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55377U - 一种底泥蓝藻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底泥蓝藻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55377U
CN215855377U CN202122005684.2U CN202122005684U CN215855377U CN 215855377 U CN215855377 U CN 215855377U CN 202122005684 U CN202122005684 U CN 202122005684U CN 215855377 U CN215855377 U CN 2158553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d
mixing
tank
cavity
dehyd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0568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培松
王达
吴橙
倪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uifro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uifro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uifro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uifro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0568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553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55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553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底泥蓝藻分离装置,混合罐的内腔连接有两个封板,两个封板将混合罐从左到右依次分割成处理泥收集腔、混合腔和分离水收集腔,脱水分离罐靠近处理泥收集腔的一端外侧壁安装有第一双流旋转接头,混合气泡输入口通过与外部的气泡发生装置连通,产生的气泡与藻泥中的微生物相结合,通过螺旋混合轴加快藻泥在混合罐内絮凝反应时间,对水质可以进行提升,气泡向上时的升力可以有效的冲击过滤网上的悬浮物,可以达到反冲洗的目的;蓝藻泥通过外部的抽泥泵抽出,水通过出水口流出,外部的抽泥泵工作实现混合罐内形成负压,便于藻泥水进入混合罐,可较好的进行分离处理,实现全水域多环境下的底泥蓝藻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底泥蓝藻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专利申请涉及水生态环境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底泥蓝藻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引起来了全社会普遍关注,尤其是以淡水中蓝藻备受人们的关注,蓝藻会使湖水“富营养化”,还会引起淡水浮游藻类和鱼虾类生物大量死亡。而且蓝藻在营养丰富的水体中,经过阳光的照耀,会很快在水面上繁殖生长,如果打捞不及时,会在死亡后沉入水底,经过腐烂变成藻泥,不仅污染水体,还会使水底生物缺氧,破坏水环境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泥蓝藻分离装置,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底泥蓝藻分离装置,包括脱水分离罐,所述脱水分离罐的内壁两端连接混合罐的两端,且脱水分离罐与混合罐,混合罐的内腔连接有两个封板,两个封板将混合罐从左到右依次分割成处理泥收集腔、混合腔和分离水收集腔,脱水分离罐靠近处理泥收集腔的一端外侧壁安装有第一双流旋转接头,脱水分离罐靠近分离水收集腔的一端外侧壁安装有第二双流旋转接头;
第一双流旋转接头上开设有向混合腔内输入藻泥的进泥口,第一双流旋转接头上还开设有与处理泥收集腔连通的抽泥口,抽泥口通过管道连接外部的抽泥泵;
第二双流旋转接头上开设有向混合腔内输入微纳米气泡的混合气泡输入口,第二双流旋转接头上还开设有与分离水收集腔连通的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脱水分离罐内安装有将混合罐包围的过滤网,过滤网的一端连接在混合腔和分离水收集腔之间的环向外壁上,过滤网的另一端连接在脱水分离罐靠近处理泥收集腔一端的环向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的内壁上安装有数量不少于一组的旋片。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腔远离进泥口的一端环向侧壁开设有多个与脱水分离罐内腔连通的第一通孔,处理泥收集腔的环向侧壁开设有与脱水分离罐连通的第二通孔,分离水收集腔的环向侧壁开设有与脱水分离罐连通的第三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腔内安装有螺旋混合轴,螺旋混合轴连接在靠近分离水收集腔一侧的封板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混合轴的杆部呈贯通的中空状结构,螺旋混合轴的杆部与混合气泡输入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脱水分离罐的周向外侧壁对称套接有两个齿轮,齿轮通过传输皮带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脱水分离罐的周向外侧壁对称套接有两个滚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底泥蓝藻分离装置,混合气泡输入口通过与外部的气泡发生装置连通,气泡发生装置启动产生大量微纳米级别的气泡,产生的气泡与藻泥中的微生物相结合,通过螺旋混合轴加快藻泥在混合罐内絮凝反应时间,对水质可以进行提升,气泡向上时的升力可以有效的冲击过滤网上的悬浮物,可以达到反冲洗的目的;
2、可持续性作业,在收集底泥蓝藻的同时,通过微纳米级混合气泡曝气,给水体增氧,改善水质,通过混合罐与脱水分离罐的相互配合,使得底泥可以进行初段脱水处理,蓝藻泥通过外部的抽泥泵抽出,水通过出水口流出,外部的抽泥泵工作实现混合罐内形成负压,便于藻泥水进入混合罐,可较好的进行分离处理,实现全水域多环境下的底泥蓝藻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混合罐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脱水分离罐1、混合罐2、封板21、处理泥收集腔22、第二通孔221、混合腔23、第一通孔231、分离水收集腔24、第三通孔241、过滤网3、螺旋混合轴4、第一双流旋转接头5、进泥口51、抽泥口52、第二双流旋转接头6、混合气泡输入口61、出水口62、旋片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申请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底泥蓝藻分离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脱水分离罐1,脱水分离罐1的内壁两端连接混合罐2的两端,且脱水分离罐1与混合罐2,混合罐2的内腔连接有两个封板21,两个封板21将混合罐2从左到右依次分割成处理泥收集腔22、混合腔23和分离水收集腔24,脱水分离罐1靠近处理泥收集腔22的一端外侧壁安装有第一双流旋转接头5,脱水分离罐1靠近分离水收集腔24的一端外侧壁安装有第二双流旋转接头6;
第一双流旋转接头5上开设有向混合腔23内输入藻泥的进泥口51,第一双流旋转接头5上还开设有与处理泥收集腔22连通的抽泥口52,抽泥口52通过管道连接外部的抽泥泵;
第二双流旋转接头6上开设有向混合腔23内输入微纳米气泡的混合气泡输入口61,混合腔23内安装有螺旋混合轴4,螺旋混合轴4连接在靠近分离水收集腔24一侧的封板21侧壁上,螺旋混合轴4的杆部呈贯通的中空状结构,螺旋混合轴4的杆部与混合气泡输入口61连通,第二双流旋转接头6上还开设有与分离水收集腔24连通的出水口62。
其中,脱水分离罐1内安装有将混合罐2包围的过滤网3,使藻泥、水过滤分离,过滤网3的一端连接在混合腔23和分离水收集腔24之间的环向外壁上,过滤网3的另一端连接在脱水分离罐1靠近处理泥收集腔22一端的环向内壁上,过滤网3的内壁上安装有数量不少于一组的旋片7,如图3所示,混合腔23远离进泥口51的一端环向侧壁开设有多个与脱水分离罐1内腔连通的第一通孔231,处理泥收集腔22的环向侧壁开设有与脱水分离罐1连通的第二通孔221,分离水收集腔24的环向侧壁开设有与脱水分离罐1连通的第三通孔241。
通过气泡发生装置,可产生大量微纳米级别的气泡,气泡发生装置可放置在拖拽的船上,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产生的气泡与微生物相结合,通过螺旋混合轴4使藻泥在混合舱2内加快絮凝反应时间,对水质可以进行提升,气泡向上时的升力可以有效的冲击过滤网3上的悬浮物,可以达到反冲洗的目的。而且气泡具有去除率高、再生抑制效果好、分离速度快、结构简单、明显降低成本的特点,极大地改善了藻泥混凝技术,而且纳米气泡尺寸接近藻细胞,利于两者黏附,在气泡破裂时可发生高级氧化反应,不需要投加任何化学药剂,所以安全性高而且有效处理能力强,有利于底泥中的藻类处理。
本底泥蓝藻分离装置,外部的抽泥泵启动,使混合罐2内形成负压,带藻泥水通过外接管路从进泥口51进入到混合腔23内,与此同时微生物混合气泡通过混合气泡输入口61进入到混合罐2中,通过螺旋混合轴4的混合作用,蓝藻充分接触反应絮凝,通过过滤网3,水从出水口62,絮凝的蓝藻泥从抽泥口52抽出。
如图1所示,脱水分离罐1的环向侧壁可以套接两个齿轮,通过传输皮带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图中未示出),电机带动设备整体转动,螺旋混合轴4使藻泥水与微纳米气泡混合接触反应,由图1的左侧运动到右侧,由重力从第一通孔231落入到下方的脱水分离罐1中,进过脱水分离罐1内的泥水通过旋片7的搅拌作用,由图1的右侧运动到左侧,泥通过抽泥口52抽出,水从出水口62流出,实现了对含藻底泥的有效处理,从根本上解决蓝藻问题,为长久的环境治理提供基础。
实施例2
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1中脱水分离罐1的环向侧壁套接齿轮;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脱水分离罐1的环向外壁套接滚轮,通过绳索挂在第一双流旋转接头5和第二双流旋转接头6上,船只行走拖拉移动,滚轮带动设备整体在水底滚动行走,处理蓝藻泥,实现无动力自旋转。
本底泥蓝藻分离装置,通过电机驱动和滚轮无动力驱使两种方式,两种方式均可实现螺旋混合轴4相对底泥蓝藻转动,使混合效果更好,电机驱动实现设备在船体上运行收集底泥蓝藻,滚轮实现在水底滚动收集底泥蓝藻,区别在于两者与进泥口51的管路长度不同,实现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状态,适用范围更广。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专利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专利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专利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8)

1.一种底泥蓝藻分离装置,包括脱水分离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分离罐(1)的内壁两端连接混合罐(2)的两端,且脱水分离罐(1)与混合罐(2),混合罐(2)的内腔连接有两个封板(21),两个封板(21)将混合罐(2)从左到右依次分割成处理泥收集腔(22)、混合腔(23)和分离水收集腔(24),脱水分离罐(1)靠近处理泥收集腔(22)的一端外侧壁安装有第一双流旋转接头(5),脱水分离罐(1)靠近分离水收集腔(24)的一端外侧壁安装有第二双流旋转接头(6);
第一双流旋转接头(5)上开设有向混合腔(23)内输入藻泥的进泥口(51),第一双流旋转接头(5)上还开设有与处理泥收集腔(22)连通的抽泥口(52),抽泥口(52)通过管道连接外部的抽泥泵;
第二双流旋转接头(6)上开设有向混合腔(23)内输入微纳米气泡的混合气泡输入口(61),第二双流旋转接头(6)上还开设有与分离水收集腔(24)连通的出水口(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泥蓝藻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分离罐(1)内安装有将混合罐(2)包围的过滤网(3),过滤网(3)的一端连接在混合腔(23)和分离水收集腔(24)之间的环向外壁上,过滤网(3)的另一端连接在脱水分离罐(1)靠近处理泥收集腔(22)一端的环向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底泥蓝藻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3)的内壁上安装有数量不少于一组的旋片(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底泥蓝藻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23)远离进泥口(51)的一端环向侧壁开设有多个与脱水分离罐(1)内腔连通的第一通孔(231),处理泥收集腔(22)的环向侧壁开设有与脱水分离罐(1)连通的第二通孔(221),分离水收集腔(24)的环向侧壁开设有与脱水分离罐(1)连通的第三通孔(2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底泥蓝藻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23)内安装有螺旋混合轴(4),螺旋混合轴(4)连接在靠近分离水收集腔(24)一侧的封板(21)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底泥蓝藻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混合轴(4)的杆部呈贯通的中空状结构,螺旋混合轴(4)的杆部与混合气泡输入口(6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底泥蓝藻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分离罐(1)的周向外侧壁对称套接有两个齿轮,齿轮通过传输皮带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底泥蓝藻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分离罐(1)的周向外侧壁对称套接有两个滚轮。
CN202122005684.2U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底泥蓝藻分离装置 Active CN2158553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5684.2U CN215855377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底泥蓝藻分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5684.2U CN215855377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底泥蓝藻分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55377U true CN215855377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242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05684.2U Active CN215855377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底泥蓝藻分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553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10078A (zh) * 2022-11-07 2023-02-24 江苏和合水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澡泥干化前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10078A (zh) * 2022-11-07 2023-02-24 江苏和合水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澡泥干化前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15710078B (zh) * 2022-11-07 2024-03-01 江苏和合水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藻泥干化前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74155U (zh) 一种多级一体化生物转盘
CN215855377U (zh) 一种底泥蓝藻分离装置
CN217921769U (zh) 一种污水生物处理系统
CN108706822A (zh) 生物转笼一体化中试装置
CN209906574U (zh) 一种厨房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CN109516652A (zh) 一种黑臭河道污水处理工艺
CN210367245U (zh) 一种自循环污水处理装置
CN209685520U (zh) 一种活性碳吸附污水处理装置
CN218909996U (zh) 一种多效混合式气浮机
CN216837556U (zh) 一种高效率工业污水处理装置
CN101314485B (zh) 船用蓝藻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207903965U (zh) 一种新型絮凝设备
CN216377711U (zh) 一种全自动高效净水器
CN110104838A (zh) 一种含油污水的自动分层分离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213707948U (zh) 一种含镍废物处理装置
CN215440088U (zh) 一种适用于黑臭水体原位修复的装置
CN211310921U (zh) 一种新型含油废水除油设备
CN211339155U (zh) 一种便于辅助曝气的碳钢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07662997A (zh) 一种生物膜污水处理设备
CN211255483U (zh) 一种实验室废水及废液的处理装置
CN210030260U (zh) 污水处理沉淀池
CN209583891U (zh) 一种河道水污染处理装置
CN113149374A (zh) 一种水性涂料生产用水处理系统
CN111875110A (zh) 一种沉降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06767872U (zh) 一种家用污水处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