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54345U - 一种新型包覆丝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包覆丝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54345U
CN215854345U CN202121254222.8U CN202121254222U CN215854345U CN 215854345 U CN215854345 U CN 215854345U CN 202121254222 U CN202121254222 U CN 202121254222U CN 215854345 U CN215854345 U CN 2158543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frame
plate
tensioning
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5422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喜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chang Pioneer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chang Pioneer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chang Pioneer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chang Pioneer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5422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543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543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543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包覆丝机,涉及包覆机技术领域,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外表面套接有出料滚筒,所述机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支撑座,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座之间转动连接有收集滚筒,所述机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支撑座。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合理,它能够通过电机、转动轴、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皮带、第一锥轮、第二锥轮、第二圆柱轴、动轮、连杆和移动块的设置,使移动块沿着收集滚筒的方向做水平往复运动,实现了绕线过程中丝线在收集滚筒上分布均匀,通过电机、齿轮、齿条、传动板、第一张紧板、第二张紧板、弹簧和过线轮的设置,使过线轮的水平方向移动,实现了绕线过程中丝线始终处于张紧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包覆丝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覆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包覆丝机。
背景技术
在目前,包覆丝机是纺织厂中所必需的设备,通过包覆丝机能够快速将需要纺织的线给收拢在一起,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工作量,让其工作更具有效率,因此广泛地运用于各个纺织厂内。
但现有包覆丝机在进行线的缠绕收拢时大多无法均匀张紧的缠绕,所以很容易出现线与线交缠在一起或者整体包覆丝过于松弛的情况,需要后期人为整理,降低了工作效率。为此,我们提供了新型包覆丝机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包覆丝机。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包覆丝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外表面套接有出料滚筒,所述机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支撑座,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座之间转动连接有收集滚筒,所述机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支撑座,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座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圆柱轴,所述机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过线环,所述机架的外表面设置有收集机构,所述机架的外表面设置有张紧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轮。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滚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圆柱轴的外表面套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块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移动块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动轮,所述动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柱轴,所述第二圆柱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锥轮,所述第二锥轮与第一锥轮相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张紧机构包括传动板,所述传动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相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两个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张紧板,所述第一张紧板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三圆柱轴,所述第三圆柱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过线轮。
进一步的,第一张紧板的侧面放置有第二张紧板,所述第二张紧板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丝,所述螺丝贯穿第二张紧板并延伸至第一张紧板的外表面,所述机架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一张紧板和第二张紧板相适配的第一滑槽。
进一步的,机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二圆柱轴贯穿第一盖板并延伸至第一盖板的内部,所述机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盖板。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新型包覆丝机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转动轴、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皮带、第一锥轮、第二锥轮、第二圆柱轴、动轮、连杆和移动块的设置,利用电机的转动带动转动轴转动,使得第一皮带轮和第一锥轮转动,第一皮带轮转动会带动第二皮带轮和收集滚筒转动,第一锥轮转动会带动第二锥轮和动轮转动,动轮转动会带动连杆转动,从而带动移动块沿着收集滚筒的方向做水平往复运动,实现了绕线过程中丝线在收集滚筒上分布均匀。
二、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齿轮、齿条、传动板、第一张紧板、第二张紧板、弹簧和过线轮的设置,利用电机转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齿条和传动板水平移动,传动板水平移动带动第一张紧板和第二张紧板水平移动,进而带动过线轮的水平方向移动,保证了绕线过程中丝线始终处于张紧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隐藏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隐藏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中:1、机架;2、出料滚筒;3、第一支撑座;4、收集滚筒;5、第二支撑座;6、第一圆柱轴;7、支架;8、过线环;9、收集机构;901、电机;902、转动轴;903、第一皮带轮;904、第一锥轮;905、第二皮带轮;906、皮带;907、移动块;908、第一通孔;909、连杆;910、动轮;911、第二圆柱轴;912、第二锥轮;10、张紧机构;1001、传动板;1002、齿条;1003、齿轮;1004、弹簧;1005、第一张紧板;1006、第三圆柱轴;1007、过线轮;1008、第二张紧板;1009、螺丝;11、第一盖板;12、第二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包覆丝机,包括机架1,机架1的外表面套接有出料滚筒2,机架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支撑座3,两个第一支撑座3之间转动连接有收集滚筒4。
在这里,收集滚筒4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一支撑座3并延伸至两个第一支撑座3的外表面。
通过将出料滚筒2和机架1套接,可使出料滚筒2更换时更加方便。
机架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支撑座5,两个第二支撑座5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圆柱轴6。
在这里,第一圆柱轴6和收集滚筒4长度相等,第一圆柱轴6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二支撑座5并延伸至两个第二支撑座5的外表面。
通过将第一圆柱轴6和收集滚筒4设置为长度相等,可为丝线缠绕过程中的分布均匀提供路径。
机架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架7,支架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过线环8。
在这里,过线环8形状为空心圆柱体,丝线穿过过线环8缠绕在收集滚筒4外表面。
通过将丝线穿过线环8,可为丝线提供一个支持力,使丝线缠绕更加紧凑。
机架1的外表面设置有收集机构9。
参见图1、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收集机构9包括电机901,电机9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902,转动轴90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903,转动轴90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轮904。
在这里,电机901的外表面与机架1的内壁固定连接。
通过电机901转动,可带动转动轴902转动,进而可带动第一皮带轮903和第一锥轮904转动。
参见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收集滚筒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905,第一皮带轮903与第二皮带轮905之间通过皮带906传动连接。
在这里,第一皮带轮903和第二皮带轮905为同样大小皮带轮。
通过第一皮带轮903转动,可带动皮带906和第二皮带轮905转动。
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圆柱轴6的外表面套接有移动块907,移动块907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908。
在这里,所述移动块907内部所开设的第一通孔908为过线孔,丝线穿过第一通孔908缠绕在收集滚筒4外表面。
通过将移动块907与第一圆柱轴6套接,可使移动块907在第一圆柱轴6外表面滑动。
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块907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杆909,连杆909远离移动块907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动轮910。
在这里,移动块907同方向移动的最大距离等于第一圆柱轴6的长度。
通过动轮910转动,可带动连杆909转动,进而带动移动块907水平移动。
参见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动轮9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柱轴911,第二圆柱轴9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锥轮912,第二锥轮912与第一锥轮904相啮合。
在这里,第二圆柱轴9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圈。
通过第一锥轮904转动,可带动第二锥轮912和第二圆柱轴911转动,进而可带动动轮910转动。
机架1的外表面设置有张紧机构10。
参见图1、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张紧机构10包括传动板1001,传动板100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齿条1002。
在这里,传动板1001与机架1内部所开设的第二滑槽滑动连接,传动板1001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通过将传动板1001的形状设置为直角三角形,可使传动板1001水平方向移动时能够顶起前方装置使其竖直方向移动。
参见图4,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轴90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齿轮1003,齿轮1003与齿条1002相啮合。
在这里,齿条1002位于齿轮1003正下方。
通过齿轮1003转动,可带动齿条1002和传动板1001水平方向移动。
参见图4,在本实施例中,机架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1004,两个弹簧10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张紧板1005。
在这里,两个弹簧1004关于第一张紧板1005的中心点对称。
通过设置两个弹簧1004.可使第一张紧板1005向弹簧1004方向移动时挤压弹簧1004,为第一张紧板1005向弹簧1004相反方向移动提供动力。
参见图3、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张紧板1005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三圆柱轴1006,第三圆柱轴100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过线轮1007。
在这里,丝线穿过过线轮1007缠绕在收集滚筒4外表面。
通过收集滚筒4转动带动丝线缠绕,可带动过线轮1007和第三圆柱轴1006转动。
参见图3、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张紧板1005的侧面放置有第二张紧板1008,第二张紧板1008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丝1009,螺丝1009贯穿第二张紧板1008并延伸至第一张紧板1005的外表面。
在这里,螺丝1009的长度大于第一张紧板1005与第二张紧板1008之间的水平距离。
通过拧动螺丝1009,可带动第一张紧板1005和过线轮1007水平方向移动,进而可调整出丝线缠绕时的最优张紧度。
参见图3、图4,在本实施例中,机架1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一张紧板1005和第二张紧板1008相适配的第一滑槽。
在这里,第一滑槽的长度等于第一圆柱轴6和出料滚筒2的长度。
通过传动板1001水平方向移动,可带动第一张紧板1005和第二张紧板1008沿着第一滑槽滑动。
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机架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盖板11,第二圆柱轴911贯穿第一盖板11并延伸至第一盖板11的内部,机架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盖板12。
在这里,第二圆柱轴911外表面所固定连接的限位圈与第一盖板11的顶面相接触。
通过在第二圆柱轴9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限位圈,且将限位圈与第一盖板11的顶面相接触,可对第二圆柱轴911起到支撑限位的作用。
工作原理:首先,将出料滚筒2上的丝线从过线环8、过线轮1007和移动块907的内部穿过,缠绕在收集滚筒4的外表面,然后,手动拧动螺丝1009来调整第一张紧板1005和第二张紧板1008的距离,进而使第一张紧板1005和过线轮1007水平移动,来达到最优张紧度,最后,启动电机901,电机901转动带动转动轴902转动,转动轴902转动带动第一皮带轮903和第一锥轮904转动,第一皮带轮903转动带动第二皮带轮905和皮带906转动,第二皮带轮905转动带动收集滚筒4转动并开始收集丝线,第一锥轮904转动带动第二锥轮912和动轮910转动,动轮910转动带动连杆909转动,连杆909转动带动移动块907沿着第一圆柱轴6水平移动,进而实现了绕线过程中丝线在收集滚筒4上分布均匀,同时,转动轴902转动带动齿轮1003转动,齿轮1003转动带动齿条1002和传动板1001水平移动,传动板1001水平移动带动第一张紧板1005和第二张紧板1008水平移动,进而带动过线轮1007水平移动,在弹簧1004的作用下实现第一张紧板1005、第二张紧板1008和过线轮1007的水平往复运动,保证了绕线过程中丝线始终处于张紧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固设”、“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安装”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新型包覆丝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外表面套接有出料滚筒(2),所述机架(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支撑座(3),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座(3)之间转动连接有收集滚筒(4),所述机架(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支撑座(5),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座(5)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圆柱轴(6),所述机架(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架(7),所述支架(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过线环(8),所述机架(1)的外表面设置有收集机构(9),所述机架(1)的外表面设置有张紧机构(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包覆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机构(9)包括电机(901),所述电机(9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902),所述转动轴(90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903),所述转动轴(90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轮(9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包覆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滚筒(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905),所述第一皮带轮(903)与第二皮带轮(905)之间通过皮带(906)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圆柱轴(6)的外表面套接有移动块(907),所述移动块(907)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90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包覆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907)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杆(909),所述连杆(909)远离移动块(907)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动轮(910),所述动轮(9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柱轴(911),所述第二圆柱轴(9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锥轮(912),所述第二锥轮(912)与第一锥轮(904)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包覆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机构(10)包括传动板(1001),所述传动板(100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齿条(1002),所述转动轴(90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齿轮(1003),所述齿轮(1003)与齿条(1002)相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包覆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 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1004),两个所述弹簧(10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张紧板(1005),所述第一张紧板(1005)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三圆柱轴(1006),所述第三圆柱轴(100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过线轮(10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包覆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紧板(1005)的侧面放置有第二张紧板(1008),所述第二张紧板(1008)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丝(1009),所述螺丝(1009)贯穿第二张紧板(1008)并延伸至第一张紧板(1005)的外表面,所述机架(1)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一张紧板(1005)和第二张紧板(1008)相适配的第一滑槽。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包覆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盖板(11),所述第二圆柱轴(911)贯穿第一盖板(11)并延伸至第一盖板(11)的内部,所述机架(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盖板(12)。
CN202121254222.8U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新型包覆丝机 Active CN2158543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54222.8U CN215854345U (zh)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新型包覆丝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54222.8U CN215854345U (zh)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新型包覆丝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54345U true CN215854345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14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54222.8U Active CN215854345U (zh)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新型包覆丝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543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84232A (zh) 一种捻线机
CN215516159U (zh) 一种出线角度可调的纱线生产用梳纱装置
CN214779903U (zh) 一种亚麻纱线自动收卷装置
CN215854345U (zh) 一种新型包覆丝机
CN212024365U (zh) 一种生产膨松型锦纶低弹丝的卷绕装置
CN211846637U (zh) 一种包覆丝机的防线缠绕机构
CN214692678U (zh) 一种加工生产涤纶工业丝用卷绕装置
CN214326667U (zh) 一种宽度可调节的验布机
CN109052047A (zh) 一种单丝牵伸热定型数码上油打线机及打线工艺
CN210884484U (zh) 一种便于调节收卷辊的纺织装置
CN210286297U (zh) 防断丝的并线机
CN211872161U (zh) 一种用于化纤纺丝的立柱悬臂式摆丝机
CN209493160U (zh) 一种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械
CN209275869U (zh) 一种纱管供料回转装置
CN219751511U (zh) 一种防断纱络丝机
CN216074147U (zh) 一种化纤棉生产用纱线捻合设备
CN220223034U (zh) 一种具有理线功能的纺织生产绕线机
CN214992070U (zh) 一种纺制麻纤维用的条卷机导条轮
CN214938079U (zh) 一种缝纫线用并纱装置
CN220952322U (zh) 一种弹性纱线用高效率混纺机器
CN217626809U (zh) 一种羊毛纱线并线装置
CN211872160U (zh) 一种化纤匀质卷绕装置
CN219450002U (zh) 一种高仿羊绒包芯纱生产用并条机
CN214610798U (zh) 一种可调节纱线松紧度的纱线收卷装置
CN212151138U (zh) 一种防纱线堆积的纺织用缠绕纱轮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