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70809U - 充电架控制电路及充电架 - Google Patents

充电架控制电路及充电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70809U
CN215870809U CN202121195286.5U CN202121195286U CN215870809U CN 215870809 U CN215870809 U CN 215870809U CN 202121195286 U CN202121195286 U CN 202121195286U CN 215870809 U CN215870809 U CN 2158708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electrically connected
electrode
circuit
copper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9528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瑞才
赵正权
焦永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ar Energy Ne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ar Energy Ne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ar Energy Ne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ar Energy Ne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9528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708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708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708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架控制电路,其包括:至少一个高压直流输入端、开关电路、第一铜排、第二铜排、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极性检测电路;开关电路分别与所述高压直流输入端、第一铜排、第二铜排电性连接,第一铜排与第一电极电性连接,第二铜排与第二电极电性连接,极性检测电路一端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开关电路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包括充电架控制电路的充电架。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得充电架电流稳定输出,并且通过对电动大巴车进行极性识别,解决了传统的直流充电架极性安装位置无法适配不同极性电动大巴车的需求,不具有互换性等缺陷。

Description

充电架控制电路及充电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架控制电路及充电架。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直流充电架极性安装位置是根据电动大巴车极性位置而定,有的品牌电动大巴的正极性位于车的左侧或前侧,有的品牌电动大巴的正极性位于车的右侧或后侧,无法适配不同极性电动大巴车的需求,不具有互换性,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进场充电时的方向反了会导致电动大巴车的受电弓与充电架正负极反向,无法充电,充电电流出现不稳定的现象,严重的会损坏充电设备,所以采用传统的充电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趋势的发展。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充电架控制电路及充电架以解决目前存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充电架控制电路及充电架,解决了传统的直流充电架极性安装位置无法适配不同极性电动大巴车的需求,不具有互换性等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架控制电路及充电架,其包括:至少一个高压直流输入端、开关电路、第一铜排、第二铜排、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极性检测电路;开关电路分别与高压直流输入端、第一铜排、第二铜排电性连接,第一铜排与第一电极电性连接,第二铜排与第二电极电性连接,极性检测电路一端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开关电路电性连接,当极性检测电路检测到第一电极为正极时,开关电路控制第一铜排与高压直流输入端的正极连通、第二铜排与高压直流输入端的负极连通,当极性检测电路检测到第二电极为正极时,开关电路控制第一铜排与高压直流输入端的负极连通、第二铜排与高压直流输入端的正极连通。
优选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第一开关的两端分别与高压直流输入端正极、第一铜排电性连接,第二开关的两端分别与高压直流输入端负极、第一铜排电性连接,第三开关的两端分别与高压直流输入端负极、第二铜排电性连接,第四开关的两端分别与高压直流输入端正极、第二铜排电性连接。
优选地,极性检测电路包括检测电路、继电器互锁电路和开关控制电路,检测电路一端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继电器互锁电路的一端电性连接,继电器互锁电路的另一端与开关控制电路的一端电性连接,开关控制电路的另一端与开关电路电性连接。
优选地,检测电路包括与第一电极电性连接的第一光耦电路、与第二电极电性连接的第二光耦电路,第一光耦电路、第二光耦电路均与继电器互锁电路电性连接。
优选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与第一开关电性连接的第一继电器线圈、与第二开关电性连接的第二继电器线圈、与第三开关电性连接的第三继电器线圈和与第四开关电性连接的第四继电器线圈,继电器互锁电路均与第一继电器线圈、第二继电器线圈、第三继电器线圈、第四继电器线圈电性连接。
优选地,继电器互锁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一常开开关、第一常闭开关、第二常开开关和第二常闭开关,第一常开开关一端与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电性连接,第一常开开关另一端与第一常闭开关一端连接,第一常闭开关另一端与第一继电器线圈和第三继电器线圈连接,第二常开开关一端与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电性连接,第二常开开关另一端与第二常闭开关一端连接,第二常闭开关另一端与第二继电器线圈和第四继电器线圈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与所述第一光耦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与所述第二光耦电路电性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保险丝,第一保险丝连接于第一铜排与第一电极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保险丝,第二保险丝连接于第二铜排与第二电极之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架,该充电架采用上述的充电架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充电架控制电路及充电架,通过设置至少一个高压直流输入端、开关电路、第一铜排、第二铜排、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极性检测电路,当极性检测电路检测到第一电极为正极时,开关电路控制第一铜排与高压直流输入端的正极连通、第二铜排与高压直流输入端的负极连通,当极性检测电路检测到第二电极为正极时,开关电路控制第一铜排与高压直流输入端的负极连通、第二铜排与高压直流输入端的正极连通。其利用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对至少一个高压直流输入端的输出电流汇流后,再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输出,保证了输出电流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对电动大巴车进行极性的自动识别,解决了传统的直流充电架极性安装位置无法适配不同极性电动大巴车的需求,不具有互换性等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充电架控制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极性检测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一种充电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展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充电架控制电路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充电架控制电路,其包括:至少一个高压直流输入端1、开关电路2、第一铜排3、第二铜排4、第一电极5、第二电极6和极性检测电路7;开关电路2分别与高压直流输入端1、第一铜排3、第二铜排4电性连接,第一铜排3与第一电极5电性连接,第二铜排4与第二电极6电性连接,极性检测电路7一端与第一电极5、第二电极6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开关电路2电性连接。
其中,开关电路2包括第一开关21、第二开关22、第三开关23和第四开关24,第一开关21的两端分别与高压直流输入端1正极、第一铜排3电性连接,第二开关22的两端分别与高压直流输入端1负极、第一铜排3电性连接,第三开关23的两端分别与高压直流输入端1负极、第二铜排4电性连接,第四开关24的两端分别与高压直流输入端1正极、第二铜排4电性连接。
当极性检测电路7检测到第一电极5为正极时,此时,第二电极6为负极,开关电路2中通过第一开关21闭合控制第一铜排3与高压直流输入端1的正极连通、通过第三开关23闭合控制第二铜排4与高压直流输入端1的负极连通;当极性检测电路7检测到第二电极6为正极时,此时,第一电极5为负极,开关电路2通过第二开关22闭合控制第一铜排3与高压直流输入端1的负极连通、通过第四开关24闭合控制第二铜排4与高压直流输入端1的正极连通。
本实施例通过利用第一铜排3和第二铜排4对至少一个高压直流输入端1的输出电流汇流后,再通过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6输出,保证了输出电流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对电动大巴车进行极性的自动识别,解决了传统的直流充电架极性安装位置无法适配不同极性电动大巴车的需求,不具有互换性等缺陷。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保险丝10,第一保险丝连10接于第一铜排3与第一电极5之间。
本实施例通过在充电架电路中利用第一保险丝10能够避免充电过程中过载和短路的现象发生,起到了保护充电架电路的作用。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保险丝11,第二保险丝11连接于第二铜排4与第二电极6之间。
本实施例通过本实施例通过在充电架电路中利用第二保险丝11能够避免充电过程中过载和短路的现象发生,起到了保护充电架电路的作用。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极性检测电路7包括检测电路71、开关控制电路72和继电器互锁电路73,检测电路71一端与第一电极5、第二电极6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继电器互锁电路73电性连接,继电器互锁电路73的另一端与开关控制电路72的一端电性连接,开关控制电路72的另一端与开关电路2电性连接。
优选地,检测电路71包括与第一电极5电性连接的第一光耦电路711、与第二电极6电性连接的第二光耦电路712,第一光耦电路711、第二光耦电路711均与继电器互锁电路73电性连接。
优选地,开关控制电路72包括与第一开关21电性连接的第一继电器线圈211、与第二开关22电性连接的第二继电器线圈221、与第三开关23电性连接的第三继电器线圈231和与第四开关24电性连接的第四继电器线圈241,继电器互锁电路73均与第一继电器线圈211、第二继电器线圈221、第三继电器线圈231、第四继电器线圈241电性连接。
优选地,继电器互锁电路73包括第一继电器731、第二继电器732、第一常开开关733、第一常闭开关734、第二常开开关735和第二常闭开关736,第一常开开关733一端与第一继电器731、第二继电器732电性连接,第一常开开关733另一端与第一常闭开关734一端连接,第一常闭开关734另一端与第一继电器线圈211和第三继电器线圈231连接,第二常开开关735一端与第一继电器731、第二继电器732电性连接,第二常开开关735另一端与第二常闭开关736一端连接,第二常闭开关736另一端与第二继电器线圈221和第四继电器线圈241连接,第一继电器731与第一光耦电路711电性连接,第二继电器732与第二光耦电路712电性连接。
当第一光耦电路711检测到第一电极5为正极时,此时第二电极6为负极,电流通过第一光耦电路711发出信号至来控制第一继电器731,使第一常开开关733闭合,此时,第一继电器线圈211、第三继电器线圈231电流通过使得第一开关31、第三开关33闭合,从而给充电架第一电极5为正极性的电动大巴车充电;
当第一光耦电路712检测到第二电极6为正极时,此时第一电极5为负极,电流通过第二光耦电路712来控制第二继电器732,使第二常开开关735闭合,此时,第二继电器线圈221、第四继电器线圈241电流通过使得第二开关32、第四开关34闭合,从而给充电架第二电极6为正极性的电动大巴车充电。
本实施例通过极性检测电路7检测充电架20两端电极极性,使得电动大巴充电架20具有极性自动投切控制功能,能满足极性位置不同的电动大巴的充电需求,提高了电动大巴充电的便捷性,同时能提高充电桩设备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且通过继电器互锁电路能够避免充电架控制电路出现短路现象,具有一定保护充电架控制电路的作用,同时也能避免充电架20的损坏,提高了充电架20的使用寿命。
图3展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充电架20的一个实施例。该充电架2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充电架控制电路。
本实施例通过充电架控制电路的应用,实现电动大巴充电架20具有极性自动投切控制功能,能满足极性位置不同的电动大巴的充电需求,提高了电动大巴充电的便捷性,同时能提高充电桩设备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
以上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或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充电架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一个高压直流输入端、开关电路、第一铜排、第二铜排、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极性检测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分别与所述高压直流输入端、所述第一铜排、所述第二铜排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铜排与所述第一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铜排与所述第二电极电性连接,所述极性检测电路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开关电路电性连接,当所述极性检测电路检测到所述第一电极为正极时,所述开关电路控制所述第一铜排与所述高压直流输入端的正极连通、所述第二铜排与所述高压直流输入端的负极连通,当所述极性检测电路检测到所述第二电极为正极时,所述开关电路控制所述第一铜排与所述高压直流输入端的负极连通、所述第二铜排与所述高压直流输入端的正极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架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高压直流输入端正极、所述第一铜排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高压直流输入端负极、所述第一铜排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高压直流输入端负极、所述第二铜排电性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高压直流输入端正极、所述第二铜排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架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检测电路包括检测电路、继电器互锁电路和开关控制电路,所述检测电路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继电器互锁电路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互锁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电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架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极电性连接的第一光耦电路、与所述第二电极电性连接的第二光耦电路,所述第一光耦电路、所述第二光耦电路均与所述继电器互锁电路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架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关电性连接的第一继电器线圈、与所述第二开关电性连接的第二继电器线圈、与所述第三开关电性连接的第三继电器线圈和与所述第四开关电性连接的第四继电器线圈,所述继电器互锁电路均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所述第三继电器线圈、所述第四继电器线圈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架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互锁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一常开开关、第一常闭开关、第二常开开关和第二常闭开关,所述第一常开开关一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常开开关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常闭开关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常闭开关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和所述第三继电器线圈连接,所述第二常开开关一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常开开关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常闭开关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常闭开关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和所述第四继电器线圈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与所述第一光耦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与所述第二光耦电路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架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保险丝,所述第一保险丝连接于所述第一铜排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架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保险丝,所述第二保险丝连接于所述第二铜排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9.一种充电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充电架控制电路。
CN202121195286.5U 2021-05-31 2021-05-31 充电架控制电路及充电架 Active CN2158708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95286.5U CN215870809U (zh) 2021-05-31 2021-05-31 充电架控制电路及充电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95286.5U CN215870809U (zh) 2021-05-31 2021-05-31 充电架控制电路及充电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70809U true CN215870809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13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95286.5U Active CN215870809U (zh) 2021-05-31 2021-05-31 充电架控制电路及充电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708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02155B (zh) 一种充电连接器、车辆充电终端及充电系统
CN210792823U (zh)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0824354A (zh) 无浮压纯电动汽车高压继电器粘连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6080236A (zh) 多功率段并联快速充电系统与方法
WO2016133370A1 (en) Contactor control system
CN105790370A (zh) 高低压互锁装置及利用其实现上下电的方法
WO2015084038A1 (en) Pre-charging system for a capacitor in a voltage inverter for an electric motor
CN110954798B (zh) 一种非车载充电机绝缘检测启动判断方法及电路
CN113212168A (zh) 一种直流放电电路、控制方法以及一种电动汽车
CN104467094A (zh) 充电桩
CN105914730A (zh) 车载充电机防反接方法
CN215870809U (zh) 充电架控制电路及充电架
CN108068835A (zh) 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空调变频系统的预充电控制系统
CN111319465B (zh) 一种电动车运行中的异常保护装置
CN208842232U (zh) 电池管理系统中保护预充继电器的控制电路
CN108001482B (zh) 电气车辆分段连续式地面供电系统及方法
CN113391199A (zh) 直流充电桩高压继电器的主接触点粘连检测方法
CN109510253B (zh) 直流电压充电装置
CN105846491A (zh) 一种电动汽车双枪直流充电桩母线开关双重互锁模块
CN203398769U (zh) 直流充电桩控制器的电池防反接保护电路
CN111605404B (zh) 一种共用预充电阻的充放电电路、控制方法及汽车
CN212500001U (zh) 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电池管理控制系统和新能源汽车
CN211684756U (zh) 电动车辆的高压配电系统及电动车辆
CN211809171U (zh) 一种电动车辆的充电控制电路
CN110600338A (zh) 低压智能费控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