射口222。
类似于,第二封堵件223例如为第二螺栓,第二注射口222的口壁设有与第二螺栓相适应的螺纹,这样能便于拆装操作。当然了,第二封堵件223也可以是例如设置于第二注射口222的卡接件或弹性塞等等,在此不进行限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此外,第二螺栓外套设有第二密封垫226,第二密封垫 226抵触于第二螺栓的头部与外壳体22的板面之间。第二密封垫226能保证密封性,避免保温材料23通过第二注射口222向外泄漏。
参阅图3至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内壳体21包括第一筒体215与第一盖体216。第一筒体215的一端设有第一开口2151,第一筒体215的另一端为封闭端,第一盖体216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一筒体215设有第一开口2151的一端。同样地,外壳体22包括第二筒体224与第二盖体225,第二筒体224的一端设有第二开口2241,第二筒体224的另一端为封闭端,第二盖体225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二筒体224设有第二开口2241的一端。
具体而言,第一筒体215与第一盖体216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例如为螺纹配合相连,卡接相连,或者粘接相连等等,在此不进行限定,根据实际需求来设计。此外,第一筒体215与第二筒体224均例如为圆柱体状、立方体状等等,在此不进行限定。
参阅图3至图6,进一步地,第一盖体216的板面上设有第一引导管2161 与第二引导管2162,第二盖体225上设有与第一引导管2161位置相应的第二避让孔2251以及与第二引导管2162位置相应的第三避让孔2252。第一引导管2161 设置于第二避让孔2251中,第二引导管2162设置于第三避让孔2252中。进水接驳管242套设于第一引导管2161中,出水接驳管243套设于第二引导管2162 中。如此,一方面,进水接驳管242与出水接驳管243分别通过第一引导管2161、第二引导管2162穿出到外壳体22的外部;另一方面,进水接驳管242与出水接驳管243均通过第二盖体225所在端面向外引出,这样便于与热水设备的管道相连。
具体而言,为了保证内壳体21的密封性,第一引导管2161的外壁与第二避让孔2251的孔壁焊接连接,第二引导管2162的外壁与第三避让孔2252的孔壁焊接连接。此外,进水接驳管242的外壁与第一引导管216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出水接驳管243的外壁与第二引导管216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当然,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进水接驳管242与出水接驳管243也可以设置于外壳体22的不同端面上,在此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进水接驳管242与出水接驳管243串联地设置于热水设备的热水出水管15上,进水接驳管242与出水接驳管243均设置有连接接头 244。
参阅图3至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换热管241为S形管,换热管241的外壁上设有换热翅片2413。如此,S形管能使得能充分利用内壳体21的空间,尽可能地延长换热路径,使得冷水经过换热管241过程中受热时间延长,能保证换热效果。此外,换热翅片2413能提高换热管241与相变材料25之间的换热效果。
请参阅图4至图7,图7示出了图4中的其中一个直管段2411外设置换热翅片2413的结构示意图。具体而言,换热管241包括若干个直管段2411,以及将若干个直管段2411串联连接的弯头管2412。直管段2411的外壁上设置有换热翅片2413。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描述的其中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连,以及其中一个元件装设于另一个元件上,可以理解的是,该两个元件的连接方式具体例如可以采用螺栓、螺钉、销钉、铆钉等等安装件连接,或者采用卡接、焊接或一体成型方式固定相连。其中,一体成型方式可采用挤压、铸造、压装、注塑等工艺。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热水器包括:
主机(10),所述主机(10)包括主换热器(11)、冷水接头管(12)、冷水进水管(13)、回水管路(14)、热水出水管(15)与热水接头管(16),所述冷水接头管(12)与所述冷水进水管(13)相连通,所述冷水进水管(13)与所述主换热器(11)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主换热器(11)的出水端与所述热水出水管(15)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热水出水管(15)的出水端与所述热水接头管(16)相连通,所述回水管路(14)的一端与所述热水出水管(15)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回水管路(14)的另一端与所述冷水接头管(12)相连通;
相变储热模块(20),所述相变储热模块(20)串联地设置于所述热水出水管(15)上;
第一阀(30)、水泵(40)与控制器,所述第一阀(30)设置于所述回水管路(14)上,所述水泵(40)串联地设置于所述冷水进水管(13)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水泵(40)、所述主机(10)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30)为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水流方向为所述回水管路(14)与所述热水出水管(15)相连的一端流向所述回水管路(14)与所述冷水接头管(12)相连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热水器还包括旁通管(50)、第二阀(60)、第三阀(70)与第四阀(80);所述回水管路(14)包括第一管道(141)与第二管道(142),所述第一管道(141)的一端与所述热水出水管(15)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一管道(14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142)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管道(142)的另一端与所述冷水接头管(12)相连通;所述第一管道(141)的另一端还与所述旁通管(50)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旁通管(50)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换热器(11)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一阀(30)串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141)上,所述第二阀(60)串联地设置于所述热水出水管(15)上,所述第三阀(70)串联地设置于所述旁通管(50)上,所述第四阀(80)串联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14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30)、所述第二阀(60)、所述第三阀(70)与所述第四阀(80)均为控制开关阀,所述第一阀(30)、所述第二阀(60)、所述第三阀(70)与所述第四阀(80)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热水器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三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冷水进水管(13)上,用于获取所述冷水进水管(13)的第一水温;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相变储热模块(20)的进水端,用于获取所述相变储热模块(20)的进水端的第二水温;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相变储热模块(20)的出水端,用于获取所述相变储热模块(20)的出水端的第三水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热水器还包括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热水接头管(16)上,用于获取所述热水接头管(16)上的第四水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储热模块(20)包括:壳体组件、换热组件(24)与相变材料(25);所述换热组件(24)包括换热管(241)、进水接驳管(242)与出水接驳管(243),所述换热管(24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接驳管(242)、所述出水接驳管(243)相连,所述换热管(241)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的内部,所述进水接驳管(242)与所述出水接驳管(243)均贯穿所述壳体组件伸出到所述壳体组件的外部,所述进水接驳管(242)与所述出水接驳管(243)串联地设置于所述热水出水管(15)上;所述相变材料(25)填充于所述壳体组件的内部以及位于所述换热管(241)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内壳体(21)、外壳体(22)与保温材料(23);所述内壳体(21)套设于所述外壳体(22)的内部,所述相变材料(25)填充于所述内壳体(21)的内部;所述保温材料(23)填充于所述内壳体(21)与所述外壳体(22)之间的空间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材料(23)为发泡材料;所述保温材料(23)包裹于所述内壳体(21)的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41)为S形管,所述换热管(241)的外壁上设有换热翅片(2413)。
CN202121730309.8U 2021-07-28 2021-07-28 燃气热水器 Active CN2158927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30309.8U CN215892788U (zh) 2021-07-28 2021-07-28 燃气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30309.8U CN215892788U (zh) 2021-07-28 2021-07-28 燃气热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92788U true CN215892788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344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30309.8U Active CN215892788U (zh) 2021-07-28 2021-07-28 燃气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927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2952B (zh) 取暖用自循环锅炉
CN113465187A (zh) 燃气热水器及其工作方法
CN201149382Y (zh) 热水器节水装置
CN215892788U (zh) 燃气热水器
CN203413910U (zh) 冰箱热水器一体机
KR20120057007A (ko) 소형 온수보일러의 온수 가열장치
CN216049352U (zh) 相变储能装置与热水设备
KR100393917B1 (ko) 열매체유를 이용한 전기보일러
CN215892792U (zh) 燃气热水器
CN113432300A (zh) 相变储热式燃气热水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13757773B (zh) 采暖炉及其控制方法
CN213278193U (zh) 发电机组蓄电池加热装置
KR20020040230A (ko) 심야전기를 이용한 온수기의 열교환기
CN209978346U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
CN215892793U (zh) 燃气热水器
CN113432307A (zh) 燃气热水器
CN212566277U (zh) 一种速热蓄热一体式电热水器
JP6566321B2 (ja) 給湯機
CN215892768U (zh) 相变储热式燃气热水器
CN219390100U (zh) 加热装置和热水器
CN108627036B (zh) 一种具有恒温功能的板式换热器
CN210070228U (zh) 一种可降低停水温升的燃气快速热水器
CN214426206U (zh) 电热水器
CN109000357A (zh) 一种新型节能热水器
CN219014639U (zh) 储水装置及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