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81207U - 一种钢管内抛用粉尘收集装置及钢管内抛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管内抛用粉尘收集装置及钢管内抛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81207U
CN215881207U CN202122220456.7U CN202122220456U CN215881207U CN 215881207 U CN215881207 U CN 215881207U CN 202122220456 U CN202122220456 U CN 202122220456U CN 215881207 U CN215881207 U CN 215881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pipe
dust
driving motor
polishing
dust col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2045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超
柳良
慎佳良
孙敏龙
杨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uli Hi Tech Met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uli Hi Tech Met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uli Hi Tech Met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uli Hi Tech Met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2045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81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81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812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rinding-Machine Dressing And Accessor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内表面修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管内抛用粉尘收集装置及钢管内抛设备,所述钢管内抛用粉尘收集装置,包括集尘室、连通所述集尘室的除尘管道、用于在所述集尘室内形成负压的除尘器以及用于供钢管沿所述除尘管道的延伸方向架设的钢管承载机构,所述除尘管道用于供钢管的任一端口伸入。钢管一端的端口始终位于除尘管道中,确保钢管内腔中因内抛产生的粉尘只能从上述端口溢出;除尘管道的内腔相较于集尘室的空间很小,所以除尘管道中的气流流速较大,在除尘管道中对钢管内抛产生的粉尘进行清除,除尘效果较好。一种钢管内抛设备,包括所述钢管内抛用粉尘收集装置,还包括用于伸入钢管内腔并进行抛光的内抛机。

Description

一种钢管内抛用粉尘收集装置及钢管内抛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内表面修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管内抛用粉尘收集装置及钢管内抛设备。
背景技术
不锈钢管是一种中空的长条圆形钢材,主要用于石油、化工、医疗、食品、轻工等工业输送管道以及机械结构部件等。由于不锈钢管在生产过程中,会因各种因素造成管体内表面出现氧化皮、锈层、小铁块等影响不锈钢管的品质,因此,人们常常在不锈钢管生产后,对其内部进行修磨处理。通常情况下采用对不锈钢管内表面进行内抛工艺完成修磨处理,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为保证抛光效果,通常会使用内抛机的磨头对不锈钢管内表面进行多次反复的抛光,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生产现场,甚至危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为减少上述内抛工序产生粉尘,市面上出现了许多能够与内抛设备匹配使用的粉尘收集设备,如申请号为201620412713.3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不锈钢管内抛光机,包括支撑座和支撑腿,所述支撑座外表面的左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上表面设有吸尘器,所述吸尘器通过管道与集尘箱连接,所述支撑座外表面顶部的右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外表面左侧的中端设有伸缩液压杆,所述伸缩液压杆外表面的顶端设有电机座,所述电机座的表面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转轴与打磨头传动连接。该专利中的吸尘器可对不锈钢管抛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吸附,并存储在集尘箱内,不仅降低了环境的污染,也保护了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但该专利中的吸尘器位于转轴和打磨头的下方,所以所述吸尘器未实现对抛光工艺发生处进行完全的包裹,不能确保所有粉尘都能够落下并被吸尘器吸收,部分粉尘极有可能从上方溢出,污染生产现场并危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所述吸尘器朝上方敞开,需要大功率运行才能够达到相应的吸力,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技术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管内抛用粉尘收集装置,包括集尘室、连通所述集尘室的除尘管道、用于在所述集尘室内形成负压的除尘器以及用于供钢管沿所述除尘管道的延伸方向架设的钢管承载机构,所述除尘管道用于供钢管的任一端口伸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除尘管道包括相向拼接的上槽体和下槽体,所述上槽体的一侧边缘与所述下槽体的同一侧边缘转动连接,所述上槽体的另一侧边缘与所述下槽体的同一侧边缘通过卡扣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上槽体和所述下槽体的两侧拼接处皆覆盖有密封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除尘管道呈圆筒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上槽体和所述下槽体是由同一PE波纹管沿轴向切割后形成的两部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钢管承载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托轮组件,所述托轮组件包括轮架、转动安装在所述轮架上的两个托轮以及用于驱动至少一个所述托轮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两个所述托轮用于从两侧对钢管进行支撑,两个所述托轮的转动轴线平行并且与所述除尘管道的轴向之间存在夹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除尘管道的两端出入口皆设置有用于感应钢管端口的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相连并控制其正反转。
一种钢管内抛设备,包括所述钢管内抛用粉尘收集装置,还包括用于伸入钢管内腔并进行抛光的内抛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内抛机包括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主轴连接并沿所述除尘管道的轴向延伸的抛杆、安装在所述抛杆末端的打磨头、供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固定安装的底座以及供所述底座沿所述抛杆的延伸方向移动的轨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内抛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底座在所述轨道上移动的第三驱动电机,所述第三驱动电机上设置有能够根据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转向改变来切换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转向的信号开关。
有益效果:
钢管一端的端口始终位于除尘管道中,确保钢管内腔中因内抛产生的粉尘只能从上述端口溢出;除尘管道的内腔相较于集尘室的空间很小,所以除尘管道中的气流流速较大,在除尘管道中对钢管内抛产生的粉尘进行清除,除尘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管内抛用粉尘收集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除尘管道的示意图;
图3为托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内抛机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管内抛设备的总体示意图;
图中:1、集尘室,2、除尘管道,21、上槽体,22、下槽体,3、钢管承载机构,4、托轮组件,41、托轮,42、轮架,43、第一驱动电机,5、接近开关,6、内抛机,61、打磨头,62、抛杆,63、第二驱动电机,64、底座,65、轨道,66、第三驱动电机,7、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管内抛用粉尘收集装置,包括集尘室1、连通所述集尘室1的除尘管道2、用于在所述集尘室1内形成负压的除尘器以及用于供钢管7沿所述除尘管道2的延伸方向架设的钢管承载机构3,所述除尘管道2用于供钢管7的任一端口伸入。所述集尘室1内负压,所以外界大气压将空气通过所述除尘管道2压入所述集尘室1中,所述除尘管道2的内腔相较于集尘室1的空间很小,所以除尘管道2中的气流流速较大,本实施例在除尘管道2中对钢管7内抛产生的粉尘进行清除,除尘效果较好;此外,由于钢管7内抛产生的粉尘在钢管7的内腔中,粉尘只能从钢管7内腔的两个端口溢出,而所述除尘管道2中始终存在将空气朝集尘室1压的气流,所以只要钢管7的一个端口位于所述除尘管道2中就能够保证钢管7内腔中的粉尘一定从这个端口溢出并经过除尘管道2进入集尘室1中,钢管7另一个端口是否位于所述除尘管道2中对除尘效果影响不大。钢管7一端伸入所述除尘管道2中,处于悬空状态,钢管7中没有伸入所述除尘管道2中的部分需要支撑架起,所以所述钢管内抛用粉尘收集装置还包括钢管承载机构3。上文提到只要钢管7的一个端口位于所述除尘管道2中就能够实现除尘,但为了保证良好的除尘效果,本实施例中除尘管道2的横截面尺寸较小,钢管也不仅仅是一个端口位于除尘管道中,而是钢管的一部分伸入在除尘管道2中,所以一旦钢管7的轴向与除尘管道2的延伸方向不一致,就极有可能造成钢管7与除尘管道2的碰撞和接触,造成钢管7或除尘管道2的损坏。因此本实施例中架设在所述钢管承载机构3上的钢管7的轴向与所述除尘管道2的延伸方向一致,这样只要钢管7一端对准除尘管道2的入口,不论钢管7伸入除尘管道2的长度有多长,都能够避免钢管7与除尘管道2发生碰撞和接触。
在工厂的实际加工中,钢管7通常重量很大,需要使用吊车将钢管7吊装到加工位置上,但本实施例中钢管7需要有一部分伸入除尘管道2中,如果先使用吊车将钢管7移动到与除尘管道2一致的高度,再使吊车往前行驶将钢管7平移进除尘管道2中,这对钢管的位置精度要求极高,但实际情况是吊车在行驶时不稳,吊装的钢管也存在一定的晃动,钢管7难以对准除尘管道的入口,极易出现钢管7将除尘管道2撞损坏的情况,在通常情况中,使用吊车将钢管7从上往下吊装至工位上的方式是工厂中常用的安全且精准的吊装方式。因此,本实施例优选所述除尘管道2包括相向拼接的上槽体21和下槽体22,除尘管道2的内腔由上槽体21和下槽体22拼接后形成,所述上槽体21的一侧边缘与所述下槽体22的同一侧边缘转动连接,优选为合页连接,所述上槽体21的另一侧边缘与所述下槽体22的同一侧边缘通过卡扣连接,这样在吊装钢管7时,就可以先将上槽体21掀开,上槽体21在合页的作用下整体翻转至下槽体22的一侧,此时所述下槽体22的槽口朝上敞开,使用吊车将钢管7提升至下槽体22上方并使钢管7的一部分对准下槽体22的槽口,然后使用吊车将钢管7朝下方吊装至所述钢管承载机构3上,钢管7放置在钢管承载机构3上后,钢管7中一端部分位于下槽体22中。完成钢管7的吊装后,再将上槽体21翻转并盖在下槽体22上,并通过卡扣实现固定,恢复除尘管道2的原始形状。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优选在所述上槽体21和所述下槽体22的两侧拼接处皆覆盖有密封条,防止粉尘从上槽体21和下槽体22拼接的缝隙中溢出。进一步改进,优选所述除尘管道2呈圆筒形,与钢管7的形状一致,在保证钢管7伸入除尘管道2后不与除尘管道2发生碰撞和接触的前提下尽量缩小除尘管道2的内腔,提高除尘管道2内气流的流速,从而提高除尘效率。本实施例优选所述上槽体21和所述下槽体22是由同一PE波纹管沿轴向切割后形成的两部分,即所述除尘管道2的本体仍是一个由两部分拼接成的完整的PE波纹管,选择PE波纹管的理由是其耐腐蚀、耐磨损和老化、绿色环保,并且PE材质易切割,在将PE波纹管切割成上槽体21和下槽体22两部分的工序中加工成本较低,另外PE材质质量较轻,便于操作人员将上槽体21翻起。
所述钢管内抛用粉尘收集装置主要用于钢管7内抛工序中,内抛工序与除尘工序同步进行,所以所述钢管承载机构3对钢管7的承载方式还需要满足内抛工序。本实施例中钢管7在内抛时需要绕自身中心轴线自转,因此所述钢管承载机构3包括至少两个托轮组件4,至少两个的所述托轮组件4沿所述除尘管道2的中心轴线排布,这样钢管7架设在托轮组件4上后其延伸方向也与除尘管道2的中心轴线方向一致,使得钢管7能够部分伸入除尘管道2中;所述托轮组件4包括轮架42、转动安装在所述轮架42上的两个托轮41以及用于驱动至少一个所述托轮41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43,两个所述托轮41用于从两侧对钢管7进行支撑,当第一驱动电机43驱动一个或两个托轮41转动,托轮41将带动钢管7绕自身中心轴线自转,为内抛提供条件;本实施例优选两个所述托轮41的转动轴线平行并且与所述除尘管道2的轴向之间存在夹角,所述托轮41在带动钢管7自转的同时能够驱使钢管7沿自身轴线方向行进,为内抛提供行程。但钢管7进入除尘管道2中的端口必须始终位于除尘管道2中,所以当钢管7的上述端口朝前或者朝后行进至除尘管道2的两个出入口位置时,都需要使第一驱动电机43反转,使钢管7反向行进,避免上述端口离开除尘管道2。这一过程若通过操作人员手动控制则需要操作人员时刻注意钢管7在除尘管道2中的运行情况,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且不可靠,所以本实施例优选所述除尘管道2的两端出入口皆设置有用于感应钢管端口的接近开关5,所述接近开关5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3相连并控制其正反转。具体地,由于钢管7在吊装完成后其一部分已经处于除尘管道2中,所以两个接近开关5的触发情况不同;为便于区分,本实施例将安装在所述除尘管道2中远离所述除尘房1的一端出入口上的接近开关称为第一接近开关,将安装在所述除尘管道2中靠近所述除尘房1的一端出入口上的接近开关称为第二接近开关;所述第一接近开关在其感应范围内若感应到有钢管7存在,则正常运行,若在其感应范围内未感应到钢管7存在,则触发第一驱动电机43反转;所述第二接近开关在其感应范围内若未感应到有钢管7存在,则正常运行,若在其感应范围内感应到钢管7存在,则触发第一驱动电机43反转。
一种钢管内抛设备,包括所述钢管内抛用粉尘收集装置,还包括用于伸入钢管7内腔并进行抛光的内抛机6。虽然钢管7在所述钢管承载机构3的驱使下具有沿自身中心轴线的行程,但其行程长短不能超过除尘管道2的长度,所以如果内抛机6固定,仅仅依靠钢管7自身的行程,无法完成对钢管7全部内表面的内抛。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抛机6包括第二驱动电机63、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63的主轴连接并沿所述除尘管道2的轴向延伸的抛杆62、安装在所述抛杆62末端的打磨头61、供所述第二驱动电机63固定安装的底座64以及供所述底座64沿所述抛杆62的延伸方向移动的轨道65,操作人员可以启动第二驱动电机63使内抛机6的抛杆62沿钢管7的轴向移动,控制抛杆62伸入钢管7内腔的深度,完成对钢管7的全面内抛。由于内抛机6对钢管7的内抛需要反复进行,所以在实际加工时,操作人员需要先将内抛机6上的打磨头61送到某个位置,包括该位置在内的一段钢管行程是一个钢管加工范围,通过该方式将钢管7划分成多个加工范围,每个加工范围分别进行反复内抛。在上述的每一个加工范围内,内抛机6位置固定,钢管7沿自身轴线移动,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抛机6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底座64在所述轨道65上移动的第三驱动电机66,所述第三驱动电机66上设置有能够根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3转向改变来切换所述第三驱动电机66转向的信号开关。当第一驱动电机43正转,所述钢管7朝向集尘室1移动,第三驱动电机66反转并驱动内抛机6背朝集尘室1移动;当钢管7触发第二接近开关并触发第一驱动电机43反转,钢管7背朝集尘室1移动,同时第三驱动电机66受到触发后正转并驱动内抛机6朝向集尘室1移动,如此反复循环;这样内抛机6的移动方向始终与钢管7的移动方向相反,产生速度叠加,提高内抛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钢管内抛用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尘室(1)、连通所述集尘室(1)的除尘管道(2)、用于在所述集尘室(1)内形成负压的除尘器以及用于供钢管沿所述除尘管道(2)的延伸方向架设的钢管承载机构(3),所述除尘管道(2)用于供钢管的任一端口伸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内抛用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管道(2)包括相向拼接的上槽体(21)和下槽体(22),所述上槽体(21)的一侧边缘与所述下槽体(22)的同一侧边缘转动连接,所述上槽体(21)的另一侧边缘与所述下槽体(22)的同一侧边缘通过卡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管内抛用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槽体(21)和所述下槽体(22)的两侧拼接处皆覆盖有密封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管内抛用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管道(2)呈圆筒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管内抛用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槽体(21)和所述下槽体(22)是由同一PE波纹管沿轴向切割后形成的两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管内抛用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承载机构(3)包括至少两个托轮组件(4),所述托轮组件(4)包括轮架(42)、转动安装在所述轮架(42)上的两个托轮(41)以及用于驱动至少一个所述托轮(41)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43),两个所述托轮(41)用于从两侧对钢管进行支撑,两个所述托轮(41)的转动轴线平行并且与所述除尘管道(2)的轴向之间存在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钢管内抛用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管道(2)的两端出入口皆设置有用于感应钢管端口的接近开关(5),所述接近开关(5)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3)相连并控制其正反转。
8.一种钢管内抛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钢管内抛用粉尘收集装置,还包括用于伸入钢管内腔并进行抛光的内抛机(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钢管内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抛机(6)包括第二驱动电机(63)、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63)的主轴连接并沿所述除尘管道的轴向延伸的抛杆(62)、安装在所述抛杆(62)末端的打磨头(61)、供所述第二驱动电机(63)固定安装的底座(64)以及供所述底座(64)沿所述抛杆(62)的延伸方向移动的轨道(6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钢管内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抛机(6)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底座(64)在所述轨道(65)上移动的第三驱动电机(66),所述第三驱动电机(66)上设置有能够根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3)转向改变来切换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3)转向的信号开关。
CN202122220456.7U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钢管内抛用粉尘收集装置及钢管内抛设备 Active CN215881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20456.7U CN215881207U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钢管内抛用粉尘收集装置及钢管内抛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20456.7U CN215881207U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钢管内抛用粉尘收集装置及钢管内抛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81207U true CN215881207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338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20456.7U Active CN215881207U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钢管内抛用粉尘收集装置及钢管内抛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812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43714U (zh) 一种平头机
CN107433266A (zh) 一种用于斜单轴跟踪支架光伏组件清洁装置
CN211867336U (zh) 一种用于手机钢化膜的扫光机
CN111822771A (zh) 一种矿井井下施工用锚索钻机辅助支架制作设备及方法
CN215881207U (zh) 一种钢管内抛用粉尘收集装置及钢管内抛设备
CN108339823B (zh) 一种移动式车间颗粒物吸收装置
CN109465884B (zh) 一种切割机
CN206767936U (zh) 一种玻璃切割工业机器人
CN206716543U (zh) 一种用于斜单轴跟踪支架光伏组件清洁装置
CN113458043A (zh) 一种便于清理台面的环保型机械加工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CN211465629U (zh) 一种钻床用双工位定位输送装置
CN219542492U (zh) 一种具有收集结构的切割机
CN110860980A (zh) 一种复合板材的玻璃钢栅格板削边装置
CN114932465B (zh) 一种轧辊磨削用防尘系统
CN205950501U (zh) 一种砂轮切割机
CN210790195U (zh) 一种管材移动单元及具有管材移动单元的管材移动装置
CN114939575A (zh) 一种用于火车车轮的激光清洗装置
CN110744453B (zh) 一种水刀可循环式纳米切管机
CN114043334A (zh) 一种石油管边缘毛刺去除设备
CN110281110B (zh) 一种轮毂车标打磨机
CN216442322U (zh) 一种可拆卸的打磨头及模台清理设备
CN207087529U (zh) 一种钢化玻璃锅盖圆片打磨清洗系统
CN220371944U (zh) 一种矫直机上料辅助装置
CN111136500A (zh) 一种用于加工模具的cnc
CN221235626U (zh) 一种钢材加工热处理生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