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84114U - 一种双轮差速移动无杆飞机牵引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轮差速移动无杆飞机牵引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84114U
CN215884114U CN202122019838.3U CN202122019838U CN215884114U CN 215884114 U CN215884114 U CN 215884114U CN 202122019838 U CN202122019838 U CN 202122019838U CN 215884114 U CN215884114 U CN 2158841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vehicle body
tractor
automobile body
aircraft tr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1983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鹏飞
苏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Intelligent Software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Intelligent Software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Intelligent Software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Intelligent Software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1983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841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841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841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轮差速移动无杆飞机牵引车,包括车身,车身的一端通过轮毂电机安装有主动轮,车身的另一端安装有万向从动轮,车身的机盖内侧安装有控制系统和蓄电池,所述车身远离万向从动轮的一端安装有抱轮举升装置,所述抱轮举升装置包括U型架,U型架的两侧底部分别通过升降油缸与车身的底盘连接,U型架的一端与底盘之间还连接有拉杆。该双轮差速移动无杆飞机牵引车采用蓄电池供电,使用轮毂电机驱动,通过遥控器对牵引车实现遥控操作,抱轮举升装置通过内铲装置和外铲装置与机轮直接接触,实现飞机的牵引作业,该型牵引车具有全方位的视野,结构紧凑、操作简单、耐候性强、安全高效,能牵引多款机型。

Description

一种双轮差速移动无杆飞机牵引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牵引领域,具体为一种双轮差速移动无杆飞机牵引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的航天事业日益得到发展。飞机牵引车是一种重要的航空保障设备,国内军用和民用飞机牵引需求巨大。近些年,如何高效移动、牵引飞机等相关问题,备受人关注。
飞机牵引车从牵引形式上分为有杆飞机牵引车和无杆飞机牵引车。有杆飞机牵引车大多通过铰接的刚性牵引杆与飞机的前起落架连接,利用牵引杆传力对飞机实施牵引或顶推作业。无杆飞机牵引车用其自身特有的一套抱轮举升装置将飞机的前起落架驮载到牵引车上,从而完成飞机的牵引。
无杆飞机牵引车与有杆飞机牵引车相比,由于其直接驮载飞机前起落架,省去了中间的牵引杆,缩减了牵引装置的长度和重量,增加了牵引的灵活性,抱轮举升装置能有效地约束和控制被牵引的飞机。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无杆飞机牵引车都是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装置,使用时噪声较大且会排放废气,并且采用驾驶座的形式,牵引车车身尺寸较大,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轮差速移动无杆飞机牵引车,通过夹持、托举飞机前起落架机轮实现控制飞机转向,以及牵引飞机运动,纯电池驱动,实现飞机安全、可靠、精确移动,解决了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无杆飞机牵引车的不足。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双轮差速移动无杆飞机牵引车,包括车身,车身的一端通过轮毂电机安装有主动轮,车身的另一端安装有万向从动轮,车身的机盖内侧安装有控制系统和蓄电池,所述车身远离万向从动轮的一端安装有抱轮举升装置。
所述抱轮举升装置包括U型架,U型架的两侧底部分别通过升降油缸与车身的底盘连接,U型架的一端与底盘之间还连接有拉杆,U形架内设有内铲装置,U形架远离车身的一端通过开关门液压缸连接有外铲装置,外铲装置上设有压胎装置。
进一步限定,所述主动轮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通过独立的轮毂电机驱动,轮毂电机采用内嵌式带刹车行走电机。
进一步限定,所述万向从动轮采用两套带活动轴承的万向实心橡胶轮。
进一步限定,所述压胎装置括前轮下压挡板和使前轮下压挡板始终保持恒定压力的压力蓄能器。
进一步限定,所述蓄电池采用高效能的免维护铅酸凝胶电池组。
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双轮差速移动无杆飞机牵引车采用蓄电池供电,使用轮毂电机驱动,通过遥控器对牵引车实现遥控操作,抱轮举升装置通过内铲装置和外铲装置与机轮直接接触,实现飞机的牵引作业,该型牵引车具有全方位的视野,结构紧凑、操作简单、耐候性强、安全高效,能牵引多款机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抱轮举升装置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流程图。
图中:1、万向从动轮;2、车身;3、轮毂电机;4、主动轮;5、机盖;6、控制系统;7、蓄电池;8、抱轮举升装置;801、拉杆;802、U型架;803、内铲装置;804、开关门液压缸;805、压胎装置;806、外铲装置;807、升降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轮差速移动无杆飞机牵引车,包括车身2,车身2的一端通过轮毂电机3安装有主动轮4,车身2的另一端安装有万向从动轮1,车身2的机盖5内侧安装有控制系统6和蓄电池7,车身2远离万向从动轮1的一端安装有抱轮举升装置8,抱轮举升装置8位于两个主动轮4之间,抱轮举升装置8夹持机轮后,机轮轴线和两主动轮4轴线在垂直方向基本重合,可在牵引工作时提供最大的附着力,同时确保两主动轮4实时着地。
参阅图5,遥控器与控制系统6采用无线通讯如蓝牙等方式连接,控制系统6对轮毂电机和液压系统进行控制,最后实现主动轮和抱轮举升装置的控制。
参阅图4,抱轮举升装置8包括U型架802,U型架802的两侧底部分别通过升降油缸807与车身2的底盘连接,U型架802的一端与底盘之间还连接有拉杆801,U形架内设有内铲装置803,U形架远离车身2的一端通过开关门液压缸804连接有外铲装置806,外铲装置806上设有压胎装置805,图4中的抱轮举升装置8对机轮进行夹紧和举升,牵引车行驶到机轮前方,通过遥控器将动作指令发送给控制系统6,控制系统6控制液压系统通过开关门液压缸804作用,打开外铲装置806,使得飞机机轮进入操作空间,之后通过开关门液压缸804紧闭外铲装置806,将机轮夹持在内铲装置803和外铲装置806之间,再通过压胎装置805将机轮卡住从而完成对机轮的夹持操作,然后通过升降油缸807作用将U型架802整体拉起,夹在外铲装置806和内铲装置803之间的机轮被举起,从而完成机轮的举升。
主动轮4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通过独立的轮毂电机3驱动,轮毂电机3采用内嵌式带刹车行走电机,可实现带载在平面内前、后、左、右移动和绕Z轴顺、逆时针转动。
万向从动轮1采用两套带活动轴承的万向实心橡胶轮,压胎装置805括前轮下压挡板和使前轮下压挡板始终保持恒定压力的压力蓄能器,内铲装置803可沿车身2方向前后移动,以确保不同直径机轮的可靠夹紧。
蓄电池7采用高效能的免维护铅酸凝胶电池组。
车身2运行采用双轮差速独立控制技术,通过运动算法实现车身2的前进、倒退、转向、停止等动作,采用液压系统通过手持遥控器控制机轮的接驳等抱轮动作。减小了无杆牵引车的驱动轮宽度,飞机前部的重量全部作用在驱动轮上,这时牵引器的主动轮4与地面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压强,从而摩擦力增加,因此在雨雪天气的路面上,也保证牵引飞机的安全。
底盘主体采用Q345E耐低温钢板,在加工时利用焊接工装一体焊接成型,表处采用600℃高温镀锌,保证车身2防腐性能,经应力释放后,底盘进行二次校正,保证变形量可控。在底盘的主动轮4和万向从动轮1的安装板下方加装减震,外机舱体板采用不锈钢折弯成型,在舱体板与车身2的底盘连接处加装了密封条,保证外观美观及舱体密封,行驶及动力系统由主动轮4、万向从动轮1、控制系统6、转向控制器、蓄电池7组成,控制系统6通过高效精确的集成控制器实现控制运行。
液压系统实现外铲装置806的开闭、抱轮举升装置8和机轮移动过程中的压紧,在被牵引的飞机转弯时由于前起落架的偏移会导致机轮倾斜情况下,液压系统可提供恒力压力的支持,倾向的前轮会保持固定的倾斜姿态移动,因此不会出现机轮滑脱,或松动的危险。
遥控器上设有方向灯,操纵摇杆时,方向灯帮助驾驶者辨认设备正朝哪个方向运动。当接驳飞机机轮时,按下复位键和自动门键后,从门关闭到适应机轮大小再到抬升这三步操作合为一步联动操作。接驳不同直径机轮时,通过移动内铲装置803的位置可适应一定尺寸范围内机轮的夹持和举升。
该双轮差速移动无杆飞机牵引车采用蓄电池供电,使用轮毂电机驱动,通过遥控器对牵引车实现遥控操作,抱轮举升装置通过内铲装置和外铲装置与机轮直接接触,实现飞机的牵引作业,该型牵引车具有全方位的视野,结构紧凑、操作简单、耐候性强、安全高效,能牵引多款机型,有效弥补传统的飞机牵引方式中的机械作业盲点、费时、费力等诸多不利因素,使得在库区内移动飞机的工作更加安全、简便、快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双轮差速移动无杆飞机牵引车,包括车身(2),车身(2)的一端通过轮毂电机(3)安装有主动轮(4),车身(2)的另一端安装有万向从动轮(1),车身(2)的机盖(5)内侧安装有控制系统(6)和蓄电池(7),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2)远离万向从动轮(1)的一端安装有抱轮举升装置(8);
所述抱轮举升装置(8)包括U型架(802),U型架(802)的两侧底部分别通过升降油缸(807)与车身(2)的底盘连接,U型架(802)的一端与底盘之间还连接有拉杆(801),U形架内设有内铲装置(803),U形架远离车身(2)的一端通过开关门液压缸(804)连接有外铲装置(806),外铲装置(806)上设有压胎装置(8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轮差速移动无杆飞机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4)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通过独立的轮毂电机(3)驱动,轮毂电机(3)采用内嵌式带刹车行走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轮差速移动无杆飞机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从动轮(1)采用两套带活动轴承的万向实心橡胶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轮差速移动无杆飞机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胎装置(805)括前轮下压挡板和使前轮下压挡板始终保持恒定压力的压力蓄能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轮差速移动无杆飞机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7)采用高效能的免维护铅酸凝胶电池组。
CN202122019838.3U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双轮差速移动无杆飞机牵引车 Active CN2158841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19838.3U CN215884114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双轮差速移动无杆飞机牵引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19838.3U CN215884114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双轮差速移动无杆飞机牵引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84114U true CN215884114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503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19838.3U Active CN215884114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双轮差速移动无杆飞机牵引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841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18238U (zh) 用于更换电动车电池箱的小车
CN105365557B (zh) 一种矿用防爆锂离子蓄电池胶轮运输车
CN202463786U (zh) 拖车装置
WO2019052408A1 (zh) 一种智能汽车
CN205601529U (zh) 四轮独立驱动转向电动公铁两用车
CN215884114U (zh) 一种双轮差速移动无杆飞机牵引车
CN205525030U (zh) 飞机牵引智能机器人
CN105416608A (zh) 飞机牵引智能机器人
CN205439980U (zh) 一种矿用防爆锂离子蓄电池胶轮运输车
CN204846107U (zh) 两轮全封闭自发电电动车
CN206155111U (zh) 一种电动液压跳板式车尾门
CN214001358U (zh) 一种电动式行李牵引车
CN101941490B (zh) 摩托轿车
CN210674211U (zh) 攻击型气动带铲擂台机器人
CN202368711U (zh) 带有助推器的电动车
CN202124250U (zh) 翼开式车厢
CN203995524U (zh) 多功能水陆两用太阳能电动汽车
CN202241257U (zh) 一种移动式后桥翻转台车
CN209258208U (zh) 一种可跨越障碍的手推车
CN207737344U (zh) 一种自走式手推车
CN207416904U (zh) 方便上下台阶的手推车
CN201703499U (zh) 一种全封闭流线型两轮车
CN220700992U (zh) 一种重型多功能救援车
CN214464549U (zh) 拖车式发电机组
CN208731007U (zh) 一种带有驱动装置的劳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