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17762U - 制氧机的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制氧机的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17762U CN215817762U CN202121790718.7U CN202121790718U CN215817762U CN 215817762 U CN215817762 U CN 215817762U CN 202121790718 U CN202121790718 U CN 202121790718U CN 215817762 U CN215817762 U CN 2158177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ressor
- heat dissipation
- shell
- air outlet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xygen, Ozone, And Oxid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氧机的散热结构,包括壳体和压缩机组件,壳体的侧面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压缩机组件安装于壳体内,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外壳和设于压缩机外壳内的压缩机,压缩机外壳的其中一侧面设有散热进风口,散热进风口安装有散热风扇,压缩机外壳的另一侧面设有与出风口连通的散热出风口。由于采用散热风扇设于压缩机外壳的侧面,使得压缩机外壳内的风流更均衡,无涡旋死角,风流能直吹经过压缩机的气缸头和电机,进而更高效的换热散热。换热后的高温气体通过制氧机出气口排放到外界大气中,相对其它制氧机的压缩机散热方式,压缩机腔内气流更科学通畅,温度温升更均衡、更低、更可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氧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氧机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PSA制氧机以无油压缩机为动力、吸入空气为原料,采用变压吸附技术,实现空气中氧气、氮气的分离,连续制取弥散用的氧气。无油压缩机功率大,热量大,如得不到有效散热,电机温升高超过压缩机所能承受要求,会对机器的长期运行造成很大问题,甚至烧坏电机。因此需要对无油压缩机和其它发热零件进行散热,使其温度降至适当程度,保证制氧机的长期运行的可靠性。
为此,有的制氧机厂家采用了散热风扇置于压缩机顶上方,以轴流风机送风的方式自上而下送风给无油压缩机散热降温,再由压缩机罩的风道将升温的高温空气排到外界大气中,出风散热口一般在制氧机的尾部或侧面,沿着水平方向排气。有的制氧机厂家采用散热风扇置于压缩机的正下风,以离心风机抽风的方式自上而下给无油压缩机散热降温,再由压缩机罩的风道将升温的高温空气排到外界大气中,出风散热口一般在制氧机的尾部或侧面,沿着水平方向排气。
现有的制氧机压缩机散热风扇方式都存在一些问题,问题有:风道转弯不连贯顺,导致风流涡旋和温度死角,风道内温度不均,电机局部温度偏高;且压缩机气缸头挡住电机线圈,风流无法直吹电机线圈使其有效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对电机线圈进行有效散热的制氧机的散热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制氧机的散热结构,包括壳体和压缩机组件,所述壳体的侧面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压缩机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外壳和设于压缩机外壳内的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外壳的其中一侧面设有散热进风口,所述散热进风口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压缩机外壳的另一侧面设有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散热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氧机的散热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由于采用散热风扇设于压缩机外壳的侧面,使得压缩机外壳内的风流更均衡,无涡旋死角,风流能直吹经过压缩机的气缸头和电机,进而更高效的换热散热。换热后的高温气体通过制氧机出气口排放到外界大气中,相对其它制氧机的压缩机散热方式,压缩机腔内气流更科学通畅,温度温升更均衡、更低、更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缩机外壳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散热进风口和所述散热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的一侧面设有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进风口和所述散热风扇位于所述压缩机外壳的上部以使所述散热风扇直吹所述压缩机的气缸头和电机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上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缩机外壳设有通风通道,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散热出风口之间通过所述通风通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都设于所述壳体的后侧面上,所述后侧面的截面为V形,所述后侧面的开口大于90°。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氧机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制氧机的散热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壳体100、进风口110、出风口120、压缩机组件200、压缩机外壳210、散热进风口211、散热风扇212、散热出风口213、通风通道214、压缩机2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在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安装和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氧机的散热结构包括壳体100和压缩机组件200,壳体100的侧面设有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20;压缩机组件200安装于壳体100内,压缩机组件200包括压缩机外壳210和设于压缩机外壳210内的压缩机220,压缩机外壳210的其中一侧面设有散热进风口211,散热进风口211安装有散热风扇212,压缩机外壳210的另一侧面设有与出风口120连通的散热出风口213。
例如,制氧机还包括带有分子筛的分子塔、消音器、分离阀和出气嘴,分子塔置于壳体100内,分子塔的一端通过双向排气管与分离阀连接,分离阀与压缩机220连接,压缩机220与消音器连接,分子塔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出气嘴连接,空气从消音器进口进入,经空压机压缩过滤后进入分离阀,由分离阀进入分子塔进行吸附制氧,制出的氧量通过管路从出气嘴排出供用户使用。具体地,出气嘴设于壳体100的前侧面上,压缩机220为无油压缩机220。由于采用散热风扇212设于压缩机外壳210的侧面,使得散热风扇212直吹压缩机220的气缸头和电机,风流无物体遮挡,高效散热,进而使压缩机外壳210内的风流更均衡,无涡旋死角,更高效的换热散热。换热后的高温气体通过制氧机出气口排放到外界大气中,相对其它制氧机的压缩机220散热方式,压缩机220腔内气流更科学通畅,温度温升更均衡、更低、更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压缩机外壳210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散热进风口211和散热出风口213。压缩机外壳210前侧设有散热进风口211和散热风扇212,后侧设有散热出风口213。散热进风口211和散热风扇212、散热出风口213在同一方向(前后方向)上。这样设置以使散热进风口211的进风方向和散热出风口213的出风方向同方向(即直进直出出风),进而可顺畅地形成风力流场,无涡旋死角,防止风流压力损失,极大输出风量,从而压缩机220壳体100内的空间温度较均匀,散热更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壳体100的一侧面设有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20,进风口110位于出风口120的上方。这样结构以使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20位于同侧面上,更利于风流顺畅的流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散热进风口211和散热风扇212位于压缩机外壳210的上部以使散热风扇212直吹压缩机220的气缸头和电机部分。这样设置以使散热风扇212能对大发热零件的压缩机220和电路板有效散热,使其能保持正常工作,从而确保制氧机整机的长期可靠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进风口110位于壳体100的上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压缩机外壳210设有通风通道214,出风口120与散热出风口213之间通过通风通道214连接。这样设置以使散热风扇212、压缩机外壳210、通风通道214形成连接紧密的风流通道,涡流死角少,气流能经过主要发热零件压缩机220和电路板,能有效散热降温。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出风口120和进风口110都设于壳体100的后侧面上,后侧面的截面为V形,后侧面的开口大于90°。这样设置以使散热进风口211和散热出风口213分别位于压缩机外壳210的前后两侧面上。出风口120在制氧机尾部,水平排出,迅速进入外部大气散热,以及由于后侧面的开口为钝角进而使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20成大角度钝角,进风出风无交叉回流,风场不冲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或、“可以想到的是”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制氧机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侧面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压缩机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外壳和设于所述压缩机外壳内的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外壳的其中一侧面设有散热进风口,所述散热进风口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压缩机外壳的另一侧面设有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散热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机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外壳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散热进风口和所述散热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氧机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一侧面设有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制氧机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进风口和所述散热风扇位于所述压缩机外壳的上部以使所述散热风扇直吹所述压缩机的气缸头和电机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氧机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上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氧机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外壳设有通风通道,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散热出风口之间通过所述通风通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制氧机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都设于所述壳体的后侧面上,所述后侧面的截面为V形,所述后侧面的开口大于9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90718.7U CN215817762U (zh) | 2021-08-02 | 2021-08-02 | 制氧机的散热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90718.7U CN215817762U (zh) | 2021-08-02 | 2021-08-02 | 制氧机的散热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17762U true CN215817762U (zh) | 2022-02-11 |
Family
ID=80127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790718.7U Active CN215817762U (zh) | 2021-08-02 | 2021-08-02 | 制氧机的散热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17762U (zh) |
-
2021
- 2021-08-02 CN CN202121790718.7U patent/CN21581776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320359U (zh) |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
CN201013629Y (zh) | 一种双风道离心风机 | |
CN207340352U (zh) | 一种空调电控盒 | |
CN215817762U (zh) | 制氧机的散热结构 | |
CN211630695U (zh) | 送风设备及空调机组 | |
CN106716022A (zh) | 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 | |
CN206439942U (zh) | 空调电控箱散热装置 | |
WO2015032211A1 (zh) | 屋顶式空调机 | |
CN208079549U (zh) | 用于空调室外机的电控盒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1586844B (zh) | 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 |
CN215633868U (zh) | 一种具有耐高温结构的离心风机 | |
CN105526612B (zh) | 带制冷功能的吸油烟机 | |
CN211116408U (zh) | 一种采用直冷散热装置的ip23风力发电机 | |
CN216716506U (zh) | 制氧机、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2551578U (zh) | 空调控制器散热装置及使用该散热装置的移动空调器 | |
WO2022213474A1 (zh) | 空调器 | |
JP2010096461A (ja) |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装置及び給湯装置用ヒートポンプユニット | |
CN219509707U (zh) | 一种散热装置 | |
CN221375829U (zh) | 空调室外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8181477U (zh) | 一种新型计算机服务器散热装置 | |
CN211295800U (zh) | 一种配电柜上用降温装置 | |
CN219756524U (zh) | 单离心风机式便携空调器 | |
WO2022257374A1 (zh) | 空调器 | |
CN213655174U (zh) | —种便于更换扇叶的风机 | |
CN218302024U (zh) | 空调电脑板散热结构及空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