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69695U - 一种引出排、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引出排、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69695U CN215869695U CN202122228143.6U CN202122228143U CN215869695U CN 215869695 U CN215869695 U CN 215869695U CN 202122228143 U CN202122228143 U CN 202122228143U CN 215869695 U CN215869695 U CN 2158696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r
- copper
- row
- main body
- battery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8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8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7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8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引出排、电池模组和电池包,涉及电池技术领域;该引出排包括铜排和铝排,铜排和铝排,铜排包括第一主体,铝排包括第二主体;铜排和铝排二者中的至少一者还包括减薄结构,且当铜排包括减薄结构时,减薄结构设置于第一主体,且相对第一主体厚度减薄,当铝排包括减薄结构时,减薄结构设置于第二主体,且相对第二主体厚度减薄;铜排与铝排通过减薄结构焊接配合。该引出排的铜排和铝排通过减薄结构焊接,焊接位置的厚度薄,更容易焊透,焊接效果更好,二者焊接后强度更高;且减薄结构为部分减薄,因而相对于平面焊接而言,铜排和铝排的焊接接触面积大,能有效地改善铝排和铜排接触不良的问题,有效地保证焊接效果和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引出排、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背景技术
电池模组通常包括多个电芯,多个电芯通过汇流排串联或并联设置,电池模组两端的正负极柱分别通过一个引出排连接设置一个连接排,以通过连接排将电池模组的动力输出。
现有技术中,引出排与极柱焊接配合的部分对材质强度要求高,通常使用铝排,与连接排配合的部分为了保证导电性能、过流能力等使用性能,通常使用铜排。铜排和铝排焊接配合以形成复合的引出排,以充分保证电池模组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然而,现有技术中,铜排和铝排在焊接配合的过程中存在难以焊透,焊接效果差,强度低,铝排和铜排接触不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排和铝排容易焊透,焊接效果好,强度高的引出排,能有效地减少铜排和铝排接触不良等情况出现,从而能有效地保证电池模组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和电池包,其包括上述的引出排。因此,其也具有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出排,用于连接电池模组的连接排与极柱,引出排包括:
铜排和铝排,铜排包括第一主体,铝排包括第二主体;铜排和铝排二者中的至少一者还包括减薄结构,且当铜排包括减薄结构时,减薄结构设置于第一主体,且相对第一主体厚度减薄,当铝排包括减薄结构时,减薄结构设置于第二主体,且相对第二主体厚度减薄;铜排与铝排通过减薄结构焊接配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铜排和铝排上均设置有减薄结构;第一主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用于与连接排电连接,铜排的减薄结构为设置于第二端的端部的第一减薄部;第二主体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铝排的减薄结构为设置于第三端的端部的第二减薄部,第二减薄部与第一减薄部焊接配合,第四端用于与极柱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减薄部与第一主体的第二端的端部之间共同形成第一凹陷槽;第二减薄部与第二主体的第三端之间共同形成第二凹陷槽;第二减薄部的至少部分容置于第一凹陷槽内,第一减薄部的至少部分容置于第二凹陷槽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极柱设置于电池模组的侧部;
第一主体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铜板和第二铜板,第一减薄部设置于第一铜板的端部,且与第一铜板的延伸方向一致,当引出排设置于电池模组时,第一铜板贴合于电池模组的侧部,第二主体与第一铜板连接,以与侧部设置的极柱连接,第二铜板弯折至电池模组的顶部,且第二铜板的延伸方向与电芯的延伸方向一致,以与连接排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铜板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用于通过紧固件与连接排连接,以通过连接排与相邻的电池模组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主体还具有第三凹陷槽,第三凹陷槽用于与极柱焊接配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主体还具有第四凹陷槽,第四凹陷槽用于与电池模组的柔性电路板焊接配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主体还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电池模组上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二者中的一者为凸起,二者中的另一者为凹槽,凸起与凹槽插接配合。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
壳体;
极柱,设置于壳体;
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引出排,设置于壳体,铝排与极柱电连接;
连接排,与引出排的铜排电连接。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
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引出排;或者,包括一个或多个前述实施方式的电池模组,且当包括多个电池模组时,任意相邻两个电池模组的铜排通过连接排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备以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引出排,其用于连接电池模组的连接排与极柱,引出排包括铜排和铝排,铜排和铝排,铜排包括第一主体,铝排包括第二主体;铜排和铝排二者中的至少一者还包括减薄结构,且当铜排包括减薄结构时,减薄结构设置于第一主体,且相对第一主体厚度减薄,当铝排包括减薄结构时,减薄结构设置于第二主体,且相对第二主体厚度减薄;铜排与铝排通过减薄结构焊接配合。一方面,通过在铜排和铝排二者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减薄结构,能将铜排与铝排焊接部位的厚度减薄,使得二者在焊接配合的过程中更容易焊透,焊接效果更好,二者焊接后强度更高,更不易脱落,另一方面,由于减薄结构相对于铜排或铝排而言均是部分减薄,因而相对于平面焊接而言,铜排和铝排的焊接接触面积大,能有效地改善铝排和铜排接触不良的问题,有效地保证焊接效果和质量,从而能有效地保证电池模组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和电池包,其包括上述的引出排。因此,其也具有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引出排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引出排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引出排的分解示意图。
图标:100-引出排;101-铜排;103-铝排;105-第一减薄部;106-第二减薄部;107-第一主体;108-第二主体;109-第一凹陷槽;111-第二凹陷槽;113-第三凹陷槽;114-安装孔;115-第四凹陷槽;117-第一定位部;119-第二定位部;121-第一铜板;123-第二铜板;200-电池模组;201-壳体;203-隔离板;205-连接排;207-电芯;209-保护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相关技术中,电池模组的引出排的铜排和铝排在焊接配合的过程中存在难以焊透,焊接效果差,强度低,铝排和铜排接触不良的问题。有鉴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引出排通过减薄铜排与铝排的焊接位置,能改善无法焊透的问题,从而保证焊接效果,减少铝排和铜排接触不良的问题的出现。下面对该电池模组的结构进行详细地介绍。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2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2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与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200,其包括壳体201、电芯207、极柱(图未示出)、引出排100以及连接排205。
详细地,壳体201大致呈方形,电芯207的数量为多个,且并联或串联安装于壳体201内,极柱设置于壳体201上,且可设置为侧部或顶部,本实施例设置于侧部。且极柱也对应分为正极柱和负极柱。引出排100的数量为两个,且一个引出排100电连接设置于正极柱,以通过一个连接排205将动力引出,另一个引出排100电连接设置于负极柱,以通过一个连接排205将动力引出,以保证电池模组200能进行充放电作业。其中,连接排205远离正极柱和负极柱的一端即可以与一般用电设备连接,以实现为用电设备供电,也可以与另一个电池模组200连接,以实现多个电池模组200的电连接,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更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01上设置有隔离板203,引出排100具体设置于隔离板203上,并一端与连接排205电连接,另一端与对应位置的极柱电连接,以保证电池模组200的动力能输出,也能有效地进行充放电作业。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引出排100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引出排100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引出排100的分解示意图。请参阅图3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引出排100具体包括铜排101和铝排103。
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铜排101包括第一主体107,第一主体107为铜排101的主体结构,铝排103包括第二主体108,第二主体108为铝排103的主体结构。并且,铜排101和铝排103二者中的至少一者还包括减薄结构,且当铜排101包括减薄结构时,减薄结构设置于第一主体107,且相对第一主体107厚度减薄,当铝排103包括减薄结构时,减薄结构设置于第二主体108,且相对第二主体108厚度减薄。铜排101与铝排103通过减薄结构焊接配合。
通过这样设置,一方面,使得铜排101与铝排103焊接部位的厚度减薄,使得二者在焊接配合的过程中更容易焊透,焊接效果更好,二者焊接后强度更高,更不易脱落,另一方面,由于减薄结构相对于铜排101或铝排103而言均是部分减薄(由于是相对第一主体107或第二主体108减薄,因而为部分减薄),因而相对于平面焊接而言,铜排101和铝排103的焊接接触面积大,能有效地改善铝排103和铜排101接触不良的问题,有效地保证焊接效果和质量,从而能有效地保证电池模组200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更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07和第二主体108上均设置有减薄结构。第一主体107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用于与连接排205电连接,第一主体107上的减薄结构为设置于第二端的端部的第一减薄部105,第一主体107和第一减薄部105的材质均为铜材质,且二者可一体成型,例如可采用冲压等方式一体冲压成型,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同时,第二主体108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二主体108上的减薄结构为设置于第三端的端部的第二减薄部106,第二减薄部106和第二主体108的材质均为铝材质,且二者可一体成型,例如也可以采用冲压的方式成型,以保证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同时,第二减薄部106与第一减薄部105焊接配合,第四端用于与极柱连接。通过在铜排101和铝排103上均设置减薄结构,且将二者的减薄结构处进行焊接配合,能进一步地提高焊接效率和质量,避免出现无法焊透的情况。
请再次参阅图3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减薄部105与第一主体107的第二端的端部之间共同形成第一凹陷槽109。与之对应,第二减薄部106与第二主体108的第三端之间共同形成第二凹陷槽111。第二减薄部106的至少部分容置于第一凹陷槽109内,第一减薄部105的至少部分容置于第二凹陷槽111内。通过这样设置,使得第一减薄部105和第二减薄部106二者焊接配合时,更容易焊透,且焊接配合的面积更大,从而焊接的效率和质量能得到进一步地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07的厚度大致为2.5mm,第一减薄部105的厚度大致为1.5mm,使得第一凹陷槽109的凹陷深度大致为1mm。与之对应,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主体108的厚度大致为2mm,第二减薄部106的厚度大致为1.5mm,使得第二凹陷槽111的凹陷深度大致为0.5mm,以充分保证第一减薄部105和第二减薄部106焊接后具有良好的焊接质量,减少虚焊或无法焊透问题出现。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07、第二主体108、第一减薄部105以及第二减薄部106的厚度均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节,能保证焊接质量即可,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减薄部105和第二减薄部106的形状适配,且二者均为方形。在其他实施例中,二者的形状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例如可以选择为圆形或弧形或三角形等,能保证焊接质量和效果即可,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请再次参阅图3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07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铜板121和第二铜板123,例如图中的呈90°夹角。第一减薄部105设置于第一铜板121的端部,且与第一铜板121的延伸方向一致,以使得整个铜排101大致呈“L”形。并且,当引出排100设置于电池模组200时,第一铜板121贴合于电池模组200的侧部,第二主体108与第一铜板121焊接配合,以与设置于侧部的极柱焊接配合,第二铜板123弯折至电池模组200的顶部,且第二铜板123的延伸方向与电芯207的延伸方向一致,以与连接排205连接,以实现电池模组200的动力的输出。
通过这样设置,由于第一主体107为弯曲状结构,可充分利用铜质材质具有良好韧性的优势,使得引出排100的一端能更便于与连接排205电连接,另一端能更便于通过第二主体108与设置于侧部的极柱电连接,以实现电池模组200动力的输出。同时,由于第一主体107呈弯折状结构,也使得铜排101的强度得到提高,从而能进一步地提高引出排100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证电池模组200能正常地进行充放电作业。另外,由于极柱设置于侧部,使得与连接排205连接时,仅需要将第二铜板123相较于第一铜板121向顶部弯曲一次即可,弯折工艺简单,可有效地提高装配、加工和连接的便捷性和可靠性,还能减小整个引出排100的占用空间,以保证电池模组200结构的紧凑性,从而进一步地提高电池模组200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铜板121和第二铜板123还可以呈其他夹角设置,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作为可选的方案,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电池模组200的数量可能为多个,因而还可以根据需求在第二铜板123上开设有安装孔114,安装孔114能用于通过紧固件与连接排205连接,以通过连接排205与相邻的电池模组200连接。也即,通过安装孔114的设置,能便于将相邻电池模组200的引出排100通过连接排205电连接,从而便于将多个电池模组200集成使用,以保证电量。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电池模组200还包括设置于壳体201的保护座209,保护座209罩设于连接排205和引出排100连接的部位外,以保护二者连接的部分,以保证连接排205与引出排100连接部位的安全性,从而进一步地提高电池模组200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请再次参阅图3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铝排103的第二主体108还具有第三凹陷槽113,第三凹陷槽113大致位于第二主体108的中部位置,也冲压成型。第三凹陷槽113用于与极柱焊接配合,例如可采用激光焊接等,以增加焊接配合面积,提高极柱与引出排100配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接触不良的问题出现,保证电池模组200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凹陷槽113的位置还可以根据极柱的位置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极柱的形状大致为圆柱状,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三凹陷槽113的形状为圆形凹槽,以与极柱的形状适配。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极柱的形状发生改变时,也可以随之调节第三凹陷槽113的形状,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作为可选的方案,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主体108还具有第四凹陷槽115,第四凹陷槽115大致位于第二主体108的下端,且第四凹陷槽115的凹陷方向与第三凹陷槽113的凹陷方向相同,均为朝远离第一减薄部105的方向凹陷。第四凹陷槽115用于与电池模组200的柔性电路板焊接配合,以提高柔性电路板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从而便于保证柔性电路板采集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而能进一步地提高电池模组200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凹陷部的形状大致为方形,以与柔性电路板的接头的形状适配,从而保证焊接效果和质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柔性电路板的接头的形状和位置发生改变时,也可以对应调整第四凹陷部的形状和位置,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进一步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主体108还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117。电池模组200的隔离板203上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119,第一定位部117与第二定位部119二者中的一者为凸起,二者中的另一者为凹槽,凸起与凹槽插接配合。通过第一定位部117和第二定位部119的设置,一方面能为引出排100的安装方向和位置进行指示,以提供防错功能,另一方面还可提供限位功能,有效地保证整个引出排100在安装过程中的精确性和稳定性,从而充分保证电池模组200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17和第二定位部119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第一定位部117均设置于第二主体108的第四端,且一个位于最上方,一个位于最下方。且第一定位部117具体选择为向远离第一减薄部105方向凸出的凸起,第二定位部119为凹槽,以使得二者能稳定插接配合,以提高引出排100安装后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定位部117均为冲压而形成,以保证加工效率,节约加工成本。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17的成型方式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17还可以选择为插柱,第二定位部119还可以选择为插槽,二者插接配合以进行定位和限位;或者,第一定位部117也可以选择为卡扣,第二定位部119可选择为卡槽,二者卡接配合以进行定位和限位等,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其包括多个电池模组200,多个电池模组200的引出排100的铜排101之间通过一个连接排205连接即可。该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模组200,因而具有较大的电容量,能适应更多的用电场景。同时,由于该电池包包括上述的引出排100,因而此电池包也具有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较高的优点。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安装过程、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进行详细地介绍;
该电池包进行安装作业时,可先组装得到一个电池模组200,然后将相邻电池模组200的引出排100的铜排101通过一个连接排205连接即可。在组装电池模组200的过程中,可先将铜材质冲压成型得到铜排101,将铝材质冲压成型得到铝排103,然后将铜排101的第一减薄部105和铝排103的第二减薄部106焊接配合得到一个引出排100;接着,先将两个引出排100分别设置于电池模组200的两端,使得第一定位部117与对应位置的第二定位部119插接配合,且每个引出排100的铜排101均与对应位置的连接排205电连接,每个引出排100的铝片均与对应位置的极柱焊接即可。该电池包可通过正极柱和负极柱与外部设备电连接,以完成充放电作业。
在上述过程中,一方面,该电池包的引出排100通过在铜排101和铝排103二者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减薄结构,能将铜排101与铝排103焊接部位的厚度减薄,使得二者在焊接配合的过程中更容易焊透,焊接效果更好,二者焊接后强度更高,更不易脱落,另一方面,由于减薄结构相对于铜排101或铝排103而言均是部分减薄,因而相对于平面焊接而言,铜排101和铝排103的焊接接触面积大,能有效地改善铝排103和铜排101接触不良的问题,有效地保证焊接效果和质量,从而能有效地保证电池模组200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同时,在安装引出排100的过程中,可通过第一定位部117和第二定位部119实现定位、防错和限制功能,能充分保证引出排100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从而进一步地保证电池模组200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铜排101和铝排103容易焊透,焊接效果好,强度高的引出排100,能有效地减少铜排101和铝排103接触不良等情况出现,从而能有效地保证电池模组200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200和电池包,其包括上述的引出排100。因此,其也具有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高的优点。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引出排,用于连接电池模组的连接排与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排包括:
铜排和铝排,所述铜排包括第一主体,所述铝排包括第二主体;所述铜排和所述铝排二者中的至少一者还包括减薄结构,且当所述铜排包括所述减薄结构时,所述减薄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且相对所述第一主体厚度减薄,当所述铝排包括所述减薄结构时,所述减薄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且相对所述第二主体厚度减薄;所述铜排与所述铝排通过所述减薄结构焊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出排,其特征在于:
所述铜排和所述铝排上均设置有所述减薄结构;所述第一主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与所述连接排电连接,所述铜排的所述减薄结构为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的端部的第一减薄部;所述第二主体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铝排的所述减薄结构为设置于所述第三端的端部的第二减薄部,所述第二减薄部与所述第一减薄部焊接配合,所述第四端用于与所述极柱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出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减薄部与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二端的端部之间共同形成第一凹陷槽;所述第二减薄部与所述第二主体的第三端之间共同形成第二凹陷槽;所述第二减薄部的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一凹陷槽内,所述第一减薄部的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凹陷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出排,其特征在于:
所述极柱设置于所述电池模组的侧部;
所述第一主体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铜板和第二铜板,所述第一减薄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铜板的端部,且与所述第一铜板的延伸方向一致,当所述引出排设置于所述电池模组时,所述第一铜板贴合于所述电池模组的侧部,所述第二主体与所述第一铜板连接,以与侧部设置的所述极柱连接,所述第二铜板弯折至所述电池模组的顶部,且所述第二铜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池模组的电芯的延伸方向一致,以与所述连接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出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铜板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通过紧固件与连接排连接,以通过所述连接排与相邻的所述电池模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出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主体还具有第三凹陷槽,所述第三凹陷槽用于与所述极柱焊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出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主体还具有第四凹陷槽,所述第四凹陷槽用于与所述电池模组的柔性电路板焊接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出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主体还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所述电池模组上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二者中的一者为凸起,二者中的另一者为凹槽,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插接配合。
9.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极柱,设置于所述壳体;
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出排,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铝排与所述极柱电连接;
连接排,与所述引出排的所述铜排电连接。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出排;或者,包括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且当包括多个所述电池模组时,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电池模组的所述铜排通过所述连接排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228143.6U CN215869695U (zh) | 2021-09-14 | 2021-09-14 | 一种引出排、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228143.6U CN215869695U (zh) | 2021-09-14 | 2021-09-14 | 一种引出排、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69695U true CN215869695U (zh) | 2022-02-18 |
Family
ID=80320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228143.6U Active CN215869695U (zh) | 2021-09-14 | 2021-09-14 | 一种引出排、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69695U (zh) |
-
2021
- 2021-09-14 CN CN202122228143.6U patent/CN21586969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297439B2 (en) | Battery | |
CN110692149B (zh) | 电池模块、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和车辆 | |
JP7045568B2 (ja) | センシングアセンブリー及びバスバーアセンブリー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 |
EP2693516B1 (en) | Battery pack | |
EP2725639A2 (en) | Secondary battery pack | |
JP6793841B2 (ja) |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それ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自動車 | |
CN218351664U (zh) | 一体化集成排和电池模组 | |
EP3694019A1 (en) | Battery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217239669U (zh) | 一种模组端板及电池模组 | |
CN213636220U (zh) | 电池及电子装置 | |
CN212783640U (zh) | 一种电池模组 | |
CN215869695U (zh) | 一种引出排、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 |
CN219643022U (zh) |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 |
WO2023124652A1 (zh) | 电压采集结构和具有该电压采集结构的电池模组 | |
CN217062448U (zh) | 电芯盖板组件 | |
CN214848960U (zh) | 电池模组及二次电池 | |
CN211949970U (zh) | 一种遥控钥匙 | |
CN212907841U (zh) | 一种单电芯采集板 | |
CN210040272U (zh) | 一种电池组 | |
CN216648532U (zh) | 一种电池单元和电池模组 | |
CN217086784U (zh) |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CN212209618U (zh) | 一种电池模组 | |
CN221126153U (zh) | 一种隔离板定位工装、电池模组采集集成件及电池包 | |
CN219873839U (zh) | 电池 | |
CN220233393U (zh) | 一种导电片安装组件、电芯模组及储能电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215500 room 808, No. 1, Southeast Avenue, Changsh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u,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Jiangsu Zhengli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15500 room 808, No. 1, Southeast Avenue, Changsh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u,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Z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