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90624U - 复合材料组合模具 - Google Patents

复合材料组合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90624U
CN215790624U CN202122162742.2U CN202122162742U CN215790624U CN 215790624 U CN215790624 U CN 215790624U CN 202122162742 U CN202122162742 U CN 202122162742U CN 215790624 U CN215790624 U CN 2157906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station
mould
ferry
sta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6274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振志
张宏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Gree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Gree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Gree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Gree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6274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906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906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906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Tubular Articles Or Embedded Mould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建筑构件加工制造领域内的一种复合材料组合模具及使用其进行制造叠合楼板的方法,组合模具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柔性上模主体,柔性上模主体的上部设置有加固件,上模的宽度小于下模的宽度,上模和下模通过若干紧固件相固定连接,上模的内侧和下模的内侧均靠近混凝土设置,下模的外侧通过加固组件与模台相固定,下模上设置有磁性组件;方法包括步骤:布料、预养护、养护、回收上模和下模,再重新装模布料。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制造叠合楼板时产生混凝土向外冒浆的问题,实现自动化高效率地制造叠合楼板。

Description

复合材料组合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构件加工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组合模具及使用其进行制造叠合楼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磁性边模,其专利申请号:201922264507 .9;申请日:2019.12.17;其结构包括边模本体上排布有若干钢筋槽,所述边模本体上排布有至少两个磁性盒,边模本体内连接有至少一个橡胶板,所述橡胶板包括水平部和排布在水平部下侧的若干封闭部,每个封闭部在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与钢筋槽所在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封闭部插入钢筋槽内。该边模通过将磁性盒直接连接在边模本体上,安装时将磁性盒按下,边模本体在磁力的作用下就可固定在模台上,便于固定边模,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每根钢筋均支撑在钢筋槽底部,且钢筋的两端穿过钢筋槽外露,导致混凝土有通过钢筋槽向外冒浆的风险,需要使用堵漏工具将钢筋槽堵住,无形中增加了制作叠合楼板的工作量,而且无法保证混凝土一定能被堵漏工具堵住,导致混凝土叠合楼板边缘有产生瑕疵的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组合模具,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能够避免制造叠合楼板时产生混凝土向外冒浆的问题,防止叠合楼板边缘有瑕疵,提高混凝土叠合楼板的加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复合材料组合模具,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柔性上模主体,柔性上模主体的上部设置有加固件,上模的宽度小于下模的宽度,上模和下模通过若干紧固件相固定连接,上模的内侧和下模的内侧均靠近混凝土设置,下模的外侧通过加固组件与模台相固定,下模上设置有磁性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上模和下模组合成模具,在加工制造叠合楼板时,将网片钢筋放置在四组下模和上模之间,柔性上模主体具有柔性,可以使得网片嵌入柔性上模主体内部,并保证上模和下模紧密贴合,防止混凝土从下模和上模的间隙中漏出去,可以避免制造叠合楼板时产生混凝土向外冒浆的问题,防止叠合楼板边缘有瑕疵,提高混凝土叠合楼板的加工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上模主体采用珍珠棉材质制成,柔性上模主体的截面呈矩形,加固件为截面呈U形的钢条,钢条包括平板,平板的左右两侧均一体设置有竖直板,平板与柔性上模主体上表面相贴合,两块竖直板分别与柔性上模主体的内侧面、外侧面相贴合。珍珠棉有一定硬度且具有柔性,截面呈U形的加固件将柔性上模主体包裹住,可以提高上模的牢固性和硬度,增加了上模强度,并且便于机械手搬运上模,有承力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为截面呈矩形的实心尼龙板,下模上沿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嵌入安装有若干锁紧螺母,上模上沿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贯穿设有若干连接孔,各连接孔与各锁紧螺母一一对应设置,紧固件为法兰螺栓,各法兰螺栓分别穿过对应连接孔并与对应锁紧螺母相固定连接,法兰螺栓的法兰面压靠在加固件上;所述磁性组件包括若干沿下模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的锅磁,锅磁嵌装在下模下侧;所述加固组件为若干压紧下模外边缘的磁力盒,各磁力盒沿下模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磁力盒与模台通过磁力固定。法兰螺栓可以将上模和下模牢固紧密连接,锅磁使得下模在装在模台上时可以通过磁力进行吸附定位,磁力盒对下模进行加固,避免组合模具错位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的高度为1.95~2.05厘米,加固件的高度为2.95~3.05厘米,柔性上模主体向下延伸露出加固件0.95~1.05厘米,上模和下模的总高度为5.95~6.05厘米;上模和下模均呈长条状,使用时,将四组上模和下模围成矩形放置在模台上,模台上四组组合模具围成的矩形区域用于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厚度约6 厘米,网片位于浇筑混凝土的下部位置,使得成型叠合楼板具有更大的承载强度,并提高叠合楼板的牢固性和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使用复合材料组合模具进行制造叠合楼板的方法,能够实现高效率、自动化地生产制造叠合楼板,组合模具可以合理有序地循环使用,更加节省成本,通过布置两个养护窑来提高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使用复合材料组合模具进行制造叠合楼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在模台上装好四组组合模具,将四组组合模具围成矩形,上模和下模之间放置有网片,网片上放置有若干桁架,模台上四组组合模具围成的矩形区域内放置有预埋件;将完成装模的模台送到布料振动工位,通过布料装置将混凝土浇筑在布料振动工位的模台上各组合模具围成的矩形区域内形成混凝土构件;
(2)将布料后的混凝土构件及模台送入预养护窑内部进行预养护,预养护的时间为3~ 3.5小时,温度不超过40℃,预养护窑内部并列设置有若干组从前到后依次排列的预养护工位;
(3)预养护成型后的混凝土构件及模台依次送到若干拆螺栓工位、拆上模工位和拆磁盒工位,各拆螺栓工位、拆上模工位和拆磁盒工位从前向后依次排列设置,在各拆螺栓工位分别将连接上模和下模的对应法兰螺栓拆除,在拆上模工位通过拆模机械手将对应上模脱模拆卸下来,在拆磁盒工位将对应磁力盒拆卸下来;
(4)将模台和预养护成型后的混凝土构件送入养护窑进行养护,养护窑内进行养护的时间为8-10小时,温度55~60℃,湿度不小于90%;
(5)养护成型后的混凝土构件即为叠合楼板,将叠合楼板和模台送入若干依次排列设置的拆模起吊工位,在各拆模起吊工位分别将相应模台上叠合楼板四周的四个下模与叠合楼板分离进行脱模,并通过行吊将叠合楼板送到成品存放区;
(6)将模台和下模送到若干向后依次排列设置的整理下模工位上,在各整理下模工位上分别对各下模进行整理,将完好的合格下模与损坏的不合格下模进行分类放置,再将模台和下模送到搬下模工位上,将不合格下模送走,将合格下模进行清扫、调直;
(7)将模台依次送到清扫模台工位、清扫检查工位,先对模台进行清扫,再对清扫后的模台进行检查;
(8)若还有新的叠合楼板需要制造,则返回步骤(1)继续循环;否则加工结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模台上先安装下模,再将网片安装在四组下模上,最后安装上模和桁架,将网片钢筋放置在四组下模和上模之间,柔性上模主体具有柔性,可以使得网片嵌入柔性上模主体内部,并保证上模和下模紧密贴合,防止混凝土从下模和上模的间隙中漏出去;预养护时间到后可以脱去上模,将上模回收循环利用,混凝土构件和下模进入养护窑后达到一定强度后可以出窑脱下模,将成型叠合楼板送走,下模可以回收循环利用,最后模台清扫后继续使用于下一块叠合楼板的生产制造。本实用新型的制造叠合楼板的方法可以将模台和组合模具循环使用,整个流程循环操作,能够实现高效率、自动化地生产制造叠合楼板,更加节省成本,通过布置两个养护窑来提高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中,在模台上装好四组组合模具的过程包括如下分步骤:
S1:将清扫检查后的模台送到下模安装工位,通过下模安装机械手在模台上安装四个下模,使得四个下模围成矩形设置,下模通过磁性组件定位吸附在模台上,再将装好下模的模台送到喷涂划线工位,在模台上各下模围成的矩形区域内喷涂上脱模剂,在模台上划线标记出预埋件安装位置;
S2:将模台送到依次送到网片安装工位、网片调整工位,先通过网片安装机械手将网片支撑安装在各下模上,网片包括若干横纵交错设置的钢筋,网片与各下模相对应设置,网片的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均超过对应下模向外延伸,再对支撑在下模上的网片位置进行调整,再将模台送到上模安装工位,上模安装机械手在上模安装工位上模台的每个下模上均对应安装一个上模;
S3:装好网片的模台依次送到若干上下模打螺栓工位、安装磁盒工位,各上下模打螺栓工位和安装磁盒工位从前到后依次排列设置,先将上下模打螺栓工位上的模台的上模和下模通过法兰螺栓进行固定,再通过多个磁力盒将安装磁盒工位上的每个下模均与模台进行加固;
S4:将装好磁盒的模台送到桁架安装工位,在网片上并列安装若干桁架,然后将模台送到若干向后依次排列设置的桁架网片绑扎工位,分别将各桁架网片绑扎工位的模台上的网片与桁架绑扎固定,并将网片上横纵相交的两根钢筋通过绑扎加固,再将模台送到若干向后依次排列设置的预埋件安装工位上,分别在各预埋件安装工位上模台的标记有预埋件安装位置处粘接固定预埋件;
S5:将装好预埋件的模台送到若干向后依次排列设置的检查工位上,在第一个检查工位通过CCD投影指示系统对模台采样图像进行分析检验,然后在其余的各检查工位对相应模台上的组合模具、网片、桁架和预埋件进行检查;
S6:将完成检查后的模台送到过渡工位一,过渡工位一上的模台再送到布料振动工位上。清扫后的模台再依次安装下模、网片、上模、桁架和预埋件,预埋件为塑料线盒,装模过程合理有序,装模后对其进行检查,防止有问题产生,降低次品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3)中,在拆上模工位通过拆模机械手拆卸下来的下模经过清扫、调直后再送到上模周转库,上模周转库再将上模送到步骤S2中的上模安装机械手上循环使用,用来在模台上安装上模;在拆磁盒工位拆卸下来的磁力盒通过磁盒回流通道再回流至步骤S3中的安装磁盒工位循环使用,用以在模台上加固磁盒; 所述步骤(6)中经过清扫、调直后的合格下模送到下模周转库,下模周转库再将下模送到步骤S1中的下模安装机械手上循环使用,用以在模台上安装上模。上模和下模经过清扫、调直后可以循环使用,不仅节省成本,而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提高产能,所述过渡工位一并列设置有两个,与过渡工位一相对应的布料振动工位并列设置有两个, 各布料振动工位与预养护窑之间并列设置有若干摆渡工位三,与各摆动工位三相对应平行设置有至少两个可将模台举起的侧向摆渡车三,侧向摆渡车三的移动路径与摆渡工位三上模台向后移动的方向垂直,侧向摆渡车三可往复移动,左右两侧的摆渡工位三与两个布料振动工位一一对应设置,各摆渡工位三与各组预养护工位一一对应设置,预养护窑与拆螺栓工位之间并列设置有若干摆渡工位四,与各摆渡工位四相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可将模台举起的侧向摆渡车四,朝外一侧的摆渡工位四与拆螺栓工位相对应设置; 所述拆模起吊工位对应养护窑并列设置有多组,与各拆模起吊工位后方相对应地设置有若干前摆渡工位一,与第一个整理下模工位前方相对应设置有后摆渡工位一,前摆渡工位一上模台的移动方向与后摆渡工位一上模台的移动方向相反,各前摆渡工位一和后摆渡工位一位于同一纵向直线上排列设置,与各前摆渡工位一和后摆渡工位一相对应平行设置有至少两个侧向摆渡车一,侧向摆渡车一带动前摆渡工位一上的模台流动至后摆渡工位一上;所述搬下模工位和清扫模台工位之间设置有过渡工位二,所述下模安装工位和喷涂划线工位之间设置有过渡工位三;与末端所述检查工位后方相对应地设置有前摆渡工位二,与各过渡工位一前方相对应地并列设置有至少两个后摆渡工位二,前摆渡工位二上模台的移动方向与后摆渡工位二上模台的移动方向相反,前摆渡工位二和各后摆渡工位二在同一纵向直线上排列设置,与前摆渡工位二和各后摆渡工位二相对应平行设置有至少两个侧向摆渡车二,侧向摆渡车二带动前摆渡工位二上的模台流动至对应后摆渡工位二上。各过渡工位使得连续的生产过程中具有缓冲时间和位置,以应对突发状况。侧向摆渡车一和侧向摆渡车二可以改变模台流动方向,侧向摆渡车三和侧向摆渡车四使得更多模台并列进入预养护窑提高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养护窑包括车间内的室内养护窑和车间外的室外养护窑,室内养护窑和室外养护窑均包括两个左右对应的养护窑二和养护窑一,养护窑一和养护窑二之间设置有升降码垛机,靠近养护窑的所述拆磁盒工位与室内养护窑之间依次设有前摆渡工位五和若干并列设置的后摆渡工位五,各后摆渡工位五与室内养护窑相对应设置,与室外养护窑相对应地设置有一排前室外摆渡工位五和一排后室外摆渡工位五,各前室外摆渡工位五和各后室外摆渡工位五一一对应设置,前摆渡工位五和各前室外摆渡工位五均位于同一直线上排列设置,与前摆渡工位五相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前侧向摆渡车五,后摆渡工位五和各后室外摆渡工位五均位于同一直线上排列设置,与各后室外摆渡工位五和后摆渡工位五相对应设置有后侧向摆渡车五,养护时,拆磁盒工位将模台送到前摆渡工位五,前摆渡工位五将模台送到朝外一侧的后摆渡工位五上,后侧向摆渡车五将后摆渡工位五上的模台依次侧向输送以使得每个后摆渡工位五上均放置有一个模台,各后摆渡工位五上的模台再通过室内养护窑的养护窑一的底部通道送到升降码垛机上,升降码垛机将模台送到养护窑一或养护窑二内进行养护,当混凝土构件达到养护时间后,升降码垛机将装有成型叠合楼板的模台拉出并通过养护窑二的底部通道送到拆模起吊工位上;当室内养护窑内装满模台时,前侧向摆渡车五将前摆渡工位五上拆下磁力盒的模台依次侧向送到各前室外摆渡工位五上,各前室外摆渡工位五上的模台通过室外养护窑的养护窑二的底部通道送到升降码垛机上,升降码垛机将模台送到室外养护窑的养护窑一或养护窑二内进行养护,当室外养护窑内的混凝土构件达到养护时间后,升降码垛机将装有成型叠合楼板的模台拉出并通过养护窑二的底部通道依次送到各前室外摆渡工位五、各后室外摆渡工位五上,行车将各后室外摆渡工位五上的模台上的养护成型叠合楼板起吊运走后,后侧向摆渡车五将各后室外摆渡工位五上的模台侧向输送到相应后摆渡工位五上,各后摆渡工位五上的模台依次通过室内养护窑的养护窑一和养护窑二的底部通道后,再依次送到对应的各拆模起吊工位上,拆模起吊工位上的模台直接送到整理下模工位上。室内养护窑和室外养护窑可以提高产能,当室内养护窑满载时,可以将模台送入室外养护窑进行养护,两个侧向摆渡车五使得多个模台并列进入室外养护窑并返回产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室内养护窑的养护窑二和养护窑一、室外养护窑的养护窑二的底部通道处均设置有输送轮,各工位上均设置有两排从动轮,每排从动轮中均设置有至少一个主动轮,前后相邻的两个工位上的从动轮相互对应设置,模台在各工位上从前向后依次流动循环使用;各侧向摆渡车均与主动轮、从动轮相错开设置。距离较远的两个工位之间设置有主动轮、从动轮, 模台在各工位上流动循环使用,侧向摆渡车一和侧向摆渡车二可以改变模台流动方向,使得模台形成闭环流动,不仅节省车间空间,而且可以循环使用模台和组合模具,提高产能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模具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模具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模具的剖视图。
图4为四组组合模具围成矩形的俯视图。
图5为网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桁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制造叠合楼板的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检查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模,101柔性上模主体,102加固件,102a平板,102b竖直板,2下模, 3法兰螺栓,3a锁紧螺母,4连接孔,5锅磁,6网片,7桁架,8布料振动工位,9布料装置,10预养护窑,11预养护工位,12拆螺栓工位,13拆上模工位,14拆磁盒工位,15拆模机械手,16拆模起吊工位,17整理下模工位,18搬下模工位,19清扫模台工位,20清扫检查工位,21下模安装工位,22下模安装机械手,23喷涂划线工位,24网片安装工位,25网片安装机械手,26网片调整工位,27上模安装工位,28上模安装机械手,29上下模打螺栓工位,30安装磁盒工位,31桁架安装工位,32桁架网片绑扎工位,33预埋件安装工位,34检查工位,35过渡工位一,36上模周转库,37磁盒回流通道,38下模周转库,39摆渡工位三,40侧向摆渡车三,41摆渡工位四,42侧向摆渡车四,43前摆渡工位一,44后摆渡工位一,45侧向摆渡车一,46过渡工位二,47过渡工位三,48前摆渡工位二,49后摆渡工位二,50侧向摆渡车二,51室内养护窑,52室外养护窑,53养护窑一,54养护窑二,55升降码垛机,56前摆渡工位五,57后摆渡工位五,58前室外摆渡工位五,59后室外摆渡工位五,60前侧向摆渡车五,61后侧向摆渡车五, 62从动轮,63主动轮,64输送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1所示,为一种复合材料组合模具,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模1和下模2,上模1包括柔性上模主体101,柔性上模主体101的上部设置有加固件102,上模1的宽度小于下模2的宽度,上模1和下模2通过若干紧固件相固定连接,上模1的内侧和下模2的内侧均靠近混凝土设置,下模2的外侧通过加固组件与模台相固定,下模2上设置有磁性组件。
柔性上模主体101采用珍珠棉材质制成,柔性上模主体101的截面呈矩形,加固件102为截面呈U形的钢条,钢条包括平板102a,平板102a的左右两侧均一体设置有竖直板102b,平板102a与柔性上模主体101上表面相贴合,两块竖直板102b分别与柔性上模主体101的内侧面、外侧面相贴合。珍珠棉有一定硬度且具有柔性,截面呈U形的加固件102将柔性上模主体101包裹住,可以提高上模1的牢固性和硬度,增加了上模1强度,并且便于机械手搬运上模,有承力点。
下模2为截面呈矩形的实心尼龙板,下模2上沿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嵌入安装有若干锁紧螺母3a,上模1上沿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贯穿设有若干连接孔4,各连接孔4与各锁紧螺母3a一一对应设置,紧固件为法兰螺栓3,各法兰螺栓3分别穿过对应连接孔4并与对应锁紧螺母3a相固定连接,法兰螺栓3的法兰面压靠在加固件102上;所述磁性组件包括若干沿下模2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的锅磁5,锅磁5嵌装在下模2下侧;所述加固组件为若干压紧下模2外边缘的磁力盒,各磁力盒沿下模2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磁力盒与模台通过磁力固定。法兰螺栓3可以将上模1和下模2牢固紧密连接,锅磁5使得下模2在装在模台上时可以通过磁力进行吸附定位,磁力盒对下模2进行加固,避免组合模具错位移动。
下模2的高度为1.95~2.05厘米,加固件102的高度为2.95~3.05厘米,柔性上模主体101向下延伸露出加固件1020.95~1.05厘米,上模1和下模2的总高度为5.95~6.05厘米;上模1和下模2均呈长条状,使用时,将四组上模1和下模2围成矩形放置在模台上,模台上四组组合模具围成的矩形区域用于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厚度约6 厘米,网片6位于浇筑混凝土的下部位置,使得成型叠合楼板具有更大的承载强度,并提高叠合楼板的牢固性和强度。
本组合模具的优点在于:通过将上模1和下模2组合成模具,在加工制造叠合楼板时,将网片6钢筋放置在四组下模2和上模之间,柔性上模主体101具有柔性,可以使得网片6嵌入柔性上模主体101内部,并保证上模1和下模2紧密贴合,防止混凝土从下模2和上模1的间隙中漏出去,可以避免制造叠合楼板时产生混凝土向外冒浆的问题,防止叠合楼板边缘有瑕疵,提高混凝土叠合楼板的加工质量。
一种使用上述复合材料组合模具进行制造叠合楼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在模台上装好四组组合模具,将四组组合模具围成矩形,上模1和下模2之间放置有网片6,网片6上放置有若干桁架7,模台上四组组合模具围成的矩形区域内放置有预埋件;在模台上装好四组组合模具的过程包括如下分步骤:
S1:将清扫检查后的模台送到下模安装工位21,通过下模安装机械手22在模台上安装四个下模2,使得四个下模2围成矩形设置,下模2通过磁性组件定位吸附在模台上,再将装好下模2的模台送到喷涂划线工位23,在模台上各下模2围成的矩形区域内喷涂上脱模剂,在模台上划线标记出预埋件安装位置;
S2:将模台送到依次送到网片安装工位24、网片调整工位26,先通过网片安装机械手25将网片6支撑安装在各下模2上,网片6包括若干横纵交错设置的钢筋,网片6与各下模2相对应设置,网片6的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均超过对应下模2向外延伸,再对支撑在下模2上的网片6位置进行调整,再将模台送到上模安装工位27,上模安装机械手28在上模安装工位27上模台的每个下模2上均对应安装一个上模1;
S3:装好网片6的模台依次送到若干上下模2打螺栓工位、安装磁盒工位30,各上下模打螺栓工位29和安装磁盒工位30从前到后依次排列设置,先将上下模打螺栓工位29上的模台的上模1和下模2通过法兰螺栓3进行固定,再通过多个磁力盒将安装磁盒工位30上的每个下模2均与模台进行加固;
S4:将装好磁盒的模台送到桁架安装工位31,在网片6上并列安装若干桁架7,然后将模台送到若干向后依次排列设置的桁架网片绑扎工位32,分别将各桁架网片绑扎工位32的模台上的网片6与桁架7绑扎固定,并将网片6上横纵相交的两根钢筋通过绑扎加固,再将模台送到若干向后依次排列设置的预埋件安装工位33上,分别在各预埋件安装工位33上模台的标记有预埋件安装位置处粘接固定预埋件;
S5:将装好预埋件的模台送到若干向后依次排列设置的检查工位34上,在第一个检查工位34通过CCD投影指示系统对模台采样图像进行分析检验,然后在其余的各检查工位34对相应模台上的组合模具、网片6、桁架7和预埋件进行检查;
S6:将完成检查后的模台送到过渡工位一35,过渡工位一35上的模台再送到布料振动工位8上。清扫后的模台再依次安装下模2、网片6、上模1、桁架7和预埋件,预埋件为塑料线盒,装模过程合理有序,装模后对其进行检查,防止有问题产生,降低次品率;
将完成装模的模台送到布料振动工位8,通过布料装置9将混凝土浇筑在布料振动工位8的模台上各组合模具围成的矩形区域内形成混凝土构件;
(2)将布料后的混凝土构件及模台送入预养护窑10内部进行预养护,预养护的时间为3~ 3.5小时,温度不超过40℃,预养护窑10内部并列设置有若干组从前到后依次排列的预养护工位11;
(3)预养护成型后的混凝土构件及模台依次送到若干拆螺栓工位12、拆上模工位13和拆磁盒工位14,各拆螺栓工位12、拆上模工位13和拆磁盒工位14从前向后依次排列设置,在各拆螺栓工位12分别将连接上模1和下模2的对应法兰螺栓3拆除,在拆上模工位13通过拆模机械手15将对应上模1脱模拆卸下来,在拆磁盒工位14将对应磁力盒拆卸下来;
(4)将模台和预养护成型后的混凝土构件送入养护窑进行养护,养护窑内进行养护的时间为8-10小时,温度55~60℃,湿度不小于90%;
(5)养护成型后的混凝土构件即为叠合楼板,将叠合楼板和模台送入若干依次排列设置的拆模起吊工位16,在各拆模起吊工位16分别将相应模台上叠合楼板四周的四个下模2与叠合楼板分离进行脱模,并通过行吊将叠合楼板送到成品存放区;
(6)将模台和下模2送到若干向后依次排列设置的整理下模工位17上,在各整理下模工位17上分别对各下模2进行整理,将完好的合格下模2与损坏的不合格下模2进行分类放置,再将模台和下模2送到搬下模工位18上,将不合格下模2送走,将合格下模2进行清扫、调直;
(7)将模台依次送到清扫模台工位19、清扫检查工位3420,先对模台进行清扫,再对清扫后的模台进行检查;
(8)若还有新的叠合楼板需要制造,则返回步骤(1)继续循环;否则加工结束。
所述步骤(3)中,在拆上模工位13通过拆模机械手15拆卸下来的下模2经过清扫、调直后再送到上模周转库36,上模周转库36再将上模1送到输送线上,在输送线上对上模1喷涂脱模剂后再将上模1送到步骤S2中的上模安装机械手28上循环使用,用来在模台上安装上模1;在拆磁盒工位14拆卸下来的磁力盒通过磁盒回流通道37再回流至步骤S3中的安装磁盒工位30循环使用,用以在模台上加固磁盒; 所述步骤(6)中经过清扫、调直、喷涂脱模剂后的合格下模2送到下模周转库38,下模周转库38再将下模2送到步骤S1中的下模安装机械手22上循环使用,用以在模台上安装上模1。上模1和下模2经过清扫、调直后可以循环使用,不仅节省成本,而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提高产能,过渡工位一35并列设置有两个,与过渡工位一35相对应的布料振动工位8并列设置有两个, 各布料振动工位8与预养护窑10之间并列设置有若干摆渡工位三39,与各摆动工位三相对应平行设置有至少两个可将模台举起的侧向摆渡车三40,侧向摆渡车三40的移动路径与摆渡工位三39上模台向后移动的方向垂直,侧向摆渡车三40可往复移动,左右两侧的摆渡工位三39与两个布料振动工位8一一对应设置,各摆渡工位三39与各组预养护工位11一一对应设置,预养护窑10与拆螺栓工位12之间并列设置有若干摆渡工位四41,与各摆渡工位四41相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可将模台举起的侧向摆渡车四42,朝外一侧的摆渡工位四41与拆螺栓工位12相对应设置; 拆模起吊工位16对应养护窑并列设置有多组,与各拆模起吊工位16后方相对应地设置有若干前摆渡工位一43,与第一个整理下模工位17前方相对应设置有后摆渡工位一44,前摆渡工位一43上模台的移动方向与后摆渡工位一44上模台的移动方向相反,各前摆渡工位一43和后摆渡工位一44位于同一纵向直线上排列设置,与各前摆渡工位一43和后摆渡工位一44相对应平行设置有至少两个侧向摆渡车一45,侧向摆渡车一45带动前摆渡工位一43上的模台流动至后摆渡工位一44上;搬下模工位18和清扫模台工位19之间设置有过渡工位二46,下模安装工位21和喷涂划线工位23之间设置有过渡工位三47;与末端检查工位34后方相对应地设置有前摆渡工位二48,与各过渡工位一35前方相对应地并列设置有至少两个后摆渡工位二49,前摆渡工位二48上模台的移动方向与后摆渡工位二49上模台的移动方向相反,前摆渡工位二48和各后摆渡工位二49在同一纵向直线上排列设置,与前摆渡工位二48和各后摆渡工位二49相对应平行设置有至少两个侧向摆渡车二50,侧向摆渡车二50带动前摆渡工位二48上的模台流动至对应后摆渡工位二49上。各过渡工位使得连续的生产过程中具有缓冲时间和位置,以应对突发状况。侧向摆渡车一45和侧向摆渡车二50可以改变模台流动方向,侧向摆渡车三40和侧向摆渡车四42使得更多模台并列进入预养护窑10提高产能。
所述养护窑包括车间内的室内养护窑51和车间外的室外养护窑52,室内养护窑51和室外养护窑52均包括两个左右对应的养护窑二54和养护窑一53,养护窑一53和养护窑二54之间设置有升降码垛机55,靠近养护窑的拆磁盒工位14与室内养护窑51之间依次设有前摆渡工位五56和若干并列设置的后摆渡工位五57,各后摆渡工位五57与室内养护窑51相对应设置,与室外养护窑52相对应地设置有一排前室外摆渡工位五58和一排后室外摆渡工位五59,各前室外摆渡工位五58和各后室外摆渡工位五59一一对应设置,前摆渡工位五56和各前室外摆渡工位五58均位于同一直线上排列设置,与前摆渡工位五56相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前侧向摆渡车五60,后摆渡工位五57和各后室外摆渡工位五59均位于同一直线上排列设置,与各后室外摆渡工位五59和后摆渡工位五57相对应设置有后侧向摆渡车五61,养护时,拆磁盒工位14将模台送到前摆渡工位五56,前摆渡工位五56将模台送到朝外一侧的后摆渡工位五57上,后侧向摆渡车五61将后摆渡工位五57上的模台依次侧向输送以使得每个后摆渡工位五57上均放置有一个模台,各后摆渡工位五57上的模台再通过室内养护窑51的养护窑一53的底部通道送到升降码垛机55上,升降码垛机55将模台送到养护窑一53或养护窑二54内进行养护,当混凝土构件达到养护时间后,升降码垛机55将装有成型叠合楼板的模台拉出并通过养护窑二54的底部通道送到拆模起吊工位16上;当室内养护窑51内装满模台时,前侧向摆渡车五60将前摆渡工位五56上拆下磁力盒的模台依次侧向送到各前室外摆渡工位五58上,各前室外摆渡工位五58上的模台通过室外养护窑52的养护窑二54的底部通道送到升降码垛机55上,升降码垛机55将模台送到室外养护窑52的养护窑一53或养护窑二54内进行养护,当室外养护窑52内的混凝土构件达到养护时间后,升降码垛机55将装有成型叠合楼板的模台拉出并通过养护窑二54的底部通道依次送到各前室外摆渡工位五58、各后室外摆渡工位五59上,行车将各后室外摆渡工位五59上的模台上的养护成型叠合楼板起吊运走后,后侧向摆渡车五61将各后室外摆渡工位五59上的模台侧向输送到相应后摆渡工位五57上,各后摆渡工位五57上的模台依次通过室内养护窑51的养护窑一53和养护窑二54的底部通道后,再依次送到对应的各拆模起吊工位16上,拆模起吊工位16上的模台直接送到整理下模工位17上。室内养护窑51和室外养护窑52可以提高产能,当室内养护窑51满载时,可以将模台送入室外养护窑52进行养护,两个侧向摆渡车五使得多个模台并列进入室外养护窑52并返回产线。
室内养护窑51的养护窑二54和养护窑一53、室外养护窑52的养护窑二54的底部通道处均设置有输送轮64,各工位上均设置有两排从动轮62,每排从动轮62中均设置有至少一个主动轮63,前后相邻的两个工位上的从动轮62相互对应设置,模台在各工位上从前向后依次流动循环使用;各侧向摆渡车均与主动轮63、从动轮62相错开设置。距离较远的两个工位之间设置有主动轮63、从动轮62, 模台在各工位上流动循环使用,侧向摆渡车一45和侧向摆渡车二50可以改变模台流动方向,使得模台形成闭环流动,不仅节省车间空间,而且可以循环使用模台和组合模具,提高产能和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制造叠合楼板的方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在模台上先安装下模2,再将网片6安装在四组下模2上,最后安装上模1和桁架7,将网片6钢筋放置在四组下模2和上模1之间,柔性上模主体101具有柔性,可以使得网片6嵌入柔性上模主体101内部,并保证上模和下模2紧密贴合,防止混凝土从下模2和上模的间隙中漏出去;预养护时间到后可以脱去上模,将上模回收循环利用,混凝土构件和下模2进入养护窑后达到一定强度后可以出窑脱下模2,将成型叠合楼板送走,下模可以回收循环利用,最后模台清扫后继续使用于下一块叠合楼板的生产制造。本实用新型的制造叠合楼板的方法可以将模台和组合模具循环使用,整个流程循环操作,能够实现高效率、自动化地生产制造叠合楼板,更加节省成本,通过布置两个养护窑来提高产能。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复合材料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柔性上模主体,柔性上模主体的上部设置有加固件,上模的宽度小于下模的宽度,上模和下模通过若干紧固件相固定连接,上模的内侧和下模的内侧均靠近混凝土设置,下模的外侧通过加固组件与模台相固定,下模上设置有磁性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上模主体采用珍珠棉材质制成,柔性上模主体的截面呈矩形,加固件为截面呈U形的钢条,钢条包括平板,平板的左右两侧均一体设置有竖直板,平板与柔性上模主体上表面相贴合,两块竖直板分别与柔性上模主体的内侧面、外侧面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为截面呈矩形的实心尼龙板,下模上沿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嵌入安装有若干锁紧螺母,上模上沿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贯穿设有若干连接孔,各连接孔与各锁紧螺母一一对应设置,紧固件为法兰螺栓,各法兰螺栓分别穿过对应连接孔并与对应锁紧螺母相固定连接,法兰螺栓的法兰面压靠在加固件上;所述磁性组件包括若干沿下模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的锅磁,锅磁嵌装在下模下侧;所述加固组件为若干压紧下模外边缘的磁力盒,各磁力盒沿下模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磁力盒与模台通过磁力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的高度为1.95~2.05厘米,加固件的高度为2.95~3.05厘米,柔性上模主体向下延伸露出加固件0.95~1.05厘米,上模和下模的总高度为5.95~6.05厘米;上模和下模均呈长条状,使用时,将四组上模和下模围成矩形放置在模台上,模台上四组组合模具围成的矩形区域用于浇筑混凝土。
CN202122162742.2U 2021-09-08 2021-09-08 复合材料组合模具 Active CN2157906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62742.2U CN215790624U (zh) 2021-09-08 2021-09-08 复合材料组合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62742.2U CN215790624U (zh) 2021-09-08 2021-09-08 复合材料组合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90624U true CN215790624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58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62742.2U Active CN215790624U (zh) 2021-09-08 2021-09-08 复合材料组合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906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40611B (zh) 一种拼装式建筑材料用的双跨双线生产系统
CN201942405U (zh) 一种扶梯前沿板
CN105563623A (zh) 一种预制墙板的生产方法
CN112792974A (zh) 一种钢筋桁架叠合板生产工艺以及生产线
CN113580359A (zh) 一种叠合楼板自动化生产线
CN114131746A (zh) 用于pc构件生产的自动化立体流水线及其生产工艺
CN111957863A (zh) 一种盾构管片用钢筋笼加工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CN215790624U (zh) 复合材料组合模具
CN113561293A (zh) 复合材料组合模具及使用其进行制造叠合楼板的方法
CN215790685U (zh) 一种叠合楼板自动化生产线
CN210651209U (zh) 一种用于生产预制构件的钢台车
CN113001741B (zh) 一种预制构件生产线
CN109203211B (zh) 一种构件兼容生产的流水线
CN114789505A (zh) 一种紧凑型小模台全自动叠合板生产线
CN212329534U (zh) 一种盾构管片用钢筋笼加工生产线
CN211030564U (zh) 一种预制构件生产线
CN206066663U (zh) 一种制砖机用成型模具
CN212266143U (zh) 一种板材自动化生产系统
CN111070379B (zh) 高承重易安装叠合梁生产方法
CN216634831U (zh) 一种紧凑型小模台全自动叠合板生产线
CN208801461U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用自适应钢筋的模块及拼装式模具
CN210336981U (zh) 一种飞机复材模具工装进热压罐的运输系统
CN221021608U (zh) 一种高铁轨道板生产线
CN114012883B (zh) 一种立体式移动pc构件数字化生产系统及生产方法
CN220389791U (zh) 一种用于小型预制构件全自动生产线的六棱块生产胎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