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00048U - 一种提高晶片质量的反应器及反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晶片质量的反应器及反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00048U
CN215800048U CN202121694807.1U CN202121694807U CN215800048U CN 215800048 U CN215800048 U CN 215800048U CN 202121694807 U CN202121694807 U CN 202121694807U CN 215800048 U CN215800048 U CN 2158000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fer
reactor
reaction
tray
qu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9480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加林
李斌
姜岩鹏
刘家朋
张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yue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yue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yue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yue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9480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000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000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000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提高晶片质量的反应器及反应装置,属于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反应器包括:晶片托盘,所述晶片托盘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晶片的凸台;底座和盖体,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晶片托盘下方,所述盖体用于盖合所述晶片托盘,所述底座、晶片托盘与盖体之间形成反应腔,所述反应腔内开设有通气孔,反应气体自所述通气孔进入所述反应腔;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所述反应腔内的反应气体,以对所述晶片的表面进行处理。反应气体自通气孔进入反应腔,并在加热组件的加热下与晶片表面的碳包裹体反应生成碳化硅,提高晶片表面的质量,减少晶片表面碳包裹体的数量。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晶片质量的反应器及反应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提高晶片质量的反应器及反应装置,属于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碳化硅是典型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是继硅、砷化镓之后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代表之一。碳化硅材料具有高热导率、高击穿场强、高饱和电子迁移率等优异特性,成为制备高温、高频、高功率及抗辐射器件的热门材料之一。碳化硅晶体生长应用最广泛的便是物理气相传输法,其次还有液相法以及化学气相传输方法等。以上生长方法来制备高品质的碳化硅衬底都离不开高质量的碳化硅籽晶(SiC籽晶),在籽晶上同质生长碳化硅晶体。籽晶的存在为后续的晶体生长提供了一个比较容易的继续生长晶体的中心。籽晶中存在的问题往往会遗传到后续生长的晶体中,籽晶的质量、尺寸以及表面状态对生长晶体的质量、尺寸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传统生长碳化硅晶体的籽晶为了获得足够高的生长台阶密度和高质量晶体,通常以偏离C面(0001)一定角度进行生长。高质量籽晶的获得除了需要碳化硅晶体本身各项参数的高水平外,还对籽晶衬底的加工过程有很高要求,经过切、磨、抛、洗等工序后获得符合生长要求的碳化硅籽晶衬底。
晶片的加工过程提高了晶片表面质量的一致性,将其作为籽晶便于大规模碳化硅单晶的生长,将其作为外延层衬底能够提高外延生长质量,但晶片表面加工过程中的切磨抛工序不可避免的破坏了晶片表面原有的生长信息,且晶片表面会裸露出一部分原本嵌入晶体内部的碳包裹体。碳化硅长晶形成形核过程中,这些裸露在晶片表面的碳包裹体会明显限制、阻碍台阶流的正常运动轨迹,对形核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诱发微管、多型、位错、层错等晶体缺陷;裸露的碳包裹体极易脱落形成凹坑,导致籽晶晶片局部受热不均匀,形成大尺寸微管、空洞甚至整块多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提高晶片质量的反应器,将晶片放置于晶片托盘的凸台上,晶片与底座和盖体之间形成反应腔,反应气体进入反应腔,并在加热组件的加热下与晶片表面的碳包裹体反应生成碳化硅,提高晶片表面的质量,减少晶片表面碳包裹体的数量,将该晶片作为籽晶制备碳化硅晶体时,能够减少长晶过程中微管、多型、位错、空洞等缺陷的产生,提高碳化硅晶体质量。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提高晶片质量的反应器,该反应器包括:
晶片托盘,所述晶片托盘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晶片的凸台;
底座和盖体,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晶片托盘下方,所述盖体用于盖合所述晶片托盘,所述底座、晶片托盘与盖体之间形成反应腔,所述反应腔内开设有通气孔,反应气体自所述通气孔进入所述反应腔;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所述反应腔内的反应气体,以对所述晶片的表面进行处理。
可选地,所述晶片托盘至少为两个,并依次排列在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盖体用于盖合最上层的晶片托盘。
优选的,所述晶片托盘为5-30个,相邻两个晶片托盘上晶片的间距为20-60mm。
可选地,所述晶片托盘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的数量为2-60个,优选为10-30个;
所述盖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的数量为2-60个,优选为10-30。
优选的,第一通气孔的数量与第二通气孔的数量相等,且第一通气孔与第二通气孔在垂直方向上成列分布。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气孔设置在所述凸台的下方,所述第一通气孔沿所述晶片托盘的轴向成单排设置,并均匀分布在所述晶片托盘的径向。
可选地,所述第二通气孔沿所述盖体的轴向成单排设置,并均匀分布在所述盖体的径向。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气孔与所述凸台的距离为0-10mm,优选为3-5mm,所述第一通气孔为圆形,所述第一通气孔的孔径为3-25mm,优选为5-20mm。
可选地,所述第二通气孔与最上层的所述晶片之间的距离为0-10mm,优选为3-5mm,所述第二通气孔为圆形,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孔径为3-25mm,优选为5-20mm。
可选地,所述晶片托盘的高度为20-60mm,所述凸台与所述晶片托盘底部的距离为15-50mm,所述凸台的高度和宽度均为3-15mm,优选为5-10mm。
优选的,晶片托盘的内壁直径为100-400mm,外壁直径为120-460mm,壁厚为10-30mm。
可选地,所述盖体的高度为20-50mm,所述底座的高度为20-80mm,所述底座下方设置有3-15个支撑柱,用于支撑所述底座。
可选地,所述底座、晶片托盘和盖体为筒体结构,所述底座顶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晶片托盘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外螺纹和内螺纹,所述盖体的底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底座、晶片托盘和盖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螺纹和内螺纹的高度均为5-10mm。
可选地,所述底座、晶片托盘和盖体均为碳化坦材料。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提高晶片质量的反应装置,该反应装置包括壳体和上述任一项所述反应器,
所述反应器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加热组件套设在所述壳体外侧,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反应气体流经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反应腔内,并经所述出气口流出。
可选地,所述反应器、壳体和加热组件为筒体结构,所述加热组件、壳体和反应器共中心轴线设置。
可选地,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反应器外壁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距离为20-200mm。
可选地,所述反应器的外径为120-460mm,所述晶片托盘的数量为5-30个,所述壳体的内径为200-800mm,所述壳体为保温材质,所述壳体的高度为300-2000mm,所述壳体的壁厚为30-150mm。
可选地,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孔径均为30-100mm,优选为50-70mm。
本申请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
1.本申请所提供的提高晶片质量的反应器,晶片、盖体和底座之间形成密闭的反应腔,反应气体自通气孔进入反应腔,并在加热组件的加热下,与晶片表面的碳包裹体发生反应,将晶片表面的碳包裹体处理为碳化硅,提高晶片表面的质量。
2.本申请所提供的提高晶片质量的反应器,晶片托盘至少为两个,可一次性对多个晶片进行表面处理,提高晶片的处理效率,便于大规模化生产晶片。
3.本申请所提供的提高晶片质量的反应器,加热组件对反应腔内的反应气体进行加热,增强反应气体与碳包裹体之间的反应活性,同时也能对晶片进行加热,可释放晶片内部残留的应力,提高晶片表面的平整度,避免晶片发生变形。
4.本申请所提供的提高晶片质量的反应器,第一通气孔与第二通气孔的设置方式,便于反应气体流动在反应腔流入与流出,也能够保证反应腔内存在一定体积的反应气体,促使反应气体与晶片表面的碳包裹体充分反应,进一步降低晶片表面碳包裹体的残留。
5.本申请所提供的提高晶片质量的反应器,第一通气孔与凸台之间距离的设置能够保证反应器内的多个晶片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与第一通气孔或第二通气孔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进而保证晶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处理效果一致,提高晶片表面的均匀性。
6.本申请所提供的提高晶片质量的反应装置,壳体的设置为反应气体提供缓冲空间,可使反应气体平稳的进入反应腔内,同时有利于加热组件均匀对反应气体进行加热,均匀加热后的反应气体与晶片表面的碳包裹体发生反应,提高反应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反应器的侧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反应装置的侧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盖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盖体的侧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晶片托盘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晶片托盘的侧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底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底座的侧截面示意图;
部件和附图标记列表:
10、壳体;11、进气口;12、出气口;20、盖体;21、第二通气孔;30、晶片托盘;31、第一通气孔;32、凸台;40、底座;41、支撑柱;50、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实施例1
参考图1-8,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提高晶片50质量的反应器,该反应器包括:晶片50托盘30,晶片50托盘3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晶片50的凸台32;底座40和盖体20,底座40设置在晶片50托盘30下方,盖体20用于盖合晶片50托盘30,底座40、晶片50托盘30与盖体20之间形成反应腔,反应腔内开设有通气孔,反应气体自通气孔进入反应腔;加热组件,加热组件用于加热反应腔内的反应气体,以对晶片50的表面进行处理,上述的晶片50的表面是指晶片5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下面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晶片50的表面均指的是晶片5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两个表面。
将晶片50放置于晶片50托盘30上,再将晶片50托盘30放置于底座40上,使用盖体20将晶片50托盘30盖合,晶片50的上表面与盖体20之间和晶片50的下表面与底座40之间分别形成密闭的反应腔,反应腔内开设有通气孔,反应气体自通气孔进入反应腔,并在加热组件的加热下,与晶片50表面的碳包裹体发生反应,将晶片50表面的碳包裹体处理为碳化硅,提高晶片50表面的质量,将该晶片50作为籽晶或者外延衬底使用时,能够提高碳化硅晶体的质量或外延层的质量。
具体的,底座40、晶片50托盘30和盖体20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可以通过卡扣或者螺纹的形式连接在一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具体的,反应腔内开设有通气孔,该通气孔可以设置在晶片50托盘30上,也可以设置在盖体20和底座40上,只要能保证反应气体能够达到晶片5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即可,反应气体自通气孔进入反应腔,反应腔内发生反应后的反应气体又可以自通气孔流出,保证对晶片50的处理效率,处理后的晶片50表面的碳包裹体反应为碳化硅,提高晶片50表面的平整度。
具体的,反应气体反包括20%-50%的硅烷,0%-30%的氢气和50%-80%的惰性气体,硅烷气体为主要反应气体,氢气能够增强硅烷气体的还原性,增加硅烷与碳包裹体的反应活性,惰性气体为保护气体,保证安全对晶片50的两个表面进行处理。惰性气体为氦气、氖气、氩气或氪气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上述氢气、惰性气体和硅烷的纯度均大于99.999%。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晶片50托盘30至少为两个,并依次排列在底座40的上方,盖体20用于盖合最上层的晶片50托盘30。优选的,晶片50托盘30为5-30个,每个晶片50托盘30上均放置一片晶片50,晶片50托盘30依次排列在底座40的上方,最上层的晶片50与其下方的晶片50和盖体20之间围成反应腔,最下层的晶片50与其上方的晶片50和底座40之间围成反应腔,中间的晶片50与其相邻的两片晶片50之间围成反应腔,上述围成的反应腔内各自设置有通气孔,反应气体能够同时进入各个反应腔,可一次性对多个晶片50进行表面处理,提高晶片50的处理效率,便于大规模化生产晶片50。相邻两个晶片50托盘30上晶片50的间距为20-60mm,该间距有利于反应气体的流动,若间距过小,则会限制反应气体的流动,不利于反应气体与碳包裹体充分反应,若间距过大,反应气体的流动速度过快,无法充分利用反应气体,易造成反应气体的浪费;同时气流容易产生涡流,造成晶片50出现翘曲,降低晶片50表面的平整度。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晶片50托盘30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气孔31,第一通气孔31的数量为2-60个,优选为10-30个;盖体2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通气孔21,所述第二通气孔21的数量为2-60个,优选为10-30。多个第一通气孔31与多个第二通气孔21的设置便于反应气体流动至反应腔,也便于反应腔内的反应气体自通气孔流出,设置的第一通气孔31和第二通气孔21能够保证反应腔内存在一定体积的反应气体,促使反应气体与晶片50表面的碳包裹体充分反应,提高晶片50表面的处理效果,降低晶片50表面碳包裹体的残留,进一步反应腔内的反应气体体积及流速适中,不会对晶片50表面产生较大的冲击力,能够提高晶片50的面型质量。
具体的,第一通气孔31可以设置凸台32的上下两侧,也可以仅设置在凸台32的一侧,当第一通气孔31设置在凸台32的上下两侧时,即使盖体20上不设置第二通气孔21,反应气体均可以通过第一通气孔31进入各个反应腔内;当第一通气孔31设置在凸台32的下方时,则为了保证反应气体均能够处理晶片5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需要在盖体20上开设第一通气孔31,则最上层晶片50的上表面通过第二通气孔21进入的反应气体进行处理,其余晶片5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通过第一通气孔31进入的反应气体进行处理;当第一通气孔31设置在凸台32的上方时,为了保证最下层晶片50的处理效果,需要在底座40上开设有第三通气孔,最下层晶片50的下表面通过第三通气孔进入的反应七日进行处理。上述通气孔的设置位置均可以实现,对此不作限定,只要能够保证同时对多个晶片5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处理即可。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通气孔31设置在凸台32的下方,第一通气孔31沿晶片50托盘30的轴向成单排设置,并均匀分布在晶片50托盘30的径向。第二通气孔21沿盖体20的轴向成单排设置,并均匀分布在盖体20的径向。优选的,第一通气孔31的数量与第二通气孔21的数量相等,且第一通气孔31与第二通气孔21在垂直方向上成列分布。每个籽晶托盘上设置一圈的第一通气孔31,即单排设置的第一通气孔31;盖体20上也设置一圈的第二通气孔21,即单排设置的第二通气孔21,第一通气孔31和第二通气孔21的均匀分布的设置方式,能够保证反应气体自晶片50的各个方向进入反应腔,反应气体与晶片50表面上碳包裹体的反应概率与反应程度相等,保证晶片50表面的一致性,提高晶片50表面的质量。第一通气孔31与第二通气孔21在垂直方向上成列分布,反应气体进入反应腔的体积相等,提高反应腔内环境的一致性,保证反应气体与多个晶片50表面的接触程度一致,每个晶片50表面处理后的质量一致,适用于大批量处理晶片50。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通气孔31与凸台32的距离为0-10mm,优选为3-5mm,第一通气口与凸台32之间的距离决定了第一通气口与晶片50表面之间的距离,若第一通气孔31与晶片50表面之间的距离过大,则反应气体进入反应腔后,无法及时与晶片50表面的碳包裹体反应,后续进来新的反应气体与反应腔内已有的反应气体混合,影响反应气体的反应效率。第一通气孔31为圆形,第一通气孔31的孔径为3-25mm,优选为5-20mm。第一通气孔31设置为圆形,有利于反应气体的流入与流出,第一通气孔31的孔径保证反应腔内存在一定体积的反应气体,提高反应气体的处理效果。
若第一通气孔31孔径过小,则反应气体不易进入反应腔,反应腔内的反应气体也不易流出,导致反应腔内有效反应气体的浓度降低,从而使得反应气体与碳包裹体的反应几率降低,晶片50表面的处理效果变差;若第一通气孔31过大,则反应气体进入反应腔后很容易流出,导致反应气体与碳包裹体无法充分反应,反应气体的利用率降低,造成反应气体的浪费。第一通气孔31的孔径和第一通气孔31与凸台32的距离配合,共同提高该反应器对晶片50表面的处理效果,降低晶片50表面的碳包裹体数量。同理,第二通气孔21与最上层的晶片50之间的距离为0-10mm,优选为3-5mm,第二通气孔21为圆形,第二通气孔21的孔径为3-25mm,优选为5-20mm。
具体的,晶片50托盘30的高度为20-60mm,凸台32与晶片50托盘30底部的距离为15-50mm,晶片50托盘30在确保相邻晶片50之间存在合理的间距的基础上,尽量降低其高度,从而反应器能够排放较多的晶片50托盘30,凸台32与晶片50托盘30底部的距离优选为25-35mm,在凸台32下方开设第一通气孔31,该距离设置能够保证反应器内的多个晶片50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与第一通气孔31或第二通气孔21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进而保证晶片5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处理效果一致,提高晶片50表面的均匀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凸台32的高度和宽度均为3-15mm,优选为5-10mm,凸台32的高度和宽度设置能够保证对晶片50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提高晶片50的质量,确保安全对晶片50进行表面处理,避免反应气体产生冲击力过大,从而造成晶片50破裂。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晶片50托盘30的内壁直径为100-400mm,外壁直径为120-460mm,壁厚为10-30mm,晶片50托盘30的尺寸可以根据晶片50的大小进行调整,保证将晶片50平稳的放入晶片50托盘30上;反应气体经加热组件加热后进入反应腔,晶片50托盘30的壁厚为10-30mm,能够对反应腔内的反应气体起到保温作用,提高晶片50的处理效率。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盖体20的高度为20-50mm,盖体20的高度能够保证盖体20与最上层晶片50上表面之间的间距适中,从而提高最上层晶片50上表面的处理效果,底座40的高度为20-80mm,底座40下方设置有3-15个支撑柱41,用于支撑底座40,底座40的设置能够保证对多个晶片50托盘30和盖体20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保证安全处理多个晶片50。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底座40、晶片50托盘30和盖体20为筒体结构,底座40顶部设置有外螺纹,晶片50托盘3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外螺纹和内螺纹,盖体20的底部设置有内螺纹,底座40、晶片50托盘30和盖体2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优选的,上述外螺纹和内螺纹的高度均为5-10mm。盖体20、晶片50托盘30和底座4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便于进行安装和拆卸,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螺纹连接能够增加反应腔的密封性,避免反应气体自连接处产生泄露,提高反应气体的利用效率。外螺纹和内螺纹的高度能够实现稳定连接,也能进一步增加反应腔的密封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底座40、晶片50托盘30和盖体20均为不与反应气体发生反应的材质,优选为碳化坦材料,保证反应气体只与晶片50表面的碳包裹体进行反应。
实施例2
参考图2-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晶片50质量的反应装置,该反应装置包括壳体10和实施例1中任一实施方式中的反应器,该反应器放置于壳体10内,加热组件套设在壳体10外侧,壳体10上开设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反应气体流经进气口11进入反应腔内,并经出气口12流出。该反应装置中,将反应器放置在具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的反应腔内,加热组件在壳体10的外侧,对壳体10内的反应气体进行加热,壳体10内的反应气体自通气孔进入反应腔内对晶片50的表面进行处理。壳体10的设置为反应气体提供缓冲空间,可使反应气体平稳的进入反应腔内,同时有利于加热组件均匀对反应气体进行加热,均匀加热后的反应气体与晶片50表面的碳包裹体发生反应,提高反应效率。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反应器、壳体10和加热组件为筒体结构,加热组件、壳体10和反应器共中心轴线设置,加热组件为感应加热线圈,该设置方式下感应加热线圈各个位置与壳体10之间的距离相等,能够提高对反应气体的加热效果,提高反应气体温度的一致性,使得反应气体进入反应腔内的温度更加均匀,能够与晶片50整个表面的碳包裹体进行反应,避免晶片50表面残留的碳包裹体数量过多,同时加热均匀后的清洁气体也能释放晶片50本身的应力,提高晶片50的面型质量和表面光洁度,减少晶片50表面的碳包裹体数量。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进气口11设置在壳体10的顶部,出气口12设置在壳体10的底部,反应器外壁与壳体10内壁之间的距离为20-200mm,反应气体自壳体10顶部进入壳体10内,未经加热的反应气体向上运动,加热后的反应气体向上运动,可使得壳体10内的反应气体在感应加热线圈的加热下混合均匀,进一步提高壳体10内反应气体温度的一致性,进而提高晶片50表面的质量。反应器外壁与壳体10内壁之间的距离既能够保证反应气体顺利进入反应腔内,又能够提高反应气体的利用率,避免反应气体最直接自出气口12流出,减少反应气体的浪费,节约成本。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反应器的外径为120-460mm,晶片50托盘30的数量为5-30个,壳体10的内径为200-800mm,壳体10的高度为300-2000mm,壳体10的壁厚为30-150mm。壳体10的尺寸和反应器的尺寸根据晶片50的尺寸进行选择,提高反应装置的普适性,同时壳体10的高度能够保证放入一定数量的晶片50托盘30,可提高晶片50的处理效率。壳体10为保温材料且壳体10的壁厚为30-150mm,优选为50-100mm,能够保证对反应气体的保温效果,同时壳体10不与反应气体发生反应。壳体10虽然自身为保温材料,也可以在壳体10的外部进一步设置单独的保温机构,进而增加对反应气体的保温效果,促使反应气体温度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和晶片50表面碳包裹体的反应程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的孔径均为30-100mm,优选为50-70mm,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的孔径设置,能够保证反应气体顺利进入至壳体10内,并且壳体10内的反应气体也能自出气口12流出。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处均设置挡板,通过挡板控制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的开口面积,进而调节壳体10内反应气体的压力,壳体10内的压力与反应器的反应腔内的压力相同,在一定的压力下反应气体与晶片50表面的碳包裹体进行反应,能够反应气体的反应活性;在该压力下,反应气体与晶片50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接触力一致,可减少在处理过程中晶片50的变形,从而提高晶片50的面型质量。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提高晶片质量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晶片托盘,所述晶片托盘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晶片的凸台;
底座和盖体,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晶片托盘下方,所述盖体用于盖合所述晶片托盘,所述底座、晶片托盘与盖体之间形成反应腔,所述反应腔内开设有通气孔,反应气体自所述通气孔进入所述反应腔;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所述反应腔内的反应气体,以对所述晶片的表面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晶片质量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晶片托盘至少为两个,并依次排列在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盖体用于盖合最上层的晶片托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晶片质量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晶片托盘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的数量为2-60个;
所述盖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的数量为2-60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晶片质量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孔设置在所述凸台的下方,所述第一通气孔沿所述晶片托盘的轴向成单排设置,并均匀分布在所述晶片托盘的径向;和/或
所述第二通气孔沿所述盖体的轴向成单排设置,并均匀分布在所述盖体的径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晶片质量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孔与所述凸台的距离为0-10mm,所述第一通气孔为圆形,所述第一通气孔的孔径为3-25mm;和/或
所述第二通气孔与最上层的所述晶片之间的距离为0-10mm,所述第二通气孔为圆形,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孔径为3-25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提高晶片质量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晶片托盘的高度为20-60mm,所述凸台与所述晶片托盘底部的距离为15-50mm,所述凸台的高度和宽度均为3-15mm;和/或
所述盖体的高度为20-50mm,所述底座的高度为20-80mm,所述底座下方设置有3-15个支撑柱,用于支撑所述底座。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提高晶片质量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晶片托盘和盖体为筒体结构,所述底座顶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晶片托盘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外螺纹和内螺纹,所述盖体的底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底座、晶片托盘和盖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和/或
所述底座、晶片托盘和盖体均为碳化坦材料。
8.一种提高晶片质量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反应器,
所述反应器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加热组件套设在所述壳体外侧,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反应气体流经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反应腔内,并经所述出气口流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高晶片质量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壳体和加热组件为筒体结构,所述加热组件、壳体和反应器共中心轴线设置;和/或
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反应器外壁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距离为20-200mm。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提高晶片质量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的外径为120-460mm,所述晶片托盘的数量为5-30个,所述壳体为保温材质,所述壳体的内径为200-800mm,所述壳体的高度为300-2000mm;和/或
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孔径均为30-100mm。
CN202121694807.1U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提高晶片质量的反应器及反应装置 Active CN2158000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94807.1U CN215800048U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提高晶片质量的反应器及反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94807.1U CN215800048U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提高晶片质量的反应器及反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00048U true CN215800048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84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94807.1U Active CN215800048U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提高晶片质量的反应器及反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000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796182A (en) Susceptor structure for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reactor
JP3471144B2 (ja) 縦型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断熱構造体並びに遮熱板
CN109280976B (zh) 一种大尺寸高纯碳化硅单晶、单晶衬底及其制备方法
CN211056727U (zh) 用于合成碳化硅粉料的坩埚组件
CN103184514B (zh) 晶体生长炉
CN103526186B (zh) 一种用于mocvd反应器的晶片载盘及mocvd反应器
CN1168848C (zh) 用于化学蒸气淀积反应器的气体喷射装置
TWI776210B (zh) 晶體生長裝置
EP3666933A1 (en) Large-size high-purity silicon carbide single crystal, substrate,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preparation device thereof
CN110735179A (zh) 一种应用于单晶炉的冷却装置及单晶炉
CN108411362B (zh) 腔室及外延生长设备
CN110886014B (zh) 晶体生长装置
CN215800048U (zh) 一种提高晶片质量的反应器及反应装置
JP4855029B2 (ja) 半導体結晶の成長装置
JP2020093975A (ja) 結晶成長装置及び坩堝
CN212640659U (zh) 一种单晶金刚石外延的晶种托
CN109280964B (zh) 一种生长碳化硅单晶的热场结构
CN113463191B (zh) 一种表面颗粒物少的晶片及其处理方法
JP3941727B2 (ja) 炭化珪素単結晶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TW201245509A (en) Single crystal pulling device and low heat conductive member to be used in single crystal pulling device
CN215628420U (zh) 一种用于碳化硅晶体的退火载具
JP7537079B2 (ja) 結晶成長装置及び坩堝
JP2004014892A (ja) 高温加熱装置
CN211045379U (zh) 一种用于硅片处理的保温桶
CN220579386U (zh) 一种气相沉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