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55482U - 一种锅炉内腔锅水排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锅炉内腔锅水排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55482U
CN215855482U CN202121879963.5U CN202121879963U CN215855482U CN 215855482 U CN215855482 U CN 215855482U CN 202121879963 U CN202121879963 U CN 202121879963U CN 215855482 U CN215855482 U CN 2158554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wall
water
boiler
inn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7996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Jiahe Heat Sour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Jiahe Heat Sour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Jiahe Heat Sour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Jiahe Heat Sour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7996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554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554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554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炉内腔锅水排污装置,涉及锅炉处理领域,包括壳体,壳体的顶端安装有入水口,壳体的底端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若干个支撑座,还包括第一除渣机构、注水槽、输水管、药剂储存罐、搅拌桨、第二除渣机构和出水管,第一除渣机构装配在壳体的外壁左侧顶端;注水槽安装在壳体的外壁右侧上方;输水管安装在壳体的内腔中间位置。该装置可对锅水中的不溶性残渣以及可溶性残渣进行分别处理,针对性更强,作用效果更明显,排污的效果更好,同时采用降温和排污一体式的设计,不仅减小了设备的占地面积,而且节约了设备的生产维修成本,作用时间更加连贯,更加满足现有市场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锅炉内腔锅水排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锅炉内腔锅水排污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排污,是定期排出锅炉内部分被盐质和水渣污染的锅水,进入汽包的给水总是带有一定的盐分,锅内进行加药处理后,锅水的结垢性物质转变为水渣,此外锅水腐蚀金属也要产生一些腐蚀产物。因此,在锅水中含有各种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在锅炉运行中,这些杂质只有很少部分被蒸汽带走,绝大部分留在锅水中,随着锅水的不断蒸发,这些杂质浓度逐渐增大。锅水杂质浓度过大,不仅影响蒸汽品质,而且还可造成受热面的结垢与腐蚀,影响锅炉安全运行。为了控制锅水品质,必须进行锅炉排污,以排出部分被盐质和水渣污染的锅水,并以清给水进行补充;
目前,锅炉中锅水的污染物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不溶性残渣,另一种为无法通过自身沉降,需要借助絮凝剂与其反应才能过滤出的污染物,现有锅炉排污设备常常对上述两种污染物进行统一处理,该种处理方式不具有针对性,作用速度缓慢且作用效果不明显,进而降低了污染物处理的速率,而且由于锅炉中的锅水温度较高,因此需要降温设备对锅水进行降温处理后方能进行水源回收利用,但降温设备通常与污染物处理设备分体式设计,多种设备需进行顺次连接才能完成整个处理流程,分体式的降温设备和除污设备导致占地面积较大,且设备的互相连接密封性较高,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生产制造和维护成本,因此,基于以上缺点,现提出一种锅炉内腔锅水排污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锅炉排污设备常常对多种污染物进行统一处理的处理方式不具有针对性,作用速度缓慢且作用效果不明显,同时分体式的降温设备和除污设备导致占地面积较大,且设备的互相连接密封性较高,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生产制造和维护成本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炉内腔锅水排污装置,采用通过第一电机、转杆、转盘、第一过滤网、弹簧、滑块和收集槽,可对入水口下放的污水中不溶性残渣进行过滤收集,在药剂储存罐、第二电机、搅拌桨、第二过滤网和第二门体的配合下,可通过絮凝剂对其他污染物进行沉降收集,通过注水槽和输水管的配合,可对锅水进行降温处理。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锅炉内腔锅水排污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端安装有入水口,所述壳体的底端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若干个支撑座,还包括第一除渣机构、注水槽、输水管、药剂储存罐、搅拌桨、第二除渣机构和出水管,第一除渣机构装配在所述壳体的外壁左侧顶端;注水槽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外壁右侧上方;输水管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腔中间位置;药剂储存罐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外壁左侧底端;第二电机通过螺钉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外壁右侧底端;搅拌桨一端通过联轴器安装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且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壁左侧;第二除渣机构装配在所述壳体的底端;出水管安装在所述第二除渣机构的底端;
所述第一除渣机构包括除渣口、盖体、滑槽、滑块、弹簧、收集槽、第一门体、第一过滤网和驱动部,除渣口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外壁左侧顶端;盖体安装在所述除渣口的左侧;滑槽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开设在所述壳体的内壁左右两侧;滑块数量为两个,且一端可滑动的内嵌在所述滑槽的内腔;弹簧两端分别安装在其中一个所述滑块的外壁和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收集槽一侧安装在所述滑块的另一端;第一门体铰接在所述收集槽的外壁左侧;第一过滤网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收集槽的另一侧和另一个滑块的外壁上;驱动部装配在所述壳体的内腔右侧,且与另一个所述滑块的外壁相抵;;
所述第二除渣机构包括:除渣槽、第二过滤网和第二门体,除渣槽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底端,且所述出水管安装在所述除渣槽的底端;第二过滤网安装在所述出水管与所述除渣槽的连接处;第二门体通过销轴安装在所述除渣槽的外壁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电机、转杆和转盘,第一电机通过螺钉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转杆一端通过联轴器锁紧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且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壁顶端;转盘过盈配合于所述转杆的外壁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转盘相对于所述转杆的中心线位置偏心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门体的外壁设置有拉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网由左向右呈上升趋势倾斜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输水管呈蛇形排列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锅炉内腔锅水排污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通过第一电机、转杆和转盘的配合,可驱动第一过滤网、弹簧、滑块和收集槽一同进行左右往复变换的运动,从而可对入水口下放的污水中不溶性残渣进行过滤收集,通过开启盖体和第一门体可对不溶性残渣进行收集,在药剂储存罐、第二电机、搅拌桨、第二过滤网和第二门体的配合下,可通过絮凝剂对可溶性残渣进行沉降收集,通过注水槽和输水管的配合,可对锅水进行降温处理,该装置可对锅水中的不溶性残渣以及可溶性残渣进行分别处理,针对性更强,作用效果更明显,排污的效果更好,同时采用降温和排污一体式的设计,不仅减小了设备的占地面积,而且节约了设备的生产维修成本,作用时间更加连贯,更加满足现有市场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壳体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B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C处放大图。
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壳体,2、入水口,3、支撑座,4、第一除渣机构,41、除渣口,42、盖体,43、滑槽,44、滑块,45、弹簧,46、收集槽,47、第一门体,48、第一过滤网,49、第一电机,410、转杆,411、转盘,5、注水槽,6、输水管,7、药剂储存罐,8、第二电机,9、搅拌桨,10、第二除渣机构,101、除渣槽,102、第二过滤网,103、第二门体,11、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和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锅炉内腔锅水排污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顶端安装有入水口2,污水可经由入水口2注入壳体1的内腔顶端,壳体1的底端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若干个支撑座3,还包括第一除渣机构4、注水槽5、输水管6、药剂储存罐7、搅拌桨9、第二除渣机构10和出水管11,第一除渣机构4装配在壳体1的外壁左侧顶端;注水槽5安装在壳体1的外壁右侧上方,通过注水槽5可向壳体1的内腔注入足够的水;输水管6安装在壳体1的内腔中间位置,通过注水槽5注入的水可对输水管6内腔带有较高温度的水进行降温处理;药剂储存罐7安装在壳体1的外壁左侧底端,药剂储存罐7用于絮凝剂的投入和存放;第二电机8通过螺钉安装在壳体1的外壁右侧底端;搅拌桨9一端通过联轴器安装在第二电机8的输出端,且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壳体1的内壁左侧,第二电机8可带动搅拌桨9进行转动,从而促使对壳体1内腔底端的絮凝剂和溶水性污染物的搅拌混合;第二除渣机构10装配在壳体1的底端;出水管11安装在第二除渣机构10的底端;
第一除渣机构4包括除渣口41、盖体42、滑槽43、滑块44、弹簧45、收集槽46、第一门体47、第一过滤网48和驱动部,除渣口41安装在壳体1的外壁左侧顶端;盖体42安装在除渣口41的左侧,本实施例中盖体42可与除渣口41螺纹连接,旋转盖体42即可实现除渣口41的开启和关闭;滑槽43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开设在壳体1的内壁左右两侧;滑块44数量为两个,且一端可滑动的内嵌在滑槽43的内腔;弹簧45两端分别安装在其中一个滑块44的外壁和壳体1的内壁上,弹簧45为螺旋弹簧,其受到外力作用可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作用后可恢复初始状态;收集槽46一侧安装在滑块44的另一端,收集槽46可对不溶性残渣进行收集;第一门体47铰接在收集槽46的外壁左侧,通过开启第一门体47可将收集槽46内腔的残渣进行取出清理;第一过滤网48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收集槽46的另一侧和另一个滑块44的外壁上,第一过滤网48可对不溶性残渣进行过滤,使不溶性残渣进入收集槽46的内腔;驱动部装配在壳体1的内腔右侧,且与另一个滑块44的外壁相抵,驱动部包括第一电机49、转杆410和转盘411,第一电机49通过螺钉安装在壳体1的内壁上;转杆410一端通过联轴器锁紧在第一电机49的输出端,且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壳体1的内壁顶端;转盘411过盈配合于转杆410的外壁上,转盘411相对于转杆410的中心线位置偏心设置,开启状态的第一电机49可带动转杆410和转盘411一同进行转动,当转盘411相对于转动轴心较远一侧运动至左侧时,可促使第一过滤网48和滑块44一同向左运动,并对弹簧45进行压缩,当转盘411相对于转动轴心较近一侧运动至左侧时,弹簧45将推动滑块44和第一过滤网48一同向右运动,由此可实现第一过滤网48和滑块44沿着滑槽43的内腔进行左右往复变换的运动,进而促使第一过滤网48顶端的不溶性残渣进入收集槽46的内腔;
第二除渣机构10包括除渣槽101、第二过滤网102和第二门体103,除渣槽101安装在壳体1的底端,且出水管11安装在除渣槽101的底端;第二过滤网102安装在出水管11与除渣槽101的连接处;第二门体103通过销轴安装在除渣槽101的外壁上,与絮凝剂发生反应后产生的絮凝污染物将沉落至除渣槽101的内腔,在第二过滤网102的过滤作用下,处理完毕的水可经由出水管11向下一个流程进行处理,絮凝污染物可通过开启第二门体103进行清理。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第二门体103的外壁设置有拉手,以便于工作人员对第二门体103进行开启。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第一过滤网48由左向右呈上升趋势倾斜设置,从而保证不溶性残渣可沿着第一过滤网48的倾斜面更加容易的进入收集槽46的内腔。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输水管6呈蛇形排列设置在壳体1的内腔,通过蛇形排列的输水管6可增大水的作用面积,加速对污水的降温操作。
本实施例一种锅炉内腔锅水排污装置,工作原理或使用方法步骤为:
步骤一:预先通过注水槽5向壳体1的内腔注入足够的水,开启第一电机49的外接电源,第一电机49将带动转杆410和转盘411一同进行转动,由于转盘411相对于转杆410的中心线偏心设置,因此当转盘411相对于转动轴心较远一侧运动至左侧时,可促使第一过滤网48和滑块44一同向左运动,并对弹簧45进行压缩,当转盘411相对于转动轴心较近一侧运动至左侧时,弹簧45将推动滑块44和第一过滤网48一同向右运动,由此可实现第一过滤网48和滑块44沿着滑槽43的内腔进行左右往复变换的运动,开启入水口2的控制阀门后,污水可经由入水口2注入壳体1的内腔顶端,经第一过滤网48过滤出的不溶性残渣,可在倾斜且不断运动的第一过滤网48的作用下进入收集槽46的内腔,开启盖体42和第一门体47,即可对收集槽46内腔的不溶性残渣进行收集清理;
步骤二:透过第一过滤网48向下流动的水与可溶性污染物的混合体,可向下进入输水管6的内腔,通过注水槽5注入的水可对输水管6内腔带有较高温度的水进行降温处理,通过蛇形排列的输水管6可增大水的作用面积,加速对污水的降温操作;
步骤三:通过药剂储存罐7向壳体1的内腔底端加入絮凝剂,开启第二电机8的外接电源,第二电机8将带动搅拌桨9进行不断的转动,经输水管6下放的污水与可溶性污染物混合体,在絮凝剂和搅拌桨9的作用下充分作用混合,与絮凝剂发生反应后产生的絮凝污染物将沉落至除渣槽101的内腔,在第二过滤网102的过滤作用下,处理完毕的水可经由出水管11向下一个流程进行处理,絮凝污染物可通过开启第二门体103进行清理;
该装置一方面可对锅水中的不溶性残渣以及可溶性残渣进行分别处理,另一方面采用降温和排污一体式的设计,减小了设备的占地面积的同时,节约了设备的生产维修成本,作用时间更加连贯,污染物处理的针对性更强,作用效果更明显,排污的效果更好。
实施例2
一种锅炉内腔锅水排污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顶端安装有入水口2,污水可经由入水口2注入壳体1的内腔顶端,壳体1的底端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若干个支撑座3,还包括第一除渣机构4、注水槽5、输水管6、药剂储存罐7、搅拌桨9、第二除渣机构10和出水管11,第一除渣机构4装配在壳体1的外壁左侧顶端;注水槽5安装在壳体1的外壁右侧上方,通过注水槽5可向壳体1的内腔注入足够的水;输水管6安装在壳体1的内腔中间位置,通过注水槽5注入的水可对输水管6内腔带有较高温度的水进行降温处理;药剂储存罐7安装在壳体1的外壁左侧底端,药剂储存罐7用于絮凝剂的投入和存放;第二电机8通过螺钉安装在壳体1的外壁右侧底端;搅拌桨9一端通过联轴器安装在第二电机8的输出端,且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壳体1的内壁左侧,第二电机8可带动搅拌桨9进行转动,从而促使对壳体1内腔底端的絮凝剂和溶水性污染物的搅拌混合;第二除渣机构10装配在壳体1的底端;出水管11安装在第二除渣机构10的底端;
第一除渣机构4包括除渣口41、盖体42、滑槽43、滑块44、弹簧45、收集槽46、第一门体47、第一过滤网48和驱动部,除渣口41安装在壳体1的外壁左侧顶端;盖体42安装在除渣口41的左侧,本实施例中盖体42可与除渣口41以插接的方式连接,且可通过在盖体42外壁设置橡胶圈来增加除渣口41的封闭性,通过拔出盖体42即可实现除渣口41的开启;滑槽43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开设在壳体1的内壁左右两侧;滑块44数量为两个,且一端可滑动的内嵌在滑槽43的内腔;弹簧45两端分别安装在其中一个滑块44的外壁和壳体1的内壁上,弹簧45为螺旋弹簧,其受到外力作用可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作用后可恢复初始状态;收集槽46一侧安装在滑块44的另一端,收集槽46可对不溶性残渣进行收集;第一门体47铰接在收集槽46的外壁左侧,通过开启第一门体47可将收集槽46内腔的残渣进行取出清理;第一过滤网48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收集槽46的另一侧和另一个滑块44的外壁上,第一过滤网48可对不溶性残渣进行过滤,使不溶性残渣进入收集槽46的内腔;驱动部装配在壳体1的内腔右侧,且与另一个滑块44的外壁相抵,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部可采用电动推杆与第一过滤网48外壁相连接的方式,推动与第一过滤网48连接的滑块44向左移动,并对弹簧45进行压缩,当电动推杆恢复至初始位置时,弹簧45将推动滑块44和第一过滤网48一同向右运动,由此可实现第一过滤网48和滑块44沿着滑槽43的内腔进行左右往复变换的运动,进而促使第一过滤网48顶端的不溶性残渣进入收集槽46的内腔;
第二除渣机构10包括除渣槽101、第二过滤网102和第二门体103,除渣槽101安装在壳体1的底端,且出水管11安装在除渣槽101的底端;第二过滤网102安装在出水管11与除渣槽101的连接处;第二门体103通过销轴安装在除渣槽101的外壁上,与絮凝剂发生反应后产生的絮凝污染物将沉落至除渣槽101的内腔,在第二过滤网102的过滤作用下,处理完毕的水可经由出水管11向下一个流程进行处理,絮凝污染物可通过开启第二门体103进行清理。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第二门体103的外壁设置有拉手,以便于工作人员对第二门体103进行开启。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第一过滤网48由左向右呈上升趋势倾斜设置,从而保证不溶性残渣可沿着第一过滤网48的倾斜面更加容易的进入收集槽46的内腔。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输水管6呈蛇形排列设置在壳体1的内腔,通过蛇形排列的输水管6可增大水的作用面积,加速对污水的降温操作。
本实施例一种锅炉内腔锅水排污装置,工作原理或使用方法步骤为:
步骤一:预先通过注水槽5向壳体1的内腔注入足够的水,开启电动推杆的外接电源,电动推杆可促使第一过滤网48和滑块44一同向左运动,并对弹簧45进行压缩,当电动推杆向右恢复至初始位置时,弹簧45将推动滑块44和第一过滤网48一同向右运动,由此可实现第一过滤网48和滑块44沿着滑槽43的内腔进行左右往复变换的运动,开启入水口2的控制阀门后,污水可经由入水口2注入壳体1的内腔顶端,经第一过滤网48过滤出的不溶性残渣,可在倾斜且不断运动的第一过滤网48的作用下进入收集槽46的内腔,开启盖体42和第一门体47,即可对收集槽46内腔的不溶性残渣进行收集清理;
步骤二:透过第一过滤网48向下流动的水与可溶性污染物的混合体,可向下进入输水管6的内腔,通过注水槽5注入的水可对输水管6内腔带有较高温度的水进行降温处理,通过蛇形排列的输水管6可增大水的作用面积,加速对污水的降温操作;
步骤三:通过药剂储存罐7向壳体1的内腔底端加入絮凝剂,开启第二电机8的外接电源,第二电机8将带动搅拌桨9进行不断的转动,经输水管6下放的污水与可溶性污染物混合体,在絮凝剂和搅拌桨9的作用下充分作用混合,与絮凝剂发生反应后产生的絮凝污染物将沉落至除渣槽101的内腔,在第二过滤网102的过滤作用下,处理完毕的水可经由出水管11向下一个流程进行处理,絮凝污染物可通过开启第二门体103进行清理;
该装置一方面可对锅水中的不溶性残渣以及可溶性残渣进行分别处理,另一方面采用降温和排污一体式的设计,减小了设备的占地面积的同时,节约了设备的生产维修成本,作用时间更加连贯,污染物处理的针对性更强,作用效果更明显,排污的效果更好。
上述实施例试应用在锅炉排污领域,实施一年后得到的数据证明结果:
相对于传统排污设备,采用本装置排污的速率提高了30%~52%,排污效果质量提高了10%~28,节约了分体式降温设备的生产维护成本2万~5万元,采用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较实施例2来讲作用更加稳定持久,因此实施例1为最佳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锅炉内腔锅水排污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端安装有入水口(2),所述壳体(1)的底端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若干个支撑座(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除渣机构(4),装配在所述壳体(1)的外壁左侧顶端;
注水槽(5),安装在所述壳体(1)的外壁右侧上方;
输水管(6),安装在所述壳体(1)的内腔中间位置;
药剂储存罐(7),安装在所述壳体(1)的外壁左侧底端;
第二电机(8),通过螺钉安装在所述壳体(1)的外壁右侧底端;
搅拌桨(9),一端通过联轴器安装在所述第二电机(8)的输出端,且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左侧;
第二除渣机构(10),装配在所述壳体(1)的底端;
出水管(11),安装在所述第二除渣机构(10)的底端;
所述第一除渣机构(4)包括:
除渣口(41),安装在所述壳体(1)的外壁左侧顶端;
盖体(42),安装在所述除渣口(41)的左侧;
滑槽(43),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开设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左右两侧;
滑块(44),数量为两个,且一端可滑动的内嵌在所述滑槽(43)的内腔;
弹簧(45),两端分别安装在其中一个所述滑块(44)的外壁和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
收集槽(46),一侧安装在所述滑块(44)的另一端;
第一门体(47),铰接在所述收集槽(46)的外壁左侧;
第一过滤网(48),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收集槽(46)的另一侧和另一个滑块(44)的外壁上;
驱动部,装配在所述壳体(1)的内腔右侧,且与另一个所述滑块(44)的外壁相抵;
所述第二除渣机构(10)包括:
除渣槽(101),安装在所述壳体(1)的底端,且所述出水管(11)安装在所述除渣槽(101)的底端;
第二过滤网(102),安装在所述出水管(11)与所述除渣槽(101)的连接处;
第二门体(103),通过销轴安装在所述除渣槽(101)的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内腔锅水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
第一电机(49),通过螺钉安装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
转杆(410),一端通过联轴器锁紧在所述第一电机(49)的输出端,且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顶端;
转盘(411),过盈配合于所述转杆(410)的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锅炉内腔锅水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411)相对于所述转杆(410)的中心线位置偏心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内腔锅水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门体(103)的外壁设置有拉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内腔锅水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网(48)由左向右呈上升趋势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内腔锅水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6)呈蛇形排列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内腔。
CN202121879963.5U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锅炉内腔锅水排污装置 Active CN2158554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79963.5U CN215855482U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锅炉内腔锅水排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79963.5U CN215855482U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锅炉内腔锅水排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55482U true CN215855482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28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79963.5U Active CN215855482U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锅炉内腔锅水排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554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35643A (zh) * 2024-02-19 2024-03-22 长沙邦民惠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厂炉渣的污水处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35643A (zh) * 2024-02-19 2024-03-22 长沙邦民惠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厂炉渣的污水处理装置
CN117735643B (zh) * 2024-02-19 2024-05-10 长沙邦民惠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厂炉渣的污水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52882U (zh) 一种新型家庭用污水杂质回收装置
CN110127826A (zh) 一种环保领域用污水处理沉淀池
CN215855482U (zh) 一种锅炉内腔锅水排污装置
CN215516997U (zh) 一种焦化废水深度水处理设备
CN217459077U (zh) 一种实验室危废处理装置
CN109824170B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12974367U (zh) 一种适用于生活废水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
CN112142265A (zh) 一种水处理用新型废水池
CN215446416U (zh) 蒸汽锅炉自动排污系统
CN216106207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智能m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14516688B (zh) 氟化工生产废水处理设备
CN215905948U (zh) 一种自动清渣的工业冷却水除垢装置
CN215288282U (zh) 一种工业废水高效处理装置
CN209940678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过滤沉淀箱
CN212893994U (zh) 一种工业强碱高盐废水的处理装置
CN210885345U (zh) 一种可移动式不锈钢酸洗废水处理装置
CN112142236A (zh) 一种节能型废水处理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N112275364A (zh) 一种工业固废粉碎清洗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CN215049156U (zh) 一种带plc智能控制的一体化净水器
CN218262093U (zh) 一种环保型热电站污水处理设备
CN220845730U (zh) 一种基于mabr工艺处理高浓度污水处理装置
CN215049305U (zh) 一种皮革污水处理设备
CN212631844U (zh) 一种环保工程用便于拆装的油污处理装置
CN213589868U (zh) 一种用于金属清洗剂生产线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2091076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