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53235U - 一种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53235U
CN215853235U CN202121195424.XU CN202121195424U CN215853235U CN 215853235 U CN215853235 U CN 215853235U CN 202121195424 U CN202121195424 U CN 202121195424U CN 215853235 U CN215853235 U CN 2158532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conveying
transfer mechanism
conveyor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9542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董锋
杨穗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 Robo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 Robo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 Robo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 Robo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9542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532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532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532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输送系统,输送系统包括返库线和工作站,工作站包括第一转向装置和转向线,第一转向装置朝向转向线的一侧具有第一端口,第一端口与转向线的输入端相对设置,转向线的输出端与返库线的进料侧相对设置,第一转向装置朝向返库线的一侧具有第二端口,返库线的进料侧与第二端口相对设置,第一转向装置被配置为将第一转向装置上的承载物传输至转向线或者返库线。本公开提供的输送系统,不仅能够在返库的同时进行倒箱作业,而且能够有助于提高出库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仓储物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仓储物流领域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因而对于仓储物流领域的出库效率也要求也逐渐提高。
目前,在仓储物流领域中,通常是根据订单的需求,在拣选工作站对承载有货物的料箱或者纸箱进行拣选出库后,经由输送线将拣选后的料箱或者纸箱进行返回至仓库内,以便下次的订单出库。
然而,当搬运装置对接输送线同时拣选料箱和纸箱进行出库时,拣选后的纸箱返库后需要在下一次出库的间隙进行倒箱作业,这样会对整体的出库效率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输送系统,不仅能够在返库的同时进行倒箱作业,而且能够有助于提高出库效率。
本公开提供一种输送系统,包括返库线和工作站,所述工作站包括第一转向装置和转向线,所述第一转向装置朝向所述转向线的一侧具有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转向线的输入端相对设置,所述转向线的输出端与所述返库线的进料侧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转向装置朝向所述返库线的一侧具有第二端口,所述返库线的进料侧与所述第二端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转向装置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转向装置上的承载物传输至所述转向线或者所述返库线。
如上所述的输送系统,可选的,包括用于传输所述承载物的传输线,所述传输线位于所述第一转向装置背离所述转向线的一侧,所述第一转向装置用于接收所述传输线上的所述承载物。
如上所述的输送系统,可选的,所述返库线具有第一进料侧和第二进料侧,所述第一进料侧与所述第二端口相对设置,所述转向线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进料侧相对设置。
如上所述的输送系统,可选的,所述转向线包括第一输送段、第二输送段和第二转向装置,所述第一输送段与所述第一转向装置的第一端口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转向装置上的所述承载物,其中,所述承载物用于在所述第一输送段上经倒箱作业后形成倒箱件;
所述第一输送段通过所述第二转向装置与所述第二输送段连接,且所述第二输送段连接所述第二进料侧。
如上所述的输送系统,可选的,所述第一输送段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输送段的输出端背离所述第一转向装置延伸。
如上所述的输送系统,可选的,所述传输线具有第三输送段,所述第三输送段朝向所述第一转向装置的方向延伸。
如上所述的输送系统,可选的,所述第一输送段与所述第二输送段平行设置。
如上所述的输送系统,可选的,所述第一转向装置包括第四输送段和第一移载机构,所述第一移载机构相对于所述第四输送段的承载面移动设置;所述第一移载机构被配置为接收所述传输线上的所述承载物,并将所述承载物传输至所述第一输送段或者所述返库线。
如上所述的输送系统,可选的,所述第一移载机构可沿竖直方向相对于所述第四输送段移动,所述第一移载机构用于上升至所述第四输送段的承载面之上,或者下降至所述第四输送段的承载面之下;
或者,所述第一移载机构位于所述第四输送段的侧方并与所述返库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移载机构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四输送段的承载面移动设置。
如上所述的输送系统,可选的,还包括第二移载机构,所述第二移载机构设在所述返库线的所述第一进料侧处,所述第二移载机构相对于所述返库线的承载面移动设置,且所述第二移载机构与所述第一移载机构相对设置,用于承接所述第一移载机构上的所述承载物。
如上所述的输送系统,可选的,所述第二移载机构可沿竖直方向相对于所述返库线移动,且所述第二移载机构用于上升至所述返库线的承载面之上,或者下降至所述返库线的承载面之下;
或者,所述第二移载机构位于所述返库线的侧方,且所述第二移载机构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返库线的承载面移动设置。
如上所述的输送系统,可选的,所述第二转向装置包括第五输送段和第三移载机构,所述第三移载机构相对于所述第五输送段的承载面移动设置,所述第三移载机构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倒箱件,并将所述倒箱件传输至所述第二输送段。
如上所述的输送系统,可选的,所述第三移载机构可沿竖直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五输送段移动,且所述第三移载机构用于上升至所述第五输送段的承载面之上,或者下降至所述第五输送段的承载面之下;
或者,所述第三移载机构位于所述第五输送段的侧方,且所述第三移载机构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五输送段的承载面移动设置。
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输送系统,可选的,还包括拣选装置,所述拣选装置位于所述转向线的侧方,所述拣选装置被配置为进行在所述转向线上进行倒箱作业、补货作业或者入库作业。
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输送系统,可选的,还包括第一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位于所述承载物在所述传输线上的移动路径范围内,用于识别所述传输线上所述承载物的种类;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识别结果控制所述第一转向装置的传输方向。
如上所述的输送系统,可选的,所述传输线上具有多个传输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设在相邻两个所述传输单元之间,或者所述第一检测单元位于所述传输线的侧方,或者所述第一检测单元位于所述传输线与所述第一转向装置的连接处。
如上所述的输送系统,可选的,所述第一检测单元为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或者读码器。
如上所述的输送系统,可选的,还包括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检测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传输线上所述承载物内货物的数量。
如上所述的输送系统,可选的,所述第二检测单元设在所述传输线的承载面上,或者,所述第二检测单元位于所述传输线之上。
如上所述的输送系统,可选的,所述第二检测单元为称重感应器或者视觉传感器。
本公开提供一种输送系统,通过设置返库线和工作站,工作站包括第一转向装置和转向线,第一转向装置的第一端口与转向线的输入端相对设置,转向线的输出端与返库线的进料侧相对设置,且第一转向装置的第二端口与返库线的进料侧相对设置,其中第一转向装置被配置为将第一转向装置上的承载物传输至转向线或者返库线。这样可以通过第一转向装置将其上的承载物通过第二端口直接传输至返库线进行返库,或者通过第一转向装置将其上的承载物通过第一端口先传输至转向线,然后经转向线传输至返库线后进行返库,以便在返库的同时可以在转向线上对承载物进行倒箱、补货或者入库等作业。因此本公开的输送系统,在实现对拣选后形成的承载物进行返库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工作站进行倒箱、补货或者入库等作业,不会占用出库的间隙,提高出库效率的同时,能够增强输送系统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转向装置和返库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系统的控制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工作站;11-第一转向装置;111-第一端口;112-第二端口;113-第四输送段;1131-避让间隙;114-第一移载机构;12-转向线;121-第一输送段;122-第二输送段;123-第二转向装置;1231-第五输送段;1232-第三移载机构;1233-第三端口;1234-第四端口;13-控制终端;
20-返库线;21-第一进料侧;22-第二进料侧;23-第二移载机构;30-传输线;31-第三输送段;
40-承载物;50-倒箱件;60-控制单元;70-第一检测单元;80-第二检测单元;90-入库工作站。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仓储物流领域中,一般是根据订单的需求,通过搬运装置将承载有货物的料箱或者纸箱搬运至拣选工作站进行拣选,在对纸箱进行拣选时需要将纸箱打开,以便对纸箱内订单所需的货物进行拣选出库。当对料箱或者纸箱内的货物进行拣选后,料箱和纸箱经由输送线返回至仓库内。
然而,当搬运装置对接输送线,需要同时拣选料箱和纸箱的场景下,由于纸箱经过拣选后呈拆封状态,直接返库不能同步库位库存而且在输送线上运输时容易掉落商品,因此需要在下一次出库的间隙对纸箱进行倒箱作业,这样会对整体的出库效率造成影响。
其中,倒箱作业指的是将纸箱内的同一种货物拿出并集中放置在新的料箱内,将新的料箱放置在原纸箱的位置处,并将原纸箱回收的过程。
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输送系统,通过设置返库线和工作站,工作站包括第一转向装置和转向线,将第一转向装置的第一端口与转向线的输入端相对设置,转向线的输出端与返库线的进料侧相对设置,且第一转向装置的第二端口与返库线的进料侧相对设置,并将第一转向装置被配置为将第一转向装置上的承载物传输至转向线或者返库线。这样可以通过第一转向装置将其上的承载物直接传输至返库线进行返库,或者通过第一转向装置将其上的承载物先传输至转向线,然后经转向线传输至返库线后进行返库,以便在返库的同时可以在转向线上对承载物进行倒箱、补货或者入库等作业,不会占用出库的间隙,有助于出库效率提高的同时,能够增强输送系统的适用性。
其中,承载物可以为拣选后的料箱、纸箱或者其他能够承载有货物的容器。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承载物的结构并不做进一步限定。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转向装置和返库线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该输送系统包括返库线20和工作站10,工作站10包括第一转向装置11和转向线12,第一转向装置11朝向转向线12的一侧具有第一端口111,第一端口111与转向线12的输入端相对设置,转向线12的输出端与返库线20的进料侧相对设置,第一转向装置11朝向返库线20的一侧具有第二端口112,返库线20的进料侧与第二端口112相对设置,第一转向装置11被配置为将第一转向装置11上的承载物40传输至转向线12或者返库线20。
这样可以通过第一转向装置11将其上的承载物40通过第二端口112直接传输至返库线20进行返库,或者通过第一转向装置11将其上的承载物40通过第一端口111先传输至转向线12,以便在转向线12上进行倒箱作业,然后再经转向线12传输至返库线20后进行返库,以便在返库的同时可以在转向线12上对承载物40进行倒箱作业,无需占用下一次出库的间隙。尤其当出库流量较大时,可以大幅度提供仓库的整体出库效率。与此同时,本实施例的输送系统还可以根据现场作业情况进行灵活转换业务,还可以在工作站10的转向线12上进行补货或者入库作业,使得本实施例的输送系统的适用性更广。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拣选后的料箱无需进行倒箱作业,因此,当承载物40为料箱时,料箱可以经由第二端口112直接传输至返库线20进行返库。或者当料箱内需要补货时,料箱也可以经由第一端口111传输至转向线12进行补货后,在传输至返库线20返库。
相应的,当承载物40为纸箱时,纸箱需经由第一端口111传输至转向线12进行倒箱作业后,在传输至返库线20返库。当需要对纸箱进行补货时,补货作业可以转向线12上在倒箱作业之前进行,也可以在倒箱作业之后进行。
其中,第一端口111和第二端口112可以理解为第一转向装置11上具有的可供承载物40出入的端口。当承载物40包含多种不同结构时,比如承载物40同时包含料箱或者纸箱时,第一端口111和第二端口112均与最大尺寸的承载物40的结构相适配,以便不同结构的承载物40均可以通过第一端口111和第二端口112。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端口111和第二端口112的结构不做进一步限定。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例,参考图1和图2所示,输送系统还包括用于传输承载物40的传输线30,传输线30位于第一转向装置11背离转向线12的一侧,第一转向装置11用于接收传输线30上的承载物40。这样拣选后的承载物40可以通过传输线30传输至第一转向装置11上,以便通过第一转向装置11将承载物40传输至转向线12或者返库线20。
其中,传输线30可以与第一转向装置11相对设置,通过搬运装置比如搬运机器人或者机械臂等,将传输线30上的承载物40移动至第一转向装置11上。或者,传输线30也可以与第一转向装置11对接,这样能够增强传输线30与第一转向装置11连接的稳定性,便于传输线30上的承载物40自动传输至第一转向装置11上的同时,能够实现输送系统的连续化作业。
具体的,传输线30可以为拣选线或者返库工作线。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传输线30的种类并不做进一步限定。
或者,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向装置11也可以直接设置在拣选工作台的一侧,以便在拣选完成后承载物40可以直接通过第一转向装置11传输至返库线20或者转向线12,这样能够简化缩短承载物40在输送系统上的传输距离,简化输送系统。
具体的,参考图1和图2所示,返库线20具有第一进料侧21和第二进料侧22,第一进料侧21与第二端口112相对设置,转向线12的输出端与第二进料侧22相对设置。这样第一转向装置11上的承载物40比如料箱可以经由第二端口112流出并通过第一进料侧21传输至返库线20,或者第一转向装置11上的承载物40比如纸箱可以经由第一端口111传输至转向线12,在转向线12完成倒箱作业或者补货作业后,然后通过第二进料侧22传输至返库线20。
具体的,转向线12包括第一输送段121、第二输送段122和第二转向装置123,第一输送段121与第一转向装置11的第一端口111连接,用于接收第一转向装置11上的承载物40。这样第一转向装置11上的承载物40比如纸箱可以经由第一端口111传输至第一输送段121。其中,承载物40用于在第一输送段121上经倒箱作业后形成倒箱件50,第一输送段121通过第二转向装置123与第二输送段122连接,且第二输送段122连接第二进料侧22。这样可以通过第二转向装置123改变倒箱件50的传输方向,将倒箱件50传输至第二输送段122,倒箱件50在第二输送段122的作用下通过第二进料侧22传输至返库线20进行返库。这样在返库的同时,能够对纸箱进行倒箱作业,不会占用下一次订单的出库时间,能够提高整体的出库效率。与此同时,能够倒箱件50同步库位库存。
应理解的是,倒箱件50可以看作纸箱经过倒箱作业后形成的新的料箱。需要说明的是,倒箱作业中所需的料箱可以通过人工或者搬运装置搬运至第一输送段121上。
其中,第一输送段121的输入端与第一端口111连接,第一输送段121的输出端背离第一转向装置11延伸。这样承载物40可以沿着直线在第一转向装置11和第一输送段121上传输,能够避免承载物40在传输的过程中出现堵塞。
进一步的,参考图1和图2所示,传输线30具有第三输送段31,第三输送段31朝向第一转向装置11的方向延伸。这样承载物40在第三输送段31上可以沿着直线依次通过第一转向装置11和第一输送段121,能够便于承载物40在第三输送段31、第一转向装置11和第一输送段121上移动。
其中,第一输送段121与第二输送段122平行设置。这样在确保承载物40或者倒箱件50通过第二输送段122传输至返库线20的同时,能够使得第二输送段122最小化,以缩短承载物40或者倒箱件50在第二输送段122上的传输距离,提高返库效率。
具体的,参考图1至图4所示,第一转向装置11包括第四输送段113和第一移载机构114,第一移载机构114相对于第四输送段113的承载面移动设置;第一移载机构114被配置为接收传输线30上的承载物40,并将承载物40传输至第一输送段121或者返库线20。这样当传输线30上的承载物40经由第四输送段113传输至第一移载机构114上时,第一移载机构114会相对于第四输送段113的承载面移动,以便通过第一移载机构114改变其上的承载物40的传输方向,将承载物40传输至第一输送段121进行倒箱、补货作业,或者将承载物40传输至返库线20进行直接返库。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参考图1、图3和图4所示,第一移载机构114可沿竖直方向相对于第四输送段113移动,第一移载机构114用于上升至第四输送段113的承载面之上,或者下降至第四输送段113的承载面之下。这样当承载物40经由第四输送段113传输至第一移载机构114上时,第一移载机构114的承载台可以沿竖直方向相对于第四输送段113移动,上升至第四输送段113的承载面之上,将承载物40移动至返库线20。当承载物40移动至返库线20时,第一移载机构114的承载台可以沿竖直方向相对于第四输送段113移动,下降至第四输送段113的承载面之下,以便实现下一承载物40的传输。这样在通过第一移载机构114改变承载物40传输方向的同时,不会对第四输送段113自身的运动造成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第一移载机构114相对于第四输送段113沿竖直方向上移动,第一移载机构114的承载台可以如图3中所示设在第四输送段113的避让间隙1131内。示例性的,第四输送段113可以为滚筒输送段、流利条输送段或者具有其他传输单元的输送段。
示例性的,第一移载机构114可以为顶升移载机构或者其他可以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移载机构。该顶升移载机构的承载台上可以设有驱使承载物40移动的传动单元。其中,传动单元可以为流利条单元、滚筒单元或者其他可以驱使承载物40移动的传动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移载机构114还可以通过控制其上任一侧沿竖直方向相对于第四输送段113移动,使得第一移载机构114的承载台相对于第四输送段113的承载面倾斜,以便将第一移载机构114上的承载物40传输至返库线20或者转向线12。
或者,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参考图2所示,第一移载机构114也位于第四输送段113的侧方并与返库线20相对设置,且第一移载机构114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第四输送段113的承载面移动设置。这样一方面第一移载机构114可以通过推拉或者吸附等的方式,将第四输送段113上的承载物40移动至返库线20或者转向线12,另一方面能够便于第一移载机构114的设置,使得第四输送段113的结构更加多样化。
示例性的,第四输送段113可以为传送带输送段、滚筒输送段、流利条输送段或者具有其他传输单元的输送段。第一移载机构114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具有推拉组件或者吸附组件的移载机构。
为了便于承载物40更好的移动至返库线20,参考图1、图2和图4所示,输送系统还包括第二移载机构23,第二移载机构23设在返库线20的第一进料侧21处,第二移载机构23相对于返库线20的承载面移动设置,且第二移载机构23与第一移载机构114相对设置,用于承接第一移载机构114上的承载物40。这样通过第二移载机构23将第一移载机构114上的承载物40移动至返库线20上进行返库的同时,不会对返库线20自身的传动造成影响。
其中,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参考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二移载机构23可沿竖直方向相对于返库线20移动,且第二移载机构23用于上升至返库线20的承载面之上,或者下降至返库线20的承载面之下。这样第二移载机构23的承载台可以沿竖直方向相对于返库线20上升至返库线20的承载面之上,用于承接第一移载机构114上的承载物40。当承载物40移动至第二移载机构23时,第二移载机构23的承载台可以沿竖直方向相对于返库线20下降至返库线20的承载面之下,以便实现下一承载物40的传输。这样在通过第二移载机构23承接第一移载机构114上的承载物40的同时,不会对返库线20自身的传动造成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移载机构23承接第一移载机构114上的承载物40时,第二移载机构23的表面可以与第一移载机构114的表面处于同一高度上,或者,第二移载机构23的表面也可以低于第一移载机构114的表面。相应的,返库线20可以与第四输送段113和第二输送段122处于同一高度上,或者,返库线20也可以与第四输送段113和第二输送段122处于不同高度上。
或者,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移载机构23也位于返库线20的侧方,且第二移载机构23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返库线20的承载面移动设置。这样一方面第二移载机构23可以通过推拉或者吸附等的方式承接第一移载机构114上的承载物40,另一方面能够便于第二移载机构23的设置,使得返库线20的结构更加多样化。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移载机构23和返库线20的结构可以参考上述第一移载机构114和第四输送段113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不再做进一步阐述。
具体的,如图1和图2中所示,第二转向装置123包括第五输送段1231和第三移载机构1232,第三移载机构1232相对于第五输送段1231的承载面移动设置,第三移载机构1232被配置为接收倒箱件50,并将倒箱件50传输至第二输送段122。这样通过第三移载机构1232将第一输送段121上的承载物40或者倒箱件50移动至第二输送段122上的同时,不会对第五输送段1231自身的传动造成影响。
其中,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三移载机构1232可沿竖直方向相对于第五输送段1231移动,且第三移载机构1232用于上升至第五输送段1231的承载面之上,或者下降至第五输送段1231的承载面之下。这样第三移载机构1232的承载台可以沿竖直方向相对于第五输送段1231上升至第五输送段1231的承载面之上,用于承接并改变第一输送段121上的承载物40或者倒箱件50的传输方向。当承载物40或者倒箱件50移动至第三移载机构1232时,第三移载机构1232的承载台可以沿竖直方向相对于第五输送段1231下降至第五输送段1231的承载面之下,以便实现下一承载物40或者倒箱件50的传输。这样在通过第三移载机构1232承接并改变第一输送段121上的承载物40或者倒箱件50的同时,不会对第五输送段1231自身的传动造成影响。
或者,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三移载机构1232位于第五输送段1231的侧方,且第三移载机构1232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第五输送段1231的承载面移动设置。这样一方面第三移载机构1232可以通过推拉或者吸附等的方式承接第一输送段121上的承载物40或者倒箱件50,另一方面能够便于第三移载机构1232的设置,使得第五输送段1231的结构更加多样化。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移载机构1232和第五输送段1231的结构可以参考上述第一移载机构114和第四输送段113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不再做进一步阐述。
或者,第二转向装置123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比如对接架和传输段相组合的实现,来改变承载物40或者倒箱件50的传输方向。
为了便于承载物40或者倒箱件50的移动,第二转向装置123上应具有第三端口1233和第四端口1234,第三端口1233与第一输送段121的输出端相对设置,第四端口1234与第二输送段122的输入端相对设置。
为了提高转向线12上的稳固性,第二转向装置123在第三端口1233处与第一输送段121的输出端对接,第二转向装置123在第四端口1234处与第二输送段122的输入端对接。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输送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输送系统还包括拣选装置,拣选装置位于转向线12的侧方,拣选装置被配置为进行在转向线12上进行倒箱作业、补货作业或者入库作业。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拣选装置代替人工在转向线12上进行倒箱作业、补货作业或者入库作业,以提高本实施例输送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力成本。
其中,拣选装置可以设在第一输送段121的一侧。示例性的,拣选装置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具有机械臂的拣选机器人。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系统的控制示意图。
为了判断承载物40的种类,参考图5所示,输送系统还包括第一检测单元70和控制单元60;第一检测单元70位于承载物40在传输线30上的移动路径范围内,用于识别传输线30上承载物40的种类。控制单元60与第一检测单元70电连接,用于根据第一检测单元70的识别结果控制第一转向装置11的传输方向。这样控制单元60可以根据第一检测单元70的识别结果判断输线上承载物40为料箱还是纸箱,以便控制单元60可以通过控制第一转向装置11的传输方向,以便在承载物40为纸箱时,将纸箱通过第一转向装置11传输至转向线12进行倒箱作业后在传输至返库线20,或者在承载物40为料箱时,将料箱通过第一转向装置11直接传输至返库线20。
具体的,传输线30上具有多个传输单元,第一检测单元70设在相邻两个传输单元之间,或者第一检测单元70位于传输线30的侧方,或者第一检测单元70位于传输线30与第一转向装置11的连接处。这样在通过第一检测单元70识别承载物40的种类的同时,能够使得第一检测单元70的设置更加多样化。
示例性的,第一检测单元70为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读码器或者其他能够识别承载物40种类的检测元件。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检测单元70为红外传感器或者激光传感器时,由于纸箱和料箱具有不同的外形结构,因此可以根据红外传感器或者激光传感器检测承载物40的不同外形结构,来识别承载物40的种类。相应的,当纸箱和料箱上具有不同的识别信息时,读码器可以通过识别纸箱和料箱上的识别信息来识别承载物40的种类。
其中,控制单元60可以为控制器,第一检测单元70可以通过控制单元60与控制终端13电连接,以便控制终端13可以根据第一检测单元70的识别结果、判断承载物40的种类,进而通过控制单元60控制第一转向装置11的传输方向。示例性的,控制终端13可以为电脑、手机或者服务器等。
进一步的,参考图5所示,输送系统还包括第二检测单元80,第二检测单元80与控制单元60电连接,用于检测传输线30上承载物40内货物的数量。第二检测单元80可以通过控制单元60与控制终端13电连接,以便控制终端13根据第二检测单元80的检测结果,判断该承载物40是否需要进行补货作业,以便对该承载物40进行及时补货作业。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终端13可以将第二检测单元80的检测结果与不同种类的承载物40内货物的预设值进行比较,以便判断该承载物40是否需要进行补货作业。
其中,第二检测单元80设在传输线30的承载面上,或者,第二检测单元80位于传输线30之上。这样在实现对传输线30上承载物40内货物的数量检测的同时,能够使得第二检测单元80的结构更加多样化。
示例性的,第二检测单元80可以为称重感应器、视觉传感器或者其他的能够检测承载物40内货物数量的检测元件。
具体的,如图1和图2中所示,返库线20在沿着承载物40移动方向的侧方还可以设有入库工作站90,通过该入库工作站90进行单独的入库作业,以避免与转向线12上承载物40的移动进行干扰。
本公开通过设置返库线和工作站,工作站包括第一转向装置和转向线,第一转向装置的第一端口与转向线的输入端相对设置,转向线的输出端与返库线的进料侧相对设置,且第一转向装置的第二端口与返库线的进料侧相对设置。这样可以通过第一转向装置将其上的承载物传输至返库线或者转向线,以便在返库的同时可以在转向线上对承载物进行倒箱、补货或者入库等作业有助于提高出库效率。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返库线和工作站,所述工作站包括第一转向装置和转向线,所述第一转向装置朝向所述转向线的一侧具有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转向线的输入端相对设置,所述转向线的输出端与所述返库线的进料侧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转向装置朝向所述返库线的一侧具有第二端口,所述返库线的进料侧与所述第二端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转向装置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转向装置上的承载物传输至所述转向线或者所述返库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传输所述承载物的传输线,所述传输线位于所述第一转向装置背离所述转向线的一侧,所述第一转向装置用于接收所述传输线上的所述承载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库线具有第一进料侧和第二进料侧,所述第一进料侧与所述第二端口相对设置,所述转向线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进料侧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线包括第一输送段、第二输送段和第二转向装置,所述第一输送段与所述第一转向装置的第一端口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转向装置上的所述承载物,其中,所述承载物用于在所述第一输送段上经倒箱作业后形成倒箱件;
所述第一输送段通过所述第二转向装置与所述第二输送段连接,且所述第二输送段连接所述第二进料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段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输送段的输出端背离所述第一转向装置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线具有第三输送段,所述第三输送段朝向所述第一转向装置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段与所述第二输送段平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装置包括第四输送段和第一移载机构,所述第一移载机构相对于所述第四输送段的承载面移动设置;所述第一移载机构被配置为接收所述传输线上的所述承载物,并将所述承载物传输至所述第一输送段或者所述返库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载机构可沿竖直方向相对于所述第四输送段移动,所述第一移载机构用于上升至所述第四输送段的承载面之上,或者下降至所述第四输送段的承载面之下;
或者,所述第一移载机构位于所述第四输送段的侧方并与所述返库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移载机构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四输送段的承载面移动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移载机构,所述第二移载机构设在所述返库线的所述第一进料侧处,所述第二移载机构相对于所述返库线的承载面移动设置,且所述第二移载机构与所述第一移载机构相对设置,用于承接所述第一移载机构上的所述承载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载机构可沿竖直方向相对于所述返库线移动,且所述第二移载机构用于上升至所述返库线的承载面之上,或者下降至所述返库线的承载面之下;
或者,所述第二移载机构位于所述返库线的侧方,且所述第二移载机构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返库线的承载面移动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向装置包括第五输送段和第三移载机构,所述第三移载机构相对于所述第五输送段的承载面移动设置,所述第三移载机构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倒箱件,并将所述倒箱件传输至所述第二输送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移载机构可沿竖直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五输送段移动,且所述第三移载机构用于上升至所述第五输送段的承载面之上,或者下降至所述第五输送段的承载面之下;
或者,所述第三移载机构位于所述第五输送段的侧方,且所述第三移载机构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五输送段的承载面移动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拣选装置,所述拣选装置位于所述转向线的侧方,所述拣选装置被配置为进行在所述转向线上进行倒箱作业、补货作业或者入库作业。
15.根据权利要求2-13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位于所述承载物在所述传输线上的移动路径范围内,用于识别所述传输线上所述承载物的种类;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识别结果控制所述第一转向装置的传输方向。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线上具有多个传输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设在相邻两个所述传输单元之间,或者所述第一检测单元位于所述传输线的侧方,或者所述第一检测单元位于所述传输线与所述第一转向装置的连接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为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或者读码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检测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传输线上所述承载物内货物的数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单元设在所述传输线的承载面上,或者,所述第二检测单元位于所述传输线之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单元为称重感应器或者视觉传感器。
CN202121195424.XU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输送系统 Active CN2158532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95424.XU CN215853235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95424.XU CN215853235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53235U true CN215853235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13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95424.XU Active CN215853235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532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99374B (zh) 一种自动存储和拣选系统
US9371183B2 (en) Multilevel vertical conveyor platform guides
US9499349B2 (en) Picking station and method for picking articles
CN110733820A (zh) 物流系统及物流控制方法
KR101825853B1 (ko) 적층 가능한 저장 용기용 저장 장치
CN108750723B (zh) 装车系统及方法
CN211495520U (zh) 物流系统
CN214410068U (zh) 物流分拣系统
CN115465589A (zh) 搬运机器人、搬运系统、搬运方法及服务器
CN215853235U (zh) 一种输送系统
CN217375883U (zh) 出库系统
FI111157B (fi) Menetelmä ja sovitelma paperi-, kartonki- ja sellurullien lastaamiseksi kuljetusvälineeseen
CN113800028A (zh) 货物运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03104507A (ja) 処理設備
CN216425638U (zh) 仓储系统
CN115709963A (zh) 提升机、仓储系统、仓储系统控制方法及仓储工作站
CN214670713U (zh) 分拣装置及物流分拣系统
CN113651064A (zh) 一种袋装水泥火车发运码垛输送系统及方法
CN217050086U (zh) 搬运机器人
JP3906877B2 (ja) 自動倉庫設備におけるパレットおよびケースの搬送方法および搬送装置
CN217512325U (zh) 分拣装置和分拣系统
JPH0312012B2 (zh)
JP2001240226A (ja) パレット段積み商品の搬送方向変更方法
JPS62136401A (ja) アセンブリラインにおける部品の供給装置
CN217512327U (zh) 分拣装置和分拣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