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26005U - 一种复合绝缘子多功能性修补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绝缘子多功能性修补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26005U
CN215826005U CN202122302038.2U CN202122302038U CN215826005U CN 215826005 U CN215826005 U CN 215826005U CN 202122302038 U CN202122302038 U CN 202122302038U CN 215826005 U CN215826005 U CN 2158260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cavity
rod
adjusting
hole
composite insu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0203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健勇
唐少凤
杨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ding Jikai 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ding Jikai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ding Jikai 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ding Jikai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0203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260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260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260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复合绝缘子多功能性修补模具,包括对应设置的上本体和下本体;上本体与下本体的相对面开设有上模腔,上模腔内设置有上模块;上本体顶面中心贯穿开设有注料孔,注料孔内设有调节装置;下本体朝向上本体的端面开设有下模腔,下模腔与上模腔对应设置,下模腔内设置有下模块;下本体的顶面中心开设有分料槽,分料槽连通下模块,上模块与下模块对应设置;注料孔与分料槽连通;上本体与下本体之间设有密封装置和定位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修补效率和修补的效果,降低了气泡、缩松以及蜂窝状气孔等缺陷出现的概率;通过更换模块可修补不同规格的复合绝缘子,通用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绝缘子多功能性修补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绝缘子多功能性修补模具。
背景技术
复合绝缘子由绝缘芯棒、伞套和端部装配件构成,复合绝缘子在高电压领域既有高电压绝缘的需要,又承担机械负荷。我国电力系统使用的复合绝缘子其聚合物伞套材料均为双组分的硅橡胶复合材料。复合绝缘子因其优异的憎水性和憎水迁移性而具有很强的耐污闪能力,大大减轻了繁重的清扫、线路绝缘子测零等运行维护工作,已成为我国解决污秽地区变电站和输电线路污闪问题的有效方法。
复合绝缘子优势良多,但是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少,尤其是各种原因造成的硅橡胶伞套损坏,如伞裙缺损、撕裂、伞裙空洞等;还有运行复合绝缘子伞套电蚀损、老化破损等。这几种伞套缺陷都会造成复合绝缘子永久性破坏,使其爬距减少,造成闪络,甚至造成内部腐蚀,电气击穿,如果不及时处理不仅可能造成严重的电网事故,影响安全供电,还将对设备及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现有的复合绝缘子修复技术都是通过平板硫化机配合人工手动增补胶料、捏合包胶头、伞裙形状的方式进行修补。上述修补方式存在着手动修补伞裙效率低、硅橡胶原料浪费率高、修补形体缺胶、气泡、缩松、蜂窝状气孔以及硫化不完全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绝缘子多功能性修补模具,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复合绝缘子的修补自动化、标准化,减少硅胶原料得浪费。提高修补效率,减少缺胶、气泡、缩松、蜂窝状气孔及硫化不完全等缺陷的出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绝缘子多功能性修补模具,包括对应设置的上本体和下本体;
所述上本体与所述下本体的相对面开设有上模腔,所述上模腔内设置有上模块;所述上本体顶面中心贯穿开设有注料孔,所述注料孔内设有调节装置;
所述下本体朝向所述上本体的端面开设有下模腔,所述下模腔与所述上模腔对应设置,所述下模腔内设置有下模块;所述下本体的顶面中心开设有分料槽,所述分料槽连通所述下模块,所述上模块与所述下模块对应设置;所述注料孔与所述分料槽连通;
所述上本体与所述下本体之间设有密封装置和定位装置。
优选的,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开设在所述下本体顶面边缘的密封槽,所述上本体的底面固接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槽与所述密封条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固接在所述下本体顶面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为圆锥形;所述上本体的下端面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柱对应设置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板组件,所述调节板组件设置在所述注料孔内,所述调节板组件的任一侧壁传动连接有调节杆组件,所述调节杆组件通过第一调节孔伸出所述上本体,所述调节杆组件与所述第一调节孔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调节板组件包括与所述注料孔侧壁固接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面与所述下本体的底面平齐,所述固定板的上顶面通过铰接轴铰接有活动板;所述铰接轴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调节杆组件相适配的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二调节孔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调节杆组件固接。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组件包括第一杆,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调节孔相适配,所述第一杆的一端与所述弹簧固接;所述第一杆远离所述弹簧的一端固接有第二杆,所述第二杆的末端沿所述第一调节孔伸出所述上本体,所述第二杆与所述第一调节孔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杆的末端固接有调节旋钮。
优选的,所述上模块底面开设有上模槽,所述下模块的顶面开设有下模槽,所述上模槽与所述下模槽对应设置;所述分料槽与所述下模槽连通。
优选的,所述上模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上模腔对称设置;所述下模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下模腔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绝缘子多功能性修补模具,通过上模块与下模块组合成与复合绝缘子外形相同的内部模槽,然后通过注料孔向组合的上模块和下模块单体注压注胶,然后通过调节装置调节后再由分料槽将注入的胶液分料注入道两侧的模的模槽,对复合绝缘子进行修补,完成了一次性注压成型,单次硫化可修补两支复合绝缘子,提升修补效率、合格率,剔除了气泡、缩松以及蜂窝状气孔等缺陷;上模块和下模块与上本体和下本体可拆卸连接,根据需要可更换内部空腔尺寸不同的模块,采用相同的方式修补不同规格尺寸的复合绝缘子,增加了元器件间的互换性,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可进行全自动或半自动化的复合绝缘子修补工作,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修补效率和修补的合格率,降低了气泡、缩松以及蜂窝状气孔等缺陷出现的概率;通过简单的更换模块可修补不同规格的复合绝缘子,通用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复合绝缘子多功能性修补模具的三维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本体的三维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本体的三维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本体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调节装置的三维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上本体;2、下本体;3、上模腔;4、下模腔;5、注料孔;6、上模块;7、下模块;8、分料槽;9、密封槽;10、密封条;11、定位柱;12、定位孔;13、调节板组件;14、调节杆组件;15、第一调节孔;16、固定板;17、铰接轴;18、活动板;19、第二调节孔;20、弹簧;21、第一杆;22、第二杆;23、调节旋钮;24、上模槽;25、下模槽;26、分隔板;27、主流道;28、分支流道;29、固定孔;30、固定螺栓;31、限位槽;32、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复合绝缘子多功能性修补模具,包括对应设置的上本体1和下本体2;
上本体1与下本体2的相对面开设有上模腔3,上模腔3内设置有上模块6;上本体1顶面中心贯穿开设有注料孔5,注料孔5内设有调节装置;
下本体2朝向上本体1的端面开设有下模腔4,下模腔4与上模腔3对应设置,下模腔4内设置有下模块7;下本体2的顶面中心开设有分料槽8,分料槽8连通下模块7,上模块6与下模块7对应设置;注料孔5与分料槽8连通;
上本体1与下本体2之间设有密封装置和定位装置。
上本体1和下本体2能够密封贴合,贴合时上模块6和下模块7也对应贴合,上模块6和下模块7内的上模槽24和下模槽25密封组合形成与待修复的复合绝缘子相适配的模槽,然后通过注料孔5向组合的上模块6和下模块7单体注压注胶,然后通过调节装置调节后再由分料槽8将注入的胶液分别注入到两侧的模块的模槽内,对复合绝缘子进行修补,完成了一次性注压成型。
进一步的,上模腔3和下模腔4的一端分别纵向开设有限位槽31,上模块6和下模块7分别固接有与限位槽31相适配的限位块32,方便上模块6和下模块7放入上模腔3和下模腔4时进行定位和限位;上模腔3和下模腔4远离限位槽31的一端开设有固定孔29,固定孔29沿远离限位槽31的方向贯穿上本体1和下本体2,固定孔29内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30,将上模块6和下模块7放入上模腔3和下模腔4后,将固定螺栓30拧紧,使其顶紧上模块6和下模块7;固定螺栓30和限位槽31配合将上模块6和下模块7在上模腔3和下模腔4内固定牢固,不会晃动甚至掉落。
进一步优化方案,密封装置包括开设在下本体2顶面边缘的密封槽9,上本体1的底面固接有密封条10,密封槽9与密封条10对应设置。当上本体1和下本体2贴合时,密封条10落入密封槽9内,并且贴合,保证了上本体1和下本体2贴合紧密;如果密封条10无法落入密封槽9内,则说明上本体1和下本体2没有对齐,上模块6和下模块7没办法贴合,组成的模具不密封,需要进行调整。
进一步优化方案,定位装置包括固接在下本体2顶面的定位柱11,定位柱11为圆锥形;上本体1的下端面开设有与定位柱11对应设置的定位孔12;定位柱11与定位孔12相适配。上本体1逐渐下降与下本体2靠近时,下本体2上的定位柱11的顶端先插入上本体1的定位孔12内;由于定位柱11和定位孔12都是锥形的,最开始是定位柱11直径最小的位置插入定位孔12直径最大的位置,直到定位柱11与定位孔12贴合,在此过程中,定位柱11和定位孔12对上本体1和下本体2进行一定的导向,使上本体1和下本体2正对。
进一步优化方案,上模块6底面开设有上模槽24,下模块7的顶面开设有下模槽25,上模槽24与下模槽25对应设置;分料槽8与下模槽25连通;上模块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上模块6对称设置;下模块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下模块7对称设置。两个对称的上模腔3和两个对称的下模腔4能组合成两个完整的模具腔,可以一次完成两个复合绝缘子的修补。
进一步的,由于不同的上模块6的区别仅在于上模槽24的规格不同,不同下模块7的区别在于下模槽25的规格不同,因此可以同时在上本体1和下本体2之间组成两个相同的模槽,一次修补两个相同规格的复合绝缘子,适用于对同种复合绝缘子的大规模修补;也可以组成两个不同规格的模槽,一次修补两个不同规格的复合绝缘子,适用于单个不同规格的复合绝缘子修补,提高修补效率。
进一步的,分料槽8包括主流道27和两个分支流道28,主流道27与注料孔5的尺寸相同且位置正对,两个分支流道28对称连通主流道27的两侧,分支流道28的末端与下模槽25连通;分支流道28包括首末两部段,首段开设在下本体2的顶面,此段固定不动,末段开设在下模块7的顶端,末段的长度根据下模槽25的规格确定,末段的两端分别连通首段和下模槽25。不同规格的分支流道28的末段适用于不同规格的下模槽25,修补不同规格的复合绝缘子时仅需更换下模块7和上模块6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上模槽24和下模槽25组合可以修补φ18-φ80交直流数十种规格型号的产品,极大的提高了本模具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优化方案,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板组件13,调节板组件13设置在注料孔5内,调节板组件13的任一侧壁传动连接有调节杆组件14,调节杆组件14通过第一调节孔15伸出上本体1,调节杆组件14与第一调节孔15滑动连接;调节板组件13包括与注料孔5侧壁固接的固定板16,固定板16的底面与下本体2的底面平齐,固定板16的上顶面通过铰接轴17铰接有活动板18;铰接轴17的侧壁开设有与调节杆组件14相适配的第二调节孔19,第二调节孔19内设置有弹簧20,弹簧20与调节杆组件14转动连接;调节杆组件14包括第一杆21,第一杆21与第二调节孔19相适配,第一杆21的一端与弹簧20固接;第一杆21远离弹簧20的一端固接有第二杆22,第二杆22的末端沿第一调节孔15伸出上本体1,第二杆22与第一调节孔15滑动连接;第一杆21的末端固接有调节旋钮23。调节装置的作用是调节进入两个分支流道28的胶数量进行调节,方便修补不同规格的复合绝缘子时注入不同数量的胶。调节板组件13将注料孔5的出口对称分成两部分,分别对应两个分支流道28。铰接轴17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16和活动板18固接,活动板18能以铰接轴17为中心绕铰接轴17转动偏转,进而调节活动板18的角度,使流入两个分支流道28的胶数量改变。使用时,先通过调节旋钮23按动第二杆22,第二杆22带动第一杆21向铰接轴17的侧壁运动,压缩弹簧20,直到插入第二调节孔19内,然后转动调节旋钮23,通过第二杆22带动第一杆21转动,第一杆21与第二调节孔19贴合限位,因此会带动铰接轴17转动,铰接轴17带动活动板18以铰接轴17为中心偏转,进而调节活动板18的角度,使流入两个分支流道28的胶数量改变。调节完成后,松开调节旋钮23,弹簧20失去压力回弹,将第一杆21推出第二调节孔19,此时在旋转调节旋钮23带动第二杆22和第一杆21转动也不会带动铰接轴17转动,也就不会影响活动板18,防止操作时误碰调节旋钮23导致的调节失衡。
进一步的,第二调节孔19的截面为正六边形,第一杆21的截面形状也是正六边形,第二杆22为圆杆,且正六边形形的外接圆直径不大于第二杆22的截面圆直径,当第二杆22带动第一杆21转动时,正六边形的第一杆21不会碰触第一调节孔15的侧壁;第一杆21插入第二调节孔19内带动铰接轴17转动不会打滑。
进一步的,活动板18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当活动板18放平时,活动办得边缘与注料孔5内的内壁贴合,将注料孔5封堵一半面积。
进一步的,主流道27内设置有分隔板26,分隔板26将主流道27分割成对称的两部分,每一部分均与一条分支流道28连通;当上本体1和下本体2贴合时,分隔板26的顶面与固定板16的底面密封贴合,配合调节装置调节进入两个分支流道28的胶的量。
使用方法:
将上本体1固定在注塑机(图中未显示)的升降液压缸上,可以随升降液压缸上下移动,注塑机的注塑口与注料孔5密封连接;将下本体2与注塑机的固定平台固接,使用过程中保持不动;先启动注塑机,控制上本体1下降,看是否与下本体2正对。调整完成后,选择合适的上模块6和下模块7,然后将上模块6和下模块7分别安装到上模腔3和下模腔4内,并通过固定螺栓30固定,完成设备的安装。
将两个待修补的复合绝缘子放到下模块7的下模槽25内,然后控制上本体1下降,使上本体1与下本体2正好贴合紧密;然后根据放入的两个复合绝缘子调整调节装置;当两个复合绝缘子相同时,活动板18竖直,进入两个分支流道28的胶均等;当两个复合绝缘子不相同时,通过调节旋钮23按动第二杆22,第二杆22带动第一杆21向铰接轴17的侧壁运动,压缩弹簧20,直到插入第二调节孔19内,然后转动调节旋钮23,通过第二杆22带动第一杆21转动,带动铰接轴17转动,铰接轴17带动活动板18以铰接轴17为中心偏转,进而调节活动板18的角度,使流入两个分支流道28的胶数量改变,调整到需要的分配比例后松开调节旋钮23即可。
启动注塑机的注塑模块,将热熔的胶通过注料孔5注入上本体1,经过调节装置分配后进入不同的分支流道28,流入两侧的模块内的模槽,最终对复合绝缘子完成修补。
修补完成后停止注塑,然后提起上本体1,取下修复完成的复合绝缘子,就完成了一次修补的全过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可进行全自动或半自动化的复合绝缘子修补工作,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修补效率和修补的,降低了气泡、缩松以及蜂窝状气孔等缺陷出现的概率;通过简单的更换模块可修补不同规格的复合绝缘子,通用性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复合绝缘子多功能性修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设置的上本体(1)和下本体(2);
所述上本体(1)与所述下本体(2)的相对面开设有上模腔(3),所述上模腔(3)内设置有上模块(6);所述上本体(1)顶面中心贯穿开设有注料孔(5),所述注料孔(5)内设有调节装置;
所述下本体(2)朝向所述上本体(1)的端面开设有下模腔(4),所述下模腔(4)与所述上模腔(3)对应设置,所述下模腔(4)内设置有下模块(7);所述下本体(2)的顶面中心开设有分料槽(8),所述分料槽(8)连通所述下模块(7),所述上模块(6)与所述下模块(7)对应设置;所述注料孔(5)与所述分料槽(8)连通;
所述上本体(1)与所述下本体(2)之间设有密封装置和定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子多功能性修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开设在所述下本体(2)顶面边缘的密封槽(9),所述上本体(1)的底面固接有密封条(10),所述密封槽(9)与所述密封条(10)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子多功能性修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固接在所述下本体(2)顶面的定位柱(11),所述定位柱(11)为圆锥形;所述上本体(1)的下端面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柱(11)对应设置的定位孔(12);所述定位柱(11)与所述定位孔(12)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子多功能性修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板组件(13),所述调节板组件(13)设置在所述注料孔(5)内,所述调节板组件(13)的任一侧壁传动连接有调节杆组件(14),所述调节杆组件(14)通过第一调节孔(15)伸出所述上本体(1),所述调节杆组件(14)与所述第一调节孔(15)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绝缘子多功能性修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组件(13)包括与所述注料孔(5)侧壁固接的固定板(16),所述固定板(16)的底面与所述下本体(2)的底面平齐,所述固定板(16)的上顶面通过铰接轴(17)铰接有活动板(18);所述铰接轴(17)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调节杆组件(14)相适配的第二调节孔(19),所述第二调节孔(19)内设置有弹簧(20),所述弹簧(20)与所述调节杆组件(14)固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绝缘子多功能性修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组件(14)包括第一杆(21),所述第一杆(21)与所述第二调节孔(19)相适配,所述第一杆(21)的一端与所述弹簧(20)固接;所述第一杆(21)远离所述弹簧(20)的一端固接有第二杆(22),所述第二杆(22)的末端沿所述第一调节孔(15)伸出所述上本体(1),所述第二杆(22)与所述第一调节孔(15)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杆(21)的末端固接有调节旋钮(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子多功能性修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块(6)底面开设有上模槽(24),所述下模块(7)的顶面开设有下模槽(25),所述上模槽(24)与所述下模槽(25)对应设置;所述分料槽(8)与所述下模槽(25)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绝缘子多功能性修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腔(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上模腔(3)对称设置;所述下模腔(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下模腔(4)对称设置。
CN202122302038.2U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复合绝缘子多功能性修补模具 Active CN2158260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02038.2U CN215826005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复合绝缘子多功能性修补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02038.2U CN215826005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复合绝缘子多功能性修补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26005U true CN215826005U (zh) 2022-02-15

Family

ID=80200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02038.2U Active CN215826005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复合绝缘子多功能性修补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260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826005U (zh) 一种复合绝缘子多功能性修补模具
CN105140832A (zh) 一种破坏线缆修补装置
CN102270827B (zh) 500kV及500kV以上电力电缆整体预制型接头
CN101465182A (zh) 用于生产复合绝缘子的设备
CN111993626A (zh) 一种分段式风机叶片的快速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
CN214668434U (zh) 一种混凝土抗渗性能检测装置
CN116749449A (zh) 一种模注涂一体化模具、汽车塑料前舱盖成型系统及工艺
CN210453848U (zh) 太阳能无人机机翼主梁整体成型装置
CN115401933A (zh) 风电叶片成型模具
CN102034579B (zh) 卧式固液两用复合绝缘子成型机
CN211710093U (zh) 一种制造翻新轮胎整体环状预硫化胎面的生产系统
CN201690194U (zh) 500kV及500kV以上电力电缆整体预制型接头
CN201178009Y (zh) 用于生产复合绝缘子的设备
CN220864528U (zh) 一种新型热硫化装置
CN219820540U (zh) 一种机械手副臂水口夹持机构
CN111469352A (zh)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汽车模具
CN220879463U (zh) 一种dac半自动注胶设备
CN220331836U (zh) 塑料检查井生产用成型装置
CN220700282U (zh) 一种缆线平行排列成型模具
CN219114539U (zh) 一种用于飞机复合材料舷窗框模具
CN219006778U (zh) 一种球类气嘴的高压注塑成型设备
CN219419379U (zh) 锂电池上盖及提手
CN212707597U (zh) 一种分段式风机叶片的快速成型模具
CN217531523U (zh) 一种模芯导向结构
CN218576590U (zh) 混凝土实心方桩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