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59624U - 一种铰链装置和应用其的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铰链装置和应用其的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59624U CN215859624U CN202122020479.3U CN202122020479U CN215859624U CN 215859624 U CN215859624 U CN 215859624U CN 202122020479 U CN202122020479 U CN 202122020479U CN 215859624 U CN215859624 U CN 2158596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inge
- door
- connecting seat
- connecting plate
-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i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链装置和应用其的门,其包括:第一铰链,位于门的天轴的位置,第一铰链的一侧活动部用于与门框的顶部相连,另一侧活动部用于与门的顶边相连;第二铰链,位于门的中轴的位置,第二铰链的一侧活动部用于与门框中部相连,另一侧活动部用于与门中部相连;以及第三铰链,位于门的地轴的位置,第三铰链的一侧活动部用于与门框底部相连,另一侧活动部用于与门底部相连。其中,第一铰链、第二铰链、第三铰链的活动转轴同轴设置,以使门能够通过第一铰链、第二铰链、第三铰链实现摆动,第三铰链的整体的重量大于第一铰链。本实用新型的铰链装置能够适用于重型的门安装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非自动铰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铰链装置和应用其的门。
背景技术
现存市场上的非自动铰链一般都是合页或者轻型的偏心铰链,而且都是安装在门框和门扇上的,所以在使用时门重受到了产品的限制,如果一旦门重超过300kg,则会导致门扇倾斜或者坍塌等风险的发生。然而,市场上经常会有客户要求重型的门安装偏心的非自动铰链。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铰链装置,可用于最大450kg门重的偏心非自动铰链和应用其的门,且以天地轴为主,中轴辅助的安装方式,将重力集中于地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铰链装置,包括:第一铰链,位于门的天轴的位置,第一铰链的一侧活动部用于与门框的顶部相连,另一侧活动部用于与门的顶边相连;第二铰链,位于门的中轴的位置,第二铰链的一侧活动部用于与门框中部相连,另一侧活动部用于与门中部相连;以及第三铰链,位于门的地轴的位置,第三铰链的一侧活动部用于与门框底部相连,另一侧活动部用于与门底部相连。其中,第一铰链、第二铰链、第三铰链的活动转轴同轴设置,以使门能够通过第一铰链、第二铰链、第三铰链实现摆动,同时,第三铰链的沿门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尺寸均大于第一铰链,第三铰链的整体的重量大于第一铰链。
进一步地,门为关闭状态时:第一铰链:沿门的高度方向的尺寸范围为30mm至50mm,沿门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范围为90mm至130mm,沿门的厚度方向的尺寸范围为60mm至90mm,重量范围为0.5kg至1.5kg。第二铰链:沿门的高度方向的尺寸范围为100mm至150mm,沿门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范围为80mm至140mm,重量范围为0.6kg至1.2kg。第三铰链:沿门的高度方向的尺寸范围为40mm至60mm,沿门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范围为150mm至250mm,沿门的厚度方向的尺寸范围为80mm至120mm,重量范围为1kg至2kg。
进一步地,第一铰链、第二铰链和第三铰链的材料为钢。
进一步地,第一铰链包括:顶部上连接座,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框的顶部;和顶部下连接座,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的顶面;其中,顶部上连接座和顶部下连接座二者中的一者上设置有第一转轴,另一者上设置有与第一转轴形成孔轴配合的第一轴孔,以使得顶部上连接座和顶部下连接座形成枢接。
进一步地,顶部上连接座构造为顶部上连接板,顶部上连接板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框的顶部,其中,顶部上连接板的一端沿垂直于顶部上连接板形成有第一轴孔;顶部下连接座构造为顶部下连接板,顶部下连接板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的顶面,其中,顶部下连接板的一端沿朝向门框的方向垂直连接第一转轴。
进一步地,第三铰链包括:底部上连接座,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的底面;和地轴轴座,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框的底部;其中,底部上连接座和地轴轴座二者中的一者上设置有第三转轴,另一者上设置有与第三转轴形成配合的第三轴孔,以使得底部上连接座和地轴轴座形成枢接。
进一步地,底部上连接座构造为底部上连接板,底部上连接板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的底面,其中,底部上连接板的一端沿垂直于底部上连接板形成有第三轴孔;地轴轴座构造为底部下连接板,底部下连接板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框的底部,其中,底部下连接板的一端沿朝向门的方向垂直连接第三转轴。
进一步地,第二铰链包括:框侧连接座,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框的中部;和门侧连接座,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的中部;其中,框侧连接座和门侧连接座二者中的一者上设置有第二转轴,另一者上设置有与第二转轴形成配合的第二轴孔,以使得框铰链和门铰链形成枢接。
进一步地,框侧连接座构造为框侧连接板,框侧连接板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框的中部,其中,框侧连接板的一侧沿轴线平行于框侧连接板的方向连接第二转轴;门侧连接座构造为门侧连接板,门侧连接板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的中部,其中,门侧连接板的一侧沿轴线平行于门侧连接板的方向形成第二轴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门,包括门本体和上述铰链装置。其中,门本体的重量小于等于450kg。
本实用新型的铰链装置主要以重型门的天轴和地轴上的第一铰链和第三铰链为主,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有效地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缺,规避了重型门使用轻型铰链产生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铰链装置与门和门框的连接关系;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装置的第一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第一铰链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装置的第二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第二铰链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装置的第三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第三铰链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铰链装置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装置100与门200和门框300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2至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4所示,该铰链装置100包括:第一铰链1,位于门200的天轴的位置,第一铰链1的一侧活动部用于与门框300的顶部相连,另一侧活动部用于与门200的顶边相连;第二铰链2,位于门200的中轴的位置,第二铰链2的一侧活动部用于与门框300中部相连,另一侧活动部用于与门200中部相连;以及第三铰链3,位于门200的地轴的位置,第三铰链3的一侧活动部用于与门框300底部相连,另一侧活动部用于与门200底部相连。其中,第一铰链1、第二铰链2、第三铰链3的活动转轴同轴设置,以使门200能够通过第一铰链1、第二铰链2、第三铰链3实现摆动,同时,第三铰链3的沿门200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尺寸均大于第一铰链1,第三铰链3的整体的重量大于第一铰链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装置100在使用时,尤其是将其应用于重型门200使用时,将第一铰链1固定在门200的天轴的位置,固定方式为:第一铰链1的一侧活动部用于与门框300的顶部相连,另一侧活动部用于与门200的顶边相连。将第二铰链2固定在门200的中轴的位置,固定方式为:第二铰链2的一侧活动部用于与门框300中部相连,另一侧活动部用于与门200中部相连。将第三铰链3固定在门200的地轴的位置,固定方式为:第三铰链3的一侧活动部用于与门框300底部相连,另一侧活动部用于与门200底部相连。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上述三个铰链相对应的安装在门200上之后,还将第一铰链1和第三铰链3在尺寸上和重量上进行了不同的设定,即第三铰链3的沿门200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尺寸均大于第一铰链1,第三铰链3的整体的重量大于第一铰链1。通过该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装置100主要以重型门200的天轴和地轴上的第一铰链1和第三铰链3为主,同时,以中轴上的第二铰链2为辅的安装方式,同时将第三铰链3的沿门200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尺寸均大于第一铰链1,第三铰链3的整体的重量大于第一铰链1,使得整个重型门200的重量(重力)能够完全集中于地面,同时通过第一铰链1、第二铰链2、第三铰链3的活动转轴同轴设置,这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装置100的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有效地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缺,规避了重型门200使用轻型铰链产生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装置100中的第二铰链2的数量可为一个,也可以为沿门200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个,可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设定和安装。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门200为关闭状态时:第一铰链1:沿门200的高度方向的尺寸范围为30mm至50mm,沿门20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范围为90mm至130mm,沿门200的厚度方向的尺寸范围为60mm至90mm,重量范围为0.5kg至1.5kg。第二铰链2:沿门200的高度方向的尺寸范围为100mm至150mm,沿门20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范围为80mm至140mm,重量范围为0.6kg至1.2kg。第三铰链3:沿门200的高度方向的尺寸范围为40mm至60mm,沿门20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范围为150mm至250mm,沿门200的厚度方向的尺寸范围为80mm至120mm,重量范围为1kg至2kg。通过该设置,能够有效地保证重型门200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装置100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一铰链1、第二铰链2和第三铰链3的材料可为钢。通过该设置,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装置100的结构强度。
在图2和图3所示的优选地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第一铰链1可包括:顶部上连接座11,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框300的顶部;和顶部下连接座12,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200的顶面。其中,顶部上连接座11和顶部下连接座12二者中的一者上设置有第一转轴13,另一者上设置有与第一转轴13形成孔轴配合的第一轴孔(图中未示出),以使得顶部上连接座11和顶部下连接座12形成枢接。优选地,顶部上连接座11构造可为顶部上连接板111,顶部上连接板111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框300的顶部。其中,顶部上连接板111的一端沿垂直于顶部上连接板111形成有第一轴孔;顶部下连接座12构造可为顶部下连接板121,顶部下连接板121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200的顶面。其中,顶部下连接板121的一端沿朝向门框300的方向垂直连接第一转轴13。通过该设置,顶部上连接板111和顶部下连接板121具有更大的贴合面,能够起到更为稳定的连接作用,以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装置100在应用于重型门200时的稳定性。
在图6和图7所示的优选地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第三铰链3可包括:底部上连接座31,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200的底面;和地轴轴座32,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框300的底部。其中,底部上连接座31和地轴轴座32二者中的一者上设置有第三转轴33,另一者上设置有与第三转轴33形成配合的第三轴孔(图中未示出),以使得底部上连接座31和地轴轴座32形成枢接。优选地,底部上连接座31可构造为底部上连接板311,底部上连接板311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200的底面。其中,底部上连接板311的一端沿垂直于底部上连接板311形成有第三轴孔;地轴轴座32可构造为底部下连接板321,底部下连接板321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框300的底部。其中,底部下连接板321的一端沿朝向门200的方向垂直连接第三转轴33。通过该设置,底部上连接板311和底部下连接板321具有更大的贴合面,能够起到更为稳定的连接作用,以进一步地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装置100在应用于重型门200时的稳定性。
在图4和图5所示的优选地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第二铰链2可包括:框侧连接座21,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框300的中部;和门侧连接座22,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200的中部。其中,框侧连接座21和门侧连接座22二者中的一者上设置有第二转轴23,另一者上设置有与第二转轴23形成配合的第二轴孔(图中未示出),以使得框铰链和门200铰链形成枢接。优选地,框侧连接座21可构造为框侧连接板211,框侧连接板211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框300的中部。其中,框侧连接板211的一侧沿轴线平行于框侧连接板211的方向连接第二转轴23;门侧连接座22可构造为门侧连接板221,门侧连接板221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200的中部。其中,门侧连接板221的一侧沿轴线平行于门侧连接板221的方向形成第二轴孔。通过该设置,框侧连接板211和门侧连接板221具有更大的贴合面,能够起到更为稳定的连接作用,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装置100在应用于重型门200时的稳定性。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与门框的连接示意图。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200,包括门本体201和上述铰链装置100。其中,门本体201的重量小于等于450kg。本实施例中,限定了门本体201的重量小于等于450kg。这样,能够有效地保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装置100能够在满足重型门200的使用的同时,还能延长铰链装置100的使用寿命,避免了因门本体201的重量过重而造成的铰链装置100的损坏。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宽度”、“高度”、“上”、“下”、“顶”、“底”、“轴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铰链,位于门的天轴的位置,所述第一铰链的一侧活动部用于与门框的顶部相连,另一侧活动部用于与门的顶边相连;
第二铰链,位于门的中轴的位置,所述第二铰链的一侧活动部用于与门框中部相连,另一侧活动部用于与门中部相连;以及
第三铰链,位于门的地轴的位置,所述第三铰链的一侧活动部用于与门框底部相连,另一侧活动部用于与门底部相连;
其中,所述第一铰链、所述第二铰链、所述第三铰链的活动转轴同轴设置,以使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铰链、所述第二铰链、所述第三铰链实现摆动,同时,所述第三铰链的沿门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尺寸均大于所述第一铰链,所述第三铰链的整体的重量大于所述第一铰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门为关闭状态时:
所述第一铰链:沿门的高度方向的尺寸范围为30mm至50mm,沿门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范围为90mm至130mm,沿门的厚度方向的尺寸范围为60mm至90mm,重量范围为0.5kg至1.5kg;
所述第二铰链:沿门的高度方向的尺寸范围为100mm至150mm,沿门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范围为80mm至140mm,重量范围为0.6kg至1.2kg;
所述第三铰链:沿门的高度方向的尺寸范围为40mm至60mm,沿门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范围为150mm至250mm,沿门的厚度方向的尺寸范围为80mm至120mm,重量范围为1kg至2kg。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所述第二铰链和所述第三铰链的材料为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包括:顶部上连接座,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框的顶部;和顶部下连接座,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的顶面;其中,所述顶部上连接座和所述顶部下连接座二者中的一者上设置有第一转轴,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转轴形成孔轴配合的第一轴孔,以使得所述顶部上连接座和所述顶部下连接座形成枢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上连接座构造为顶部上连接板,所述顶部上连接板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框的顶部,其中,所述顶部上连接板的一端沿垂直于所述顶部上连接板形成有所述第一轴孔;所述顶部下连接座构造为顶部下连接板,所述顶部下连接板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的顶面,其中,所述顶部下连接板的一端沿朝向门框的方向垂直连接所述第一转轴。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铰链包括:底部上连接座,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的底面;和地轴轴座,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框的底部;其中,所述底部上连接座和所述地轴轴座二者中的一者上设置有第三转轴,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转轴形成配合的第三轴孔,以使得所述底部上连接座和所述地轴轴座形成枢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上连接座构造为底部上连接板,所述底部上连接板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的底面,其中,所述底部上连接板的一端沿垂直于所述底部上连接板形成有所述第三轴孔;所述地轴轴座构造为底部下连接板,所述底部下连接板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框的底部,其中,所述底部下连接板的一端沿朝向门的方向垂直连接所述第三转轴。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链包括:框侧连接座,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框的中部;和门侧连接座,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的中部;其中,所述框侧连接座和所述门侧连接座二者中的一者上设置有第二转轴,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转轴形成配合的第二轴孔,以使得所述框铰链和所述门铰链形成枢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侧连接座构造为框侧连接板,所述框侧连接板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框的中部,其中,所述框侧连接板的一侧沿轴线平行于所述框侧连接板的方向连接所述第二转轴;所述门侧连接座构造为门侧连接板,所述门侧连接板用于贴附固定连接于门的中部,其中,所述门侧连接板的一侧沿轴线平行于所述门侧连接板的方向形成所述第二轴孔。
10.一种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本体和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装置,其中,所述门本体的重量小于等于450kg。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20479.3U CN215859624U (zh) | 2021-08-25 | 2021-08-25 | 一种铰链装置和应用其的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20479.3U CN215859624U (zh) | 2021-08-25 | 2021-08-25 | 一种铰链装置和应用其的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59624U true CN215859624U (zh) | 2022-02-18 |
Family
ID=80242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020479.3U Active CN215859624U (zh) | 2021-08-25 | 2021-08-25 | 一种铰链装置和应用其的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59624U (zh) |
-
2021
- 2021-08-25 CN CN202122020479.3U patent/CN21585962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315027B1 (en) | Overhead sectional door and door hinge | |
CN215859624U (zh) | 一种铰链装置和应用其的门 | |
EP1843077B1 (en) | Support arrangement for monitors and similar equipment | |
CN212389200U (zh) | 一种双层幕墙玻璃门的安装结构 | |
CN201284592Y (zh) | 一种门窗角部铰链 | |
CN211081388U (zh) | 一种车门限位器 | |
CN209670633U (zh) | 一种铰链 | |
CN219711280U (zh) | 铝合金门检修口合页 | |
CN214145125U (zh) | 一种基于激光3d打印的汽车车门铰链模型结构 | |
CN220203670U (zh) | 一种钢制门板用铰链 | |
CN219220109U (zh) | 剪刀门铰链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9733141U (zh) | 一种集成式商用车工具箱盖铰链 | |
CN210591918U (zh) | 一种可互换型手动阻车器 | |
CN216641783U (zh) | 多链杆铰链 | |
CN220889889U (zh) | 立柱连接铰链 | |
CN219176125U (zh) | 扭力式铰链及门体结构 | |
CN218759691U (zh) | 梯具的铰链限位结构 | |
CN212642426U (zh) | 一种尾门平衡铰链结构及车辆 | |
CN219034484U (zh) | 一种型材平衡易推门 | |
CN212614192U (zh) | 一种电梯安全门锁装置 | |
CN215443622U (zh) | 门铰链组件 | |
CN218815852U (zh) | 一种门窗铰链以及门窗 | |
CN220621507U (zh) | 一种折叠移门专用固定中轴铰链 | |
CN113073913B (zh) | 一种门铰 | |
CN211946147U (zh) | 一种可折叠式站板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