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07406U - 冷柜 - Google Patents

冷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07406U
CN220507406U CN202320568413.4U CN202320568413U CN220507406U CN 220507406 U CN220507406 U CN 220507406U CN 202320568413 U CN202320568413 U CN 202320568413U CN 220507406 U CN220507406 U CN 2205074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rib
groove
limit
box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6841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强
薛佳
李大伟
王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6841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074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074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074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冷柜,包括:连接件,设有限位部;箱壳,限定出安装空间并设有第一限位配合部;内胆,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并设有第二限位配合部;所述第一限位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配合部均与所述限位部配合,以实现所述内胆与所述箱壳之间的限位。通过连接件实现内胆和箱壳之间的限位,从而可以简化箱壳和内胆的结构,降低箱壳和内胆的生产、装配成本。

Description

冷柜
技术领域
申请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柜。
背景技术
目前,现在普通冷柜的箱体部分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柜口、内胆、箱壳,柜口连接内胆和箱壳的上端,内胆和箱壳之间填充保温材料。柜口为独立的部件导致冷柜生产装配工序繁琐,操作复杂,工人劳动强度大,冷柜材料成本增加。
相关技术中设计柜口与内胆为一体式结构,简化了冷柜箱体的组成,从而简化了冷柜的生产装配,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即冷柜材料的成本。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相关技术中虽然简化了箱体的组成,但柜口与内胆的一体式结构与箱壳的装配结构复杂、生产和装配成本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冷柜,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柜口与内胆的一体式结构与箱壳的装配结构复杂、生产和装配成本高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柜,包括:连接件,设有限位部;箱壳,限定出安装空间并设有第一限位配合部;内胆,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并设有第二限位配合部;所述第一限位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配合部均与所述限位部配合,以实现所述内胆与所述箱壳之间的限位。
可选地,所述限位部包括所述连接件设有的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配合部包括所述箱壳设有的第一限位筋,所述第二限位配合部包括所述内胆设有的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一限位筋和所述第二限位筋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或者所述限位部包括所述连接件设有的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配合部包括所述箱壳设有的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配合部包括所述内胆设有的第二限位凹槽,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分别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和所述第二限位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筋和所述第二限位筋共同与所述限位槽过盈配合;或者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过盈配合,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过盈配合。
可选地,所述箱壳向内延伸有延伸边,所述延伸边向下弯折形成所述第一限位筋,所述内胆的顶壁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二限位筋。
可选地,所述延伸边的上表面与所述内胆的顶壁面平齐。
可选地,沿由外向内的方向,所述第一限位筋和所述第二限位筋依次设置。
可选地,所述限位槽的内槽壁凸出形成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所述第一限位筋和/或所述第二限位筋相抵接;或者,所述第一限位筋和/或所述第二限位筋凸出形成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槽的内槽壁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箱壳包括:第一箱壳段,设有第一定位部;第二箱壳段,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相配合,以使所述第一箱壳段与所述第二箱壳段拼合形成所述安装空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所述第一箱壳段的上端延伸形成的第一搭接边,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所述第二箱壳段的上端延伸形成的第二搭接边,所述第一搭接边被支撑在所述第二搭接边的上方或所述第二搭接边被支撑在所述第一搭接边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所述第一箱壳段设有的插接槽,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所述第二箱壳段设有的与所述插接槽相适配的插接筋,所述插接筋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或者,
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所述第一箱壳段设有的插接筋,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所述第二箱壳段设有的与所述插接筋相适配的插接槽,所述插接筋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柜,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设置连接件,第一限位配合部和第二限位配合部均与限位部相配合,即箱壳和内胆均与连接件相配合,实现内胆与箱壳之间的限位。通过连接件实现内胆和箱壳之间的限位,从而可以简化箱壳和内胆的结构,降低箱壳和内胆的生产、装配成本。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冷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箱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第一箱壳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第二箱壳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箱壳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箱壳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冷柜;1、箱壳;11、安装空间;12、第一限位配合部;121、第一限位筋;13、延伸边;17、第一箱壳段;171、第一搭接边;172、包边;173、第一侧壁;174、第二侧壁;175、第三侧壁;176、第四侧壁;177、插接槽;178、插接柱;179、翻边;18、第二箱壳段;182、第二搭接边;183、插接筋;2、内胆;21、制冷空间;22、第二限位配合部;221、第二限位筋;4、连接件;41、限位槽;42、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冷柜100。冷柜100可以卧式冷柜100,也可以为立式冷柜100,下面以卧式冷柜100为例进行说明。
冷柜100包括箱壳1和内胆2。箱壳1限定出安装空间11,内胆2限定出制冷空间21,并位于安装空间11内。
冷柜100还包括连接件4,连接件4设有限位部;箱壳1设有第一限位配合部12;内胆2设有第二限位配合部22;第一限位配合部12和第二限位配合部22均与限位部配合,以实现内胆2与箱壳1之间的限位。
通过设置独立于内胆2和箱壳1的连接件4,实现内胆2和箱壳1之间的限位,从而可以简化内胆2和箱壳1的结构,降低内胆2和箱壳1的生产装配成本。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限位部包括连接件4设有的限位槽41,第一限位配合部12包括箱壳1设有的第一限位筋121,第二限位配合部22包括内胆2设有的第二限位筋221,第一限位筋121和第二限位筋221限位于限位槽41内。
通过第一限位筋121和第二限位筋221均插入并限位于限位槽41内,实现第一限位筋121和第二限位筋221在限位槽41内的定位,从而实现箱壳1和内胆2之间的定位。
可选地,第一限位筋121和第二限位筋221共同与限位槽41过盈配合,增强限位槽41对第一限位筋121和第二限位筋221的限位作用,而且还能够增强连接件4与箱壳1之间的密封作用,防止箱壳1和内胆2之间发泡时发泡料从限位槽41与第一限位筋121、限位槽41与第二限位筋221的配合处溢出。
可选地,连接件可以为塑料材质或金属材质或复合材料。
可选地,箱壳1向内延伸有延伸边13,延伸边13向下弯折形成第一限位筋121,内胆2的顶壁向下延伸形成第二限位筋221,其中,靠近内胆2轴线的方向为内,远离内胆2轴线的方向为外。
该方案中,连接件4位于内胆2的外侧且位于箱壳1的内侧,且低于内胆2和箱壳1的顶壁面,从而连接件4的设置不会额外增加冷柜100的占用体积。
可选地,延伸边13的上表面与内胆2的顶壁面平齐,使得内胆2和箱壳1的装配不影响冷柜100的外观。
可以理解,延伸边13也可以高于或低于内胆2的顶壁面。
可选地,沿由外向内的方向,第一限位筋121和第二限位筋221依次设置。
该方案中,沿由外向内的方向,第一限位筋121和第二限位筋221被同时夹持在限位槽41内,增强第一限位筋121与限位槽41、第二限位筋221与限位槽41的配合长度。
以箱壳1的横截面呈长方形为例,连接件4的形状也呈长方形,长方形的连接件4的四条边分别位于箱壳1的四条边的内侧。
或者,以箱壳1的横截面呈长方形为例,箱壳1的四条边分别为第一至第四边,连接件4的数量为多个,包括第一至第四连接件4。第一连接件4位于第一边的内侧,并沿第一边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连接件4位于第二边的内侧,并沿第二边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三连接件4位于第三边的内侧,并沿第三边的长度方向延伸,第四连接件4位于第四边的内侧,并沿第四边的长度方向延伸。
可选地,延伸边13沿水平方向延伸成平面状,第一限位筋121和第二限位筋221沿自上而下的方向延伸,限位槽41开口朝上,方便第一限位筋121和第二限位筋221插入限位槽41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限位槽41的内槽壁凸出形成限位柱42,限位柱42与第一限位筋121和/或第二限位筋221相抵接。
该方案中,如图3所示,限位槽41的内槽壁中朝向第一限位筋121的槽壁向内凸出形成限位柱42,限位柱42与第一限位筋121相抵接,和/或,限位槽41的内槽壁中朝向第二限位筋221的槽壁向外凸出形成限位柱42,限位柱42与第二限位筋221相抵接。
限位柱42的设置能够增强限位槽41对第一限位筋121及对第二限位筋221的限位作用,而且还能够增强连接件4对箱壳1和内胆2的密封作用,防止箱壳1和内胆2之间发泡时发泡料从限位槽41与第一限位筋121、限位槽41与第二限位筋221的配合处溢出。
位于第一限位筋121外侧或位于第二限位筋221内侧的限位柱4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限位柱42沿连接件4的长度方向或高度方向依次设置。
限位柱42可以为沿连接件4的长度或高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也可以为圆形等任意形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筋121和/或第二限位筋221凸出形成限位柱42,所述限位柱42与所述限位槽41的内槽壁相抵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筋121的外壁面向外凸出形成限位柱42接。和/或,第二限位筋221的内壁面向内凸出形成限位柱42。限位柱42与限位槽41的内槽壁相抵接,限位柱42的设置能够增强限位槽41对第一限位筋121及对第二限位筋221的限位作用,而且还能够增强连接件4对箱壳1和内胆2的密封作用,防止箱壳1和内胆2之间发泡时发泡料从限位槽41与第一限位筋121、限位槽41与第二限位筋221的配合处溢出。
位于第一限位筋121外侧或位于第二限位筋221内侧的限位柱4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限位柱42沿连接件4的长度方向或高度方向依次设置。
限位柱42可以为沿连接件4的长度或高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也可以为圆形等任意形状。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限位部包括连接件4设有的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第一限位配合部12包括箱壳1设有的第一限位凹槽,第二限位配合部22包括内胆2设有的第二限位凹槽,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分别限位于第一限位凹槽和第二限位凹槽内。
第一限位凸起插入并限位于第一限位凹槽内,实现箱壳1与连接件4之间的限位,第二限位凸起插入并限位于第二限位凹槽内,实现内胆2与连接件4之间的限位,从而实现箱壳1与内胆2之间的限位。
可选地,第一限位凸起与第一限位凹槽过盈配合,增强第一限位凹槽对第一限位凸起的限位作用,而且还能够增强连接件4与箱壳1之间的密封作用,防止箱壳1和内胆2之间发泡时发泡料从第一限位凹槽与第一限位凸起的配合处溢出。
第二限位凸起与第二限位凹槽过盈配合,增强第二限位凹槽对第二限位凸起的限位作用,而且还能够增强连接件4与内胆2之间的密封作用,防止箱壳1和内胆2之间发泡时发泡料从第二限位凹槽与第二限位凸起的配合处溢出。
可选地,如图4至图11所示,箱壳1包括第一箱壳段17和第二箱壳段18,第一箱壳段17和第二箱壳段18拼合形成安装空间11。
将箱壳1分为第一箱壳段17和第二箱壳段18,第一箱壳段17和第二箱壳段18单独成型后,再进行拼合形成完整的箱壳1,方便箱壳1的加工。
第一箱壳段17设有第一定位部;第二箱壳段18设有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相配合,以实现第一箱壳段17与第二箱壳段18的拼合。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9至图11所示,第一定位部包括第一箱壳段17的上端延伸形成的第一搭接边171,第二定位部包括第二箱壳段18的上端延伸形成的第二搭接边182,第一搭接边171被支撑在第二搭接边182的上方,以限制第二箱壳段18相对于第一箱壳段17向上运动,或第二搭接边182被支撑在第一搭接边171的上方,以限制第一箱壳段17相对于第二箱壳段18向上运动。
可选地,第一箱壳段17的延伸边13向内延伸形成第一搭接边171,第二箱壳段18的延伸边13延伸形成第二搭接边182。
如图10所示,第一搭接边171和第二搭接边182沿水平方向延伸。
可选地,第一箱壳段17包括第一侧壁173、第二侧壁174和第三侧壁175,第一侧壁173和第二侧壁174相对设置,第三侧壁175连接在第一侧壁173和第二侧壁174的一端,且与第一侧壁173和第二侧壁174的连接处均设有折角,第一侧壁173和第二侧壁174的第一限位部12延伸形成第一搭接边171。
第二箱壳段18连接在第一侧壁173和第二侧壁174的另一端,且与第一侧壁173和第二侧壁174的连接处均设有折角。
以箱壳1为长方体为例,在箱壳1的四个角处,相邻的两第一限位部12之间存在配合间隙,且配合间隙沿箱壳1的对角线方向延伸。例如第一侧壁173的第一限位部12和第三侧壁175的第一限位部12之间存在配合间隙。
第一箱壳段17和第二箱壳段18中的一个设有包边172,包边172与所述一个的连接处形成折角,第一箱壳段17和第二箱壳段18中的另一个位于包边172的内侧,并与包边172相抵接,以限制第一箱壳段17和第二箱壳段18中的所述另一个向外运动。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8所示,第一定位部包括第一箱壳段17设有的插接槽177,第二定位部包括第二箱壳段18设有的与插接槽177相适配的插接筋183,插接筋183插接于插接槽177内。
通过插接槽177对插接筋183的限位作用,实现第一箱壳段17和第二箱壳段18之间的限位。
可以理解,也可以是第一定位部包括第一箱壳段17设有的插接筋183,第二定位部包括第二箱壳段18设有的与插接筋183相适配的插接槽177,插接筋183插接于插接槽177内。
可选地,插接槽177位于其所在的第一箱壳段17或第二箱壳段18的内侧,插接筋183位于其所在的第一箱壳段17或第二箱壳段18的内侧,使得插接筋183和插接槽177的设置在实现第一箱壳段17和第二箱壳段18配合的同时,不影响冷柜100的外观。例如如图7所示,第二箱壳段的侧壁向内延伸形成插接柱178,插接柱上形成开口朝外的插接槽。插接柱的一端与第二箱壳段的侧壁相连接,插接柱的另一端形成自由端,自由端连接有翻边179。
可选地,第一箱壳段17包括第一侧壁173、第二侧壁174、第三侧壁175和第四侧壁176,第一侧壁173和第二侧壁174相对设置,第三侧壁175连接在第一侧壁173和第二侧壁174的一端,且与第一侧壁173和第二侧壁174的连接处均设有折角。第四侧壁176连接在第一侧壁173的另一端,第二箱壳段18连接在第四侧壁176和第二侧壁174的另一端之间。第四侧壁176设有插接槽177,第二侧壁174设有插接槽177,第二箱壳段18的两端均设有插接筋183,分别与第四侧壁176的插接槽177和第二侧壁174的插接槽177相插接。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冷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件(4),设有限位部;
箱壳(1),限定出安装空间(11)并设有第一限位配合部(12);
内胆(2),位于所述安装空间(11)内并设有第二限位配合部(22);
所述第一限位配合部(12)和所述第二限位配合部(22)均与所述限位部配合,以实现所述内胆(2)与所述箱壳(1)之间的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部包括所述连接件(4)设有的限位槽(41),所述第一限位配合部(12)包括所述箱壳(1)设有的第一限位筋(121),所述第二限位配合部(22)包括所述内胆(2)设有的第二限位筋(221),所述第一限位筋(121)和所述第二限位筋(221)限位于所述限位槽(41)内;或者
所述限位部包括所述连接件(4)设有的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配合部(12)包括所述箱壳(1)设有的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配合部(22)包括所述内胆(2)设有的第二限位凹槽,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分别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和所述第二限位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筋(121)和所述第二限位筋(221)共同与所述限位槽(41)过盈配合;或者
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过盈配合,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壳(1)向内延伸有延伸边(13),所述延伸边(13)向下弯折形成所述第一限位筋(121),所述内胆(2)的顶壁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二限位筋(2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边(13)的上表面与所述内胆(2)的顶壁面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
沿由外向内的方向,所述第一限位筋(121)和所述第二限位筋(221)依次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槽(41)的内槽壁凸出形成限位柱(42),所述限位柱(42)与所述第一限位筋(121)和/或所述第二限位筋(221)相抵接;或者,
所述第一限位筋(121)和/或所述第二限位筋(221)凸出形成限位柱(42),所述限位柱(42)与所述限位槽(41)的内槽壁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壳(1)包括:
第一箱壳段(17),设有第一定位部;
第二箱壳段(18),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相配合,以使所述第一箱壳段(17)与所述第二箱壳段(18)拼合形成所述安装空间(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所述第一箱壳段(17)的上端延伸形成的第一搭接边(171),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所述第二箱壳段(18)的上端延伸形成的第二搭接边(182),所述第一搭接边(171)被支撑在所述第二搭接边(182)的上方或所述第二搭接边(182)被支撑在所述第一搭接边(171)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所述第一箱壳段(17)设有的插接槽(177),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所述第二箱壳段(18)设有的与所述插接槽(177)相适配的插接筋(183),所述插接筋(183)插接于所述插接槽(177)内;或者,
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所述第一箱壳段(17)设有的插接筋(183),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所述第二箱壳段(18)设有的与所述插接筋(183)相适配的插接槽(177),所述插接筋(183)插接于所述插接槽(177)内。
CN202320568413.4U 2023-03-21 2023-03-21 冷柜 Active CN2205074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68413.4U CN220507406U (zh) 2023-03-21 2023-03-21 冷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68413.4U CN220507406U (zh) 2023-03-21 2023-03-21 冷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07406U true CN220507406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70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68413.4U Active CN220507406U (zh) 2023-03-21 2023-03-21 冷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074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15319U (zh) 冷柜箱体以及冷柜
US9172218B2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CN220507406U (zh) 冷柜
CN208209473U (zh) 母线槽壳体
CN213093669U (zh) 一种拼接式箱式变电站外壳
CN219995663U (zh) 冷柜
CN208952368U (zh) 一种空调装饰条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CN220507407U (zh) 冷柜
CN220017892U (zh) 用于冷柜的箱壳、冷柜
CN106697489B (zh) 折叠式保冷箱
CN105222515B (zh) 冰箱主控板的安装盒及冰箱
CN204152751U (zh) 吸气消音器和具有其的压缩机
CN108054302A (zh) 顶盖板与壳体的连接工艺
CN209068718U (zh) 一种空调装饰条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CN218846626U (zh) 冷柜门体及冷柜
CN113287951A (zh) 保温容器和保温容器的制造方法
CN107781225A (zh) 串接式风扇结构
CN106288624B (zh) 冷柜箱体、冷柜及冷柜箱体的组装方法
CN207113381U (zh) 冰箱箱体及冰箱
CN105792576A (zh) 壳体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05355979U (zh) 用于电机的定子及具有其的电机
CN213872942U (zh) 空调器的防水组件和空调器
CN219494499U (zh) 一种冰箱
CN205231889U (zh) 电机
JP2018052536A (ja) 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