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99501U - 样本保存管 - Google Patents

样本保存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99501U
CN215799501U CN202121782418.4U CN202121782418U CN215799501U CN 215799501 U CN215799501 U CN 215799501U CN 202121782418 U CN202121782418 U CN 202121782418U CN 215799501 U CN215799501 U CN 2157995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tube
manipulator
wall surface
out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8241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秀卿
顾大勇
翁振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178241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995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995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995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样本保存管,其包括管体和盖体,管体呈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管体包括具有开口的开口端及远离开口端的底端,盖体包括顶部及连接于顶部周缘的外圈部,外圈部能够与开口端螺纹连接,且与顶部共同配合以将开口封堵。通过在底端上设有用于与样本检测仪的操作台相卡合的第一卡合结构,使操作台在样本保存管的周向上对管体构成锁定,通过在顶部上设有用于与样本检测仪的机械手相卡合的第二卡合结构,从而在机械手与第二卡合结构配合后,机械手在样本保存管的周向上对盖体构成锁定,如此,在机械手相对操作台旋转的同时,盖体能够相对于管体旋转,从而使外圈部与开口端旋紧或旋松,从而实现自动开盖。

Description

样本保存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样本保存管。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种新病毒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面对新病毒引发的传染病,能否及时地做出准确的实验室病原学诊断,是有效控制疫情的关键。
病毒检测是用采样拭子对病毒进行采样后,放入装有病毒保存液的管体中,再盖上盖体进行密封保存,然后将整个样本保存管输送到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目前,大多数检测机构在对样本保存管内的病毒进行检测时,都采用半自动样本检测仪进行检测,即需要人工手动从管体上取下盖体,再从管体内进行取样检测。然而,在操作者手动取盖并接触多个管体的情况下,容易使多个管体内的采样拭子发生交叉污染,同时,由于需要操作者直接接触盛装采样拭子的管体,也增加了操作人员感染病毒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样本保存管,能够配合样本检测仪使用,无需手动开盖。
一种样本保存管,包括:
管体,呈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管体包括具有所述开口的开口端及远离所述开口端的底端;及
盖体,包括顶部及连接于所述顶部周缘的外圈部;所述外圈部能够与所述开口端螺纹连接,且与所述顶部共同配合以将所述开口封堵;
其中,所述底端上设有用于与样本检测仪的操作台相卡合的第一卡合结构,所述顶部上设有用于与样本检测仪的机械手相卡合的第二卡合结构,所述操作台与所述机械手相对旋转,能够带动所述管体与所述盖体相对旋转,从而使所述外圈部与所述开口端旋紧或旋松。
上述样本保存管中,通过在管体的底端设有与样本检测仪的操作台相卡合的第一卡合结构,使样本保存管在放置于样本检测仪的操作台上后,操作台在样本保存管的周向上对管体构成锁定,通过在盖体的顶部设有用于与样本检测仪的机械手相卡合的第二卡合结构,从而在机械手与第二卡合结构配合后,机械手在样本保存管的周向上对盖体构成锁定,如此,在机械手相对操作台旋转的同时,盖体能够相对于管体旋转,从而使外圈部与开口端旋紧或旋松,从而实现自动开盖,而无需操作者手动打开盖体,如此即可避免操作者手动取盖致使多个管体内的采样拭子发生交叉污染的问题,同时,操作者无需直接接触盛装采样拭子的管体,从而降低了操作人员感染病毒的风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结构凸出于所述底端的外周面,且沿所述样本保存管的轴向延伸呈多棱柱状,所述操作台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相匹配,且在所述样本保存管的周向上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壁面相抵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结构的横截面积为正多边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合结构呈沿所述样本保存管的径向延伸的块状结构,所述机械手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卡合结构能够容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且沿所述样本保存管的周向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内壁面相抵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合结构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卡合结构沿所述样本保存管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顶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部上设有第三卡合结构,所述第三卡合结构用于与所述机械手相卡合,以在所述样本保存管的轴向将所述盖体锁定于所述机械手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械手上具有卡环;所述顶部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三卡合结构凸设于所述凹槽的内壁面,且与所述凹槽的底壁之间存在容置所述卡环的间隙,所述第三卡合结构与所述卡环在所述样本保存管的轴向上相抵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卡合结构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卡合结构沿所述凹槽的周向间隔设置;及/或,所述第三卡合结构具有弹性;及/或,所述第三卡合结构具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为球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包括与所述顶部连接的内圈部,所述内圈部位于所述外圈部所围成的空间内,且与所述外圈部同轴心设置;所述外圈部的内壁面能够与所述开口端的外壁面螺纹配合,所述内圈部能够与所述开口端的内壁面相匹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圈部的外壁面上凸出地形成有多个第一凸条,多个所述第一凸条间隔设置,且沿所述样本保存管的轴向延伸呈长条状;及/或,
所述开口端的外壁面上形成有限位环、外螺纹及第二凸条,所述外螺纹位于所述限位环的远离所述底端的一侧,所述第二凸条位于所述限位环的靠近所述底端的一侧;所述外螺纹能够与所述外圈部的内壁面螺纹配合;所述限位环能够在所述样本保存管的轴向与所述外圈部相抵持;所述第二凸条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凸条间隔设置,且沿所述样本保存管的轴向延伸呈长条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样本保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样本保存管中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样本保存管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盖体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10-样本保存管;
100-管体,110-开口端,120-底端,130-管身,140-第一卡合结构,150-外螺纹,160-限位环,170-第二凸条;
200-盖体,210-顶部,211-凹槽,220-外圈部,230-内圈部,240-内螺纹,250-第二卡合结构,251-第一配合面,252-第二配合面,260-第三卡合结构,270-第一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样本保存管10包括管体100和盖体200,管体100用于盛装咽拭子、血液、尿液、粪便等样本,盖体200用于盖设于管体100上,并将管体100密封。
结合图1至图4所示,管体100呈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管体100包括具有开口的开口端110及远离开口端110的底端120。盖体200包括顶部210及连接于顶部210周缘的外圈部220,外圈部220能够与开口端110螺纹连接,且与顶部210共同配合以将开口封堵。管体100的底端120上设有用于与样本检测仪的操作台相卡合的第一卡合结构140,盖体200的顶部210上设有用于与样本检测仪的机械手相卡合的第二卡合结构250,操作台与机械手相对旋转,能够带动管体100与盖体200相对旋转,从而使外圈部220与开口端110旋紧或旋松。
上述样本保存管10中,通过在管体100的底端120设有与样本检测仪的操作台相卡合的第一卡合结构140,使样本保存管10在放置于样本检测仪的操作台上后,操作台在样本保存管10的周向上对管体100构成锁定,通过在盖体200的顶部210设有用于与样本检测仪的机械手相卡合的第二卡合结构250,从而在机械手与第二卡合结构250配合后,机械手在样本保存管10的周向上对盖体200构成锁定,如此,在机械手相对操作台旋转的同时,盖体200能够相对于管体100旋转,从而使外圈部220与开口端110旋紧或旋松,从而实现自动开盖,而无需操作者手动打开盖体200,如此即可避免操作者手动取盖致使多个管体100内的采样拭子发生交叉污染的问题,同时,操作者无需直接接触盛装采样拭子的管体100,从而降低了操作人员感染病毒的风险。
结合图1至图4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样本保存管10呈圆柱状,盖体200与管体100通过螺纹连接。具体的,开口端110上设置有外螺纹150,外圈部220设置有内螺纹240,开口端110上的外螺纹150与外圈部220上的内螺纹240配合,实现管体100与盖体200螺纹连接。将管体100锁定于样本检测仪的操作台上,机械手带动管体100转动,即可使外圈部220与开口端110旋紧或旋松。
结合图1与图4所示,管体100包括开口端110、底端120及连接开口端110与底端120的管身130。底端120与管身130由透明材料制成。管体100的底端120设有第一卡合结构140,第一卡合结构140凸出于底端120的外周面,且沿样本保存管10的轴向延伸呈多棱柱状,操作台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一卡合结构140与第一限位槽相匹配,且在样本保存管10的周向上与第一限位槽的内壁面相抵持。如此,当样本检测仪的机械手带动盖体200旋转的过程中,第一限位槽的内壁面能够限制管体100的转动,从而在样本保存管10的周向上将管体100锁定在样本检测仪的操作台上。需要说明的是,样本保存管10的轴向是指自底端120向顶部210延伸的方向,样本保存管10的周向是指以样本保存管10的轴向为旋转轴环绕样本保存管10的方向,以与样本保存管10的轴向相垂直的平面截样本保存管10而得到样本保存管10的横截面,横截面的中心位置指向边缘的方向即为样本保存管10的径向。
进一步地,第一卡合结构140呈横截面积为正多边形的多棱柱体,形状规则,结构美观。同时,与正多边形的第一限位槽相匹配,使管体100能够从多个方向插入第一限位槽内。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合结构140的横截面积为正八边形。
结合图1至图4所示,外圈部220连接于顶部210的外周缘,且外圈部220凸出于顶部远离管体100的一侧,第二卡合结构250设于顶部210并与外圈部220的内壁面连接,第二卡合结构250呈沿样本保存管10的径向延伸的块状结构。机械手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二卡合结构250能够容置于第二限位槽内,且沿样本保存管10的周向与第二限位槽的内壁面相抵持。如此,当样本检测仪的机械手转动的同时,能够通过第二限位槽的内壁面与第二卡合结构250的抵持作用,带动盖体200转动,从而使外圈部220与开口端110旋紧或旋松。
具体地,第二卡合结构25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配合面251及第二配合面252,当机械手与第一配合面251相抵持时,机械手带动盖体20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外圈部220与开口端110旋松,以将盖体200打开。当机械手与第二配合面252相抵持时,机械手带动盖体20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使外圈部220与开口端110旋紧,以将盖体200合上。
进一步地,第二卡合结构250为多个,多个第二卡合结构250沿样本保存管10的周向间隔设置于顶部210上,多个第二卡合结构250同时与第二限位槽的内壁面相配合,使机械手更容易带动盖体200转动。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合结构250为四个,且沿样本保存管10的周向均匀分布于盖体200的顶部210上,使第二卡合结构250能够与机械手上均匀分布的任意一个第二限位槽配合,提高设备的适应性。
在本实施例中,盖体200的顶部210上设有第三卡合结构260,第三卡合结构260用于与样本检测仪的机械手相卡合,以在样本保存管10的轴向将盖体200锁定于机械手上。如此,当机械手将盖体200旋松之后,机械手能够带动盖体200沿样本保存管10的轴向运动,从而使盖体200远离管体100,以便对管体100内的样本进行检测。
具体地,机械手上具有卡环,顶部210上开设有凹槽211,第三卡合结构260凸设于凹槽211的内壁面,且与凹槽211的底壁之间存在间隙,在机械手伸入凹槽211内后,机械手上的卡环恰好容置于第三卡合结构260与凹槽211的底壁之间的间隙处,且第三卡合结构260与卡环在样本保存管10的轴向上相抵持,使机械手能够从轴向上将盖体200锁定。
进一步地,第三卡合结构260为多个,多个第三卡合结构260沿凹槽211的周向间隔设置。如此,多个第三卡合结构260均与机械手上的卡环在样本保存管10的轴向上相抵持,使盖体200稳定地锁定于机械手上。进一步地,第三卡合结构260为四个,且沿凹槽211的周向均匀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环上开设有避让第三卡合结构260的让位槽,在机械手伸入凹槽211内时,第三卡合结构260与让位槽相配合,从而使卡环顺利导入第三卡合结构260与凹槽211底壁之间的间隙处。在开盖时,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卡环,使第二卡合结构250上的第一配合面251与第二限位槽的内壁面相抵持,机械手带动盖体20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将盖体200打开,此时,在机械手沿样本保存管10的轴向上运动时,卡环与第三卡合结构260相抵持,即可使机械手带动盖体200离开管体100。闭盖时,机械手带动盖体200移动并靠近管体100的开口,然后使机械手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卡合结构250上的第二配合面252与第二限位槽的内壁面相抵持,机械手带动盖体20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将盖体200旋紧,最后,第三卡合结构260从让位槽退出,即可使机械手离开盖体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卡合结构260具有弹性,卡环在插入和拔出第三卡合结构260与凹槽211底壁之间间隙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三卡合结构260的变形来实现。进一步地,第三卡合结构260具有引导面,引导面为球面,使卡环较容易地插入和拔出。
结合图1至图4所示,盖体200包括与顶部210连接的内圈部230,内圈部230位于外圈部220所围成的空间内,且与外圈部220同轴心设置,开口端110相对外圈部220旋紧之后,位于外圈部220与内圈部230之间。外圈部220的内壁面能够与开口端110的外壁面螺纹配合,内圈部230能够与开口端110的内壁面相匹配,使样本保存管10具有较强的密封性。
在本实施例中,盖体200的外圈部220的外壁面上凸出地形成有多个第一凸条270,多个第一凸条270间隔设置,且沿样本保存管10的轴向延伸呈长条状,第一凸条270的设置能够增大盖体200外壁面的粗糙程度,以在需要使用样本保存管10进行采样时,使操作者较容易地将盖体200打开。
管体100的开口端110的外壁面上形成有限位环160、外螺纹150及第二凸条170,外螺纹150位于限位环160的远离底端120的一侧,第二凸条170位于限位环160的靠近底端120的一侧。进一步地,第二凸条170为多个,多个第二凸条170间隔设置,且沿样本保存管10的轴向延伸呈长条状。外螺纹150能够与外圈部220的内壁面螺纹配合,限位环160能够在样本保存管10的轴向与外圈部220相抵持,可以理解,此时,管体100相对盖体200旋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样本保存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体,呈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管体包括具有所述开口的开口端及远离所述开口端的底端;及
盖体,包括顶部及连接于所述顶部周缘的外圈部;所述外圈部能够与所述开口端螺纹连接,且与所述顶部共同配合以将所述开口封堵;
其中,所述底端上设有用于与样本检测仪的操作台相卡合的第一卡合结构,所述顶部上设有用于与样本检测仪的机械手相卡合的第二卡合结构,所述操作台与所述机械手相对旋转,能够带动所述管体与所述盖体相对旋转,从而使所述外圈部与所述开口端旋紧或旋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保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结构凸出于所述底端的外周面,且沿所述样本保存管的轴向延伸呈多棱柱状,所述操作台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相匹配,且在所述样本保存管的周向上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壁面相抵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样本保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结构的横截面积为正多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保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结构呈沿所述样本保存管的径向延伸的块状结构,所述机械手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卡合结构能够容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且沿所述样本保存管的周向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内壁面相抵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样本保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结构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卡合结构沿所述样本保存管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顶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保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上设有第三卡合结构,所述第三卡合结构用于与所述机械手相卡合,以在所述样本保存管的轴向将所述盖体锁定于所述机械手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样本保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上具有卡环;所述顶部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三卡合结构凸设于所述凹槽的内壁面,且与所述凹槽的底壁之间存在容置所述卡环的间隙,所述第三卡合结构与所述卡环在所述样本保存管的轴向上相抵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样本保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合结构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卡合结构沿所述凹槽的周向间隔设置;及/或,所述第三卡合结构具有弹性;及/或,所述第三卡合结构具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为球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保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与所述顶部连接的内圈部,所述内圈部位于所述外圈部所围成的空间内,且与所述外圈部同轴心设置;所述外圈部的内壁面能够与所述开口端的外壁面螺纹配合,所述内圈部能够与所述开口端的内壁面相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保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部的外壁面上凸出地形成有多个第一凸条,多个所述第一凸条间隔设置,且沿所述样本保存管的轴向延伸呈长条状;及/或,
所述开口端的外壁面上形成有限位环、外螺纹及第二凸条,所述外螺纹位于所述限位环的远离所述底端的一侧,所述第二凸条位于所述限位环的靠近所述底端的一侧;所述外螺纹能够与所述外圈部的内壁面螺纹配合;所述限位环能够在所述样本保存管的轴向与所述外圈部相抵持;所述第二凸条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凸条间隔设置,且沿所述样本保存管的轴向延伸呈长条状。
CN202121782418.4U 2021-08-02 2021-08-02 样本保存管 Active CN2157995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82418.4U CN215799501U (zh) 2021-08-02 2021-08-02 样本保存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82418.4U CN215799501U (zh) 2021-08-02 2021-08-02 样本保存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99501U true CN215799501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27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82418.4U Active CN215799501U (zh) 2021-08-02 2021-08-02 样本保存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995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79428B2 (ja) 脱キャップシステム
KR100944919B1 (ko) 시약 용기를 자동 개방하기 위한 시스템
EP0820812B1 (en) A specimen collection assembly
US7717284B2 (en) Flip top cap
JP2015215359A (ja) 試料保持器収容部材、および、試料保持器とその収容部材とを備えるアセンブリ
US20010013169A1 (en) Automatic handling of sample cups closed with a screwable cap
JP5705075B2 (ja) 電極保護体
JP2011177528A (ja) 採集アセンブリ
JPH10323340A (ja) 血液または他の体液を収集するアセンブリ
JPH0599931A (ja) 試薬容器の蓋
US5542575A (en) Liquid reagent container having a primary and secondary closure mechanism
CN215799501U (zh) 样本保存管
CN111686833A (zh) 一种免开盖试管结构
JP2006208373A (ja) バリヤー貫通のためのリブを有するピペットチップを使用した液体採取
EP3423189B1 (en) Sample probe for dissolution testing and the like
US5869158A (en) Safety sampler
CN115505507A (zh) 一站式反应器
CN217392442U (zh) 双密封式试剂管
CN110554181A (zh) 一种试剂盒及试剂盘装置
CN215856069U (zh) 一站式反应器
CN211553337U (zh) 粪便收集盒
CN218345440U (zh) 一种病毒核酸采样管
CN219871354U (zh) 一种液体标本检测装置
CN214937467U (zh) 旋转式核酸提取及pcr扩增检测用卡盒
CN217836634U (zh) 一种防漏液防污染核酸检测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