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61610U - 一种行星齿轮的内孔防胶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行星齿轮的内孔防胶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61610U
CN215861610U CN202121223975.2U CN202121223975U CN215861610U CN 215861610 U CN215861610 U CN 215861610U CN 202121223975 U CN202121223975 U CN 202121223975U CN 215861610 U CN215861610 U CN 2158616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planetary gear
inner hole
middle section
pla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2397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解杨华
鲍必营
赵仕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2397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616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616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616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星齿轮的内孔防胶合结构,行星齿轮的内孔孔壁的轴向截面轮廓包括中间段和端面段。中间段形状为线段,中间段对应的内孔孔壁用于与行星轴配合;端面段连接中间段和行星齿轮端面,端面段形状为朝内孔轴线凸起的平滑曲线段。中间段对应的内孔孔壁用于与行星轴配合,确保承载时行星齿轮内孔与行星轴有足够的接触面积,避免承载时行星齿轮与行星轴的接触应力过大。端面段形状为朝内孔轴线凸起的平滑曲线段,端面段的形状有利于润滑油从内孔两端渗入,容易使行星齿轮与行星轴间形成油膜,降低二者发生干摩擦导致胶合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行星齿轮的内孔防胶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星齿轮的内孔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行星齿轮的内孔防胶合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差速器里的行星齿轮是在低速重载工况下的传动件,其内孔和与之配合的行星轴是一对摩擦转动副。行星齿轮绕行星轴旋转时,必须保证两者之间有足够的润滑油进入才能确保两者正常工作,否则行星齿轮与行星轴发生干摩擦,摩擦副产生异常高温,导致二者胶合,严重时甚至使二者粘结。现有技术中,行星齿轮内孔为圆直孔,内孔两端倒角处理,与行星轴间隙配合,正常工况下间隙内的润滑油能满足使用要求。当汽车处于重载情况时,行星齿轮与行星轴接触面的单位面积载荷大,间隙内的润滑油无法满足润滑需要,易引起摩擦副过热而发生胶合。
一些发明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例如公开号为CN202209393U公开的名称为“行星齿轮内孔防粘结结构”的实用新型专利,其行星齿轮的内孔壁轴向截面呈内凸圆弧形,两侧圆弧凸起最高处之间的内径等于公称尺寸及公差,顺圆弧逐渐增大的两端孔内径大于公称尺寸0.01mm~0.06mm。这种结构有利于润滑油从行星齿轮内孔两端渗入,避免因润滑油不足发生干摩擦致使摩擦副粘接。但是,这种内凸圆弧形结构设计容易导致承载时行星齿轮与所配套轴接触应力过大,因为承载时行星齿轮内孔凸起最高处较窄区域会先与所配套轴接触,导致在所配套轴中间处出现较高的应力峰值。应力过大会导致油膜破裂进而导致行星齿轮与所配套轴在接触区域的磨损加剧,也会增大重载或受冲击时行星齿轮与所配套轴损坏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提供一种行星齿轮的内孔防胶合结构,其内孔结构有利于润滑油从内孔两端渗入;其内孔与行星轴的接触面积大,能减少承载时行星齿轮与行星轴的接触应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行星齿轮的内孔防胶合结构,行星齿轮的内孔孔壁的轴向截面轮廓包括:
中间段,中间段形状为线段,中间段对应的内孔孔壁用于与行星轴配合;
端面段,端面段连接中间段和行星齿轮端面,端面段形状为朝内孔轴线凸起的平滑曲线段。
本方案的行星齿轮的内孔防胶合结构,中间段形状为线段,中间段对应的内孔孔壁用于与行星轴配合,承载时行星齿轮内孔的中间段区域与行星轴接触,确保行星齿轮内孔与行星轴有足够的接触面积,避免承载时行星齿轮与行星轴的接触应力过大。端面段连接中间段和行星齿轮端面,端面段形状为朝内孔轴线凸起的平滑曲线段,端面段的形状更接近流线型,有利于润滑油从内孔两端渗入,容易使行星齿轮与行星轴间形成油膜,降低二者发生干摩擦导致胶合的风险。
作为优选,所述端面段的形状为一段抛物线或对数函数曲线。抛物线和对数函数曲线应用于端面段时对润滑油从内孔两端渗透的促进效果明显,故将端面段的形状设计为一段抛物线或对数函数曲线。
作为优选,所述端面段与中间段平滑连接。端面段与中间段平滑连接能减少润滑油渗透至中间段对应的内孔的阻力,有利于润滑油从内孔两端渗入。
作为优选,所述端面段在内孔轴线上的投影长度与中间段在内孔轴线上的投影长度的比值为0.05~0.35。端面段在内孔轴线上的投影长度占比越大,则越有利于润滑油从内孔两端渗入,越能避免行星齿轮与行星轴发生干摩擦。中间段在内孔轴线上的投影长度占比越大,则行星齿轮内孔与行星轴的接触面积越大,二者的接触应力越小。两种要求存在冲突,因此端面段在内孔轴线上的投影长度与中间段在内孔轴线上的投影长度的比值应根据情况适当取值。
作为优选,所述端面段对应的内孔孔径最大值比中间段对应的内孔孔径大50μm~1500μm。在一定范围内增大端面段对应的内孔孔径最大值与中间段对应的内孔孔径的差值有利于润滑油从内孔两端渗入,但继续增大该值时会减少重载时行星齿轮与行星轴的接触面积,增大重载时的接触应力,因此该值应综合对润滑油从内孔两端渗入的促进效果和行星齿轮工况适当取值。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段对应的内孔孔壁面为磷化处理后的面。中间段对应的内孔孔壁面为磷化处理后的面,磷化处理后其表面会形成磷化层,磷化层具有自润滑效果,也能降低行星轴与行星齿轮接触面的摩擦系数,有利于降低行星齿轮的磨损,延长行星齿轮的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端面段对应的内孔孔壁面为精磨处理后的面。端面段对应的内孔孔壁面为精磨处理后的面,如此能减少润滑油从内孔两端渗入时的粘滞阻力,有利于润滑油从内孔两端渗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端面段形状有利于润滑油从内孔两端渗入,容易使行星齿轮与行星轴间形成油膜,降低二者发生干摩擦导致胶合的风险;承载时行星齿轮内孔的中间段区域与行星轴接触,确保行星齿轮内孔与行星轴有足够的接触面积,避免承载时行星齿轮与行星轴的接触应力过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行星齿轮内孔的示意图。
图3为公开号为CN202209393U公开的专利中行星齿轮内孔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轻载时行星齿轮内孔孔壁的接触应力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轻载时行星齿轮内孔孔壁的接触应力示意图。
图6为公开号为CN202209393U公开的专利中轻载时行星齿轮内孔孔壁的接触应力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重载时行星齿轮内孔孔壁的接触应力示意图。
图8为现有技术中重载时行星齿轮内孔孔壁的接触应力示意图。
图9为公开号为CN202209393U公开的专利中重载时行星齿轮内孔孔壁的接触应力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在坐标系下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
中间段1;
端面段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实施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方案,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
参照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将清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在这些描述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一些特定实施方式来表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原理的一些方式,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范围不受此限制。相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表示一个或者多个。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行星齿轮的内孔防胶合结构,行星齿轮的内孔孔壁的轴向截面轮廓包括:
中间段1,中间段1形状为线段,中间段1对应的内孔孔壁用于与行星轴配合;
端面段2,端面段2连接中间段1和行星齿轮端面,端面段2形状为朝内孔轴线凸起的平滑曲线段。
本实施例的行星齿轮的内孔防胶合结构,中间段1形状为线段,中间段1对应的内孔孔壁用于与行星轴配合,承载时行星齿轮内孔的中间段1区域与行星轴接触,确保行星齿轮内孔与行星轴有足够的接触面积,避免承载时行星齿轮与行星轴的接触应力过大(具体可对比图4与图6,图7与图9)。端面段2连接中间段1和行星齿轮端面,端面段2形状为朝内孔轴线凸起的平滑曲线段,端面段2的形状更接近流线型,有利于润滑油从内孔两端渗入,容易使行星齿轮与行星轴间形成油膜,降低二者发生干摩擦导致胶合的风险。
进一步的,端面段2的形状为一段抛物线或对数函数曲线。抛物线和对数函数曲线应用于端面段2时对润滑油从内孔两端渗透的促进效果明显,故将端面段的形状设计为一段抛物线或对数函数曲线。本实施例中端面段2的形状的方程可以是:
对数函数:
Figure BDA0003097544850000041
或抛物线:f(x)=C(x/L)2+Dx+E;
式中:A、B、C、D、E——经验系数;
x——端面段2自中间段1连接处(零点)到端面连接处的各点平行于内孔轴线的坐标,单位mm;
L——行星齿轮内孔长度,单位mm;
f(x)——端面段2自中间段1连接处(零点)到端面连接处的各点垂直于内孔轴线的坐标,单位μm。
应当可以理解,设计时无法穷尽形状类似的曲线方程,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优化调整抛物线或对数函数的方程,或者采用其他函数曲线,使端面段2形状为朝内孔轴线凸起的平滑曲线段。
进一步的,端面段2与中间段1平滑连接。端面段2与中间段1平滑连接能减少润滑油渗透至中间段1对应的内孔的阻力,有利于润滑油从内孔两端渗入。
进一步的,端面段2在内孔轴线上的投影长度与中间段1在内孔轴线上的投影长度的比值为0.05~0.35。端面段2在内孔轴线上的投影长度占比越大,则越有利于润滑油从内孔两端渗入,越能避免行星齿轮与行星轴发生干摩擦。中间段1在内孔轴线上的投影长度占比越大,则行星齿轮内孔与行星轴的接触面积越大,二者的接触应力越小。两种要求存在冲突,因此端面段2在内孔轴线上的投影长度与中间段1在内孔轴线上的投影长度的比值应根据情况适当取值。
进一步的,所述端面段2对应的内孔孔径最大值比中间段1对应的内孔孔径大50μm~1500μm。在一定范围内增大端面段2对应的内孔孔径最大值与中间段1对应的内孔孔径的差值有利于润滑油从内孔两端渗入,但继续增大该值时会减少重载时行星齿轮与行星轴的接触面积,增大重载时的接触应力,因此该值应综合对润滑油从内孔两端渗入的促进效果和行星齿轮工况适当取值。
进一步的,中间段1对应的内孔孔壁面为磷化处理后的面。中间段1对应的内孔孔壁面为磷化处理后的面,磷化处理后其表面会形成磷化层,磷化层具有自润滑效果,也能降低行星轴与行星齿轮接触面的摩擦系数,有利于降低行星齿轮的磨损,延长行星齿轮的寿命。
进一步的,端面段2对应的内孔孔壁面为精磨处理后的面。端面段2对应的内孔孔壁面为精磨处理后的面,如此能减少润滑油从内孔两端渗入时的粘滞阻力,有利于润滑油从内孔两端渗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行星齿轮的内孔防胶合结构,其特征是,行星齿轮的内孔孔壁的轴向截面轮廓包括:中间段(1),中间段(1)形状为线段,中间段(1)对应的内孔孔壁用于与行星轴配合;
端面段(2),端面段(2)连接中间段(1)和行星齿轮端面,端面段(2)形状为朝内孔轴线凸起的平滑曲线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星齿轮的内孔防胶合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端面段(2)的形状为一段抛物线或对数函数曲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行星齿轮的内孔防胶合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端面段(2)与中间段(1)平滑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星齿轮的内孔防胶合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端面段(2)在内孔轴线上的投影长度与中间段(1)在内孔轴线上的投影长度的比值为0.05~0.3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行星齿轮的内孔防胶合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端面段(2)对应的内孔孔径最大值比中间段(1)对应的内孔孔径大50μm~15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星齿轮的内孔防胶合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中间段(1)对应的内孔孔壁面为磷化处理后的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星齿轮的内孔防胶合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端面段(2)对应的内孔孔壁面为精磨处理后的面。
CN202121223975.2U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行星齿轮的内孔防胶合结构 Active CN2158616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23975.2U CN215861610U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行星齿轮的内孔防胶合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23975.2U CN215861610U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行星齿轮的内孔防胶合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61610U true CN215861610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13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23975.2U Active CN215861610U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行星齿轮的内孔防胶合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616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4844A (zh) * 2021-06-02 2021-09-17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行星齿轮的内孔防胶合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4844A (zh) * 2021-06-02 2021-09-17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行星齿轮的内孔防胶合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861610U (zh) 一种行星齿轮的内孔防胶合结构
US20170204906A1 (en) Tapered roller bearing
US9903413B2 (en) Pinion bearing unit
KR20090117987A (ko) 무단 변속기용 벨트
CA2598548A1 (fr) Ensemble d'articulation, notamment pour tringlerie de freins de bogies
CN113404844B (zh) 一种行星齿轮的内孔防胶合结构
WO2022121633A1 (zh) 变截面行星销轴及行星传动机构
MXPA06012745A (es) Contorno interior mejorado para perforar un cojinete de soporte de friccion de unmotor de traccion de locomotora de ferrocarril.
CN210480550U (zh) 提升罐笼用导向滑套装置及绳罐耳
JP4126508B2 (ja) アンギュラ玉軸受
US10451056B2 (en) Gerotor pump having an inner gear, a rotor, and an outer gear, with inclined lubrication surface on teeth of face wall of rotor adjacent to pressure kidney and suction kidney
WO2023008313A1 (ja) 玉軸受
CN214945783U (zh) 轴瓦组件及具有该轴瓦组件的发动机
JP4952021B2 (ja) ハブユニットの取付け構造
JP4626183B2 (ja) 転がり軸受、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または燃料電池自動車用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CN110966371A (zh) 差速器和具有其的驱动桥、车辆
CN207697863U (zh) 一种高效驱动轮结构
CN212251068U (zh) 一种汽车自动变速箱用垫片
CN216407526U (zh) 花键组件
CN112855892A (zh) 一种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齿轮
CN112855761A (zh) 一种内圈带齿的交叉滚子轴承
CN215096810U (zh) 一种驱动轴总成与轮毂轴承连接结构
CN106838017B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用防漏脂轴承密封结构
CN213001833U (zh) 一种轧机联轴器托架
CN215058993U (zh) 一种联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