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04772U - 一种曲轴箱通风结构、发动机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曲轴箱通风结构、发动机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04772U
CN215804772U CN202121886592.3U CN202121886592U CN215804772U CN 215804772 U CN215804772 U CN 215804772U CN 202121886592 U CN202121886592 U CN 202121886592U CN 215804772 U CN215804772 U CN 2158047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engine
air inlet
cylinder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8659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8659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047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047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047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曲轴箱通风结构、发动机及车辆,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曲轴箱通风结构,包括气缸体和气缸盖,气缸体上形成有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风通道、油气分离室和表面通风槽,气缸盖内形成有与表面通风槽相连通的第二通风通道;发动机产生的窜气通过第一通风通道进入油气分离室分离,分离的油气经过表面通风槽和第二通风通道后,从发动机的进气道进入发动机内部被燃烧利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曲轴箱通风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发动机曲轴通风管路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易出现冷凝结冰,造成通风管路堵塞、发动机密封面出现漏油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曲轴箱通风结构、发动机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曲轴箱通风结构、发动机及车辆。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汽车发动机大多数是依靠汽油的燃烧而产生动力,所以燃烧是发动机工作的关键过程之一,此过程中伴随有对环境不利的气体排出,其中一个是:机体内燃烧后产生的废气,需通过发动机排气系统并经后处理后排入大气中;另外一个是:发动机燃烧做功过程中产生的内部活塞窜气,此部分气体主要由燃烧气体、汽油蒸汽、机油蒸汽及水蒸汽等混合而成,对发动机是不利,此混合气需通过曲轴箱通风系统被发动机再次循环利用。
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曲轴通风管路直接安装在通风油气分离模块上,通过布置于发动机外部的橡胶软管连接到节气门后或者直接引入进气歧管上,管路较长并且暴露在机舱外部,由于曲轴箱内排出的废气中含有大量水分,在寒冷地区工作的车辆,当空气中温度较低的气体和曲轴箱分离出来的气体相遇时,曲轴箱分离出来的气体因为进气歧管与进气软管管接头处的管壁和周边环境温度较低,油气中的水蒸气在曲轴通风管路中经常会出现冷凝结冰,尤其是短途反复使用或者低速小负荷的工况下,更会造成通风管路堵塞、发动机密封面出现漏油的问题,使得发动机工作异常。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曲轴箱通风结构、发动机及车辆,以解决现有发动机曲轴通风管路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易出现冷凝结冰,造成通风管路堵塞、发动机密封面出现漏油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曲轴箱通风结构,包括气缸体和气缸盖,所述气缸体上形成有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风通道、油气分离室和表面通风槽,所述气缸盖上形成有与所述表面通风槽相连通的第二通风通道;
发动机产生的窜气通过第一通风通道进入油气分离室分离,分离的油气经过表面通风槽和第二通风通道后,从发动机的进气道进入发动机内部被燃烧利用。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风通道包括两个,均一体成型在所述气缸体内。
优选的,所述油气分离室一体成型在所述气缸体上,所述油气分离室上装配有油气分离器,用于对来自气缸体中的窜气进行分离。
优选的,所述油气分离室包括进气室和出气室;
所述进气室的进气端与两个所述第一通风通道相连通,出气端通过所述油气分离器与所述出气室的进气端相连,使通过第一通风通道进入进气室中的窜气经油气分离器分离后进入出气室中。
优选的,所述油气分离器中安装有PVC阀。
优选的,所述表面通风槽一体成型在所述气缸体的上端面上,气缸体的上端面与气缸盖的下端面密封装配形成连接所述出气室和第二通风通道的通风通道,通风通道的进气端与所述出气室的出气端相连通,出气端与所述第二通风通道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通风通道包括两个,均一体成型在所述气缸盖内,它们的进气端与通风通道的出气端相连通,使来自表面通风槽的气体进入第二通风通道。
优选的,所述气缸盖上间隔形成有一缸进气道、二缸进气道、三缸进气道和四缸进气道,其中一个第二通风通道位于一缸进气道和二缸进气道之间,另一个第二通风通道位于三缸进气道和四缸进气道之间,在发动机的增压下,使气体从两个第二通风通道的出口端分别进入一缸进气道、二缸进气道、三缸进气道和四缸进气道中,到达发动机内部被燃烧。
本使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曲轴箱通风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在气缸体上形成连通的第一通风通道、油气分离室和表面通风槽,在气缸盖内形成与表面通风槽相连通的第二通风通道,使发动机运行时,产生的窜气直接通过第一通风通道进入油气分离室进行汽油蒸汽和机油蒸汽的分离,分离后的汽油蒸汽经过表面通风槽和第二通风通道后,从发动机的进气道进入发动机内部,被再次燃烧利用,整个过程均在发动机的内部实现,避免了在发动机外设置外接管路,使得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易出现冷凝结冰,造成通风管路堵塞、发动机密封面出现漏油的问题。同时,通过在气缸体和气缸盖上形成通风通道,不仅取消了外置通气管,降低了发动机外部空间布置难度,还降低了气缸体和气缸盖的重量,实现了车辆轻量化的要求;
2)通过在一缸进气道和二缸进气道之间,以及三缸进气道和四缸进气道之间,分别设置第二通风通道,有利于分离后的窜气再次快速进入发动机内部,被重新燃烧利用,在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具有推广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气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沿B-B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沿C-C处的剖视图;
图5为气缸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沿A-A处的剖视图;
图7为油气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油气在曲轴箱通风结构中流通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气缸体,101-第一通风通道,102-油气分离室,103-表面通风槽,104-进气室,105-出气室;2-气缸盖,201-第二通风通道,202-一缸进气道,203-二缸进气道,204-三缸进气道,205-四缸进气道;3-油气分离器,301-PVC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曲轴箱通风结构,包括气缸体1和气缸盖2,气缸体1上形成有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风通道101、油气分离室102和表面通风槽103,气缸盖2内形成有与表面通风槽103相连通的第二通风通道201;
发动机产生的窜气通过第一通风通道101进入油气分离室102分离,分离的油气经过表面通风槽103和第二通风通道201后,从发动机的进气道进入发动机内部被燃烧利用。
通过在气缸体上形成连通的第一通风通道、油气分离室和表面通风槽,在气缸盖内形成与表面通风槽相连通的第二通风通道,使发动机运行时,产生的窜气直接通过第一通风通道进入油气分离室进行汽油蒸汽和机油蒸汽的分离,分离后的汽油蒸汽经过表面通风槽和第二通风通道后,从发动机的进气道进入发动机内部,被再次燃烧利用,整个过程均在发动机的内部实现,避免了在发动机外设置外接管路,使得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易出现冷凝结冰,造成通风管路堵塞、发动机密封面出现漏油的问题。同时,通过在气缸体和气缸盖上形成通风通道,不仅取消了外置通气管,降低了发动机外部空间布置难度,还降低了气缸体和气缸盖的重量,实现了车辆轻量化的要求。
其中,窜气为燃烧气体、汽油蒸汽、机油蒸汽及水蒸汽等混合而成,其对发动机是不利的,因此需通过曲轴箱通风系统处理后,再次被发动机循环利用。
本实施例中的曲轴箱通风结构,通过在气缸体和气缸盖上设置通风通道结构,有效解决了在外界温度较低时,发动机在低速低负荷工况下,通风管路易结冰堵塞的问题,且在发动机内部的通风通道结构通过铸造或机械加工成型,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第一通风通道101包括两个,均一体成型在气缸体1内。
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通风通道并排设在油气分离室的进气口端,且通过铸造成型即可。
油气分离室102一体成型在气缸体1上,油气分离室102上装配有油气分离器3,用于对来自气缸体1中的窜气进行分离。
通过在油气分离室上装配油气分离器,使发动机产生的窜气经过两个第一通风通道后进入油气分离器进行分离处理,避免了窜气中的机油蒸汽进入发动机中燃烧。
本实施例中,油气分离室通过铸造机加成型,油气分离室与油气分离器紧密贴合装配。
油气分离室102包括进气室104和出气室105;
进气室104的进气端与两个第一通风通道101相连通,出气端通过油气分离器3与出气室105的进气端相连,使通过第一通风通道101进入进气室104中的窜气经油气分离器3分离后进入出气室105中。
油气分离器3中安装有PVC阀301。
通过在油气分离器中设置PVC阀门,以调整窜气的压力,保持气压平衡。
本实施例中,PVC阀与油气分离器集成设计在一起。
表面通风槽103一体成型在气缸体1的上端面上,气缸体1的上端面与气缸盖2的下端面密封装配形成连接所述出气室105和第二通风通道201的通风通道,通风通道的进气端与出气室105的出气端相连通,出气端与第二通风通道201相连通。
第二通风通道201包括两个,均一体成型在气缸盖2内,它们的进气端与通风通道的出气端相连通,使来自表面通风槽103的气体进入第二通风通道201。
气缸盖2上间隔形成有一缸进气道202、二缸进气道203、三缸进气道204和四缸进气道205,其中一个第二通风通道201位于一缸进气道202和二缸进气道203之间,另一个第二通风通道201位于三缸进气道204和四缸进气道205之间,在发动机的增压下,使气体从两个第二通风通道201的出口端分别进入一缸进气道202、二缸进气道203、三缸进气道204和四缸进气道205中,到达发动机内部被燃烧。
本实施例中,一缸进气道202、二缸进气道203、三缸进气道204和四缸进气道205为四缸发动机本身存在的进气道,对于其他缸型的发动机可以此类推,即在相邻缸进气道之间设置通风通道,即可。
通过在一缸进气道和二缸进气道之间,以及三缸进气道和四缸进气道之间,分别设置第二通风通道,有利于分离后的窜气再次快速进入发动机内部,被重新燃烧利用。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曲轴箱通风结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动机燃烧后窜漏的油雾蒸汽从气缸体内的两个第一通风通道的进口端进入,经过两个第一通风通道后,从出口端进入到油气分离室的进气室中,然后通过进气室进入油气分离器中进行分离,分离结束后,汽油蒸汽通过PCV阀进入油气分离室的出气室中,出气室中的汽油蒸汽从出口端进入到气缸体的表面通风槽中,再分别进入一缸进气道和二缸进气道之间,以及三缸进气道和四缸进气道之间的两个第二通风通道,在发动机的增压条件下,被吸入一缸进气道、二缸进气道、三缸进气道和四缸进气道中,最后进入到发动机内部被重新燃烧利用。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本实施例中的曲轴箱通风结构。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本实施例中的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曲轴箱通风结构、发动机及车辆,首先,通过在气缸体上形成连通的第一通风通道、油气分离室和表面通风槽,在气缸盖内形成与表面通风槽相连通的第二通风通道,使发动机运行时,产生的窜气直接通过第一通风通道进入油气分离室进行汽油蒸汽和机油蒸汽的分离,分离后的汽油蒸汽经过表面通风槽和第二通风通道后,从发动机的进气道进入发动机内部,被再次燃烧利用,整个过程均在发动机的内部实现,避免了在发动机外设置外接管路,使得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易出现冷凝结冰,造成通风管路堵塞、发动机密封面出现漏油的问题。同时,通过在发动机内部形成通风通道,不仅取消了外置通气管,降低了发动机外部空间布置难度,还降低了气缸体和气缸盖的重量,实现了车辆轻量化的要求;其次,通过在一缸进气道和二缸进气道之间,以及三缸进气道和四缸进气道之间,分别设置第二通风通道,有利于分离后的窜气再次快速进入发动机内部,被重新燃烧利用,在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具有推广实用价值。
以上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曲轴箱通风结构,包括气缸体(1)和气缸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体(1)上形成有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风通道(101)、油气分离室(102)和表面通风槽(103),所述气缸盖(2)上形成有与所述表面通风槽(103)相连通的第二通风通道(201);
发动机产生的窜气通过第一通风通道(101)进入油气分离室(102)分离,分离的油气经过表面通风槽(103)和第二通风通道(201)后,从发动机的进气道进入发动机内部被燃烧利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箱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通道(101)包括两个,均一体成型在所述气缸体(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轴箱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室(102)一体成型在所述气缸体(1)上,所述油气分离室(102)上装配有油气分离器(3),用于对来自气缸体(1)中的窜气进行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曲轴箱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室(102)包括进气室(104)和出气室(105);
所述进气室(104)的进气端与两个所述第一通风通道(101)相连通,出气端通过所述油气分离器(3)与所述出气室(105)的进气端相连,使通过第一通风通道(101)进入进气室(104)中的窜气经油气分离器(3)分离后进入出气室(105)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曲轴箱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器(3)中安装有PVC阀(30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曲轴箱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通风槽(103)一体成型在所述气缸体(1)的上端面上,气缸体(1)的上端面与气缸盖(2)的下端面密封装配形成连接所述出气室(105)和第二通风通道(201)的通风通道,通风通道的进气端与所述出气室(105)的出气端相连通,出气端与所述第二通风通道(201)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曲轴箱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通道(201)包括两个,均一体成型在所述气缸盖(2)内,它们的进气端与通风通道的出气端相连通,使来自表面通风槽(103)的气体进入第二通风通道(2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曲轴箱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2)上间隔形成有一缸进气道(202)、二缸进气道(203)、三缸进气道(204)和四缸进气道(205),其中一个第二通风通道(201)位于一缸进气道(202)和二缸进气道(203)之间,另一个第二通风通道(201)位于三缸进气道(204)和四缸进气道(205)之间,在发动机的增压下,使气体从两个第二通风通道(201)的出口端分别进入一缸进气道(202)、二缸进气道(203)、三缸进气道(204)和四缸进气道(205)中,到达发动机内部被燃烧。
9.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任一所述的曲轴箱通风结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
CN202121886592.3U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曲轴箱通风结构、发动机及车辆 Active CN2158047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86592.3U CN215804772U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曲轴箱通风结构、发动机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86592.3U CN215804772U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曲轴箱通风结构、发动机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04772U true CN215804772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30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86592.3U Active CN215804772U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曲轴箱通风结构、发动机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047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55225A (zh) * 2023-03-20 2023-06-1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组件、车辆及降低发动机机油稀释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55225A (zh) * 2023-03-20 2023-06-1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组件、车辆及降低发动机机油稀释的方法
CN116255225B (zh) * 2023-03-20 2024-04-1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组件、车辆及降低发动机机油稀释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28969A (en) Blow-by gas returning device for V-typ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8408190B2 (en) Air-oil separator for extracting oil from engine blowby gas
CN108131178B (zh) 一种增压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结构
CN201284681Y (zh)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
US20100313860A1 (en) Apparatus for removal of oil from 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 system
CN215804772U (zh) 一种曲轴箱通风结构、发动机及车辆
CN107780993A (zh) 发动机的曲轴箱呼吸系统
CN112901309A (zh) 一种主动式两冲程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
CN201568110U (zh) 新型气门室罩壳迷宫结构
CN203257558U (zh) 一种集成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增压发动机气缸盖罩
CN204804902U (zh) 一种防结冰的曲轴箱通风系统管路结构
CN102678229B (zh) 一种发动机机体油气循环滤油系统
US8905010B2 (en) 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 system for a two-cylinder engine
CN113323741B (zh)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结构及方法
CN113279837B (zh) 一种增压发动机的曲轴箱通风系统
CN213807792U (zh) 一种非道路柴油机曲轴箱通风系统
CN104948262A (zh) 一种油气分离器
US8602008B2 (en) 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 system
CN204961005U (zh) 一种增压发动机曲通防结冰的管路结构
CN102425475A (zh)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
CN207406396U (zh) 一种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
CN207073424U (zh) 外部管路集成化设计曲轴箱通风系统
JP2010209884A (ja) 内燃機関のブローバイガス処理装置
CN2605392Y (zh) 多汽缸内燃机的汽缸盖罩
CN105065086A (zh) 双分离油气分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