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16153U - 支撑模块、换电站及储能站 - Google Patents
支撑模块、换电站及储能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16153U CN215816153U CN202120627809.2U CN202120627809U CN215816153U CN 215816153 U CN215816153 U CN 215816153U CN 202120627809 U CN202120627809 U CN 202120627809U CN 215816153 U CN215816153 U CN 2158161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module
- adjustment
- assembly
- adjusting
- s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模块、换电站及储能站。支撑模块包括底部组件和调节组件。底部组件形成为至少部分的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底面;调节组件设于底部组件上并用于调节底部组件的水平。通过设置调节组件,能够调节底部组件的高度,从而能够调节支撑模块的水平,实现了对箱体底面的中部区域调节水平,在换电站的箱体的体积及自重均较大的情况下,提高了换电站的结构稳定性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换电站对于换电设备、码垛机等机构的行使、对位精度要求较高,调节组件可以使支撑模块处于较佳的水平面上,有利于各设备的行驶和对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模块及包含其的换电站或储能站。
背景技术
现在新能源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新能源车使用的能源基本上为电能,新能源车在电能使用完后需要充电,由于现在电池技术和充电技术的限制,新能源车充满电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不如汽车直接加油简单快速。因此,为了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在新能源车的电能快耗尽时更换电池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为了便于更换电池,满足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的换电需求,需要建造换电站。换电站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更换电池,电动汽车驶入换电站并可靠定位后,由换电设备对电动汽车进行更换。
现有的换电站通常包括用于构建换电站的箱体,箱体内设置有换电区和充电区,新能源车驶入换电站的换电区内,以实现对新能源车的电池进行更换。由于箱体的体积及自重均较大,在使用时需要对箱体进行调平,以保证换电站使用的安全性。
现有技术中,仅在换电站的箱体底面的四个角垫上垫块,以调节箱体保持水平,然而,由于箱体面积较大,这种调节方式使得对箱体的底面刚性要求很高,并且导致箱体的中部区域难以保持水平,不利于位于换电站内的各设备的行驶和对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对箱体调节水平时对箱体底面的刚性要求高,箱体底面的中部区域难以保持水平的缺陷,提供一种支撑模块及包含其的换电站或储能站。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支撑模块,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支撑模块包括:
底部组件,底部组件形成为至少部分的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底面;
调节组件,调节组件设于底部组件上并用于调节底部组件的水平。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调节组件,能够调节底部组件的高度,从而能够调节支撑模块的水平,实现了对箱体底面的中部区域调节水平,在换电站的箱体的体积及自重均较大的情况下,提高了换电站的结构稳定性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换电站对于换电设备、码垛机等机构的行使、对位精度要求较高,调节组件可以使支撑模块处于较佳的水平面上,有利于各设备的行驶和对位。
优选地,所述支撑模块包括相连的第一支撑模块和第二支撑模块,所述第一支撑模块和所述第二支撑模块均设有向上露出的轨道,所述轨道用于供换电设备行驶,所述第一支撑模块和所述第二支撑模块的下方均设有所述调节组件,所述第一支撑模块和所述第二支撑模块上的对应的所述轨道在所述第一支撑模块和所述第二支撑模块的所述调节组件调节后对齐。
在本方案中,调节组件用于分别对相连的第一支撑模块和第二支撑模块调节水平,使得位于第一支撑模块和第二支撑模块上的轨道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从而保证各设备在轨道上的行驶过程更平稳安全。优选地,调节组件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至少三个调节组件不在一条直线上。
在本方案中,调节组件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各个调节组件至少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这种设置方式稳固、坚定、耐压,使得支撑模块的稳定性较高,且避免底部组件向一侧发生偏斜。
优选地,调节组件设置在底部组件的边缘,或者,底部组件的形状为矩形,调节组件设置在底部组件的四个角上。
在本方案中,相对于集中设置,将调节组件设置在每个底部组件的边缘,稳定性较高,使得对每个底部组件的高度调节更均匀;同时,边缘位置也方便操作人员进行调节。同样地,将调节组件设置在底部组件的四个角上,支撑模块的稳定性较高,对底部组件的高度调节更均匀,四个角的位置也方便操作人员进行调节。
优选地,调节组件包括凸出部,凸出部连接于底部组件,并向下方凸出于底部组件的底面,凸出部相对于底部组件的凸出距离可调节。
在本方案中,通过调节凸出部相对于底面的凸出距离,能够实现对底部组件高度的调节;另外,凸出部使得底部组件的底面与地面能够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不平整的地面刮擦、损坏底部组件的底面,提高底部组件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调节组件通过螺纹、气囊、液压或电动中的一种或几种实现对凸出距离的调节。
在本方案中,采用多种方式调节凸出距离,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提高了该支撑模块的适用性。
优选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栓和螺母,底部组件上设置有与调节螺栓相匹配的通孔,调节螺栓竖向设置并通过通孔连接于底部组件,螺母连接于调节螺栓并抵接于底部组件。
在本方案中,通过旋动调节螺栓,使得底部组件相对于调节螺栓上下移动,从而能够实现对底部组件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能够调节整个底部组件的水平;另外,采用调节螺栓和螺母的形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生产及使用成本低廉。
优选地,底部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调节板,调节板上设置有通孔,调节螺栓通过通孔连接于调节板。
在本方案中,调节螺栓能够对调节板的高低进行调节,从而调节板能够带动底部组件调整水平度;调节板的结构简单,便于安装,通过设置调节板,方便地实现调节螺栓对底部组件的调节。
优选地,调节组件包括两个螺母,两个螺母分别贴合于调节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两个螺母,调节板在两个螺母之间的连接更稳固,从而增强了底部组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优选地,调节螺栓的螺栓头的一端抵接于地面,调节螺栓的螺杆的一端向上延伸以连接于底部组件,或,调节螺栓的螺杆的一端抵接于地面,调节螺栓的螺栓头的一端向上延伸以连接于底部组件。
在本方案中,将调节螺栓抵接于地面,旋动调节螺栓时,由于调节螺栓的高度固定,从而能够实现底部组件的上下移动,从而调整水平。当螺栓头抵接于地面时,调节组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整个调节组件的稳定性较好且调平更精确;当螺杆抵接于地面时,同样能够实现对底部组件水平度的调整。
优选地,调节组件还包括垫板,垫板设置于底部组件的下方,垫板的底面紧贴地面,垫板的顶面与调节螺栓的螺栓头或螺杆抵接。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垫板,一方面,能够防止调节螺栓应力过大而对地面造成损坏;另一方面,垫板平整度较高,调节螺栓抵接于垫板,便于精确调节水平。
优选地,底部组件包括多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横梁和多个相对设置的支撑纵梁,多个支撑横梁和多个支撑纵梁交叉连接围成框架结构;
调节板固定连接于支撑横梁或支撑纵梁的侧面。
在本方案中,框架结构较为简单,且框架内支撑横梁和支撑纵梁的分布较为均匀,进而能够比较可靠地支撑换电区的设备及电动汽车,从而有利于提高箱体的整体可靠性;另外,支撑横梁和支撑纵梁之间的可用空间较多,可用于安装调节组件,且能够方便操作人员对调节组件的调节。底部组件本身为框架结构,将调节板设置在支撑横梁或支撑纵梁的侧面,底部组件有足够的空间供操作人员对调节组件进行调节。
优选地,支撑横梁和支撑纵梁之间可拆卸连接。
在本方案中,通过拆卸其上未设置调节组件的支撑横梁或支撑纵梁,可为设置有调节组件的支撑横梁或支撑纵梁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以方便操作人员对调节组件进行高低距离的调整,也便于安装调节组件或调整调节组件的位置。
优选地,底部组件的框架结构上设有可拆卸的盖板。
在本方案中,在正常使用时,盖板关闭以保护框架结构;在需要调节水平时,可快速拆卸盖板以方便调节框架结构上的调节组件。
一种换电站或储能站,包括至少一个箱体,箱体包括如上的支撑模块。
在本方案中,在换电站或储能站的箱体上应用上述支撑模块,换电站或储能站相应地具有方便调节水平的效果。
优选地,箱体底面由多个底面模块拼接而成,每个底面模块设有支撑模块。
在本方案中,箱体底面由多个底面模块拼接而成,实现了箱体底面的模块化,在每个底面模块上均设置调节组件,在各个底面模块拼接完成后,能够对每个底面模块进行高度的调节,从而使得对整个箱体底面的水平调节更均匀,提高了水平调节效果。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对于该支撑模块,通过设置调节组件,能够调节底部组件的高度,从而能够调节支撑模块的水平,实现了对箱体底面的中部区域调节水平,在换电站的箱体的体积及自重均较大的情况下,提高了换电站的结构稳定性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对于该换电站或储能站,在换电站或储能站的箱体上应用上述支撑模块,换电站或储能站相应地具有方便调节水平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支撑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支撑模块的仰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调节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调节组件的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支撑模块100
第一支撑模块101
第二支撑模块102
底部组件1
调节组件2
凸出部21
调节螺栓211
螺栓头213
螺母212
调节板11
支撑横梁12
支撑纵梁13
安装板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模块100,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如图1-4所示,支撑模块100包括底部组件1和调节组件2。底部组件1形成为至少部分的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底面;调节组件2设于底部组件1上并用于调节底部组件 1的水平。通过设置调节组件2,能够调节底部组件1的高度,从而能够调节支撑模块100的水平,实现了对箱体底面的中部区域调节水平,在换电站的箱体的体积及自重均较大的情况下,提高了换电站的结构稳定性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作为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支撑模块包括相连的第一支撑模块101和第二支撑模块102,如图1-2所示,第一支撑模块101和第二支撑模块102均设有向上露出的轨道,第一支撑模块101和第二支撑模块102上的轨道互相平行,轨道用于供换电设备行驶,第一支撑模块101和第二支撑模块102的下方均设有调节组件2,第一支撑模块101和第二支撑模块102上的对应的轨道在第一支撑模块101和第二支撑模块102的调节组件2调节后对齐。其中,调节组件2用于分别对相连的第一支撑模块101和第二支撑模块102调节水平,使得位于第一支撑模块101和第二支撑模块102上的轨道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从而保证各设备在轨道上的行驶过程更平稳安全。
作为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调节组件2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至少三个调节组件2不在一条直线上。其中,调节组件2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各个调节组件2至少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这种设置方式稳固、坚定、耐压,使得支撑模块100的稳定性较高,且避免底部组件1向一侧发生偏斜。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底部组件1设置有四个调节组件2,四个调节组件2在底部组件1中分散设置且形成梯形结构,稳定性较高,使得对每个底部组件1的高度调节更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调节组件2的具体设置位置也可以不同。例如,调节组件2设置在底部组件1的边缘,将调节组件2 设置在每个底部组件1的边缘,稳定性较高,使得对每个底部组件1的高度调节更均匀;同时,边缘位置也方便操作人员进行调节。例如,底部组件1 的形状为矩形,调节组件2设置在底部组件1的四个角上。将调节组件2设置在底部组件1的四个角上,支撑模块100的稳定性较高,对底部组件1的高度调节更均匀,四个角的位置也方便操作人员进行调节。调节组件2可以依据底部组件1的尺寸大小来设置数量,在底部组件1的尺寸较大时,调节组件2可以对称的设置为8个甚至更多。
调节组件2可包括凸出部21,凸出部21连接于底部组件1,并向下方凸出于底部组件1的底面,凸出部21相对于底部组件1的凸出距离可调节。其中,通过调节凸出部21相对于底面的凸出距离,能够实现对底部组件1 高度的调节;另外,凸出部21使得底部组件1的底面与地面能够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不平整的地面刮擦、损坏底部组件的底面,提高底部组件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调节组件2包括调节螺栓211和螺母212,底部组件1上设置有与调节螺栓211相匹配的通孔,调节螺栓211竖向设置并通过通孔连接于底部组件1,螺母212连接于调节螺栓211并抵接于底部组件1。其中,通过旋动调节螺栓211,使得底部组件1相对于调节螺栓211 上下移动,从而能够实现对底部组件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能够调节整个底部组件1的水平;另外,采用调节螺栓211和螺母212的形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生产及使用成本低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调节组件2通过螺纹实现对凸出距离的调节,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调节组件2也可通过螺纹、气囊、液压或电动中的一种或几种实现对凸出距离的调节。采用多种方式调节凸出距离,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提高了该支撑模块的适用性。
作为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底部组件1包括水平设置的调节板11,调节板11上设置有通孔,调节螺栓211通过通孔连接于调节板11。其中,调节螺栓能够对调节板11的高低进行调节,从而调节板11能够带动底部组件1 调整水平度;调节板11的结构简单,便于安装,通过设置调节板11,方便地实现调节螺栓对底部组件的调节。
作为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调节组件2包括两个螺母212,两个螺母212 分别贴合于调节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其中,通过设置两个螺母212,调节板11在两个螺母212之间的连接更稳固,从而增强了底部组件1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作为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3或图4所示,调节螺栓211的螺栓头 213的一端抵接于地面,调节螺栓211的螺杆的一端向上延伸以连接于底部组件1。将调节螺栓211抵接于地面,旋动调节螺栓211时,由于调节螺栓 211的高度固定,从而能够实现底部组件1的上下移动,从而调整水平。当螺栓头213抵接于地面时,调节组件2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整个调节组件2的稳定性较好且调平更精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栓头213抵接于地面,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也可将调节螺栓211的螺杆的一端抵接于地面,调节螺栓 211的螺栓头213的一端向上延伸以连接于底部组件1,同样能够实现对底部组件1水平度的调整。
作为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调节组件2还包括垫板(未示出),垫板设置于底部组件1的下方,垫板的底面紧贴地面,垫板的顶面与调节螺栓211 的螺栓头213或螺杆抵接。其中,通过设置垫板,一方面,能够防止调节螺栓211应力过大而对地面造成损坏;另一方面,垫板平整度较高,调节螺栓 211抵接于垫板,便于精确调节水平。
如图1-4所示,底部组件1包括多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横梁12和多个相对设置的支撑纵梁13,多个支撑横梁12和多个支撑纵梁13交叉连接围成框架结构。其中,框架结构较为简单,且框架内支撑横梁12和支撑纵梁13 的分布较为均匀,进而能够比较可靠地支撑换电区的设备及电动汽车,从而有利于提高箱体的整体可靠性。另外,支撑横梁12和支撑纵梁13之间的可用空间较多,可用于安装调节组件2,且能够方便操作人员对调节组件2的调节。调节板11固定连接于支撑横梁12或支撑纵梁13的侧面。其中,底部组件1本身为框架结构,将调节板11设置在支撑横梁12或支撑纵梁13 的侧面,使得底部组件1有足够的空间供操作人员对调节组件2进行调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调节板11的形状为矩形,调节板11 的相邻两侧边分别连接于支撑横梁12和支撑纵梁13。这种结构形式一方面增加了调节板11的用于连接的面积,使得调节板11与支撑横梁12和支撑纵梁13的连接更加稳固,避免了调节板11悬空的一侧与用于连接的一侧受力不均导致向其中一侧倾斜的情况;另一方面使得支撑横梁12和支撑纵梁 13均能够随调节板上下移动调节水平,提高了水平调节效果。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也可将竖向设置的安装板14连接于支撑纵梁13(或支撑横梁12),调节板11的一侧边直接连接于支撑纵梁 13,调节板的相邻侧边通过安装板14间接连接于同一支撑纵梁13,同样可以起到增强调节板的稳定性的效果。
作为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支撑横梁12和支撑纵梁13之间可拆卸连接。其中,通过拆卸其上未设置调节组件的支撑横梁12或支撑纵梁13,可为设置有调节组件的支撑横梁12或支撑纵梁13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以方便操作人员对调节组件进行高低距离的调整,也便于安装调节组件或调整调节组件的位置。
作为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底部组件1的框架结构上设有可拆卸的盖板 (未示出)。在正常使用时,盖板关闭以保护框架结构;在需要调节水平时,可快速拆卸盖板以方便调节框架结构上的调节组件。
本实施例还揭示一种换电站或储能站,包括至少一个箱体,箱体包括如上的支撑模块100。其中,在换电站或储能站的箱体上应用上述支撑模块100,换电站或储能站相应地具有方便调节水平的效果。
箱体底面由多个底面模块拼接而成,每个底面模块设有支撑模块100。其中,箱体底面由多个底面模块拼接而成,实现了箱体底面的模块化,在每个底面模块上均设置调节组件,在各个底面模块拼接完成后,能够对每个底面模块进行高度的调节,从而使得对整个箱体底面的水平调节更均匀,提高了水平调节效果。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支撑模块,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模块包括:
底部组件,所述底部组件形成为至少部分的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底面;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设于所述底部组件上并用于调节所述底部组件的水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模块包括相连的第一支撑模块和第二支撑模块,所述第一支撑模块和所述第二支撑模块均设有向上露出的轨道,所述轨道用于供换电设备行驶,所述第一支撑模块和所述第二支撑模块的下方均设有所述调节组件,所述第一支撑模块和所述第二支撑模块上的对应的所述轨道在所述第一支撑模块和所述第二支撑模块的所述调节组件调节后对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至少三个所述调节组件不在一条直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底部组件的边缘,或者,所述底部组件的形状为矩形,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底部组件的四个角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连接于所述底部组件,并向下方凸出于所述底部组件的底面,所述凸出部相对于所述底部组件的凸出距离可调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通过螺纹、气囊、液压或电动中的一种或几种实现对所述凸出距离的调节。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栓和螺母,所述底部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调节螺栓相匹配的通孔,所述调节螺栓竖向设置并通过所述通孔连接于所述底部组件,所述螺母连接于所述调节螺栓并抵接于所述底部组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所述通孔,所述调节螺栓通过所述通孔连接于所述调节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两个所述螺母,两个所述螺母分别贴合于所述调节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栓的螺栓头的一端抵接于地面,所述调节螺栓的螺杆的一端向上延伸以连接于所述底部组件,或,所述调节螺栓的螺杆的一端抵接于地面,所述调节螺栓的螺栓头的一端向上延伸以连接于所述底部组件。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垫板,所述垫板设置于所述底部组件的下方,所述垫板的底面紧贴地面,所述垫板的顶面与所述调节螺栓的螺栓头或螺杆抵接。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组件包括多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横梁和多个相对设置的支撑纵梁,多个所述支撑横梁和多个所述支撑纵梁交叉连接围成框架结构;
其中,所述调节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横梁或所述支撑纵梁的侧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横梁和所述支撑纵梁之间可拆卸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组件的框架结构上设有可拆卸的盖板。
15.一种换电站,包括至少一个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模块。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底面由多个底面模块拼接而成,每个底面模块设有所述支撑模块。
17.一种储能站,包括至少一个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模块。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储能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底面由多个底面模块拼接而成,每个底面模块设有所述支撑模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27809.2U CN215816153U (zh) | 2021-03-26 | 2021-03-26 | 支撑模块、换电站及储能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27809.2U CN215816153U (zh) | 2021-03-26 | 2021-03-26 | 支撑模块、换电站及储能站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16153U true CN215816153U (zh) | 2022-02-11 |
Family
ID=80162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627809.2U Active CN215816153U (zh) | 2021-03-26 | 2021-03-26 | 支撑模块、换电站及储能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16153U (zh) |
-
2021
- 2021-03-26 CN CN202120627809.2U patent/CN21581615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29666B (zh) | 电动汽车电池框架 | |
CN219096473U (zh) | 换电车辆 | |
CN209507484U (zh) |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更换的升降平台 | |
CN205486829U (zh) | 一种移动交通信号灯 | |
CN116353319A (zh) | 换电车辆 | |
CN215816153U (zh) | 支撑模块、换电站及储能站 | |
CN116001547A (zh) | 换电车辆 | |
WO2023040114A1 (zh) | 充换电站 | |
CN216153582U (zh) | 一种车辆换电单元及其换电框架 | |
CN218513555U (zh) | 一种电池包及电动车辆 | |
CN202491665U (zh) | 电动汽车电池框架 | |
CN217994183U (zh) | 一种电池模组支撑座 | |
CN210997215U (zh) | 一种焊接夹具 | |
CN215793293U (zh) | 一种重卡侧面吊装换电的电池箱固定装置 | |
CN215621514U (zh) | 一种充电架及充换电站 | |
CN215042213U (zh) | 充电仓组件、模块化换电站及储能站 | |
CN212367286U (zh) | 一种空中管制用防干扰装置 | |
CN220122009U (zh) | 一种新型pack箱安装簇架结构 | |
CN222017029U (zh) | 一种用于svg功率模块的滚轮导轨安装定位装置 | |
CN221101815U (zh) | 一种低压电抗器的新型结构骨架 | |
CN113086125A (zh) | 一种活动支柱安装方法 | |
CN218616307U (zh) | 一种充电桩变电站监控装置 | |
CN219041672U (zh) | 一种稳定性好的太阳能光伏板安装支架 | |
CN216374206U (zh) | 可调平的充电架、包括其的充电仓、换电站或储能站 | |
CN221041231U (zh) | 一种电池pack补电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