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95792U - 保温容器 - Google Patents

保温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95792U
CN215795792U CN202121785237.7U CN202121785237U CN215795792U CN 215795792 U CN215795792 U CN 215795792U CN 202121785237 U CN202121785237 U CN 202121785237U CN 215795792 U CN215795792 U CN 2157957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plate
bottom plate
heat
ea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8523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8523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957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957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957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温容器,保温容器包括箱体,箱体包括:内胆、外壳和保温层,内胆具有内底板和从内底板的外周往上延伸的内侧板;外壳套设于内胆的外周并具有外底板和从外底板的外周往上延伸的外侧板,且内底板与外底板之间以及各内侧板与各自相对的外侧板之间均间隔开,在内胆和外壳之间形成空腔;保温层设置于空腔中;其中,各外侧板远离外底板一端均往箱体外延伸形成一圈外檐;各内侧板远离内底板一端均往箱体外延伸形成一圈内檐,内檐与外檐相互卡接。内底板与外底板之间以及各内侧板与各自相对的外侧板之间均间隔开,以填充保温层,从而能够有效提高保温容器的保温性能。

Description

保温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置物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保温容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餐饮行业的飞跃,外卖成为餐饮行业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家中和家人共同享受各类美味也成为一种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在国外发达国家较为普遍,在国内也日渐普及。保温容器以安全环保、保冷保热、携带方便的概念受到餐饮行业的关注。
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保温容器一般由多块保温板材直接拼接而成,保温板一般包含内外平行设置的两块加强板,两块加强板之间夹一块保温板,为了保证两块保温板拼接处的连接强度,拼接处一般不能设置保温物,因此保温容器的拼接处保温性能差,从而会降低整个保温容器的保温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容器,能够提高保温容器的保温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保温容器,所述保温容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
内胆,所述内胆具有内底板和从所述内底板的外周往上延伸的内侧板;
外壳,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内胆的外周并具有外底板和从所述外底板的外周往上延伸的外侧板,且所述内底板与所述外底板之间以及各所述内侧板与各自相对的所述外侧板之间均间隔开,在所述内胆和所述外壳之间形成空腔;以及
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设置于所述空腔中;
其中,各所述外侧板远离所述外底板一端均往所述箱体外延伸形成一圈外檐;各所述内侧板远离所述内底板一端均往所述箱体外延伸形成一圈内檐,所述内檐与所述外檐相互卡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保温容器包括:内胆和外壳,内胆和外壳之间相互隔开形成空腔,保温层设置在空腔内,因此保温容器并不是由几块保温板材拼接而成,不存在拼接处,也就不存在拼接区保温薄弱处,从而可以提高保温容器的保温性能。而且内底板与所述外底板之间以及各所述内侧板与各自相对的所述外侧板之间均间隔开,以填充保温层,从而能够有效提高保温容器的保温性能。
另外,由于各外侧板远离外底板一端均往箱体外延伸形成一圈外檐,各内侧板远离内底板一端往箱体外延伸形成一圈内檐,内檐与外檐之间相互卡接,通过内檐与外檐之间的卡接,可以避免保温层从空腔中脱落出来,而且内檐和外檐是相互卡接在一起的,从而提高了保温容器的使用便利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檐和所述内檐中的任意一个上设多个卡槽,另一个设多个卡接件,各所述卡槽绕所述保温容器的轴线环设,各所述卡接件一一对应卡于各自所对应的所述卡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檐的端部往下延伸预设距离形成第一延伸部,所述外檐的端部往下延伸预设距离形成第二延伸部;
其中,所述卡槽设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中的任意一个上,所述卡接件设置于另一个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外檐上,所述卡槽沿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延伸,且朝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上端开放;
所述卡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部朝向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侧,所述卡接件沿各自所对应的所述卡槽的延伸方向延伸,并插入各自所对应的所述卡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接件包括:
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固定连接,并垂直于所述第一延伸部设置;
卡接块,所述卡接块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且垂直于所述连接块设置;
其中,所述卡槽的形状与所述卡接件形状适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接块沿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靠近所述第一延伸部端部的一段的外径自上而下渐缩。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接件的外环面上具有凸块,所述第二延伸部限定所述卡槽的槽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凸块与所述限位槽沿所述保温容器的高度方向相互卡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端部往上延伸,所述凸块与所述限位槽的槽顶抵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包括:多块分别与所述外侧板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固定连接的加强板。
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外侧板远离所述外底板一端均往所述箱体外沿所述保温容器的径向延伸,形成一圈所述内檐,所述内胆还包括从所述径向延伸的内檐往上延伸的一圈限位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胆内具有置物腔,所述内胆界定所述置物腔的部位均与所述外壳相互隔开至少预设距离,以填充所述保温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层为固态板材,或所述保温层的材料为保温发泡剂或液体保温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容器还包括箱盖,所述箱盖盖合于所述箱体的开口上,所述箱盖包括:
内板;
外板,所述外板与所述内板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外板的外圈与所述内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外板的中间区域与所述内板相互隔开形成保温腔,所述箱盖还包括位于所述保温腔内的绝热层。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保温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保温容器具有局部剖视图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保温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F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G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个箱体堆叠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箱体的具有局部剖视图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C处的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箱体和箱盖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D处的放大图;
图13是图11中E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内胆;11、内底板;12、内侧板;13、置物腔;14、内檐;141、第一延伸部;142、卡接件;1421、连接块;1422、卡接块;1423、凸块;15、隔板限位部;151、肋条;16、拐角处;17、限位环;2、外壳;21、外底板;22、外侧板;23、外檐;231、第二延伸部;232、卡槽;2321、连接槽;2322、卡接槽;233、限位槽;2331、槽顶;24、支撑部;25、加强板;3、保温层;4、空腔;5、箱盖;51、内板;52、外板;521、凹槽;53、保温腔;54、绝热层;55、第一凸出部;56、第二凸出部;6、蓄冷板;7、隔板;10、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在下文的描述中,出于说明各种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阐述了某些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公开实施例的透彻理解。但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无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细节的情况来实践实施例。在其它情形下,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熟知的装置、结构和技术可能并未详细地示出或描述从而避免不必要地混淆实施例的描述。
除非语境有其它需要,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和其变型,诸如“包含”和“具有”应被理解为开放的、包含的含义,即应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包括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的出现无需全都指相同实施例。另外,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方式组合。
如该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用的单数形式“一”和“所述”包括复数指代物,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应当指出的是术语“或”通常以其包括“和/或”的含义使用,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下文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保温容器,如图1至图6所示,该保温容器包括箱体10,该箱体10包括:内胆1、外壳2和保温层3,其中,内胆1具有内底板11和从内底板11的外周往上延伸的内侧板12,外壳2套设在内胆1的外周并且具有外底板21和从外底板21的外周往上延伸的外侧板22。且所述内底板11与所述外底板21之间以及各所述内侧板12与各自相对的所述外侧板22之间均间隔开,在所述内胆1和所述外壳2之间形成空腔4。保温层3设置在空腔4中,并且各外侧板22远离外底板21一端均往箱体10外延伸形成一圈外檐23,各内侧板12远离内底板11一端均往箱体10外延伸形成一圈内檐14,内檐14与外檐23相互卡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保温容器包括:内胆1和外壳2,内胆1和外壳2之间相互隔开形成空腔4,保温层3设置在空腔4内,因此保温容器并不是由几块保温板材拼接而成,不存在拼接处,也就不存在拼接区保温薄弱处,从而可以提高保温容器的保温性能。而且内底板11与所述外底板21之间以及各所述内侧板12与各自相对的所述外侧板22之间均间隔开,以填充保温层3,从而能够有效提高保温容器的保温性能。
另外,由于各外侧板22远离外底板21一端均往箱体10外延伸形成一圈外檐23,各内侧板12远离内底板11一端往箱体10外延伸形成一圈内檐14,内檐14与外檐23之间相互卡接,通过内檐14与外檐23之间的卡接,可以避免保温层3从空腔4中脱落出来,而且内檐14和外檐23是相互卡接在一起的,从而提高了保温容器的使用便利性。
外檐23和内檐14中的任意一个上设多个卡槽232,另一个上多个卡接件142。各卡槽232绕保温容器的轴线环设,并且各卡槽232件一一对应卡于各自所对应的卡槽232内。
内檐14的端部往下延伸预设距离形成第一延伸部141,外檐23的端部也往下延伸预设距离形成第二延伸部231,其中,卡槽232设置在第一延伸部141和第二延伸部231中的任意一个上,而卡接件142设置在第一延伸部141和第二延伸部231中的另一个上。
具体的,如图3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檐14和外檐23均沿保温容器的径向往保温容器外延伸,然后再往下延伸分别形成第一延伸部141和第二延伸部231。
卡槽232和卡接件142可以分别设置在内檐14和外檐23径向延伸的部位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延伸部141和第二延伸部231上。在本实施例中,卡槽232和卡接件142分别设置在第一延伸部141和第二延伸部231上。
如图6所示,卡槽232设置在外檐23上,并且该卡槽232沿第二延伸部231的延伸方向延伸,并且朝第二延伸部231的上端开放。卡接件142设置在第一延伸部141朝向第二延伸部231的一侧,并且卡接件142沿各自所对应的卡槽232的延伸方向延伸,并插入各自所对应的卡槽232内。
如图6所示,卡接件142包括:连接块1421和卡接块1422,连接块1421与第一延伸部141固定连接,并垂直于第一延伸部141设置。卡接块1422与连接块1421固定连接,并且垂直于连接块1421设置。卡槽232的形状与卡接块1422的形状适配,卡槽232包括:连接槽2321和卡接槽2322,连接槽2321用于插接连接块1421,卡接槽2322用于插接卡接块1422,连接槽2321与卡接槽2322相互垂直且连通。
另外,为了方便卡接块1422插入卡接槽2322内,卡接块1422沿第一延伸部141的延伸方向靠近第一延伸部141端部的一段的外径自上而下渐缩,也就是卡接块1422的下段自上而下渐缩,从而使得卡接块1422更容易插入卡接槽2322内。
另外,如图6和图7所示,为了限制内胆1沿保温容器的轴线上下运动,卡接件142的外环面上还具有凸块1423,而第二延伸部231限定卡槽232的槽壁上设有限位槽233,凸块1423与限位槽233沿保温容器的高度方向相互卡接。具体的,如图6所示,限位槽233从第二延伸部231的端部往上延伸,凸块1423与限位槽233的槽顶2331抵持,当然,在有些实施例中,限位槽233还可以直接开设在卡槽232的槽壁上,并不朝第二延伸部231的端部开放,凸块1423直接弹性卡入限位槽233内。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有些实施例中,卡槽232可以是开设在外檐23径向延伸的部位上,并且沿竖直方向设置。卡接件142设置在内檐14径向延伸的部位上,并且也竖直设置,形状与卡槽232形状适配的立柱。当内胆1自上而下放置在外壳2内时,立柱插入各自对应的卡槽232内,并与卡槽232过盈配合。当然,卡槽232和立柱的位置可以对调,上卡槽232可以设置在内檐14径向延伸的部位上,而立柱可以设置在外檐23径向延伸的部位上。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保温容器的内胆1和外壳2均由塑料材料支撑,当然,在有些实施例中,内胆1和外壳2还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制成,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即可。例如可以采用木材制成。
保温层3为固态板材,例如泡沫板,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可以先将保温层3放置在外壳2内侧,然后将内胆1从上往下插入保温层3的内侧,此时内檐14上的卡接块1422自上而下插入各自对应的卡槽232内,从而将内檐14和外檐23相互卡接在一起,进而将内胆1和外壳2相互固定在一起。当然,在有些实施例中,保温层3的材料也可以是保温发泡剂或液体保温材料,例如,可以采用聚氨酯发泡剂,还可以采用例如公开号为CN1093391A的专利中所示的液体保温隔热材料。当保温层3为液态材质时可以在内檐14径向延伸的部位开设通孔,当内胆1放置于外壳2内时,通过通孔将保温发泡剂和液体保温保温材料注入空腔4中,此时只要将通孔封闭即可。
另外,如图6所示,外壳2还包括:多块分别与外侧板22的外表面和第二延伸部231固定连接的加强板25。优选的,该加强板25与第二延伸部231朝朝各外侧板22的一侧固定连接,并且各加强板25竖直设置。
另外,通过上述内容可知,如图6和图7所示,各所述外侧板22远离所述外底板21一端均往所述箱体10外沿所述保温容器的径向延伸,形成一圈所述内檐14,所述内胆1还包括从径向延伸的所述内檐14往上延伸的一圈限位环17。该限位限位环17竖直设置在内檐14上,与箱体10的箱盖5配合,用于给箱盖5进行限位。
另外,优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内胆1的相邻两个内侧板12之间拐角处16的外表面也被保温层3覆盖,同时,优选的,各内侧板12与内底板11之间拐角处16的外表面也被保温层3覆盖,这样还能够保证拐角处16也是被覆盖的,从而进一步提高保温箱的保温性能。
另外,优选的,如图2所示,内胆1内具有置物腔13,内胆1界定置物腔13的区域均与外壳2相互隔开至少预设距离以填充保温层3,因此保温层3可以完全覆盖整个置物腔13,以保证置物腔13内的温度。
另外,如图3所示,外檐23和内檐14的端部由于均朝下延伸一段距离,这样内檐14和外檐23还可以形成一个把手,方便使用者搬运保温容器。
如图4所示,外壳2的外底板21还具有朝箱体10外凸出的支撑部24,通过该支撑部24可以支撑整个箱体10,具体的,支撑部24可以是外设的,也可以是由外壳2的外底板21朝远离箱体10内的方向凸出形成的,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24为沿外底板21边缘设置的一圈凸棱。当然,在有些实施例中,支撑部24也可以是多个凸起,各凸起分别在外底板21上。
另外,如图8和图9所示,箱体10还包括隔板7,隔板7可操作地将箱体10内的空间分隔成两个区域,箱体10的内胆1有部分朝箱体10内凸出形成一对隔板7限位部15,一对隔板7限位部15相对设置于隔板7两侧,并均与隔板7卡接。具体的,如图10所示,一对隔板7限位部15中的每个隔板7限位部15包括:均沿箱体1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一对肋条151,一对肋条151沿垂直于箱体10的高度方向相互隔开形成卡接区,隔板7任意一侧边缘位于该卡接区内。由于隔板7限位部15是有内胆1往箱体10内凸出形成的,因此在内胆1成形的过程中,例如注塑成形过程中,就可以将隔板7限位部15一体成形了,从而提高了箱体10的制造便利性,同样的,在外壳2成形过程中,例如注塑成形过程中,还可以将支撑部24一体成形了。
另外,如图8和图9所示,各所述内侧板12和各所述外侧板22均沿自上而下逐渐往所述箱体10内倾斜。也就是整个箱体10的横截面时自上而下逐渐缩小的,这样一个箱体10的下段就可以放入另一个箱体10内,从而方便箱体10的收纳。
如图2、图3和图11所示,保温容器还包括箱盖5,箱盖5盖合于箱体10的开口上,箱盖5包括:内板51和外板52,其中,外板52与内板51相对设置;外板52的外圈与内板51的外圈固定连接,例如胶粘或者焊接在一起。外板52的中间区域与内板51相互隔开形成保温腔53,箱盖5还包括位于保温腔53内的绝热层54,同时,如图6所示,外板的外圈朝向箱体的一侧往上凹陷形成一圈凹槽521,当箱盖盖合于箱体上时,限位环17插入凹槽521内。
另外,内板51有部分朝远离外板52方向凸出形成用于悬挂蓄冷板6的悬挂部。如图11至图13所示,悬挂部包括:相对设置于蓄冷板6两侧的第一凸出部55和第二凸出部56,蓄冷板6位于第一凸出部55和第二凸出部56之间;其中,第一凸出部55的端部朝第二凸出部56方向延伸,该第一凸出部55延伸的部位位于蓄冷板6远离外板52的一侧,第二凸出部56的端部朝第一凸出部55的方向延伸,该第二凸出部56延伸的部位位于蓄冷板6远离外板52的一侧。这样第一凸出部55和第二凸出部56就形成了一个两个挂钩,钩住蓄冷板6,从而可以固定住蓄冷板6,需要拆卸蓄冷板6时,只需要将蓄冷板6从第一凸出部55和第二凸出部56之间拉出来即可。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到,若需要,能修改实施例的方面来采用各种专利、申请和出版物的方面、特征和构思来提供另外的实施例。
考虑到上文的详细描述,能对实施例做出这些和其它变化。一般而言,在权利要求中,所用的术语不应被认为限制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是应被理解为包括所有可能的实施例连同这些权利要求所享有的全部等同范围。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容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
内胆,所述内胆具有内底板和从所述内底板的外周往上延伸的内侧板;
外壳,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内胆的外周并具有外底板和从所述外底板的外周往上延伸的外侧板,且所述内底板与所述外底板之间以及各所述内侧板与各自相对的所述外侧板之间均间隔开,在所述内胆和所述外壳之间形成空腔;以及
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设置于所述空腔中;
其中,各所述外侧板远离所述外底板一端均往所述箱体外延伸形成一圈外檐;各所述内侧板远离所述内底板一端均往所述箱体外延伸形成一圈内檐,所述内檐与所述外檐相互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檐和所述内檐中的任意一个上设多个卡槽,另一个上设多个卡接件,各所述卡槽绕所述保温容器的轴线环设,各所述卡接件一一对应卡于各自所对应的所述卡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檐的端部往下延伸预设距离形成第一延伸部,所述外檐的端部往下延伸预设距离形成第二延伸部;
其中,所述卡槽设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中的任意一个上,所述卡接件设置于另一个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外檐上,所述卡槽沿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延伸,且朝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上端开放;
所述卡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部朝向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侧,所述卡接件沿各自所对应的所述卡槽的延伸方向延伸,并插入各自所对应的所述卡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包括:
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固定连接,并垂直于所述第一延伸部设置;
卡接块,所述卡接块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且垂直于所述连接块设置;
其中,所述卡槽的形状与所述卡接件形状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块沿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靠近所述第一延伸部端部的一段的外径自上而下渐缩。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的外环面上具有凸块,所述第二延伸部限定所述卡槽的槽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凸块与所述限位槽沿所述保温容器的高度方向相互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端部往上延伸,所述凸块与所述限位槽的槽顶抵持。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多块分别与所述外侧板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固定连接的加强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外侧板远离所述外底板一端均往所述箱体外沿所述保温容器的径向延伸,形成一圈所述内檐,所述内胆还包括从所述径向延伸的内檐往上延伸的一圈限位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内具有置物腔,所述内胆界定所述置物腔的部位均与所述外壳相互隔开至少预设距离,以填充所述保温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为固态板材,或所述保温层的材料为保温发泡剂或液体保温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容器还包括箱盖,所述箱盖盖合于所述箱体的开口上,所述箱盖包括:
内板;
外板,所述外板与所述内板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外板的外圈与所述内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外板的中间区域与所述内板相互隔开形成保温腔,所述箱盖还包括位于所述保温腔内的绝热层。
CN202121785237.7U 2021-08-02 2021-08-02 保温容器 Active CN2157957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85237.7U CN215795792U (zh) 2021-08-02 2021-08-02 保温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85237.7U CN215795792U (zh) 2021-08-02 2021-08-02 保温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95792U true CN215795792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27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85237.7U Active CN215795792U (zh) 2021-08-02 2021-08-02 保温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9579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58053A1 (zh) * 2021-06-11 2022-12-15 上海箱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保温容器和保温容器的制造方法
WO2023011460A1 (zh) * 2021-08-02 2023-02-09 上海箱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保温容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58053A1 (zh) * 2021-06-11 2022-12-15 上海箱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保温容器和保温容器的制造方法
WO2023011460A1 (zh) * 2021-08-02 2023-02-09 上海箱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保温容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795792U (zh) 保温容器
US20130133557A1 (en) Palle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7068927A (zh) 一种车载电池的箱体
CN115701407A (zh) 保温容器
CN113287951A (zh) 保温容器和保温容器的制造方法
CN217090439U (zh) 保温容器
CN216154448U (zh) 保温容器
CN206497927U (zh) 一种车载电池的箱体
CN215451681U (zh) 一种高强度大容量电池壳结构
CN205615945U (zh) 具有防振动功能的疫苗冷藏箱
KR20140139868A (ko) 다중 결합 및 변형이 가능한 단열상자
CN210094062U (zh) 一种拼接式花盆
CN216469493U (zh) 保温容器
KR200470098Y1 (ko) 조립식 우산 보관함
CN203489489U (zh) 水箱底盖组件和空气能热水器水箱
JPH041060Y2 (zh)
CN209834522U (zh) 一种稳固、可靠的野战保温箱
CN209321520U (zh) 周转箱
CN216140359U (zh) 一种新型可拆卸包装箱
US20220089316A1 (en) Storage Box
CN220507406U (zh) 冷柜
CN220021344U (zh) 顶盖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池
CN219407493U (zh) 一种通用型包装盒
CN215604371U (zh) 一种方便收纳的多功能凳子
CN208453564U (zh) 一种简易显示器包装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