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85014U - 一种硅钢片叠装上料用转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硅钢片叠装上料用转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85014U
CN215885014U CN202121280824.0U CN202121280824U CN215885014U CN 215885014 U CN215885014 U CN 215885014U CN 202121280824 U CN202121280824 U CN 202121280824U CN 215885014 U CN215885014 U CN 2158850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pushing
feeding
support
silicon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8082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亚楠
丁亚军
张华�
裴林林
于琪
王志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Sirui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Siru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Sirui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Siru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8082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850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850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850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硅钢片叠装上料用转运装置,包括一输送单元,输送单元包括输送支架、输送辊,在各个输送支架均配备有一用于接收裁切好的硅钢片并堆放形成硅钢片料堆的放置板;一供料单元,包括供料板、供料支架、供料辊、支撑组件;一转运单元,包括转运支架、转运底座、转运辊、推料板、推动机构、电磁铁、转运齿条、转运齿轮、转运导轨、转运导座、导向轮、行走滚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输送单元、供料单元及转运单元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能够将满料的放置板自动输送并呈日字形自动排布好,无需再由人工搬运放置,大大减少了人工劳动,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硅钢片叠装上料用转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钢片铁芯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硅钢片叠装上料用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变压器硅钢片铁芯现有的生产技术大致有以下方式:
一、硅钢片经横剪线剪切码堆,硅钢片横剪线一般由放料装置、送料装置、送料通道、冲孔装置、V剪装置、剪切装置、集料装置和控制中心组成,其中送料装置、冲孔装置、V剪装置和剪切装置依次设置在送料通道上,硅钢片横剪线剪切后由人工搬运至叠装工作场所,经人工叠装成铁芯;
二、硅钢片经横剪线剪切码堆,由人工搬运至叠装工作场所,经人工理料(将硅钢片料堆理整齐)后,装入自动叠装设备预定工位,再经自动叠装设备叠装成铁芯。
上述的这两种方式在进行硅钢片铁芯叠装的过程中,在进行上料时,需要人工将硅钢片横剪线裁切好的不同的硅钢片料堆运输至硅钢片叠装线处,并由人工将五个不同的硅钢片料堆先按照日字型的形状摆放好,最后再由硅钢片叠装线通过吸盘将五个料堆统一吸走进行堆叠,整个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非常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硅钢片叠装上料用转运装置,能够自动的不同位置的料堆自动输送并呈呈日字型摆放,为后续的硅钢片的自动叠装提供基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硅钢片叠装上料用转运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
用于接收裁切好的硅钢片并堆放形成硅钢片料堆的放置板;
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包括至少一输送支架,该输送支架沿着放置板的输送方向延伸,在输送支架上安装有若干用于输送放置板的输送辊;
供料单元,所述供料单元包括一供料板,供料板的底端支撑在一供料支架上,在供料支架上安装有若干沿着放置板的输送方向并列分布的供料辊,所述供料板的上端面上还设置有与日字形硅钢片铁芯相对应分布的对放置板进行支撑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若干安装在供料板上并沿着放置板的长轴方向分布的支撑座,在支撑座的顶端均安装有万向滚珠;
转运单元,所述转运单元包括设置在供料支架与输送支架之间的转运支架以及转运底座,在转运支架的下部位置安装有数个转运辊,在转运支架上位于转运辊的上方安装有一推料板,该推料板由安装在转运支架上的推动机构驱动进行上下升降以及水平移动,推动机构包括一对水平安装在转运支架上的第一推动导轨,在两个第一推动导轨之间设置有第一推动座,在第一推动座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与两个第一推动导轨相配合的第一推动滑块,所述第一推动座由安装在转运支架上的第一推动缸驱动沿着第一推动导轨的延伸方向进行水平方向的往复移动,在第一推动座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二推动座,在第二推动座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竖直向上延伸的第二导柱,两个第二导柱分别位于第一推动座的两侧,在第二导柱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竖直设置的第二推动导轨,同时在各个第一推动滑块上分别安装有与各个第二推动导轨相配合使用的第二推动滑块,所述第二推动座由安装在第一推动座上的第二推动缸驱动沿着第二推动导轨的延伸方向进行竖直方向的往复移动,在第二推动座上安装有一水平设置的第三推动缸,所述第三推动缸的活塞杆的前端与推料板相连,从而带动推料板在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的往复移动,在推料板内还安装有一与放置板配合使用过的电磁铁。
进一步的,所述转运底座上安装有一转运齿条,所述转运齿条包括依次分布的第一齿条段、第二齿条段、第三齿条段,其中,第一齿条段为直线段,并位于供料支架的旁侧,且第一齿条段沿着供料板的输送方向延伸,第二齿条段为弧形段,第三齿条段为直线段,并位于输送支架的出料侧处,且第三齿条段沿着五个输送支架的分布方向延伸,在转运支架的底端还安装有一与转运齿条相配合使用的转运齿轮,所述转运齿轮由安装在转运支架上的转运电机驱动进行转动,并沿着转运齿条的延伸方向进行往复移动,在转运底座上位于转运齿条的旁侧还安装有一并列分布的转运导轨,且转运导轨的形状与转运齿条的形状相同,在转运支架的底端还安装有一与转运导轨相配合使用的转运导座,在转运导座的底端安装有分布在转运导轨两侧的导向轮,且导向轮的圆周外壁与转运导轨的侧壁相贴合,所述转运支架的底端还安装有在转运底座的上端面上滚动的行走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支架的上端面还设置有第一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输送支架的上端面的幅宽方向两侧的第一限位轴承组,所述第一限位轴承组包括数个沿着输送支架的长轴方向并列分布的第一限位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供料支架与供料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一安装在供料支架上的第一定位缸,在第一定位缸的活塞杆的顶端连接有第一定位块,同时在供料板上开有容第一定位块嵌入的第一定位孔/槽,在供料支架上位于第一定位块的上方还设置有第一导向座,在第一导向座内具有一容第一定位块穿过的第一导向孔。
进一步的,所述供料板的上端面上还设置有与各个支撑组件相一一对应的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两组分别设置在支撑组件幅宽方向两侧的第二限位轴承组,每组第二限位轴承组由数个沿着支撑组件的长轴方向分布的第二限位轴承共同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供料板上位于各个支撑组件处还均设置有一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安装在供料板的上端面上的第二定位座,在第二定位座的顶端安装有第二定位滚珠,在第二定位座的顶端开有容第二定位滚珠嵌入的凹槽,在该凹槽内安装有一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与凹槽的底部相固定,复位弹簧的顶端与第二定位滚珠相固定,且在复位弹簧不受力时,第二定位滚珠的顶端的高度要高于支撑座上的万向滚珠的顶端的高度,在放置板上还开有容第二定位滚珠嵌入的第二定位孔/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输送单元、供料单元及转运单元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能够将满料的放置板自动输送并呈日字形自动排布好,无需再由人工搬运放置,大大减少了人工劳动,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本实用新型的转运装置,可以适用于五片硅钢片同时叠装的硅钢片叠装线的转运,也可以适用于三片硅钢片与二片硅钢片分布叠装的硅钢片叠装线的转运。
对于转运单元的设计,采用分段式转运齿条的设计,并配合同样形状的转运导轨,实现了转运支架在两个垂直方向的往复移动,进而实现了转运支架能够接收同一个方向所输送的放置板,并将放置板输送至供料板上的不同方向的五个位置,为整个上料系统的自动化输送提供了可能;另外,对于推动机构的设置,采用两个水平设置的第一驱动缸、第三驱动缸的共同配合来实现推料板在水平方向的移动,为推料板能够顺利的将放置板从转运支架上输送至供料板上提供了基础,而在推料板内设置电磁铁则是为了方便推料板抓取或松开放置板。
第一限位组件的设计,通过第一限位轴承的配合来对放置板在输送辊上输送的路径进行限位,避免放置板出现跑偏的现象;同理,对于第二限位组件的设置,则是为了放置板在供料板上的万向滚珠上滑动时,对放置板的路径进行限位。
第一定位组件的设计,通过第一定位缸、第一定位块、第一定位孔/槽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对供料板与供料支架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固定,避免供料板随意的在供料支架上进行滚动,而影响到放置板与供料板之间的配合,而第一导向座与第一导向孔的配合,则是为了对第一定位块的上下升降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避免第一定位块出现跑偏的现象。
第二定位组件的设计,通过第二定位座、第二定位滚珠、凹槽及复位弹簧的相互配合,从而对放置板与供料板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固定,避免放置板出现滑动的现象,而导致硅钢片料堆的位置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后续叠装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硅钢片叠装上料用转运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硅钢片叠装上料用转运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硅钢片叠装上料用转运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输送单元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输送单元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输送单元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供料板与供料支架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C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供料板与供料支架的侧视图。
图11为图10的B-B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供料板与供料支架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转运单元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D部放大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转运单元的正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转运单元的侧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转运单元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图17所示的一种硅钢片叠装上料用转运装置,包括
一输送单元,输送单元包括五个并列分布的输送支架41,在各个输送支架41均配备有一用于接收裁切好的硅钢片并堆放形成硅钢片料堆的放置板2,输送支架41为一由若干横杆、纵杆及竖杆共同构成的长方体框架式结构,输送支架41沿着放置板2的输送方向延伸,五个输送支架41的分布方向与输送支架41的延伸方向相垂直,在输送支架41上安装有若干沿着输送支架41的长轴方向并列分布的输送辊42,输送辊42的两侧均通过轴承与轴承座的配合活动安装在输送支架41上,且同一个输送支架41上的各个输送辊42通过链轮与链条的配合实现联动,其中任意一个输送辊42由安装在输送支架41上的输送电机45驱动进行转动,并带动所有的输送辊42进行转动,从而实现了放置板2在输送辊42上的输送。
在输送支架41的上端面还设置有第一限位组件,第一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输送支架41的上端面的幅宽方向两侧的第一限位轴承组,第一限位轴承组包括数个沿着输送支架41的长轴方向并列分布的第一限位轴承43,第一限位轴承43通过第一限位轴承座44安装在输送支架41的上端面上,在第一限位轴承座44的上端面上具有一凸出的容第一限位轴承43套装的安装柱,在第一限位轴承座44的两侧均开有一容螺栓穿过的腰形通孔,在输送支架41上开有容螺栓穿过的圆形通孔,通过螺栓依次穿过第二限位轴承座44上的腰形通孔、输送支架41上的圆形通孔后,利用螺母锁紧固定,从而实现第一限位轴承座44的固定,对于第一限位轴承座44上的腰形通孔的设计,从而可实现第一限位轴承座44的位置的微调,进而实现了第一限位轴承43的位置的调节。第一限位组件的设计,通过第一限位轴承43的配合来对放置板2在输送辊42上输送的路径进行限位,避免放置板2出现跑偏的现象。
一供料单元,供料单元包括一供料板3,供料板3的底端支撑在一供料支架31上,该供料支架31为一由若干横杆、纵杆及竖杆共同构成的空心长方体框架式结构,在供料支架31与供料板3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定位组件,第一定位组件包括一安装在供料支架31上的第一定位缸36,在第一定位缸36的活塞杆的顶端连接有第一定位块37,同时在供料板3上开有容第一定位块37嵌入的第一定位孔/槽,在供料支架31上位于第一定位块37的上方还设置有第一导向座38,在第一导向座38内具有一容第一定位块37穿过的第一导向孔。第一定位组件的设计,通过第一定位缸36、第一定位块37、第一定位孔/槽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对供料板3与供料支架31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固定,避免供料板3随意的在供料支架31上进行滚动,这是由于供料板3是直接支撑在供料辊32上的,而本身供料辊32是与供料支架31之间活动配合的,虽然各个供料辊32之间通过链条的配合实现了联动,但是仍不可避免供料板3与供料辊32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尤其是放置板2在水平移动至供料板3上的过程中,更容易推动供料板3进行滑动,进而影响到放置板2与供料板3之间的配合,因此,通过将第一定位块37插入第一定位孔/槽内,从而来对供料板3与供料支架31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固定,从而确保放置板2顺利的放置在供料板3的对应位置,而第一导向座38与第一导向孔的配合,则是为了对第一定位块37的上下升降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避免第一定位块37出现跑偏的现象。
在供料支架41上安装有若干沿着放置板2的输送方向并列分布的供料辊32,供料辊32的两侧均通过轴承与轴承座的配合活动安装在供料支架31上,且各个供料辊32通过链轮与链条的配合实现同步同向转动,其中任意一个供料辊32由安装在供料支架31上的供料电机33驱动进行转动,并带动所有的供料辊32进行转动,在供料板3的上端面上还设置有五个呈日字形分布的对放置板2进行支撑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若干安装在供料板3上并沿着放置板2的长轴方向分布的支撑座34,在支撑座34的顶端均安装有万向滚珠35。
在供料板3的上端面上还设置有与各个支撑组件相一一对应的第二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包括两组分别设置在支撑组件幅宽方向两侧的第二限位轴承组,每组第二限位轴承组由数个沿着支撑组件的长轴方向分布的第二限位轴承39共同组成,第二限位轴承39在供料板3上的安装与第一限位轴承43的安装结构相同,在此就不再详述。对于第二限位组件的设置,则是为了放置板2在供料板3上的万向滚珠35上滑动时,对放置板2的路径进行限位导向,避免放置板2出现跑偏的现象,确保放置板2能够移动至对应的位置上,为后续的自动叠装提供了基础。
在供料板3上位于各个支撑组件处还均设置有第二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包括安装在供料板3的上端面上的第二定位座301,在第二定位座301的顶端安装有第二定位滚珠,在第二定位座301的顶端开有容第二定位滚珠嵌入的凹槽,在该凹槽内还安装有一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底端与凹槽的底部相固定,复位弹簧的顶端与第二定位滚珠相固定,且在复位弹簧不受力时,第二定位滚珠的顶端的高度要高于支撑座34上的万向滚珠35的顶端的高度,在放置板2上还开有容第二定位滚珠嵌入的第二定位孔/槽。第二定位组件的设计,通过第二定位座301、第二定位滚珠、凹槽及复位弹簧的相互配合,从而对放置板2与供料板3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固定,避免放置板2出现滑动的现象,这是由于放置板2是直接支撑在万向滚珠35上的,而万向滚珠35是自由滚动的,因此在放置板2支撑在万向滚珠35上时,放置板2在随着供料板3进行移动时,放置板2容易出现滑动的现象,也就导致了放置在放置板2上的硅钢片料堆的位置出现了变化,进而影响到后续叠装的顺利进行,因此通过第二定位滚珠在复位弹簧的弹性作用下插入第二定位孔/槽内后,实现了放置板2与供料板3之间的相对固定,避免出现放置板2滑动的现象,在进行定位时,由于在不受力时,第二定位滚珠的顶端的高度要高于支撑座34上的万向滚珠35的顶端的高度,因此在放置板2的端部位置移动至第二定位滚珠处时,会将第二定位滚珠向下压,此时复位弹簧受到压缩,当放置板2的第二定位孔/槽移动至第二定位滚珠位置时,施加给第二定位滚珠的压力消失,复位弹簧会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将第二定位滚珠向上顶起,从而使得第二定位滚珠嵌入放置板2的第二定位孔/槽内,在没有外力作用推动放置板2的情况下,实现了放置板2与供料板3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定位固定。
一转运单元,转运单元包括设置在供料支架31与输送支架41之间的转运支架51以及转运底座52,其中,转运支架51为一由若干横杆、纵杆及竖杆共同构成的空心长方体框架式结构,在转运支架51的下部位置安装有数个并列分布的转运辊,转运辊的两侧通过轴承与轴承座的配合活动安装在转运支架51上,各个转运辊之间通过链轮与链条的配合实现同步同向转动,其中任意一个转运辊由安装在转运支架51上的转运输送电机驱动进行转动,且转运辊的上端面的高度与输送辊42的上端面的高度、供料辊32的上端面的高度均一致,在转运支架51上安装有一推料板53,该推料板53由安装在转运支架上的推动机构驱动进行上下升降以及水平移动。
推动机构包括一对水平安装在转运支架51上的第一推动导轨54,在两个第一推动导轨54之间设置有第一推动座55,在第一推动座55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与两个第一推动导轨55相配合的第一推动滑块56,第一推动座55为一长方形板,第一推动滑块56一共有四个,分别连接在第一推动座55的四个棱角处,且第一推动座55固定在第一推动滑块56的底端面上,第一推动座55由安装在转运支架51上的第一推动缸57驱动沿着第一推动导轨54的延伸方向进行水平方向的往复移动,在第一推动座55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二推动座58,在第二推动座58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竖直向上延伸的第二导柱59,两个第二导柱59分别位于第一推动座55的两侧,且两个第二导柱59的顶端通过一对连接杆501加强固定,在第二导柱59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竖直设置的第二推动导轨502,同时在各个第一推动滑块56上分别安装有与各个第二推动导轨502相配合使用的第二推动滑块503,第二推动座58由安装在第一推动座55上的第二推动缸504驱动沿着第二推动导轨502的延伸方向进行竖直方向的往复移动,在第二推动座58的底端安装有一水平设置的第三推动缸505,第三推动缸505的活塞杆的前端与推料板53相连,通过第一推动缸57、第二推动缸504、第三推动缸505的相互配合,从而带动推料板53在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的往复移动。对于推动机构的设置,采用两个水平设置的第一驱动缸57、第三驱动缸505的共同配合来实现推料板53在水平方向的移动,为推料板53能够顺利的将放置板2从转运支架51上输送至供料板3上提供了基础,由于供料板3需要在供料支架31、过渡支架及上料支架上进行来回移动实现流转,因此在供料板3上不方便安装动力元件,即放置板2移动至供料板3上时,放置板2的移动是完全由推料板53来实现的,这样也就导致了推料板53需要移动至供料板3的上方,基于这样的情况,如果推料板53采用一个单独的驱动缸来实现水平方向的移动的话,需要的驱动缸的行程就比较长,相对应的驱动缸的长度也就会比较长,这样容易与相邻的部件之间产生干涉,安装也不方便,因此采用了两个驱动缸配合的方式来实现推料板53的水平移动,对于单个的驱动缸行程要求就比较的短,相对应的驱动缸的长度也就短了,也就避免了对相邻的部件产生干涉,也方便了安装。
在推料板53内还安装有一与放置板2配合使用过的电磁铁,在推料板53内设置电磁铁则是为了方便推料板53抓取或松开放置板2。
转运底座52为一由若干横杆、纵杆及竖杆共同构成的空心框架式结构,在转运底座52的上端面上还连接有一转运底板506,在转运底座52的转运底板506的上端面安装有一转运齿条,转运齿条包括依次分布的第一齿条段507、第二齿条段508、第三齿条段509,其中,第一齿条段507为直线段,并位于供料支架31的旁侧,且第一齿条段507沿着供料板3的输送方向延伸,第二齿条段508为弧形段,第三齿条段509为直线段,并位于输送支架41的出料侧处,且第三齿条段509沿着五个输送支架41的分布方向延伸,在转运支架51的底端还安装有一与转运齿条相配合使用的转运齿轮,转运齿轮由安装在转运支架51上的转运电机510驱动进行转动,并带动转运支架51沿着转运齿条的延伸方向进行往复移动,在转运底座52的转运底板506的上位于转运齿条的旁侧还安装有一并列分布的转运导轨511,且转运导轨511的形状与转运齿条的形状相同,在转运支架51的底端还安装有一与转运导轨511相配合使用的转运导座,在转运导座的底端安装有分布在转运导轨511两侧的导向轮,导向轮一共有四个,每两个为一组,分布在转运导轨511的两侧,导向轮的圆周外壁与转运导轨511的侧壁相贴合,在转运支架51的底端还安装有在转运底座52的转运底板506的上端面上滚动的行走滚轮512。对于转运单元的设计,采用分段式转运齿条的设计,并配合同样形状的转运导轨511,实现了转运支架51在两个垂直方向的往复移动,进而实现了转运支架51能够接收同一个方向所输送的放置板2,并将放置板2输送至供料板3上的不同方向的五个位置,为整个上料系统的自动化输送提供了可能。
工作原理:首先,将五个空的放置板2送至硅钢片横剪线处,用于接收硅钢片横剪线裁切好的构成日字的五个不同位置的硅钢片,并堆成五个料堆,然后五个装满有料堆的放置板2由硅钢片横剪线输送至五个不同的输送支架41上,再由各自的输送电机启动,驱动对应的输送辊42转动,从而带动对应的放置板2移动,直至装满有料堆的放置板2移动至输送支架41的出料端处时,输送电机45停止转动,等待转运,五个输送支架41上输送的五个放置板2上的料堆,分别与硅钢片铁芯的五个不同位置相一一对应。
然后,由转运电机510开始工作,驱动转运支架51移动至对应的输送支架41处后,转运电机510停止工作,输送电机45继续工作,将满料的放置板2输送给转运辊上,同时转运输送电机也同步工作,待放置板2完全输送至转运辊上后,转运输送电机、输送电机45均停止工作,然后再由转运电机510工作,驱动转运支架51移动至供料支架31上位于该满料的放置板2所对应的日字位置的旁侧,并在移动到位后,转运电机510停止工作,再由转运输送电机带动转运辊工作,驱动满料的放置板2移动至供料板3上的对应位置,此时,供料板3与供料支架31之间通过第一定位组件固定好,在放置板2移动一定位置后,转运辊停止工作,由第二驱动缸504驱动推料板53下行,直至推料板53的高度降低至放置板2的高度后停止,再由第一驱动缸57驱动推料板53靠近放置板2,同时推料板53内的电磁铁工作,吸附住放置板2,再由第一驱动缸57继续驱动推料板53向供料板3移动,并推动放置板2移动至供料板3的上方,当第一驱动缸57的行程到位后,再由第三驱动缸505继续驱动放置板2前移,直至放置板2与供料板3之间通过第二定位组件固定,完成对一个放置板2的上料,电磁铁断电,第三驱动缸505、第二驱动缸504、第一驱动缸57退回原位,转运电机510工作,驱动转运支架51再移动至另外的输送支架41处,进行下一个满料的放置板2的转运,如此反复,直至五个满料的放置板2均移动至供料板3上,并定位固定。
在供料板3上放满有五个满料的放置板2后,第一定位组件解锁,供料电机工作,将供料板3送给硅钢片叠装线进行叠装。
本实用新型中的硅钢片叠装上料用转运装置,通过输送单元、供料单元及转运单元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能够将满料的放置板自动输送并呈日字形自动排布好,无需再由人工搬运放置,大大减少了人工劳动,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上述的结构中,采用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硅钢片叠装上料用转运装置来对五片硅钢片一步叠装到位的硅钢片叠装片的转运,而本实用新型的转运装置,除了可以对五片硅钢片同时叠装的硅钢片叠装线的转运,也可以用于对三片硅钢片加二片硅钢片这种分两步进行叠装的硅钢片叠装线的转运,在用于对三片硅钢片加二片硅钢片的两步叠装的转运时,由于采用的是分步叠装的方式,因此,叠装位置为两处位置,相对应的供料板与供料支架均为两个,其中一个供料板上有三个支撑组件,相对应的与该供料板相配合的输送支架一共有三个,另一个供料板上有两个支撑组件,相对应的与该供料板相配合的输送支架一共有两个,同样的,转运单元也为两个,分别与两个叠装相对应的,而对于转运单元而言,转运支架、推料板、推动机构等部件均是相同的,唯有转运齿条、转运导轨的形状发横变化,由于是分别对三片硅钢片、二片硅钢片进行转运的,而三片硅钢片所对应的供料板的上料方向为同一方向,两片硅钢片所对应的供料板的上料方向也为同一方向,即转运支架在进行转运的过程中是不需要实现两个相互垂直方向上的放置板的转运,所以转运齿条、转运导轨均采用直线型结构即可分别实现对三片硅钢片的料堆或两片硅钢片的料堆的转运。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硅钢片叠装上料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接收裁切好的硅钢片并堆放形成硅钢片料堆的放置板;
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包括至少一输送支架,该输送支架沿着放置板的输送方向延伸,在输送支架上安装有若干用于输送放置板的输送辊;
供料单元,所述供料单元包括一供料板,供料板的底端支撑在一供料支架上,在供料支架上安装有若干沿着放置板的输送方向并列分布的供料辊,所述供料板的上端面上还设置有与日字形硅钢片铁芯相对应分布的对放置板进行支撑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若干安装在供料板上并沿着放置板的长轴方向分布的支撑座,在支撑座的顶端均安装有万向滚珠;
转运单元,所述转运单元包括设置在供料支架与输送支架之间的转运支架以及转运底座,在转运支架的下部位置安装有数个转运辊,在转运支架上位于转运辊的上方安装有一推料板,该推料板由安装在转运支架上的推动机构驱动进行上下升降以及水平移动,推动机构包括一对水平安装在转运支架上的第一推动导轨,在两个第一推动导轨之间设置有第一推动座,在第一推动座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与两个第一推动导轨相配合的第一推动滑块,所述第一推动座由安装在转运支架上的第一推动缸驱动沿着第一推动导轨的延伸方向进行水平方向的往复移动,在第一推动座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二推动座,在第二推动座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竖直向上延伸的第二导柱,两个第二导柱分别位于第一推动座的两侧,在第二导柱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竖直设置的第二推动导轨,同时在各个第一推动滑块上分别安装有与各个第二推动导轨相配合使用的第二推动滑块,所述第二推动座由安装在第一推动座上的第二推动缸驱动沿着第二推动导轨的延伸方向进行竖直方向的往复移动,在第二推动座上安装有一水平设置的第三推动缸,所述第三推动缸的活塞杆的前端与推料板相连,从而带动推料板在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的往复移动,在推料板内还安装有一与放置板配合使用过的电磁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钢片叠装上料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底座上安装有一转运齿条,所述转运齿条包括依次分布的第一齿条段、第二齿条段、第三齿条段,其中,第一齿条段为直线段,并位于供料支架的旁侧,且第一齿条段沿着供料板的输送方向延伸,第二齿条段为弧形段,第三齿条段为直线段,并位于输送支架的出料侧处,且第三齿条段沿着五个输送支架的分布方向延伸,在转运支架的底端还安装有一与转运齿条相配合使用的转运齿轮,所述转运齿轮由安装在转运支架上的转运电机驱动进行转动,并沿着转运齿条的延伸方向进行往复移动,在转运底座上位于转运齿条的旁侧还安装有一并列分布的转运导轨,且转运导轨的形状与转运齿条的形状相同,在转运支架的底端还安装有一与转运导轨相配合使用的转运导座,在转运导座的底端安装有分布在转运导轨两侧的导向轮,且导向轮的圆周外壁与转运导轨的侧壁相贴合,所述转运支架的底端还安装有在转运底座的上端面上滚动的行走滚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钢片叠装上料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支架的上端面还设置有第一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输送支架的上端面的幅宽方向两侧的第一限位轴承组,所述第一限位轴承组包括数个沿着输送支架的长轴方向并列分布的第一限位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钢片叠装上料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支架与供料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一安装在供料支架上的第一定位缸,在第一定位缸的活塞杆的顶端连接有第一定位块,同时在供料板上开有容第一定位块嵌入的第一定位孔/槽,在供料支架上位于第一定位块的上方还设置有第一导向座,在第一导向座内具有一容第一定位块穿过的第一导向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钢片叠装上料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板的上端面上还设置有与各个支撑组件相一一对应的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两组分别设置在支撑组件幅宽方向两侧的第二限位轴承组,每组第二限位轴承组由数个沿着支撑组件的长轴方向分布的第二限位轴承共同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钢片叠装上料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板上位于各个支撑组件处还均设置有一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安装在供料板的上端面上的第二定位座,在第二定位座的顶端安装有第二定位滚珠,在第二定位座的顶端开有容第二定位滚珠嵌入的凹槽,在该凹槽内安装有一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与凹槽的底部相固定,复位弹簧的顶端与第二定位滚珠相固定,且在复位弹簧不受力时,第二定位滚珠的顶端的高度要高于支撑座上的万向滚珠的顶端的高度,在放置板上还开有容第二定位滚珠嵌入的第二定位孔/槽。
CN202121280824.0U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硅钢片叠装上料用转运装置 Active CN2158850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80824.0U CN215885014U (zh)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硅钢片叠装上料用转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80824.0U CN215885014U (zh)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硅钢片叠装上料用转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85014U true CN215885014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500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80824.0U Active CN215885014U (zh)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硅钢片叠装上料用转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850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96504U (zh) Pcb自动收料装置
CN113593875B (zh) 一种硅钢片铁芯用自动叠装系统
CN110722359A (zh) 变压器硅钢片剪叠机
CN212668243U (zh) 板材封边生产线用上料输送装置
CN111276327A (zh) 一种硅钢片铁芯自动叠装机
CN213010548U (zh) 一种钢棒翻转移料机构
CN202861245U (zh) 带有全自动板料上料装置的精冲机
CN103611836A (zh) 电梯导轨自动挡放料装置
CN114284054A (zh) 一种全自动剪切叠片一体机及其叠装方法
CN111606020A (zh) 快速送料装置
CN112407785A (zh) 一种工业用供料分拣一体工作站
CN215885014U (zh) 一种硅钢片叠装上料用转运装置
CN212625158U (zh) 一种硅钢片铁芯自动叠装机
CN114771964B (zh) 一种口罩包装工艺
CN113555207B (zh) 一种硅钢片叠装用上料系统
CN115520568A (zh) 一种硅钢片横剪线用堆垛系统
CN215885007U (zh) 一种硅钢片叠装用上下料装置
CN211414493U (zh) 一种硅钢片叠装用供料系统
CN114476479A (zh) 一种智能料库及工作方法
CN108687886A (zh) 一种面板送料装置及门板胶合生产线
CN218706128U (zh) 一种硅钢片横剪线用堆垛系统
CN111774517A (zh) 一种梭式送料铆接装置
CN112194017A (zh) 一种钢筋桁架搬运机构
CN217317114U (zh) 一种圈圆机自动上料装置
CN113526144B (zh) 硅钢片均衡堆垛分料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