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83245U - 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及车载空调 - Google Patents
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及车载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83245U CN215883245U CN202122052193.3U CN202122052193U CN215883245U CN 215883245 U CN215883245 U CN 215883245U CN 202122052193 U CN202122052193 U CN 202122052193U CN 215883245 U CN215883245 U CN 2158832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opening
- vehicle
- air conditioner
- valve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4676 Phragmites commun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37 thermal insulation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65 channe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630 mental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及车载空调,涉及汽车配件领域。一种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包括:风道本体,所述风道本体包括设置于所述风道本体相背的两侧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以及位于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之间的风腔,所述风腔与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分别连通;其中:经由所述第一风口流入所述风腔的气流沿第一方向流动,经由所述第二风口流出所述风腔的气流沿第二方向流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一种车载空调,包括上述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本申请至少能够解决潮湿空气使滤芯发霉影响使用寿命和车内空气质量等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及车载空调。
背景技术
当前,市面上一些车载空调的进风系统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用于疏导气流,在设计时未充分考虑雨雪等潮湿天气对车载空调的影响。例如,潮湿天气情况下,进入进风系统的空气比较潮湿,容易将水汽输送到空调滤芯处,从而容易造成滤芯潮湿发霉,影响滤芯的使用寿命,导致车载空调使用寿命下降,且滤芯潮湿发霉还导致车内空气质量下降,长此以往,影响车内人员身心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及车载空调,能够解决潮湿空气使滤芯发霉影响使用寿命和车内空气质量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该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包括:
风道本体,所述风道本体包括设置于所述风道本体相背的两侧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以及位于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之间的风腔,所述风腔与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分别连通;其中,
经由所述第一风口流入所述风腔的气流沿第一方向流动,经由所述第二风口流出所述风腔的气流沿第二方向流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载空调,包括上述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风道本体进行设计,使经由第一风口流入风腔的气流沿第一方向流动,而经由第二风口流出风腔的气流沿第二方向流动,从而使气流不会直吹第二风口,使气流在经过风道本体时方向发生改变,一方面可以延长气流在风道本体内的流动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气流中的水分脱离气流而遗留在风腔中,另一方面还可以使气流在从第二风口流出之前,与风腔的侧壁接触,从而可以使气流中的水汽粘附在风腔的侧壁,进而有利于气流中的水分脱离气流而遗留在风腔中。基于上述设置,使得气流在经过风道本体时,通过风道本体可以降低气流中的水分,从而降低了被滤芯吸收的水分,可以有效缓解滤芯潮湿发霉的问题,并延长了滤芯的使用寿命,且提高了进入车内的空气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的拆解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风腔的底部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处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排水堵盖和密封堵盖的拆解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排水堵盖和密封堵盖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阀片和第二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风道本体;110-第一风口;120-第二风口;130-风腔;131-凹槽;1311-倾斜侧壁;132-第一开口;133-第二开口;
200-排水阀组件;210-排水堵盖;211-排水孔;212-安装孔;213-卡脚;220-密封堵盖;221-盖本体;222-卡接头;230-第一阀片;231-第一安装槽;240-第二阀片;241-第二安装槽;
310-第一密封件;320-第二密封件;
410-第一减震件;420-第二减震件;
510-螺钉;520-簧片螺母;530-钣金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考图1至图8,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所公开的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包括风道本体100。可选地,风道本体100的一端可以与进风的管路连接,另一端可以与车内空调吹风口连接,从而可以将外部的空气依次经由进风的管路、风道本体100和车内空调吹风口吹入车内,以为车内人员提供舒适的驾驶环境。
参考图1至图3,风道本体100包括第一风口110、第二风口120和风腔130,其中,第一风口110和第二风口120分别开设在风道本体100的两侧区域,风腔130则位于第一风口110和第二风口120之间,且风腔130与第一风口110和第二风口120分别连通。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口110可以是进风口,第二风口120可以是出风口,当然,还可以相反,第一风口110可以是出风口,第二风口120可以是进风口,总而言之,空气可以从其中一个风口流入风腔130,从另一个风口流出,以实现对空气的疏导效果。
考虑到外部空气比较潮湿,空气以气流的形式经过风道本体100后直接流向空调吹风口,而在此过程中,气流还会经过滤芯进行过滤,如此,气流在经过滤芯时其中的水分会被滤芯吸收,长此以往,会使滤芯中的水分积累较多,从而导致滤芯潮湿发霉,一方面影响进入车内的空气质量,另一方面还会降低滤芯的使用寿命。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对风道本体100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使得气流在经过风道本体100时,其中的至少部分水分被风道本体100劫持,从而有效降低了流至滤芯方向的水分,保证了滤芯的正常使用,延长了滤芯的使用寿命。具体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经由第一风口110流入风腔130的气流沿第一方向流动,而经由第二风口120流出风腔130的气流沿第二方向流动,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如此,气流在风道本体100内流动时,可以改变流动方向,有利于水分与气流分离。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是大于0°且小于180°。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实际气流方向,上述夹角还可以是10°至90°,包括10°、20°、30°、45°、60°、75°、80°、90°等。
本申请实施例对风道本体100进行设计,使气流不会直吹第二风口120,气流在经过风道本体100时方向发生改变,一方面可以延长气流在风道本体100内的流动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气流中的水分脱离气流而遗留在风腔130中,另一方面还可以使气流在从第二风口120流出之前,与风腔130的侧壁接触,从而可以使气流中的水分粘附在风腔130的侧壁,进而有利于气流中的水分脱离气流而遗留在风腔130中。基于上述设置,使得气流在经过风道本体100时,通过风道本体100可以降低气流中的水分,从而降低了被滤芯吸收的水分,可以有效缓解滤芯潮湿发霉的问题,并延长了滤芯的使用寿命,且提高了进入车内的空气的质量。
参考图3,为了对脱离气流的水分进行收集,本申请实施例对风腔130的侧壁进行设计,将风腔130的至少部分内壁相对于第二风口120的内壁凹陷,以在风腔130中形成用于存液体的凹槽131。可以理解的是,在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正常安装的情况下,风腔130的底部向下凹陷,从而在风腔130的底部形成了凹槽131,使风腔130的底部位于低于第二风口120的位置。如此,在气流经过风道本体100时,脱离气流的水分则可以存留至凹槽131中,以减少水分随着气流流动至下游的滤芯处,降低了气流中的水分给滤芯带来不良影响。除此以外,风腔130的部分侧部也可以形成凹槽131,并与风腔130底部的凹槽131连通,以起到共同存水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腔130的底部还可以设置多个凹槽131,且多个凹槽131相互连通,以通过多个凹槽131共同存储风道本体100内的积液。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风腔130的底部还可以不设置凹槽131,此时可以直接在风腔130的底部开设可启闭的排积液的口,以缓解风道本体100中积液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131具有靠近第二风口120设置的倾斜侧壁1311,第一风口110与倾斜侧壁1311相对设置。可选地,如图3所示,倾斜侧壁1311可以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使得倾斜侧壁1311与水平面之间呈一定夹角。在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正常安装时,第二风口120沿水平方向设置,使倾斜侧壁1311还可以相对于第二风口120的底端面倾斜。由于第一风口110的设置方向与第二风口120的设置方向呈一定的夹角,在设计时,可以使第一风口110的设置方向与倾斜侧壁1311相对设置。基于此,经由第一风口110流入风腔130的气体沿第一方向朝倾斜侧壁1311流动,并沿倾斜侧壁1311流动至第二风口120,经由第二风口120流出。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风口110的设置方向可以与倾斜侧壁1311垂直,从而使经由第一风口110进入的气流垂直吹向倾斜侧壁1311,以通过倾斜侧壁1311改变气流的方向。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倾斜侧壁1311可以是平面,还可以是非平面,如,曲面、弯折面、凹凸面等。
基于上述设置,经由第一风口110流入的气流直吹在倾斜侧壁1311上,在气流撞击倾斜侧壁1311时,由于水分相比于空气较重,从而使水分在气流撞击倾斜侧壁1311时与空气分离,也即,至少部分水分脱离气流,水分沿着倾斜侧壁1311流动至凹槽131中,存入凹槽131中。因此,减少了位于下游的滤芯所吸收的水分,缓解了滤芯潮湿发霉的问题,延长了滤芯的使用寿命,且提高了吹入车内的空气的质量;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倾斜侧壁1311将水分流入凹槽131并通过凹槽131进行储存,由于倾斜侧壁1311的存在,使得风腔130中的存水无法流入第二风口120,从而有效避免了存水对滤芯的不良影响。
为了使更多的水分从气流中脱离出来,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倾斜侧壁1311的与第一风口110相对的表面为平面的情况下,第一方向与平面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设计为不大于90°,包括30°、45°、60°、75°、80°、90°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制上述夹角的具体度数,只要能够满足实际要求即可。
基于上述设置,使得气流在撞击倾斜侧壁1311后,较大程度地改变流动方向,也即,气流沿第一方向流入风道本体100并撞击在倾斜侧壁1311上,而后改变流动方向,可以沿着倾斜侧壁1311流动至第二风口120,最终经由第二风口120沿第二方向流出。如此,气流在经过风道本体100时,经过多次改变流动方向,从而可以增加流动时间、流动距离,有利于使水分脱离气流,进而可以减少流至下游滤芯处的气流中的水分。
继续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小于60°,包括60°、70°、75°、80°、90°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制该夹角的具体度数。当然,考虑到气体流动的顺畅性,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一般不会超过90°,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而选定。
基于上述设置,使得经由第一风口110流入风腔130中的气流基本不会直接吹向第二风口120,而是首先吹向风腔130的侧壁,而后在经由第二风口120流出。此种方式可以增加气流在风道本体100内的流动时间、流动距离,增大气流与风腔130的侧壁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使水分脱离气流,进一步减少下游滤芯吸附的水分。
考虑到从气流中脱离处的水分会积聚在风道本体100中,长此以往会影响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的正常使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风腔130的底部设置排水阀组件200,该排水阀组件200可以开启或关闭。如此,在排水阀组件200开启的情况下,使风腔130的内部与风腔130的外部连通,从而可以通过排水阀组件200将风道本体100中的积水经由排水阀组件200排出到外界。
参考图4至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水阀组件200包括排水堵盖210和密封堵盖220,相应地,在风腔130的底部开设第一开口132,将排水堵盖210设置在第一开口132处,以实现对排水堵盖210的安装。其中,排水堵盖210上开设有排水孔211,通过排水孔211可以将风腔130的内部与外部连通,以通过排水孔211能够将风腔130内部的积水排出。为了封闭排水孔211,使密封堵盖220连接于排水堵盖210,以通过密封堵盖220对排水孔211进行封堵。
可选地,排水堵盖210上可以开设多个排水孔211,而排水孔211的数量、尺寸以及形状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以及工艺要求而灵活调整。
另外,排水堵盖210可以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制造,从而提高了制造效率,且保证了排水堵盖210的质量。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排水孔211数量过多且密集时,直接在风道本体100上加工孔成型困难且良品率较低。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单独设置排水堵盖210,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可以降低制造困难,提高良品率。
基于上述设置,在第一状态下,也即,车载空调开启而为车内人员吹风的状态下,密封堵盖220与排水堵盖210贴合设置,通过密封堵盖220封堵排水孔211,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气流通过排水孔211外排,保证了风道本体100的密封性。在第二状态下,也即,车载空调停机,且需要排积水的状态,密封堵盖220与排水堵盖210间隔设置,使密封堵盖220脱离排水孔211,从而使排水孔211开启,以通过排水孔211将风道本体100内的积水排出。如此,通过密封堵盖220与排水堵盖210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对风道本体100的密封以及排出风道本体100内的积水,从而保证了车载空调的正常使用和并延长了滤芯使用寿命,提高了车内空气质量。
参考图6和图7,为了将密封堵盖220安装于排水堵盖210,本申请实施例在排水堵盖210上设置安装孔212,该安装孔212用于装配密封堵盖220。相应地,密封堵盖220包括相连接或一体设置的盖本体221和卡接头222,且盖本体221的材质为可变形材质。其中,盖本体221与排水孔211相对设置,卡接头222设置于安装孔212中,且卡接头222与安装孔212过盈配合。
基于上述设置,通过卡接头222与安装孔212的之间的过盈配合,可以将密封堵盖220牢牢装配在排水堵盖210上。可选地,卡接头222可以呈蘑菇头状,且卡接头222可以采用可变形材质,如,软质橡胶等。在装配时,用力按压密封堵盖220,使卡接头222变形并挤入安装孔212中,随后卡接头222恢复原状,并抵紧安装孔212的侧壁,从而实现与安装孔212的牢固装配。
可选地,盖本体221可以采用软质橡胶,其与排水孔211相对设置,如此,在风道本体100内的积水较多而经由排水孔211挤压盖本体221时,会使盖本体221产生一定的变形,从而使盖本体221与排水堵盖210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隔,此时风道本体100内的积水沿着排水孔211和间隔排出到风道本体100的外部,进而有效防止风道本体100内积水过多。
为了将排水堵盖210装配至风道本体100,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排水堵盖210的边缘处间隔设置多个卡脚213,如此,在排水堵盖210装配于第一开口132的情况下,多个卡脚213分别卡接于第一开口132的边缘。
可选地,卡脚213可以采用可变形材质,如,软质橡胶等。在安装或拆卸排水堵盖210时,可以使卡脚213发生变形,以使卡脚213能够通过第一开口132,从而方便于排水堵盖210的安装或拆卸。当然,还可以在第一开口132的边缘开设多个缺口,以便于多个卡脚213能够通过多个缺口而通过第一开口132,而后旋转排水堵盖210而使卡脚213与缺口错位,从而可以实现排水堵盖210与风道本体100的装配,在拆卸时,将卡脚213与缺口对正,以使排水堵盖210可以脱离风道本体100。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风道本体100内没有积水或积水较少时,密封堵盖220紧密贴合在排水堵盖210上,以对排水孔211进行封堵,从而可以防止排水孔211处漏风;当风道本体100内的积水达到一定深度时,在水压作用下,密封堵盖220至少部分发生变形,使得密封堵盖220与排水堵盖210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隔,以解除对排水孔211的封堵作用,从而可以通过排水孔211排出风道本体100内的积水。
参考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风腔130的底部设置多个连通的凹槽131,多个凹槽131的底端面位于不同的水平高度,以使风腔130的底部形成阶梯状结构。为了提高排水效率,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多个凹槽131的底部分别设置排水阀组件200,从而可以通过多个凹槽131进行存水,并通过多个排水阀组件200进行排水。
由于多个凹槽131的底端面位于不同的水平高度,使得风腔130的底端面高低不平,呈阶梯状。如此,当风道本体100内的积水相对较少时,且满足开启排水阀组件200的条件时,位于最低处的凹槽131底部的排水阀组件200首先开启,而其他排水阀组件200关闭,保证风道本体100内的密封性;当风道本体100内的积水相对较多时,可以使位于低处的多个凹槽131底部的排水阀组件200开启,而其他排水阀组件200关闭,从而可以加快积水的排放,确保积水能够及时有效排出。
基于上述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个排水阀组件200的启闭情况受到风道本体100内的积水量控制,从而既保证风道本体100的密封性,又保证了风道本体100内的积水的有效排出。
参考图4和图8,在其他实施例中,排水阀组件200还可以包括第一阀片230和第二阀片240,相应地,风腔130的底部设有第二开口133,第一阀片230和第二阀片240均设置于第二开口133处,且第一阀片230和第二阀片240相对设置。基于此,在第一状态下,第一阀片230和第二阀片240搭接设置,以封堵第二开口133;在第二状态下第一阀片230和第二阀片240间隔设置,以开启第二开口133。
可选地,第一阀片230和第二阀片240在相互搭接与间隔设置之间的切换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可以采用被动开启的方式实现排水,其中,第一阀片230和第二阀片240中的至少一者的材质可以是软质橡胶,此时,当风道本体100内的积水相对较多时,水压使第一阀片230和/或第二阀片240产生变形,从而使两者之间形成间隔,以使风道本体100内的积水可以经由该间隔排出。当风道本体100内的积水相对较少或没有积水时,第一阀片230与第二阀片240两者相对贴合,从而将第二开口133封堵,以防止漏风。
第二种方式,可以采用主动开启的方式,其中第一阀片230和第二阀片240中的至少一者可以相对于第二开口133的边缘转动,在动力源的驱动作用下,第一阀片230和/或第二阀片240可以发生转动而实现相互贴合或相对间隔。与此同时,在风道本体100内设置积水检测元件,如,液位计,且该积水检测元件与动力源电连接,如此,在风道本体100内的积水达到一定体积/深度时,触发积水检测元件,积水检测元件将积水过多的信号传输至动力源,以使动力源启动,从而实现第一阀片230与第二阀片240相对分离,以实现排水;当风道本体100内的积水较少时,未触发积水检测元件,此时动力源不会启动,第一阀片230和第二阀片240均处于初始状态,也即,两者相对贴合,从而可以实现密封,以防止风道本体100漏风。
参考图8,为了安装第一阀片230和第二阀片240,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阀片230上设置第一安装槽231,第二阀片240上设置第二安装槽241。基于此,在第一阀片230和第二阀片240均装配于风道本体100的情况下,第一安装槽231及第二安装槽241均与第二开口133的边缘卡接配合。
可选地,第一阀片230和第二阀片240均可以采用软质橡胶,在安装时,可以使第一阀片230和第二阀片240产生变形,并将第一安装槽231套设在第二开口133的边缘,第二安装槽241套设在第二开口133的边缘,以实现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片230可以采用一体设置结构,当然,还可以包括阀座和阀板,阀板连接于阀座,且阀板可以采用软质橡胶,如此,阀板在承受水压时,可以发生变形,以便于排出积水,在未承受水压时,保持初始状态,以对第二开口133封堵,防止漏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阀片240也可以采用一体设置结构,当然,还可以包括阀座和阀板,阀板连接于阀座,且阀板可以采用软质橡胶,如此,阀板在承受水压时,可以发生变形,以便于排出积水,在未承受水压时,保持初始状态,以对第二开口133封堵,防止漏风。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阀片230和第二阀片240还可以共用一个阀座,也即,一个阀座上设置两个阀板,且至少一个阀板采用软质橡胶,此种方式同样可以满足实际需求。
参考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口110处设有第一密封件310,该第一密封件310可以是密封泡棉,如,PU闭孔发泡泡棉。在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装配时,第一风口110与通风盖板之间可以通过密封泡棉进行密封,从而可以起到防潮湿、防漏气的作用。
同样地,还可以在第二风口120处设置第二密封件320,该第二密封件320可以是密封泡棉,如,PU闭孔发泡泡棉。在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装配时,第二风口120与车身之间可以通过密封泡棉进行密封,从而可以起到防潮湿、防漏气的作用。
继续参考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本体100的外侧还设有减震隔音泡棉,具体可以在靠近第一风口110的区域设置第一减震件410,在靠近第二风口120的区域设置第二减震件420。通过减震隔音泡棉可以降低车载空调工作时风道本体100的震动和噪声,从而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可选地,减震隔音泡棉也可以为PU闭孔发泡泡棉,以适应潮湿环境。
为了对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进行安装,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在风道本体100的第二开口133处设置钣金支架530,并采用拉铆铆钉可以将钣金支架530固定于风道本体100,并通过钣金支架530可以将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固定于车身。
除此以外,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在风道本体100的第一开口132处设置簧片螺母520,簧片螺母520卡接在第一开口132的翻边上,通过簧片螺母520将风道本体100与通风盖板连接在一起,并采用螺钉510紧固,从而实现了风道本体100与通风盖板之间的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包括上述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对风道本体100进行设计,以形成折弯风道,使气流在风道本体100内可以改变流动方向,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潮湿的气流直吹第二风口120,进而减少了下游滤芯吸附的水分,使滤芯不易潮湿发霉,延长了滤芯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车内的空气质量。并且,可以通过风道本体100底部的排水阀组件200可以排出风道本体100内的积水,有效缓解了风道本体100内的积水问题,进而有效避免了由于积水造成的滤芯潮湿发霉,延长了滤芯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车内的空气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5)
1.一种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道本体(100),所述风道本体(100)包括设置于所述风道本体(100)相背的两侧的第一风口(110)和第二风口(120),以及位于第一风口(110)和第二风口(120)之间的风腔(130),所述风腔(130)与所述第一风口(110)和所述第二风口(120)分别连通;其中,
经由所述第一风口(110)流入所述风腔(130)的气流沿第一方向流动,经由所述第二风口(120)流出所述风腔(130)的气流沿第二方向流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腔(130)的至少部分内壁相对于所述第二风口(120)的内壁凹陷,以在所述风腔(130)中形成用于存液体的凹槽(1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31)具有靠近所述第二风口(120)设置的倾斜侧壁(1311),所述第一风口(110)与所述倾斜侧壁(1311)相对设置;
经由所述第一风口(110)流入所述风腔(130)的气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朝所述倾斜侧壁(1311)流动,并沿所述倾斜侧壁(1311)流动至所述第二风口(120),经由所述第二风口(120)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侧壁(1311)的与所述第一风口(110)相对的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平面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大于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小于6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腔(130)的底部设有可启闭的排水阀组件(200);
在所述排水阀组件(200)开启的情况下,所述风腔(130)的内部与所述风腔(130)的外部连通,以通过所述排水阀组件(200)对所述风腔(130)排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阀组件(200)包括排水堵盖(210)和密封堵盖(220);
所述风腔(130)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开口(132),所述排水堵盖(210)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132),所述排水堵盖(210)设有排水孔(211),所述密封堵盖(220)连接于所述排水堵盖(210);其中,
在第一状态下,所述密封堵盖(220)与所述排水堵盖(210)贴合设置,以封堵所述排水孔(211);
在第二状态下,所述密封堵盖(220)与所述排水堵盖(210)间隔设置,以开启所述排水孔(2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堵盖(210)还设有安装孔(212),所述密封堵盖(220)包括相连接或一体设置的盖本体(221)和卡接头(222),所述盖本体(221)的材质为可变形材质,且所述盖本体(221)与所述排水孔(211)相对设置,所述卡接头(222)设置于所述安装孔(212),并与所述安装孔(212)过盈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堵盖(210)的边缘处间隔设有多个卡脚(213);
在所述排水堵盖(210)装配于所述第一开口(132)的情况下,多个所述卡脚(213)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一开口(132)的边缘。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腔(130)的底部设有多个连通的凹槽(131),多个所述凹槽(131)的底端面位于不同的水平高度,以使所述风腔(130)的底部形成阶梯状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阀组件(200)包括第一阀片(230)和第二阀片(240);
所述风腔(130)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开口(133),所述第一阀片(230)和所述第二阀片(240)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133),且所述第一阀片(230)和所述第二阀片(240)相对设置;
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阀片(230)和所述第二阀片(240)搭接设置,以封堵所述第二开口(133);
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阀片(230)和所述第二阀片(240)间隔设置,以开启所述第二开口(133)。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片(230)设有第一安装槽(231),所述第二阀片(240)设有第二安装槽(241);
在所述第一阀片(230)和所述第二阀片(240)均装配于所述风道本体(100)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安装槽(231)及所述第二安装槽(241)均与所述第二开口(133)的边缘卡接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片(230)和所述第二阀片(240)中的至少一者的材质为软质橡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口(110)和所述第二风口(120)中的至少一者处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至少包括PU闭孔发泡泡棉。
15.一种车载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52193.3U CN215883245U (zh) | 2021-08-27 | 2021-08-27 | 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及车载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52193.3U CN215883245U (zh) | 2021-08-27 | 2021-08-27 | 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及车载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83245U true CN215883245U (zh) | 2022-02-22 |
Family
ID=80504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052193.3U Active CN215883245U (zh) | 2021-08-27 | 2021-08-27 | 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及车载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83245U (zh) |
-
2021
- 2021-08-27 CN CN202122052193.3U patent/CN21588324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079610B2 (ja) | 排水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空調装置 | |
EP2977689B1 (en) |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 |
CN215883245U (zh) | 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及车载空调 | |
CN113580881A (zh) | 车载空调的进风装置及车载空调 | |
CN101649769B (zh) | 汽车用膨胀水箱 | |
CN205736779U (zh) | 一种客车空调用降噪过渡风道 | |
CN109720365A (zh) | 轨道车辆的空调风道和轨道车辆 | |
CN208291226U (zh) |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空调蒸发腔中的气压平衡排水装置 | |
CN112026483A (zh) | 汽车空调蒸发器排水及支撑集成结构 | |
CN205292213U (zh) | 空调进气装置、车辆空调进气结构和车辆 | |
CN108775699B (zh) | 空调器的接水盘、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0217251B (zh) | 空调接水盘的排水增压罩 | |
CN206278106U (zh) | 轨道车辆空调负压腔排水口防飞水装置 | |
CN212195004U (zh) | 一种汽车空调防漏风结构 | |
CN215561329U (zh) | 一种壁挂式洗衣机 | |
CN211084577U (zh) | 一种冰箱 | |
CN214650827U (zh) | 液罐通气装置、液罐组件及消防车辆 | |
CN210486024U (zh) | 空调接水盘 | |
CN203443057U (zh) | 汽车空调器排水装置 | |
CN203224020U (zh) | 一种车用空调蒸发器箱壳体 | |
CN214534393U (zh) | 主减速器通气结构和主减速器 | |
CN111301110A (zh) | 一种用于车用空调箱的温度风门 | |
CN102016460A (zh) | 包括压力补偿阀的制冷装置 | |
CN110843834A (zh) | 一种轨道列车空调新鲜空气导入装置及轨道列车空调 | |
CN217649255U (zh) | 空调箱排水结构和汽车空调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