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56263U - 一种三角焊带退火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角焊带退火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56263U
CN215856263U CN202121780932.4U CN202121780932U CN215856263U CN 215856263 U CN215856263 U CN 215856263U CN 202121780932 U CN202121780932 U CN 202121780932U CN 215856263 U CN215856263 U CN 2158562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guide wheel
electrode guide
pipe
oxidatio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8093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兴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ngyua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ngyua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ngyua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ngyua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8093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562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562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562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带退火技术领域,公开一种三角焊带退火机构,包括对焊带进行加热升温的升温结构、对升温后的焊带进行冷却的第一冷却结构、将冷却后的焊带自第一冷却结构导出的牵引结构以及于第一冷却结构和牵引结构之间设置的干燥焊带的干燥结构,升温结构包括转动设置的第一电极导轮和第二电极导轮以及于第一电极导轮和第二电极导轮之间设置的可容置惰性气体的防氧化管,焊带依次经过第一电极导轮、防氧化管和第二电极导轮,防氧化管远离第一电极导轮的一端和第二电极导轮均设置于第一冷却结构内,防氧化管上设置有调节防氧化管内部气压值的自动泄压结构,该三角焊带退火机构,保证焊带加热退火的同时提升退火过程中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三角焊带退火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带退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三角焊带退火机构。
背景技术
光伏焊带主要是太阳能电池片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焊接材料,起连接导电的作用,焊带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光伏组件的功率大,其主要工艺为经过拉丝、压延加工处理后的线材,表面进行涂锡等环节,线材在冷压延等加工工艺过程中,其产生应力,且冷作硬化使线材强度增高,将该线材直接进入锡炉进行表面涂锡处理,则会引起线材的变形或扭曲,因此一般采用退火的方式来消除线材的应力。
申请号为CN201721504172.8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圆形焊带电退装置,包括第一导电滚轮和第二导电滚轮,二者分别对圆形焊带进行支撑和导向,且二者分别作为正极和负极对所传送的圆形焊带进行通电加热,第一导电滚轮和第二导电滚轮之间设置有气体保护装置,气体保护装置为管材,管材内通入氮气作为保护气体,圆形焊带穿设于管材中。
该圆形焊带电退装置以第一导电滚轮和第二导电滚轮分别作为正极和负极对两者之间的焊带进行通电加热,加热的焊带穿过气体保护装置避免其发生氧化,但为保证焊带处于氮气气氛中,管材密封设置,焊带通电加热后,会加热管材内的气体,气体膨胀造成管材内部气压增大,管材内部气压过大会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角焊带退火机构,保证焊带加热退火的同时提升退火过程中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角焊带退火机构,包括对焊带进行加热升温的升温结构、对升温后的焊带进行冷却的第一冷却结构、将冷却后的焊带自第一冷却结构导出的牵引结构以及于第一冷却结构和牵引结构之间设置的干燥焊带的干燥结构,升温结构包括转动设置的第一电极导轮和第二电极导轮以及于第一电极导轮和第二电极导轮之间设置的可容置惰性气体的防氧化管,焊带依次经过第一电极导轮、防氧化管和第二电极导轮,防氧化管远离第一电极导轮的一端和第二电极导轮均设置于第一冷却结构内,防氧化管上设置有调节防氧化管内部气压值的自动泄压结构。
采用上述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管材密封设置,焊带通电加热后,会加热管材内的气体,气体膨胀造成管材内部气压增大,管材内部气压过大会存在安全隐患,本方案中于防氧化管上设置有调节防氧化管内气压值的自动泄压结构,当防氧化管内气压高于预设气压值时自动排气泄压,避免防氧化管内气压过大带来的安全隐患,提升退火过程中的安全性,当防氧化管内气压低于预设气压值时停止排气,保证防氧化管内部的气密性,第一电极导轮和第二电极导轮分别作为正极和负极对两者之间的焊带进行通电加热,防氧化管用于隔绝高温焊带与空气接触,避免产生氧化,提高焊带的质量,防氧化管远离第一电极导轮的一端和第二电极导轮均设置于第一冷却结构内,可使高温焊带从防氧化管穿出后直接进行冷却,进一步减少高温焊带与空气接触的时间。
进一步的,自动泄压结构包括于防氧化管的外壁上密封向外延伸设置的安装块,于安装块内设置的与防氧化管内部连通的容置槽、于容置槽的侧壁上开设的与外界连通的排气通道、密封滑移于容置槽内可打开或关闭排气通道的密封件以及驱使密封件移动的驱动结构,未升温时密封件移动至关闭排气通道。
采用上述方案,防氧化管内部气压大于预设气压值时,密封件在气压作用下滑移使排气通道与防氧化管内部连通,惰性气体自防氧化管内部经容置槽自排气通道排出,防氧化管内部气压减小至低于预设气压值后,密封件在驱动结构作用下重新移动至关闭排气通道,使排气通道与防氧化管内部不再连通,停止排气,保证防氧化管内部的气密性。
进一步的,驱动结构包括于密封件和容置槽之间设置的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密封件远离防氧化管的一侧和容置槽远离防氧化管的内壁抵接或连接,弹簧不受力时密封件关闭排气通道。
采用上述方案,防氧化管内部气压增大至大于密封件与容置槽之间的摩擦力时,密封件向远离防氧化管的方向移动,压缩弹簧使弹簧形变产生弹力,防氧化管内部气压进一步增大,克服摩擦力和弹力继续驱使密封件移动至排气通道与防氧化管内部连通,惰性气体自防氧化管内部经容置槽自排气通道排出完成泄压,防氧化管内部气压减小,密封件在弹簧弹力作用下重新移动至排气通道和防氧化管之间,使排气通道与防氧化管内部不再连通,从而关闭排气通道。
进一步的,安装块上设置有冷却自防氧化管内部流动至容置槽的高温惰性气体的第二冷却结构。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惰性气体的温度较高,长期与密封件接触,可能会损坏密封件,破坏防氧化管的气密性,因此,于防氧化管和密封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冷却结构,从防氧化管内部流出的高温惰性气体经第二冷却结构冷却后流入容置槽内迫使密封件移动,密封件与冷却后的惰性气体接触,延长密封件的使用寿命,除此之外,可避免直接将高温惰性气体排放至空气中而导致对操作人员的伤害。
进一步的,第二冷却结构包括于安装块外部设置的一端与防氧化管内部连通另一端与容置槽连通的通气管道以及于通气管道外部密封套设的冷却管,冷却管和通气管道之间形成供冷却介质通过的冷却流道,冷却管上分别设置有供冷却介质进出冷却流道的进口和出口。
采用上述方案,高温惰性气体自防氧化管内部流动至通气管道中,冷却介质自进口进入冷却流道,流动于冷却流道内,再自出口流出冷却流道,对高温惰性气体进行冷却。
进一步的,进口设置于冷却管下端,出口设置于冷却管上端。
采用上述方案,冷却介质从冷却管下端进入能保证冷却介质充满冷却流道且停留最长的时间,与高温惰性气体进行充分的热交换,达到最佳冷却效果。
进一步的,第一冷却结构包括容置有冷却液的冷却箱,防氧化管远离第一电极导轮的一端和第二电极导轮浸没于冷却液中。
采用上述方案,高温焊带自防氧化管穿出后直接浸没于冷却液中进行冷却,进一步减少高温焊带与空气接触的时间。
进一步的,牵引结构包括卷线筒以及驱使卷线筒转动的电机。
采用上述方案,电机转动驱动卷线筒转动,使焊带缠绕收卷在卷线筒上,提供给焊带一个牵引力使整根焊带移动。
进一步的,干燥结构包括于第二电极导轮和卷线筒之间设置的供焊带穿过的干燥箱以及于干燥箱内设置的冷风吹干装置。
采用上述方案,焊带自冷却液中穿出后,再经过冷风吹干装置将焊带上的液体吹干,便于进行后续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于防氧化管上设置有调节防氧化管内部气压值的自动泄压结构,当防氧化管内气压高于预设气压值时,密封件在气压作用下滑移使排气通道与防氧化管内部连通,惰性气体自防氧化管内部经容置槽自排气通道排出,避免防氧化管内气压过大带来的安全隐患,提升退火过程中的安全性,此时弹簧受到挤压产生弹力;当防氧化管内部气压减小至低于预设气压值后,密封件在弹簧弹力作用下重新移动至关闭排气通道,排气通道与防氧化管内部不再连通停止排气,保证防氧化管内部的气密性。
2、于防氧化管和密封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冷却结构,高温惰性气体自防氧化管内部流动至通气管道中,冷却介质自进口和出口进出冷却流道,流动于冷却流道内,对高温惰性气体进行冷却,密封件与冷却后的惰性气体接触,延长密封件的使用寿命,除此之外,可避免直接将高温惰性气体排放至空气中而导致对操作人员的伤害,通过上述2个优点,保证焊带加热退火的同时提升退火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实施例1中一种三角焊带退火机构的轴测图;
图2是实施例1中一种三角焊带退火机构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的A-A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的B处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1中一种三角焊带退火机构的自动泄压结构排气时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实施例2中一种三角焊带退火机构的俯视图;
图7是图6中的C-C处剖视图;
图8是图7中的D处放大图。
图中:1、焊带;2、第一电极导轮;3、第二电极导轮;4、防氧化管;5、安装块;6、容置槽;7、排气通道;8、密封件;9、弹簧;10、通气管道;11、冷却管;12、冷却流道;13、进口;14、出口;15、冷却箱;16、卷线筒;17、干燥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一种三角焊带退火机构,参照图1至图5,包括转动设置的第一电极导轮2以及于第一电极导轮2下方转动设置的第二电极导轮3,在第一电极导轮2和第二电极导轮3之间设置有一个防氧化管4,防氧化管4内充有惰性气体,本实施例中惰性气体采用氮气,防氧化管4上设置有与防氧化管4内部连通的进气管,进气管与外部放置的氮气气瓶(气瓶为现有技术,在图中未标识)连接,进气管与气瓶之间设置有减压阀(减压阀采用生产厂家为朗拓科技,型号为LANTO-R01的减压阀,减压阀为现有技术,在图中未标识),防氧化管4两端均设置有供焊带1密封通过的第一通孔,在第一电极导轮2下方设置有一个冷却箱15,冷却箱15内装有冷却液,防氧化管4远离第一电极导轮2的一端和第二电极导轮3均浸没于冷却液中,在冷却箱15的上方还转动设置有一卷线筒16,卷线筒16的转动受控于一电机,在卷线筒16和冷却箱15之间设置有一个干燥箱17,干燥箱17的上顶面和下底面上均设置有供焊带1通过的第二通孔,干燥箱17内设置有一冷风吹干装置,本实施例中冷风吹干装置为风扇(风扇为现有技术,在图中未标识),焊带1依次经过第一电极导轮2、防氧化管4、第二电极导轮3和干燥箱17之后收卷于卷线筒16上。
电机转动驱动卷线筒16转动,使焊带1缠绕收卷在卷线筒16上,提供给焊带1一个牵引力使整根焊带1移动,焊带1与第一电极导轮2和第二电极导轮3抵接,第一电极导轮2和第二电极导轮3分别作为正极和负极对两者之间的焊带1进行通电加热,焊带1穿过防氧化管4避免加热后的高温焊带1与空气接触产生氧化,提高焊带1的质量,防氧化管4远离第一电极导轮2的一端浸没于冷却液中,高温焊带1自防氧化管4穿出后直接浸没于冷却液中进行冷却,进一步减少高温焊带1与空气的接触时间,冷却后的焊带1穿过干燥箱17,经干燥箱17内的冷风吹干后收卷于卷线筒16上。
在防氧化管4上半部分的外壁的上垂直向外一体延伸了一块安装块5,安装块5内设置有与防氧化管4内部连通的容置槽6,在容置槽6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通道7,容置槽6内密封滑移设置有一个密封件8,本实施例中密封件8为活塞,密封件8与容置槽6之间设置有弹簧9,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密封件8远离防氧化管4的一侧和容置槽6远离防氧化管4的内壁连接,弹簧9不受力时,密封件8位于排气通道7和防氧化管4之间,排气通道7和防氧化管4内部不连通,排气通道7处于关闭状态。
焊带1加热,防氧化管4内部氮气受热膨胀,气压增大,当防氧化管4内部气压增大至大于密封件8与容置槽6之间的摩擦力时,密封件8向远离防氧化管4的方向移动,压缩弹簧9使弹簧9形变产生弹力;防氧化管4内部气压进一步增大至克服摩擦力和弹力继续驱使密封件8向远离防氧化管4的方向移动,当防氧化管4内部气压大于预设气压值(预设气压值为防氧化管4保证安全使用时能承受的压力值,该预设气压值等于密封件8与容置槽6之间的摩擦力和弹簧9的弹力之和)时,密封件8移动至排气通道7与防氧化管4内部连通,氮气自防氧化管4内部经容置槽6自排气通道7排出完成泄压,泄压后防氧化管4内部气压减小,密封件8在弹簧9弹力作用下重新移动至排气通道7和防氧化管4之间,使排气通道7与防氧化管4内部不再连通,从而关闭排气通道7,使防氧化管4处于密封状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存在区别,参照图6至图8,区别在于:安装块5外部设置有一通气管道10,通气管道10一端与防氧化管4内部连通,且另一端与容置槽6和密封件8之间形成的密封空间连通,在安装块5外部于通气管道10外部密封套设有一冷却管11,从而使冷却管11和通气管道10之间形成供冷却介质通过的冷却流道12,冷却管11的下端设置有供冷却介质进入冷却流道12的进口13,冷却管11的上端设置有供冷却介质流出冷却流道12的出口14。
由于升温后的氮气的温度较高,长期与密封件8接触,可能会损坏密封件8,破坏防氧化管4的气密性,因此,从防氧化管4内部流出的高温氮气需要经过冷却后才能流入容置槽6内迫使密封件8移动,高温氮气自防氧化管4内部流动至通气管道10中,冷却介质自进口13进入冷却流道12,流动于冷却流道12内,再自出口14流出冷却流道12,对高温氮气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氮气进入容置槽6和密封件8之间形成的密封空间内迫使密封件8移动,除此之外,氮气冷却还可避免直接将高温氮气排放至空气中而导致对操作人员的伤害,进一步提升退火过程中的安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三角焊带退火机构,包括对焊带(1)进行加热升温的升温结构、对升温后的焊带(1)进行冷却的第一冷却结构、将冷却后的焊带(1)自第一冷却结构导出的牵引结构以及于第一冷却结构和牵引结构之间设置的干燥焊带(1)的干燥结构,其特征在于:升温结构包括转动设置的第一电极导轮(2)和第二电极导轮(3)以及于第一电极导轮(2)和第二电极导轮(3)之间设置的可容置惰性气体的防氧化管(4),焊带(1)依次经过第一电极导轮(2)、防氧化管(4)和第二电极导轮(3),防氧化管(4)远离第一电极导轮(2)的一端和第二电极导轮(3)均设置于第一冷却结构内,防氧化管(4)上设置有调节防氧化管(4)内部气压值的自动泄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角焊带退火机构,其特征在于:自动泄压结构包括于防氧化管(4)的外壁上密封向外延伸设置的安装块(5),于安装块(5)内设置的与防氧化管(4)内部连通的容置槽(6)、于容置槽(6)的侧壁上开设的与外界连通的排气通道(7)、密封滑移于容置槽(6)内可打开或关闭排气通道(7)的密封件(8)以及驱使密封件(8)移动的驱动结构,未升温时密封件(8)移动至关闭排气通道(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角焊带退火机构,其特征在于:驱动结构包括于密封件(8)和容置槽(6)之间设置的弹簧(9),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密封件(8)远离防氧化管(4)的一侧和容置槽(6)远离防氧化管(4)的内壁抵接或连接,弹簧(9)不受力时密封件(8)关闭排气通道(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角焊带退火机构,其特征在于:安装块(5)上设置有冷却自防氧化管(4)内部流动至容置槽(6)的高温惰性气体的第二冷却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角焊带退火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冷却结构包括于安装块(5)外部设置的一端与防氧化管(4)内部连通另一端与容置槽(6)连通的通气管道(10)以及于通气管道(10)外部密封套设的冷却管(11),冷却管(11)和通气管道(10)之间形成供冷却介质通过的冷却流道(12),冷却管(11)上分别设置有供冷却介质进出冷却流道(12)的进口(13)和出口(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三角焊带退火机构,其特征在于:进口(13)设置于冷却管(11)下端,出口(14)设置于冷却管(11)上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角焊带退火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冷却结构包括容置有冷却液的冷却箱(15),防氧化管(4)远离第一电极导轮(2)的一端和第二电极导轮(3)浸没于冷却液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角焊带退火机构,其特征在于:牵引结构包括卷线筒(16)以及驱使卷线筒(16)转动的电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三角焊带退火机构,其特征在于:干燥结构包括于第二电极导轮(3)和卷线筒(16)之间设置的供焊带(1)穿过的干燥箱(17)以及于干燥箱(17)内设置的冷风吹干装置。
CN202121780932.4U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三角焊带退火机构 Active CN2158562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80932.4U CN215856263U (zh)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三角焊带退火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80932.4U CN215856263U (zh)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三角焊带退火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56263U true CN215856263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29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80932.4U Active CN215856263U (zh)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三角焊带退火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562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856263U (zh) 一种三角焊带退火机构
CN204088497U (zh) 锂离子电池冷压夹具及冷压机
CN210736837U (zh) 固熔炉设备
CN108666495A (zh) 一种电池包
CN215373603U (zh) 一种具有风向调节结构的冷却塔
AU2021101482A4 (en)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for battery of electric automobile
CN214176396U (zh) 一种利用线性调控电路进行温度调控的窄线宽激光器
CN211507710U (zh) 一种动力锂电池散热装置
CN211930378U (zh) 一种步进电机
CN209481739U (zh) 一种铜线连续退火水冷装置
CN209210908U (zh) 一种带去氧化的铜带冷却装置
CN213396676U (zh) 一种内置温控阀的冷却器
CN110951965A (zh) 一种节能高效的铜线退火装置
CN217221550U (zh) 螺栓铝电解电容器老化机
CN219347313U (zh) 一种钢坯加热炉
CN213857783U (zh) 一种集流盘焊接装置及集流盘焊接产线
CN219370743U (zh) 一种电抗器的铁心散热结构
CN220152862U (zh) 一种退火炉密封结构
CN216213607U (zh) 一种空冷电堆系统的封装结构
CN112553422B (zh) 一种金属板带火焰加热装置及其加热方法
CN212894927U (zh) 一种光伏焊带冷却系统
CN113335652B (zh) 一种用于热缩膜布卷的包装机
CN220474834U (zh) 一种钠电池隔膜快速卷绕设备
CN115911648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内供电装置
CN215468696U (zh) 铁质工艺品电焊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